CN104989341A -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9341A
CN104989341A CN201510353756.9A CN201510353756A CN104989341A CN 104989341 A CN104989341 A CN 104989341A CN 201510353756 A CN201510353756 A CN 201510353756A CN 104989341 A CN104989341 A CN 104989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oil
oil deposit
permeability
effective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37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9341B (zh
Inventor
王文环
彭缓缓
田昌炳
石成方
雷征东
王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537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893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9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9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9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9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在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时,根据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获取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的驱替压力梯度与平均注采压力差、采油井井底半径以及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计算关系信息;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和计算关系信息,确定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与流度的第二对应关系信息;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信息和流度,确定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藏开发技术领域,低渗透油藏遵循非达西渗流规律,即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只有当驱替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时,流体才开始流动,渗流速度与驱替压力梯度呈不过原点的非线性关系;之后,只有当驱替压力梯度大于某一渗流阻力梯度时,渗流速度与驱替压力梯度才呈线性关系。由此可见,如图1所示,注采井之间流体的渗流状态将出现分区现象,即随着驱替压力梯度的变化将存在拟线性流(易流区)、非线性渗流区(低速高阻区)、不流动区,其中a点为最小启动压力梯度,G为拟启动压力梯度,Pc为临界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在注采压力差一定的情况下,注采井之间流体的渗流状态主要取决于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大小。
当前,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的求取,而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主要是依靠室内岩心实验获得油田的拟启动压力梯度。但是,由于岩心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精确反应油田实际驱替过程的复杂性,岩心试验所获得的数据往往偏小,因此所确定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偏大,难以得到准确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根据岩心实验来确定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不准确,且不能精确反应油田实际驱替过程的复杂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应用于由多口注水井和多口采油井按井网方式分布组成的注采系统,所述多口注水井组成注水系统,所述多口采油井组成采油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注采系统中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
根据所述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判断所述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是否连通;
若所述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确定低渗透油藏为有效驱替状态;
根据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
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的驱替压力梯度与平均注采压力差、采油井井底半径以及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计算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和所述计算关系信息,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与所述流度的第二对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信息和所述流度,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
具体的,所述注水系统的数据包括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所述采油系统的数据包括平均油井井底流压和日产液量;
所述根据所述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判断所述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是否连通,包括:
根据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和平均油井井底流压,确定平均注采压力差ΔP:
ΔP=PH-Pwf
其中,PH为所述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Pwf为平均油井井底流压;
判断所述日产液量与所述平均注采压力差是否呈线性变化;
若所述日产液量与所述平均注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则所述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
具体的,所述根据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包括:
获取所述日产液量与所述平均注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时所对应的直线斜率和截距参数;
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
根据所述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直线斜率和截距参数,确定所述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λ:
λ = b aL 1
其中,a为所述直线斜率;b为所述截距参数;L1为所述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
具体的,所述低渗透油藏的类型包括:裂缝型低渗透油藏;
所述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包括:
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裂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为:
λ 1 = 0.031 ( K μ ) - 0.578     相关系数R=0.8508;
其中,λ1为裂缝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为裂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
具体的,所述低渗透油藏的类型包括:孔缝型低渗透油藏;
所述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包括:
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孔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为:
λ 2 = 0.0351 ( K μ ) - 0.3369     相关系数R=0.8760;
其中,λ2为孔缝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为孔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
具体的,所述低渗透油藏的类型包括:孔隙型低渗透油藏;
所述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包括:
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孔隙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为:
λ 3 = 0.0513 ( K μ ) - 0.3959     相关系数R=0.8904;
其中,λ1为孔隙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为孔隙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
具体的,所述计算关系信息为:
d p d r = p H - p w f l n L 2 r w · 2 L 2 = λ
其中,为所述驱替压力梯度;pH为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pwf为平均油井井底流压;pH-pwf为所述平均注采压力差;rw为采油井井底半径;L2为有效驱替注采井距;λ为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具体的,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信息为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所述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的横坐标为流度,纵坐标为所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所述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包括多条平均注采压力差所对应的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应用于由多口注水井和多口采油井按井网方式分布组成的注采系统。在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时,能够根据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从而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之后,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的驱替压力梯度与平均注采压力差、采油井井底半径以及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计算关系信息;从而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和计算关系信息,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与流度的第二对应关系信息;进而,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信息和流度,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本发明涉及了油田的实际驱替过程,通过实际的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的数据即可确定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根据岩心实验来确定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不准确,且不能精确反应油田实际驱替过程的复杂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渗流速度与压力梯度曲线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低渗透油藏流态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5为日产液量与注采压力差的关系示意图一;
图6为日产液量与注采压力差的关系示意图二;
图7为裂缝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流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为孔缝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流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孔隙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流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裂缝型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与流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孔缝型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与流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2为孔隙型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与流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3为一油藏的一种动用状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应用于由多口注水井和多口采油井按井网方式分布组成的注采系统,所述多口注水井组成注水系统,所述多口采油井组成采油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注采系统中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
步骤102、根据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判断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是否连通。
步骤103、若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确定低渗透油藏为有效驱替状态。
步骤104、根据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步骤105、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
步骤106、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的驱替压力梯度与平均注采压力差、采油井井底半径以及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计算关系信息。
步骤107、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和计算关系信息,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与流度的第二对应关系信息。
步骤108、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信息和流度,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应用于由多口注水井和多口采油井按井网方式分布组成的注采系统。在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时,能够根据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从而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之后,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的驱替压力梯度与平均注采压力差、采油井井底半径以及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计算关系信息;从而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和计算关系信息,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与流度的第二对应关系信息;进而,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信息和流度,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本发明涉及了油田的实际驱替过程,通过实际的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的数据即可确定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根据岩心实验来确定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不准确,且不能精确反应油田实际驱替过程的复杂性的问题。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列举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注采系统中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
步骤202、根据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和平均油井井底流压,确定平均注采压力差。
具体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ΔP=PH-Pwf
其中,PH为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Pwf为平均油井井底流压;ΔP为平均注采压力差。
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分别计算油藏注水井单井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PH和采油井单井平均井底流压Pwf及单井日产液量QL
PH=P油压wgH油层中深
Pwf=ρowg(H油层中深-H动液面)
Q l = Σ i = 1 n q i / n ;
其中,P油压为注水井井口油压;ρw为注入水比重;g为重力加速度;H油层中深为油层中深;ρow为油水混合比重;H动液面为动液面深度;为油藏平均单井产量。
步骤203、判断日产液量与平均注采压力差是否呈线性变化。
步骤204、若日产液量与平均注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则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确定低渗透油藏为有效驱替状态。
具体的,在低渗透油藏生产过程中,在油井处于弹性开采阶段时,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并不能马上建立有效的连通,日产液量并不能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加而增加;当油井进入水驱能量驱替阶段,即当油水井之间真正建立连通之后,日产液量与注采压差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但是由于低渗透油藏中渗流阻力的存在,日产液量和注采压差这两个参数回归得到的一次函数并不通过原点。
根据低渗透油藏的非达西渗流公式可得低渗透油藏产液公式为:
QL=JL(ΔP-L1·λ)
进而推导得出:
QL=JLΔP-JLL1·λ
其中,QL为日产液量;JL为产液指数;ΔP为平均注采压力差;L1为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λ为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步骤205、获取日产液量与平均注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时所对应的直线斜率和截距参数。
通过上述公式QL=JLΔP-JLL1·λ,可以获知,直线斜率为JL;截距参数为JLL1·λ;此处,为了简化,可以令JL=a;JLL1·λ=b。
例如,图5和图6所示,表示两个地区的日产液量与注采压力差的关系。
步骤206、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
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L1可以通过低渗透油藏井网分布数据直接获知。
步骤207、根据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直线斜率和截距参数,确定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λ = b aL 1
其中,a为直线斜率;b为截距参数;L1为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λ为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步骤208、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
具体的,低渗透油藏的类型包括:裂缝型低渗透油藏、孔缝型低渗透油藏和孔隙型低渗透油藏。
当低渗透油藏的类型为裂缝型低渗透油藏时,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裂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为:
λ 1 = 0.031 ( K μ ) - 0.578     相关系数R=0.8508;
其中,λ1为裂缝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为裂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其中,当低渗透油藏的类型为裂缝型低渗透油藏时,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流度的关系如图7所示。
当低渗透油藏的类型为孔缝型低渗透油藏时,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孔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为:
λ 2 = 0.0351 ( K μ ) - 0.3369     相关系数R=0.8760;
其中,λ2为孔缝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为孔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其中,当低渗透油藏的类型为孔缝型低渗透油藏时,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流度的关系如图8所示。
当低渗透油藏的类型为孔隙型低渗透油藏时,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孔隙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为:
λ 3 = 0.0513 ( K μ ) - 0.3959     相关系数R=0.8904;
其中,λ1为孔隙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为孔隙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其中,当低渗透油藏的类型为孔隙型低渗透油藏时,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流度的关系如图9所示。
具体的,相关系数R代表油藏数据点和公式的符合程度,该值越高,说明建立的回归公式越精确,即计算值与实际越接近。
步骤209、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的驱替压力梯度与平均注采压力差、采油井井底半径以及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计算关系信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如果注水井、采油井之间能够形成有效驱替,即注水井、采油井之间流体流动状态为拟线性,那么注水和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的驱替压力梯度至少等于油藏的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即:
d P d r = λ , ( r = L 1 / 2 )
其中,为驱替压力梯度;λ为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根据渗流理论可知:
该计算关系信息可以为:
d p d r = p H - p w f l n L 2 r w · 2 L 2 = λ
其中,为驱替压力梯度;pH为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pwf为平均油井井底流压;pH-pwf为平均注采压力差;rw为采油井井底半径;L2为有效驱替注采井距;λ为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步骤210、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和计算关系信息,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与流度的第二对应关系信息。
具体的,在获知到计算关系信息可以为:
d p d r = p H - p w f l n L 2 r w · 2 L 2 = λ
之后,可以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裂缝型低渗透油藏、孔缝型低渗透油藏和孔隙型低渗透油藏,分别选择第一对应关系信息:
λ 1 = 0.031 ( K μ ) - 0.578 ;
或者, λ 2 = 0.0351 ( K μ ) - 0.3369 ;
或者, λ 3 = 0.0513 ( K μ ) - 0.3959 ;
将λ1,或λ2,或λ3代入到λ的位置,从而能够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与流度的第二对应关系信息。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对应关系信息为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的横坐标为流度,纵坐标为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包括多条平均注采压力差所对应的曲线。
步骤211、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信息和流度,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
例如,在获知到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后,即可从对应的曲线上获知各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低渗透油藏流度所对应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例如,如图10、11、12所示,分别表示裂缝型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与流度的关系、孔缝型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与流度的关系、孔隙型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与流度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应用于由多口注水井和多口采油井按井网方式分布组成的注采系统。在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时,能够根据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从而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之后,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的驱替压力梯度与平均注采压力差、采油井井底半径以及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计算关系信息;从而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和计算关系信息,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与流度的第二对应关系信息;进而,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信息和流度,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本发明涉及了油田的实际驱替过程,通过实际的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的数据即可确定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根据岩心实验来确定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不准确,且不能精确反应油田实际驱替过程的复杂性的问题。
下面列举一个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的实例:
对于一定埋深和泵压条件的油藏可以计算出该油藏所能形成的最大注采压差,例如计算一地区的区块所能形成的最大注采压差为20~30Mpa,因此可以得到不同类型低渗透油藏在所能形成的最大注采压差条件下,不同流度油藏对应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和相应的井网密度。再结合不同类型不同流度油藏的最佳井网形式及井排距之比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类型不同流度低渗油藏的有效驱替井距、排距和井网密度,如表1~表3所示,其中,表1为裂缝型油藏有效驱替井排距,表2为孔缝型油藏有效驱替井排距,表3为孔隙型油藏有效驱替井排距。
表1:
表2:
表3:
可见,流度小于0.5md/mpa.s的油藏只有当井网密度大于20口/km2时,才能形成有效的驱替。而目前,如图13所示,该地区(朝阳沟油田)有13个该类油藏,其注采井距都大于有效驱替注采井距,水驱效果都很差,92%的区块水驱动用程度小于50%。
可见,本发明能够反应低渗透油藏水驱油实际情况,可避免油藏因注采井距不合理所导致的低产、低效开发,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解决制约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问题。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由多口注水井和多口采油井按井网方式分布组成的注采系统,所述多口注水井组成注水系统,所述多口采油井组成采油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注采系统中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
根据所述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判断所述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是否连通;
若所述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确定低渗透油藏为有效驱替状态;
根据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
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位置的驱替压力梯度与平均注采压力差、采油井井底半径以及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计算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和所述计算关系信息,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与所述流度的第二对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信息和所述流度,确定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在不同平均注采压力差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系统的数据包括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所述采油系统的数据包括平均油井井底流压和日产液量;
所述根据所述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判断所述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是否连通,包括:
根据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和平均油井井底流压,确定平均注采压力差ΔP:
ΔP=PH-Pwf
其中,PH为所述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Pwf为平均油井井底流压;
判断所述日产液量与所述平均注采压力差是否呈线性变化;
若所述日产液量与所述平均注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则所述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系统的数据和采油系统的数据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包括:
获取所述日产液量与所述平均注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时所对应的直线斜率和截距参数;
获取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
根据所述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直线斜率和截距参数,确定所述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λ:
λ = b aL 1
其中,a为所述直线斜率;b为所述截距参数;L1为所述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渗透油藏的类型包括:裂缝型低渗透油藏;
所述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包括:
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裂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为:
λ 1 = 0.031 ( K μ ) - 0.578 相关系数R=0.8508;
其中,λ1为裂缝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为裂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渗透油藏的类型包括:孔缝型低渗透油藏;
所述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包括:
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孔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为:
λ 2 = 0.0351 ( K μ ) - 0.3369 相关系数R=0.8760;
其中,λ2为孔缝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为孔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渗透油藏的类型包括:孔隙型低渗透油藏;
所述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类型,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各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包括:
确定各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与孔隙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的第一对应关系信息为:
λ 3 = 0.0513 ( K μ ) - 0.3959 相关系数R=0.8904;
其中,λ1为孔隙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为孔隙型低渗透油藏的流度。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关系信息为:
d p d r = p H - p w f l n L 2 r w · 2 L 2 = λ
其中,为所述驱替压力梯度;pH为平均注水井井底压力;pwf为平均油井井底流压;pH-pwf为所述平均注采压力差;rw为采油井井底半径;L2为有效驱替注采井距;λ为低渗透油藏拟线性渗流阻力梯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信息为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所述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的横坐标为流度,纵坐标为所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替注采井距;所述有效驱替注采井距图版包括多条平均注采压力差所对应的曲线。
CN201510353756.9A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Active CN1049893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3756.9A CN104989341B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3756.9A CN104989341B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9341A true CN104989341A (zh) 2015-10-21
CN104989341B CN104989341B (zh) 2017-10-17

Family

ID=54301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3756.9A Active CN104989341B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89341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5275A (zh) * 2015-12-31 2016-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气田气井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6529199A (zh) * 2016-12-15 2017-03-2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砾岩油藏化学驱井距的确定方法
CN107247816A (zh) * 2016-07-20 2017-10-1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稠油油藏开展冷采化学降粘最远施工半径的判定方法
CN108386170A (zh) * 2018-02-01 2018-08-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开发过程中地下能耗表征方法
CN108959764A (zh) * 2018-07-02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油藏水驱扫油面积系数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9146185A (zh) * 2018-08-2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采井网差异化水驱优化调整方法
CN109184644A (zh) * 2018-09-28 2019-01-11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聚合物非牛顿性和渗流附加阻力的早期注聚效果评价方法
CN109505571A (zh) * 2018-12-27 2019-03-2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sagd开发井对间距的确定方法
CN111075423A (zh) * 2020-01-03 2020-04-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井距的方法
CN111101911A (zh) * 2019-11-26 2020-05-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薄差油层两层多阶段有效驱动模型
CN112049630A (zh) * 2020-10-21 2020-12-08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特低渗透油藏压力场模拟方法
CN112443309A (zh) * 2019-09-03 2021-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注入井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3414A (zh) * 2019-01-29 2019-05-07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背斜油气藏裂缝型储层临界注水压力计算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1576A (en) * 1989-04-20 1990-05-01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sweep efficiency in CO2 oil recovery
US20030015325A1 (en) * 2001-07-17 2003-01-23 Vienot Michael E. Fluid profile control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CN1786411A (zh) * 2005-12-12 2006-06-1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高特低渗透储层采油量的面积井网优化方法
CN101737029A (zh) * 2009-11-25 2010-06-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使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动用的开采原油方法
CN104504230A (zh) * 2014-10-16 2015-04-08 西南石油大学 低渗气井采收率与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方法
CN104632194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系统试井确定低渗透油藏技术井距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1576A (en) * 1989-04-20 1990-05-01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sweep efficiency in CO2 oil recovery
US20030015325A1 (en) * 2001-07-17 2003-01-23 Vienot Michael E. Fluid profile control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CN1786411A (zh) * 2005-12-12 2006-06-1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高特低渗透储层采油量的面积井网优化方法
CN101737029A (zh) * 2009-11-25 2010-06-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使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动用的开采原油方法
CN104632194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系统试井确定低渗透油藏技术井距的方法
CN104504230A (zh) * 2014-10-16 2015-04-08 西南石油大学 低渗气井采收率与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猛等: "考虑气动压力梯度的面积井网极限井距计算", 《科学技术与工程》 *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5275A (zh) * 2015-12-31 2016-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气田气井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5545275B (zh) * 2015-12-31 2018-04-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气田气井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7247816B (zh) * 2016-07-20 2020-09-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稠油油藏开展冷采化学降粘最远施工半径的判定方法
CN107247816A (zh) * 2016-07-20 2017-10-1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稠油油藏开展冷采化学降粘最远施工半径的判定方法
CN106529199B (zh) * 2016-12-15 2019-01-04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砾岩油藏化学驱井距的确定方法
CN106529199A (zh) * 2016-12-15 2017-03-2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砾岩油藏化学驱井距的确定方法
CN108386170A (zh) * 2018-02-01 2018-08-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开发过程中地下能耗表征方法
CN108959764A (zh) * 2018-07-02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油藏水驱扫油面积系数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8959764B (zh) * 2018-07-02 2022-03-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油藏水驱扫油面积系数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9146185A (zh) * 2018-08-2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采井网差异化水驱优化调整方法
CN109146185B (zh) * 2018-08-29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采井网差异化水驱优化调整方法
CN109184644A (zh) * 2018-09-28 2019-01-11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聚合物非牛顿性和渗流附加阻力的早期注聚效果评价方法
CN109184644B (zh) * 2018-09-28 2021-06-15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聚合物非牛顿性和渗流附加阻力的早期注聚效果评价方法
CN109505571A (zh) * 2018-12-27 2019-03-2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sagd开发井对间距的确定方法
CN109505571B (zh) * 2018-12-27 2020-10-0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sagd开发井对间距的确定方法
CN112443309A (zh) * 2019-09-03 2021-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注入井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101911A (zh) * 2019-11-26 2020-05-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薄差油层两层多阶段有效驱动模型
CN111075423B (zh) * 2020-01-03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井距的方法
CN111075423A (zh) * 2020-01-03 2020-04-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井距的方法
CN112049630A (zh) * 2020-10-21 2020-12-08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特低渗透油藏压力场模拟方法
CN112049630B (zh) * 2020-10-21 2023-09-0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特低渗透油藏压力场模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9341B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9341A (zh)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CN104389594B (zh) 页岩气井产能评价预测方法
CN105587298B (zh) 多流管模式的水驱油井含水率反演方法
Shutang et al.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pilot performance of the West Central Saertu, Daqing oil field
CN104594872B (zh) 一种优化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
CN105626006B (zh) 低渗透油藏co2驱技术极限井距确定方法
CN107133452B (zh) 油藏渗流数值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7038268B (zh) 一种确定非均质储层五点井网水驱波及系数的方法
CN105243182A (zh) 致密油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CN106651610A (zh) 一种浅层超低渗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方法
Clemens et al. Polymer solution injection–near wellbore dynamics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pilot test results, Matzen Field, Austria
CN104632157A (zh) 低渗透油藏均衡驱替方法
CN111075423B (zh) 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井距的方法
CN105041277A (zh) 一种表征缝洞型油藏水驱开采效果的方法
CN104975827A (zh) 预测二氧化碳驱油藏指标的物质平衡方法
CN115422859B (zh) 一种定量评价厚层稠油注蒸汽吞吐纵向波及系数的方法
CN104727790A (zh) 水驱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成藏周期预测方法
CN104343429A (zh) 一种确定聚合物驱粘度比的方法
CN107060705A (zh) 一种co2驱油藏气窜通道动态反演方法
Callegaro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w salinity waterflood in a north African brown field
CN1963143A (zh) 改善各向异性油藏水驱效果的设计方法
CN107783940A (zh) 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
Li et al. Thief zon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ransient pressure analysis: a field case study
CN109025894A (zh) 一种稠油热采水平井汽窜封堵方法
CN107387039B (zh) 利用多点连续测压数据反演二氧化碳驱前缘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