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6920A -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6920A
CN104986920A CN201510381929.8A CN201510381929A CN104986920A CN 104986920 A CN104986920 A CN 104986920A CN 201510381929 A CN201510381929 A CN 201510381929A CN 104986920 A CN104986920 A CN 104986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pond
microelectrolysis
tank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819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焕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mpt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That Manufactures Of Guangdong Spirit
Original Assignee
Prompt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That Manufactures Of Guangdong Spir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mpt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That Manufactures Of Guangdong Spirit filed Critical Prompt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That Manufactures Of Guangdong Spirit
Priority to CN2015103819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869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6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6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该系统依次包括微电解反应单元、中和沉淀单元、生化单元;其中,微电解反应单元包括若干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数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串联成一组微电解反应池,而整个微电解反应单元则包括一组或多组微电解反应池,每组微电解反应池能单独运行;每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采用底进上出的进出水方式,底部设置的布水管线使水流呈螺旋式上升;每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内设置若干层支撑层,每一支撑层上摆放酸性微电极材料,而且在每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底部设置有曝气和排泥系统。本发明中巧妙地利用微电解反应所产生的硫酸亚铁,加入双氧水而形成Fenton试剂,有效去除了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同时,在水解池、厌氧池以及接触氧化池中,利用微电极材料使生化处理的难度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污泥负荷。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的处理,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腈纶的化学名称为聚丙烯腈纤维。腈纶是一种重要的纺织材料,也可以称为“人造羊毛”或“合成羊毛”,其特点是柔软、色泽鲜艳、保暖以及不易变形,常用于制造毛线、毛毯、运动服等,外表颜色鲜艳明亮,造价成本比较低,远远不及羊毛和纯棉,但腈纶具有很好的复原性能,不易变形,大大优于纯棉强。
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腈纶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水毒性大,污染程度高,处理难度大。
现有技术中针对腈纶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中国专利CN201310064394公开了一种丙烯腈、腈纶生产综合废水处理工艺,其首先对腈纶生产废水采用空气曝气氧化、Fenton氧化、絮凝沉降等工序进行预处理,去除废水中难生化处理、有毒有害的亚硫酸盐、低聚物、EDTA和聚氧乙烯醚等污染物,然后与丙烯腈生产废水混合进行厌氧、缺氧、好氧、硝化等一系列生化处理,实现外排水达标排放。该技术的特点是对腈纶废水先进行预处理,去除了腈纶废水中难生化、有毒有害物质,提高了腈纶废水的可生化性,以便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奠定基础。
中国专利CN201210172104公开了一种腈纶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腈纶废水的pH值至7-9;2)将步骤1所得废水进行第一级厌氧/好氧处理,第一级厌氧反应器和第一级好氧反应器均采用生物膜法,且均采用聚氨酯填料作载体;3)在第一级厌氧/好氧处理后,进行第二级厌氧/好氧处理,进行生物化学处理后出水;其中,第二级厌氧反应器采用生物膜法,且采用软性纤维作为载体,第二级好氧反应器采用活性污泥法,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浓度为3-7g/L。
中国专利申请CN201210208645则公开了一种对腈纶生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其设备,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腈纶生化废水pH至7.5-8.5,在反应池中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填料共同处理腈纶生化废水,活性污泥浓度为3-15g/L,生物膜填料为中空纤维膜,控制反应池中的腈纶生化废水溶解氧浓度为3.0-5.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4-48小时。
中国专利申请CN201210130647公开了一种腈纶生产含氨废水的脱氮方法,其包括:向污水处理系统中投加一定量的脱氮菌剂,含氨氮污水处理温度为18-40℃,溶解氧为0.2-3mg/L,pH为7.5-8.5。
中国专利CN201120523601公开了一种丙烯腈和腈纶装置废水处理系统;其中,碱性水解处理装置与丙烯腈生产废水排放管线连接;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装置A与聚合工艺废水排放管线连接;均质调质器与好养生物处理装置连接,好养生物处理装置与高级氧化处理装置连接,高级氧化处理装置与水解酸化-好氧装置或A/O装置连接;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装置B与纺丝工艺废水排放管线连接,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装置B与水解酸化-好氧装置或A/O装置连接。
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307877公开了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对腈纶废水进行超声波水解处理;(b)对步骤(a)得到的经超声波水解处理的腈纶废水用生物反应池处理;以及(c)对步骤(b)得到的腈纶废水进行Fenton处理。
现有的腈纶废水处理技术仍然是利用生化处理技术,并针对生化处理的局限性,利用各种化学或物理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但目前的处理技术仍难保证有效地处理掉腈纶废水中复杂的化学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有效地处理腈纶废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以实现达标排放。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该系统依次包括微电解反应单元、中和沉淀单元、生化单元、深度氧化单元;其中,微电解反应单元包括若干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数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串联成一组微电解反应池,而整个微电解反应单元则包括一组或多组微电解反应池,每组微电解反应池能单独运行;每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采用底进上出的进出水方式,底部设置的布水管线使水流呈螺旋式上升;而且,每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内设置若干层支撑层,每一支撑层上摆放酸性微电极材料,同时在每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底部设置有曝气和排泥系统。
与现有的腈纶废水处理技术完全不同的是,本发明的腈纶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包含微电解反应单元的处理系统,在该微电解反应单元中采用了酸性微电极材料使废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发生复杂的电化学反应,而且巧妙地利用了酸性微电极材料在微电解反应中所产生的硫酸亚铁,加入双氧水,形成Fenton氧化,从而使废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Fenton氧化的作用下,被有效地去除,为后续的生化单元的继续处理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能轻易实现达标排放。
在本发明的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中,微电解反应单元可以配有加酸系统,并可根据水量选择相应流量。例如,可通过在废水中添加硫酸等,将进入微电解反应池的废水调节为酸性,如pH=3-5。本发明中,微电解反应单元可以由自控系统实现自动运行。
在本发明的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中,微电解反应池所使用的酸性微电极材料可以为铁碳微电极等。
在上述本发明的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中,中和沉淀单元可以设有曝气折流反应池和/或折流反应池、以及斜板沉淀池;其中,曝气折流反应池和/或折流反应池进一步设置有双氧水投加系统、以及石灰和/或片碱的投加系统,并在废水与双氧水及石灰和/或片碱混合区域底部设置曝气系统。这样,在曝气及折流板双重作用下实现充分混合,废水中的氨氮得以吹脱去除。
优选地,由于微电解反应期间有硫酸亚铁产生,为实现综合利用,本发明的微电解反应单元的出水先与双氧水在折流板的作用下不断混合反应,然后再与石灰和/或片碱混合,经过充分中和反应后最终进入斜板沉淀池。
本发明中,加入双氧水是形成Fenton试剂,从而利用Fenton氧化来进一步处理各种有机毒害物质。H2O2在Fe2+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具有氧化多种有机物的能力。过氧化氢与亚铁离子的结合即为所谓的Fenton试剂,其中Fe2+离子主要是作为同质催化剂,而H2O2则起氧化作用。Fenton试剂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特别适用于某些难生物降解的或对生物有毒性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上。
Fenton试剂具有复杂的反应机制,其大致的反应过程如下:
(1)H2O2+Fe→·OH+Fe+OH-
(2)Fe2++·OH→Fe3++OH-
其中,产生·OH的反应步骤(1)控制了整个反应的速度,·OH通过反应方程(2)与有机物反应而逐渐被消耗。
Fe3+能催化降解H2O2,使之变成O2和H2O,自由基链机理指出,对于单一的Fe3+系统(即除水外没有其他的络合物配位基),将产生·OH和HO2-。反应过程除(1)、(2)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H2O2+Fe3+→Fe-OOH2++H+
(4)Fe-OOH2+→HO2·+Fe2+
(5)HO2·+Fe2+→Fe3++HO2 -
(6)HO2+Fe3+→Fe2++O2+H+
(7)·OH+H2O2→HO2·+H2O
通过分离有机化合物中的H、填充未饱和的C-C键,羟基·OH能不加选择地同大多数有机物迅速反应;和·OH相比,HO2 -的反应活性微弱许多。当有O2存在时,·OH与有机物反应产生的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会与O2反应,产生ROO·自由基,并最终变成氧化产物。除此之外,还认为Fenton反应能产生亚铁离子,H2O2反应产生铁水络和物,亦即Fenton试剂具有一定得絮凝沉淀功能,而这种絮凝沉淀功能是Fenton试剂降解COD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发明的中和沉淀单元中,通过灰和/或片碱的投加系统,可以将pH值调节为8-1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中和沉淀单元中,在曝气折流反应池和/或折流反应池的中和反应区域悬挂设置碱性微电极材料。
上述的碱性微电极可以包括负载于多孔性载体上的粉状阳极材料和粉状阴极材料。例如,碱性微电极的阳极材料可以为锌粉,阴极材料可以为二氧化锰,多孔性载体可以为陶粒;其中,二氧化锰的粒径可以为20~120目、优选为60~100目,锌粉的粒径可以为20~160目、优选为60~120目,陶粒的粒径可以为2-10mm;而且按重量份计,锌粉、二氧化锰和陶粒的比例可以为0.5~1.5:0.5~1.5:0.2~1.0、优选为1.0~1.5:1.0~1.5:0.2~1.0。
在上述的中和沉淀单元中,各区域底部可以设置排泥系统,而且中和沉淀单元可以由自控系统实现自动运行。
在本发明的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中,生化单元包括水解池、厌氧池、缺氧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其中,水解池是一种改进的水解池,其底部设有布水系统,中间悬挂碱性微电极材料,布水采用底进上出的方式。例如,此处采用的碱性微电极材料可以是中国专利201210452101.3(公告号CN 102910710B)中所描述的碱性微电极材料,该碱性微电极材料包括粒径为20~100目的二氧化锰组份(A)、粒径为20~120目的锌粉组份(B)和粒径为1~5mm的陶粒组份(C),其按重量计算的组份比A:B:C为1~1.5:1~1.5:0.2~1。
在水解池中,当废水中有机物为复杂结构时,水解酸化菌利用H2O电离的H+和-OH将有机物分子中的C-C链打开,一端加入H+,一端加入-OH,可以将长链水解为短链、支链成直链、环状结构变成直链或支链,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水中SS高时,水解菌通过胞外粘膜将其捕捉,用外酶水解成分子断片再进入胞内代谢,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细胞对外源有机化合物的氧化与内源的有机化合物的还原相耦合,一般并不发生经包含细胞色素等的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传递和电子传递磷酸化,而是通过底物(激酶的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代谢能ATP;外源有机化合物释放的电子一级电子载体NAD(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一种转递电子的辅酶),以NADH的形式直接将电子交给内源的有机受体而再生成NAD,同时将后者还原成水解酸化产物(不完全氧化的产物,有利于后续的好氧段处理)。不完全的代谢可以使SS成为溶解性有机物。
优选地,上述的厌氧池也是一种改进的厌氧池,其底部设有布水系统,中间悬挂组合填料及碱性微电极材料,布水采用底进上出的方式。其中,组合填料是在软性填料和半软性填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它兼有两者的优点,其结构是由双圈塑料环及压在环上的醛化纤维或涤纶丝组成,可作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合厌氧发酵法处理废水的生物载体;碱性微电极材料可以是中国专利201210452101.3(公告号CN 102910710B)中所描述的碱性微电极材料。
在厌氧池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物料可通过厌氧分解分四个阶段加以降解。a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由于其大分子体积,不能直接通过厌氧菌的细胞壁,需要在微生物体外通过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废水中典型的有机物质比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后的这些小分子能够通过细胞壁进入到细胞的体内进行下一步的分解。b酸化阶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到细胞体内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被分配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同时还有部分的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产生。c产乙酸阶段:在此阶段,上一步的产物进一步被转化成乙酸、碳酸、氢气以及新的细胞物质。d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这一阶段也是整个厌氧过程最为重要的阶段和整个厌氧反应过程的限速阶段。采用本发明碱性微电极材料(中国专利201210452101.3中所描述)能够促进厌氧菌生长,使有机物继续分解,为后续好氧降低难度。
本发明中,缺氧池底部设有布水系统,废水在此由于反硝化菌的作用,将其中硝态氮及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而降低了总氮,更有利于后续好氧硝化反应的进行,布水采用底进上出的方式。
优选地,上述的接触氧化池是一种改进的接触氧化池,其底部设有布水及曝气系统,中间悬挂组合填料及中性微电极材料;其中,组合填料是在软性填料和半软性填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它兼有两者的优点,其结构是由双圈塑料环及压在环上的醛化纤维或涤纶丝组成;中性微电极材料是中国专利“一种用于废水微电解处理的微电极”(ZL 200910038783.1)和“一种用于碱性条件下废水处理的微电极”(ZL201210452101.3)中所描述的两种微电极材料的混合物,两者比例为1:1,其中,ZL200910038783.1所描述的微电极包括粒径为1-5mm的陶粒组分(A)、粒径为80-120目的二氧化硅组分(B)、粒径为80-200目的二氧化钛组分(C)、粒径为20-80目的碳粉组分(D)和粒径为20-120目的铁粉组分(E),其组分比A∶B∶C∶D∶E为0.2~1.5∶0.1~1∶0~0.1∶1~1.5∶1~1.5;ZL201210452101.3所描述的微电极包括粒径为20~100目的二氧化锰组份(A)、粒径为20~120目的锌粉组份(B)和粒径为1~5mm的陶粒组份(C),其按重量计算的组份比A:B:C为1~1.5:1~1.5:0.2~1。
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风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以下特点:a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b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c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采用本发明的中性微电极材料有助于污泥的生长,对活性污泥的培养、繁殖等有促进作用,并且由于微电解反应的存在,使生化难度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污泥负荷。
在本发明的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中,可以进一步包括深度氧化单元;在该深度氧化单元中,可以采用臭氧发生设备将臭氧通入二沉池之后的集水池内,通过微孔曝气的形式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
上述的深度氧化单元可以根据COD在线监测仪器来自动地开启关闭。当生化单元出水已经合格的情况下,深度氧化单元可以不必启动;若废水进水浓度偏高,生化单元出水尚不达标或不稳定时,在此情况下,利用臭氧能降低20-30mg/L的COD,吨水费用约0.28元,从而既节省成本,又能实现最终达标排放。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腈纶废水处理系统,该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包含微电解反应单元的处理系统,其巧妙地利用微电解反应池出水所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形成Fenton氧化,这种微电解+Fenton氧化可以有效地氧化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有机物,将腈纶废水的大部分低聚物打开,COD的去除率接近一半,有效地减轻后续生化负荷;而在中和沉淀单元和生化单元的适当区域进一步设置适当的微电极材料,使生化处理的难度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污泥负荷。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但是可以理解,这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改进,或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经过改进或替换后的技术方案,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包括微电解反应单元、中和沉淀单元、改良生化单元、深度氧化单元,整体系统采用一次提升后续自流的布局,从而可大大降低动力成本。
微电解反应单元:
在微电解反应单元中,采用铁碳微电极材料,其规格为:每组材料包括20袋,每袋由80x50(1袋)50x30(2袋)组成。
微电极材料的摆放要求是:铺满支撑层,按照大小顺序叠层摆放,使废水能够与材料充分接触。
在上述的微电解反应单元中,数个单独反应池串联成一组,根据实际水况采取一组或多组组成微电解反应单元,每组可单独运行。
单座反应池采用底进上出的进出水方式,底部设置特殊的布水管线使水流呈螺旋式上升。
反应池内由槽钢设置三层填料支撑层,支撑层上按照规定的摆放方式摆放上述酸性微电极材料。
反应池底部设置曝气和排泥系统。
上述的微电解反应单元配有加酸系统,根据水量选择相应流量的投加系统。一般控制加酸后废水的pH值在3-5之间。
另外,微电解反应单元可以由自控系统实现自动运行。
中和沉淀单元:
中和沉淀单元设有双氧水及石灰(或片碱)投加系统,由于微电解反应期间有硫酸亚铁产生,为实现综合利用,微电解反应单元出水先与双氧水在折流板的作用下不断混合反应,然后再与石灰(或片碱)混合,经过充分中和反应后最终进入斜板沉淀池。
废水与双氧水及石灰(或片碱)混合区域底部设置曝气系统,在曝气及折流板双重作用下实现充分混合,废水中的氨氮得以吹脱去除。
中和反应区域悬挂设置碱性微电极材料。本实施方式中,所选用的微电极材料是负载于多孔性载体上的粉状阳极材料和粉状阴极材料,其中阳极材料为锌粉,阴极材料为二氧化锰,多孔性载体为陶粒;二氧化锰的粒径可以为20~120目,锌粉的粒径可以为20~160目,陶粒的粒径可以为2-10mm;按重量份计,锌粉、二氧化锰和陶粒的比例可以为0.5~1.5:0.5~1.5:0.2~1.0。
中和沉淀单元各区域底部设置排泥系统。而且,本单元可由自控系统实现自动运行。
运行时,将集水井内废水经提升泵与硫酸混合后达PH=3,进入微电解反应单元,停留时间90分钟;本实施方式中,微电解反应单元分两组,每组串联两座反应池,采用下进上出方式,共计四座反应池;每组出水自流进入相应的芬顿反应池,出水落差50cm,停留时间30分钟,进一步降解难处理有机物,芬顿反应池与单组的微电解反应池串联,共计两座。最终出水与石灰混合后自流进入中和沉淀池,沉淀时间90分钟,沉淀池出水自流流入后续生化处理单元。
生化单元:
生化单元包括:改进的水解池、厌氧池、缺氧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
改进的水解池底部设有布水系统,中间悬挂碱性微电极材料,布水采用底进上出的方式。所使用的碱性微电极材料同上。
改进的厌氧池底部设有布水系统,中间悬挂组合填料及碱性微电极材料,布水采用底进上出的方式。所使用的碱性微电极材料同上。
缺氧池底部设有布水系统,废水在此由于反硝化菌的作用,将其中硝态氮及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而降低了总氮,更有利于后续好氧硝化反应的进行,布水采用底进上出的方式。
改进的接触氧化池底部设有布水及曝气系统,中间悬挂组合填料及中性微电极材料。中性微电极材料有助于污泥的生长,对活性污泥的培养、繁殖等有促进作用,并且由于微电解反应的存在,使生化难度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污泥负荷。所使用的中性微电极材料同上。
上述各池的底部均设有排泥系统,接触氧化池与缺氧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线,沉淀池与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线。各池依次形成落差,保证实现自流。
深度氧化单元:
采用臭氧发生设备将臭氧通入二沉池之后的集水池内,通过微孔曝气的形式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该单元根据COD在线监测仪器自动开启关闭,当生化出水已经合格的情况下,臭氧不必启动,若进水浓度偏高,生化出水尚不达标,在此情况下,利用臭氧降低20-30mg/L的COD,吨水费用约0.28元,从而既节省成本,又能实现最终达标排放。
上述的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在运行时,将集水井内废水经提升泵与硫酸混合后达pH=3,进入微电解反应单元,停留时间90分钟;本实施方式中,微电解反应单元分两组,每组串联两座反应池,采用下进上出方式,共计四座反应池;每组出水自流进入相应的芬顿反应池,出水落差50cm,停留时间30分钟,进一步降解难处理有机物,芬顿反应池与单组的微电解反应池串联,共计两座。最终出水与石灰混合达pH=8-9后自流进入中和沉淀池,沉淀时间90分钟,沉淀池出水自流入后续生化处理单元。
中和沉淀单元出水经自流流入水解池,水解池内设布水装置,停留时间4h;水解池出水自流进入厌氧池,厌氧池内设有潜水搅拌器,停留时间4h;厌氧出水自流进入缺池,停留时间2h;缺氧出水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内悬挂组合填料,停留时间4h;水解、厌氧、缺氧、接触氧化池均分为并列的两组,各池体落差50cm,根据目前接触氧化池标高建造各个池体,实现一次提升后续自流。各反应池均设剩余污泥排放管线,系统产生的污泥排入现有污泥处置系统。接触氧化池设有污泥回流泵,根据处理要求开启,接触氧化池出水与PAC、PAM混合后进入二沉池,二沉池出水最终进入集水井。二沉池集水井内废水与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在气液混合泵内混合反应,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下表给出了本发明微电解处理系统处理腈纶废水的中试数据:
表1(2013.8.6-2013.9.17)
表2
检测仪器:哈希便携式检测设备
对以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1)尽管进水的水质变化波动较大,但本发明的腈纶废水微电解处理系统通过微电解和Fenton氧化,COD的去除率达到了43.2%,处理效果高效稳定;
(2)本阶段的数据证明,微电解→Fenton氧化→水解→接触氧化→O3氧化的技术可靠、工艺可行,COD和氨氮均能达到要求,轻易实现CODcr≤100mg/L、氨氮≤25mg/L的排放标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依次包括微电解反应单元、中和沉淀单元、生化单元;
其中,所述的微电解反应单元包括若干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数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串联成一组微电解反应池,而整个微电解反应单元则包括一组或多组微电解反应池,每组微电解反应池能单独运行;
每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采用底进上出的进出水方式,底部设置的布水管线使水流呈螺旋式上升;
每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内设置若干层支撑层,每一支撑层上摆放酸性微电极材料,而且在每个单独的微电解反应池底部设置有曝气和排泥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酸性微电极材料为铁碳微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中和沉淀单元设有曝气折流反应池和/或折流反应池、以及斜板沉淀池;所述的曝气折流反应池和/或折流反应池进一步设置有双氧水投加系统、以及石灰和/或片碱的投加系统,并在废水与双氧水及石灰和/或片碱混合区域底部设置曝气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中,在所述曝气折流反应池和/或折流反应池的中和反应区域悬挂设置碱性微电极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碱性微电极包括负载于多孔性载体上的粉状阳极材料和粉状阴极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碱性微电极的阳极材料为锌粉,阴极材料为二氧化锰,多孔性载体为陶粒。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生化单元包括水解池、厌氧池、缺氧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所述的水解池是一种改进的水解池,其底部设有布水系统,中间悬挂碱性微电极材料,布水采用底进上出的方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厌氧池是一种改进的厌氧池,其底部设有布水系统,中间悬挂组合填料及碱性微电极材料,布水采用底进上出的方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接触氧化池是一种改进的接触氧化池,其底部设有布水及曝气系统,中间悬挂组合填料及中性微电极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微电解处理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深度氧化单元;其中,在所述的深度氧化单元中,采用臭氧发生设备将臭氧通入二沉池之后的集水池内,通过微孔曝气的形式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
CN201510381929.8A 2015-08-21 2015-08-21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 Pending CN1049869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1929.8A CN104986920A (zh) 2015-08-21 2015-08-21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1929.8A CN104986920A (zh) 2015-08-21 2015-08-21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6920A true CN104986920A (zh) 2015-10-21

Family

ID=54298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81929.8A Pending CN104986920A (zh) 2015-08-21 2015-08-21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8692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7628A (zh) * 2015-12-08 2016-02-24 河南金山环保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 一种连二亚硫酸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0877952A (zh) * 2018-09-06 2020-03-13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辅助强化厌氧污泥消化的复合系统
CN112811732A (zh) * 2021-01-07 2021-05-18 上海碧州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系统及其组合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50534A1 (ja) * 2009-06-23 2010-12-29 クラレ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通液型キャパシタ、脱イオン水の製造方法、及び脱イオン水製造装置
CN102923891A (zh) * 2012-11-12 2013-02-13 清远市灵捷制造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微电解组合工艺
CN104261622A (zh) * 2014-09-29 2015-01-07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芬顿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CN104692582A (zh) * 2013-12-05 2015-06-10 青岛惠城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腈纶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04926046A (zh) * 2015-07-01 2015-09-23 广东灵捷制造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50534A1 (ja) * 2009-06-23 2010-12-29 クラレ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通液型キャパシタ、脱イオン水の製造方法、及び脱イオン水製造装置
CN102923891A (zh) * 2012-11-12 2013-02-13 清远市灵捷制造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微电解组合工艺
CN104692582A (zh) * 2013-12-05 2015-06-10 青岛惠城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腈纶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04261622A (zh) * 2014-09-29 2015-01-07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芬顿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CN104926046A (zh) * 2015-07-01 2015-09-23 广东灵捷制造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工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7628A (zh) * 2015-12-08 2016-02-24 河南金山环保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 一种连二亚硫酸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0877952A (zh) * 2018-09-06 2020-03-13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辅助强化厌氧污泥消化的复合系统
CN112811732A (zh) * 2021-01-07 2021-05-18 上海碧州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系统及其组合工艺
CN112811732B (zh) * 2021-01-07 2022-09-30 上海碧州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系统及其组合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ng et al. A pilot-scale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by a composite biological system under low dissolved oxygen conditions: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N104926046A (zh)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工艺
US7972513B2 (en) Process for treating nitrogenous wastewater with simultaneous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hetertrophic denitrification and COD removal
US200701939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ous containing wastewater
CN105859040B (zh) 一种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方法及设备
CN109205954A (zh) 微电解催化氧化、生化处理高浓度废水工艺
CN108383320B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集成处理方法
CN108585346A (zh) 一种集装箱复合式流动载体型污水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11646652A (zh) 一种用于低碳氮比污水的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CN107140783A (zh) 一种餐厨废水低能耗处理工艺和设备
CN106673193A (zh) 厌氧发酵耦合a2/o‑生物接触氧化处理低c/n污水的方法
CN110171904B (zh) 基于连续流aao除磷及部分脱氮串联复合式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自养脱氮装置和方法
CN1331780C (zh) 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111661925A (zh) 一种处理低c/n城市污水连续流的强化脱氮系统及方法
CN105600930B (zh) 脱氮除磷产电装置
Li et al. Non-uniform dissolved oxygen distribution and high sludge concentration enhance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a novel air-lifting reactor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 pilot-scale study
CN104986920A (zh) 一种处理腈纶废水的微电解处理系统
CN214880538U (zh) 一种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处理低碳比城市污水的装置
CN106219749A (zh) 一种处理中低浓度含氮有机废水的habr技术方法和设备
CN212076760U (zh) 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0417604C (zh) 硝基苯废水或苯胺废水或其混合废水的全生化处理方法
CN104098221B (zh) 一种己内酰胺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15403150B (zh) 一种利用ifas-sbr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6830325A (zh) 利用发酵污泥的a2/o‑bco改进型工艺
CN105984991A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