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6862B -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6862B
CN104986862B CN201510376649.8A CN201510376649A CN104986862B CN 104986862 B CN104986862 B CN 104986862B CN 201510376649 A CN201510376649 A CN 201510376649A CN 104986862 B CN104986862 B CN 104986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land
constructed wetland
wall
vertical current
downstri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66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6862A (zh
Inventor
刘志军
王硕
严倩倩
徐小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ZHONGKE HYDROBIOLOG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ONGKE HYDROBIOLOG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ONGKE HYDROBIOLOG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ONGKE HYDROBIOLOG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766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868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6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6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6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68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包括设置在第一湿地墙体和第二湿地墙体之间的上下叠加不连通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设置在第一湿地墙体和外围湿地墙体之间的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和设置在第二湿地墙体和外围湿地墙体之间的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本发明通过将表面流、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以折流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有效的降低了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另外本发明结构紧凑,多重复合的设计,具有极高的运行效率,调节池和中间水池的设置,有效的增强了人工湿地的抗堵塞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是在土地处理、稳定塘、生物滤池等污水处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构建并控制的主要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经过多年发展,该技术已在生活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控制、水体修复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通过湿地植物、土壤、填料、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景观效果好的优点。
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三种人工湿地各有不同的优缺点,例如表面流人工湿地存在易滋生蚊蝇、去污能力有限、硝化能力不高的缺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存在易堵塞、硝化能力差的缺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存在易堵塞、建设成本高和管理维护复杂的缺点,实际使用时可以综合三者的优点实行串联组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污水,例如申请号为201310721638.X名为“一种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将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式人工湿地组合在一起的一种人工湿地,该方案将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式人工湿地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解决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式人工湿地单独使用时出现的缺陷,但是该方案需要串联组合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式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太大,对于一些生活用地紧张的城市明显不太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现有技术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达、易发臭和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包括与外侧隔离的“口”字形外围湿地墙体、设置在外围湿地墙体内的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湿地墙体和第二湿地墙体、布置在外围湿地墙体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湿地墙体和第二湿地墙体之间的上下叠加不连通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设置在第一湿地墙体和外围湿地墙体之间的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和设置在第二湿地墙体和外围湿地墙体之间的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
所述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出口端与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上端连通;
所述的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与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相对设置于表面流人工湿地的两侧,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与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包括植被层和填料层,且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植被层种植于陶粒网箱内;所述的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下端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下端连通;所述的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下端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下端连通;
所述的进水管与表面流人工湿地进口端连通,出水管与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出口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湿地墙体下端设置有不少于2个的连通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的第一整流孔;所述的第二湿地墙体下端设置有不少于2个的连通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的第二整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进口端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节池;所述的调节池的有效水深不小于1.5m,调节池与进水管的出口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出口端设置有与之连通的中间水池;所述的中间水池的有效水深不小于1.5m,中间水池的出口端与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上端安装有配水管,配水管的进口端与中间水池的出口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上端安装有集水管,集水管的出口端与出水管的进口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砾石层的厚度为700~900mm;所述的第二砾石层的厚度为600~700mm;所述的第三砾石层的厚度为600~90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砾石层由粒径为6~12mm的砾石组成;所述的第二砾石层由粒径为15~25mm的砾石组成;所述的第三砾石层由粒径为30~60mm的砾石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植被层种植的植物为芦苇、香蒲、再力花、鸢尾、美人蕉、灯芯草或菖蒲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有:1、通过折流的方式将表面流、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极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尤其适用于处理用地紧张的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
2、通过将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在一起,极大程度的增强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率,也避免了单独使用表面流或者潜流人工湿地时的各种缺点;
3、通过设置陶粒网箱、调节池、中间水池、溢流管和整流孔等调节设施,提高了整个人工湿地抗堵塞的能力,解决了人工湿地后续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维修难的问题;
4、本发明的人工湿地结构布置精巧,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城市土地紧张的区域,既节省了大量的用地,又解决了普通的表面流湿地易发臭污染周边环境、潜流式人工湿地易堵塞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本发明的A-A视图;
图3;本发明的B-B视图;
图4;本发明的C-C视图;
图5:本发明的植被种植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围湿地墙体;2—第一湿地墙体;3—第二湿地墙体;4—进水管;5—出水管;6—表面流人工湿地;7—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8—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10—第一整流孔;11—第二整流孔;12—调节池;13—中间水池;14—填料层;15—植被层;16—陶粒网箱;17—溢水管;18—第一砾石层;19—第二砾石层;20—第三砾石层;21—配水管;22—集水管;23—第一溢水孔;24—第二溢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的复合人工湿地,将人工湿地与外侧隔开的外围湿地墙体1为“口”字形,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根据实际地形来布置,外围湿地墙体1内设置有两堵间隔平行布置的第一湿地墙体2和第二湿地墙体3,第一湿地墙体2和第二湿地墙体3将外围湿地墙体1分割成三个腔室,其中第一湿地墙体2和第二湿地墙体3之间设置有上下叠加不连通的表面流人工湿地6和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第一湿地墙体2和外围湿地墙体1之间设置有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第二湿地墙体3和外围湿地墙体1之间设置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与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相对设置于表面流人工湿地6的两侧,这样以折流的方式将表面流和潜流式人工湿地结合在一起,减小占地面积,节省空间。
如图1所示,实际运行时为了保证稳定供水,在表面流人工湿地6的进口端设置有调节池12,调节池12有效水深不小于1.5m,调节水池12与表面流人工湿地6间隔的湿地墙体上段设置有多个第一溢水孔23,待处理的污水经过调节水池12的缓冲作用,从第一溢水孔23平稳均匀的流到表面流人工湿地6上,使表面流人工湿地6上各处位置处理的污水大致相当,提高表面流人工湿地6的处理效率。另外,调节池12上还设置有溢水管17,溢水管17的作用是在进水管4水量过大导致水流不及时将水排放到人工湿地外,避免对人工湿地造成损坏。
如图5所示,在表面流人工湿地6出口端相对于调节池12的位置处设置有中间水池13,中间水池13与表面流人工湿地6之间的墙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溢水孔24,经过表面流人工湿地6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二溢水孔24均匀稳定的进入到中间水池13,中间水池13与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连通。中间水池13的作用于调节池12的作用类似,主要是将污水平稳均匀的分布到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上。
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污水能够均匀的流经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上端面,因此在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的上端面上设置有配水管21,配水管21的进口端与中间水池13的出口端连通,配水管21为具有多个放水孔的管状结构,通过设置在主题上的多个放水孔将污水均匀的分布到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的上端面,有效的提高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处理效率。
相对于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上的配水管21,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上端面设置有集水管22,集水管22的结构与配水管21的结构相同,主要作用是将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处理后的污水收集排放,其中集水管22的出口端与出水管5连通。
经过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处理后的污水需要进入到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因此在第一湿地墙体2的下端设置有不少于2个的第一整流孔10,污水通过第一整流孔10进入到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中。
经过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到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的下端,因此在第二湿地墙体3的下端设置有不少于2个的第二整流孔11,污水通过第二整流孔11进入到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
如图1、2和3所示,表面流人工湿地6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不连通,两者之间设置一层防渗膜,防渗膜的上方铺设一层厚度为500~800mm的粘土,再在粘土层上种植植被,表面流人工湿地6有效处理水深为400~600mm。
如图5中,表面流人工湿地6上端种植的植被包括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其中沉水植物为狐尾藻、金鱼藻、黑藻、苦草、菹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如图5中为黑藻和苦草混合种植。表面流人工湿地6上种植的浮叶植物为睡莲、芡实、荇菜、菱角、马来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如图5中为睡莲和芡实混合种植。
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主要由砾石组成,其中砾石的粒径为30~60mm,砾石层的厚度为1200~1500mm,砾石层能够起到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如图3~4所示,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和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包括填料层14和植被层15,其中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中的植被层15种植在陶粒网箱16内,进水中的杂物容易堵塞填料层14,增加陶粒网箱16便于在填料层14被堵塞时,将植被层15拿出来,清理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
其中,填料层14包括依次上下叠加布置的第一砾石层18、第二砾石层19和第三砾石层20,三层砾石层可以有效的将污水中的杂质吸附去除掉。三层砾石层的厚度和粒径均不相同,分别为第一砾石层18为700~900mm,由粒径为6~12mm的砾石组成;第二砾石层19为600~700mm,由粒径为6~12mm的砾石组成;第三砾石层20的厚度为600~900mm,由粒径为30~60mm的砾石组成。
实际应用中,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位于进水一端,污水中含有的杂质比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所处理的污水多,因此,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中的第三层砾石层20比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的第三层砾石层20厚100~150mm,但砾石层的粒径相同,均为30~60mm。
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整体厚道高于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这样可以形成一个高度差,有利于污水的流动。
植被层15种植的植物为芦苇、香蒲、再力花、鸢尾、美人蕉、灯芯草或菖蒲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1:表面流人工湿地6长10700mm、宽6520mm,表面种植的沉水植物为黑藻和苦草,种植的浮叶植物为睡莲和芡实,种植的密度为25株/m2。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和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长12000mm、宽4000mm,表面种植的植物层为鸢尾、美人蕉和菖蒲,各占32m2,种植密度为25株/m2。采用该方案处理富营养污水的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处理结果
实施例2:表面流人工湿地6长10700mm、宽6520mm,表面种植的沉水植物为金鱼藻和苦草,种植的浮叶植物为睡莲和芡实,种植的密度为25株/m2。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和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长12000mm、宽4000mm,表面种植的植物层为美人蕉,种植密度为25株/m2。采用该方案处理富营养污水的结果见表2:
表2:实施例2处理结果
对比两次实施例的处理结果,可以看到水质有明显的改善,证明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改善水质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将表面流、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以折流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有效的降低了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另外本发明结构紧凑,多重复合的设计,具有极高的运行效率,陶粒网箱、调节池和中间水池的设置,有效的增强了人工湿地的抗堵塞能力。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包括与外侧隔离的“口”字形外围湿地墙体(1)、设置在外围湿地墙体(1)内的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湿地墙体(2)和第二湿地墙体(3)、布置在外围湿地墙体(1)上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湿地墙体(2)和第二湿地墙体(3)之间的上下叠加不连通的表面流人工湿地(6)和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设置在第一湿地墙体(2)和外围湿地墙体(1)之间的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和设置在第二湿地墙体(3)和外围湿地墙体(1)之间的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
所述的表面流人工湿地(6)的出口端与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的上端连通;
所述的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与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相对设置于表面流人工湿地(6)的两侧,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与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包括植被层和填料层,且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的植被层种植于陶粒网箱(16)内;所述的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下端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下端连通;所述的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下端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下端连通;
所述的进水管(4)与表面流人工湿地(6)进口端连通,出水管(5)与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出口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湿地墙体(2)下端设置有不少于2个的连通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的第一整流孔(10);所述的第二湿地墙体(3)下端设置有不少于2个的连通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7)的第二整流孔(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流人工湿地(6)的进口端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调节池(12);所述的调节池(12)的有效水深不小于1.5m,调节池(12)与进水管(4)的出口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流人工湿地(6)的出口端设置有与之连通的中间水池(13);所述的中间水池(13)的有效水深不小于1.5m,中间水池(13)的出口端与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8)的上端安装有配水管(21),配水管(21)的进口端与中间水池(13)的出口端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9)的上端安装有集水管(22),集水管(22)的出口端与出水管(5)的进口端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砾石层(18)、第二砾石层(19)和第三砾石层(2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砾石层(18)的厚度为700~900mm;所述的第二砾石层(19)的厚度为600~700mm;所述的第三砾石层(20)的厚度为600~900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砾石层(18)由粒径为6~12mm的砾石组成;所述的第二砾石层(19)由粒径为15~25mm的砾石组成;所述的第三砾石层(20)由粒径为30~60mm的砾石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被层(15)种植的植物为芦苇、香蒲、再力花、鸢尾、美人蕉、灯芯草或菖蒲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510376649.8A 2015-07-01 2015-07-01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6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6649.8A CN104986862B (zh) 2015-07-01 2015-07-01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6649.8A CN104986862B (zh) 2015-07-01 2015-07-01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6862A CN104986862A (zh) 2015-10-21
CN104986862B true CN104986862B (zh) 2017-02-22

Family

ID=54298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664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6862B (zh) 2015-07-01 2015-07-01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868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5502B (zh) * 2016-03-09 2018-09-18 武汉大学 一种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
CN109851053A (zh) * 2019-03-29 2019-06-07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落差可调出水复合潜流人工湿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7546B2 (ja) * 2006-09-14 2012-02-15 独立行政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伏流式人工湿地システム
CN101704586B (zh) * 2009-11-17 2011-07-20 山东大学 嵌套混合流人工湿地
KR101213067B1 (ko) * 2010-06-14 2012-12-18 주식회사 아썸 생태공학적 수처리 시스템
CN101955297B (zh) * 2010-08-13 2012-05-09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及应用
CN203602454U (zh) * 2013-11-28 2014-05-21 贵州民族大学 一种处理含铬废水的复合流人工湿地结构
CN103708621B (zh) * 2013-12-24 2014-07-30 南京大学 一种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04779054U (zh) * 2015-07-01 2015-11-18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6862A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0257B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86860B (zh) 一种无动力净化河水的生态处理工艺
CN102923906B (zh) 集景观和生物生态修复的校园景观水体水质保持自净系统
CN100506719C (zh) 潜-表流复合型人工湿地
CN206635115U (zh) 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05645677B (zh) 一种水平流和垂直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及其运行方法
CN206289121U (zh) 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
CN104787963B (zh) 一种用于污水治理的自充氧生物滤床
CN205556241U (zh) 一种复合人工湿地
CN106830545A (zh) 一种组合湿地跌水曝气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WO2020147201A1 (zh) 一种利用桉树控制水域蓝藻生长的方法
CN110790388A (zh) 基于功能填料结构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CN106396286A (zh) 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
CN202766358U (zh)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强化式人工湿地装置
CN106006930A (zh)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08821510A (zh) 一种海绵湿地系统
CN205590420U (zh) 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04986862B (zh)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CN204779054U (zh) 一种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表潜一体式复合人工湿地
CN202054704U (zh) 一种治理农业径流污染的多级坡岸“沉砂-渗滤”复合系统
CN106746173A (zh) 一种农业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06521323U (zh) 一种人工生态湿地
CN202729890U (zh) 垂直流人工湿地
CN210150807U (zh) 一种处理低污染水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构造
CN205398238U (zh) 一种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