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0420U - 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0420U
CN205590420U CN201620356377.5U CN201620356377U CN205590420U CN 205590420 U CN205590420 U CN 205590420U CN 201620356377 U CN201620356377 U CN 201620356377U CN 205590420 U CN205590420 U CN 205590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land
subsurface flow
vertical subsurface
layer
reoxyge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563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军
冯媛媛
王丽丽
张春艳
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ou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Epure International W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ou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Epure International W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ou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Epure International W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ou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563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0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0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04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高氮、磷城市生活污水,该系统包括: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四个并联连接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两个深度处理稳定塘;其中,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分别设有进水管,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并联连接,与并联连接的四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组成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管相连,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四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两两并联连接后,分别与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的进水管连接,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均设有一个出水管。该处理系统有利于增强人工湿地的充氧能力,提高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借助于基质、微生物以及湿生植物三者对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吸收、转化,不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而且能有效的去除病原微生物、重金属、藻毒素等外源生物活性物质;同时还能吸收如SO2、CO2等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两种主要类型,表流人工湿地设计简单,投资少;而潜流湿地没有暴露的自由水面,污水在填料表面下渗流,高效、卫生。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改变了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单一垂直流湿地的水流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其他类型湿地易出现的“短路”现象,使得湿地中污水能够充分利用处理基质,提高了湿地的处理效果;同时好氧、厌氧的复合水处理结构,加强了硝化、反硝化作用,提高了系统整体的除氮效果。
但是传统的潜流人工湿地充氧能力差,只能通过植物和大气复氧途径向基质充氧,而当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时,由于污染物负荷明显高于植物及大气复氧充氧能力的上限,植物泌氧和大气复氧对基质的溶解氧浓度几乎没有影响,这样基质内则容易形成典型的缺氧-厌氧环境,而其中主要优势菌种为氨化细菌,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很低;且缺氧-厌氧环境下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的速度较慢,如果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小于进入系统的污染物的速度,基质就会发生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能实现以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对高氮、磷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四个并联连接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两个深度处理稳定塘;其中,
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分别设有进水管,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并联连接,与并联连接的四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组成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管相连,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四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两两并联连接后,分别与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的进水管连接,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均设有一个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水处理系统由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四个并联连接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组成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两个深度处理稳定塘有机连接而成,其中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可形成缺氧处理区和厌氧区,缺氧处理区可利用进水及大气充氧,无需外援曝气,同时采用孔隙率大的生物陶粒滤料,种植芦苇、茭白、香蒲等脱氮效果好的湿地植物,增强氨氮的去除效果;厌氧区具有抑臭效果,同时采用吸磷能力比较强的生物陶粒滤料,种植菖蒲、千屈菜、水烛、宽叶香蒲等除磷效果好的湿地植物,针对性去除水体中的磷;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可作为好氧区,通过间隙进水实现大气间歇复氧,无需外加曝气系统,提高BOD5的去除率;各深度处理稳定塘设置进水分配池,能实现再分配及连续出水,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系统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系统剖面图;
图中:1-下向流人工湿地,2-上向流人工湿地,3-出水池,4-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41-垂直潜流人工湿地;5-进水分配池,6-深度处理稳定塘,7-穿孔布水管,8-穿孔布水墙,9-穿孔集水管,10-排水层,11-过渡层,12-填料层,13-覆盖层,14-湿地植物,
图中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上向流人工湿地2中:110-上排水层,111-过渡层,112-填料层,113-覆盖层,114-湿地植物,115-下排水层;
图中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41中:210-上排水层,211-过渡层,212-填料层,213-覆盖层,214-湿地植物,215至222-气动或手动阀门;
图中的深度处理稳定塘6中:39-穿孔出水收集管,310-上排水层,311-过渡层,312-填料层,313-覆盖层,314-湿地植物,315-下排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高氮、磷城市生活污水,该系统包括: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四个并联连接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两个深度处理稳定塘;其中,
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分别设有进水管,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并联连接,与并联连接的四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组成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管相连,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四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两两并联连接后,分别与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的进水管连接,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均设有一个出水管。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坡度为1%,长宽比为3:1,BOD5负荷50~60g/(m2·d),水力停留时间3.5~5.5d;
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坡度为1%,长宽比为3:1,BOD5负荷60~70g/(m2·d),水力停留时间3.5~5d;
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水力坡度为1%,BOD5负荷20~40g/(m2·d),水力停留时间2~3d。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依次串联连接的下向流人工湿地、穿孔布水墙、上向流人工湿地和出水池组成;
其中,下向流人工湿地由池体、穿孔布水管、湿地填料床、排水层和湿地植物组成;湿地填料床填充在池体内,穿孔布水管铺设在湿地填料床上面,湿地植物种植在湿地填料床上;穿孔布水管的进水端设在池体外作为该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管;
上向流人工湿地由池体、穿孔集水管、湿地填料床、上排水层、下排水层和湿地植物组成;湿地填料床填充在池体内,湿地填料床上种植湿地植物,上排水层上面铺设穿孔集水管,穿孔集水管的出水端设在池体外,与出水池连接,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设在出水池的下部。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下向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2.5~4d,上向流人工湿水力停留时间1~1.5d;
连接下、上向流人工湿地的池体之间的为底部穿孔布水墙,穿孔墙孔径为20mm;
下向流人工湿地的穿孔布水管与上向流人工湿地的穿孔集水管均为两边分别斜下45°角开孔,孔径为10mm的穿孔管;
下向流人工湿地的湿地填料床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填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构成,其中,覆盖层厚度为15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填料层厚度为1100mm,由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过渡层厚度为20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排水层厚度为170~27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
下向流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为芦苇、茭白、香蒲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向流人工湿地的湿地填料床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排水层、覆盖层、填料层、过渡层和下排水层;其中,上排水层厚度为15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覆盖层厚度为15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填料层厚度为800mm,由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过渡层厚度为20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下排水层厚度为220~28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
上向流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为菖蒲、千屈菜、水烛、宽叶香蒲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池体、湿地填料床、湿地植物、穿孔布水管和穿孔集水管组成;
其中,湿地填料床填充在池体内,湿地填料床上种植湿地植物;穿孔布水管铺设在湿地填料床表面,穿孔布水管的进水端设在池体外作为该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管,该进水管上设有阀门;穿孔集水管穿设在湿地填料床底部,处于湿地填料床底部排水层与其上的过渡层之间,穿孔集水管的出水端设在池体外作为该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该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的穿孔布水管和穿孔集水管均为两边分别斜下45°角开孔,孔径为10mm的穿孔管;
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的湿地填料床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填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组成;其中,覆盖层厚度为15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填料层厚度为950mm,由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组成;过渡层厚度为20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排水层厚度为300~48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
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种植的湿地植物为香蒲、水烛、芦苇、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与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长度相同。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深度处理稳定塘包括:进水管、进水分配池、池体、湿地填料床、湿地植物和穿孔出水收集管;
其中,进水管与进水分配池连接;
池体的进水端为穿孔布水墙,进水分配池经穿孔布水墙与池体内连接;
湿地填料床填充在池体内,湿地植物种植在湿地填料床上;
穿孔出水收集管设在湿地填料床底部,其出水端设在池体外作为该深度处理稳定塘的出水管,该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深度处理稳定塘的湿地填料床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排水层、填料层和下排水层组成;
穿孔出水收集管的长度为湿地填料床长度的一半,埋设在湿地填料床的下排水层内。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深度处理稳定塘的穿孔出水收集管为两边分别斜下45°角开孔,孔径为10mm的穿孔管;
深度处理稳定塘的湿地填料床中,上排水层为15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填料层厚度为300mm,由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组成;下排水层厚度为290~35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
深度处理稳定塘的湿地植物为香蒲、水烛、芦苇、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下向流人工湿地作为缺氧处理区,利用进水及大气充氧,无需外援曝气,同时采用孔隙率大的生物陶粒滤料,种植芦苇、茭白、香蒲等脱氮效果好的湿地植物,增强氨氮的去除效果;各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上向流人工湿地作为厌氧区,具有抑臭效果,同时采用吸磷能力比较强的生物陶粒滤料,种植菖蒲、千屈菜、水烛、宽叶香蒲等除磷效果好的湿地植物,针对性去除水体中的磷;各间歇复氧垂直流人工湿地作为好氧区,通过间隙进水实现大气间歇复氧,无需外加曝气系统,提高BOD5的去除率;深度处理稳定塘设置进水分配池,能实现再分配及连续出水,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处理效果;各人工湿地及稳定塘的布水、集水装置均采用穿孔管,布水集水均匀。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并联设置的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四个并联连接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组成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两个并联的深度处理稳定塘组成;其中,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不设置曝气装置,依靠进配水过程自然充氧使得下向流人工湿地基本处于缺氧状态,由于氧被利用,上向流人工湿地则基本处于厌氧状态;通过控制间歇复氧垂直流人工湿地进水间隔来控制其充氧量及复氧运行,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基本处于好氧状态;间歇出水流入深度处理稳定塘进水分配池进行再分配,经过稳定塘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BOD5负荷50~60g/(m2·d),下向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2.5~4d,上向流人工湿水力停留时间1~1.5d,两池中间设置底部穿孔布水墙,进水布水管及出水收集管均为穿孔管。填料床自下而上分别是排水层、过渡层、填料层、覆盖层和排水层,排水层主要为20~30mm粒径的砾石,下向流排水层厚度为170~270mm,上向流底部排水层为220~280mm,顶部排水层为150mm;过渡层主要为10~18mm粒径的砾石,过滤层厚度均为200mm;填料层主要为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下向流填料厚度为1100mm,上向流为800mm;覆盖层厚度均为150mm,主要为10~18mm粒径的砾石。所述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下向流部分主要种植芦苇、茭白、香蒲等湿地植物,上向流部分主要种植菖蒲、千屈菜、水烛、宽叶香蒲等湿地植物。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四个并联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构成,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管上设置气动或电动阀门,两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一组,依靠阀门控制实现间歇进水,间歇进水使基质层不断重复充水、落干状态,通过水在下降过程中产生的负压抽吸空气进入基质层,实现大气复氧。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根据落水速度和水位进行控制,当落水大于等于150mm,启动进水连续进水4h后停止进水,两组四池往复间歇运行,保证进水和出水的连续性。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BOD5负荷60~70g/(m2·d),水力停留时间3.5~5d,进水布水管及出水收集管均为穿孔管。填料床自下而上分别是排水层、过渡层、填料层和覆盖层,排水层厚度为300~480mm,主要为20~30mm粒径的砾石;过渡层厚度为200mm,主要为10~18mm粒径的砾石;填料层厚度为950mm,主要为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覆盖层厚度为150mm,主要为10~18mm粒径的砾石。所述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上部主要种植香蒲、水烛、芦苇、美人蕉等湿地植物。
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深度处理稳定塘BOD5负荷20~40g/(m2·d),水力停留时间2~3d,出水收集管为穿孔管。深度处理稳定塘填料床自下而上分别是排水层、填料层、排水层,底部排水层厚度为290~350mm,顶部排水层为150mm,主要为20~30mm粒径的砾石;填料层厚度为300mm,主要为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所述的深度处理稳定塘上部主要种植香蒲、水烛、芦苇、美人蕉等湿地植物。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体结构如附图1、2所示,该人工湿地主要由并联设置的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四个并联连接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组成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两个并联的深度处理稳定塘组成;
本实施例处理规模为200m3/d的村镇污水,原水水质:CODCr=324.3mg/L、BOD5=164.5mg/L、SS=220mg/L、TP=5.42mg/L、TN=45.2mg/L、NH3-N=25.7mg/L。原水经过粗格栅、精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沉池后进入本湿地系统。
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BOD5负荷为50g/(m2·d),下向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2.5d,上向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1.5d,湿地填料采用生物陶粒滤料,下向流人工湿地湿地排水层厚度为200mm,过渡层厚度为200mm,填料层厚度为1100mm,主要为6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覆盖层厚度为150mm,间套种植芦苇、茭白;上向流人工湿地底部排水层厚度为250mm,顶部排水层厚度为150mm,过渡层厚度为200mm,填料层厚度为800mm,主要为6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覆盖层厚度为150mm,分区种植菖蒲、水烛。
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BOD5负荷为60g/(m2·d),水力停留时间5d,湿地排水层厚度为350mm,过渡层厚度为200mm,填料层厚度为950mm,主要为6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覆盖层厚度为150mm,间套种植香蒲、美人蕉。当落水大于等于150mm,通过液位计自动控制,启动进水后连续进水4h,两组四池往复间歇运行,保证进水和出水的连续性。
深度处理稳定塘BOD5负荷20g/(m2·d),水力停留时间2d,稳定塘底部排水层厚度为300mm,顶部排水层为150mm,主要为20~30mm粒径的砾石;填料层厚度为300mm,主要为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分区种植香蒲、水烛、芦苇、美人蕉等植物。
本实施例系统的处理效果(mg/L,%)如表1所示。表1为实施例村镇污水经预处理和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污水中CODCr、BOD5、SS、TP、TN、NH3-N的去除效果。
表1村镇污水经预处理和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去除效果
水质指标 进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CODCr 324.3 38.3 88.19%
BOD5 164.5 15.2 90.76%
SS 220 6.8 96.91%
TP 5.42 0.42 92.25%
TN 45.2 6.4 85.84%
NH3-N 25.7 2.7 89.49%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将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深度处理稳定塘进行组合,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形成“缺氧-厌氧”区域,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设置四池并联,两组分别间歇进水实现间歇复氧,通过水在下降过程中产生的负压抽吸空气进入基质层,实现大气复氧,间歇复氧垂直流人工湿地形成“好氧”区域,深度处理稳定塘作为“深度处理”区域。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有利于增强人工湿地的充氧能力,提高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四个并联连接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两个深度处理稳定塘;其中,
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分别设有进水管,两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并联连接,与并联连接的四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组成的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管相连,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四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两两并联连接后,分别与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的进水管连接,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均设有一个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坡度为1%,长宽比为3:1,BOD5负荷50~60g/(m2·d),水力停留时间3.5~5.5d;
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坡度为1%,长宽比为3:1,BOD5负荷60~70g/(m2·d),水力停留时间3.5~5d;
每个深度处理稳定塘水力坡度为1%,BOD5负荷20~40g/(m2·d),水力停留时间2~3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依次串联连接的下向流人工湿地、穿孔布水墙、上向流人工湿地和出水池组成;
其中,所述下向流人工湿地由池体、穿孔布水管、湿地填料床、排水层和湿地植物组成;所述湿地填料床填充在所述池体内,所述穿孔布水管铺设在所述湿地填料床上面,所述湿地植物种植在所述湿地填料床上;所述穿孔布水管的进水端设在所述池体外作为该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管;
所述上向流人工湿地由池体、穿孔集水管、湿地填料床、上排水层、下排水层和湿地植物组成;所述湿地填料床填充在所述池体内,所述湿地填料床上种植所述湿地植物,所述上排水层上面铺设所述穿孔集水管,所述穿孔集水管的出水端设在所述池体外,与所述出水池连接,所述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设在所述出水池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向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2.5~4d,上向流人工湿水力停留时间1~1.5d;
连接下、上向流人工湿地的池体之间的为底部穿孔布水墙,穿孔墙孔径为20mm;
所述下向流人工湿地的穿孔布水管与所述上向流人工湿地的穿孔集水管均为两边分别斜下45°角开孔,孔径为10mm的穿孔管;
所述下向流人工湿地的湿地填料床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填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构成,其中,覆盖层厚度为15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填料层厚度为1100mm,由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过渡层厚度为20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排水层厚度为170~27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
所述下向流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为芦苇、茭白、香蒲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上向流人工湿地的湿地填料床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排水层、覆盖层、填料层、过渡层和下排水层;其中,上排水层厚度为15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覆盖层厚度为15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填料层厚度为800mm,由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过渡层厚度为20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下排水层厚度为220~28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
所述上向流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为菖蒲、千屈菜、水烛、宽叶香蒲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池体、湿地填料床、湿地植物、穿孔布水管和穿孔集水管组成;
其中,所述湿地填料床填充在所述池体内,所述湿地填料床上种植所述湿地植物;所述穿孔布水管铺设在所述湿地填料床表面,所述穿孔布水管的进水端设在所述池体外作为该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管,该进水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穿孔集水管穿设在所述湿地填料床底部,处于所述湿地填料床底部排水层与其上的过渡层之间,所述穿孔集水管的出水端设在所述池体外作为该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管,该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的穿孔布水管和穿孔集水管均为两边分别斜下45°角开孔,孔径为10mm的穿孔管;
所述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的湿地填料床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填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组成;其中,覆盖层厚度为15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填料层厚度为950mm,由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组成;过渡层厚度为200mm,由10~18mm粒径的砾石组成;排水层厚度为300~48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
所述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种植的湿地植物为香蒲、水烛、芦苇、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与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每个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长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稳定塘包括:进水管、进水分配池、池体、湿地填料床、湿地植物和穿孔出水收集管;
其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分配池连接;
所述池体的进水端为穿孔布水墙,所述进水分配池经所述穿孔布水墙与所述池体内连接;
所述湿地填料床填充在所述池体内,所述湿地植物种植在所述湿地填料床上;
所述穿孔出水收集管设在所述湿地填料床底部,其出水端设在所述池体外作为该深度处理稳定塘的出水管,该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稳定塘的湿地填料床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排水层、填料层和下排水层组成;
所述穿孔出水收集管的长度为湿地填料床长度的一半,埋设在所述湿地填料床的下排水层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度处理稳定塘的穿孔出水收集管为两边分别斜下45°角开孔,孔径为10mm的穿孔管;
所述深度处理稳定塘的湿地填料床中,上排水层为15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填料层厚度为300mm,由4~10mm粒径的生物陶粒滤料组成;下排水层厚度为290~350mm,由20~30mm粒径的砾石组成;
所述深度处理稳定塘的湿地植物为香蒲、水烛、芦苇、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620356377.5U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90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6377.5U CN205590420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6377.5U CN205590420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0420U true CN205590420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3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5637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90420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042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5407A (zh) * 2016-12-02 2017-03-15 湖南先导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脱氮除磷的复合人工湿地工艺系统
CN108726684A (zh) * 2018-06-04 2018-11-02 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CN111362412A (zh) * 2020-03-09 2020-07-03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117228851A (zh) * 2023-11-03 2023-12-15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净化流域水的多级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5407A (zh) * 2016-12-02 2017-03-15 湖南先导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脱氮除磷的复合人工湿地工艺系统
CN108726684A (zh) * 2018-06-04 2018-11-02 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CN111362412A (zh) * 2020-03-09 2020-07-03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117228851A (zh) * 2023-11-03 2023-12-15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净化流域水的多级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35115U (zh) 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02881048U (zh) 一种多介质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
CN105502841B (zh) 一种叠泉层景式污水处理设备
CN105753166B (zh) 水平潜流-两级充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790388A (zh) 基于功能填料结构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CN101823792B (zh) 污水垂向多级土壤渗透处理装置、系统、方法及混合填料
CN204324990U (zh) 适用于入湖景观水体的多级生物滤池—生态塘净化系统
CN108217959A (zh) 用于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的强化脱氮除磷人工湿地系统
CN102531187B (zh) 一种层叠式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CN106277338A (zh) 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净化系统
CN205590420U (zh) 一种复合垂直潜流-间歇复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09942156B (zh) 基于生物滤池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4986917B (zh) 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00418904C (zh) 垂直流与水平流一体化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
CN103708671A (zh) 一种多介质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9193725U (zh) 一种复合流及多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12479482A (zh) 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CN108275782B (zh) 一体化立体湿地污水处理出水tn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2576089U (zh) 生态组合塘
CN207451863U (zh) 一种模块化分层生物滴滤污水处理系统
CN203382571U (zh) 一种新型垂直流自动充氧环形人工湿地系统
CN211339184U (zh) 基于钢渣陶粒填料生物滤池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2849167U (zh) 一种分级根区污水处理生态人工湿地系统
CN1583604A (zh) 生活污水垂直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方法
CN201648121U (zh)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