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2461B -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2461B
CN104982461B CN201510330730.2A CN201510330730A CN104982461B CN 104982461 B CN104982461 B CN 104982461B CN 201510330730 A CN201510330730 A CN 201510330730A CN 104982461 B CN104982461 B CN 1049824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illium lecanii
predatory mites
pasteur
mite
wheat br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07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2461A (zh
Inventor
李鸿筠
刘浩强
冉春
丛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RU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ITRU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RU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ITRU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3307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824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2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2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2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24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属于植物虫害防治领域。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由麦麸、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混合制成,配比为:每千克麦麸与1.5×105~2.0×105头捕食螨、3~5克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混合。其制备方法为:1)材料的准备: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捕食螨的生产;2)蜡蚧轮枝菌孢子粉与捕食螨的混合。其应用方法为:每年3~4月或9~10月,将混合生物农药采用撒施或喷粉的方法施放,使得农药均匀散布在叶片上,使用量为5年生以上的果树撒8~12克,5年生以下的果树撒4~6克;蔬菜和花卉每亩施450~550克。

Description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虫害防治领域,涉及生物农药及应用其防治害虫,尤其涉及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捕食螨是一种以柑桔红蜘蛛、黄蜘蛛、锈壁虱、山楂叶螨,朱砂叶螨、苹果红蜘蛛等植物叶螨为主要食物的一种杂食性益螨,用捕食螨防治控制柑桔红蜘蛛、黄蜘蛛和锈壁虱可替代化学防治控制柑桔害螨,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柑桔的重要技术之一。捕食螨是许多益螨的总称,其范围很广包括赤螨科、大赤螨科、绒螨科、长须螨科和植绥螨总科等。而目前研究较多的已用于生产中防治害螨的捕食螨,还局限于植绥螨科中的如下种类:胡瓜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瑞氏钝绥螨、长毛钝绥螨、巴氏钝绥螨、加州钝绥螨、尼氏钝绥螨、纽氏钩绥螨、德氏钝绥螨和拟长毛钝绥螨等。
巴氏新小绥螨属蜱螨亚纲,寄螨目,革螨亚目、植绥螨科,小新绥螨属,因其发育历期短、死亡率低、产卵率高、扩散力强的优点被认为是最好的生物防治天敌之一。巴氏新小绥螨是多食性捕食螨,除了捕食叶螨和蓟马外,还可以捕食蚜虫、木虱、粉虱的卵和若虫、介壳虫若虫、跳虫、跗线螨、丝状菌和蚊蝇类的幼虫等。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该菌属半知菌类,寄主范围广,能寄生蚧类、蚜虫类、螨类和粉虱,还可寄生鳞翅目的一些害虫及线虫及蓟马等。蜡蚧轮枝菌对昆虫侵染致病的作用机理是:1、通过与昆虫体壁接触来感染致病:当分生孢子或菌丝落于虫体表面时,在适温和空气相对湿度85%~100%,或体表有自由水存在的条件下,孢子很容易萌发,并穿透寄主表皮(这一过程在26~27℃及饱和湿度条件下,约经4h即可成),侵入体内的菌丝,形成菌丝体进行分支生长;2、产生代谢毒素对昆虫产生致病作用:蜡蚧轮枝菌产生的毒素是一种与球孢白僵菌产生的相同的环状缩羧肽—球孢白僵菌素(bassianolide),这种物质具有杀虫活性。蜡蚧轮枝菌侵染昆虫后,4-6天内杀死寄生昆虫。蜡蚧轮枝菌对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机理:菌物防治植病依靠几种不同的方式(机制),包括占领、竞争、人工免疫、拮抗(抗生)和重寄生等,蜡蚧轮枝菌对植病的防治方式属于重寄生机制。已报导的蜡蚧轮枝菌能寄生的植物病原菌涉及8个属20余种。蜡蚧轮枝菌是一种良好的生防材料,不仅可以寄生昆虫,还可以作为植物病原菌的寄生菌。同时它还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家禽未发现毒性,不侵染天敌昆虫,可以和某些杀虫剂杀菌剂及杀螨剂同时混用,易培养等优点。
柑桔全爪螨为蜱螨目,叶螨科,中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分布,寄主于柑橘、胡颓子、桂花等植物,以口器刺破寄主叶片表皮吸食汁液,被害叶面呈现无数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全叶失绿变成灰白色,导致大量落叶;亦能为害果实及绿色枝梢,影响树势和产量,为我国柑桔生产的头号害虫。
柑桔粉虱为同翅目,粉虱科,中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寄主于柑桔、柿、栀子、女贞和丁香等,主要危害春、夏梢,诱发煤烟病,引起枯梢、果实生长缓慢,以致脱落。
叶螨和粉虱类害虫均是植物中的重要虫害,在很多作物上时常混合发生,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分别进行防治,耗费的人力物力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经济、高效、防治效果好的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由麦麸、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混合制成,所述生物农药的组成配比为:每千克麦麸与1.5×105~2.0×105头捕食螨、3~5克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混合。
所述捕食螨为巴氏新小绥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的准备:
蜡蚧轮枝菌孢子粉的生产:用蜡蚧轮枝菌通过发酵得到蜡蚧轮枝菌孢子粉;
捕食螨的生产:在麦麸中人工饲养捕食螨;
2)蜡蚧轮枝菌孢子粉与捕食螨的混合:
取步骤1中每千克含有1.5×105~2.0×105头捕食螨的麦麸与蜡蚧轮枝菌孢子粉进行混合包装,包装容器中含有适量空气,混合比例为每千克含有捕食螨的麦麸与3~5克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混合,在5~20℃保存。
制备方法中所述捕食螨为巴氏新小绥螨。
所述步骤1中捕食螨的生产方法为:在麦麸中接入粉螨,每千克麦麸中接入粉螨500~1000头,在15~20℃、相对湿度80%~85%、光暗比4h∶20h的条件下饲养20~30天;然后在每千克麦麸中接入80-120头巴氏新小绥螨,在18~25℃、相对湿度80%~85%、光暗比4h∶20h的条件下饲养15~30天。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的应用方法:每年3~5月或9~10月,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农药采用撒施或喷粉的方法施放,使得农药均匀散落在植株叶片上,撒施后第2、3天连续两天为植株喷洒清水促进孢子萌发;所述生物农药的使用量为5年生以上的果树每株撒8~12克,5年生以下的果树每株撒4~6克;蔬菜和花卉每亩施450~550克。
所述植株的种类为柑桔、苹果、山楂、草莓、棉花,以及蔬菜中的茄科、豆科和葫芦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捕食螨携带蜡蚧轮枝菌去防治叶螨和粉虱类害虫混合发生的作物,利用携带了蜡蚧轮枝菌的捕食螨在植株上自由爬行将蜡蚧轮枝菌带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同时防治了两大类害虫,不用分别操作去防治两种害虫,减少了农民打药次数,显著降低田间管理工作量;并且可以促进捕食螨和生防菌的广泛传播,比起人工喷洒农药分布更为均匀。采用本发明的生物农药进行害虫防治,使得田间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将化学农药使用量降到最低水平,大量的节省人力物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本方法都是采用的生物防治,能够满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需要,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在生产上大量的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单独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捕食效果
一、不同使用方法对柑桔全爪螨的捕食防治效果
试验在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脐橙果园进行,每个示范区面积1~3hm2,示范区设撒施区(每株树撒施巴氏新小绥螨1500头)、释放区(每株树悬挂巴氏新小绥螨1500头)、化防区(即15%哒螨灵30ml/667m2),空白对照区。每区设10株标准株,每株分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固定观察10片叶,每株50片叶,观察记载柑桔全爪螨虫口密度,并与空白对照比较计算防效。
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治效果见表1,施药和巴氏新小绥螨释放后10d,化防区的效果最好,达到84.25%。撒施区效果要好于悬挂区,释放捕食螨后20d,捕食螨释放区防效逐渐上升,化防区效果逐渐下降,撒施区和悬挂区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治效果逐渐接近,药后20~60d,捕食螨释放区防治效果都在95%以上,而化防区防治效果显著下降,60d时为54.80%。
表1 不同释放方法抗药性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防治效果比较
注:防效间数据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二、不同释放量对柑桔全爪螨的捕食效果
试验在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脐橙果园进行,树龄15年,树高3.5m,亩栽50株树,覆盖度95%。该地块螨类危害较重,田间小路(约1.5~5m不等)把果园分隔成相对独立的5个区域,每个区域面积从1370~2400m2不等,试验时在每个区域设置1个处理,每处理再等面积划分成4个小区,每个小区作为一个重复。试验5个处理为1个清水对照(CK),1个化学药剂对照,即15%哒螨灵30ml/667m2,3个巴氏新小绥螨处理,分别为20万头/667m2,10万头/667m2,5万头/667m2。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和施药当天为晴天。
喷药前调查各小区基数,药后每隔10天调查各小区的残留虫量(试验中因下雨等因素提前或推后1天进行调查)。每小区随机采摘25张叶片带至室内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录每张叶片的柑桔全爪螨数量,计算每小区的平均每叶螨量。
释放后每隔10天调查,每处理随机抽取150张叶片,用30倍显微镜观察,记录巴氏新小绥螨的数量,计算每100张叶片上的巴氏新小绥螨数量。
调查后计算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药后10d,处理4即化学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与3个巴氏新小绥螨的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在巴氏新小绥螨的处理中,处理1的防治效果较好,即释放量最大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3防冶效果最差,即释放量最小的防效最差,即捕食螨的释放量与防效正比;在药后20d、30d,1、2、3处理防效与处理4不存在显著差异;药后40d、50d巴氏新小绥螨的3个处理防效仍呈上升趋势,而处理4的防效己开始下降,处理1药后50d的防效达到了82.40%,而处理4对柑桔全爪螨己没有防治效果(见表2)。
表2 抗药性巴氏新小绥螨不同释放量对柑桔全爪螨防治效果
注:防效间数据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2.蜡蚧轮枝菌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影响
用直径15厘米的培养皿,内置直径13cm、吸满水的海绵一块放入培养皿的底部,海绵上放一片滤纸,然后将洗净晾干的柑桔叶片放到滤纸上,叶片边缘用棉花细条围成细圈以防止叶螨和捕食螨外逃或内迁。在每皿上接入巴氏新小绥螨50头成螨,并放入足够巴氏新小绥螨捕食量的桔全爪螨进行试验。
为了有利于蜡蚧轮枝菌孢子的萌发,本实验采用孢子粉喷雾法:称取一定量的孢子粉,分别配置成以下孢子粉悬浮液(5×106个/ml、4×106个/ml、3×106个/ml、2×106个/ml、1×106个/ml)5个浓度的孢子粉菌液,然后用喷雾器对各个处理进行喷液,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放入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85%的光照培养箱中饲养,每天添加足够数量的桔全爪螨做为食物,7天后调查试验结果。
蜡蚧轮枝菌孢子粉对巴氏新小绥螨成螨室内寄生测定结果见表3,从表看出,蜡蚧轮枝菌在喷孢子粉7d后,蜡蚧轮枝菌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寄生率为0,死亡率也与空白对照相当,最高校正死亡率仅3%,与清水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结果证明蜡蚧菌对巴氏新小绥螨没有寄生性。
表3 蜡蚧轮枝菌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影响
实施例3.蜡蚧轮枝菌单独防治柑桔粉虱效果
在柑桔粉虱第一代发生高峰期前(4月末份为发生高峰期),3月初,把室外盆栽苗木(1年生以上,因为柑桔粉虱喜欢危害嫩梢、嫩叶)集中修剪枝条,放一次梢,然后把修剪过的盆栽苗木放到大田中间,采取自然接种的方法,使盆栽苗木新发嫩梢嫩叶大量感染柑桔粉虱。待柑桔粉虱二龄若虫大量发生的时候,把感染了柑桔粉虱的盆栽苗木集中一个大的密闭网室进行自然饲养粉虱准备进行试验。试验时,挑选数量足够试验的二龄柑桔粉虱发生整齐的盆栽苗木叶片进行试验,剔除不活跃和世代不整齐的个体,仅保留世代发育比较整齐的个体进行试验。
采用喷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法进行试验,称取一定量的蜡蚧轮枝菌孢子粉,分别配置成以下5个浓度的孢子粉悬浮液(5×106个/ml、4×106个/ml、3×106个/ml、2×106个/ml、1×106个/ml),然后用喷雾器对事先选好的各个盆栽苗木枝叶处理进行喷液,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放入光期10h,(26±1)℃,黑暗期14h,(20±1)℃的人工气候室进行饲养,每日检查,记录死亡率,并收集寄生死虫做好记录,放入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保存,观察寄生率,连续观察15天。
根据试验结果,5个浓度处理的试验,死亡率都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尤其以高浓度的增加最快,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结果如下表表4所示:
表4.蜡蚧菌防治柑桔粉虱效果
实施例4.应用巴氏新小绥螨携带蜡蚧轮枝菌对柑桔粉虱和桔全爪螨的防治
在柑桔粉虱和桔全爪螨混合发生的高峰期前(4月末份为发生高峰期),在大田选择桔全爪螨和柑桔粉虱混合发生的苗木进行试验。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巴氏新小绥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
1)材料的准备:
蜡蚧轮枝菌孢子粉的生产:用蜡蚧轮枝菌通过常规固体或者液体发酵方法得到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收集孢子粉以待试验;
巴氏新小绥螨的生产:在麦麸中人工饲养巴氏新小绥螨:在麦麸中接入粉螨,每千克麦麸中接入粉螨500~1000头,在15~20℃、相对湿度80%~85%、光暗比4h∶20h的条件下饲养20~30天;然后在每千克麦麸中接入80-120头巴氏新小绥螨,在18~25℃、相对湿度80%~85%、光暗比4h∶20h的条件下饲养15~30天。
2)蜡蚧轮枝菌孢子粉与巴氏新小绥螨的混合:
当步骤1中的巴氏新小绥螨饲养到每千克麦麸中含有1.5×105~2.0×105头时,取含有巴氏新小绥螨的麦麸与蜡蚧轮枝菌孢子粉进行混合包装,包装容器中含有适量空气,混合比例为每千克麦麸与3~5克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混合,在5~20℃保存。
为了保证该生物农药药效,最好在使用前1-2天内才将巴氏新小绥螨和蜡蚧轮枝菌孢子粉进行混合,从时间上减少捕食螨和蜡蚧轮枝菌的接触,防止混合后保存时间过长使得孢子粉中滋生其它杂菌,也防止捕食螨的死亡,保证药效。或者在生产之后半个月内使用完,避免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农药失效。
将制备好的生物农药从柑桔树顶部往下撒,使得农药落在叶片上,撒施后第2、3天连续两天为植株喷洒清水促进孢子萌发;该农药使用量为5年生以上的果树每株撒8~12克,5年生以下的果树每株撒4~6克。
试验设4个重复,从第7天开始每天调查柑桔全抓螨和粉虱的死亡率,调查到第15天。从蜡蚧轮枝菌孢子粉与巴氏新小绥螨的混合使用的效果来看,混合使用15天,柑桔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在85.8%,与表1单独采用撒施捕食螨的防效84.84%相比,两者之间的防效没有差异显著性。同样混合使用蜡蚧轮枝菌孢子粉与巴氏新小绥螨,在15天是对粉虱的防治效果为76.5%,与表3单独使用蜡蚧轮枝菌孢子粉防治粉虱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巴氏新小绥螨携带蜡蚧轮枝菌对柑桔全抓螨和粉虱的防治效果与单独防治效果相当,但是却大大节省了人力,显著减少了田间管理工作量。
表5 巴氏新小绥螨携带蜡蚧轮枝菌孢子粉防治桔全爪螨和粉虱效果
本发明的生物农药利用携带了蜡蚧轮枝菌的捕食螨在植株上自由爬行将蜡蚧轮枝菌带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同时防治了叶螨和粉虱两大类害虫,不用分别操作去防治两种害虫,减少了农民打药次数,显著降低田间管理工作量;并且可以促进捕食螨和生防菌的广泛传播,比起人工喷洒农药分布更为均匀;采用本发明的生物农药进行害虫防治,使得田间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将化学农药使用量降到最低水平,减少了农民打药次数,显著降低田间管理工作量,且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laims (4)

1.一种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由麦麸、巴氏新小绥螨与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混合制成,所述生物农药的组成配比为:每千克麦麸与1.5×105~2.0×105头巴氏新小绥螨、3~5克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混合。
2.一种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的准备:
蜡蚧轮枝菌孢子粉的生产:用蜡蚧轮枝菌通过发酵得到蜡蚧轮枝菌孢子粉;
巴氏新小绥螨的生产:在麦麸中人工饲养巴氏新小绥螨;
2)蜡蚧轮枝菌孢子粉与巴氏新小绥螨的混合:
取步骤1中每千克含有1.5×105~2.0×105头巴氏新小绥螨的麦麸与所得蜡蚧轮枝菌孢子粉进行混合包装,包装容器中含有适量空气,混合比例为每千克含有巴氏新小绥螨的麦麸与3~5克蜡蚧轮枝菌孢子粉混合,在5~20℃保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捕食螨的生产方法为:在麦麸中接入粉螨,每千克麦麸中接入粉螨500~1000头,在15~20℃、相对湿度80%~85%、光暗比4h∶20h的条件下饲养20~30天;然后在每千克麦麸中接入80-120头巴氏新小绥螨,在18~25℃、相对湿度80%~85%、光暗比4h∶20h的条件下饲养15~30天。
4.一种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年3~5月或9~10月,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农药采用撒施或喷粉的方法施放,使得农药均匀散落在植株叶片上,撒施后第2、3天连续两天为植株喷洒清水促进孢子萌发;所述生物农药的使用量为5年生以上的果树每株撒8~12克,5年生以下的果树每株撒4~6克;蔬菜和花卉每亩施450~550克;所述植株的种类为柑桔、苹果、山楂、草莓、棉花,以及蔬菜中的茄科、豆科和葫芦科。
CN201510330730.2A 2015-06-15 2015-06-15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24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0730.2A CN104982461B (zh) 2015-06-15 2015-06-15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0730.2A CN104982461B (zh) 2015-06-15 2015-06-15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2461A CN104982461A (zh) 2015-10-21
CN104982461B true CN104982461B (zh) 2018-06-01

Family

ID=5429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073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2461B (zh) 2015-06-15 2015-06-15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824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9849B (zh) * 2017-01-20 2019-03-26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苦参碱和蜡蚧轮枝菌联用的杀虫药
CN113115672A (zh) * 2021-04-12 2021-07-16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水溶性膜释放螨菌联合体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7376A (zh) * 2004-08-06 2005-03-02 中国农业大学 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01002572A (zh) * 2007-01-16 2007-07-25 张艳璇 一种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虫生菌的控害方法
CN101011068A (zh) * 2007-01-24 2007-08-08 李爱华 巴氏钝绥螨作为防治害螨的用途
CN101040612A (zh) * 2007-04-09 2007-09-26 张艳璇 捕食螨的生产方法
CN101248799A (zh) * 2008-03-04 2008-08-27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蜡蚧轮枝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3070137A (zh) * 2013-02-01 2013-05-01 陈楚安 巴氏钝绥螨的开放式饲养技术
CN104221786A (zh) * 2013-06-21 2014-12-24 王伯明 一种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生防菌控制温室病虫害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7376A (zh) * 2004-08-06 2005-03-02 中国农业大学 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01002572A (zh) * 2007-01-16 2007-07-25 张艳璇 一种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虫生菌的控害方法
CN101011068A (zh) * 2007-01-24 2007-08-08 李爱华 巴氏钝绥螨作为防治害螨的用途
CN101040612A (zh) * 2007-04-09 2007-09-26 张艳璇 捕食螨的生产方法
CN101248799A (zh) * 2008-03-04 2008-08-27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蜡蚧轮枝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3070137A (zh) * 2013-02-01 2013-05-01 陈楚安 巴氏钝绥螨的开放式饲养技术
CN104221786A (zh) * 2013-06-21 2014-12-24 王伯明 一种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生防菌控制温室病虫害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捕食螨的大量繁殖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张宝鑫 等;《中国生物防治》;20070808;第23卷(第3期);第279-283页 *
白僵菌、巴氏新小绥螨和西花蓟马间的互作关系研究;吴圣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20141015(第10期);第34、70-7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2461A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29589A1 (en) Insect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KR101441614B1 (ko) 은행잎 물 숙성물을 함유하는 살충제 또는 비료 조성물
BRPI1006232A2 (pt) composições microbicidas e métodos de uso relacionados
CN105316243B (zh) 一种农业根结线虫复合生防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0508759C (zh) 一种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虫生菌的控害方法
KR20140039394A (ko) 생약 혼합물의 알코올 숙성물을 함유하는 살충제 또는 살진균제 조성물
CN102021122B (zh) 一种高效杀虫真菌及其用途
CN103783030B (zh) 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绿步甲与绿僵菌组合防治害虫的方法
CN101965848B (zh) 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及其应用
CN106508991A (zh) 一种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202211095U (zh) 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
CN104982461B (zh)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CN110042064A (zh)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应用和源于该菌株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737459B2 (en) Use of nootkatone to kill sap-sucking insects
KR20110006400A (ko) 족도리풀의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살충활성 조성물
CN103355322A (zh) 一种复配生物杀虫剂及其应用
WO2011151766A2 (en) Insect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7646899A (zh) 一种绿色高效水稻拌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65712A (zh) 一种农业种植茯苓的方法
KR102093394B1 (ko) 버섯응애 방제용 조성물 및 버섯응애 방제 방법
CN109662103A (zh) 一种防治果树轮纹病的复方生物农药制剂
CN113519565B (zh) 一种植物保护液
CN114586584B (zh) 一种基于全周期生物系统的甜椒绿色轻简控害方法
CN102187853B (zh) 一种诱集害虫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
Sreedhar et al. Compatibility of insecticides and fungicides mixtures against cabbage leaf spot, Alternaria brassicae (Sacc.) Be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