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988A - 具有有界延迟的毫米波中继设备和用于符号转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有界延迟的毫米波中继设备和用于符号转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1988A
CN104981988A CN201480007328.4A CN201480007328A CN104981988A CN 104981988 A CN104981988 A CN 104981988A CN 201480007328 A CN201480007328 A CN 201480007328A CN 104981988 A CN104981988 A CN 104981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group
client device
trunking
mai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73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1988B (zh
Inventor
艾德里安·P·斯蒂芬斯
卡洛斯·科尔迪鲁
托马斯·J·肯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81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1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9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90Non-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non-photonic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这里总体公开了充当逐符号中继设备的无线台站以及用于使用毫米波链路来转播客户端设备和主设备之间的符号的方法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从主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可包括分组,该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去往所述客户端设备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中继设备可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以生成符号的独立流用于使用波束成形到所述客户端设备的转播。中继设备可被布置为在由群组中的符号的数目界定的延迟内接收、解码、和转播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

Description

具有有界延迟的毫米波中继设备和用于符号转播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3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13/792,330的优先权权益,并通过引用将其整体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无线网络。一些实施例涉及Wi-Fi网络和根据IEEE 802.11标准中的一种标准操作的网络。一些实施例涉及使用毫米波频率进行通信的无线个域网(WPAN)和无线局域网(WLAN)。一些实施例涉及根据针对60GHz中的极高吞吐量的无线吉比特联盟(WiGig)规范和IEEE802.11ad规范操作的毫米波网络。一些实施例涉及根据针对高速WPAN的IEEE 802.15.3规范操作的毫米波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对于无线服务和互联网带宽的需求的增长,各种解决方案已经被部署来帮助满足此需求。一些方案采用更小的小区尺寸但这些方案具有若干缺陷,包括:与操作于传统微波频率处相关联的带宽和空间复用限制以及与多跳部署相关联的附加延迟。毫米波频带具有可用的频谱并且与微波频带相比,能够显著地提供更高水平的吞吐量。
因此,存在对于为移动设备提供增加的带宽的无线网络和方法的一般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
图2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由主设备传输的符号流;
图2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由中继设备传输的符号流;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通信台站的功能框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符号转播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书和附图充分描述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实践的具体实施例。其他实施例可包括结构、逻辑、电子、处理、以及其它改变。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被包括于其他实施例中或者替换其他实施例中的那些部分和特征。权利要求书中提出的实施例涵盖了这些权利要求的所有可用的等同。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无线网络100可包括主设备102,该主设备能够向客户端设备106提供无线回程(backhaul)服务。主设备102可被耦合至互联网并且可用作接入点。主设备102和客户端设备106(例如,移动台站)之间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可通过中间的中继设备104(例如,中继设备)来提供。
根据实施例,每个中继设备104可用作用于客户端设备106和主设备102之间的符号的转播(retransmission)的逐符号中继(per-symbolrelay)。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毫米波链路103和105。在这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例如中继设备104A)可从主设备102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可包括分组,该分组包含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其中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可去往不同的一个客户端设备106(例如,客户端设备106A、106B、106C、106D)。通过使用波束成形,中继设备104可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每个符号群组(group of symbols)(即,基于逐客户端设备的)以生成符号的独立流用于到每个相关联的客户端设备106的转播。在下文更详细地论述的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还可使用空间复用。中继设备104可被布置为在一延迟内接收、解码、并转播每个符号或每个符号群组,该延迟由群组中的符号的数目界定。这些实施例在下文被更详细地论述。
图2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由主设备传输的符号流。图2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由中继设备传输的符号流。符号203的独立流201可由主设备102(图1)发送到一个或多个中继设备104(图1)。每个独立符号流201可包括分组205,该分组包含一个或多个符号203的群组206。分组205内的每个群组可去往不同的客户端设备106(图1)。中继设备104可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203或符号的群组206以生成符号216的独立流用于客户端设备106的转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设备102可使用空间复用将符号203的一个或多个独立流201发送到不止一个中继设备104。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设备102还可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每个独立符号流201可包括分组205,该分组包含一个或多个符号203的群组2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通过中间的中继设备104进行主设备102和客户端设备106之间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在使用毫米波频率(例如,60GHz左右)的实施例中,由主设备102对符号的独立流201的空间复用可包括针对每个中继设备104使用分离的空间通道来利用毫米波频率处的传播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符号203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主设备102、中继设备104、和客户端设备106可根据IEEE 802.11技术(例如,根据IEEE 802.11ad)来进行通信,尽管这不是必须的。
如上所述,中继设备104可被布置为在一延迟内接收、解码、并转播每个符号203或每个符号群组206,该延迟由群组206中的符号数目界定。针对一个符号的群组(例如,群组206C),接收、解码、和转播符号的延迟可以一个符号为界。针对不止一个符号的群组(例如,群组206A、206B、和206D),接收、解码、和转播群组的延迟可以群组中符号的数目为界。针对N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和转播群组的延迟可以N个符号为界。N可从一个符号到十个符号变动。这些实施例允许中继设备104用作逐符号中继。在这些实施例中,客户端设备106可接收符号的不相交的序列,因为由主设备102传输的更高层分组可分布于多个不相交的的符号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符号(或者符号群组)的延迟在时间上不超过符号长度(或者群组的长度)。
如图2A中所示,在中继设备104A(图1)处接收的独立符号流201可包括针对不同客户端设备106(图1)的一个或多个符号203的群组206。例如,群组206A可意图针对客户端设备106A(图1),群组206B可意图针对客户端设备106B(图1),群组206C可意图针对客户端设备106C(图1),并且群组206D可意图针对客户端设备106D(图1)。在由中继设备104A分离地进行解码之后,中继设备104A可生成符号的独立流216(参见图2B)。群组216A可意图针对客户端设备104A并且可对应于群组206A,群组216B可意图针对客户端设备104B并且可对应于群组206B,群组216C可意图针对客户端设备104C并且可对应于群组206C,并且群组216D可意图针对客户端设备104D并且可对应于群组206D。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被布置为从主设备102接收路由表(routing schedule)。中继设备104可基于该路由表在有界延迟内解码所接收到的分组205内的符号(即,基于逐符号或逐符号群组)并为每个客户端设备106提取空间流用于转播。中继设备104可基于路由表在分组的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动态地重新波束成形。
如图2B中所示,由中继设备104发送的每个符号群组216可对应于具体客户端设备106的空间流。在这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在去往不同客户端设备106的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动态地重新波束成形。由于可在中继设备104和客户端设备106之间使用的毫米波链路105(图1)的传播特性,动态重新波束成形可被执行。在这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使用定向天线,通过使用波束成形技术,这些定向天线可指向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设备106。
通过在去往不同客户端设备106的符号或符号群组216之间执行动态重新波束成形,中继设备104可准备好向下一客户端设备106转播下一符号或符号群组(例如,用最小延迟)。在这些实施例中,动态重新波束成形可在针对下一客户端设备106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正在被解码的同时被执行以帮助确保延迟如上所述是有界的。在这些实施例中,主设备102可能已经针对每个中继设备104生成了独立的路由表并且可能已经向每个中继设备104发送了相关联的路由表。通过使用路由表,中继设备104知道哪个客户端设备106要接收下一符号或符号群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表可指示分组中的哪些符号要去往特定的客户端设备106。在这些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分组205的符号偏移位置可被用于指示哪些符号203或哪些符号群组206去往特定的客户端设备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表可以是准静态的并且中继设备104可被布置为重复地使用路由表直到它被主设备102更新或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表可覆盖单个分组并且可针对每个分组重复地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路由表可覆盖分组的集合并且可针对从主设备102接收的每个分组的集合重复使用。在这些实施例中,符号偏移位置可被视为创建坚持递送多个物理分组的虚拟通道。例如,每第N个物理分组的第一符号或符号群组可被指定用于第一客户端设备,每第N个物理分组的第二符号或符号群组可被指定用于第二客户端设备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包括符号或符号群组216到不同客户端设备106的转播之间的保护间隔207(图2B)。保护间隔207可至少部分地考虑到与动态波束成形相关联的延时。在这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被布置为在保护间隔207期间基于路由表动态地进行重新波束成形。动态波束成形可包括例如改变天线方向图以将传输指向特定客户端设备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中继设备接收的独立流201中的每个符号203可能已经由主设备102使用MIMO技术发送。独立流201还可包含多个空间流,并且每个空间流可以是可配置的以具有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并且可被寻址到不同的客户端设备106。在这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独立地对每个流进行解码,并且可使用空间复用来重新编码和转播符号,以使得多个客户端设备能够独立地接收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符号203或符号群组206去往与同一中继设备104相关联的不止一个客户端设备106。在这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解码去往多个客户端设备106的符号,并针对所指定的客户端设备106中的每一者(即,基于逐客户端设备地)分离地重新编码符号。中继设备104可使用空间复用或MIMO技术来将经重新编码的符号共同地传输至指定的客户端设备106。在这些实施例中,路由表可指示符号或符号群组去往不止一个客户端设备106。在这些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指定用于多个客户端设备的符号可通过使用高阶MIMO或高阶MCS来从主设备102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以是可配置的来从主设备102中接收相同分组205的符号或符号群组206,主设备102使用不同MCS来进行编码。中继设备104还可以是可配置的来使用不同的MCS将符号群组216转播到客户端设备106。换而言之,每个符号203或符号群组206可能已经由主设备102使用不同MCS进行了编码。另外,由中继设备104转播的每个符号群组216可根据不同的MCS来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执行与主设备102和相关联的客户端设备106的链路适应以用于MCS的确定。去往同一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的MCS可(例如,由主设备102)基于中继设备104和主设备102之间的链路特性以及中继设备104和客户端设备106之间的链路特性来进行选择。
在这些实施例中,MCS可基于通道条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闭环链路适应技术,其中设备提供基于通道条件的反馈。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主设备102和中继设备104之间的链路以及中继设备104和客户端设备106之间的链路的传输,符号或符号群组所使用的MCS可以是相同的和/或可被选择以满足两个链路的链路特性或通道条件。例如,这两个链路能支持的最大MCS可被选择以用于去往特定客户端设备的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闭环链路适应可在双向上(即,针对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被执行。在这些实施例中,上游设备可发送探测符号(或分组),下游设备接收并测量该探测符号(例如,每空间自由度的SNR),并返回测量的压缩表示(例如,每空间自由度的SNR值的集合、或者所接收的通道矩阵的压缩表示)。此表示可被用于确定适当的空间模式(例如,空间复用或波束成形)和MCS。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设备102和中继设备104可针对要被重新编码以传输至客户端设备106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执行逐符号编码。逐符号的编码和重新编码可包括例如使用分组码或卷积码的编码。在这些实施例中,主设备102还可针对要被传输到中继设备104的符号203的独立流201中的符号或符号群组206执行逐符号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适当终止的卷积码。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之类的分组码可被使用。在独立符号的情形(即,一个符号的情形)中,可使用具有与符号中的比特数目相匹配的字组长度的LDPC码。例如,5个字组长度可被用于匹配五个不同的MCS从而使得编码针对每个符号是最优的。在多个符号的群组的情形中,其他字组长度可被定义或者每个符号可以是分组码并被适当地解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积码可被用于每一个符号并且咬尾卷积可被用于降低开销。针对多个符号的群组,信息比特长度足够长以识别具有咬尾比特的卷积码。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知道最后的符号为零的情况下,信号长度可被用于解码所有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帧结构可被用于允许接收设备的接收器对它发送至更高层的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DU)进行分离。每个经解码的八位组的开始处的信号字段可被用于提供此信息。可替换地,独立于符号边界的帧结构被可用于提供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整个分组上执行交织。一旦独立符号被解码并且在接收器处重新集结时,然后整个分组上的去交织将完成。这些实施例可提供更多的时间分集。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设备102和中继设备104之间的链路103可以是毫米波链路,并且中继设备104和客户端设备106之间的链路105也可以是毫米波链路。毫米波链路可使用60GHz范围中的毫米波频率,尽管也可以使用其他毫米波频率(例如,低至30GHz,高至100GHz)。在这些实施例中,主设备102和中继设备104可通过波束成形技术的应用使用定向天线来进行接收和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从客户端设备106接收资源请求(或者预留请求)并且将资源请求背负(piggyback)到至主设备102的上行链路传输上或者使用管理帧来传送资源请求。在这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将资源请求背负到IEEE 802.11服务质量(QoS)数据帧上或者使用IEEE 802.11增加流量流(ADDTS)帧来传送资源请求,尽管实施例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一方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被布置为在所安排的、用于到主设备102的转播的符号时间期间从客户端设备106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在这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104可从客户端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并可在由符号的数目界定的延迟内将符号转播至主设备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中继设备104未能在被安排用于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时间期间从客户端设备106接收到数据时,中继设备104可替代它自身的数据来传输到主设备。替代数据可根据被安排为客户端设备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进行传输。在这些实施例中,每个符号可被布置为携带足量的标识信息(例如,源地址或流ID),以使得能够由主设备102确定传输的源(所安排的客户端设备还是替代的中继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止一个中继设备104(即,中继设备104A和104B)可被安排来在用于到主设备102的传输的符号期间同时从同一客户端设备106(即,客户端设备106D)接收数据。如图1中所示,中继设备104A和中继设备104B可被安排来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106D的上行链路数据。主设备102可使用空分多址(SDMA)技术独立地从中继设备104A和104B接收这些中继的副本(即,相同的信息)。这样,当中继设备104中的一个未能从客户端设备106D接收到符号时,提供了对于分集(diversity)的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设备102为了增加的分集增益可使用不止一个中继设备104来定向至相同的客户端设备106。在这些实施例中,可根据上文所述的教导以逐符号的形式传输针对同一客户端设备(例如,客户端设备106D)的下行链路数据。在这些实施例中,去往不同中继设备104A和104B的两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可包括针对同一客户端设备106D的共同传输的符号。这样,客户端设备106D能够同时从两个或多个中继设备104A和104B接收相同的符号。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通信台站的功能框图。通信台站300可适于用作中继设备104、客户端设备106、和主设备102中的任何一者。通信台站300可包括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301与其他设备通信的物理(PHY)层电路302、用于控制到无线介质的接入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电路304、以及其他层电路306。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可被用于实现通信台站300的各种功能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物理层电路302可包括用于在毫米波频率处通信的收发机和用于在RF和微波频率处通信的收发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台站300可以是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的一部分,该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是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膝上型或便携式计算机、web平板、无线电话、智能电话、无线手持机、寻呼机、即时消息设备、数字相机、接入点、电视、医疗设备(例如,心率监控器、血压监控器等等)、或者可以无线地接收和/或发送信息的其它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通信台站300是移动设备时,它可包括键盘、显示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多个天线、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扬声器、和其他移动设备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器可以是包括触摸屏的LCD屏。
天线3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定向或全向天线,这例如包括:偶极天线、单极天线、贴片天线、环形天线、微带天线、或适合于RF或毫米波信号的传输的其他类型的天线。在一些MIMO实施例中,天线101可被有效地分离以利用空间分集与每个天线101和发送台站的天线之间产生的不同通道特性。在于毫米波频率处执行波束成形的实施例中,物理层电路302可包括波束成形器。
尽管通信台站300被描述为具有若干分离的功能元件,但功能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被组合并可通过软件配置的元件(例如,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元件)和/或其他硬件元件的组合来实现。例如,一些元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射频集成电路(RFIC)以及用于至少执行这里所述的功能的各种硬件和逻辑电路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的功能元件可指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进程。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符号的转播的过程。过程400可由诸如中继设备104(图1)中的一个中继设备之类的中继设备来执行以用于逐符号中继操作。
在操作402中,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201(图2)可从主设备102(图1)被接收。每个独立符号流201可包括分组205,该分组205包含一个或多个符号203的群组206。分组205内的每个群组可潜在地去往客户端设备106(图1)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
在操作404中,每个符号203或每个符号的群组206可基于逐客户端设备地被解码并且被重新编码以生成符号的独立流216。
在操作406中,符号的独立流可由重新编码的符号来生成,该重新编码的符号可被传输至不同的客户端设备106。中继设备可被布置为在由群组206中的符号数目界定的延迟内接收、解码、和转播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
一些实施例可在硬件、固件、和软件中的一者或组合中实现。实施例还可被实现为在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上存储的指令,该指令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来执行这里所述的操作。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可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信息的任何非暂态机制。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器(RAM)、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闪存设备、和其他存储设备和介质。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并且可被配置有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上的指令。
在示例中,无线台站可充当用于使用毫米波链路进行客户端设备和主设备之间的符号的转播的逐符号中继设备。在此示例中,无线台站可充当用于使用毫米波链路的、客户端设备和主设备之间的符号的转播的逐符号中继设备。在此示例中,该中继设备可被布置为:从主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包括分组,该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去往客户端设备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以及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以用于重新编码及使用波束成形到客户端设备的转播。中继设备被布置为在由群组中的符号的数目界定的延迟内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每个接收到的符号或符号群组。
在另一示例中,针对具有一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该一个符号的延迟不大于单个符号的持续时间,并且针对具有N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群组的延迟不大于N个符号的持续时间。
在另一示例中,无线台站还被布置为:从主设备接收路由表;基于路由表,在有界延迟内对从主设备接收的符号进行解码并提取针对每个客户端设备的空间流以进行转播;以及基于路由表,在要被传输至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进行动态重新波束成形。
在另一示例中,路由表指示分组中的哪些符号去往客户端设备中特定的一个客户端设备。
在另一示例中,路由表是准静态的并且中继设备被布置为重复地使用路由表直到该路由表被主设备更新。
在另一示例中,无线台站可包括符号或符号群组到不同客户端设备的传输之间的保护间隔,保护间隔至少部分地考虑了与动态重新波束成形相关联的延时。
在另一示例中,针对从主设备接收到的、去往不止一个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该不止一个客户端设备与中继设备相关联,中继设备被布置为:对为多个客户端设备指定的符号或符号群组进行解码;分离地针对所指定的客户端设备中的每个客户端设备重新编码符号或符号群组;以及使用空间复用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将经重新编码的符号或符号群组共同发送至所指定的客户端设备。
在另一示例中,中继设备是可配置的以从主设备中接收分组内的符号或符号群组,利用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对这些符号和符号群组进行编码,并且中继设备是可配置的以使用该不同的MCS来将多个符号群组或多个符号的群组转播至客户端设备。
在另一示例中,中继设备被布置为执行与主设备以及与相关联的客户端设备的链路适应以用于确定MCS。针对去往同一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的MCS是基于中继设备和主设备之间的链路特性以及中继设备和客户端设备之间的链路特性来进行选择的。
在另一示例中,无线台站还被配置为针对要被重新编码以传输到客户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执行逐符号编码
在另一示例中,中继设备被布置为从客户端设备接收资源请求;并且将资源请求背负至到主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上或者使用管理帧将资源请求传送到主设备。
在另一示例中,中继设备被布置为从客户端设备接收资源请求;并且中继设备被布置为将资源请求背负至服务质量(QoS)数据帧上或者使用增加流量流(ADDTS)帧来传送资源请求。
在另一示例中,当中继设备未能在被安排用于一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持续时间期间从该客户端设备接收到数据时,中继设备被配置为将它自身的数据替代用于到主设备的传输,该替代数据是根据被安排用于客户端设备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进行传输的。
在另一示例中,一种用于逐符号中继操作的方法,包括:从主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包括分组,该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去往客户端设备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以及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以用于重新编码及使用波束成形来转播至客户端设备。每个接收到的符号或符号群组要在由群组中的符号的数目界定的延迟内被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
在另一示例中,针对具有一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一个符号的延迟不大于单个符号的持续时间,并且
针对具有N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群组的延迟不大于N个符号的持续时间。
在另一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从主设备接收路由表;基于路由表,在有界延迟内对从主设备接收的符号进行解码并提取针对每个客户端设备的空间流以进行转播;以及基于路由表,在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进行动态重新波束成形。
在另一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包括符号或符号群组到不同客户端设备的传输之间的保护间隔,保护间隔至少部分地考虑了与动态重新波束成形相关联的延时。
在另一示例中,一种存储了指令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指令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来施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从主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包括分组,该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去往客户端设备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以及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以用于重新编码及使用波束成形来转播至客户端设备。每个接收到的符号或符号群组要在由群组中的符号的数目界定的延迟内被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
在另一示例中,针对具有一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一个符号的延迟不大于单个符号的持续时间,并且针对具有N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群组的延迟不大于N个符号的持续时间。
在另一示例中,指令还配置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从主设备接收路由表;基于路由表,在有界延迟内对从主设备接收的符号进行解码并提取针对每个客户端设备的空间流以进行转播;以及基于路由表,在要被传输至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进行动态重新波束成形。
在另一示例中,指令还配置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项的操作:包括符号或符号群组到不同客户端设备的传输之间的保护间隔,保护间隔至少部分地考虑了与动态重新波束成形相关联的延时。
在另一示例中,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充当用于使用毫米波链路的、客户端设备和主设备之间的符号的转播的逐符号中继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该一个或多个天线从主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包括分组,该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去往客户端设备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以及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以用于重新编码及使用波束成形到客户端设备的转播。处理电路被布置为在由群组中的符号的数目界定的延迟内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每个接收到的符号或符号群组。
在另一示例中,针对具有一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一个符号的延迟不大于单个符号的持续时间,并且针对具有N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群组的延迟不大于N个符号的持续时间。
在另一示例中,处理电路还被布置为:从主设备接收路由表;基于路由表,在有界延迟内对从主设备接收的符号进行解码并提取针对每个客户端设备的空间流以进行转播;以及基于路由表,在要被传输至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进行动态重新波束成形。
摘要被提供以符合37C.F.R.第1.72(b)节的规定,其规定了将允许读者肯定技术公开的实质和中心思想的摘要。所申请并被理解的是,它将不被用于限制或解释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含义。所附权利要求在此被合并到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自身代表分离的实施例。

Claims (24)

1.一种无线台站,该无线台站充当用于使用毫米波链路的、客户端设备和主设备之间的符号的转播的逐符号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被布置为:
从所述主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包括分组,该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去往所述客户端设备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以及
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以用于重新编码及使用波束成形到所述客户端设备的转播,
其中所述中继设备被布置为在由所述群组中的符号的数目界定的延迟内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每个接收到的符号或符号群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台站,其中针对具有一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所述一个符号的延迟不大于单个符号的持续时间,并且
其中针对具有N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所述群组的延迟不大于N个符号的持续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台站,还被布置为:
从所述主设备接收路由表;
基于所述路由表,在有界延迟内对从所述主设备接收的所述符号进行解码并提取针对每个客户端设备的空间流以进行转播;以及
基于所述路由表,在要被传输至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进行动态重新波束成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台站,其中所述路由表指示所述分组中的哪些符号去往所述客户端设备中特定的一个客户端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台站,其中所述路由表是准静态的并且所述中继设备被布置为重复地使用所述路由表直到该路由表被所述主设备更新。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台站,还被配置为包括所述符号或所述符号群组到不同客户端设备的传输之间的保护间隔,所述保护间隔至少部分地考虑了与所述动态重新波束成形相关联的延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台站,其中针对从所述主设备接收到的、去往不止一个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该不止一个客户端设备与所述中继设备相关联,所述中继设备被布置为:
对为多个客户端设备指定的符号或符号群组进行解码;
分离地针对所指定的客户端设备中的每个客户端设备重新编码所述符号或符号群组;以及
使用空间复用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将经重新编码的符号或符号群组共同发送至所指定的客户端设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台站,其中:
所述中继设备是可配置的以从所述主设备中接收所述分组内的符号或符号群组,利用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对这些符号或符号群组进行编码,并且
所述中继设备是可配置的以使用该不同的MCS来将多个符号群组或多个符号的群组转播至所述客户端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台站,其中所述中继设备被布置为执行与所述主设备以及与相关联的客户端设备的链路适应以用于确定所述MCS,以及
基于所述中继设备和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链路特性以及所述中继设备和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的链路特性来针对去往同一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选择所述MCS。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台站,还被配置为针对要被重新编码以传输到所述客户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执行逐符号编码。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台站,其中所述中继设备被布置为从所述客户端设备接收资源请求;并且
将所述资源请求背负至到所述主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上或者使用管理帧将所述资源请求传送到所述主设备。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台站,其中所述中继设备被布置为从所述客户端设备接收资源请求;并且
其中所述中继设备被布置为将所述资源请求背负至服务质量(QoS)数据帧上或者使用增加流量流(ADDTS)帧来传送所述资源请求。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台站,其中当所述中继设备未能在被安排用于一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持续时间期间从该客户端设备接收到数据时,所述中继设备被配置为将它自身的数据替代用于到所述主设备的传输,该替代数据是根据被安排用于所述客户端设备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进行传输的。
14.一种用于逐符号中继操作的方法,包括:
从主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包括分组,该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去往所述客户端设备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以及
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以用于重新编码及使用波束成形来转播至所述客户端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具有一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所述一个符号的延迟不大于单个符号的持续时间,并且
其中针对具有N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所述群组的延迟不大于N个符号的持续时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主设备接收路由表;
基于所述路由表,在有界延迟内对从所述主设备接收的所述符号进行解码并提取针对每个客户端设备的空间流以进行转播;以及
基于所述路由表,在所述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进行动态重新波束成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包括所述符号或所述符号群组到不同客户端设备的传输之间的保护间隔,所述保护间隔至少部分地考虑了与所述动态重新波束成形相关联的延时。
18.一种存储了指令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指令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来施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
从主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包括分组,该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去往所述客户端设备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以及
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以用于重新编码及使用波束成形来转播至所述客户端设备。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针对具有一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所述一个符号的延迟不大于单个符号的持续时间,并且
其中针对具有N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所述群组的延迟不大于N个符号的持续时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
从所述主设备接收路由表;
基于所述路由表,在有界延迟内对从所述主设备接收的所述符号进行解码并提取针对每个客户端设备的空间流以进行转播;以及
基于所述路由表,在要被传输至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进行动态重新波束成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项的操作:包括所述符号或所述符号群组到不同客户端设备的传输之间的保护间隔,所述保护间隔至少部分地考虑了与所述动态重新波束成形相关联的延时。
2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充当用于使用毫米波链路的、客户端设备和主设备之间的符号的转播的逐符号中继设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天线,该一个或多个天线从所述主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独立符号流,每个独立符号流包括分组,该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群组,分组内的每个群组去往所述客户端设备中的不同客户端设备;以及
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分离地解码每个符号或符号群组以用于重新编码及使用波束成形到所述客户端设备的转播,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布置为在由所述群组中的符号的数目界定的延迟内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每个接收到的符号或符号群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针对具有一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所述一个符号的延迟不大于单个符号的持续时间,并且
其中针对具有N个符号的群组,接收、解码、重新编码、和转播所述群组的延迟不大于N个符号的持续时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布置为:
从所述主设备接收路由表;
基于所述路由表,在有界延迟内对从所述主设备接收的所述符号进行解码并提取针对每个客户端设备的空间流以进行转播;以及
基于所述路由表,在要被传输至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符号或符号群组之间进行动态重新波束成形。
CN201480007328.4A 2013-03-11 2014-03-04 具有有界延迟的毫米波中继设备和用于符号转播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19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92,330 2013-03-11
US13/792,330 US9287964B2 (en) 2013-03-11 2013-03-11 Millimeter-wave relay device with bounded delay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of symbols
PCT/US2014/020300 WO2014164064A1 (en) 2013-03-11 2014-03-04 Millimeter-wave relay device with bounded delay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of symbo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988A true CN104981988A (zh) 2015-10-14
CN104981988B CN104981988B (zh) 2018-05-01

Family

ID=5148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73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1988B (zh) 2013-03-11 2014-03-04 具有有界延迟的毫米波中继设备和用于符号转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287964B2 (zh)
EP (1) EP2974071B1 (zh)
CN (1) CN104981988B (zh)
TW (1) TWI559700B (zh)
WO (1) WO201416406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87964B2 (en) 2013-03-11 2016-03-15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relay device with bounded delay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of symbols
CN109075852A (zh) * 2016-04-29 2018-12-2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主动mimo中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16593A (ko) * 2011-08-08 2013-0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수행하는 릴레이
US9779260B1 (en) 2012-06-11 2017-10-03 Dell Software Inc. Aggreg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ecure data
KR102233787B1 (ko) * 2014-09-15 2021-03-29 애플 인크. 밀리미터파 캐리어 집성을 이용한 릴레이 백홀링의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948374B2 (en) * 2014-10-01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configuration scheme
CN107005973B (zh) * 2014-12-05 2021-02-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执行链接自适应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0326748B1 (en) 2015-02-25 2019-06-18 Quest Softwar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vent-based authentication
US10417613B1 (en) 2015-03-17 2019-09-17 Quest Softwar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atternizing logged user-initiated events for scheduling functions
US9842220B1 (en) 2015-04-10 2017-12-12 Dell Softwar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secure self-service access to content
US10536352B1 (en) 2015-08-05 2020-01-14 Quest Softwar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uning cross-platform data collection
US10157358B1 (en) 2015-10-05 2018-12-18 Quest Softwar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stream performance patternization and interval-based prediction
US10218588B1 (en) 2015-10-05 2019-02-26 Quest Softwar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stream performance patter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virtual meetings
US10142391B1 (en) 2016-03-25 2018-11-27 Quest Softwar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iagnosing down-layer performance problems via multi-stream performance patternization
US11108500B2 (en) 2016-07-05 2021-08-31 Idac Holdings, Inc. Latency reduction by fast forward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90387435A1 (en) * 2017-01-27 2019-12-19 Intel IP Corporation Flow control for multiband aggregation
CN111886823A (zh) * 2018-03-08 2020-11-03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JP7208489B2 (ja) * 2018-12-21 2023-01-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JP7351152B2 (ja) * 2019-09-09 2023-09-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4550A (zh) * 2004-09-01 2006-03-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US20060251013A1 (en) * 2005-05-04 2006-11-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access point wireless networks
US7339979B1 (en) * 2003-02-11 2008-03-04 Calamp Corp. Adaptive beamforming methods and systems that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computations
US20090022082A1 (en) * 2007-07-20 2009-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lay for detecting error in asynchronously received data and map information
WO2012144822A2 (en) * 2011-04-19 2012-10-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a relay no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48841B2 (en) 2000-06-13 2007-07-24 Agee Brian 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multipoint electromagne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RU2342800C2 (ru) * 2003-05-28 2008-12-27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сетей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спользующих ретрансляцию
KR100594051B1 (ko) 2004-11-26 2006-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효율적인 간섭 신호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EP1854235B1 (en) 2005-02-17 2014-04-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operative relaying
EP1734665B1 (en) * 2005-06-17 2011-08-10 Fujitsu Limited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07179A2 (en) * 2005-07-14 2007-01-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randomized relay network
KR100973671B1 (ko) * 2006-11-29 2010-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49287B1 (ko) * 2007-01-25 2010-03-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접속통신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 요청을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184737B2 (en) * 2007-11-27 2012-05-22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ho cancellation and echo channel estim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20090147728A1 (en) * 2007-12-05 2009-06-11 Atia George K Wireless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Imperfect CSI
US8488653B2 (en) * 2008-02-04 2013-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8634763B2 (en) 2008-04-22 2014-01-21 Intel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techniques
KR100979212B1 (ko) * 2008-06-30 2010-09-01 한국항공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이중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이중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중계장치 및 방법
WO2010003461A1 (en) * 2008-07-10 2010-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sertion of signals by an intermediate device
WO2010026287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transmission modes for transparent relay
US8289894B2 (en) * 2008-09-15 2012-10-1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 relay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8761059B2 (en) * 2008-10-10 2014-06-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lay node-specific control channel
KR101267403B1 (ko) 2008-11-07 2013-05-30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릴레이 전송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노드
KR101558593B1 (ko) * 2008-12-29 2015-10-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886113B2 (en) * 2008-12-30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relay operation
WO2010085103A2 (ko) * 2009-01-22 2010-07-29 (주)엘지전자 기지국과 중계기의 협력적 하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78139B1 (ko) * 2009-02-10 2015-1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형성에 기반한 협력 중계 방법 및 장치
KR20100094424A (ko) * 2009-02-18 2010-08-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중계기
SG173860A1 (en) 2009-02-27 2011-10-28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layered signals in a relay network
US8422885B2 (en) 2009-04-16 2013-04-16 Trex Enterprises Corp Bandwidth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cellular networks
US8472868B2 (en) 2009-05-06 2013-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MO repeater chai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310354B2 (ja) * 2009-07-23 2013-10-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US9210622B2 (en) * 2009-08-12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backhaul desig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1066874A (ja) * 2009-08-17 2011-03-31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US9042294B2 (en) * 2009-10-05 2015-05-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705419B2 (en) * 2009-10-09 2014-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frame staggering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JP5551261B2 (ja) * 2009-10-25 2014-07-1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中継局のバックホールダウンリンク信号復号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る中継局
US9203584B2 (en) * 2009-11-02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DM-FDM relay backhaul channel for LTE advanced
CN105721022B (zh) * 2010-03-05 2020-05-12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宽频带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JP5971810B2 (ja) * 2010-07-29 2016-08-17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3ノード双方向協働のためのマルチイン・マルチアウト・ネットワーク符号化増幅転送中継方式
CN102088763B (zh) * 2010-08-11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继定时调整方法、系统和设备
US9686000B2 (en) * 2011-04-15 2017-06-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wo-way relaying with beamforming
KR20130016593A (ko) * 2011-08-08 2013-0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수행하는 릴레이
US9554381B2 (en) * 2012-09-24 2017-0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an additiona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pattern
US20150327287A1 (en) * 2013-01-22 2015-1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upport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sche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the same
EP2954624A1 (en) * 2013-02-07 2015-1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hysical layer (phy) design for a low latencymillimeter wave (mmw) backhaul system
US9287964B2 (en) 2013-03-11 2016-03-15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relay device with bounded delay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of symbol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39979B1 (en) * 2003-02-11 2008-03-04 Calamp Corp. Adaptive beamforming methods and systems that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computations
CN1744550A (zh) * 2004-09-01 2006-03-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US20060251013A1 (en) * 2005-05-04 2006-11-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access point wireless networks
US20090022082A1 (en) * 2007-07-20 2009-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lay for detecting error in asynchronously received data and map information
WO2012144822A2 (en) * 2011-04-19 2012-10-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a relay nod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OASIS: "Transmission Mode Swithing for Relay Link Balancing",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60BIS, R1-102437》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87964B2 (en) 2013-03-11 2016-03-15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relay device with bounded delay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of symbols
CN109075852A (zh) * 2016-04-29 2018-12-2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主动mimo中继
CN109075852B (zh) * 2016-04-29 2021-07-0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主动mimo中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87964B2 (en) 2016-03-15
US20140254469A1 (en) 2014-09-11
TWI559700B (zh) 2016-11-21
EP2974071A1 (en) 2016-01-20
US20160142127A1 (en) 2016-05-19
EP2974071A4 (en) 2016-12-07
TW201448508A (zh) 2014-12-16
US9614607B2 (en) 2017-04-04
EP2974071B1 (en) 2021-02-24
WO2014164064A1 (en) 2014-10-09
CN104981988B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1988B (zh) 具有有界延迟的毫米波中继设备和用于符号转播的方法
US10903891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93024B (zh) 利用中继站优化网络无线通信资源
EP2452534B1 (en) Multiuser scheduling in wlan systems
KR101075621B1 (ko) 이동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 가상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 안테나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931378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using pre-coding with multiple codebooks
CN108886373A (zh) 在非正交上行传输中进行资源和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US9608703B2 (en) Closed loop MIMO harmonized feedback
CN106464340A (zh) 用于为不同用户正交地中继用户数据的方法
CN113424620A (zh) 跨LF和mmWave的服务连续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40340A (zh) 在mimo中继系统中实现天线选择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147972A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a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CN107735962A (zh) 用于多跳通信的逐阶段连续mimo解码
CN101785211B (zh) 用于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89811B (zh) 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系统和基站
Marczak Cooperative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vehicular networks
US20190058520A1 (en) Control signaling for the relay scenarios
CN102938689B (zh) 一种控制上行闭环发射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CN102938664B (zh) 一种控制上行闭环发射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KR10121892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CN117730559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传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CN103117783A (zh) 发射分集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958143A (zh) 一种控制上行闭环发射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CN102957465A (zh) 一种控制上行闭环发射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