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0004A - 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 - Google Patents

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0004A
CN104970004A CN201410133098.8A CN201410133098A CN104970004A CN 104970004 A CN104970004 A CN 104970004A CN 201410133098 A CN201410133098 A CN 201410133098A CN 104970004 A CN104970004 A CN 104970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flower
fresh
flowers
pul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30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俊平
欧阳琳
洪波
关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1330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00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0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0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其中,所述保鲜剂包含8-羟基喹啉、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或噻苯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液还进一步包含白砂糖和/或曲拉通。使用本发明的所述预处液可以延长切花菊的观赏期,延缓花朵开放速率,保持叶片及茎秆的鲜绿,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长时间冷链流通中的切花菊叶片及花朵的保鲜,而且所含成分均对环境无害。

Description

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花保鲜领域,尤其涉及切花菊切花采后保鲜领域。
背景技术
影响鲜切花采后衰老因素非常繁杂,包括例如水分、蛋白质、糖、氨基酸、植物激素等内源物质因素和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外源环境因素。保鲜液、预处液和瓶插液等是通过改善鲜切花内源物质来提高鲜切花的质量的。冷链流通和运输包装等则是通过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来保持鲜切花的质量和/或延迟鲜切花的寿命。
水分是影响鲜切花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水分代谢是鲜切花采后的主要生理过程,水分代谢失调是导致鲜切花衰败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切花的含水量通常达到70%-80%,由于鲜切花采收后,切断了来自母体根系的水分供应,原来的叶面蒸腾与根系吸水之间建立的水分平衡被破坏蒸腾量大于吸水量造成失水胁迫。鲜切花的瓶插寿命长短取决于吸水与失水之间的平衡关系。输导组织堵塞对鲜切花的影响表现在蒸腾拉力对下部水分的作用减弱,以致鲜切花吸水量减少,鲜重降低,花枝萎蔫,鲜活度与品质下降。导致切花菊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后的水分胁迫造成的。切花菊的水分胁迫主要是由于木质部导管的堵塞造成的。造成植物木质部导管堵塞的原因包括细菌性堵塞、生理性茎堵塞和物理性堵塞等。
蛋白质、糖及氨基酸是影响鲜切花质量的重要因素。糖是鲜切花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维持生命活动能量,也是合成多种有机酸的物质,对切花中激素和水平的平衡起调节作用。各种花从盛开到衰老期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所下降,在花瓣衰老过程中,同时存在蛋白质的降解和合成。氨基酸对切花品质也有重要的影响,某些氨基酸是激素合成的前体,氨基酸还常常改变了细胞内的酸碱度,并且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也就标志着鲜切花的衰败过程。
植物激素是控制器官衰老的主要内因之一,植物体内含有五大类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成分及含量的改变导致细胞结构破坏,使内含物降解,导致花大量失水而凋萎。一般认为,乙烯和脱落酸(ABA)促进花瓣衰老,细胞分裂素(CTK)和赤霉素(GA3)延迟花瓣衰老,而生长素(IAA)的作用非常复杂,可能具有促进和延迟花瓣衰老的双重作用。
菊花切采后花瓣中蛋白质含量开始时增加,后期逐渐减少;刚采时切花菊的呼吸强度很高,瓶插后急剧下降,然后迅速增加,出现一个呼吸峰最后又逐渐下降。一般认为,菊花鲜切花是以花朵开始萎缩作为切花寿命结束的标准,保鲜剂处理对切花鲜重的影响不明显,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幅和峰值出现的早晚的差异最终影响了切花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
在鲜切花采切后,人们常采用物理方式进行保鲜处理,所述物理方式包括水中剪切法、茎端灼伤法、茎端浸烫法、深水急救法、注水法、倒淋法等,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操作麻烦,尤其是后几种方法尤其如此。
鲜切花在采切后,经过搬运至车间、过筛花机筛花、分级、剔除病弱花头、捆扎、预处液处理(冷库)、装箱、远程运输以及最终的瓶插等一系列环节,期间每个环节还都可能涉及到贮藏问题。
关于预处液处理,预处理液是在鲜切花分级后,贮运或瓶插之前,进行预处理所用的保鲜液,主要目的是促进花枝吸水、提供营养物质、灭菌、降低乙烯产生量,延缓鲜切花衰老,一般包括杀菌剂、酸和高浓度糖等成分。在贮运前用高浓度糖溶液短时间处理是给花枝提供能源物质的常用方法,可改善花的品质,延长鲜切花寿命和确保花苞正常开放。如月季切花经预处理后,弯茎发生率和鲜重丧失减少、花茎增大、瓶插寿命延长。在进行处理前,先用一些简单的保鲜方法处理鲜切花,如水中剪切法、浸烫法、切口扩大法等,再配合低温、高湿的环境,会使预处理液对鲜切花的保鲜作用更加明显。
在贮藏运输的过程中,保鲜技术与手段一般包括预冷处理、低温和/或气调和/或减压贮藏,同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损失,可能采用抗蒸腾剂法或包裹法等措施。
除了上述的预处液之外,还可能用到催开液和瓶插液等保鲜剂。催开液是保证和促进蕾期采收的鲜切花尽快地正常开放所用的保鲜液,一般用在零售前;瓶插液是消费者对瓶插期鲜切花进行养护处理所用的保鲜液。其配方成分、浓度随切花种类不同而变化,种类繁多。不少国家已工厂化生产。此类保鲜剂配方繁多,但是普遍适用性差,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所使用的瓶插液。
目前,有关切花菊采后保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鲜剂成分筛选及采后处理技术方面,保鲜剂研究主要包括激素平衡、水分保持、杀菌与抑菌以及能量补充等几个方面。
(1)水
水的主要作用为维持鲜切花水分平衡,是各种保鲜剂的基本成分。水质对鲜切花寿命影响最大,普通自来水中F-、Na+、Mg2+、Cl-、Ca+等离子对某些种类的鲜切花有毒害作用。其中F-的影响最大,唐菖蒲,香雪球,非洲菊在含1mg/LF-的水中便有受害影响,菊花、月季、金鱼草在含5mg/L F-的水中受到危害(李宪章,1994)。F-还对一品红和小苍兰有害,水中Na+、Cl-对月季有害(罗红艺,1998)。因此,在鲜切花的瓶插过程中,最好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如果没有也可使用煮沸过的自来水(杨李欣,2001),此外还可采用加沉淀剂、酸化剂或防腐剂来改善水质。
(2)碳水化合物
保鲜剂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保鲜液中的糖分作为鲜切花的呼吸底物和代谢能源,具有平衡碳水化合物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鲜切花的品质,进而延长保鲜期。不同鲜切花或同一切花不同品种对保鲜剂中糖的浓度的需求量不同,一般处理时间越长,糖的浓度就越低(李培庆,1998)。对于同种鲜切花,糖浓度依次为预处液>催花液>瓶插液(侯勇等,1996)。糖的使用浓度一般在1~5%,浓度过高可以损伤叶子与花瓣,且叶子比花瓣更易被伤害,可能因为叶子调节渗透压的能力比花瓣差一些(李宪章,1994)。此外,糖还可以保护线粒体结构并维持其功能,调节蒸腾作用和细胞渗透压,促进水分平衡,增加水分吸收,推迟蛋白质的水解,促进蛋白质和酞胺的合成,保持生物膜的完整性,还能竞争性地抑制ACC氧化酶的活性,推迟乙烯高峰的出现,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切花贮后品质(高勇等,1989;侯勇等,19%;杨李欣,2001;尹艺林,1997)。有研究表明存在于细菌、酵母、真菌中的海藻糖可以显著增强唐菖蒲的保水能力,使其寿命延长2d,但是易引起苞片干枯(彭永宏等,2002)。
(3)乙烯抑制剂
研究发现许多鲜切花衰老时乙烯生成量显著增加,影响鲜切花新陈代谢,加速开花和衰老进程(高俊平等,1997;何生根,1997;张微等,1994),缩短贮藏寿命和瓶插寿命。Ag+能和乙烯受体结合,竞争性的抑制乙烯产生,干扰乙烯发生作用(Blankenship S M et al,1993)。使用硝酸银、醋酸银、硫代硫酸银对乙烯跃变型切花具明显的保鲜作用。其中STS比硝酸银和醋酸银毒性小,移动性强,价格低,使用效果更好而被广泛使用(尹艺林,1997)。STS溶液不稳定,易分解,最好随配随用,配制比例为AgNO3∶Na2SO3·5H2O=1∶4(杨李欣,2001)。
由于Ag+易被氧化成黑色沉淀物,又易和水中的Cl-形成Agcl沉淀,堵塞花茎输导组织,而且Ag+对带负电荷的木质部导管壁有高度的亲和力,不易运输至花部,致使Ag+不易发挥其抗乙烯效应(罗红艺,1998)。因此,近年来人们寻找到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甲氧基乙烯基甘氨酸(MVG)、氨氧乙酸(AOA)、2,5-NDP、SA(吴红芝等,2001)、PPOH(黄绵佳等,1998)、亚精胺(王华等,1994)、CoCe2、放线菌酮(田煦等,1995)、取代氨基甲酸酯、羟胺盐酸盐、三唑类衍生物(张淑玉和朱宏,2003)、三氟氨嗦、CPZ、SB(陈春玲等,1999)、NO、NBD、PH3、DACP、LPE、KP-1(彭永宏等,2002)、NISO4、Co(NO3)2、KNO3、Ca(NO3)2、KMnO4、1-甲基环丙烯(1-MCP)、焦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施满容,2003)和乙醇等一批具有降低乙烯量和干扰乙烯的作用(张华等,2000)的试剂。其中,AVG、AOA为乙烯前体ACC合成酶的抑制剂,故能抑制乙烯的合成。有研究证实AOA、AVG可以延长香石竹、金鱼草、莺尾、水仙、菊花的开花时间(李宪章,1994;罗红艺,1998)。放线菌酮是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对RNase的活性有强烈抑制作用(田煦等,1995)。1mmol/L NiSO4和Co(NO3)2对碧桃、垂丝海棠、杜鹃等木本切花保鲜有效,可延长观赏期4-9d(李培庆,1998)。精胺与亚精胺可分别用于月季和唐营蒲的保鲜(彭永宏等,2002)。DACP、LPE、KP-1已应用于香石竹和金鱼草,效果与STS相近(李淑琴等,1999)。康乃馨、非洲菊等采后用NO处理可增强其保水能力,延长寿命(彭永宏等,2002)。
(4)杀菌剂
微生物的繁殖受溶液pH值的制约,微生物在pH值为6.5~7.2中性环境中繁殖最快,酸性环境可抑制其生长,一般而言,pH值为3~4的插花液可以较好抑制细菌繁殖。为了更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在保鲜剂中一般至少加入一种杀菌剂。8-轻基哇琳(8-HQ)及其柠檬酸盐(8-HQC)和硫酸盐(8-HQS)是保鲜剂中使用最普遍的广谱杀菌剂,常用的浓度在300mg/L左右(李宪章,1994),此类物质除对真菌、细菌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外,还有酸化溶液的作用,可以使从茎基切口处溶解到瓶插液中的单宁类物质失活,从而抑制微生物增殖,防止花茎导管生理堵塞(夏宜平等,1997)。
其它杀菌剂还有硝酸银、醋酸银、硫酸铜、硫酸铝、次氯酸钠、亚硫酸氢钠、高锰酸钾、硼酸、硫磺、苯酚、醋酸、山梨酸、苯甲酸、玻拍酸、柠檬酸、丁二酸、马来酸、阿司匹林(乙酞水杨酸)、水杨酸、a-硫基吡啶-1-氧化物及其盐、失水苹果酸酰肼、a-丙醇,丁醇,乙醇、特克多(TBZ)、多菌灵、克菌丹、卤素有机化合物、四价氨化合物、MEI-PU、BCDMH、DICA、6-BA、HgCl2、三环哇、硫酸镍、明矾、食盐、等(侯勇等,19%;罗红艺,1998;李淑琴等,1999;杨李欣,2001;张淑玉等,2003)。除上述物质外,沸石、硅胶、木炭、活性炭(张淑玉和朱宏,2003)等对除菌同样有效。
(5)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剂被广泛的应用于鲜花保鲜当中(Halevy A H.1995),常见的有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油菜素内酯、BA等。
细胞分裂素(CTK)是目前在鲜切花保鲜上应用较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激动素(KT)、6-苄基氨基嘌呤(6-BA)、玉米素(zeatin)、异戊烯基腺昔(IPA)等能延缓菊花、香石竹(李宪章,1994)、月季、非洲菊、安祖花、郁金香、莺尾、兰花(张微等,1991)、六出花、百合(雷淑香等,2003)等很多鲜切花的衰老(李东林等,1999)。6-BA对菊花和香石竹有抑制呼吸和衰老的作用,6-BA能明显地缓解月季切花水分胁迫,改善体内水分平衡,促进切花开放。6-BA可以延缓叶子的失绿,可解决出花、百合等鲜切花及切叶植物叶片变黄的问题(李宪章,1994)。6-BA和水杨酸配合使用能改善鲜切花瓶插期间体内的水分平衡,并有效抑制溶质外渗,延长鲜切花寿命。
生长素(IAA)一般与细胞分裂素混合使用。此外,赤霉素(GA)、N-二甲基琥珀酸(B9)、矮壮素(CCC)、青鲜素(MH)、三十烷醇也是常用于鲜切花保鲜的生长调节剂(彭永宏等,2002)。IAA促进乙烯生成,对衰老的作用因不同的鲜切花和不同的使用浓度而不同。它可延长唐菖蒲和令箭荷花的寿命,而促进香石竹衰老;对月季鲜切花,有的品种促进衰老,有的品种延缓衰老,因此使用IAA时要特别注意,其对不同鲜切花的作用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吴红芝等,2001)。多效唑(PP333)在切花保鲜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李东林等,1999)。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效应的甾醇类激素,浓度为10-2-10-3mg/L时,可延长唐菖蒲的寿命,而10-5mg/L则有促进衰老作用(彭永宏等,2002)。其人工合成类似物表油菜素内酯也已用于月季保鲜。
BA通过改善水分吸收来延长鲜切花的寿命(Paul R.E.,1985),用5mg/L的6-BA处理香石竹,可影响乙烯的合成,降低乙烯生成量,使瓶插寿命长7d(Cook,1985)。各种鲜切花衰老时,ABA大量产生,高水平CTK能抑制ABA、阻断乙烯生成,改善鲜切花品质,延缓衰老进程,达到保鲜的目的(张微,1991)。李堂察(1992)则认为,BA会促进乙烯产生,但却能降低呼吸速率达到保鲜。
TDZ能诱导外植体从愈伤组织形成到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一系列不同反应,具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双重作用的特殊功能。近年来通过研究TDZ,人们发现TDZ通过调节内源植物生长激素其作用,或者是诱导逆境生理产生起间接作用,它还能调节细胞膜结构、能量水平、营养吸收和同化作用(徐晓峰,2003)。
(6)无机盐
K、Ca、Al、Ag、Ni、Co、B、Zn、Cu、Mn等的无机盐类如KNO3、KCl、K2SO4、KH2PO4、Ca(NO3)2、Al2(SO4)3、ANgO3、NiCl2、NiSO4、CoCl2、NH4NO3、MnSO4等都能增加溶液的渗透势和花瓣细胞的膨压,有利于维持花枝水分平衡,进而保持花的正常开放姿态,延长瓶插寿命。大量盐类对鲜切花都有保鲜作用,但处理鲜切花种类不同,所用盐类不同和,保鲜效果也不同。
其中,Ca+可稳定生物膜结构,促进花瓣乙烯释放(Gerslerod A R,1999)。Ca+与+K+混用可阻止香石竹切花花茎变软及发生弯头现象,1mg/L Ca(NO3)2可延长鳞茎类鲜切花的瓶插寿命(李宪章,1994);有报道称,2.5mg/L Ca(NO3)2月季的瓶插寿命;CO2+能抑制乙烯合成,抗过氧化作用;Mn2+具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汤福强等,1994;王忠兰,1997);Al3+能降低瓶插液的pH值,抑制微生物生长,减少蒸腾作用,调节水分平衡(Gozczynska,1989),Al2(SO4)3多用于对月季、唐营蒲的保鲜(罗红艺,1998);B3+有利于香石竹、香豌豆的糖的运输,对金鱼草、菊花、唐首蒲却无益;1.5g/L NiCl2处理蝴蝶兰10min比用AgNO3的效果更好,可能Ni2+具有杀菌和抑制乙烯产生的效应,但对郁金香却无益(李宪章,1994)。还有如次氯酸钠、漂白剂、吐温20等盐类作为浸润剂帮助鲜切花吸水(杨李欣,2001)。
(7)有机酸及其盐类
柠檬酸、异抗坏血酸、苯甲酸、水杨酸及其盐类等都是较常用的保鲜剂成分(侯勇等,1996)。有机酸除了能降低保鲜剂的pH值,抑菌作用以外,还有其特殊功能,如作为抗氧剂、自由基清除剂和乙烯抑制剂等。其中,柠檬酸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有机酸,它对月季、菊花、香石竹、唐葛蒲、鹤望兰等都有良好的保鲜效果;100mg/L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能延长月季、香石竹、金鱼草的瓶插寿命(李东林等,1999);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剂可延长小苍兰的瓶插寿命(苏军等,1991),但加速青花菜衰老(叶陈亮等,1996);苯甲酸钠和抗坏血酸可显著减缓瓶插期鲜切花蛋白质含量的下降,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维持膜的完整性(王华等,1994);苯甲酸及其钠盐作为抗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能降低乙烯的产生,延缓香石竹、水仙、莺尾、菊花的衰老,但对月季无效(李宪章,1994;罗红艺,1998);水杨酸可降低膜脂过氧化,维持生物膜功能,抑制乙烯生成,延缓月季衰老(彭永宏等,2002)。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我国传统名花,品种资源及其丰富,有着近3000年悠久的栽培历史,栽培品种繁多,且形成了浓郁的菊花文化。切花菊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很大的份额,2010年我国菊花种植面积达4122公顷,销售额达5亿元,切花菊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鲜切花种类。
我国切花菊生产地分布比较集中,切花生产区域化,异地之间的余缺互补主要通过远距离运输的方式,长时间运输后常常会导致花枝复水后花朵开放受阻或者开放过速,引起花朵萎蔫、脱落,叶片早衰、干枯,茎叶黄化,瓶插寿命减低等问题,造成的损失高达30~40%。因此,研发切实可行的切花菊采后保鲜技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切花菊的采后损耗,对提升切花菊切花产品质量,提高花卉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发明人研究鲜切花采后保鲜技术已长达十几年,系统掌握了切花菊的开放和衰老特性,选择有利于环境的保鲜剂成分,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优化配比,获得了切花菊切花采后保鲜尤其是长时间远距离冷链流通中保鲜的最佳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切花菊切花采后保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明确切花菊切花采后保鲜尤其是冷链流通中的保鲜出现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本发明人发明了用于对切花菊切花采用进行保鲜处理的预处液。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的:
1、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其中,所述预处液包含8-羟基喹啉、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或噻苯隆。
2、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预处液,其中,所述预处液包含10至1000mg/L的8-羟基喹啉、10至1000mg/L的柠檬酸、5至500mg/L的抗坏血酸、0.001至1mg/L的噻苯隆。
3、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预处液,其中,所述预处液还包含白砂糖和/或曲拉通。
4、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预处液,其中,所述白砂糖的含量为1至100g/L;和/或所述曲拉通的含量为0.1至10ml/L。
5、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液在切花菊切花保鲜中尤其是切花菊切花的远距离冷链流通中的应用。
6、一种对切花菊切花进行保鲜处理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采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液进行处理。
7、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按每枝切花菊切花5ml至10ml的所述预处液的量将切花菊切花插放到所述预处液中。
8、如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切花菊切花插放到所述预处液中的同时进行预冷处理。
9、如技术方案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冷处理的温度为2至6℃。
10、如技术方案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冷处理的时间为6-12小时。
本发明的所述预处液可以延长切花菊的观赏期,延缓花朵开放速率,保持叶片及茎秆的鲜绿,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长时间冷链流通中的切花菊叶片及花朵的保鲜,而且所含成分均对环境无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出现的名词解释如下:
切花:广义是自活体植株上剪切下来专供插花及花艺设计用的植物枝、叶、花和果的统称。狭义是指从花朵开放到一定的阶段剪切下来的、具有一定观赏期限的离体花枝。本发明如果没有特别指出,切花都取广义。
鲜花保鲜剂:是指用以调节鲜切花(切叶)生理生化代谢,达到认为调节鲜切花和衰老进程、减少流通损耗、提高流通质量或观赏质量等目的的化学药剂。保鲜剂根据用途可以分为预处液、催花液和瓶插液。其基本功能为调节植物体内的酸碱度、拮抗衰老激素的作用、杀菌或抗菌、延缓花叶褪色、补充糖源及改善水分平衡。主要成分包括水、糖、杀菌剂或抗菌剂、表面活性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金属离子及可溶性无机盐等。
预处液:又称脉冲液,第一次处理一般是在鲜切花采收后24小时之内进行,即种植者在鲜切花采收后到出售前,或者是在集货商从种植者手中集货后运输前,结合复水进行短时间的处理,其效果一直可以延续到消费者将切花瓶插到水中为止,主要目的是减少贮运等各个流通环节的损耗,提高流通质量,延长瓶插寿命。一般包括杀菌剂、酸和高浓度糖等成分。在进行处理前,先用一些简单的保鲜方法处理鲜切花,如水中剪切法、浸烫法、切口扩大法等,再配合低温、高湿的环境,会使预处理液对鲜切花的保鲜作用更加明显。
预冷处理:预冷主要在观赏植物运输前或贮藏前进行,有时在批发或拍卖市场也作短时间处理,主要目的是通过快速降温,减少观赏植物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流通质量。是冷链流通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创造低温环境的第一步。
预处液处理:将捆扎完毕的花束至于冷库中冷藏,温度以2-4℃为佳,在预冷同时给予预处液脉冲处理,时间以6-12小时为佳,经处理后的鲜切花在日后瓶插时寿命与不处理相比将延长。
冷链流通:是指鲜切花产品从采收、预冷、贮藏、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在低温下进行,是理想的流通方式,也是鲜切花产品采后流通的发展方向。
观赏植物产品的运输:根据运输距离可以划分为远距离运输、近距离运输和就近批发出售三种类型。根据运输手段又可以划分为陆路运输、海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国与国之间观赏植物产品的贸易,多为远距离运输,大多依赖航空运输手段;其中一些重量型、耐运输性好的观赏植物如菊花则采用海运(又称船运)手段。
海路运输:又称海运,多采用冷藏集装箱。海面温度和湿度都相对稳定,船在海里航行又几乎没有引起产品生理反应的大的振动,在有性能良好的冷藏集装箱时,海运应当是理想的运输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其中,所述预处液包含8-羟基喹啉、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或噻苯隆。
噻苯隆(TDZ),有研究表明其通过调节植物内源生长激素起作用,或者是对诱导植物对逆境生理产生间接作用,能较好的调节细胞膜结构,具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双重特性。在我们实验室的研究中发现,TDZ能够影响细胞内水势变化,对延迟切花菊花朵开放有着较好的效果。
8-羟基喹啉是保鲜剂中使用最普遍的广谱杀菌剂,通过夺走细菌内的铜和铁离子,起到杀菌作用。在保鲜剂中使用8-羟基喹啉,能使切花茎基切口处产生的单宁类物质失活,从而抑制微生物增殖,避免花茎导管堵塞。在保鲜剂中,通常8-羟基喹啉与柠檬酸一起使用。柠檬酸是保鲜剂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有机酸,能够降低保鲜剂的pH值,维持保鲜剂的酸性环境。柠檬酸不仅能溶解8-羟基喹啉,而且能使其他成分充分溶在一起。抗坏血酸又称VC,是一种抗氧化剂。曲拉通(X-100)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促进花材吸收水分。白砂糖具有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和代谢能源,提供能量,平衡碳水化合物。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液包含10至1000mg/L的8-羟基喹啉、10至1000mg/L的柠檬酸、5至500mg/L的抗坏血酸、0.001至1mg/L的噻苯隆。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液还包含白砂糖和/或曲拉通。更优选的是,所述白砂糖的含量为1至100g/L;和/或所述曲拉通的含量为0.1至10ml/L。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预处液在切花菊切花保鲜中尤其是切花菊切花的远距离冷链流通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对切花菊切花进行保鲜处理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预处液进行处理。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按每枝切花菊切花5ml至10ml所述预处液的量将切花菊切花插放到所述预处液中。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在2至6℃的所述预冷处理中将切花菊切花插放到所述预处液中6-12小时的时间。
下文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处于举例说明目的,不应被理解为本发明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如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所有试剂均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采用菊花品种‘优香’鲜切花为材料,每个处理10枝,共60枝。
1、试验方法
2、预处液配方的确定
表1用于切花菊‘优香’的预处液成分配表
注:M为基础母液,其含有8-羟基喹啉(10mg/L)+柠檬酸(10mg/L)+抗坏血酸(5mg/L)+曲拉通(0.1ml/L)+白砂糖(100g/L)
其中,Y1为清水对照,预处液处理Y2和Y3,分别于切花菊采后在水中剪成切口,茎秆保留70厘米长。在6℃下预冷6小时,同时吸收配制好的预处液,平均一枝切花菊需要10ml的预处理液,且预处液的吸收必须在切花采后12小时内进行处理。
3、测定指标
12d后取出置于水中瓶插,温控制在20-22度,空气湿度60%-85%,无阳光直射。每两天剪枝一次,记录测定指标,以期能对不同预处液下的切花菊保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预处液配方。观测指标如下:
1)瓶插寿命:自瓶插之日起,至叶片衰老和黄化程度达到3级或外缘花瓣萎蔫时所用天数。
2)叶片颜色: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为参照,将叶片颜色分为:墨绿,绿,浅绿,黄绿,黄,褐色,标记其分值由5至1。
3)花序冠直径:用游标卡尺以“双十字法”测定花序直径。
4、结果与分析
不同预处液处理影响瓶插寿命的长短。从统计的结果发现,清水处理的瓶插寿命最短,为9天;处理0.001mg/L TDZ水溶液瓶插寿命为11d,1mg/L TDZ水溶液的瓶插寿命为10d。整体看来预处液有利于切花菊的瓶插寿命的维持。
由此可见,不同预处液处理对切花菊的保鲜性影响较大。不同预处液对切花菊开放速度的影响不同。在冷链运输结束进行复水,采收后用清水处理,第1d花序直径的增加幅度是所有处理中最大的,其他两个处理则相对平稳增加。
清水处理花序直径从瓶插第1d开始就以较高速率增长,从第7d开始增长速率逐渐减慢,不符合改进切花采后保鲜品质的要求;整个瓶插期,1mg/L TDZ水溶液处理的花序直径增长速率较为一致,后期的增长速率仍然较高;处理0.001mg/L TDZ水溶液前期花序直径增长较快,而在瓶插的第7d开始,花序直径的增长速率非常缓慢,有利于延长切花菊的有效观赏期。
整体上,不同预处液处理导致切花菊完全开放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清水>1mg/L TDZ水溶液>0.001mg/L TDZ水溶液,由此看出TDZ浓度太大不利于切花菊的采后保鲜。
在瓶插开始后的第2d,清水处理开始表现出萎蔫现象。在瓶插开始的第5d,清水处理的中下部叶片黄化、萎蔫非常严重,叶片的边缘趋于干枯,叶色为浅绿色,分值3分;1mg/L TDZ水溶液和0.001mg/L TDZ水溶液下部叶片轻度萎蔫,叶色值为4分。
在瓶插开始的第9d,清水处理整个植株萎蔫严重,中下部严重黄化,枯萎严重,完全没有观赏价值;1mg/L TDZ水溶液处理中度萎蔫,整个叶片都出现黄化现象,叶色为浅绿色,分值3分;0.001mg/L TDZ水溶液处理下部叶片轻度萎蔫,叶片边缘黄化,叶色值为3分。
上文已经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有能力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或者改进,这些改变或者改进同样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其中,所述预处液包含8-羟基喹啉、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或噻苯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液,其中,所述预处液包含10至1000mg/L的8-羟基喹啉、10至1000mg/L的柠檬酸、5至500mg/L的抗坏血酸、0.001至1mg/L的噻苯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液,其中,所述预处液还包含白砂糖和/或曲拉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处液,其中,所述白砂糖的含量为1至100g/L;和/或所述曲拉通的含量为0.1至10ml/L。
5.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液在切花菊切花保鲜中尤其是切花菊切花的远距离冷链流通中的应用。
6.一种对切花菊切花进行保鲜处理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液进行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按每枝切花菊切花5ml至10ml的所述预处液的量将切花菊切花插放到所述预处液中。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切花菊切花插放到所述预处液中的同时进行预冷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冷处理的温度为2至6℃。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冷处理的时间为6-12小时。
CN201410133098.8A 2014-04-04 2014-04-04 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 Pending CN1049700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3098.8A CN104970004A (zh) 2014-04-04 2014-04-04 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3098.8A CN104970004A (zh) 2014-04-04 2014-04-04 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0004A true CN104970004A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67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3098.8A Pending CN104970004A (zh) 2014-04-04 2014-04-04 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000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631A (zh) * 2020-09-14 2021-01-2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快速打破绿花百合籽鳞茎休眠的方法
CN115152455A (zh) * 2022-08-11 2022-10-11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荷花切花生产的方法
CN115918645A (zh) * 2022-09-07 2023-04-07 曲靖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抑制非洲菊茎秆腐烂的鲜切花保鲜剂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631A (zh) * 2020-09-14 2021-01-2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快速打破绿花百合籽鳞茎休眠的方法
CN115152455A (zh) * 2022-08-11 2022-10-11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荷花切花生产的方法
CN115152455B (zh) * 2022-08-11 2023-09-22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荷花切花生产的方法
CN115918645A (zh) * 2022-09-07 2023-04-07 曲靖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抑制非洲菊茎秆腐烂的鲜切花保鲜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8645B (zh) 切花菊远距离运输综合保鲜处理方法
Halevy et al. Senescence and postharvest physiology of cut flowers—Part 2
Salunkhe et al. Postharvest biotechnology of flowers and ornamental plants
Veen Silver thiosulphate: an experimental tool in plant science
Hussen et al. Review o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vase solutions on the postharvest life of rose flower
Baker Preservation of cut flowers
Hutchinson et al. Effect of accel, sucrose and silver thiosulphate on the water relations and post harvest physiology of cut tuberose flowers
Farokhzad et al. Role of ethanol in the vase life and ethylene production in cut Lisianthus (Eustoma grandiflorum Mariachii. cv. Blue) flowers
Ahmad et al. Preservatives and packaging material have an impact on the post-harvest longevity of cut Rosa hybrida L.‘Kardinal’flowers
CN104970004A (zh) 切花菊远距离运输预处液
Ahmad et al. Postharvest performance of cut marigold, rose, and sunflower stems as influenced by homemade and commercial floral preservatives
Sheikh et al. Study on effects of ascorbic acid and citric acid on vase life of cut lisianthus (Eustoma grandiflorum)‘Mariachi Blue’
Bhattacharjee Post Harvest Management of Cut Flowers, Cut Foliages and Post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Potted Plants
Goren et al. Effect of 3-cyclopropyl-1-enlyl-propanoic acid sodium salt, a novel water soluble antagonist of ethylene action, on plant responses to ethylene
Asgari et al. Effect of nan-silver and sucrose on vase life of Tuberose (Polianthes tuberosa cv. peril) cut flowers.
CN1331391C (zh) 香石竹切花预处液及其使用方法
Ebrahimzadeh et al. Post-harvest physiology of cut carnation flowers
Balas et al. Supporting post-harvest performance of cut-flowers using fresh-flower-refreshments and other vase-water-additives
Mind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ase solutions on the postharvest life of rose flower-review
CN107821387A (zh) 一种鲜花保鲜剂
CN107549163A (zh) 一种鲜花保鲜剂
Sharma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chemicals on vase life of gladiolus varieties (Gladiolus hybridus Hort.)
Buanong et al. Postharvest Technology of Cut Flowers of Orchids
Macnish et al. Improving the postharvest performance of bird-of-paradise flowers
Elshereef Effect of some postharvest treatments on some cut flow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