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8232B - 联接元件、拉链链带及拉链 - Google Patents

联接元件、拉链链带及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8232B
CN104968232B CN201480007559.5A CN201480007559A CN104968232B CN 104968232 B CN104968232 B CN 104968232B CN 201480007559 A CN201480007559 A CN 201480007559A CN 104968232 B CN104968232 B CN 104968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element
middle section
zipper
support foot
cotton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75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8232A (zh
Inventor
石井隼人
古里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68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8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8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8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44B19/06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with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members having interlocking projections and pie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40Connection of separate, or one-piec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Reinforcing such connections, e.g. by stitching
    • A44B19/403Connection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44Securing metal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ready-made stringer tapes
    • A44B19/46Securing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拉链(SF)的联接元件(1)。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沿纵向轴线(L‑L)配置,使得当联接元件(1)附接至纱带(T)时,连接端部(2)背离纱带(T),锚定端部(3)夹紧纱带(T)。在连接端部(2)中,前部分(2f)经调适成与对置联接元件(1)的前部分并列,以使得与之形成密集配置,且后部分(2r)与对置联接元件(1)的后部分以可释放方式啮合。在锚定端部(3)中,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形成支脚部件(3g),支脚部件(3g)远离中间部分(4)而延伸,同时在其间限定沟槽(5),且支脚部件(3g)经调适成夹持至纱带(T)上。在沟槽(5)中,在横过纵向轴线(L‑L)的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凹陷(5b)邻近中间部分(4)而设置于支脚部件(3g)的内部近侧部分处。

Description

联接元件、拉链链带及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拉链,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连接机构(借此在拉链的前面,联接元件看起来彼此未啮合且未形成密集配置)的有漂亮审美外观和改良的操作的拉链。
在所呈现的描述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对联接元件的“前部分”和“后部分”的引用指示(在使用中,例如在外衣中)可分别自其外侧及内侧看到的这些元件的部分。
背景技术
国际专利申请公开文献WO2011/023956 A2披露联接元件和拉链。
附图中的图3和图4分别示出用于根据WO2011/023956 A2的拉链的联接元件1的侧视图和横截面图。
在所呈现的描述中及贯穿附图,联接元件由1指示在其打开状态中(即,在其附接至拉链纱带之前),且由1’(具有撇号)指示在其闭合状态中(即,在其附接至纱带之后)。相同约定也应用于联接元件的每一部分。
参照图3,现有技术联接元件1(其中展示在其打开状态中)包括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其每一个沿着联接元件的纵向轴线L-L邻近于下一个配置,且分别在由A-A及B-B指示的竖直平面处理想地接合。
连接端部2包括前部分2f和后部分2r。锚定端部3包括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中间部分4包括前部分4f和后部分4r。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的前部分2f、3f、4f在纵向轴线L-L上方延伸。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的后部分2r、3r、4r在纵向轴线L-L下方延伸。
如图4所示,当这种联接元件1’附接至拉链纱带T时,连接端部2’背离纱带T,锚定端部3’面朝纱带T,联接元件1’的前部分2’f、3’f、4’f在纱带T的一侧延伸且联接元件1’的后部分2’r、3’r、4’r在纱带T的另一侧延伸,所述另一侧与所述一侧为相反侧。
又参照图3,在连接端部2中,前部分2f具有平滑前表面2g,其经调适成与面对拉链链带的对置联接元件的前表面并列(当拉链SF闭合时),以与之形成基本共面的密集配置。
联接元件1的平滑前表面2g的形状为如图所示的矩形。
在锚定端部3中,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形成各自的支脚部件3g,支脚部分3g远离中间部分4而延伸,且在其间限定沟槽5。支脚部件3g经调适成夹持至位于沟槽中的纱带T的边缘上,如图4中所示。
支脚部件3g具有彼此指向的各自的远侧横向突起3h,其限定至沟槽5的具有缩减横向高度的进入通道5a。
在连接端部2’中,后部分2’r包括待与对置联接元件1’的后部分以可释放方式啮合的联接成型部2’h,其为(例如)蘑菇形或基本上箭头形。
在联接元件1附接至纱带T之前,其锚定端部3的沟槽5具有基本上一致的凹入轮廓(profile),如图3中可见。此外,支脚部件3g的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的外表面彼此相对远离中间部分4分开,并相对于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2f和后部分2r的外表面形成钝角α(参照图3)。
联接元件1可由可塑性变形材料(特别为金属材料)制成,使得其锚定端部3的支脚部件3g可借助于适当的本身已知的工具夹持至位于沟槽5中的纱带T的边缘上。
在夹持至对应纱带T上之后,现有技术的联接元件1’将图4中所示的形状和外观假定如下:沟槽5’仍展现凹入横向轮廓,但至其的入口5’a具有显著较小横向高度。
发明内容
待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一旦附接至纱带T,根据现有技术制造的联接元件1’趋于形成凹面(hollow)(由图4中的10所指示)而非平坦表面。这被认为是由施加至联接元件的锚定端部的支脚部件以便将其夹持至纱带T上的力的作用所引起。所述力也对联接元件的其它区域有影响,由此导致联接成型部2’h的周边处的意外变形,进而联接元件之间的啮合可能被破坏。
另外,凹面10(其可见于拉链SF的前侧)在美学上不令人愉悦,此外可能阻碍装饰物、标志等施加于其上。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拉链的经改良联接元件,其在附接至拉链纱带时得以克服现有技术联接元件的上述不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一种具有联接元件的经改良拉链链带,该拉链链带在拉链的闭合状态中为“块铺设”型外观,其在视觉及触觉上均给人美学享受。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拉链的联接元件,该联接元件包括:连接端部,其包括前部分和后部分;锚定端部,其包括前部分和后部分;以及设置在连接端部和锚定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中间部分包括前部分和后部分,其中连接端部、锚定端部和中间部分每一个沿联接元件的纵向轴线邻近于下一个配置,使得当联接元件附接至拉链纱带时,连接端部背离拉链纱带,锚定端部夹紧拉链纱带,且连接端部、锚定端部和中间部分各自的前部分在拉链纱带的一个主表面上延伸,且连接端部、锚定端部和中间部分各自的后部分在拉链纱带的另一主表面上延伸,该另一主表面与该一个主表面为相反侧,其中在连接端部中,前部分经调适成与面对拉链纱带的对置联接元件的前部分并列,以使得与之形成密集(closely packed)配置,且后部分与对置联接元件的后部分可以可释放方式啮合,其中在该锚定端部中,前部分和后部分形成各自的支脚部件,支脚部件远离中间部分而延伸,同时在其间限定沟槽,且支脚部件经调适成夹持至位于沟槽中的拉链纱带的边缘上,且其中在沟槽中,在横过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凹陷邻近中间部分而设置于支脚部件的内部近侧部分处。
这种联接元件可易于制造且横向对置的凹陷的设置使得在将支脚部件夹持至拉链纱带上后,改良联接元件的其它区域上的力的分布,由此基本上消除其前部分中的凹面的形成,反倒形成平坦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设有附接至纱带的纵向边缘的一列联接元件的拉链链带,其中联接元件中的每个包括:连接端部,其包括前部分和后部分;锚定端部,其包括前部分和后部分;以及设置在连接端部和锚定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中间部分包括前部分和后部分,其中连接端部、锚定端部和中间部分每一个沿联接元件中的每一个的纵向轴线邻近于下一个配置,使得连接端部背离纱带且锚定端部夹紧纱带,且连接端部、锚定端部和中间部分各自的前部分在纱带的一侧延伸,且连接端部、锚定端部和中间部分各自的后部分在纱带的另一侧延伸,该另一侧与该一侧为相反侧,其中在连接端部中,在拉链的闭合状态下,前部分经调适成与面对拉链链带的对置联接元件的前部分并列,以使得与之形成密集配置,且后部分与对置联接元件的后部分可以可释放方式啮合,其中在该锚定端部中,前部分和后部分形成各自的支脚部件,支脚部件远离中间部分而延伸,同时在其间限定沟槽,且支脚部件夹持至位于沟槽中的纱带的边缘上,且其中在沟槽中,在横过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凹陷邻近中间部分而设置于支脚部件的内部近侧部分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拉链,其包括上述联接元件或上述拉链链带。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从仅借助于非限制性实例提供的以下描述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目标、特征、方面和优点,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链的局部前视图;
图2为图1的拉链的局部后透视图;
图3(已描述)为在夹持或压接至拉链纱带的边缘上之前展示的根据现有技术的联接元件的侧视图;
图4为在夹持或压接至拉链纱带的边缘上之后展示的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拉链的联接元件的侧视图;
图5为类似于图3的侧视图的侧视图,且展示在夹持或压接至拉链纱带上之前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
图6为图5的联接元件的俯视图;
图7为展示在夹持或压接至拉链纱带上之前和之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8为类似于图4的横向截面图的横向截面图,且展示在联接元件夹持或压接至拉链纱带上之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链;
图9为展示在夹持或压接至拉链纱带上之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的局部截面图;以及
图10为展示在闭合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链的一部分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特别参照图1、图2及图5至图10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的前述描述中的大部分也可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和拉链。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已经描述的部分和元件再次以相同的先前使用的数字附图标记表示。
又在以下描述中并贯穿附图,联接元件由1指示在其打开状态中(即,在其附接至拉链纱带之前),且由1’(具有撇号)指示在其闭合状态中(即,在其附接至纱带之后)。相同约定也应用于联接元件的每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1具有上文参照图3披露的现有技术联接元件1的相同大体构造。
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中示出在其打开状态中的联接元件1包括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其每一个沿联接元件的纵向轴线L-L邻近于下一个配置,且分别在由A-A和B-B指示的竖直平面处理想地接合。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说,纵向轴线L-L是联接元件1’在沿拉链纱带T的宽度方向附接至纱带T时的中心轴线。
连接端部2包括前部分2f和后部分2r,纵向轴线L-L作为前部分2f和后部分2r之间的界限。锚定端部3包括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纵向轴线L-L作为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之间的界限。中间部分4包括前部分4f和后部分4r,纵向轴线L-L作为前部分4f和后部分4r之间的界限。在图5的纸表面中,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的前部分2f、3f、4f在纵向轴线L-L上方延伸。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的后部分2r、3r、4r在纵向轴线L-L下方延伸。
当这种联接元件附接至纱带T时(如图7和图8中所示),连接端部2’背离纱带T,锚定端部3’面朝纱带T,联接元件1’的前部分2’f、3’f、4’f在纱带T的一侧(即,在其一个主表面上)延伸且联接元件1’的后部分2’r、3’r、4’r在纱带T的另一侧(即,在其另一主表面上)延伸,该另一侧与该一侧为相反侧。
又参照图5,在连接端部2中,前部分2f具有平滑前表面2g,其经调适成与面对拉链链带的对置联接元件的前表面并列(当拉链SF闭合时),以与之形成基本共面的密集配置,如可在图1中详细地看到。
联接元件1的平滑前表面2g形状可为如图所示的矩形,但也可具有其它形状,只要其能够彼此紧密地邻接。基本共面的密集配置是指在啮合拉链时联接元件整体看起来具有平面形状,如从图1或图10看到。优选地,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联接元件1’的所有平滑前表面2’g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
(2)每个联接元件1’的平滑前表面2’g在拉链纱带T的纵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附接至同一拉链纱带T的相邻联接元件1’之间的间隙。
(3)附接至成对拉链纱带T的每个元件的平滑前表面2’g的前端设有平坦表面,且平坦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拉链纱带T的宽度方向上面向配对元件的平坦表面。
在锚定端部3中,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形成各自的支脚部件3g,支脚部件3g远离中间部分4而延伸,且在其间限定沟槽5。支脚部件3g经调适成夹持在位于沟槽中的纱带T的边缘上,如图7和图8中所示。
支脚部件3g具有彼此指向的各自的远侧横向突起3h,其限定至沟槽5的具有缩减横向高度(在图5的纸表面中的向上和向下方向上的尺寸)的进入通道5a。横向方向是当联接元件附接至纱带T时垂直于纵向轴线L-L和纱带T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之后描述的前后方向是与纱带T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向。
在连接端部2’中,后部分2’r包括待与对置联接元件1’的后部分以可释放方式啮合的联接成型部2’h,其为(例如)蘑菇形或基本上箭头形,如可在图2中详细地看到。更特别地,联接成型部2’h的形状与联接元件1在附接至纱带T之前的形状相同。如图6中所示,联接成型部2h仅形成于连接端部2的后部分2r中并且突出超过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2f的端表面,位于最前侧(图6的纸表面中的右侧)。联接成型部2h设有一对啮合突出部,该对啮合突出部在联接元件1的前后方向(图6的纸表面中的向上和向下方向)上突起。另外,啮合凹陷分别在啮合突出部和中间部分4之间形成在连接端部2的后部分2r处。啮合凹陷的底表面被形成为低于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2f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另一方面,啮合突出部的顶部分被形成为低于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2f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但高于啮合凹陷的底表面。
参照图1,易于了解在每个联接元件1’的前侧,提供长方形设计部分2’g,其一般适于接纳装饰物或设计,且联接成型部2’h突出超过设计部分。联接成型部2’h的啮合突出部和啮合凹陷被成形为使得其可在设计部分2’g的后面的区域中与在对置链带上的配合元件1’的联接部分互相交叉,如图2中所示。联接成型部2h(2’h)基本上设置在设计部分2g(2’g)的后侧(图6的纸表面中的下侧),且当啮合时从前侧基本上不可见,如图1中所示。
在联接元件1附接至纱带T之前,其锚定端部3的沟槽5具有图5中可见的轮廓。此外,支脚部件3g的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的外表面彼此相对远离中间部分4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1可由可塑性变形材料(特别为金属材料)制成,使得其锚定端部3的支脚部件3g可借助于适当的本身已知的工具夹持至位于沟槽5中的纱带T的边缘上。
在夹持至对应纱布T上之后,联接元件1’将以图7中的实线示出的形状和外观假定如下:至沟槽5的入口5’a具有显著较小的间隙。
如图5中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1的沟槽5中,一对横向对置凹陷5b邻近联接元件的中间部分4设置在支脚部件3g的内部近侧部分处。对置凹陷基本上关于正交于图5的通过纵向轴线L-L的平面对称。
在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凹陷5b通过基本平坦表面5c而彼此接合,基本平坦表面5c接近于相对于其锚定端部3限定联接元件1的中间部分4的平面B-B而延伸。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整体考虑的凹陷5b和平坦表面5c形成在沟槽5中、中间部分4处和支脚部件3g之间提供的端部缺口或凹陷。配置为使得在端部缺口或凹陷处,支脚部件3g形成彼此横向面对的各自的基本尖形轮廓5d。凹陷5c因此被限定在沟槽5的尖形轮廓5d和平坦表面5c之间。
又参照图5,每个支脚部件3g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自平坦表面5c开始,包括凹陷5b以及彼此接合形成尖形轮廓5d的第一表面部分5e和第二表面部分5f。
第二表面部分5f横向向外、远离对应尖形轮廓5d、朝对应支脚部件3g的远侧横向突起3g延伸。
第一表面部分5e相对于第二表面部分5f靠近中间部分4形成,且第一表面部分5e在沿纵向轴线L-L的方向上比第二表面部分5f短,且在图5中所示的状态中(即,联接元件在其夹持至拉链纱带之前的状态中)至少大致平行于纵向轴线L-L。
锚定端部3的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具有横向地延伸超过连接端部2和中间部分4的前部分2f、4f和后部分2r、4r的外部纵向轮廓的外部纵向轮廓。
优选地,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2f和后部分2r具有与中间部分4的前部分4f和后部分4r基本上在同一直线上的外部纵向轮廓。
此外,支脚部件3g具有优选地朝中间部分4和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2f、4f和后部分2r、4r逐渐地倾斜的外部纵向轮廓。
中间部分4和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4f、2f的外部纵向轮廓可相对于联接元件1的纵向轴线L-L些微地倾斜一角度,该角度无论如何小于支脚部件3g的外部纵向轮廓的倾斜角。
另一方面,中间部分4和连接端部2的后部分4r、2r的外部纵向轮廓与联接元件1的纵向轴线L-L平行。换句话说,中间部分4和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4f、2f的外部纵向轮廓相对于中间部分4和连接端部2的后部分4r、2r的外部纵向轮廓些微倾斜。另外,中间部分4和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4f、2f的外部纵向轮廓倾斜,使得连接端部2和中间部分4的前部分2f、4f的横向长度(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从连接端部2至中间部分4逐渐增大。
再次返回至图5,穿过表面5c最紧密接近联接元件1的前端2h所在的点并在横过纵向轴线L-L的方向上绘制线B-B,线B-B为中间部分4和锚定端部3之间的界限。
在联接成型部2h的啮合凹陷处在横过轴线L-L的方向上绘制线A-A,线A-A为连接端部2和中间部分4之间的界限。
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1夹持至拉链纱带T的边缘上时,其构造自图7中虚线所示的构造变为其中由实线所示的构造。具体地,支脚部分彼此更接近,使得至沟槽5’的进入通道5’a显著变窄。
由于联接元件的塑性变形,在夹持操作之后,支脚部分3’g的外轮廓和连接部分2’的外表面变得彼此基本在同一直线上,并平行于与图5正交的通过纵向轴线L-L的平面。即,平滑前表面2’g变得基本上平行于与图5正交的通过纵向轴线L-L的平面。
联接元件的变形也使得未变形联接元件的上文提及的端部缺口5’b、5’c改变构造,采取基本上楔形形状的横向轮廓,如图7中所示。
参照图5,凹陷5b的设置能使区域中挠曲的量值增加,在该区域中支脚部件3g的近侧部分与联接部件1的中间部分4接合。参照图7,这使得支脚部件3’g的外轮廓与连接端部2’的相邻前表面2’g在同一直线上而最佳地对准。
因此,结果,联接元件1’的顶前表面3’f、4’f、2’f的全部平滑前表面2’g呈现平滑且平坦,且确定地避免形成不需要的凹面。
图9示出在被夹持至拉链纱带T上之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1’,且图8为设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接元件的拉链SF的横向截面图。
自图8,可易于理解密集联接元件1’的全部平滑前表面2’g的实际平坦度和平滑度。
图8和图9示出在联接元件1’的夹持状态中的由沟槽5的截面轮廓所采取的优选最终形状,其令人想起具有喇叭形口的酒杯的轮廓。
如先前所提及,本发明允许平滑且漂亮的拉链的制造,拉链由于联接元件的前表面部分的密配合配置及其优良的平坦度而具有非常平滑的外观,其在视觉和触觉两者上都在审美上令人愉悦。
在拉链的闭合状态中的联接元件的密集配置和联接元件的平坦平滑性确保固定有拉链的材料不易截留在联接元件之间。另外,若材料偶然截留在拉链中,则其联接元件将对材料造成很少损害或没有损害。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拉链(SF)的联接元件(1),包括:
连接端部(2),其包括前部分(2f)和后部分(2r);
锚定端部(3),其包括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和
设置在连接端部(2)和锚定端部(3)之间的中间部分(4),中间部分(4)包括前部分(4f)和后部分(4r),
其中,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每一个沿联接元件(1)的纵向轴线(L-L)邻近于下一个而配置,使得当联接元件(1)附接至拉链纱带(T)时,连接端部(2)背离拉链纱带(T),锚定端部(3)夹紧拉链纱带(T),且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各自的前部分(2f、3f、4f)在拉链纱带(T)的一个主表面上延伸,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各自的后部分(2r、3r、4r)在拉链纱带(T)的另一主表面上延伸,所述另一主表面与所述一个主表面为相反侧,
其中,在连接端部(2)中,前部分(2f)经调适成与面对拉链纱带(T)的对置联接元件(1)的前部分并列,以使得与之形成密集配置,且后部分(2r)与对置联接元件(1)的后部分以可释放方式啮合,
其中,在锚定端部(3)中,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形成各自的支脚部件(3g),支脚部件(3g)远离中间部分(4)而延伸,同时在其间限定沟槽(5),且支脚部件(3g)经调适成夹持至位于沟槽(5)中的拉链纱带(T)的边缘上,
其中,在沟槽(5)中,在横过纵向轴线(L-L)的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凹陷(5b)邻近中间部分(4)而设置于支脚部件(3g)的内部近侧部分处,
其中,沟槽(5)包括邻近中间部分(4)而设置于支脚部件(3g)的内部近侧部分处的凹陷(5b)、从凹陷(5b)向远侧延伸的第一表面部分(5e)、和从第一表面部分(5e)向远侧延伸且与第一表面部分(5e)接合而形成彼此横向面对的各自的基本尖形轮廓(5d)的第二表面部分(5f),凹陷(5b)限定于尖形轮廓(5d)和中间部分(4)之间,
其中,第二表面部分(5f)横向向外、远离对应尖形轮廓(5d)、朝对应支脚部件(3g)的远侧横向突起(3h)延伸,且
其中,第一表面部分(5e)相对于第二表面部分(5f)靠近中间部分(4)形成,且第一表面部分(5e)在沿联接元件(1)的纵向轴线(L-L)的方向上比第二表面部分(5f)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元件,其中,基本平坦表面(5c)在凹陷(5b)之间形成于中间部分(4)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元件,其中,每个支脚部件(3g)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自平坦表面(5c)开始,包括凹陷(5b)及彼此接合形成尖形轮廓(5d)的第一表面部分(5e)和第二表面部分(5f)。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接元件,其中,支脚部件(3g)具有彼此指向的远侧横向突起(3h),从而缩减沟槽(5)的横向宽度且限定至沟槽(5)的进入通道(5a),支脚部件(3g)的第二表面部分(5f)朝远侧横向突起(3h)彼此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接元件,其中,当联接元件(1)未附接至拉链纱带(T)时,第一表面部分(5e)与联接元件(1)的纵向轴线(L-L)至少大致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元件,其中,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2f)和后部分(2r)具有与中间部分(4)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基本对准的外部纵向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接元件,其中,锚定端部(3)的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具有横向地延伸超过连接端部(2)和中间部分(4)各自的前部分(2f;4f)和后部分(2r;4r)的外部纵向轮廓的外部纵向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接元件,其中,支脚部件(3g)具有朝中间部分(4)和连接端部(2)的外部纵向轮廓倾斜的外部纵向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接元件,其中,中间部分(4)和连接端部(2)各自的前部分(4f,2f)的外部纵向轮廓相对于联接元件(1)的纵向轴线(L-L)倾斜一角度,所述角度小于支脚部件(3g)的外部纵向轮廓的倾斜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元件,其中,连接端部(2)的前部分(2f)具有平滑平坦前表面(2g)且经调适成与对置联接元件(1)的前部分并列,以使得与之形成基本共面的连续配置。
11.一种拉链链带,其设有附接至纱带(T)的纵向边缘的一列联接元件(1’),
其中,每个联接元件(1’)包括:
连接端部(2’),其包括前部分(2’f)和后部分(2’r);
锚定端部(3’),其包括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和设置在连接端部(2’)和锚定端部(3’)之间的中间部分(4’),
中间部分(4’)包括前部分(4’f)和后部分(4’r),
其中,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每一个沿每个联接元件(1’)的纵向轴线(L-L)邻近于下一个而配置,使得连接端部(2’)背离纱带(T)且锚定端部(3’)夹紧纱带(T),且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各自的前部分(2’f、3’f、4’f)在纱带(T)的一侧延伸且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各自的后部分(2’r、3’r、4’r)在纱带(T)的另一侧延伸,所述另一侧与所述一侧为相反侧,
其中,在连接端部(2’)中,前部分(2’f)经调适成在拉链(SF)的闭合状态中与面对拉链链带的对置联接元件(1)的前部分并列,以使得与之形成密集配置,且后部分(2’r)与对置联接元件(1’)的后部分以可释放方式啮合,
其中,在锚定端部(3’)中,前部分(3’f)和后部分(3’r)形成各自的支脚部件(3’g),支脚部件(3’g)远离中间部分(4’)而延伸,同时在其间限定沟槽(5’),且支脚部件(3’g)夹持至位于沟槽(5’)中的纱带(T)的边缘上,
其中,在沟槽(5’)中,在横过纵向轴线(L-L)的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凹陷(5’b)邻近中间部分(4’)而设置于支脚部件(3’g)的内部近侧部分处,
其中,沟槽(5’)包括邻近中间部分(4’)而设置于支脚部件(3’g)的内部近侧部分处的凹陷(5’b)、从凹陷(5’b)向远侧延伸的第一表面部分(5’e)、和从第一表面部分(5’e)向远侧延伸且与第一表面部分(5’e)接合而形成彼此横向面对的各自的基本尖形轮廓(5’d)的第二表面部分(5’f),所述基本尖形轮廓(5’d)限定邻近中间部分(4’)的沟槽(5’)的横向宽度的缩减,凹陷(5’b)限定在尖形轮廓(5’d)和中间部分(4’)之间,
其中,第二表面部分(5’f)横向向外、远离对应尖形轮廓(5’d)、朝对应支脚部件(3’g)的远侧横向突起(3’h)延伸,且
其中,第一表面部分(5’e)相对于第二表面部分(5’f)靠近中间部分(4’)形成,且第一表面部分(5’e)在沿每个联接元件(1’)的纵向轴线(L-L)的方向上比第二表面部分(5’f)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链链带,其中,基本平坦表面(5’c)在凹陷(5’b)之间形成于中间部分(4’)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链链带,其中,每个支脚部件(3’g)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自平坦表面(5’c)开始,包括彼此接合形成尖形轮廓(5’d)的第一表面部分(5’e)和第二表面部分(5’f)。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拉链链带,其中,支脚部件(3’g)具有彼此指向的远侧横向突起(3’h),从而缩减沟槽(5’)的横向宽度且限定至沟槽(5’)的进入通道(5’a),支脚部件(3’g)的第二表面部分(5’f)朝远侧横向突起(3’h)彼此分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链链带,其中,连接端部(2’)、锚定端部(3’)和中间部分(4’)各自的前部分(2’f、3’f、4’f)是平坦的且形成连续平坦表面。
16.一种拉链(SF),包括联接元件(1’),每个联接元件(1’)是压接至一对面对纱带(T)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元件(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拉链(SF),其中,当联接元件(1’)压接至该对面对纱带(T)上时,每个联接元件(1’)的沟槽(5’)具有基本类似于具有喇叭形口的酒杯的截面轮廓的截面轮廓。
18.一种拉链(SF),包括拉链链带,每个所述拉链链带是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链带。
CN201480007559.5A 2013-02-05 2014-02-05 联接元件、拉链链带及拉链 Active CN1049682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TO2013A000094 2013-02-05
IT000094A ITTO20130094A1 (it) 2013-02-05 2013-02-05 Cerniera lampo ed elementi di accoppiamento per una cerniera lampo
PCT/IB2014/058801 WO2014122589A1 (en) 2013-02-05 2014-02-05 Coupling element,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and slide fasten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8232A CN104968232A (zh) 2015-10-07
CN104968232B true CN104968232B (zh) 2019-01-22

Family

ID=47722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7559.5A Active CN104968232B (zh) 2013-02-05 2014-02-05 联接元件、拉链链带及拉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53495B1 (zh)
CN (1) CN104968232B (zh)
IT (1) ITTO20130094A1 (zh)
TW (1) TWI533817B (zh)
WO (1) WO20141225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9923A1 (ja) * 2016-12-16 2018-06-21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WO2019043851A1 (ja) * 2017-08-30 2019-03-0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エレメント
WO2024024060A1 (ja) * 2022-07-28 2024-02-0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エレメント部材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2858A (zh) * 2001-02-28 2002-10-09 Ykk株式会社 用于拉链的前码装置
CN1449699A (zh) * 2002-04-11 2003-10-22 Ykk株式会社 制成拉链链牙的金属线材及其制成的拉链链牙
CN2724475Y (zh) * 2004-09-15 2005-09-14 朱国光 拉链链牙
CN101342026A (zh) * 2007-07-10 2009-01-14 Ykk株式会社 金属双侧链牙和拉链
WO2013091712A1 (en) * 2011-12-22 2013-06-27 Ykk Corporation Fastener element for a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53282C (de) * 1951-06-25 1952-10-23 Friedrich-Wilhelm Diekermann Reissverschluss aus Kunststoff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GB0914903D0 (en) 2009-08-26 2009-09-30 Ykk Europ Ltd Slide fastener with flat elements
US20120036685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Wang Ching-Tsun Metal Tooth For Zipp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2858A (zh) * 2001-02-28 2002-10-09 Ykk株式会社 用于拉链的前码装置
CN1449699A (zh) * 2002-04-11 2003-10-22 Ykk株式会社 制成拉链链牙的金属线材及其制成的拉链链牙
CN2724475Y (zh) * 2004-09-15 2005-09-14 朱国光 拉链链牙
CN101342026A (zh) * 2007-07-10 2009-01-14 Ykk株式会社 金属双侧链牙和拉链
WO2013091712A1 (en) * 2011-12-22 2013-06-27 Ykk Corporation Fastener element for a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0683A (zh) 2014-11-01
CN104968232A (zh) 2015-10-07
EP2953495A1 (en) 2015-12-16
ITTO20130094A1 (it) 2014-08-06
EP2953495B1 (en) 2019-03-06
TWI533817B (zh) 2016-05-21
WO2014122589A1 (en)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3580B (zh) zipper
US7353570B2 (en) Slide fastener chain
CN104968232B (zh) 联接元件、拉链链带及拉链
USD976405S1 (en) Self-punching bone anchor inserter
JP5154317B2 (ja) 金属製両面エレメント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3416921B (zh) 带扣
CN104302206B (zh) 睫毛夹及睫毛夹用附件
FR2870435A3 (fr) Boucle de reglage indesserrable autobloquante, notamment pour sous-vetement
EP3127449A1 (en) Zipper with inclined-plane teeth
CN100508816C (zh) 隐蔽拉链
CN107889451A (zh) 扣钩和扣眼扣件
TWM294227U (en) Buckle
US8695769B2 (en) Piece of luggage with zipper
USD937057S1 (en) Knife
USD990385S1 (en) Vehicle front lower valance
WO2006016821A1 (en) Improvements to zips
KR200442308Y1 (ko) 넥타이
US9526283B1 (en) Method of securing a necktie using a tie link
CN110037394B (zh) 拉链牙链带
CN110279198A (zh) 一种加强型宝塔链牙及拉链
CN209073616U (zh) 一种与前额头发连接的发块结构
USD484347S1 (en) Adjustable length crib skirt
IT201800009666A1 (it) Elemento perfezionato per una sedia.
CN103478992B (zh) 拉链
IT201800003602U1 (it) Elemento perfezionato per una sed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