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4276B - 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4276B
CN104964276B CN201510387088.1A CN201510387088A CN104964276B CN 104964276 B CN104964276 B CN 104964276B CN 201510387088 A CN201510387088 A CN 201510387088A CN 104964276 B CN104964276 B CN 1049642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ble flame
flame pan
nozzle
flat
air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870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4276A (zh
Inventor
贺江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riental Spark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riental Spark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riental Spark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riental Spark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870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42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4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4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4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4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1/00Burners using a direct spraying action of liquid droplets or vaporised liquid into the combustion sp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1/00Burners using a direct spraying action of liquid droplets or vaporised liquid into the combustion space
    • F23D11/36Details, e.g. burner cooling means,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1/00Burners using a direct spraying action of liquid droplets or vaporised liquid into the combustion space
    • F23D11/36Details, e.g. burner cooling means,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1/38Nozzles; Cleaning devic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2/00Liquid fuel bur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该平板式燃烧机设有两个以上燃烧位的平板式安装面板;以及位于各燃烧位中心的喷嘴和稳焰盘;各喷嘴均与所述平板式安装面板垂直布置,相邻喷嘴的雾化范围部分重叠;所述稳焰盘为圆锥台形,稳焰盘上设置多个倾斜布置的通风孔;且从稳焰盘的小口径一侧至稳焰盘的大口径一侧,所述通风孔出风侧的孔面积逐渐由小变大。所述的燃烧加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平板式安装面板上方的由多个蜂窝状热交换片组成的错位热交换器。所述平板式燃烧机采用小功率分区域独立雾化燃烧的方式,雾化效果更好;稳焰盘的混风均匀合理,燃烧充分;错位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大、换热充分且热交换效率高。

Description

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燃烧机是使燃气或雾化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或混合喷出)燃烧的装置统称,广泛的应用于家庭或工业生产中。在燃烧机的喷嘴处会设置一个稳焰盘,使燃气和空气在燃烧器外部混合并同时燃烧,并辅助获得更好的焰形并保持火焰燃烧时的稳定。
由于雾化技术发展的局限性,目前工业用的大功率燃烧机通常采用枪形结构,即为了增大功率,将多个喷嘴集中安装在一起,并共用一个稳焰盘。
这种枪形的燃烧机存在以下问题:
(1)燃烧机的功率越大,雾化的效果就越差;
(2)各喷嘴喷出的雾化液相互干涉影响,横向面积有限,而喷射长度很长,雾化液与空气混合不均匀,带来了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3)同样由于各喷嘴喷出的雾化液相互干涉影响,造成了火焰高度和温度难以控制的缺陷;
(4)火焰长度难以控制,对炉膛的要求较高,难以满足小型炉膛的使用需求。
同时,现在市场上的稳焰盘多采用楔形出风口,且稳焰盘比较扁平,喷嘴与稳焰盘之间的距离较远。
这种稳焰盘存在以下缺点:
(1)出风口较少,且单个出风口较大,使出风集中于几个出风口处,存在混风不均匀的问题;
(2)当燃烧器外部的环境不稳定时,如扰流过大或炉膛内压力过高,会影响到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以及废气的顺利排出,从而导致燃烧器振动燃烧且容易熄火;
(3)喷嘴周围缺少保护,当喷嘴附近风量过大时,容易吹灭火焰;
(4)稳焰盘的高度较小,其上部旋流混风分布单一,不能保证燃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混合,不符合火焰在不同高度燃烧对氧气的需求;燃气在气流的带动下,尚未完全燃烧就快速流出,导致燃烧不充分,温度过高,增加了废弃排放量。
另外,在燃烧机的燃烧段至烟囱出口之间通常会安装热交换器,用来加热冷媒介质(通常为水)。热交换器有很多种形式,错位热交换器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传统错位热交换片的热媒通道或冷媒通道为条形,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受热不均匀,热交换不充分,热交换面积小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热交换效率,使冷媒升温慢,同时造成了热量的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式燃烧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雾化效果差、燃烧不完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平板式燃烧机,包括:设有两个以上燃烧位的平板式安装面板;以及位于各燃烧位中心的喷嘴和稳焰盘;
所述各喷嘴均与所述平板式安装面板垂直布置,相邻喷嘴的雾化范围部分重叠;
所述稳焰盘为圆锥台形,稳焰盘上设置多个倾斜布置的通风孔;
且从稳焰盘的小口径一侧至稳焰盘的大口径一侧,所述通风孔出风侧的孔面积逐渐由小变大。
将喷嘴呈面状分布,以每个小功率的喷嘴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各喷嘴间保持合理距离,使每个喷嘴喷出的雾化液都具有良好的扩散空间,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能够充分燃烧,且火焰的长度不会太长。
稳焰盘采用锥形通风孔的结构取代了传统的楔形出风口或条形出风口,可以将通风孔设置的更密集、均匀,能够全面的覆盖火焰的各个区域,促进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稳焰盘为漏斗形状,较传统的盘形结构,其在火焰燃烧方向的长度更大,能够提供更多的混风空间。
通风孔沿火焰燃烧方向逐渐增大,使出风量逐渐增大,保证燃气燃烧完全,控制燃烧温度稳定且不会过高(火焰燃烧温度高与900℃容易形成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氮氧化物)。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个喷嘴间的中心距为稳焰盘直径的1.03~1.5倍。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采用行列对齐的布置方式,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列的喷嘴间的中心距均相等;或者所述喷嘴采用多行式的布置方式,且相邻两行的喷嘴交错布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喷嘴间的中心距均相等。
喷嘴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布置方式,行列数分别设置,可以是1~5行(列),也可以为更多。因此,可以自由组合成任意大小功率的燃烧机。
进一步的,所述稳焰盘的通风孔均向其所在位置的稳焰盘纵截面的同一侧倾斜,且部分通风孔同时向稳焰盘大口径的一侧倾斜;从稳焰盘小口径的一侧至稳焰盘大口径的一侧,通风孔与其所在位置的稳焰盘纵截面的夹角逐渐增大,且通风孔与稳焰盘横截面的夹角逐渐增大。
通风孔的出风方向基本一致,可以形成直径渐扩的螺旋形旋流,促进燃气与空气的混合。
通风孔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且旋流逐渐偏向远离喷嘴安装架的一侧,大大增加了混风区域,使火焰的直径增大,燃烧高度降低,在燃烧充分的同时降低火焰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稳焰盘的通风孔与其所在位置的稳焰盘纵截面的夹角为15°~75°,所述通风孔与稳焰盘横截面的夹角为θ/2~(θ/2+45°),其中θ为稳焰盘的圆锥角。
进一步的,所述稳焰盘的通风孔为圆锥形孔或棱锥形孔,从通风孔的进风侧至出风侧,通风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稳焰盘的通风孔在稳焰盘的轴线方向上分层分布,各层通风孔在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列。
通风孔的分层分布方式,可以使火焰分层燃烧,有意控制最下层小的空气量形成不充分燃烧,形成大量的可燃气体CO;在中高层的位置,加大混风量,让燃料或燃气、CO等可燃物与空气进一步混合,可以充分燃烧,降低废气排放,并达到燃烧过程中控制燃烧温度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还包括:设置在稳焰盘上的楔形出风口;所述通风孔位于靠近稳焰盘小口径一侧的区域,所述楔形出风口位于靠近稳焰盘大口径一侧的区域;且所述楔形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通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
将锥形通风孔与传统的楔形通风口结合使用,进一步的提高了稳焰盘的高度,加大混风区域,保证燃气或雾化燃料的燃烧完全。由于在锥形通风孔段,燃气已基本燃烧完全,后段采用楔形出风口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较大的混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还包括:多根连接架以及与所述连接架下端固接的喷嘴安装架;所述连接架与稳焰盘大口径一侧的边缘处固接,并竖直向稳焰盘的小口径一侧延伸;所述喷嘴安装架与稳焰盘同轴设置,且稳焰盘最靠近喷嘴安装架的一层通风孔与喷嘴安装架最外端的距离略大于所要安装的喷嘴的长度。
稳焰盘与喷嘴安装架为分体结构,方便调节喷嘴的位置,可以使喷嘴喷出的燃气或雾化燃料可以在第一时间与空气混合,进一步提高混风质量,同时还可以防止火焰不会被吹灭。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错位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小、热交换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平板式燃烧机的燃烧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平板式安装面板上方的由多个蜂窝状热交换片组成的错位热交换器;
所述蜂窝状热交换片的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设置多个贯通的热媒通道;热媒通道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分别与所述入口管段、出口管段连通;
所述错位热交换器由多个蜂窝状热交换片在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而成;相邻的两个蜂窝状热交换片反向布置,使上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的热媒通道与下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的热媒通道形成错位布置;上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的出水管段与下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的入水管道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小功率分区域独立雾化燃烧的方式,雾化效果更好,雾化液与空气混合均匀稳定,燃料燃烧充分,污染小;火焰的温度和长度可以控制,能够满足不同规格炉膛的使用;
稳焰盘的混风均匀合理,旋流效果好,燃烧充分,降低排放;采用分层混风控制燃烧,火焰的燃烧形状和温度得到控制;
错位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大、换热充分且热交换效率高,因此,使用数量较少的热交换片即可实现换热的目的,从而可以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式燃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稳焰盘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稳焰盘的俯视图;
图4为稳焰盘纵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图6为喷嘴安装架的俯视图;
图7为稳焰盘与喷嘴安装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稳焰盘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稳焰盘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错位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错位热交换器中蜂窝状热交换片的俯视图;
图12为错位热交换器中蜂窝状热交换片的仰视图;
图13为错位热交换器中蜂窝状热交换片的左视图;
图14为图13中A-A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B-B面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平板式安装面板; 2-燃烧位; 3-喷嘴;
4-主燃料管道; 5-支燃料管道; 6-稳焰盘;
7-喷嘴安装架; 8-通风孔; 9-连接架;
10-楔形通风口; 11-壳体; 12-入口管段;
13-出口管段; 14-热媒通道; 15-冷媒通道;
16-凹槽; 17-凸条; 18-内换热翅片;
19-外换热翅片; 20-聚热柱; 21-热媒出口部;
22-空腔; 23-热媒出口;
A-蜂窝状热交换片;
B-平板式燃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由于雾化技术发展的局限性,目前工业用的大功率燃烧机通常采用枪形结构,即为了增大功率,将多个喷嘴集中安装在一起,并共用一个稳焰盘。例如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甲醇枪形燃烧机。这种枪形的燃烧机需要配备燃烧室很长的锅炉,在燃烧室的外侧环绕换热设备。因此,锅炉的体积需要很大,且由于燃烧室为长条形,风机无法对燃烧室的后半段送风,因此,燃料的燃烧很不充分,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浪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板式燃烧机,该燃烧机具有设有两个以上燃烧位的平板式安装面板;并在各燃烧位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喷嘴和稳焰盘。
为了使火焰具有较好的形态并且保证燃烧的充分性,需要合理的设置各喷嘴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各喷嘴均与所述平板式安装面板垂直布置,且相邻两个喷嘴间的中心距为稳焰盘直径的1.03~1.5倍。具体的间距可以根据喷嘴的雾化角度、压力参数等数据进行选择。基本的原则是,相邻两个喷嘴的雾化范围应有一小部分的重合,重合区域的投影面积一般不大于单个喷嘴的雾化投影面积的30%;所有喷嘴的雾化范围应覆盖整个平板式安装面板;尽量避免三个喷嘴的雾化区域出现重叠的情况。
为了提高各喷嘴的燃烧效果,实现混风均匀、燃烧充分以及控制火焰温度的目的,本发明中,各喷嘴处分别设置了一个具有混风控温效果的稳焰盘。
所述稳焰盘为圆锥台形,稳焰盘上设置多个倾斜布置的通风孔;且从稳焰盘的小口径一侧至稳焰盘的大口径一侧,所述通风孔出风侧的孔面积逐渐由小变大。
稳焰盘采用锥形通风孔的结构取代了传统的楔形出风口或条形出风口,可以将通风孔设置的更密集、均匀,能够全面的覆盖火焰的各个区域,促进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稳焰盘为漏斗形状,较传统的盘形结构,其在火焰燃烧方向的长度更大,能够提供更多的混风空间。
通风孔沿火焰燃烧方向逐渐增大,使出风量逐渐增大,保证燃气燃烧完全,控制燃烧温度稳定且不会过高(火焰燃烧温度高与900℃容易形成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氮氧化物)。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式燃烧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平板式燃烧机,包括平板式安装面板1、燃烧位2、喷嘴3、主燃料管道4以及支燃料管道5。.
平板式安装面板1上设有3×3布置的9个燃烧位2,在各个燃烧位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竖直安装的喷嘴3,并在各燃烧位2处安装与喷嘴1固定连接的稳焰盘。相邻两个喷嘴3的中心距为稳焰盘直径的1.06~1.2倍。
在本实施例中,燃烧位2为圆形,直径为90mm,稳焰盘的直径为80mm,相邻的两个喷嘴3的中心距为96mm,即为稳焰盘直径的1.2倍。
将喷嘴呈面状分布,以每个小功率的喷嘴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各喷嘴间保持合理距离,使每个喷嘴喷出的雾化液都具有良好的扩散空间,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能够充分燃烧,且火焰的长度不会太长。
燃烧机的燃料采用甲醇,喷嘴3的雾化角度为60°。
各喷嘴3分别通过一根支燃料管道5与主燃料管道4连通,并分别在主燃料管道4及各支燃料管道5上设置调节阀门。调节阀门可以采用手控的阀门,成本较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电控阀门,可以方便的对各路燃料的流量进行精准的调节,以获得最优的焰形。同时,通过精确的流量调节,也能够在保证燃烧功率的前提下,控制火焰的温度,降低燃烧器对炉膛的需求。
为了确保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完全,需要在各燃烧位处分别设置送风管道,以满足完全燃烧的需求。同时,改造后的平板式燃烧机面积较大,也有充足的空间和条件布置多条送风管道对各燃烧位分别供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稳焰盘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稳焰盘的俯视图;图4为稳焰盘纵截面剖视图;图5为图1的A-A面剖视图。如图1至图5所示的稳焰盘,包括稳焰盘6、通风孔8和连接架9。
稳焰盘6上的通风孔8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各层通风孔8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通风孔8分为4层。
为了形成螺旋形的旋风,所有通风孔8的出风方向应大体上一致,例如均向其所在位置的稳焰盘纵截面的左侧或右侧倾斜,且通风孔8同时向稳焰盘6大口径的一侧倾斜。
如图4和图5所示,从稳焰盘6的小口径一侧至稳焰盘6的大口径一侧,通风孔8与其所在位置的稳焰盘纵截面的夹角β逐渐增大,且通风孔8与稳焰盘横截面的夹角(α+θ/2)逐渐增大,其中,θ为稳焰盘6的圆锥角,为一定值,因此通过增大α来增加通风孔8与稳焰盘横截面的夹角。
通风孔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且旋流逐渐偏向稳焰盘大口径的一侧,大大增加了混风区域,使火焰的直径增大,燃烧高度降低,在燃烧充分的同时降低火焰温度。
且本实施例中的通风孔8为圆锥形孔,从通风孔8的进风侧至出风侧,通风孔8的直径逐渐增大。
在优选的方案中,设定最靠近喷嘴安装架7的一圈通风孔8为第一圈通风孔,其外侧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圈通风孔。
第一圈通风孔,∠α为0,∠β为15°;第一圈通风孔的进风口直径为1mm,出风口直径为1.5mm。
第二圈通风孔,∠α为15°,∠β为35°;第二圈通风孔的进风口直径为1.2mm,出风口直径为2mm。
第三圈通风孔,∠α为30°,∠β为55°;第二圈通风孔的进风口直径为1.5mm,出风口直径为2.5mm。
第四圈通风孔,∠α为45°,∠β为75°;第二圈通风孔的进风口直径为2mm,出风口直径为3mm。
各圈通风孔8可以上下对齐排列,也可以交错排列;通风孔8的具体圈数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通风孔8的分层分布方式,逐渐增加孔径和倾斜角度,可以使火焰形成分层燃烧。喷嘴处的燃气由于燃烧不充分,会形成大量的CO;而现有的稳焰盘为单层燃烧,缺乏混风高度,会使CO和一些残留的燃气作为废气排放。而在本发明中,在火焰的高度方向均具有通风孔,尤其是在中高层的位置,通风孔的孔径变大,能够加大混风量,使之前未完全燃烧的燃气、CO与空气进一步混合,实现充分燃烧,降低废气排放。
稳焰盘6的大口径一侧边缘处固接多根连接架9,连接架9竖直向稳焰盘6的小口径一侧延伸,用于稳焰盘6的安装固定。
图6为喷嘴安装架的俯视图;图7为稳焰盘与喷嘴安装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喷嘴安装架7有多个连杆,各连杆的末端与连接架9的末端通过销钉连接,使喷嘴安装架7与稳焰盘6同轴布置。
安装时,稳焰盘6通过连接架4固定在平板式安装面板1上,喷嘴安装架7固定在平板式安装面板1的下部。通过调节喷嘴安装架7与稳焰盘6之间的距离,使喷嘴3的喷口略低于稳焰盘6最低一层通风孔8的高度,使喷嘴3喷出的燃气可以在第一时间与空气混合,进一步提高混风质量,同时还可以防止火焰不会被吹灭。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稳焰盘的主视图;图9为图8所示的稳焰盘的俯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的稳焰盘,还包括楔形通风口10。
在前面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在稳焰盘6上设置了楔形通风口10。所述锥形的通风孔8位于靠近稳焰盘6小口径一侧的区域,所述楔形通风口10位于靠近稳焰盘6大口径一侧的区域;且所述楔形通风口10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锥形的通风孔8的出风方向一致。
将锥形通风孔与传统的楔形通风口结合使用,进一步的提高了稳焰盘的高度,加大混风区域,保证燃气的燃烧完全。由于在锥形通风孔段,燃气已基本燃烧完全,后段采用楔形出风口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较大的混风量。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错位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小、热交换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平板式燃烧机的燃烧加热系统。
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设置在燃烧室的底部,在平板式安装面板上方,即燃烧室的顶部设置错位热交换器。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错位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错位热交换器包括:蜂窝状热交换片A、平板式燃烧机B、热媒出口部21。
多个蜂窝状热交换片A在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安装于平板式燃烧机B的上方。相邻的两个蜂窝状热交换片A反向布置,使上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A的热媒通道与下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A的热媒通道形成错位布置;上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A的出水管段与下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A的入水管道密封连接。
在最上层的蜂窝状热交换片A的上方还设置热媒出口部21;热媒出口部21具有一空腔22,用于汇集换热后的热媒(主要为烟气),并在该空腔12的顶部设置热媒出口23。
图11为错位热交换器中蜂窝状热交换片的俯视图;图12为错位热交换器中蜂窝状热交换片的仰视图;图13为错位热交换器中蜂窝状热交换片的左视图;图14为图13中A-A面的剖面示意图;图15为图12中B-B面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1至图15所示的蜂窝状热交换片,包括:壳体11、入口管段12、出口管段13、热媒通道14、冷媒通道15、凹槽16、凸条17,内换热翅片18、外换热翅片19以及聚热柱20。
壳体11为封闭的扁平形状,在壳体11两个相对面上分别设置入口管段12和出口管段13。在壳体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设置多个竖直贯通的热媒通道14。壳体11的内部空间由热媒通道14分隔开,构成相互连通的冷媒通道15,冷媒通道15的两端分别与入口管段12及出口管段13连通。
热媒通道14形成蜂窝状结构,且将壳体11绕中心轴旋转180°后,各热媒通道14中心与旋转前相应位置的各热媒通道14中心交错分布,方便组装后的热交换器内形成错位的热媒通道。
蜂窝状排布的热媒通道14竖直的设置于壳体11内,使冷媒在冷媒通道15内往复回流、搅拌,使冷媒与热媒通道14的壁面充分接触换热,增大换热面积。同时,壳体11绕中心轴旋转180°后的各热媒通道14中心与旋转前相应位置的各热媒通道14中心交错分布,使多个热交换片叠状后的热媒通道呈现出S形,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换热面积。
热媒通道14可以采用偶数行的方式布置,相邻两行的热媒通道14交错分布。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六行交错布置的热媒通道14,可以使整个热媒通道14沿中心旋转后正好形成层与层之间的错位。
热媒通道14的内壁可以设置密集分布的内换热翅片18。内换热翅片18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提高单个热交换片内的热媒与冷媒间的换热效率。
壳体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从热媒通道向外辐射分布的外换热翅片19。外换热翅片19主要是用于多个热交换片叠加后,层与层之间的换热,同时还可以为热媒的流通提供一定导向的作用。
壳体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相邻两个热媒通道之间分别设置聚热柱20。
聚热柱20通常位于上一层或下一层热交换片的热媒通道14的中心,同时也是多个外换热翅片19的交汇处,能够为热媒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热媒均匀的流向下一层的各个热媒通道14中,使整个热交换片的温度较均匀,防止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换热效率。
壳体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形成在壳体圆周方向封闭的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上凸台和下凸台中的一个设置向上开口或向下开口的凹槽16,另一个设置与所述凹槽16配合的向下延伸或向上延伸的凸条17。
凹槽16和凸条17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可以方便多个热交换片之间的叠装组合。
该错位热交换器与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组合使用,占地面积小,换热效率高。
整个燃烧加热系统的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燃烧室内温度较低,燃烧充分稳定,且烟气中的污染物极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平板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两个以上燃烧位的平板式安装面板;以及
位于各燃烧位中心的喷嘴和稳焰盘;
所述各喷嘴均与所述平板式安装面板垂直布置,相邻喷嘴的雾化范围部分重叠;
所述稳焰盘为圆锥台形,稳焰盘上设置多个倾斜布置的通风孔;
且从稳焰盘的小口径一侧至稳焰盘的大口径一侧,所述通风孔出风侧的孔面积逐渐由小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喷嘴间的中心距为稳焰盘直径的1.03~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采用行列对齐的布置方式,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列的喷嘴间的中心距均相等;或者所述喷嘴采用多行式的布置方式,且相邻两行的喷嘴交错布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喷嘴间的中心距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盘的通风孔均向其所在位置的稳焰盘纵截面的同一侧倾斜,且部分通风孔同时向稳焰盘大口径的一侧倾斜;从稳焰盘小口径的一侧至稳焰盘大口径的一侧,通风孔与其所在位置的稳焰盘纵截面的夹角逐渐增大,且通风孔与稳焰盘横截面的夹角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盘的通风孔与其所在位置的稳焰盘纵截面的夹角为15°~75°,所述通风孔与稳焰盘横截面的夹角为θ/2~(θ/2+45°),其中θ为稳焰盘的圆锥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盘的通风孔为圆锥形孔或棱锥形孔,从通风孔的进风侧至出风侧,通风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盘的通风孔在稳焰盘的轴线方向上分层分布,各层通风孔在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稳焰盘上的楔形出风口;所述通风孔位于靠近稳焰盘小口径一侧的区域,所述楔形出风口位于靠近稳焰盘大口径一侧的区域;且所述楔形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通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连接架以及与所述连接架下端固接的喷嘴安装架;所述连接架与稳焰盘大口径一侧的边缘处固接,并竖直向稳焰盘的小口径一侧延伸;所述喷嘴安装架与稳焰盘同轴设置,且稳焰盘最靠近喷嘴安装架的一层通风孔与喷嘴安装架最外端的距离略大于所要安装的喷嘴的长度。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平板式燃烧机的燃烧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平板式安装面板上方的由多个蜂窝状热交换片组成的错位热交换器;
所述蜂窝状热交换片的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设置多个贯通的热媒通道;热媒通道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分别与蜂窝状热交换片的入口管段、出口管段连通;
所述错位热交换器由多个蜂窝状热交换片在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而成;相邻的两个蜂窝状热交换片反向布置,使上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的热媒通道与下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的热媒通道形成错位布置;上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的出水管段与下方的蜂窝状热交换片的入水管道密封连接。
CN201510387088.1A 2015-06-30 2015-06-30 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 Active CN104964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7088.1A CN104964276B (zh) 2015-06-30 2015-06-30 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7088.1A CN104964276B (zh) 2015-06-30 2015-06-30 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4276A CN104964276A (zh) 2015-10-07
CN104964276B true CN104964276B (zh) 2018-03-16

Family

ID=54218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87088.1A Active CN104964276B (zh) 2015-06-30 2015-06-30 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427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3188U (zh) * 1985-08-01 1986-06-18 赵齐仲 Dt型燃油器
CN2291578Y (zh) * 1997-02-02 1998-09-16 赵齐仲 第二代dt型燃油器
CN202675591U (zh) * 2012-05-31 2013-01-16 重庆通达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的全预混燃烧加热装置
CN103062769A (zh) * 2013-01-14 2013-04-24 兆轩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
CN103234204A (zh) * 2013-05-16 2013-08-07 上海诺特飞博燃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燃气燃烧装置
CN203215671U (zh) * 2013-01-22 2013-09-25 温岭市华瑞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3188U (zh) * 1985-08-01 1986-06-18 赵齐仲 Dt型燃油器
CN2291578Y (zh) * 1997-02-02 1998-09-16 赵齐仲 第二代dt型燃油器
CN202675591U (zh) * 2012-05-31 2013-01-16 重庆通达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的全预混燃烧加热装置
CN103062769A (zh) * 2013-01-14 2013-04-24 兆轩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
CN203215671U (zh) * 2013-01-22 2013-09-25 温岭市华瑞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03234204A (zh) * 2013-05-16 2013-08-07 上海诺特飞博燃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燃气燃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4276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62409A (en) Hot-air furnace
CN104613474A (zh) 底装式低NOx排放圆火焰燃气燃烧器
CN20706557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102230623A (zh) 扁平燃烧装置
CN209893382U (zh) 多段式金属纤维燃烧器
CA1220044A (en) High efficiency frying apparatus with supercharged burner system
CN206875426U (zh) 扩散式全预混燃烧器
CN104964276B (zh) 平板式燃烧机及燃烧加热系统
US20100313827A1 (en) High-Efficiency Gas-Fired Forced-Draft Condensing Hot Water Boiler
CN208418724U (zh) 预混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05048441U (zh) 底装式低NOx排放圆火焰燃气燃烧器
CN202132950U (zh) 扁平燃烧装置
CN206300191U (zh) 一种全预混锅炉
CN2613701Y (zh) 环保节能燃烧器
CN111412656B (zh) 一种燃烧换热一体化的燃气采暖壁挂炉体
CN2214607Y (zh) 新型低压燃气平焰辐射烧嘴
CN211070728U (zh) 一种烤漆房用燃烧炉
CN209013197U (zh) 燃气灶燃烧器
CN110440256A (zh) 一种高效低NOx二级自身预热式烧嘴
CN210980323U (zh)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CN1995830A (zh) 猛火燃气灶制造方法及产品
CN21393092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及其燃气灶
CN216244400U (zh) 一种梭式窑用燃烧设备
CN2341021Y (zh) 常压气暖多用锅炉
CN214664414U (zh) 一种同心混合腔和炉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