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3840A - 无级变速充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充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63840A CN104963840A CN201510440451.1A CN201510440451A CN104963840A CN 104963840 A CN104963840 A CN 104963840A CN 201510440451 A CN201510440451 A CN 201510440451A CN 104963840 A CN104963840 A CN 1049638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level
- chamber
- diaphragm
- ax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无级变速充氧方法,一级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带动二级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充氧机内安装有水平方向的二级中心轴并且二级中心轴上设置有与二级不完全齿轮相匹配的二级上齿条和二级下齿条,二级不完全齿轮转动过程中驱动二级中心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由于二级中心轴两端分别连接有二级隔膜片,二级隔膜片与充氧机壳体之间形成充氧腔,在进气阀和出气阀的控制下,二级隔膜片左右运动过程中,实现充氧机不断的吸气或者排气,从而达到充氧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充氧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人通过检索发现南京友联同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10.03.05申请的运用于电动工具的往复机构,其专利号为201020124743.7,其公开了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通过不完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实现机构的往复伸缩。
水产养殖大户的养殖密度较大,必备充氧机,利用充氧机给鱼类补充氧气,现有的充氧机都是通过电力驱动,每年都有新闻报道,由于雷雨天气影响造成电力供应不畅,使得大量鱼苗缺氧死亡,水产养殖户承受巨大损失;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充氧机,其利用气体气压为动力,并且本发明的充氧机可以与沼气发酵系统的储气板连通,利用沼气气压为动力实现充氧机工作,为池塘补充氧气,其操作安全,成本低,不需要电力驱动,可以避免鱼苗的缺氧大量死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气动隔膜泵清洗范围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无级变速充氧设备,其包括气动隔膜泵、充氧机,
气动隔膜泵,包括泵体、一级中心体、一级中心轴、一级隔膜片、调控阀,泵体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级中心体,一级中心体上设置有调控阀并且一级中心体上滑动连接有一级中心轴,泵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三通和出水三通;一级隔膜片包括一级左隔膜片和一级右隔膜片,一级左隔膜片连接一级中心轴左端,一级右隔膜片连接一级中心轴右端,一级左隔膜片与一级中心体之间形成一级左气室,一级左隔膜片与泵体之间形成左液体腔,一级右隔膜片与一级中心体之间形成一级右气室,一级右隔膜片与泵体之间形成右液体腔;左液体腔和右液体腔与进水三通连接位置处以及与出水三通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挡水球;
一级中心轴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级往复滑槽,一级往复滑槽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一级上齿条和一级下齿条,一级不完全齿轮安装于一级往复滑槽内;一级不完全齿轮与一级上齿条和一级下齿条相配合并形成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一级不完全齿轮与一级中心体相对固定,即一级不完全齿轮只有转动没有移动;
调控阀包括阀套、隔板、调控腔室、主控腔室,阀套内设置有隔板并将阀套分隔成调控腔室和主控腔室;
调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调控轴,调控轴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和右凸起部之间的区域为环形进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左凸起部左端的区域为左排气区,调控轴上位于右凸起部右端区域为右排气区;调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第一左端部阀芯和第一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调控腔室的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即第一透气孔连通左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右排气区;
主控腔室内滑动套接有中心阀芯,中心阀芯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主控腔室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第二左端部阀芯和第二右端部阀芯上分别设置有与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相匹配的台阶腔,第二左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左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室,第二右端部阀芯的台阶腔与右活塞杆之间形成第二气腔室,第一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第二气腔室通过第四透气孔连通调控腔室;中心阀芯中间位置设置进气凹槽;
阀套的中间设置有环形的中心进气槽,中心进气槽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气槽和右气槽,中心进气槽的外侧还设置有对称的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环形的中心进气槽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孔,中心进气槽与调控腔室相连通并且中心进气槽与主控腔室相连通;左气槽、右气槽、左排气槽和右排气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主控腔室相连通的气孔,中心进气槽始终与中心阀芯上的进气凹槽相连通;
中心进气槽连通泵体的进气通道,左气槽连通一级左气室,右气槽连通一级右气室,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左排气槽、右排气槽分别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
左凸起部的左端与右凸起部的左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左凸起部的右端与右凸起部的右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
所述的充氧机,其包括壳体、二级中心轴、二级不完全齿轮、二级隔膜片、进气三通、出气三通,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气三通和进气三通,壳体内设置有二级中心体,二级中心体滑动连接有水平方向的二级中心轴,二级隔膜片包括二级左隔膜片和二级右隔膜片,二级中心轴的左端连接二级左隔膜片,二级中心轴的右端连接二级右隔膜片,二级左隔膜片与壳体间形成左充氧腔,二级左隔膜片与二级中心体之间形成二级左气室,二级右隔膜片与壳体之间形成右充氧腔,二级右隔膜片与二级中心体之间形成二级右气室;
左、右充氧腔与进气三通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进气阀,左、右充氧腔与出气三通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出气阀;
二级中心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二级往复滑槽,二级往复滑槽的上端设置有二级上齿条,二级往复滑槽的下端设置有二级下齿条,二级往复滑槽内设置有二级不完全齿轮;二级不完全齿轮与二级上齿条和二级下齿条相配合并形成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二级不完全齿轮与二级中心体相对固定,即二级不完全齿轮只能转动没有移动;
二级不完全齿轮与一级不完全齿轮同轴连接,一级不完全齿轮连接输出轴的驱动端,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二级不完全齿轮;二级左气室和二级右气室连通充氧机的排气通道。
无级变速充氧方法,其步骤包括:
气动隔膜泵的初始状态,左凸起部阻塞第三透气孔,右凸起部阻塞第四透气孔,中心阀芯位于调控阀的中间位置;
气源经过泵体的进气通道进入泵体内,并进入中心进气槽中,由于中心进气槽通过气孔分别连通调控腔室和主控腔室,气体进入调控腔室中并进入调控轴的进气区内,调控轴不会完全处于力平衡状态,调控轴会向左或向右移动;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被阻塞,第一气腔室和第二气腔室为密闭空间,中心阀芯不发生移动;
假设调控轴向左移动,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连通排气通道,左排气区的空间减小,右排气区的空间增大,从而使得进气区连通第三透气孔,右排气区连通第四透气孔;
气体经过第三透气孔进入第一气腔室内,由于第二气腔室经过第四透气孔、右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使得第一气腔室内的气压大于第二气腔室,在气压的作用下,中心阀芯向右移动;
中心阀芯向右移动过程中接通中心进气槽和右气槽,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进气凹槽、右气槽进入一级右气室内,并使得一级右隔膜片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一级中心轴的联动作用,带动一级左隔膜片发生收缩变形;一级左隔膜片收缩变形过程中,将一级左气室内的气体经过左气槽、主控腔室、左排气槽进入泵体的排气通道内;
一级左隔膜片收缩变形过程中将挤压调控轴向右移动,使得调控轴的进气区与第三透气孔脱离并与第四透气孔接通,使得左排气区接通第三透气孔;气体经过进气区、第四透气孔进入第二气腔室内,由于第一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左排气区、第一透气孔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第二气腔室内的气压大于第一气腔室,从而使得中心阀芯向左移动;中心阀芯向左移动过程中,进气凹槽与右气槽脱离并与左气槽连通,右气槽连通主控腔室;
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进气凹槽、左气槽进入一级左气室中,一级左隔膜片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一级中心轴的联动作用带动一级右隔膜片的收缩变形,一级右隔膜片收缩变形过程中,将一级右气室内的气体经过右气槽、主控腔室、右排气槽排入泵体的排气通道内;
一级左隔膜片伸张变形时,通过一级中心轴的带动作用,使得一级右隔膜片收缩变形,左液体腔内的空间减小,右液体腔内的空间增大,在挡水球的作用下,左液体腔处于排液状态,右液体腔处于吸液状态;同理,一级右隔膜片伸张变形时,通过一级中心轴的带动作用,使得一级左隔膜片收缩变形,右液体腔内的空间减小,左液体腔内的空间增大,在挡水球的作用下,右液体腔处于排液状态,左液体腔处于吸液状态;
如此往复,实现中心阀芯的左右往复运动,并带动一级中心轴的左右往复运动,并带动一级隔膜片的伸缩变形或者伸张变形,从而使得液体腔吸收并排出液体;一级中心轴的左右往复运动过程中,带动一级上齿条和一级下齿条的转动,并与一级不完全齿轮啮合,从而带动与一级不完全齿轮连接的输出轴转动;
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充氧机内的二级不完全齿轮,一级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带动二级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充氧机内安装有水平方向的二级中心轴并且二级中心轴上设置有与二级不完全齿轮相匹配的二级上齿条和二级下齿条,二级不完全齿轮转动过程中驱动二级中心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由于二级中心轴两端分别连接有二级隔膜片,二级隔膜片与充氧机壳体之间形成充氧腔,在进气阀和出气阀的控制下,二级隔膜片左右运动过程中,实现充氧机不断的吸气或者排气,从而达到充氧目的。
本发明的结构合理,在控制压缩气体的流量时,实现气动隔膜泵的无级变速,并且可以与沼气池连接使用,以沼气气压为动力驱动气动隔膜泵工作,并实现充氧气工作,并为水中补充氧气,防止鱼苗大面积死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气动隔膜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调控阀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阀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调控阀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调控阀状态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调控阀状态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调控阀状态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级中心轴与一级不完全齿轮的配合关系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充氧机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二级充氧机的二级中心轴与二级不完全齿轮的配合关系图。
图中标示为:
100、气动隔膜泵;110、泵体;120、一级中心体;130、一级中心轴;132、一级往复滑槽;134、一级上齿条;136、一级下齿条;138、一级不完全齿轮;140a、一级左隔膜片;140b、一级右隔膜片;150a、左液体腔;150b、右液体腔;160a、一级左气室;160b、一级右气室;170、挡水球;180、进水三通;190、出水三通。
200、调控阀;210、隔板;220、调控腔室;230、主控腔室;240、调控轴;240a、左凸起部;240b、右凸起部;242、进气区;244a、左排气区;244b、右排气区;250a、第一左端部阀芯;252a、第一透气孔;250b、第一右端部阀芯;252b、第二透气孔;260、中心阀芯;262、进气凹槽;264a、左活塞杆;264b、右活塞杆; 280a、第二左端部阀芯;280b、第二右端部阀芯;282a、第一气腔室;282b、第二气腔室;284a、第三透气孔;284b、第四透气孔;290、中心进气槽;292a、左气槽;292b、右气槽;294a、左排气槽;294b、右排气槽。
300、充氧机;310、壳体;330、二级中心轴;332、二级往复滑槽;334、二级不完全齿轮;336、二级上齿条;338、二级下齿条;340a、二级左隔膜片;340b、二级右隔膜片;350a、左充氧腔;350b、右充氧腔;360a、二级左气室;360b、二级右气室;370a、进气阀;370b、出气阀;380、进气三通;390、出气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气动隔膜泵100,包括泵体110、一级中心体120、一级中心轴130、一级隔膜片、调控阀200,泵体110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级中心体120,一级中心体120上设置有调控阀200并且一级中心体120上滑动连接有一级中心轴130,泵体11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三通180和出水三通190;一级隔膜片包括一级左隔膜片140a和一级右隔膜片140b,一级左隔膜片140a连接一级中心轴130左端,一级右隔膜片140b连接一级中心轴130右端,一级左隔膜片140a与一级中心体120之间形成一级左气室160a,一级左隔膜片140a与泵体110之间形成左液体腔150a,一级右隔膜片140b与一级中心体120之间形成一级右气室160b,一级右隔膜片140b与泵体110之间形成右液体腔150b;左液体腔150a和右液体腔150b与进水三通180连接位置处以及与出水三通190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挡水球170。
如图1、8所示,一级中心轴13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级往复滑槽132,一级往复滑槽13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一级上齿条134和一级下齿条136,一级不完全齿轮138安装于一级往复滑槽132内;一级不完全齿轮138与一级上齿条134相匹配时,与一级下齿条136脱离配合关系;一级不完全齿轮138与一级下齿条136相匹配时,并与一级上齿条134脱离配合关系;一级不完全齿轮138与一级上齿条和一级下齿条相配合并形成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一级不完全齿轮138与一级中心体120相对固定,即一级不完全齿轮138只有转动没有移动。
如图2、3所示,调控阀200包括阀套、隔板210、调控腔室220、主控腔室230,阀套内设置有隔板210并将阀套分隔成调控腔室220和主控腔室230。
如图2-7所示,调控腔室220内滑动套接有调控轴240,调控轴240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凸起部240a和右凸起部240b,调控轴240上位于左凸起部240a和右凸起部240b之间的区域为环形进气区242,调控轴240上位于左凸起部240a左端的区域为左排气区244a,调控轴240上位于右凸起部240b右端区域为右排气区244b;调控腔室22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左端部阀芯250a和第一右端部阀芯250b,第一左端部阀芯250a和第一右端部阀芯250b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调控腔室220的第一透气孔252a和第二透气孔252b,即第一透气孔252a连通左排气区244a,第二透气孔252b连通右排气区244b。
如图2-8所示,主控腔室230内滑动套接有中心阀芯260,中心阀芯260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活塞杆264a和右活塞杆264b,主控腔室230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左端部阀芯280a和第二右端部阀芯280b,第二左端部阀芯280a和第二右端部阀芯280b上分别设置有与左活塞杆264a和右活塞杆264b相匹配的台阶腔,第二左端部阀芯280a的台阶腔与左活塞杆264a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室282a,第二右端部阀芯280b的台阶腔与右活塞杆264b之间形成第二气腔室282b,第一气腔室282a通过第三透气孔284a连通调控腔室220,第二气腔室282b通过第四透气孔284b连通调控腔室220;中心阀芯260中间位置设置进气凹槽262。
如图2-7所示,阀套的中间设置有环形的中心进气槽290,中心进气槽290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左气槽292a和右气槽292b,中心进气槽290的外侧还设置有对称的左排气槽294a和右排气槽294b;环形的中心进气槽29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气孔,中心进气槽290与调控腔室220相连通并且中心进气槽290与主控腔室230相连通;左气槽292a、右气槽292b、左排气槽294a和右排气槽294b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主控腔室230相连通的气孔,中心进气槽290始终与中心阀芯260上的进气凹槽262相连通。
中心进气槽290连通泵体110的进气通道,左气槽292a连通一级左气室160a,右气槽292b连通一级右气室160b,第一透气孔252a、第二透气孔252b、左排气槽294a、右排气槽294b分别连通泵体110的排气通道。
尤为重要地,左凸起部240a的左端与右凸起部240b的左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左凸起部240a的右端与右凸起部240b的右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透气孔与第四透气孔之间的间隔。
气动隔膜泵100的初始状态,左凸起部240a阻塞第三透气孔,右凸起部240b阻塞第四透气孔,中心阀芯260位于调控阀200的中间位置。
气源经过泵体110的进气通道进入泵体内,并进入中心进气槽290中,由于中心进气槽290通过气孔分别连通调控腔室220和主控腔室230,气体进入调控腔室220中并进入调控轴240的进气区242内,调控轴240不会完全处于力平衡状态,调控轴240会向左或向右移动;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被阻塞,第一气腔室282a和第二气腔室282b为密闭空间,中心阀芯260不发生移动。
假设调控轴240向左移动,调控轴240向左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连通排气通道,左排气区244a的空间减小,右排气区244b的空间增大,从而使得进气区242连通第三透气孔284a,右排气区244b连通第四透气孔。
气体经过第三透气孔284a进入第一气腔室282a内,由于第二气腔室282b经过第四透气孔、右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使得第一气腔室282a内的气压大于第二气腔室282b,在气压的作用下,中心阀芯260向右移动。
中心阀芯260向右移动过程中接通中心进气槽290和右气槽292b,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290、进气凹槽262、右气槽292b进入一级右气室160b内,并使得一级右隔膜片140b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一级中心轴130的联动作用,带动一级左隔膜片140a发生收缩变形;一级左隔膜片140a收缩变形过程中,将一级左气室160a内的气体经过左气槽292a、主控腔室230、左排气槽294a进入泵体110的排气通道内。
一级左隔膜片140a收缩变形过程中将挤压调控轴240向右移动,使得调控轴240的进气区242与第三透气孔脱离并与第四透气孔接通,使得左排气区接通第三透气孔;气体经过进气区242、第四透气孔进入第二气腔室282b内,由于第一气腔室282a通过第三透气孔、左排气区、第一透气孔连通泵体110的排气通道,第二气腔室282b内的气压大于第一气腔室282a,从而使得中心阀芯260向左移动;中心阀芯260向左移动过程中,进气凹槽262与右气槽292b脱离并与左气槽292a连通,右气槽292b连通主控腔室230。
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290、进气凹槽262、左气槽292a进入一级左气室160a中,一级左隔膜片140a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一级中心轴的联动作用带动一级右隔膜片140b的收缩变形,一级右隔膜片140b收缩变形过程中,将一级右气室160b内的气体经过右气槽292b、主控腔室230、右排气槽294b排入泵体110的排气通道内。
一级左隔膜片140a伸张变形时,通过一级中心轴130的带动作用,使得一级右隔膜片140b收缩变形,左液体腔150a内的空间减小,右液体腔150b内的空间增大,在挡水球的作用下,左液体腔150a处于排液状态,右液体腔150b处于吸液状态;同理,一级右隔膜片140b伸张变形时,通过一级中心轴130的带动作用,使得一级左隔膜片140a收缩变形,右液体腔150b内的空间减小,左液体腔150a内的空间增大,在挡水球的作用下,右液体腔150b处于排液状态,左液体腔150a处于吸液状态。
如此往复,实现中心阀芯260的左右往复运动,并带动一级中心轴130的左右往复运动,并带动一级隔膜片的伸缩变形或者伸张变形,从而使得液体腔吸收并排出液体。
如图1、8所示,一级中心轴130的左右往复运动过程中,带动一级上齿条134和一级下齿条136的转动,并与一级不完全齿轮138啮合,从而带动与一级不完全齿轮138连接的输出轴转动,实现动能输出。
如图9、10所示,充氧机300,其包括壳体310、二级中心轴330、二级不完全齿轮334、二级隔膜片、进气三通380、出气三通390,壳体310的下方设置有进气三通380,壳体310的上方设置有出气三通390,壳体310内设置有二级中心体,二级中心体滑动连接有水平方向的二级中心轴330,二级隔膜片包括二级左隔膜片340a和二级右隔膜片340b,二级中心轴330的左端连接二级左隔膜片340a,二级中心轴330的右端连接二级右隔膜片340b,二级左隔膜片340a与壳体310之间形成左充氧腔350a,二级左隔膜片340a与二级中心体之间形成二级左气室360a,二级右隔膜片340b与壳体310之间形成右充氧腔350b,二级右隔膜片340b与二级中心体之间形成二级右气室360b。
左充氧腔350a与进气三通38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进气阀370a,右充氧腔350b与进气三通38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进气阀370a;左充氧腔350a与出气三通39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出气阀370b,右充氧腔350a与出气三通39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出气阀370b。
二级中心轴33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二级往复滑槽332,二级往复滑槽332的上端设置有二级上齿条336,二级往复滑槽332的下端设置有二级下齿条338,二级往复滑槽332内设置有二级不完全齿轮334;二级不完全齿轮334与二级上齿条336相匹配时,并与二级下齿条338脱离配合关系;二级不完全齿轮334与二级下齿条338相匹配时,并与二级上齿条336脱离配合关系;二级不完全齿轮334与二级上齿条336和二级下齿条338相配合并形成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二级不完全齿轮334与二级中心体相对固定,即二级不完全齿轮334只能转动没有移动。
二级不完全齿轮334与一级不完全齿轮138同轴连接,一级不完全齿轮138连接输出轴的驱动端,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二级不完全齿轮334,一级不完全齿轮138转动时,带动二级不完全齿轮334转动,并带动二级中心轴330左右往复移动。
二级左气室360a和二级右气室360b连通充氧机300的排气通道,二级中心轴330左右往复移动过程中带动二级左隔膜片340a和二级右隔膜片340b的移动;具体地,二级中心轴330向左移动时,二级左隔膜片340a和二级右隔膜片340b向左移动,左充氧腔350a体积变小,右充氧腔350b体积增大,在进气阀和出气阀的控制下,左充氧腔350a处于排气状态,右充氧腔350b处于吸气状态;同理,二级中心轴330向右移动时,二级左隔膜片340a和二级右隔膜片340b向右移动,左充氧腔350a体积增大,右充氧腔350b体积减小,在进气阀和出气阀的控制下,左充氧腔350a处于吸气状态,右充氧腔350b处于排气状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
1.无级变速充氧方法,其步骤包括:
气动隔膜泵的初始状态,左凸起部阻塞第三透气孔,右凸起部阻塞第四透气孔,中心阀芯位于调控阀的中间位置;
气源经过泵体的进气通道进入泵体内,并进入中心进气槽中,由于中心进气槽通过气孔分别连通调控腔室和主控腔室,气体进入调控腔室中并进入调控轴的进气区内,调控轴不会完全处于力平衡状态,调控轴会向左或向右移动;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被阻塞,第一气腔室和第二气腔室为密闭空间,中心阀芯不发生移动;
假设调控轴向左移动,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连通排气通道,左排气区的空间减小,右排气区的空间增大,从而使得进气区连通第三透气孔,右排气区连通第四透气孔;
气体经过第三透气孔进入第一气腔室内,由于第二气腔室经过第四透气孔、右排气区、第二透气孔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使得第一气腔室内的气压大于第二气腔室,在气压的作用下,中心阀芯向右移动;
中心阀芯向右移动过程中接通中心进气槽和右气槽,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进气凹槽、右气槽进入一级右气室内,并使得一级右隔膜片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一级中心轴的联动作用,带动一级左隔膜片发生收缩变形;一级左隔膜片收缩变形过程中,将一级左气室内的气体经过左气槽、主控腔室、左排气槽进入泵体的排气通道内;
一级左隔膜片收缩变形过程中将挤压调控轴向右移动,使得调控轴的进气区与第三透气孔脱离并与第四透气孔接通,使得左排气区接通第三透气孔;气体经过进气区、第四透气孔进入第二气腔室内,由于第一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左排气区、第一透气孔连通泵体的排气通道,第二气腔室内的气压大于第一气腔室,从而使得中心阀芯向左移动;中心阀芯向左移动过程中,进气凹槽与右气槽脱离并与左气槽连通,右气槽连通主控腔室;
气体经过中心进气槽、进气凹槽、左气槽进入一级左气室中,一级左隔膜片发生伸张变形,并通过一级中心轴的联动作用带动一级右隔膜片的收缩变形,一级右隔膜片收缩变形过程中,将一级右气室内的气体经过右气槽、主控腔室、右排气槽排入泵体的排气通道内;
一级左隔膜片伸张变形时,通过一级中心轴的带动作用,使得一级右隔膜片收缩变形,左液体腔内的空间减小,右液体腔内的空间增大,在挡水球的作用下,左液体腔处于排液状态,右液体腔处于吸液状态;同理,一级右隔膜片伸张变形时,通过一级中心轴的带动作用,使得一级左隔膜片收缩变形,右液体腔内的空间减小,左液体腔内的空间增大,在挡水球的作用下,右液体腔处于排液状态,左液体腔处于吸液状态;
如此往复,实现中心阀芯的左右往复运动,并带动一级中心轴的左右往复运动,并带动一级隔膜片的伸缩变形或者伸张变形,从而使得液体腔吸收并排出液体;一级中心轴的左右往复运动过程中,带动一级上齿条和一级下齿条的转动,并与一级不完全齿轮啮合,从而带动与一级不完全齿轮连接的输出轴转动;
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充氧机内的二级不完全齿轮,一级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带动二级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充氧机内安装有水平方向的二级中心轴并且二级中心轴上设置有与二级不完全齿轮相匹配的二级上齿条和二级下齿条,二级不完全齿轮转动过程中驱动二级中心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由于二级中心轴两端分别连接有二级隔膜片,二级隔膜片与充氧机壳体之间形成充氧腔,在进气阀和出气阀的控制下,二级隔膜片左右运动过程中,实现充氧机不断的吸气或者排气,从而达到充氧目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40451.1A CN104963840A (zh) | 2015-07-24 | 2015-07-24 | 无级变速充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40451.1A CN104963840A (zh) | 2015-07-24 | 2015-07-24 | 无级变速充氧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3840A true CN104963840A (zh) | 2015-10-07 |
Family
ID=54217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40451.1A Pending CN104963840A (zh) | 2015-07-24 | 2015-07-24 | 无级变速充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63840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64933Y (zh) * | 2006-11-06 | 2007-10-24 | 孙勤俭 | 气动隔膜泵的不平衡配气阀 |
CN201735896U (zh) * | 2010-03-05 | 2011-02-09 | 南京友联同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运用于电动工具的往复机构 |
CN102705207A (zh) * | 2012-04-28 | 2012-10-03 | 安徽乐昌气动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隔膜泵 |
CN102705222A (zh) * | 2012-04-28 | 2012-10-03 | 安徽乐昌气动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动隔膜泵的气阀 |
CN103925200A (zh) * | 2014-03-21 | 2014-07-16 | 上海如迪流体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隔膜泵 |
CN203948264U (zh) * | 2014-03-21 | 2014-11-19 | 上海如迪流体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隔膜泵 |
-
2015
- 2015-07-24 CN CN201510440451.1A patent/CN10496384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64933Y (zh) * | 2006-11-06 | 2007-10-24 | 孙勤俭 | 气动隔膜泵的不平衡配气阀 |
CN201735896U (zh) * | 2010-03-05 | 2011-02-09 | 南京友联同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运用于电动工具的往复机构 |
CN102705207A (zh) * | 2012-04-28 | 2012-10-03 | 安徽乐昌气动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隔膜泵 |
CN102705222A (zh) * | 2012-04-28 | 2012-10-03 | 安徽乐昌气动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动隔膜泵的气阀 |
CN103925200A (zh) * | 2014-03-21 | 2014-07-16 | 上海如迪流体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隔膜泵 |
CN203948264U (zh) * | 2014-03-21 | 2014-11-19 | 上海如迪流体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隔膜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72738A (zh) | 压合治具 | |
CN201833622U (zh) | 一种具有研配功能的液压机及其液压系统 | |
CN204941869U (zh) | 循环动力驱动的节能型充氧设备 | |
CN205075377U (zh) | 一种节能高效的成型压力机 | |
CN204930025U (zh) | 无级变速充氧设备 | |
CN205217711U (zh) | 框架式液压管件胀形装置 | |
CN104963840A (zh) | 无级变速充氧方法 | |
CN104957079A (zh) | 无级变速充氧设备 | |
CN104963843A (zh) | 循环动力驱动的节能型充氧设备 | |
CN204941867U (zh) | 基于气动马达的充氧机 | |
CN204941859U (zh) | 应用于大型桶体清洗的气动旋转喷射型清洗机 | |
CN204054707U (zh) | 油压机 | |
CN104963841A (zh) | 基于气动马达的充氧机 | |
CN203592619U (zh) | 一种eva二次成型发泡机 | |
CN201003383Y (zh) | 新型油井带压作业液压提升装置 | |
CN204941866U (zh) | 可调式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 |
CN204941868U (zh) | 摩擦型喷气旋转充氧系统 | |
CN204941860U (zh) | 气压动能输出机构 | |
CN201132372Y (zh) | 组合液压缸橡胶平板硫化机 | |
CN204941863U (zh) | 油轮储油罐的防抖动平稳清洗设备 | |
CN205057358U (zh) | 一种用于压力容器附件的自动焊接装置 | |
CN205270446U (zh) | 大口径弯管校口工装 | |
CN204941862U (zh) | 油轮储油桶喷射清洗装置 | |
CN103862710A (zh) | 一种安全稳定的压力机装置 | |
CN202318677U (zh) | 垫带硫化自动开合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