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1387B -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1387B
CN104961387B CN201510317038.6A CN201510317038A CN104961387B CN 104961387 B CN104961387 B CN 104961387B CN 201510317038 A CN201510317038 A CN 201510317038A CN 104961387 B CN104961387 B CN 104961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thermal expansion
cracking agent
formula
mass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70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1387A (zh
Inventor
刘吉平
韩钊武
刘晓波
苏岩
毕晓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Run Jin Carbon Materials Co Lt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Run Jin Carbon Materials Co Lt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Run Jin Carbon Materials Co Lt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Guizhou Run Jin Carb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170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1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1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1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1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1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属于材料科学与新能源交叉领域。按照配方称取粒径为1~100μm的固体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向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软硬适中的面团状;经过造粒后得到粒状热膨胀裂石剂。制备的裂石剂为颗粒状,便于钻孔中填充,无需用风镐、冲击钻等专用工具捣实便能达到裂石的填充密度要求,裂石声音小、速度快、效率高,且无需使用水作为反应原料,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及地表污染,使用过程清洁,使用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所得产品质量好,贮存安全稳定;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对人体和环境无危害,清洁环保无污染;使用过程无水环保、所需原料来源广,经济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属于材料科学与新能源交叉领域。
背景技术
矿用炸药是矿山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过去一直在矿山采掘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广泛应用于道路修筑、水利工程等方面。但与此同时,矿用炸药存在很多方面问题,例如:浆状炸药存在含有毒有害组份、贮存期短、起爆感度低等缺陷;乳化炸药较普遍地存在着重量威力较小、成本较高、粘性大、手工装药困难等实际问题;传统而笨拙的矿用炸药还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浪费资源,安全性差和污染环境等缺点。
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安全绿色的采矿理念逐渐被行业人士所重视,与工业矿用炸药相比,静态裂石剂因具有无声、可控、无碎屑、经济成本低、使用简单、施工和运输安全、保护资源和环境等优点,而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逐渐广泛用于石料切割、岩石破碎、沟槽沉井开凿、混凝土基础拆除等工程施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静态裂石剂是将其注人(填充)到非金属硬脆性物体中,如岩石、混凝土等的穿孔内,利用水化产生的膨胀压力进行裂石。现用静态裂石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石灰石、硅石和石膏按一定配比配料,锻烧成矿物粉末,加人减水剂配成;另种是在生石灰中加入少量的铝硅酸钙或铁铝酸盐配成,使用时加入水拌成料浆,灌入被裂石体的钻孔中。
这些静态裂石剂虽优点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显露出致命的弱点,例如:裂石时间长,特别是在5℃以下的低温下,生石灰水化反应性差,裂石需耗费2天以上时间,即便是最新报道的某些高效快速裂石剂,裂石时间也多在30min以上,裂石效率和劳动效率低,其应用受到制约;裂石剂多为粉粒状,不便于钻孔中填充,需用风镐、冲击钻等专用工具捣实才能达到裂石的填充密度要求;裂石剂主要成分多为生石灰,由于水化反应急剧,迅速发热,往往形成大量水蒸气,引起喷浆,造成裂石失败的同时,亦有损失人员的危险;与此同时,裂石剂主要原料生石灰生产过程耗能多,使用过程需水量较大,裂石后反应产物碱性强,对地表土质及地表植被存在污染破坏,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裂石剂产品破裂时间长、效率低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的一种热膨胀裂石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其配方质量百分含量如下:
配方一、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质量比依次为(10~45):(5~40):(15~35):(2~15):(5~25);
配方二、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20~45):(15~40):(15~35):(2~15);
配方三、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与粉末A,质量比依次为(10~40):(15~35):(15~45):(5~15);
配方四、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25~45):(10~30):(25~45);
配方五、煤粉、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质量比依次为(15~35):(12~35):(10~25):(10~35);
配方六、煤粉、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25~55):(15~45):(5~30);
配方七、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25~50):(20~40):(5~15):(10~35);
配方八、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35~60):(25~45):(5~20);
配方九、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35~55):(25~50):(15~35);
配方十、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35~70):(30~65);
配方十一、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30~60):(15~35):(5~35);
配方十二、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60~85):(15~40);
配方十三、煤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30~45):(20~35):(20~35);
配方十四、煤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55~85):(15~45);
配方十五、煤粉、过氧化钙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25~60):(25~45):(5~30);
配方十六、煤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30~65):(35~70)。
所述粉末A包括玉米秸秆粉、水稻秸秆粉、小麦秸秆粉、玉米轴粉、木屑粉或坚果壳粉;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照配方称取粒径为1~100μm的固体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软硬适中的面团状;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4~0.7)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4~0.7)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3~0.65)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3~0.7)kg水,每公斤粉末A添加(0.4~0.75)kg水;
淀粉胶的溶质根据步骤一中所得混合粉的总质量决定: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0.5~5)%;
淀粉胶的溶质包括淀粉、苯酚、白油、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5~99.99):(0.5~8):(1.5~5):(0.5~4);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0~10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0.5~1000转,得到长度l约为0.02~5mm的颗粒;
颗粒长度l与外筒转速ω的计算关系为:l=v/ω,v为面团状物的挤出速度,其数值大小由挤压筒装置直接测量显示;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50~15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热膨胀无水微声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0~10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
所述步骤二结束后通过试造粒可对面团软硬程度进行检查,具体方法为:将面团在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0.5~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所述步骤四确定所得造粒粗品晾至半干状态的具体方法为: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10~10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0.5~5mm,筒壁有直径为0.5~5mm直径的圆孔或边长为0.5~5mm的方孔,孔密度为每平方厘米3~80个;外筒为静止直径10~10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3~1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容易操作,适应现有工业化生产设备条件;能够实现热膨胀裂石剂从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及小规模生产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化,大大提高了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产量和工业规模;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2、本发明的一种热膨胀裂石剂,为颗粒状,便于钻孔中填充,无需用风镐、冲击钻等专用工具捣实便能达到裂石的填充密度要求,裂石声音小、速度快、效率高,且无需使用水作为反应原料,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及地表污染,使用过程清洁,使用操作简单、安全方便;
3、本发明的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所得产品质量好,贮存安全稳定;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对人体和环境无危害,清洁环保无污染;使用过程无水环保、所需原料来源广,经济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与玉米轴粉,质量比依次为25:28:28:10:9;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5.0kg的煤粉、5.6kg的煤矸石粉、1.8kg的玉米轴粉、5.6kg的过氧化钙粉与2.0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70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3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40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32kg水,每公斤玉米轴粉添加0.6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11.078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5%,质量为0.3kg,包括0.285kg淀粉、0.009kg苯酚、0.0045kg白油、0.0015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5:3:1.5:0.5;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20目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为每分钟20转,得到长度约为3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4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20目、3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2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20.15kg;20目铜筛上面以及3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15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2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1.5m×5m×5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80cm边长的等边三角形定点,200g产品分别填充于三个石孔内,在2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2: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33:27:32:8;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33kg的煤粉、27kg的煤矸石粉、32kg的过氧化钙粉与8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2~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6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55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2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56.96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1%;质量为1.1kg,溶质包括1.045kg淀粉、0.0297kg苯酚、0.0121kg白油、0.0132kg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5.0:2.7:1.1:1.2;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5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5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5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5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5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02kg;15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08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5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1.7m×4m×4.5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80cm边长的等边三角形定点,210g产品分别填充于三个石孔内,在1.5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3: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与木屑粉末,质量比依次为25:22:45:8;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25kg的煤粉、22kg的煤矸石粉、45kg的过氧化钙粉、8kg的木屑粉末,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6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55kg水,每公斤木屑粉末添加0.57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57.51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2.0%;质量为2.0kg,溶质包括1.9kg淀粉、0.054kg苯酚、0.022kg白油、0.024kg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5.0:2.7:1.1:1.2;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00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5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0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2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5kg;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5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2.3m×6m×4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方形定点,230g产品分别填充于四个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4: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30:28:42;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30kg的煤粉、28kg的煤矸石粉、42kg的过氧化钙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3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7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65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66.5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3.5%;质量为3.5kg,溶质包括3.448kg淀粉、0.035kg苯酚、0.007kg白油、0.0105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5:1.0:0.2:0.3;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4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5转,得到长度l约为1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6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40目、5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4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3.2kg;40目铜筛上面以及5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3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4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2.9m×8m×6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2.5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方形定点,400g产品分别填充于四个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5: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与水稻秸秆粉,质量比依次为40:28:20:12;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40kg的煤粉、28kg的煤矸石粉、12kg的水稻秸秆粉、20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6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kg水,每公斤水稻秸秆粉添加0.5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55.4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2.0%;质量为2.0kg,溶质包括1.9kg淀粉、0.054kg苯酚、0.022kg白油、0.024kg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5.0:2.7:1.1:1.2;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5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80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4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5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5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7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5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2.3m×4m×4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110cm边长的正方形定点,18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2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6: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35:44:21;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35kg的煤粉、44kg的煤矸石粉与21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2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2~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6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2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56.22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1%;质量为1.1kg,溶质包括1.045kg淀粉、0.0297kg苯酚、0.0121kg白油、0.0132kg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5.0:2.7:1.1:1.2;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5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33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7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5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5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01kg;15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09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5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3.6m×6m×8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2.8m的石孔,石孔位于250cm边长的正方形定点,45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3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7: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与核桃壳粉,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40:35:10:15;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40kg煤矸石粉、15kg的核桃壳粉、35kg的过氧化钙粉与10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5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2~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5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添加0.63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3kg水,每公斤核桃壳粉添加0.57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60.9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7%;质量为1.7kg,溶质包括1.632kg淀粉、0.0289kg苯酚、0.0171kg白油、0.0221kg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6.0:1.7:1.0:1.3;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5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3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7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5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5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55kg;15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15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5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5.2m×8m×10m的巨石上分布8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3.5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方形顶点及四边终点,785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5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7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8: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58:33:9;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58kg的煤矸石粉、33kg的过氧化钙粉与9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0~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65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添加0.63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3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62.36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7%;质量为1.7kg,溶质包括1.632kg淀粉、0.0289kg苯酚、0.0171kg白油、0.0221kg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6.0:1.7:1.0:1.3;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2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62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8.5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75℃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20目、3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2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62kg;20目铜筛上面以及3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08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2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2.0m×3m×4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24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实施例9: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与玉米秸秆粉,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38:47:15;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38kg的煤矸石粉、15kg的玉米秸秆粉、47kg的过氧化钙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8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矸石粉添加0.48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45kg水,每公斤玉米秸秆粉添加0.52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7.19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0.9%;质量为0.9kg,溶质包括0.887kg淀粉、0.0088kg苯酚、0.0039kg白油、0.004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15:0.98:0.43:0.44;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22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1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0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0.75kg;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15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2.0m×5m×4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28mm、深度为1.6m的石孔,27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10: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55:45;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55kg的煤矸石粉、45kg的过氧化钙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矸石粉添加0.48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4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6.65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0.9%;质量为0.9kg,溶质包括0.887kg淀粉、0.0088kg苯酚、0.0039kg白油、0.004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15:0.98:0.43:0.44;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52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0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0.72kg;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18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2.6m×3m×5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5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274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实施例11: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与玉米轴粉,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63:25:12;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63kg的煤矸石粉、12kg的玉米轴粉、25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矸石粉添加0.48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5kg水,每公斤玉米轴粉添加0.47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7.13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0.9%;质量为0.9kg,溶质包括0.887kg淀粉、0.0088kg苯酚、0.0039kg白油、0.004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15:0.98:0.43:0.44;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47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0目、2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1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0.68kg;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22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3.4m×4m×4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46mm、深度为1.9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39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实施例12: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83:17;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83kg的煤矸石粉、17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矸石粉添加0.48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7.49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0.9%;质量为0.9kg,溶质包括0.887kg淀粉、0.0088kg苯酚、0.0039kg白油、0.004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15:0.98:0.43:0.44;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4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5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40目、5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4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0.69kg;40目铜筛上面以及5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21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4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12.0m×6m×4m的巨石上分布6个直径为42mm、深度为3.5m的石孔,138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13: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高氯酸钾粉与小麦秸秆粉,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48:27:25;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48kg的煤粉、25kg的小麦秸秆粉、27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48kg水,每公斤小麦秸秆添加0.51kg水,粉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7.94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2%;质量为1.2kg,溶质包括1.182kg淀粉、0.0118kg苯酚、0.0052kg白油、0.0053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15:0.98:0.43:0.44;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2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35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20目、3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2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01kg;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19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2.1m×3m×2m的巨石上分布4个直径为28mm、深度为1.4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170g产品分别填充于四个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实施例14: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80:20;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80kg的煤粉与20kg的高氯酸钾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49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45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8.2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2%;质量为1.2kg,溶质包括1.182kg淀粉、0.0118kg苯酚、0.0052kg白油、0.0053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8.15:0.98:0.43:0.44;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2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78转,得到长度l约为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12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10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20目、3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2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07kg;10目铜筛上面以及2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13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1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3.5m×3m×4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7m的石孔,石孔位于14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29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实施例15: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过氧化钙粉与玉米秸秆粉,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43:45:12;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43kg的煤粉、12kg的玉米秸秆粉、45kg的过氧化钙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0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51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49kg水,每公斤玉米秸秆粉添加0.50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9.98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6%;质量为1.6kg,溶质包括1.539kg淀粉、0.035kg苯酚、0.014kg白油、0.011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6.2:2.2:0.9:0.7;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2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82转,得到长度l约为0.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5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20目、3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2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37kg;20目铜筛上面以及3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23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2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4.3m×4m×4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2.5m的石孔,石孔位于18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410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实施例16: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包括煤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48:52。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质量为48kg的煤粉、52kg的过氧化钙粉,混合均匀,得到粒径150目的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面团状,将面团在20目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此时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51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49kg水;共计添加水量为49.96kg;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1.6%;质量为1.6kg,溶质包括1.539kg淀粉、0.035kg苯酚、0.014kg白油、0.011kg亲水性硅油,质量为96.2:2.2:0.9:0.7;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2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132转,得到长度l约为0.2mm的颗粒;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5小时后,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9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二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20目、3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为20目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称量得101.33kg;20目铜筛上面以及30目铜筛下面的热膨胀裂石剂称量共计0.27kg;产品为黑色粒状,用带有塑料内膜的蛇皮袋进行封装,得到检验合格的热膨胀裂石剂包装产品;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5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5mm,筒壁有20目的圆孔;外筒为静止直径5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裂石试验中,在约2.8m×3m×4m的巨石上分布3个直径为38mm、深度为1.7m的石孔,石孔位于120cm边长的正三角形顶点,282g产品分别填充于石孔内,在1min内裂石效果很好,巨石完全开裂,200m以外无巨石开裂声音传出。

Claims (2)

1.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照配方称取粒径为1~100μm的固体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的混合粉中加入淀粉胶;搅拌均匀后,揉制、捏合,直至呈软硬适中的面团状;
淀粉胶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为水,水的添加质量根据步骤一中混合粉各组分的质量决定:每公斤煤粉添加0.4kg~0.7kg水,每公斤过氧化钙粉末添加0.4kg~0.7kg水,每公斤高氯酸钾粉末添加0.3kg~0.65kg水,每公斤煤矸石粉末添加0.3kg~0.7kg水,每公斤粉末A添加0.4kg~0.75kg水;
淀粉胶的溶质根据步骤一中所得混合粉的总质量决定:淀粉胶溶质总质量占步骤一混合粉的总质量的0.5%~5%;
淀粉胶的溶质包括淀粉、苯酚、白油、亲水性硅油,质量比为95~99.99:0.5~8:1.5~5:0.5~4;
步骤三、将制得的面团状物通过10~100目数的自制挤压筒,调整外筒转速ω为每分钟0.5~1000转,得到长度l为0.02~5mm的颗粒;
颗粒长度l与外筒转速ω的计算关系为:l=v/ω,v为面团状物的挤出速度,其数值大小由挤压筒装置直接测量显示;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颗粒置于阴凉通风处,晾至半干状态后,对部分发生粘结的造粒粗品通过触碰,使其自然分离,然后转移至干燥箱内,于50~150℃下烘至干燥,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
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热膨胀裂石剂干燥粗品,在10~100目的铜筛中多次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粒径分级,即得目标粒径的热膨胀裂石剂的颗粒;
其中,所述步骤二结束后通过试造粒可对面团软硬程度进行检查,具体方法为:将面团在铜筛一侧挤压,面团在挤压作用下呈细条状连续通过铜筛,细条长度达到0.5~1.5cm后自动断开,通过铜筛后细条互不粘结,细条在1米高度垂直落地后,亦互不粘结,表明面团软硬适中,适合造粒;
所述粉末A为玉米秸秆粉、水稻秸秆粉、小麦秸秆粉、玉米轴粉、木屑粉或坚果壳粉:
所述自制挤压筒由内筒和外筒构成,内筒为直径为10~100cm的金属筒,内筒内部有挤压装置,内筒壁厚0.5~5mm,筒壁有直径为0.5~5mm直径的圆孔或边长为0.5~5mm的方孔,孔密度为每平方厘米3~80个;外筒为静止直径10~100cm的金属筒,由细金属丝编织而成,每个编织孔面积为内筒孔面积的3~15倍,外筒与内筒紧密贴合;
所述步骤一中配方为配方一到配方十六的任意一种:
配方一、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质量比依次为10~45:5~40:15~35:2~15:5~25;
配方二、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20~45:15~40:15~35:2~15;
配方三、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与粉末A,质量比依次为10~40:15~35:15~45:5~15;
配方四、煤粉、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25~45:10~30:25~45;
配方五、煤粉、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质量比依次为15~35:12~35:10~25:10~35;
配方六、煤粉、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25~55:15~45:5~30;
配方七、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25~50:20~40:5~15:10~35:
配方八、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35~60:25~45:5~20;
配方九、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35~55:25~50:15~35;
配方十、煤矸石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35~70:30~65;
配方十一、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30~60:15~35:5~35;
配方十二、煤矸石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60~85:15~40;
配方十三、煤粉、高氯酸钾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30~45:20~35:20~35;
配方十四、煤粉、高氯酸钾粉,质量比依次为55~85:15~45;
配方十五、煤粉、过氧化钙粉与粉末A,它们的质量比依次为25~60:25~45:5~30;
配方十六、煤粉、过氧化钙粉,质量比依次为30~65:35~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确定所得造粒粗品晾至半干状态的具体方法为:取小块呈条状的造粒粗品置于操作台上,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g的金属块后发生断裂,造粒粗品上方放置500g的金属块后发生粘结,此时表明造粒粗品已晾至半干状态。
CN201510317038.6A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 Active CN104961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038.6A CN104961387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038.6A CN104961387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1387A CN104961387A (zh) 2015-10-07
CN104961387B true CN104961387B (zh) 2017-01-25

Family

ID=54215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7038.6A Active CN104961387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1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9221B (zh) * 2019-12-06 2022-03-08 何满潮 多裂面瞬时胀裂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58A (zh) * 1988-06-11 1990-01-03 无锡化工研究设计院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模塑料的制备方法
CN1084152A (zh) * 1992-09-17 1994-03-2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 固体(粉状)乳化炸药
AU5289098A (en) * 1997-02-10 1998-08-13 Orica Explosives Technology Pty Ltd A non-incendive water-in oil emulsion explosive composition
CN1192197A (zh) * 1995-08-03 1998-09-02 联合技术公司 性能提高了的炸药
CN102175102A (zh) * 2011-03-25 2011-09-07 南京理工大学 整体模块开苞装药结构的礼花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1890A (zh) * 2011-12-08 2012-10-03 萍乡市焰花鞭炮科学研究所 高氯酸钾引火线
CN102992926A (zh) * 2012-12-13 2013-03-27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厌氧性压控发热剂及其用途
CN103396276A (zh) * 2013-08-07 2013-11-20 醴陵恒达烟花有限公司 一种烟花爆竹发射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58A (zh) * 1988-06-11 1990-01-03 无锡化工研究设计院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模塑料的制备方法
CN1084152A (zh) * 1992-09-17 1994-03-2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 固体(粉状)乳化炸药
CN1192197A (zh) * 1995-08-03 1998-09-02 联合技术公司 性能提高了的炸药
AU5289098A (en) * 1997-02-10 1998-08-13 Orica Explosives Technology Pty Ltd A non-incendive water-in oil emulsion explosive composition
CN102175102A (zh) * 2011-03-25 2011-09-07 南京理工大学 整体模块开苞装药结构的礼花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1890A (zh) * 2011-12-08 2012-10-03 萍乡市焰花鞭炮科学研究所 高氯酸钾引火线
CN102992926A (zh) * 2012-12-13 2013-03-27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厌氧性压控发热剂及其用途
CN103396276A (zh) * 2013-08-07 2013-11-20 醴陵恒达烟花有限公司 一种烟花爆竹发射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1387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9075B (zh) 一种加煤矸石的石油压裂支撑剂
CN104961386B (zh)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的制备方法
CN103837390B (zh) 一种含孔洞缺陷岩石试样的制作方法
CN106116496A (zh) 磷石膏轻质通孔陶粒
CN104961387B (zh) 一种热膨胀裂石剂
CN103553489B (zh) 一种粉煤灰水泥基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3242B (zh) 凹凸棒火山碎屑岩隔热生料粉
CN103641392A (zh) 一种环保砖的配方及其生产方法
CN106365674A (zh) 一种利用钢渣尾泥和脱硫灰渣制备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方法
CN102865787A (zh) 一种静态爆破方法
CN104844108B (zh) 适用于公路大空洞采空区治理的类混凝土充填材料
CN104743999A (zh) 一种双组份矿用泡沫膏体填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67361A (zh) 一种碱渣建筑垃圾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4104A (zh) 爆破堵塞通用炮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8495A (zh) 一种利用全再生细骨料配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4086148B (zh) 底层粉刷石膏粉
CN105315985A (zh) 一种空心陶粒支撑剂及制备方法
CN102050611A (zh) 高效静态破碎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4355572A (zh) 水稻秸秆加气砖
CN215676697U (zh) 一种具有金属花效果的砂炮
CN104230278A (zh) 一种煤矿用泡沫水泥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7794045A (zh) 一种预防山体滑坡的固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2837352A (zh) 人造文化石生产工艺
CN103011705A (zh) 一种浇注型泡沫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0875A (zh) 凹凸棒页岩空心砌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