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0489B - 防护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护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0489B
CN104960489B CN201510462925.2A CN201510462925A CN104960489B CN 104960489 B CN104960489 B CN 104960489B CN 201510462925 A CN201510462925 A CN 201510462925A CN 104960489 B CN104960489 B CN 104960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plate
vehicle
protector
skeleton
occu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29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0489A (zh
Inventor
杨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629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0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0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0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0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0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9Control elements or operating handles movable from an operative to an out-of-the way position, e.g. pedals, switch knobs, window cr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和车辆。其中,该防护装置用于车辆,该防护装置包括:连接于车辆的骨架的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当第一防护板设置在与乘员左腿对应的位置时,若车辆发生碰撞,第一防护板将相对于骨架弹出,此时第一防护板会将乘员左腿与车辆内部那些较为坚硬的部件,例如仪表板与中控台的连接处和仪表板的端部分隔开,从而避免了乘员左腿直接与这些部件相接触。当第一防护板用来对乘员右腿进行保护时,其工作原理与对乘员左腿进行保护的原理类似。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防护装置解决了乘员腿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容易由于磕碰而受到伤害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防护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现有车辆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车辆内部设置有中控台1’和仪表板2’。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整个车身的运动方向会由于碰撞作用而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应地,车辆内乘员腿部3’的运动方向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来说,正常行驶状态下,乘员腿部3’会随着车辆一起向前运动。当车辆发生碰撞,特别是前碰时,乘员腿部3’会向左或向右发生一定的偏转,这时乘员腿部3’容易碰到仪表板2’与中控台1’的连接处或者仪表板3’端部。而上述部位是比较硬的部位,故一旦乘员腿部3’碰到这些部位,乘员腿部3’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很有可能会导致乘员的大腿骨骨折、膝部十字韧带撕裂或者小腿胫骨骨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和车辆,旨在解决乘员腿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容易由于磕碰而受到伤害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包括:连接于车辆的骨架的第一防护板;其中,第一防护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第一防护板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骨架。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还包括:连接于骨架的第二防护板;其中,第二防护板与第一防护板对应设置;第二防护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以与第一防护板围设形成一防护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第二防护板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骨架。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下使得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相对于骨架弹出,以围设形成防护空间;驱动组件用于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使得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贴合于骨架。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驱动组件包括:压接件和卷收器;其中,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均为弹性板,压接件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压接于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卷收器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卷收压接件。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的边缘均设置有多个固定部;骨架对应于固定部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座,各固定座均开设有通孔;压接件依次穿设于各通孔并压接于各固定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该防护装置包括:连接于车辆的骨架的第一防护板;其中,第一防护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具体安装时,第一防护可以设置在与乘员腿部相对应的位置,下面以第一防护板设置在与乘员左腿对应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当车辆发生碰撞,即第一防护板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防护板将相对于仪表板骨架弹出,即第一防护板向靠近乘员左腿的方向旋转,故第一防护板会将乘员左腿与车辆内部那些较为坚硬的部件,例如仪表板与中控台靠近车辆左端的连接处和仪表板的左端分隔开,从而避免了乘员左腿直接与这些部件相接触。当第一防护板用来对乘员右腿进行保护时,其工作原理与对乘员左腿进行保护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防护装置解决了乘员腿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容易由于磕碰而受到伤害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防护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车辆中,防护装置与车辆的仪表板骨架相连接。
由于防护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设置有上述防护装置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车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又一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又一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位置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和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防护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2、图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如图2、图3所示,该防护装置可以用于车辆上并作为保护乘员腿部的防护装置。下述实施例均以该防护装置作为乘员腿部防护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第一防护板5。其中,第一防护板5连接于车辆的骨架。本实施例中,该骨架可以为车辆的仪表板骨架4,第一防护板5可以为一矩形板,该矩形板靠近右端的外缘与仪表板骨架4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一防护板5与仪表板骨架4之间可以为粘接或铆接,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该防护装置在车辆上设置位置的不同,骨架也可以是车辆内部其他位置的骨架结构或部件。第一防护板5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具体地,车辆的碰撞状态即为第一工作状态。
如图3所示,具体安装时,第一防护板5可以设置在与乘员腿部相对应的位置,下面以第一防护板5设置在与乘员左腿31对应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当车辆发生碰撞,即第一防护板5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防护板5将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即第一防护板5向靠近乘员左腿31的方向旋转,故第一防护板5会将乘员左腿31与车辆内部那些较为坚硬的部件,例如仪表板2与中控台(图中未示出)靠近车辆左端的连接处和仪表板2的左端分隔开,从而避免了乘员左腿31直接与这些部件相接触。当第一防护板5用来对乘员右腿32进行保护时,其工作原理与对乘员左腿31进行保护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解决了乘员腿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容易由于磕碰而受到伤害的问题,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5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骨架。第二工作状态是指车辆的正常行驶状态。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来说,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第一防护板5贴合于仪表板骨架4,这样,第一防护板5将不会对乘员的活动造成干涉,例如驾驶员的驾驶操作,从而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只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防护板5才会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以起到保护乘员腿部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包括:连接于骨架的第二防护板6。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护板6可以为图2、图3中所示的不规则形状,该不规则形状的板的靠近左端的外缘与仪表板骨架4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二防护板6与仪表板骨架4之间可以为粘接或铆接,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第二防护板6与第一防护板5对应设置。第二防护板6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以与第一防护板5围设形成一防护空间。
下面以第二防护板6设置在与乘员左腿31对应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安装时,第二防护板6可以设置在第一防护板5的右边。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与第一防护板5的情况类似,第二防护板6也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即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均向着乘员左腿31的方向转动,此时该防护装置正好将乘员左腿31夹设在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围设形成的防护空间内。这样,乘员左腿31的运动方向被防护装置限制住,此时乘员左腿31除了不会与仪表板2与中控台靠近车辆左端的连接处以及仪表板2的左端接触外,也不会与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和转向管柱下护罩相接触,从而进一步避免了乘员左腿31由于磕碰而受到伤害。此外,乘员左腿31的运动方向也会较为稳定,故乘员左腿31的脚部与车辆底板之间的接触将会较为稳定,从而避免了乘员由于脚部与车辆底板接触不稳定而出现崴脚的现象。当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用来对乘员右腿32进行保护时,其工作原理与对乘员左腿31进行保护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可以较好地避免乘员腿部与仪表板2与中控台连接处、仪表板2的端部、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和转向管柱下护罩等部位相接触,从而避免乘员腿部受到伤害,同时,该防护装置还避免了乘员由于脚部与车辆底板接触不稳定而出现崴脚的现象。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防护板6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骨架。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来说,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第二防护板6贴合于仪表板骨架4,这样,第二防护板6将不会对乘员的活动造成干涉,例如驾驶员的驾驶操作,从而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只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二防护板6才会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以起到保护驾驶员腿部和脚部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可以一体成型。具体实施时,可以仅仅将该一体成型件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一部分与仪表板骨架4相连接,同时使该一体成型件的其余部分与仪表板骨架4相贴合,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该一体成型件的两端均会向靠近乘员腿部的方向转动,从而围设形成防护空间,以对乘员的腿部和脚部形成较好的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车辆来说,对应于车辆上每一个乘员的位置都可以设置有两个上述防护装置。其中,一个防护装置设置在与各乘员左腿31相对应的位置,另一个防护装置设置在与各乘员右腿32相对应的位置。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各防护装置可以分别形成防护空间,以保护与之相对应的乘员腿部和脚部,从而防止乘员腿部和脚部受到伤害。
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包括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下使得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均相对于骨架弹出,以围设形成上述防护空间,从而对乘员的腿部和脚部形成可靠的保护;驱动组件用于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使得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均贴合于骨架,这样,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将不会对乘员的活动造成干涉。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下面列举驱动组件的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驱动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可以包括一弹簧,该弹簧可以安装于仪表板骨架4内部。当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弹簧可以分别施加拉力于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上,以使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保持与仪表板骨架4相贴合的状态。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弹簧可以分别施加推力于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以使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在该推力的作用下均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最终形成防护空间,以对乘员的腿部和脚部形成较好的保护。可以看出,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非常简单,易于操作。
在驱动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可以包括:压接件7和卷收器8。其中,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均为弹性板。具体地,该弹性板可以为热塑性弹性板。压接件7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压接于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本实施例中,压接件7可以为钢索,当然,压接件7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卷收器8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卷收压接件7。
当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压接件7压接于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此时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在压接件7施加的压接力的作用下与仪表板骨架4的外壁相贴合,此时,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内部均集聚有较大的弹性势能。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卷收器8启动并开始卷收压接件7,此时压接件7施加在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上的压接力逐渐消失,故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会在其自身弹性势能的作用下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并且形成用于保护乘员腿部的防护空间,该防护空间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并对乘员腿部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制,最终较好地避免了乘员的腿部和脚部受到伤害,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施例中,压接件6可以压接于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的边缘。当然,压接件6的具体压接位置并不限于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的边缘,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由于压接件6压接于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故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处于与仪表板骨架4相贴合的状态,不会对驾驶员的驾驶或其他操作造成干扰。
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的边缘均可以设置有多个固定部9。固定部9可以为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的边缘向外延伸的锯齿状结构,固定部9可以沿着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的边缘均匀分布。骨架对应于固定部9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座10,具体来说,相邻的两个固定部9之间均可以设置有固定座10,各固定座10均开设有通孔。压接件7依次穿设于各通孔并压接于各固定部10。这样,压接件7就可以可靠地压接于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以固定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的位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卷收器8即可将压接件7从各固定座10上的通孔中抽出,这样,失去压接力作用的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会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并形成防护空间,从而保护乘员的腿部和脚部免受伤害。
如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卷收器8可以置于仪表板2的内部,卷收器8可以通过连接管路11与防护装置中的压接件7相连接。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后,卷收器8开始工作以将压接件7从各通孔中抽出,并将抽出的压接件7卷绕到卷收器8上,以使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形成防护空间来保护乘员的腿部和脚部。
对于各乘员来说,用来对其进行保护的两个防护装置可以分别通过一个卷收器8来实现压接件7的卷收,当然,两个防护装置也可以共用一个卷收器8来实现压接件7的卷收。具体地,如图4所示,卷收器8可以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管路11与两个压接件7相连接。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后,卷收器8将压接件7从各通孔中抽出,并将抽出的两个压接件7卷绕到同一个卷收器8上,以使该防护装置形成防护空间来保护乘员的腿部和脚部,这样有利于降低防护装置的生产成本。
可以看出,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也较为简单,并且,其操作过程也非常便捷。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止乘员腿部与车辆内那些坚硬的部件发生碰撞,从而保护乘员的腿部免受伤害。
车辆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防护装置。其中,防护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照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止乘员腿部与车辆内那些坚硬的部件发生碰撞,从而保护乘员的腿部免受伤害。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上防护装置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地,车辆内对应于每一个乘员的位置都可以设置有两个上述防护装置,以对各乘员的腿部和脚部均形成较好的保护。
具体实施时,防护装置可以与车辆的仪表板骨架4相连接。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均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并形成一用来保护驾驶员腿部的防护空间,最终对驾驶员的腿部和脚部均形成了可靠地保护,避免了驾驶员的腿部和脚部在碰撞过程中受到伤害。
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罩设于仪表板外的蒙皮。该蒙皮可以使仪表板的外形较为美观。
上述实施例中,车辆的底部可以设置有脚部气囊,该脚部气囊可以设置于车辆地毯的下面。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该脚部气囊可以充气,以对乘员脚部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乘员脚底与车辆底板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防止乘员崴脚。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所述车辆的骨架的第一防护板(5)、连接于所述骨架的第二防护板(6)、驱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防护板(6)与所述第一防护板(5)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防护板(5)和所述第二防护板(6)均为弹性板;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压接件(7)和卷收器(8),所述第一防护板(5)的一边与所述车辆的骨架连接,与之相对的另一边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骨架弹出并向靠近乘员腿部的方向翻转,所述卷收器(8)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卷收所述压接件(7)使得所述第一防护板(5)和所述第二防护板(6)相对于所述骨架弹出,以起到保护乘员腿部的作用,所述骨架为所述车辆的仪表板骨架(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5)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所述骨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板(6)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所述骨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5)和所述第二防护板(6)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使得所述第一防护板(5)和所述第二防护板(6)贴合于所述骨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护板(5)和所述第二防护板(6)均为弹性板;
所述压接件(7)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压接于所述第一防护板(5)和所述第二防护板(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护板(5)和所述第二防护板(6)的边缘均设置有多个固定部(9);
所述骨架对应于所述固定部(9)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座(10),各所述固定座(10)均开设有通孔;
所述压接件(7)依次穿设于各所述通孔并压接于各所述固定部(9)。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
CN201510462925.2A 2015-07-31 2015-07-31 防护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104960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2925.2A CN104960489B (zh) 2015-07-31 2015-07-31 防护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2925.2A CN104960489B (zh) 2015-07-31 2015-07-31 防护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0489A CN104960489A (zh) 2015-10-07
CN104960489B true CN104960489B (zh) 2018-03-27

Family

ID=54214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2925.2A Active CN104960489B (zh) 2015-07-31 2015-07-31 防护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048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63884U (zh) * 2012-12-03 2013-07-1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汽车仪表台护膝缓冲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92989A (en) * 1966-05-13 1968-07-16 Graham Phillip Vehicle occupant safety barrier
DE2537212A1 (de) * 1975-08-21 1977-03-03 Volkswagenwerk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uer die insassen von fahrzeugen,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en
US4099743A (en) * 1977-02-10 1978-07-11 Tse Quong Non Passive restraint system with head and knee restraint
DE4021145C1 (zh) * 1990-07-03 1991-11-07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JP4193568B2 (ja) * 2003-05-07 2008-12-10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JP2006188206A (ja) * 2004-12-08 2006-07-20 Nissan Motor Co Ltd ニープロテクタ装置
CN101254772A (zh) * 2007-12-28 2008-09-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膝部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63884U (zh) * 2012-12-03 2013-07-1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汽车仪表台护膝缓冲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0489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772B (zh) 具有辅助腔的车辆侧帘式安全气囊
JP3752920B2 (ja) 車両衝突安全対策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754889B (zh) 行人保护气囊系统
US20160200281A1 (en) Airbag apparatus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ame
JP3798506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3321139B1 (en) A pedestrian airbag arrangement
KR101664588B1 (ko) 차량용 조수석 에어백 장치
WO2012111073A1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8246076B2 (en) Airbag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vehicle occupant
KR20220063509A (ko) 차량용 루프 에어백장치
US20180134244A1 (en) Front airbag for vehicle
EP0757634B1 (en) Vehicle chassis having an occupant cell
CN107226060B (zh) 仪表板保护装置
WO2016158022A1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50274114A1 (en) Airbag device
CN109017252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电池的可充气防护件
US20160272249A1 (en) Impact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U2015221501A1 (en) Device for protection of pedestrians in case of impact with a vehicle
US936513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and restraining a passenger and an evaluation and control unit for a protection and restraint device
KR102635925B1 (ko) 차량용 전방 에어백
EP3912867B1 (en) Side air bag for vehicle
CN104960489B (zh) 防护装置和车辆
EP1541426B1 (en) Crash protection device and its method
KR20090102470A (ko) 플로어 에어백
US10875480B2 (en) Bumper arrangement for the front region of a passenger c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1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6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