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9284A - 用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59284A CN104959284A CN201510125755.9A CN201510125755A CN104959284A CN 104959284 A CN104959284 A CN 104959284A CN 201510125755 A CN201510125755 A CN 201510125755A CN 104959284 A CN104959284 A CN 1049592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base material
- engagement head
- coating
- ped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接合多孔基材(114)的接合头(18),所述接合头包括至少两个销组,各销组包括多个销(30),所述销以预定的销角度布置成多个平行销行,其中直接相邻的销行中的销布置成使得一个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与相邻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反对称。当销组伸出时销行中的销(30)共同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述方向由销行的销角度确定,从而当销组伸出时相邻销行沿彼此相反的纵向移动。所述销组能够通过单个致动源一同伸出和回缩。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于2008年5月22日提交的已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专利申请(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0880130547.6,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08/064496,发明名称为“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COATING A POROUS SUBSTRATE WITH A COATING LIQUID”)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多孔基材涂布涂层液体的均匀涂层的设备和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多孔基材的单个表面涂布粉末或悬浮于载体介质中的粉末,从而生成组合式医疗器件的接合头和拾取组件。
背景技术
对基材涂布涂层液体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在确定对基材涂布液体的方法时使用的因素包括涂层液体与基材的交互作用、进行涂布的环境、基材性质(如固体的、多孔的、等)、以及由涂层液体的承载剂造成的任何环境危害。
已知的常规涂布方法包括将涂层液体喷涂至基材上以及将基材浸没于涂层液体浴中。然而,在涂层液体对环境有害时喷涂并不是能够接受的选择。另外,喷涂并不总是能够提供某些应用所需的高质量标准,如医学应用(其中将涂层液体涂覆至医用多孔基材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喷涂可能对基材表面上涂层液体剂量的均匀度以及涂层液体的回收率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喷涂介质,回收率仅为喷涂介质的50%至80%。在要喷涂的介质昂贵时,这样的回收率可能成问题。
浴中浸没也存在回收和剂量均匀度的问题。另外,在期望仅涂覆基材一侧的情况下该方法并不可行。对于浸没,还已知的是,在浸没基材前使用基材的真空拾取;然而,该方法在基材是多孔的情况下并不可行。
基于前文所述,需要对医疗应用中使用的基材,特别是多孔基材涂布涂层液体的改进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括许多方面和特征。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一种用于接合多孔基材,而不使所述基材变形或受损的接合头包括多个销,所述销以预定的销角度布置成多个平行销行。直接相邻的销行中的销布置成使得一个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与相邻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反对称。当所述多个销伸出时销行中的销共同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述方向由所述销行的销角度确定,因此当所述多个销伸出时相邻销行沿彼此相反的纵向移动。另外,所述多个销被布置成当从所述接合头的底部表面伸出时具有基本一致的伸出长度,以使伸出的多个销能够接合所述基材的表面。
在本方面的一个特征中,所述多个销被布置成四个平行销行。在本方面的另一特征中,所述销角度介于15°至45°之间。对于这一特征,优选的是所述销角度为28°。
在另一特征中,各销行包括五个销。在另一特征中,相邻销行的末端彼此错开,而交替销行的末端彼此对齐。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一种用于接合基材的表面的拾取组件包括盖板、销安装块和多个销支撑件,所述销安装块被配置为配合到盖板中,并且被配置为以使一对致动踏板能够在回缩位置和接合位置间移动的布置方式接纳所述致动踏板,所述销支撑件具有从其表面伸出的多个销。所述多个销支撑件被安装到致动踏板,使得所述多个销指向盖板,并且使得所述多个销支撑件的移动受致动踏板的控制。当致动踏板处于接合位置时所述多个销从盖板的表面伸出,从而使得所述多个销能够与基材的表面接合。当致动踏板处于回缩位置时所述多个销远离盖板的表面回缩,从而使得所述多个销能够释放基材的表面。
在本方面的一个特征中,所述盖板包括凹槽,所述凹槽被配置为接纳销安装块。对于这一特征,所述凹槽包括形成在所述凹槽的底中的用于在致动踏板处于接合位置时供所述多个销延伸穿过的多个狭槽。
在本方面的另一特征中,使致动踏板在接合位置和回缩位置间移动的致动力由单个致动源提供。在另一特征中,所述拾取组件包括多个销安装块,并且所述盖板包括被配置为接纳所述多个销安装块的多个凹槽。
在另一特征中,所述销安装块和所述一对致动踏板被配置为在彼此滑动接合下移动,以使所述一对致动踏板在回缩位置和接合位置间移动。在另一特征中,所述拾取组件包括四个销支承体,且每个销支承体包括五个销。在又一特征中,所述多个销以一角度从所述多个销支撑件的表面延伸出。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一种用于接合和释放多孔基材的方法包括多个步骤。初始步骤包括提供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多孔基材的平台的设备,所述设备还具有接合头,所述接合头包括多个可伸出且可回缩的销,所述销用于接合、保持并释放所述基材,其中所述多个销以预定的销角度布置成多个平行销行,其中直接相邻的销行中的销布置成使得一个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与相邻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反对称。另外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基材放在所述设备的所述平台上,并将所述接合头降低至拾取位置。另外的步骤包括使所述接合头的销延伸出以与所述基材的表面接合,从而基材能够被接合而不会使所述基材的表面受损或变形。其它步骤包括将接合的基材从所述基材平台上提起;将带有接合的基材的接合头降低至释放位置;并使所述接合头的销回缩,以释放所述基材。
在本方面的一个特征中,所述拾取位置基于所述销从接合头伸出的长度以及基材的厚度来确定。在另一特征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接合头的传感器阵列验证基材是否被接合的步骤。对于这一特征,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传感器阵列验证基材是否被平坦地提起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一种用于对多孔基材的表面涂布涂层液体的均匀涂层的方法包括多个步骤。初始步骤包括提供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多孔基材的平台的设备,所述多孔基材设置在涂覆容器中。所述设备还具有接合头,所述接合头包括多个可伸出和可回缩的销,所述销用于接合、保持和释放所述基材,其中所述多个销以预定的销角度布置成多个平行销行,其中直接相邻的销行中的销布置成使得一个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与相邻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反对称。另外的步骤包括将容纳有所述基材的涂覆容器放置在所述设备的平台上,并使接合头的销延伸出,以与基材的表面接合。另外的步骤包括从涂覆容器中提起接合的基材;使用传感器阵列验证基材是否被平坦地接合;以及将所述涂层液体倾倒入空的涂覆容器中。随后的步骤包括在涂层液体被倾倒入涂覆容器后,将平坦接合的基材降低至释放位置;并使接合头的销回缩,以将基材平坦地释放至涂覆容器中,从而允许均匀涂布基材的表面。
在本方面的一个特征中,所述多孔基材由柔性织物基体构成,所述基体由嵌有羟乙酸乳酸聚酯910纤维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织物背衬制得。在本方面的另一特征中,所述涂层液体由通过在氢氟醚溶剂中悬浮人纤维蛋白原和人凝血酶而形成的悬浮液构成。
附图说明
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涂覆组件的透视图;
图2为基材平台和平台支撑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接合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接合头的底部透视图;
图5为接合头的底部平面视图;
图6为拾取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7为除去销安装块以更好示出致动踏板的拾取头的透视图;
图8为盖板的俯视平面图;
图9为沿线A-A截取的图8的盖板的剖视图;
图10A为其中设置有致动踏板的销安装块的俯视平面图;
图10B为其中设置有两个销支撑件的图10A的销安装块的俯视平面图;
图10C为其中设置有四个销支撑件的图10A的销安装块的俯视平面图;
图10D为图10A的销安装块的底部平面视图;
图11为销支撑构件的透视图;
图12为销与基材的织物细丝接合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图17为描述涂覆处理的流程图;
图18为示出实例3中取决于悬浮液密度的固体留存率的曲线图;
图19为示出了实例5中取决于悬浮液密度的最大爆裂压力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精确接合、释放和放置多孔基材而不使基材变形或受损的设备和方法。如本文所述,所述设备和方法用于对多孔基材表面涂布涂层液体的均匀涂层,以生成组合式医疗器件。然而,所述设备和方法可用于需要精确提起和放置多孔基材的多种操作功能,包括例如质量控制功能和包装功能。
通过本文描述的方法形成的组合式医疗器件为纤维蛋白贴剂。所述纤维蛋白贴剂是由两种人源止血蛋白、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组成的、涂布至柔性复合基材并包装于密封箔袋中的生物可吸收的组合产品。所述纤维蛋白贴剂被开发为减缓并停止活动性出血,包括大出血和严重出血。所述贴剂通过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在所述贴剂接触出血伤口表面时开始)的生理机制来发挥作用。虽然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可用于形成纤维蛋白贴剂,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所述方法并不限于形成所述纤维蛋白贴剂,而是可用于期望以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任何应用中。
转向附图,图1示出了涂覆组件10。涂覆组件10包括基材平台14、平台支撑件16、接合头18以及安装有接合头18的竖直导轨20。宽泛的说,接合头18用于接合并提起放置于基材平台14上的基材114(如图12所示)。
基材平台14和接合头18可安装在具有水平表面的任何结构上,包括例如桌子(未示出)。基材平台14和接合头18被安装为使得接合头18设置于基材平台14上方,而且接合头18的底部表面32与基材平台14的接纳表面24成相对面向的关系。平台支撑件16设置于安装结构和基材平台14中间,并将基材平台14定位在安装结构上方的固定高度。
图2示出了基材平台14。基材平台14被配置为使得容纳有基材的涂覆容器可被容易地放到其接纳表面24上,并与其固定。基材平台14的形状基于用来容纳基材的涂覆容器的尺寸来确定。基材平台14包括设置于其下侧的调平螺钉26,以确保基材平台14相对于组件10所放置的表面以及接合头18是水平的。优选的是,由稳定材料制成的平台14可以用苛性碱化学品清洗,并可以经受高压消毒。示例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和聚醚醚酮(PEEK)。虽然本说明书中的平台14用于医疗应用,但是也可使用可用于非医疗应用的材料。
可以使用任何标准方法(如夹具、气缸等)将涂覆容器固定到基材平台14。用于将涂覆容器固定到基材平台的优选方法为真空。图2的基材平台14是设置有穿过其底72的孔28的真空板,所述孔用于对其上设置的涂覆容器抽真空。
涂覆容器可具有基本平坦的底部或者具有可在容器被固定到平台14时被拉平的底部。优选的是,所述涂覆容器的尺寸被设计成适于在其中放置基材。更具体地讲,优选的是,所述涂覆容器的体积与基材的尺寸相对应。所述涂覆容器可由稳定材料制成,其可以重复地用苛性碱化学品清洗并经受高压消毒。示例性优选材料为塑料。
关于基材114(如图12所示),可使用接合头18接合并提起多种多孔基材。基材114通常将是具有从其表面凸出或伸出的织物细丝116(如图12所示)的织物材料。细丝116在基材114的外部并使得接合头18的销(pin)30能够接合基材114,而不会刺破或刺穿基材114。另外,基材114的厚度通常将在0.04英寸至0.09英寸之间。基材114的尺寸可以不同;但是,常用基材尺寸为4英寸×4英寸。
本文所述的基材114为柔性织物基体,其由嵌有聚乳酸羟基乙酸910(PG910)纤维的氧化再生纤维素(ORC)织物背衬制得。为了形成基材114,PG910纤维被加工成非织造毡片并针刺到ORC结构中。这两种材料均与用来制造市售产品INTERCEEDTM(ORC)和VICRYLTM缝线(PG910)的那些材料相同。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限于使用本文所述的特定基材114。相反,可以使用能够通过接合头的销接合并提起的任何基材。一个示例性基材在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布No.US 2006/0257457中有充分描述,该申请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
如图1所见,接合头18在水平取向上可操作地连接到竖直导轨20,并被设置于基材平台14上方,使得接合头18的底部表面32与基材平台14的接纳表面24成相对面向的关系。接合头18包括多个销30(可能在图6和图11最佳看出),所述销30可从其底部表面32伸出以接合并提起设置于基材平台14的接纳表面24上的基材114。
接合头18能够沿竖直导轨20上下移动,从而使接合头能够朝着基材平台14及其上可存在的任何基材114移动或远离其移动。通过软件控制接合头18的移动。所述软件可被编程为使接合头18移动以使其相对于基材平台14设置在所需位置或所需高度处。示例性位置包括原位置、拾取位置和释放位置。示例性高度为溶合高度。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定义的这些位置和高度。对涂覆组件的其它动作(如真空致动)的运动控制也可被编程为软件。
可使用多种常规移动机构来使接合头上下移动。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步进电机、气缸等。伺服驱动线性滑动装置由于其完整的位置和速度控制而是优选。这种控制在涂覆处理的某些阶段(如,在将基材114降至涂层悬浮液或溶液中时)是重要的。
图3-图5示出了接合头18。更具体地讲,图3为所述接合头的分解图,图4和图5为示出其传感器阵列的接合头的底部表面的视图。接合头18包括可互换拾取组件34、致动元件39以及从其底部表面32伸出的传感器阵列38。拾取组件34被描述为可互换的,因为可以将一个拾取组件34移除,替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另一拾取组件34。拾取组件34的可互换性使得接合头18成为用途更多且更为稳固的工具。
致动元件39包括单个致动源、致动板42和多个致动销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致动源为连接至供气线(未示出)的气缸40。致动板42设置在气缸40和致动销44中间,并将气缸40所施加的力均匀地转移给致动销44。因此,致动板42使得单个气缸40能够同时且平坦地对所有致动销44施加压力,从而使致动销44伸出和回缩,因此使接合销30一同伸出和回缩。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接合销30的伸出和回缩。致动销44(包括成形顶端46)是相同的,并被安装至致动板42的下侧,使得所有销44均从致动板42延伸相同的距离。因此,致动销44能够同时且平坦地致动拾取组件34的多个元件。虽然拾取组件34是可互换的,但是致动元件39被配置为使得其可与放置在接合头18上的任何拾取组件34一起使用。应当理解的是,可使用多种致动元件来施加所需的力。
图4所示的传感器阵列38包括五个传感器对,图5所示的传感器阵列38包括七个传感器对。优选的是,传感器阵列38包括七个传感器对。各传感器对包括接收器50和发射器52。传感器对被布置成使得发射器52沿不同的方向传输信号,以防止接收器50无意中接收到来自错误的发射器52(即,不与其配对的发射器52)的信号。更具体地讲,在接合头18的一侧布置四个发射器52,并在接合头18的相对侧布置三个发射器52。每一发射器52的接收器50布置在与其配对的发射器52的接合头18的相对侧。传感器50、52被布置为使得由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横切接合头18的在基材114被接合时基材114(图12所示)所在的区域。传感器阵列38使得接合头18能够确定与基材114相关的多个操作变量,包括(但不限于)基材114是否已被接合、基材114是否已被提起、基材114是否被均匀或平坦地提起、以及基材114是否已释放。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多种传感器对位置和总数,尽管图5所示的构造是优选的。
图6示出拾取组件的分解图,图7示出除去了安装块的拾取组件的装配图,以示出致动踏板如何被布置在盖板的凹槽中。拾取组件34包括盖板54,所述盖板具有矩形中部56,周壁58从其周边升起。盖板54包括内表面60和外表面62(可能在图3中最佳看出),其均为大致平坦的,不同的是在盖板54的内表面60中形成有多个凹槽64。盖板54还包括一对从周壁58的边缘大致垂直凸出的安装凸块66。安装凸块66设置于盖板54的相对侧,并用于将盖板54连接到接合头18。安装凸块66的位置和形状可以不同。
尽管优选在盖板54的内表面60中包括多个凹槽64,但是在内表面60中具有单个凹槽64的盖板54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应当理解,不同的拾取组件34的特征可以不同,包括例如盖板54中形成的凹槽64的数量。如可能从图9中最佳看出的,盖板54的厚度使得凹槽64能够形成在内表面60中,而(例如)不会突出到板54的外表面62中或破坏外表面62的平面性。凹槽64的形状、尺寸和深度被设计为使得凹槽64能够接纳销安装块68。盖板54、凹槽64、内表面60和外表面62的特定构造可以不同。
形成的凹槽64的数量通常由要通过接合头18接合并提起的基材的尺寸来确定。对于4英寸×4英寸的基材,优选的是在盖板54中有四个凹槽64。对于较小的基材,可使用具有带较少凹槽64的盖板54的拾取组件34。
图8和图9分别提供了所述盖板的顶部剖视图和侧剖视图。图8示出了具有四个凹槽64的盖板54。为了更好地理解凹槽64的布置方式(以及凹槽64中设置的元件),想象在盖板54上添加直角坐标系,X轴和Y轴的零点是盖板54的中心点。在这种布置方式中,盖板54被分为四个象限:右上、左上、右下和左下。以相对于盖板54的中心点成45°角在每一象限中布置一个凹槽64。
每一凹槽64包括形成在凹槽64的底72中的多个细长开口或狭槽70。狭槽70完全穿过盖板54延伸,使得它们也存在于盖板54的外表面62中。在本实施例中,各凹槽64包括设置在其底72中的四个狭槽70,从盖板54的外表面62可以看到这些狭槽,就像四个狭槽70形成在外表面62的每个象限中一样。
狭槽70具有相等的长度,并彼此相隔固定距离以平行取向布置。优选的是,相邻狭槽70的末端彼此错开相对小的距离,使得交替的狭槽70的末端对齐。狭槽70与其所在的凹槽64的45°角对齐。凹槽64与狭槽70的角取向有利地使得拾取组件34的销30(在拾取操作过程中设置于狭槽70中)能够接合并拉紧基材114而不会使基材114变形或受损。
每个凹槽64中的狭槽70的数目是可变的,并且基于要接合的基材的物理特性来确定。对于当前基材114(如图12所示),优选的是每个凹槽64中有四个狭槽70。在其外表面62中形成有一组、两组和四组狭槽的盖板54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狭槽70的构造也可不同。
如上所述,每一凹槽64被构造为接纳销安装块68。图10A-图10D示出带有致动踏板82以及选择性地安装在其中的销支撑件80的销安装块68。销安装块68大致为矩形,其侧壁76比其端壁78长(见图6)。块68包括被构造用于接纳多个销支撑件80的中央接纳区(可能从图10C最佳看出)以及一对弹簧偏置的L-形致动踏板82。踏板82将致动销44(如图3所示)所施加的致动压力转移给销支撑件80,所述销支撑件80包括用来接合基材114的销30。
块68的各个侧壁76中形成有倾斜的直槽84,其用于接纳致动踏板82之一的倾斜导向凸缘86。槽84相对于彼此具有相反的角度取向,从而使得致动踏板82能够在致动销44向其施加向下的力时远离彼此向下移动。另外,块68的端壁78中形成有弹簧接纳凹槽88,其用于接纳用来使踏板82偏置到其回缩位置的压缩弹簧(未示出)。
各个致动踏板82包括端构件92和侧构件94(如图7所示)。另外,各构件92、94具有固定地连接到其它构件的末端,即,端构件92的末端连接到侧构件94的末端,从而构成踏板82的L形状,并且各构件92、94具有开放的末端,即,没有固定地连接到其它构件的末端。在踏板82布置在安装块68中时,踏板82的侧构件94与安装块68的侧壁76对齐,并且踏板82的端构件92与安装块68的末端对齐。各踏板82具有顶面96和底面98(可能从图3最佳看出),其中底面98朝着踏板82(如图7所示)放置在其中的凹槽64的底72(如图8所示)取向,并且顶面96远离踏板82放置在其中的凹槽64的底72取向。各侧构件94具有倾斜导向凸缘86(如图6所示),所述导向凸缘从侧构件94的外表面100(如图7所示)凸出。倾斜导向凸缘86通过滑动接合与安装块68的对应侧壁76(如图6所示)中形成的倾斜槽84(如图6所示)配合。
各端构件92在其底面98中形成有中央切口凹槽102(可能最佳见于图3)。切口凹槽102在端构件的底面中形成由两个长度相等的肩部104以及之间的中央切口凹槽102限定的轮廓。销支撑件接纳平台74(如图3和图10A-C所示)从各肩部104(如图3和图10A-C所示)正交延伸。销支撑件接纳平台74在其远端形成有安装孔112,其用于安装销支撑件80。
另外,各端构件92(如图7所示)包括形成在其外表面100中的弹簧接纳凹槽106。踏板82的弹簧接纳凹槽106与块68的弹簧接纳凹槽88(如图6所示)对齐。压缩弹簧设置在弹簧接纳凹槽对88(图6)、106(图7)中。所述弹簧使踏板82偏置到回缩位置,此时端构件92设置成距与端构件92共享弹簧的端壁78的最大距离处。该最大距离以邻接安装块68的相对端壁78的侧构件94的开放端为界。各端构件92还包括向下倾斜的内表面108,所述内表面被配置为接纳致动销44(如图3所示)的成形尖端46。
踏板82在安装块68中相对于彼此布置成反向且面对的关系,使得端构件92的倾斜内表面108彼此成相对面向的关系,并且使得一个踏板82的端构件92的开放端邻接另一踏板82的侧构件94的中间位置。
踏板82(如图7和图10D所示)弹簧偏置到回缩位置,此时端构件92的倾斜内表面108(如图7和图10D所示)与另一个几乎成邻接关系。另外,在回缩位置,各端构件92的外表面100(如图7所示)距与其共享压缩弹簧的块端壁78(如图10D所示)的距离最大。
在回缩位置,侧构件内表面108(如图7和图10D所示)形成与致动销44(如图3所示)的顶端46的成形轮廓匹配的成角轮廓,所述致动销44用于使踏板82移动至伸出位置。在致动销44的顶端46下压内表面108时,踏板82的倾斜导向凸缘86(如图3和图7所示)向下移出以与槽84(如图3和图6所示)滑动接合,从而使踏板82远离彼此且向下地移动。因此,踏板82朝着其设置在其中的凹槽64的底72(如图8所示)向下移动,并且远离彼此滑动。踏板82(如图7所示)通过踏板82的倾斜凸缘86与块68的倾斜槽84之间的滑动接合而被引导为远离彼此滑动。随着致动销44(如图3所示)下压,踏板82(如图3和图7所示)远离彼此移动,直至端构件92的外表面100(如图6和图7)邻接块68的端壁78。此时,踏板82处于伸出位置。致动销44(如图3所示)通过克服压缩弹簧的力并使踏板82能够留在伸出位置而将踏板82保持在伸出位置。在除去致动销44的压力时,压缩弹簧使踏板82偏置回其回缩位置。
如上所述,致动踏板82(图10A-C)包括销支撑件接纳平台74来接纳多个销支撑件80。图11示出其中安装有销30的销支撑件80。销支撑件80中以行状构造方式安装有多个针或销30,其中所述销30从其单个表面延伸。销支撑件80在其一端还包括安装凸块110,其用于将支撑件80安装至其对应的致动踏板82。
销30以15°至45°范围内的固定角度安装在支撑体80中。支撑件80的全部销30均以相同的角度沿相同的方向安装。特定基材所使用的销角度基于基材的硬度来确定。对于本文描述的基材114,优选的销角度为28°。
在图11中,销支撑件80中安装有五个销30。随着销角度,各销支撑件80中安装的销30的数目可以不同;然而,对于当前基材,优选每一支撑件80安装五个销30。
销支撑件80彼此相邻地设置在销安装块68中。其被安装到销支撑件接纳平台74,使得相邻销支撑件80的销角度反对称,即,如果支撑件80的销30的销角度沿一个方向取向,则相邻销支撑件80被放置在安装块68中,使得安装在第二支撑件80中的销30的销角度沿第一支撑件80的销角度的相反方向取向。安装在销块68中的多个销30形成销组;因此,对于特定接合头,销安装块68的数目将等于销组的数目。
在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中,各销安装块68中设置有四个销支撑件80。因此,两个销支撑件80具有沿一个方向取向的销角度,两个销支撑件80具有沿相反方向取向的销角度,其中销支撑件80以交替布置方式设置在销安装块68中。另外,销支撑件80被布置为使得具有沿相同方向取向的销角度的销支撑件80的末端彼此对齐,并且相对于具有沿相反方向取向的销角度的销支撑件80的末端略微错开。这种错开的布置方式是安装块68中安装支撑件80的踏板82的布置方式的结果。
关于对销支撑件80进行致动,具有沿相同方向取向的销角度的销支撑件80由相同致动踏板82致动。因此,两个销支撑件80由一个致动踏板82致动,所述踏板82安装到这两个销支撑件80;另外两个销支撑件80由第二致动踏板82致动,所述踏板82安装到这两个销支撑件80。由于支撑件80的交替布置,踏板82对通过中间支撑件80隔开的两个支撑件80致动,而非对彼此相邻的两个支撑件80致动。这种构造需要踏板82适应(即,不施加力于)不由其致动的中间支撑件80。因此,销支撑件80和踏板82布置在安装块68中,使得各踏板82的中间支撑件设置在踏板82的切口凹槽102中。销支撑件80被安装到对其进行致动的踏板82。随着踏板82远离彼此且向下地移动,安装到其的支撑件80也远离彼此且向下地移动。
销安装块68安装在盖板凹槽64中,使得致动踏板82的顶面96背向凹槽64的底72,并且销支撑件80的销30朝向凹槽64的底72。销安装块68布置在凹槽64中,使得销支撑件80与设置在凹槽64中的多个狭槽70对齐。狭槽70被配置为穿过其接纳销支撑件80的销30,使得各狭槽70与销安装块68的单个销支撑件80对齐。因此,销安装块68中的销支撑件80的数目等于凹槽64中的狭槽70的数目。销30的尺寸被设计为在销支撑件80被致动至伸出位置时穿过狭槽70并向外延伸出盖板54的外表面62。狭槽70的宽度为销30的直径的101%至110%,优选的狭槽宽度为销直径的105%。
销30优选地从盖板54的外表面62延伸出大约0.02英寸。如图12所示,销30和销构造(包括销数目和销角度)被设计用于接合基材114的织物细丝116。更具体地讲,期望销30不刺破或穿透基材114,而是与伸出基材114表面的织物细丝116接合。使用基材细丝116来接合基材114使得基材114能够在不使基材114变形或受损的情况下被提起和释放。
销30可以经由销支撑件80回缩至回缩位置而穿过狭槽70回缩。销支撑件80通过致动销44来进行回缩,所述致动销从致动踏板82释放压力,从而使压缩弹簧能够将致动踏板82偏置至回缩位置。在销支撑件80回缩时,安装在其中的销30均不延伸出盖板54的外表面62。事实上,优选的是,销回缩至盖板54的外表面62下方至少(但不限于)1.5mm处。在销30从基材114的细丝116(如图12所示)回缩时,基材114从接合头18释放。销30完全回缩到盖板54的外表面62后面有助于基材114从销30上释放。
接合头18的多个设计特征被选择为使接合头18能够接合、提起和释放多孔且可能易损的基材,使得在提起和释放过程中所述基材能够保持相对平坦,而不会使其拐角或中心下坠。基材的尺寸和形状也影响销安装块68(以及因此销组)和盖板54中的凹槽64的数目、其在盖板54中的位置和放置方式、以及其取向的确定。对于示例性基材114的4英寸×4英寸样品,其通常优选具有四个销安装块68和四个对应的凹槽64。
每行中销30的数目、销30的取向角度、以及每个销安装块68中销30的行数被选择为允许水平提起和释放基材114。待提起的基材的硬度会影响基材在被提起和释放时保持平坦的能力。因此,测量待提起的基材的硬度以确定接合头18的这些设计特征。可通过在中心拾取基材并测量末端下坠角度来测量基材的硬度。基材的末端下坠角度越大,则需要越多的销30来提起基材。对于ORC/PG910基材114,通常优选每行五个销30,且每个块68有四行。
对于ORC/PG910基材114,已经确定,对于4英寸×4英寸的基材样品,销30的优选数目为80。因此,优选的是拾取组件34中每平方英寸有五个销。如果拾取组件34每平方英寸中的销多于五个,则基材114在销回缩时不能被销正确释放。另外,如果拾取组件34每平方英寸中的销少于五个,则基材114不能被平坦地拾取。其它基材将需要每平方英寸中不同数目的销。
操作中,涂覆组件10用于根据涂覆处理1000用涂层液体均匀地涂覆多孔基材114的单侧(图13-图17)。为了开始涂覆处理1000,验证接合头18是否在原位置(步骤1010)。在原位置,接合头18处于基材平台14上方的任意高度处,从而在基材平台14上方产生一些工作空间以允许在基材平台14上进行活动。在从基材平台14上除去基材和替换基材之间,接合头18返回原位置。
另外,在基材涂覆之前,通过对基材平台14进行调平而验证组件10的平面性(步骤1020)。基材平台调平螺钉26用于将基材平台14相对于其安装到的表面以及相对于接合头18调平。
组件10的平面性对于产品纤维蛋白贴剂的均匀度是重要的。水平组件10使得基材114和悬浮介质能够在涂覆过程中保持相互平行并维持在水平位置,从而允许生物组分均匀涂布在基材114上。基材114中先于其它部分接触悬浮液的任何部分可能造成基材114优先在主要接触区域中对悬浮液进行芯吸,从而导致固体的不平坦沉积。期望生物组分平坦地沉积在基材114上,以形成具有均匀设置的生物组分的纤维蛋白贴剂。
在基材平台14调平之后,将其中设置有基材114的涂覆容器放置在基材平台14的接纳表面24上,使得基材114被定位成ORC侧向上(步骤1030)。使用真空将涂覆容器牢固地保持在基材平台14上(步骤1040)。
一旦将基材114放置在基材平台14上并且已将涂覆容器固定到基材平台14,就将接合头18移动至拾取位置。拾取位置由待接合的基材114的厚度来确定。拾取位置被设计为允许销30伸到基材114的细丝116中(例如)大约0.01-0.02英寸左右。相对厚的基材114在更长的销30伸到其细丝116中时能够更平坦地提起;因此,与相对薄的基材114的拾取位置相比,相对厚的基材114的拾取位置将更接近基材114。如前文所述,销30从接合头18的外表面62伸出0.02英寸;因此,拾取位置通常在基材114上方约0.02-0.03英寸,这取决于基材114的厚度。
在接合头18处于拾取位置后,对气缸40施加空气,从而使致动销44向下移动(步骤1060)。致动销44下压致动踏板82,从而使踏板82沿安装块68的槽84向下且远离彼此地滑动。踏板82将销支撑件80远离彼此下压,从而迫使销30相对于其初始位置向下且稍稍向外移动(步骤1070)。使销30与凹槽64的狭槽70对齐,并且随着销支撑件80朝着凹槽64的底72移动,销30开始穿过狭槽70(步骤1080)。一旦销支撑件80到达凹槽64的底72,销30就完全延伸穿过盖板54的狭槽70(步骤1090)。
延伸出的销30与基材114的细丝116接合(步骤1100)。如前文所讨论的,期望销30与基材114的细丝116接合,而不会刺破或刺穿基材114,从而防止基材114受损或变形。另外,仅与基材114的细丝116接合使得一旦销回缩,基材114就能够完全释放。
还期望销30以平坦且均匀的方式与基材114接合,从而使基材114能够以水平取向被提起和保持。拾取组件34的传感器阵列38用于执行验证处理2000,其中传感器阵列38验证基材114是否以水平方式被接合和提起。传感器阵列38还用来确保基材114被全部释放。
验证处理2000开始于将接合的基材114提起至验证高度。更具体地讲,在基材114被接合(或认为被接合)后,将接合头18提起至验证高度(步骤2010),并验证基材114的存在以及基材114的水平取向(步骤2020)。
如果基材114存在并且被平坦地提起,则接合头18返回至步骤1110中的原位置。如果基材114没有被接合或者如果基材114被接合但未被平坦地提起,则接合头18返回步骤1050中的拾取位置并根据涂覆处理1000继续进行。如果验证处理2000对同一基材114重复进行第二次,所述处理2000在基材114没有被接合或平坦地提起时会稍有不同。如果在第二次验证时基材114没有被接合,则接合头18返回至步骤1010中的原位置,以开始对新的基材114进行涂覆处理。不正确地接合的基体114被从平台14上取下并替换为新的基材114。如果在第二次验证时基材114没有被平坦地提起,则接合头18将基材114退回至涂覆容器(如步骤1160-1220中概述的),并进行至步骤1010以开始对的新基材114进行涂覆处理1000。
在基材114被平坦地接合后,接合头18将基材114提起至原位置(步骤1110),从而将基材114从涂覆容器中取出。在基材114被接合并提起的同时,根据混合处理3000制备涂层液体。
出于本说明书的目的,使用生物组分-源于人纤维蛋白原和人凝血酶的液态块状浓缩物的冷冻干燥的研磨粉末-来形成涂层液体。这些浓缩物与第二代纤维蛋白密封剂EVICELTM的制备中所使用的那些相同。已知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有助于凝血过程。更具体地讲,凝血酶是血浆中对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凝血过程的最后步骤)进行催化的酶,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血液的凝结作用所必需的蛋白,其在存在离子钙的情况下通过凝血酶来转化为纤维蛋白。
用于悬浮生物粉末组分的示例性溶剂为氢氟醚(3M Novec 7000)(HFE)。HFE具有相对高的挥发性;因此,所述生物组分在溶剂中保持悬浮相对短的时间。为了在基材被引入悬浮液时进行涂覆,应在生物组分悬浮于溶剂中的时限内将基材浸入悬浮液。
尽管本文描述了示例性涂层液体用来涂覆基材,但是应当理解,涂层液体并不限于所描述的悬浮液。涂层液体可以是澄清的、有色的或无色的。另外,涂层液体可以是由多于一种的可混溶物质形成的均一相,和/或可以是乳状液或类似的多相体系,其中至少一相在操作温度或使用温度下是液态,并且其中不溶解的或部分可溶解的颗粒或材料悬浮于溶剂中。溶剂实质上可以是水性溶剂或有机溶剂,其可以选自低沸醇类(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醚、丙酮、烃类溶剂(如戊烷、庚烷、己烷和辛烷)、卤化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氟氯化碳)、醚类和全氟溶剂,如先前描述的以商品名3M Novec市售的那些。前述列举并不代表可使用的所有可能的溶剂。可选择特定液体或液体组合以允许在示例性织物基材上实现液相的均匀分布。
关于示例性涂层液体的形成,将规定重量的纤维蛋白原(BAC2)粉末和规定重量的凝血酶粉末分散到混合容器中(分别为步骤3010和3020)。优选的是,所述混合容器是Nalgene管,其尺寸基于待制备的悬浮液的体积确定。将测量的体积的HFE加入BAC2和凝血酶粉末中(步骤3030),并使用涡旋搅拌器搅拌(步骤3040)。溶剂的体积可以使得悬浮液中固体与液体的重量比在约1%至15%的范围内,优选范围为约5%至10%。
返回至涂覆处理1000,然后将涂层液体倾倒入空的涂覆容器中(步骤1120),并且通过接合头18立即并快速地将基材114移动至溶合高度(步骤1130),其中基材被短暂地保持在溶合高度。溶合高度为基材平台14上方的任意高度,其基于释放位置确定。溶合高度是这样的中间位置:基材114可保持在该中间位置以确保在基材涂覆之前减少外部影响。溶合高度可以为约0.1mm至50mm,优选的溶合高度为约2mm至30mm,更优选的溶合高度为约7mm至10mm。基材在溶合高度处保持相对短暂的时间(本文中称作溶合时间)。溶合时间允许任何残余运动影响(例如,在移动至溶合高度过程中引起的基材振动或者由倾倒引起的涂层液体的波动)均得以消散。溶合时间可以为约1秒至120秒,优选的持续时间为约2秒至15秒。
关于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来涂覆基材114,期望将基材114尽可能快速地释放到悬浮液中;然而,还期望去除由于基材114快速从原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可能引起的任何外部影响。因此,非常快速地将基材114移动至溶合高度(步骤1130),然后允许其停留短暂的时间(溶合时间),以使得在基材114周围循环的任何气流消散,并使得基材114返回至水平取向(步骤1140)。
然后,将基材114相对缓慢地从溶合高度移动至释放位置(步骤1150)。释放位置是基材114的底部表面刚刚接触涂覆容器中的悬浮液的位置。释放位置基于涂覆容器中悬浮液的深度确定。涂覆容器中悬浮液的深度基于涂覆容器的体积以及倾倒入涂覆容器中的悬浮液的体积来计算。
一旦基材114处于释放位置,就使销30回缩回接合头18中。具体地讲,为了使销30回缩并使销支撑件80返回至回缩位置,停止向气缸40的空气递送(步骤1160),使得气缸40远离基材平台14向上移动(步骤1170),从而除去施加在致动销44上的压力(步骤1180)。随着从致动销44上除去压力,弹簧偏置的致动踏板82朝其回缩位置移动(步骤1190),从而使销支撑件80也朝其回缩位置移动(步骤1200)。随着支撑件80移动至其回缩位置,销30穿过狭槽70回缩,以使得销30的所有部分均不延伸出接合头18的外表面62(步骤1210)。在销30回缩之后,将基材114释放到倾倒入涂覆容器中的悬浮液中(步骤1220)。此时,基材114的单侧浸入悬浮液中。在基材114被释放到悬浮液中后,将容纳有基材114的涂覆容器从基材平台14上除去(步骤1230),以使得能够针对新的基材114开始涂覆处理1000。
受控的浸没处理1000出于多种原因是有利的。自动处理的固有优点是由于减少了人工处理而潜在减少了产品缺陷,从而改善了总体产率。
消除涂覆处理过程中的人工处理是可取的,以使处理效率更高并减少对粉末状生物组分和悬浮液溶剂的暴露。另外,处理自动化和涂覆区域的隔离减少了污染的潜在风险。
另外,涂覆处理改善了产品纤维蛋白贴剂的产品属性。据信,涂覆处理对产品纤维蛋白贴剂的下列属性有影响:剂型均匀度、药物美感(即,视觉外观)以及脆碎度(即,处理特性)。剂型均匀度直接影响纤维蛋白贴剂的功能性性能特性,如止血和组织粘合力。贴剂的止血潜能受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活性组分的控制;因此,重要的是使生物组分平坦地分布在整个基材上。除剂型均匀度外,纤维蛋白贴剂产品的药物美感直接受到生物固体在整个基材载体上的分布的影响。特别地,固体的不平表面分布以及向基材构造的可变渗透可对产品的物理外观以及潜在的生物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基材被设计为机械地夹带生物粉末颗粒,使得它们在正常处理和应用至伤口部位时不会被摇松。据认为,产品散落颗粒的可能性或其脆碎度不仅受到颗粒在表面分布的影响,还受到颗粒渗透的影响。涂覆处理通过将基材放入涂层液体中,使得涂层液体能够均匀、平坦地涂覆基材表面并有效地渗透进基材,来改善产品纤维蛋白贴剂的剂型均匀度、药物美感和脆碎度。
本发明将用以下实例来说明,但并不限于下述实例。
实例1
期望确定无纺布基材在手动放入悬浮液中时是否能够均匀地涂覆有悬浮液中所保持的粉末。
通过将1.7g第一生物粉末和0.3g第二生物粉末以6%的固体与溶剂比混入12mL二氯甲烷中并搅拌混合物来形成悬浮液。第一生物粉末通过冷沉工艺得自血浆蛋白,并包含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纤粘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VIII、因子XIII和赋形剂。按全部固体的百分数计,第一生物粉末的近似组成如下:纤维蛋白原40%、纤粘蛋白5%、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组合为13%、因子VIII、XIII和vWF组合为大约1%、剩余为赋形剂。第二生物粉末包括白蛋白、凝血酶、钙、稳定剂和赋形剂。按全部固体的百分数计,第二生物粉末的近似组成如下:白蛋白15%、凝血酶大约1%、剩余为钙、稳定剂和赋形剂。将所得悬浮液倾倒入4.25英寸×4.25英寸的接纳托盘中。将4英寸×4英寸ORC-PG910无纺布基材样品手动降至容纳有悬浮的生物粉末固体的托盘中。在溶剂蒸发后,在视觉上检查基材,并发现在基材初始接触悬浮液的一侧上均匀覆盖生物粉末。
实例2
期望确定手动放入甲基全氟丙醚溶剂的悬浮液中所保持的生物粉末中的无纺布基材中留存的粉末量。
在基部尺寸为2.25英寸×2.25英寸的不锈钢容器中形成包含与实例1中所使用的那些相似的生物粉末组合物的悬浮液。将第一和第二生物粉末组合物分别以0.4g和0.06g的量加入至不锈钢容器中。将甲基全氟丙基醚(HFE7000)与不锈钢容器中的生物粉末组合物混合至大约6重量%的粉末相对量。对不锈钢容器进行超声处理,以在HFE7000内生成颗粒的均匀分散体。将预称重的由ORC-PG910组成的2英寸×2英寸无纺布基材手动放入不锈钢容器中,以使得基材的四个边缘同时接触悬浮液。用粉末均匀地涂覆基材,不留未涂覆区域或裸露区域。通过对涂覆前后的基材称量来确定基材所留存的粉末量,发现留存粉末量在92.7%-97.4%范围内。
实例3
期望确定悬浮液密度对无纺布基材的固体留存率的影响,其中所述基材手动放入甲基全氟丙醚溶剂的悬浮液中所保持的生物粉末中。
通过在含有溶剂的试管中搅拌混合的粉末,使得固体与溶剂比分别为5.9重量%(2样品)、7.6重量%和15.0重量%,来制备HFE7000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粉末的悬浮液。将预称重的4英寸×4英寸ORC-vicryl无纺布基材样品手动放入含有固体悬浮液的4.25英寸×4.25英寸托盘中。在将基材放入托盘中时小心地保持基材的平面性,以保证基材的全部边缘同时接触液体。允许溶剂从托盘蒸发,在视觉上评估各涂覆样品的粉末覆盖程度(即,均匀度),并进行称重。根据前后样品重量之差来确定留存的固体量。对于用5.9重量%的固体悬浮液涂覆的一个基材,固体留存率为91.3%;对于用5.9重量%的固体悬浮液涂覆的另一基材,固体留存率为90.8%;对于用7.6重量%的固体悬浮液涂覆的基材,固体留存率为87.8%;对于用15重量%的固体悬浮液涂覆的基材,固体留存率为84.4%。这些结果概括在表1中,并在图18以曲线示出。如所示,固体留存量或固体摄入百分数随悬浮液密度增加而降低。
表1.悬浮液密度对固体留存率的影响
实例4
期望确定溶合时间是否对无纺布基材上的固体覆盖均匀度有影响,所述基材放入甲基全氟丙醚溶剂的悬浮液中所保持的生物粉末中。还期望确定接合头是否可用于涂覆无纺布基材。
以12重量%的固体与溶剂比制备HFE7000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粉末的悬浮液。用制得的悬浮液涂覆三个预称重的4英寸×4英寸ORC-PG910无纺布基材样品。使用市售的示例性接合头涂覆各基材样品。更具体地讲,将基材样品放入4.25英寸×4.25英寸的接纳托盘中,然后通过所述示例性接合头接合并提起。将悬浮液倾倒入托盘中。然后将基材带到溶合高度,并在此保持2-14秒的溶合时间,然后降低至释放位置,随后释放至接纳托盘中。在溶剂蒸发至干燥后,捕获样品的数字图像。针对基材受生物粉末覆盖的均匀度评价各样品的图像。该评价这样实现:将各图像细分成16个部分,并使用分别为1、3和9的半定量等级为各部分指定低、中和高的覆盖水平。然后使用这些个体评分的总和来得到各样品的总均匀度评分。对于2秒的溶合时间,视觉评分为144;对于8秒的溶合时间,视觉评分为126;对于14秒的溶合时间,视觉评分为108。各样品的总均匀度评分示出于表2中。如所示,随溶合时间的增加,涂层均匀度降低。
表2.溶合时间对涂层均匀度的影响
溶合时间(s) | 视觉评分 |
2 | 144 |
8 | 126 |
14 | 108 |
实例5
期望证明各种悬浮液密度对粘合/密封剂性质的影响。还期望确定接合头是否可用于涂覆无纺布基材。
以4.3重量%、7.6重量%、9.5重量%和17.4重量%的固体与溶剂比来制备HFE7000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粉末的悬浮液。用制备的悬浮液涂覆四个预称重的4英寸×4英寸的无纺布基材样品。使用市售的示例性接合头涂覆各基材样品。更具体地讲,将基材样品放入接纳托盘中,然后通过所述示例性接合头接合并提起。将悬浮液倾倒入托盘中,然后使基材样品降低并释放至悬浮液中。在降低工序过程中,将基材样品带到溶合高度,并在那里保持2-5秒的溶合时间,然后降低至释放位置,随后释放至接纳托盘中。使用液压式爆裂泄漏测试(HBLT)来测试涂覆的样品。将直径大约为0.75英寸的圆片涂覆样品放在形成有洞的牛心包膜上。将刺破的组织安装在气密室上,随后用盐溶液进行加压。测量破坏组织与样品之间的密封所需的压力。对于用4.3重量%固体悬浮液涂覆的基材,最大爆裂压力为约48.5mmHg;对于用7.6重量%固体悬浮液涂覆的基材,最大爆裂压力为约313.5mmHg;对于用9.5重量%固体悬浮液涂覆的基材,最大爆裂压力为约353mmHg;对于用17.4重量%固体悬浮液涂覆的基材,最大爆裂压力为约422.3mmHg。HBLT测试的结果提供在表3中,并在图19中以曲线示出。可以看出,最大爆裂压力随悬浮液密度增加而增加。
表3.悬浮液密度对最大爆裂压力的影响
实例6
猪止血性出血模型测试。
期望证明涂覆基材的止血性质。
在猪腔静脉出血模型中对实例2中制备的涂覆基材样品之一进行测试。在全身麻醉下,在猪的腔静脉中创造一条大约1cm的直线切口。将切成1英寸×2英寸大小的涂覆基材样品放在伤口部位处。使用拇指和手指对出血部位施加直接按压1分钟。1分钟后,除去压力并观察下方组织的出血和渗血情况。根据对伤口部位的检查,涂覆基材样品实现了止血。基体顺应出血部位周围的组织。在5分钟的观察期内未出现突破性出血。
实例7
期望证明在使用本发明的接合头的实施例时各种悬浮液密度对固体摄入效率和均匀度的影响。还期望确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接合头是否可用于涂覆无纺布基材。
以6重量%、8重量%和12重量%的固体与溶剂比来制备HFE7000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粉末的悬浮液。利用本发明的接合头的实施例用制备的悬浮液涂覆预称重的4英寸×4英寸无纺布基材样品。更具体地讲,将基材样品放入接纳托盘中,然后通过所述接合头接合并提起,使得保持样品的平面性。将悬浮液倾倒入托盘中,然后使基材样品降低并释放至悬浮液中。在降低工序过程中,将基材样品带到溶合高度,并在那里保持2-5秒的溶合时间,然后将其降低至释放位置,随后释放至接纳托盘中。评估涂覆样品的固体留存量和视觉均匀度。捕获样品的数字图像。针对基材受生物粉末覆盖的均匀度评价各样品的图像。该评价这样实现:将各图像细分成16个部分,并使用1、3、7和13的半定量等级为各部分指定覆盖水平,其中1和13分别指各部分的最低和最高覆盖量。然后使用这些个体评分的总和来得到各样品的总均匀度评分,其中评分208表示该等级上的最高总均匀度水平。对于6重量%的固体含量,平均视觉评分为207且摄入效率为94.7%;对于8重量%的固体含量,视觉评分为201且摄入效率为98.5%;对于12重量%的固体含量,视觉评分为190且摄入效率为96.8%。各样品的总均匀度评分如表4所示。如所示,涂层均匀度随悬浮液密度增加而少量降低。
表4.悬浮液密度对固体留存率和涂层均匀度的影响
实例8
期望证明各种悬浮液密度、溶合时间和溶合高度对小尺寸无纺布基材上的固体摄入效率和均匀度的影响。还期望确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接合头是否可用于涂覆无纺布基材。
以6重量%、7重量%、8重量%、9重量%和10重量%的固体与溶剂比在HFE7000中制备主要含有白蛋白的生物粉末的悬浮液。利用本发明的接合头的实施例用制备的悬浮液涂覆预称重的1英寸×1英寸无纺布基材样品。将基材样品放入接纳托盘中,然后通过所述接合头接合并提起,使得保持样品的平面性。将悬浮液倾倒入接纳托盘中,然后使基材样品降低并释放至悬浮液中。在降低工序过程中,将基材样品带到规定的溶合高度(表5),并在那里保持规定的溶合时间(表5),然后将其降低至释放位置,随后释放至接纳托盘中。评估涂覆样品的固体留存量和视觉均匀度。捕获样品的数字图像。通过使用1、3、7和13的半定量等级来针对基材受生物粉末覆盖的均匀度评价各图像,其中1和13分别指各部分的最低和最高覆盖量。总体上,随着悬浮液密度增加,固体留存率降低,例外的是10重量%的悬浮液密度,该密度下的平均固体留存率高于9重量%的悬浮液密度。
表5.悬浮液密度、溶合时间和溶合高度对固体留存率和涂层均匀度的
影响
Claims (6)
1. 一种用于接合多孔基材,而不使所述基材变形或受损的接合头,所述接合头包括:
(a) 至少两个销组,各销组包括多个销,所述销以预定的销角度布置成多个平行销行,其中直接相邻的销行中的销布置成使得一个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与相邻销行中的销的销角度反对称,和
(b) 其中当销组伸出时销行中的销共同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述方向由所述销行的销角度确定,从而当所述销组伸出时相邻销行沿彼此相反的纵向移动,并且
(c) 其中所述销组被布置成当从所述接合头的底部表面伸出时具有基本一致的伸出长度,以及
(d) 其中所述销组能够通过单个致动源一同伸出和回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头,其中各销组包括四个平行销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头,其中所述销角度介于15°至45°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头,其中所述销角度为28°。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头,其中各销行包括五个销。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头,其中相邻销行的末端彼此错开,交替销行的末端彼此对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5755.9A CN104959284B (zh) | 2008-05-22 | 2008-05-22 | 用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5755.9A CN104959284B (zh) | 2008-05-22 | 2008-05-22 | 用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
CN200880130547.6A CN102105232B (zh) | 2008-05-22 | 2008-05-22 | 用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30547.6A Division CN102105232B (zh) | 2008-05-22 | 2008-05-22 | 用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59284A true CN104959284A (zh) | 2015-10-07 |
CN104959284B CN104959284B (zh) | 2017-06-09 |
Family
ID=5421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25755.9A Active CN104959284B (zh) | 2008-05-22 | 2008-05-22 | 用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5928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51555A (zh) * | 2018-12-17 | 2019-02-19 | 广东利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改进型织带涂胶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680850A5 (zh) * | 1986-12-03 | 1992-11-30 | Antogi Ag | |
DE3907104A1 (de) * | 1989-03-04 | 1990-09-06 | Joachim Neuberg | Vorrichtung zum befoerdern von musterstuecken zu einer klebestation |
DE4108301C2 (de) * | 1991-03-14 | 1994-09-22 | Inst Textil & Verfahrenstech | Greifvorrichtung für textile Zuschnitte |
DE4339102A1 (de) * | 1992-11-26 | 1994-06-01 | Friedhelm Prof Dipl Ing Sehrt | Handhabungsvorrichtung zum mechanischen Greifen, Halten, Bewegen oder dergl. Handhaben von Gegenständen insbesondere für Handhabungsgeräte |
DE29616661U1 (de) * | 1995-09-27 | 1996-11-07 | Spoelders, Ludy, Mechelen, Hombeek | Nadelblock |
-
2008
- 2008-05-22 CN CN201510125755.9A patent/CN104959284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51555A (zh) * | 2018-12-17 | 2019-02-19 | 广东利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改进型织带涂胶设备 |
CN109351555B (zh) * | 2018-12-17 | 2023-08-25 | 广东利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改进型织带涂胶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59284B (zh) | 2017-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5232B (zh) | 用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 |
Lourenço et al. | Wettability influences cell behavior o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with different topographies | |
Kim et al. | Pore structure analysis of swollen dextran‐methacrylate hydrogels by SEM and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 |
AU2017424318B2 (en) | Bioassay carrier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 |
WO1996015223A1 (en) | Biomaterial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it | |
Shah et al. | Endothelial cell behaviour on gas‐plasma‐treated PLA surfaces: the roles of surface chemistry and roughness | |
EP0238508B1 (en) | Polymeric intraocular lens material having improved surface properties | |
CN104959284A (zh) | 用涂层液体涂覆多孔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 |
Leone et al. | States of water, surface and rheo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a new biohydrogel as articular cartilage substitute | |
Hoffecker et al. | Assessing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cellular rigidity sensing using a micropatterned hydrogel–photoresist composite | |
Liu et al. | The effects of bioactive akermanite on physiochemical, drug‐delivery,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oly (lactide‐co‐glycolide) beads | |
Velzenberger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biomaterials polar interactions i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using liquid–liqui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relation to fibronectin adsorption | |
US20090254192A1 (en) | Bone fill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Mohseni Garakani et al. | A novel 3D in vitro tissue model for bone‐metastasized breast cancer: A preclinical tool in drug discovery and testing | |
McDermott et al. | Application of Quality by Design (QbD) approach to ultrasonic atomization spray coating of drug-eluting stents | |
Bakry |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urface grafting with heparin and addition of poly (d, l‐lactide) microparticles on properties of poly (l‐lactide) single crystals scaffolds | |
EP0609794A1 (en) | A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 |
RU2466798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несения покрытия из жидкости на пористый субстрат | |
CN103776695A (zh) | 生物材料压缩试验缸及实验方法 | |
US8844369B2 (en) | Concentration independent modulation of local micromechanics in a fibrin gel | |
CN217112142U (zh) | 扫描电镜样品台 | |
EP4436720A1 (en) | Mold for applying a liquid onto a plasma-based or cryoprecipitate-based film and method for coating a plasma-based or cryoprecipitate-based film | |
WO2021078946A1 (en) | Protein-based biomaterial with viscoelastic behaviour, process for obtaining it and uses thereof | |
Zhang et al. | Study of the different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iotics from patients: A dynamic eluting system to investigate drug release from antibiotic-impregnated calcium sulfate delivery | |
EP3418255A1 (en) | Hydrophobic treatment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heet-like member using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