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8916A -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8916A
CN104958916A CN201510459391.8A CN201510459391A CN104958916A CN 104958916 A CN104958916 A CN 104958916A CN 201510459391 A CN201510459391 A CN 201510459391A CN 104958916 A CN104958916 A CN 104958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ressure sensor
capacitor cell
hurdl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93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婷婷
赵晓莹
杨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5104593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589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8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8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栏辅助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位姿识别单元、速度识别单元、步态识别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装置和控制器,位姿识别单元包括腰部压力传感器、膝关节压力传感器、肘关节压力传感器、小腿肌肉压力触感器和大腿肌肉压力触感器,所述步态识别单元包括脚底压力传感器和脚底压力开关,所述速度识别单元用于采集跨栏速度。本发明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对运动员在各个阶段的用力机制进行全程监测,可在运动员跨栏技术动作、足底压力动态分布特征、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脚底各个分区的压强峰值和腾空时相、足底分区冲量等方面作定量分析,作为训练、比赛及避免运动创伤等提供辅助训练依据。

Description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育运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跨栏运动,具体涉及一种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跨栏跑是属于跑跨结合的一项运动,属于固定组合结构的非对称周期性运动项目,其技术关键在于跑跨的结合转变。在跨栏跑的一次全程中,完成十次不自然的大步,这个不自然的大步,在跨栏技术中称之“跨栏步”。完整的跨栏步,一般分为起跨攻栏、栏上动作、下栏动作等几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跨栏步技术是以动作的起跨角度、距离、速度和力量等四个因素决定,其中动作速度是核心。角度距离是保证,用力效果是根本。跨栏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成绩。
目前,在跨栏辅助训练这一领域,大多聚集在男子110米跨栏分析,采用录像统计和简单的三维摄像方式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但是这对跟踪拍摄所的要求很高,而且只能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动作等,对于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各处用力,与地面间的作用力等都没有涉及,这对于辅助训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对运动员跨栏过程中的各个部位用力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人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力,用于辅助训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位姿识别单元、速度识别单元、步态识别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装置和控制器,所述位姿识别单元、速度识别单元、步态识别单元分别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装置分别和控制器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远程接收单元进行通信,所述位姿识别单元包括腰部压力传感器、膝关节压力传感器、肘关节压力传感器、小腿肌肉压力触感器和大腿肌肉压力触感器,所述步态识别单元包括脚底压力传感器和脚底压力开关,所述速度识别单元用于采集跨栏速度,所述腰部压力传感器、膝关节压力传感器、肘关节压力传感器、小腿肌肉压力触感器、大腿肌肉压力触感器、脚底压力传感器均采用薄膜三维力压力传感器。其中,脚底压力传感器每只脚设有五组,鞋夹层的前掌设置三组,鞋夹层的后掌设置二组,所述设置于鞋夹层的脚底压力开关根据左右鞋转换的频率确定装置是否启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数据过滤单元、数据分类单元、数据融合处理单元和数据库单元,所述数据过滤单元用于过滤传感器采集的错误数据,所述数据分类单元对过滤后的数据进行分类,数据融合处理单元根据数据分类单元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输出二维数据表,数据库用于存储检测数据和标准数据,所述标准数据为跨栏训练各指标的最优数据。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跨栏上用于测量跨栏高度的跨栏姿态单元,所述跨栏姿态单元包括跨栏姿态采集单元和跨栏无线通信单元,所述跨栏无线通信单元和无线通信装置相互通信。
上述薄膜三维力压力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的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X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Y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Y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X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的电容值求和计算电容传感器的法向力且消除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均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是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和右差位δ,b0驱=b0感,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所述差位δ=δ,且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所述两组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的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沿宽度方向设有初始错位偏移,错位偏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20个以上条状电容单元、与条状电容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引线,相邻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设有电极间距aδ。所述平行板面积S=M(a0+aδ)b0,其中,M为条状电容单元数量,b0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长度,a0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所述电容单元模块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引线通过并联或者独立连接到控制单元。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所述控制单元和电容单元模块之间设有中间变换器,中间变换器用于设置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对运动员在各个阶段的用力机制进行全程监测,可在运动员跨栏技术动作、足底压力动态分布特征、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脚底各个分区的压强峰值和腾空时相、足底分区冲量等方面作定量分析,作为训练、比赛及避免运动创伤等提供辅助训练依据。另外,本发明的薄膜三维力压力传感器在电容测量三维力的基础上,有效使用平板面积,并且通过差动等方法有效解决三维力间耦合,从而使法向与切向转换都达到较高的线性、精度与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及其坐标系。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右向偏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左向偏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对的初始错位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单元对受力后偏移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驱动电极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感应电极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通过相同传递系数K实现输出响应求和。
图1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单元电容对的信号差动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电容器剖面结构。
图1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训练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其中,1、上PCB基板,2、下PCB基板,3、驱动电极,4、感应电极,5、弹性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一种跨栏辅助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位姿识别单元、速度识别单元、步态识别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装置和控制器,所述位姿识别单元、速度识别单元、步态识别单元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装置分别和控制器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远程接收单元进行通信,所述位姿识别单元包括腰部压力传感器、膝关节压力传感器、肘关节压力传感器、小腿肌肉压力触感器和大腿肌肉压力触感器,所述步态识别单元包括脚底压力传感器和脚底压力开关,所述速度识别单元用于采集跨栏速度,所述腰部压力传感器、膝关节压力传感器、肘关节压力传感器、小腿肌肉压力触感器、大腿肌肉压力触感器、脚底压力传感器均采用薄膜三维力压力传感器。远程接收单元可以为手机、服务器等。
所述脚底压力传感器每只脚设有五组,由于短跑主要用脚前掌,鞋夹层的前掌设置三组,鞋夹层的后掌设置二组,脚底压力传感器一直开启,所述设置于鞋夹层的脚底压力开关根据左右鞋转换的频率确定整个装置是否启动。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数据过滤单元、数据分类单元、数据融合处理单元和数据库单元,所述数据过滤单元用于过滤传感器采集的错误数据,所述数据分类单元对过滤后的数据进行分类,数据融合处理单元根据数据分类单元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输出二维数据表,数据库用于存储检测数据和标准数据,所述标准数据为跨栏训练各指标的最优数据。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数据处理单元输出的二维数据表和标准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确定训练方案,
该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装置和设置在跨栏上用于测量跨栏高度的跨栏姿态单元,所述跨栏姿态单元包括跨栏姿态采集单元和跨栏无线通信单元,所述跨栏无线通信单元和无线通信装置相互通信。
脚底压力根据控制器设置的阀值确定训练员是处于静止起步状态、跨栏状态和跑步状态,以便控制器能更准确的调整训练方案,同时能够再非运动状态关闭跨栏辅助训练装置节省功耗。该装置还设有延时单元,所述的延迟单元用于静止起步状态、跨栏状态和跑步状态进行转换时的系统延时。所述速度识别单元包括背部加速度传感器和速度测量传感器,两者配合进行测量训练者加速度和速度,这样能更准确的判断训练者的速度状态。
所述腰部压力传感器、膝关节压力传感器、肘关节压力传感器、小腿肌肉压力触感器、大腿肌肉压力触感器、脚底压力传感器均经过A/D转换和放大器后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
本发明的薄膜三维力压力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的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X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Y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Y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X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的电容值求和计算电容传感器的法向力且消除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均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采用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和右差位δ,b0驱=b0感,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所述差位δ=δ,且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所述两组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的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沿宽度方向设有初始错位偏移,错位偏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20个以上条状电容单元、与条状电容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引线,相邻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设有电极间距aδ。所述平行板面积S=M(a0+aδ)b0,其中,M为所有条状电容单元数量,b0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长度,a0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所述电容单元模块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引线通过并联或者独立连接到控制单元。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其中,d0为介质厚度,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所述控制单元和电容单元模块之间设有中间变换器,中间变换器用于设置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
1、条状电容单元的转换特性
(1)激励信号和坐标系
将条状电容单元置于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极板平面长度b0、宽度a0、弹性介质厚度d0。三维激励施加于电容极板的外表面,产生的接触式作用力具有Fx、Fy和Fz三个方向分量,Fx和Fy的作用方向沿X轴和Y轴,Fz的作用方向沿OZ轴,即方向,法向和切向应力均为一种应力张量,从电极的引线间即可输出电容的响应;法向应力σn=Fn/A,其中A=a0·b0为极板法向受力面,Fn=Fz为法向分量;两侧表面上产生成对的切向应力τx=Fx/A,τy=Fy/A。
根据弹性力学中的虎克定律,σn和τx,τy都将使弹性体产生相应的变形。其中,
σ n = E · ϵ n = E · δ n / d 0 = F n A - - - ( 1 )
± τ x = ± γ x · G = ± G · δ x / d 0 = ± F x A - - - ( 2 )
± τ y = ± γ y · G = ± G · δ y / d 0 = ± F y A - - - ( 3 )
式中,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单位:GN/m2),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单位:GN/m2),δn为弹性介质的法向位移(单位:μm),而δx和δy为条状电容单元上下两极板的相对错位(单位:μm),其正负号由坐标轴指向决定。
(2)电容公式及其输入输出特性
矩形平行板电容器的初始电容为:
C 0 = ϵ 0 · ϵ r · a 0 · b 0 d 0 - - - ( 4 )
式中,ε0真空介质电常数为8.85PF/m,εr=2.5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d0受σn的激励产生相对变形εn=δn/d0=σn/E,代入(4)得到输入输出特性
C n = ϵ 0 · ϵ r a 0 · b 0 d 0 ( 1 - ϵ n ) = ϵ 0 · ϵ r a 0 · b 0 d 0 ( 1 - F n A E ) - - - ( 5 )
(3)法向应力作用下的线性度和灵敏度
a、法向线性度
在(5)式中Fn在分母中,故Cn=f(Fn)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转换量程中的最大值σnmex与介质弹性常数E相比,δn是个很小的量,即分母中εn<<1,将(5)按级数展开并略去二次方以上的高阶无穷小,(5)式可简化为:
C n = C 0 ( 1 + &epsiv; ) = C 0 ( 1 + F n A &CenterDot; E ) - - - ( 6 )
可见在Cn与Fn的转换特性中的法向线性度的最大相对误差接近于零。
b、灵敏度
按法向灵敏度的定义
按(6)式可得线性灵敏度,
Sn1=C0/AE=ε0εr/d0E   (7)
而按(5)式则
S n 2 = dC n dF n = C 0 &CenterDot; 1 1 - 2 &epsiv; = C 0 &CenterDot; 1 1 - 2 F n A &CenterDot; E - - - ( 8 )
Sn2随Fn而变,Fn愈大,Sn2愈大,在整个转换特性上呈轻微非线性。
(4)切向应力τx和τy激励下的电容变化
切向应力τx和τy并不改变极板的几何尺寸参数b0和a0,对介质厚度d0也不产生影响。然而τx和τy改变了平行板电容器的空间结构,正向面对的上下极板之间发生了错位偏移。现以OX方向为例,极板在τx作用下的错位偏移δx
在图2中当τx为零时,a0上=a0下是正对的,基板之间有效截面Aτ=a0·b0;在图3中,在τx右向的作用下,上极板相对于下极板产生了向右的错位偏移δx,从而使上下极板之间在计算电容时的有效面积Aτ=(a0x)·b0;图4中,当τx为左向时,错位偏移δx则向左,而Aτ=(a0x)·b0,有效面积的减少量相同,由此产生的电容为:
C &tau; x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 a 0 - &delta; x ) &CenterDot; b 0 d 0 - - - ( 9 )
根据剪切虎克定律
τx=γx·G=G·δx/d0   (10)
将(10)代入(9)可得
C &tau; x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delta; x &CenterDot; b 0 d 0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b 0 &tau; x G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F x Ga 0 - - - ( 11 )
(11)式即为切应力下的输入——输出特性,Cτ与τx呈线性关系。
而其灵敏度
s &tau; x = dC &tau; x dF x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Ga 0 - - - ( 12 )
公式(9)-(12)类似的分析同样适用与τy与Cτy的特性与技术指标,只不过式中条状电容单元的长边b0应设置于OX轴方向,而其短边a0则在OY方向。(5)差动电容单元的引进
图3和图4所示的电容器结构性变化,只说明电容输出与切向应力±τx输入的关系,电容增量都是负的,因此这种初始电容结构不适宜作为对±τx得到增减电容的响应。为此本发明对电容器上下极板的初始结构进行调整,构成一对差动电容对(CL与CR),具体如图5所示。
图5中,一对电容CL和CR电极尺寸a0、b0、d0均相同,初始错位偏移δ0也相同,区别在于左边电容器CL上层δ0尖角的指向为+OX,而右边电容器CR上层δ0尖角指向-OX。
当τx=0时, C L = C R = C &tau; 0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 &delta; 0 ) &CenterDot; b 0 d 0 , 即图中阴影部分所对应的电容,在此基础上如在-Fx激励下产生±δx的错误偏移,形成如图6所示的电容增减效果。
C L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b 0 &CenterDot; ( a 0 - &delta; 0 &PlusMinus; &delta; x ) d 0 - - - ( 13 )
图6中CL和CR差动电容对同一个τx将产生±δx和±ΔCτ的响应。 &PlusMinus; &delta; x = &PlusMinus; d 0 &tau; x E ;
δ0的大小应满足可取δ0=10μm,由此,公式(11)可修改为
C &tau; x = C &tau; 0 &PlusMinus;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Ga 0 F x - - - ( 14 )
式中,为切应力为零时的初始电容,(14)式即为切应力输入输出特性,Cτx与Fx是线性关系,而其灵敏度
2、接触式平行板电容设计
(1)平行板电容的平面设计
参见图7、图8和图9中的电极平面布置,在一个10×10mm2的基板中心作十字分隔,形成四个象限Ⅰ、Ⅱ、Ⅲ、Ⅳ,其中Ⅰ、Ⅱ象限为对τx做出响应的差动电容单元组合,而Ⅲ、Ⅳ象限为对τy做出响应的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外围线为10×10mm2的PCB板四根边缘线,对PCB基板应精确切割以保证形状和尺寸上的精准。影线部分表示失蜡铸造工艺的外模截面,其几何形状和尺寸也应在机械成型时保持精准,为脱模方便并可拼拆,更应维持尺寸精度,最终以保证消除三维力对电容响应的相互干扰。
电容单元模块采用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由公式(12)a0愈小,切向应力响应的灵敏度越大,故单个电容均为长条状。设每根条状电容单元宽为a0,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的槽宽为aδ,则每根条状电容单元的节距为a0+aδ。为了充分利用方形基板的平面空间,使M(a0+aδ)b0≈1方形基板表面积,M为4个象限内的条状电容单元数,则有M(a0+aδ)=2*10mm,式中,槽宽aδ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使用基板上的有效平面空间,也不宜过小,要受到失蜡铸造工艺的约束。为使法向灵敏度Sn和切向灵敏度Sτ相同,按公式(7)和(12),令a0·G=d0·E,当d0=0.1mm时,则a0=0.15mm,若令aδ=0.05mm,则M=100,每个象限有25个条状电容单元。
为了实现τx和τy切向响应之间不相互产生影响,驱动电极长度两端预留δ0,因此b0驱=b0底+2·δ0,其中在b0驱两端长度预留理论上应保证 &delta; 0 &GreaterEqual; d 0 &CenterDot; &tau; y max G , 其计算值为 10 - 5 &times; 70 &times; 10 3 2.4 &times; 10 6 2.9 &times; 10 - 8 m = 10 - 2 u m < < 1 u m , 故在工艺上应保证b0驱-b0底≥0.01mm。
为了实现τx和τy不对法向电容响应产生任何影响,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在各象限中的平面布置应保证一定的错位偏移,通过差动消除影响,取感应电极在下层PCB基板上的位置作为参照,则驱动电极在上层PCB基板上的布置应以PCB基板边缘线为基准。图中四个虚线方框为感应电极在下极板上的基准。而置他们与几何基准线差距均为δ0(0.1mm),以保证τx在Ⅰ、Ⅱ象限电容单元产生差动电容输出响应,而在Ⅲ、Ⅳ象限电容单元则产生对τy的差动电容响应,设置一个初始错位偏移δxo,其取值应保证其计算值与δ0类似,其初始错位偏移均设置δxo=δyo=0.01mm,以保证四个象限中的电容单元在τx和τy切向激励下能产生两组差动电容对,这样在计算法向电容输出响应时已能保证τx和τy不对法向电容响应产生任何影响。在图6中CτxI=CR和CτxII=CL为转换τx的差动电容对,而CτxIII=CL和CτxIV=CR则为转换τy的差动电容对。
(2)法向应力计算
由公式(6)可改写单个电容器的法向响应电容
C n i = N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F n d 0 E ) - - - ( 15 )
其中,i=Ⅰ、Ⅱ、Ⅲ、Ⅳ,因每个象限中,N是指每个象限的条状电容单元的数量,N个条状电容单元是并联。
如再将其求和,可得上式即为σn的电容总响应。
尽管单个电容的求和可通过电极引线的并联连接实现。但一旦并接好,就不再能实现求差组合,故实际的求和组合要通过中间变换器的输出再求和,见图10,求和的信号流程框图
图中,中间变换器K可以是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从而完成对法向响应的合成。
O n = 4 K N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F n d 0 E ) - - - ( 16 )
(3)切向应力计算
CI对CII和CIII对CIV可以实现两对差动组合,见图11,经差动技术处理,差动输出的总响应
O &tau; x = 2 NK&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a 0 G F x - - - ( 17 )
上式中,无论是法向激励Fn或切向激励Fy均不对Oτx产生影响。即自动消除了σn和τy对τx的总输出的耦合或干扰,因为凡是在信号包含相减的运算中,等量和同符合的电容变化都自动消除。而Fy和Fx对σn的干扰可通过上层电极在b0方向增加几何长度2δ0消除,Oτy同理可求。
(4)主要材料选择及其特性参数
梳齿状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剖面图类似于图12所示的三明治结构。图12中,1为上PCB基板,2为下PCB基板,3为驱动电极,4为感应电极,5为弹性介质。
极板距d0=0.1mm,上下基板内侧空间除铜箔电极外,均为用失蜡铸造法充填的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超弹绝缘介质。其机械和物理特性参数为杨氏模量E=6.2MPa,而其抗剪弹性模量为G=4.1MPa,介质极化时相对介电常数εγ=2.5。由于介质的E和G远小于铜的弹性模量E=103GPa。故电容器内部介质在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远大于极板的变形。
(5)电极引线设计
无论是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都需备有引出线,考虑各个驱动电极在信号电平上都是接地的,故四组驱动电极只需共用同一个引出线。而四个电容单元模块感应电极则需用各自独立的引出线,于是整个电容组件共有至少5个管脚从平面封装的侧面引出,以便整个组件顶部与底部外表面能方便地与测量对象接触。
本发明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支撑下,完成了一种新型三维力敏感电容组合的设计,在10×10mm2的受力面上,无论是法向或切向,都可向介质较均匀的传递应力。文中四个单元电容呈两对组合分布。在空间力与传感器表面的接触中外力只有1个,电容响应却有4个,对4个电容求和可得到法向Fn的信息,即整个电极板都对求Fn做出贡献,同时将两对电容组合组成差动系统,又可获得Fx和Fy的信息,从而完整描述一个三维力。这4个单元电容组合既要完成其基本功能,又要互不干扰,这是靠巧妙的设计构思才得以实现,按设计参数一次转换的法向灵敏度和切向灵敏度和最大线性误差,借此可为同行研发者提供借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位姿识别单元、速度识别单元、步态识别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装置和控制器,所述位姿识别单元、速度识别单元、步态识别单元分别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装置分别和控制器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远程接收单元进行通信,所述位姿识别单元包括腰部压力传感器、膝关节压力传感器、肘关节压力传感器、小腿肌肉压力触感器和大腿肌肉压力触感器,所述步态识别单元包括脚底压力传感器和脚底压力开关,所述速度识别单元用于采集跨栏速度,所述腰部压力传感器、膝关节压力传感器、肘关节压力传感器、小腿肌肉压力触感器、大腿肌肉压力触感器、脚底压力传感器均采用薄膜三维力压力传感器,所述薄膜三维力压力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的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X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Y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Y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X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的电容值求和计算电容传感器的法向力且消除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均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是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底压力传感器每只脚设有五组,鞋夹层的前掌设置三组,鞋夹层的后掌设置二组,所述设置于鞋夹层的脚底压力开关根据左右鞋转换的频率确定装置是否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数据过滤单元、数据分类单元、数据融合处理单元和数据库单元,所述数据过滤单元用于过滤传感器采集的错误数据,所述数据分类单元对过滤后的数据进行分类,数据融合处理单元根据数据分类单元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输出二维数据表,数据库单元用于存储检测数据和标准数据,所述标准数据为跨栏训练各指标的最优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跨栏上用于测量跨栏高度的跨栏姿态单元,所述跨栏姿态单元包括跨栏姿态采集单元和跨栏无线通信单元,所述跨栏无线通信单元和无线通信装置相互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和右差位δ,b0驱=b0感,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位δ=δ,且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的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沿宽度方向设有初始错位偏移,错位偏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20个以上条状电容单元、与条状电容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引线,相邻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设有电极间距aδ,所述平行板面积S=M(a0+aδ)b0,其中,M为条状电容单元数量,b0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长度,a0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所述电容单元模块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引线通过并联或者独立方式连接到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栏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和电容单元模块之间设有中间变换器,中间变换器用于设置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
CN201510459391.8A 2015-07-28 2015-07-28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Pending CN1049589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9391.8A CN104958916A (zh) 2015-07-28 2015-07-28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9391.8A CN104958916A (zh) 2015-07-28 2015-07-28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8916A true CN104958916A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13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9391.8A Pending CN104958916A (zh) 2015-07-28 2015-07-28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89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9701A (zh) * 2018-04-27 2018-10-09 李军 跨栏比赛违规识别系统
CN108939505A (zh) * 2018-04-27 2018-12-07 李军 跨栏比赛违规识别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2551A1 (en) * 1999-07-08 2002-02-21 Watterson Scott R.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n exercise apparatus using a portable remote device
US20040198556A1 (en) * 2003-04-05 2004-10-07 Rastegar Jahangir 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pole vault fall injuries
CN102553201A (zh) * 2010-12-21 2012-07-11 天津市职业大学 基于uwb移动传感器网络的竞走犯规智能监测系统
CN202942647U (zh) * 2012-12-07 2013-05-22 庄茂花 多功能跨栏架
CN204865012U (zh) * 2015-07-28 2015-12-16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2551A1 (en) * 1999-07-08 2002-02-21 Watterson Scott R.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n exercise apparatus using a portable remote device
US20040198556A1 (en) * 2003-04-05 2004-10-07 Rastegar Jahangir 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pole vault fall injuries
CN102553201A (zh) * 2010-12-21 2012-07-11 天津市职业大学 基于uwb移动传感器网络的竞走犯规智能监测系统
CN202942647U (zh) * 2012-12-07 2013-05-22 庄茂花 多功能跨栏架
CN204865012U (zh) * 2015-07-28 2015-12-16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建平等: ""浮动电极式三维柔性电容触觉传感阵列设计"",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冯翠萍: ""基于三维界面应力传感器的微电容阵列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I》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9701A (zh) * 2018-04-27 2018-10-09 李军 跨栏比赛违规识别系统
CN108939505A (zh) * 2018-04-27 2018-12-07 李军 跨栏比赛违规识别方法
CN108939505B (zh) * 2018-04-27 2019-12-10 玉环凯凌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跨栏比赛违规识别方法
CN108619701B (zh) * 2018-04-27 2019-12-10 玉环方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跨栏比赛违规识别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72974U (zh) 一种运动员跨栏过程姿态检测装置
CN105054952A (zh) 拳击运动靶体上作用力测量装置
CN204813893U (zh) 一种足底压力分布测量装置
CN104997569B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牙套的牙齿综合测量仪
CN105030248A (zh) 一种糖尿病并发症足部溃疡监控系统
CN104958916A (zh)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CN204758191U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204865012U (zh) 跨栏辅助训练装置
CN105012039B (zh) 一种牙齿综合测量仪
CN104978095A (zh) 一种三维多点式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71482A (zh) 短跑辅助训练装置
CN104951144A (zh) 基于震动吸收的三维多点式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
CN204815611U (zh) 自行车骑行运动辅助训练装置
CN204788762U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差动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104978073A (zh) 感应式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98786U (zh) 基于压力分析的拳击运动辅助训练装置
CN204798051U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牙套的牙齿综合测量仪
CN204815616U (zh) 短跑中足底与起跑器间作用力测量装置
CN204815604U (zh) 短跑辅助训练装置
CN104990663A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差动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104971483A (zh) 基于压力分析的拳击运动辅助训练装置
CN105046084A (zh) 一种可数据融合的牙齿综合测量仪
CN204855332U (zh) 基于皮肤摩擦性能测试的护肤品品质评定系统
CN104984537A (zh) 一种运动员跨栏过程姿态检测装置
CN204759391U (zh) 一种三维多点式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