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4212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4212B
CN104954212B CN201410127511.XA CN201410127511A CN104954212B CN 104954212 B CN104954212 B CN 104954212B CN 201410127511 A CN201410127511 A CN 201410127511A CN 104954212 B CN104954212 B CN 104954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al
predistortion
bus
numerical value
cod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75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4212A (zh
Inventor
邵起明
姜明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LTRAPOW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LTRAPOW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TRAPOW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ULTRAPOW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275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54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4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4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4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4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标识ID信息获取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以选取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接收设备。该方案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但不会提高误码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有线通信领域,通信设备之间通常采用基于总线的通信方式。基于该方式,随着总线长度的增加,信号在总线上的衰减就会增大,导致信号失真严重,远端的接收设备接收失真的信号会产生接收误码,进而造成信号误判。总线上的数据传输速率越高,接收设备接收信号进入稳态的时间越短,失真越高,误码率越高。
在不提高误码率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通常会增大发送设备的输出功率。但是,仅增大发送设备的输出功率会带来以下缺陷:首先,虽然可以保证远端的接收设备正常接收信号,但是可能造成总线上的近端设备接收过载,进一步致使近端设备损坏;其次,过大的输出功率使发送设备功耗过大,造成能源浪费;另外,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发送设备的输出功率会受到限制,例如,矿井下的通信设备受到本质安全电路的限制,线缆上通信设备的输出功率也会受到限制,这样,在不提高误码率的前提下,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依靠增大发送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方式不能很好地保证在不提高误码率的前提下,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标识ID信息获取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以选取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接收设备。
进一步,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获取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具体包括: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从来自总线控制器的总线距离文件中查找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或者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测量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进一步,对应关系映射表包括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具体包括:
在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总线距离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速率;
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进一步,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具体包括:
实时统计已传输数据中最近一次码极性翻转后“0”或“1”的个数c;
获取待传输数据的当前码n0后,读取c的数值c0,以及读取在获取n0的前一个码n1后c的数值c1;
判断c0是否等于0以及c1是否等于第一门限值;
若c0等于0且c1等于第一门限值,存储n0,以第一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高阻编码;
若c0不等于0或者c1不等于第一门限值,判断c的数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其中,第一门限值大于第二门限值;
若c0的数值小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加1,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n1;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
若c0的数值等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不变,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三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三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三编码方式的第一位输出码数值为n1,第三编码方式除第一位之外的其它位输出码数值为n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主控器,用于根据接收设备的标识ID信息获取自身所在的通信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预失真编码器,用于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总线收发器,用于以选取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接收设备。
进一步,主控器,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从来自总线控制器的总线距离文件中查找通信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或者
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测量通信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进一步,对应关系映射表包括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主控器,具体用于:
在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总线距离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速率;
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进一步,预失真编码器,具体用于:
实时统计已传输数据中最近一次码极性翻转后“0”或“1”的个数c;
获取待传输数据的当前码n0后,读取c的数值c0,以及读取在获取n0的前一个码n1后c的数值c1;
判断c0是否等于0以及c1是否等于第一门限值;
若c0等于0且c1等于第一门限值,存储n0,以第一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高阻编码;
若c0不等于0或者c1不等于第一门限值,判断c的数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其中,第一门限值大于第二门限值;
若c0的数值小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加1,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n1;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
若c0的数值等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不变,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三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三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三编码方式的第一位输出码数值为n1,第三编码方式除第一位之外的其它位输出码数值为n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通信设备和总线,两个所述通信设备之间通过总线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由于在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中,保存的是在一定的总线距离和数据传输速率下保证接收设备正确接收数据而需要采用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因此该方案可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弥补了传输过程中的失真,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保证在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下接收设备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即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也不会提高误码率;并且,该方案无需增加发送设备的输出功率,可以保证总线上的近端设备不会接收过载,还能够节省能源;另外,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发送设备的输出功率受到限制(例如,矿井下的通信设备受到本质安全电路的限制,线缆上通信设备的输出功率也会受到限制)时,也能够保证在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下接收设备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即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也不会提高误码率。
进一步,该方案可以完全描述和完整判断待传输数据的码极性变化特征,从而准确确定对待传输数据中每个码进行预失真编码时采用的编码方式,进而保证接收设备正确接收数据;并且,该预失真编码属于物理层编码,无需对发送设备进行修改,就可以实现方案扩展。
进一步,该方案中发送设备可以从总线控制器获取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也可以自主去测量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获取总线距离的方式非常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失真编码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仅依靠增大发送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方式不能很好地保证在不提高误码率的前提下,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执行主体为发送设备,具体步骤如下:
S10:根据接收设备的标识(Identification,ID)信息获取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发送设备在与接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可以获取到接收设备的ID信息,该ID信息可以是接收设备的媒质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序列号(SerialNumber,SN)或者通信编号等等,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获取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S11: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对应关系映射表包括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可以由总线控制器或者发送设备预先进行测量,确定在一定的总线距离和一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下保证接收设备正确接收数据采用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并保存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发送设备获取到总线距离后,就可以选取该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S12: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以选取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接收设备。
编码规则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发送设备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后,以选取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给接收设备。
由于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保存的是在一定的总线距离和数据传输速率下保证接收设备正确接收数据而需要采用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因此该方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弥补了传输过程中的失真,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可以保证在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下接收设备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即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也不会提高误码率;并且,该方案无需增加发送设备的输出功率,可以保证总线上的近端设备不会接收过载,还能够节省能源;另外,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发送设备的输出功率受到限制(例如,矿井下的通信设备受到本质安全电路的限制,线缆上通信设备的输出功率也会受到限制)时,也能够保证在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下接收设备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即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也不会提高误码率。
进一步,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获取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具体包括: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从来自总线控制器的总线距离文件中查找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或者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测量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该方案中发送设备可以从总线控制器获取距离总线文件,然后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从总线距离文件中查找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也可以自主去测量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获取总线距离的方式非常灵活。
进一步,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具体包括:
在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总线距离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速率;
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在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中,一个总线距离可能对应多个数据传输速率,同样,一个数据传输速率也可能对应多个预失真编码位数,所以可以首先查找总线距离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速率,然后再选取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对应的预失真编码位数,最终得到的结果可以如下表所示:
总线距离 速率 N
SV12 CV1 5
进一步,如图2所示,上述S12中的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具体包括:
S20:实时统计已传输数据中最近一次码极性翻转后“0”或“1”的个数c。
码极性翻转是指数据中从“0”变为“1”、或者从“1”变为“0”后发生的码极性变化。
S21:获取待传输数据的当前码n0后,读取c的数值c0,以及读取在获取n0的前一个码n1后c的数值c1,判断c0是否等于0以及c1是否等于第一门限值,若c0等于0且c1等于第一门限值,执行S22;若c0不等于0或者c1不等于第一门限值,执行S23。
S22:存储n0,以第一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高阻编码。
其中,第一门限值是初始状态下c的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为7、8、9等等,高阻编码可以采用z来表示,当预失真编码位数N=5时,那么就会输出zzzzz,也就是说相当于没有针对待传输数据中的当前码输出编码。
S23:判断c0的数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若c0的数值小于第二门限值,执行S24;若c0的数值等于第二门限值,执行S27。
第二门限值是c0的上限,例如第二门限值设为6,当c0的数值到达6以后无需再对c0进行计数,因为当c0的数值超过6时,接收设备接收到误码的可能性很大,就可以确定n0的编码方式了,第二门限值要小于第一门限值。
S24: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执行S25;若n0不等于n1,执行S26。
S25:c0的数值加1,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n1。
当c0的数值没有达到第二门限值,并且从n1到n0也没有发生码极性翻转时,可以输出个数为预失真编码位数的n1,例如当N=5时,输出n1n1n1n1n1。
S26: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
当c0的数值没有达到第二门限值,并且从n1与n0发生码极性翻转时,将c0的数值恢复为0,然后输出个数为预失真编码位数的n1,例如当N=5时,输出n1n1n1n1n1。
S27: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执行S28;若n0不等于n1,执行S29。
S28:c0的数值不变,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
当c0的数值达到第二门限值,并且从n1到n0也没有发生码极性翻转时,c的数值不变,然后输出个数为预失真编码位数的n1,例如当N=5时,输出n1n1n1n1n1。
S29: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三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三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三编码方式的第一位输出码数值为n1,第三编码方式除第一位之外的其它位输出码数值为n0。
当c0的数值达到第二门限值,并且从n1与n0发生码极性翻转时,将c0的数值恢复为0,然后输出一个n1和个数为预失真编码位数减1的n0,例如当N=5时,输出n1n0n0n0n0。
例如,第二门限值为6,当c0的数值等于6之后被清零,之后码极性翻转,这种情况下输出的编码是上一码n1的编码,但是也参考了当前码n0,通过n1的N位编码输出中加入n0的极性,提前对编码做了极性翻转n1n0n0n0n0,也就是对码极性翻转在长距离总线上传输引起的结果做出了提前的预判,避免接收设备的误判。
可以采用编码方式寄存器来存储上述三种编码方式,例如当m=2时,对应第一编码方式,当m=1时对应第二编码方式,当m=0时对应第三编码方式,这里仅仅是举例说明m取值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当然第一编码方式、第二编码方式和第三编码方式也可以对应m其它的数值。上述在输出编码的时候是延迟一位输出的。
该方案可以完全描述和完整判断待传输数据的码极性变化特征,从而准确确定对待传输数据中每个码进行预失真编码时采用的编码方式,进而保证接收设备正确接收数据;并且,该预失真编码属于物理层编码,无需对发送设备进行修改,就可以实现方案扩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
主控器40,用于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获取自身所在的通信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预失真编码器41,用于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总线收发器42,用于以选取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接收设备。
预失真编码器可以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
进一步,主控器40,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从来自总线控制器的总线距离文件中查找通信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或者
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测量通信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进一步,对应关系映射表包括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主控器40,具体用于:
在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总线距离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速率;
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进一步,上述预失真编码器41,具体用于:
实时统计已传输数据中最近一次码极性翻转后“0”或“1”的个数c;
获取待传输数据的当前码n0后,读取c的数值c0,以及读取在获取n0的前一个码n1后c的数值c1;
判断c0是否等于0以及c1是否等于第一门限值;
若c0等于0且c1等于第一门限值,存储n0,以第一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高阻编码;
若c0不等于0或者c1不等于第一门限值,判断c的数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其中,第一门限值大于第二门限值;
若c0的数值小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加1,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n1;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
若c0的数值等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不变,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三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三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三编码方式的第一位输出码数值为n1,第三编码方式除第一位之外的其它位输出码数值为n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至少两个上述通信设备和总线52,图中示出的是包括两个通信设备50、51的情况,两个通信设备之间通过总线通信连接。
上述两个通信设备可以一个作为发送设备,另一个作为接收设备,也两个同时作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总线52可以为差分总线。
下面以一个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在如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中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过程,其中,通信设备50作为发送设备,通信设备51作为接收设备,总线距离文件记为文件1,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保存在文件2中,如图5所示,该方法的流程如下:
S60:发送设备的主控制器准备好发送到接收设备的待传输数据后,根据接收设备的通信地址,在文件1中查找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的总线距离SV12,在文件2中查找SV12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N,将N携带在配置命令中发送给发送设备的预失真器件。
S61:发送设备的预失真器件收到配置命令后,配置好N,回应发送设备的主控制器配置应答。
S62:发送设备的主控制器收到配置应答后,向发送设备的预失真器件发送待传输数据。
S63:发送设备的预失真器件对发送设备的主控器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给发送设备的总线收发器。
S64:发送设备的总线收发器以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
S65:接收设备的总线收发器从总线上接收到数据。
S66:发送设备的总线收发器发送数据结束后,通知发送设备的主控制器。
S67:发送设备的主控制器通知发送设备的预失真器件结束本次编码过程。
发送设备的预失真器件恢复默认状态,即不对输出数据做编码。
S68:发送设备的预失真器件应答发送设备的主控制器已经恢复为默认状态。
S69:发送设备的主控制器收到发送设备的预失真器件的回复,准备下一次的数据传输。
该方法能够提高长距离总线上通信设备间的数据传输速率,通过对传输出到长距离总线上的数据进行预先真编码,弥补了传输中的信号失真,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进而在总线驱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长距离总线上通信设备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可扩展性强且扩展灵活,当需求增强或改变时(如要求更高的传输速率或更强的失真),只要改变预失真器件在主控器外的物理层编码,就可以扩展方案,因此无需对主控制器做修改,主控制器程序编写复杂度没有提高,并且,通信设备间的通信协议可以仍然采用固有协议。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标识ID信息获取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以选取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接收设备;
对应关系映射表包括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
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具体包括:
在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总线距离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速率;
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获取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具体包括: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从来自总线控制器的总线距离文件中查找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或者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测量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具体包括:
实时统计已传输数据中最近一次码极性翻转后“0”或“1”的个数c;
获取待传输数据的当前码n0后,读取c的数值c0,以及读取在获取n0的前一个码n1后c的数值c1;
判断c0是否等于0以及c1是否等于第一门限值;
若c0等于0且c1等于第一门限值,存储n0,以第一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高阻编码;
若c0不等于0或者c1不等于第一门限值,判断c的数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其中,第一门限值大于第二门限值;
若c0的数值小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加1,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n1;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
若c0的数值等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不变,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三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三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三编码方式的第一位输出码数值为n1,第三编码方式除第一位之外的其它位输出码数值为n0。
4.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器,用于根据接收设备的标识ID信息获取自身所在的通信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在对应关系映射表中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预失真编码器,用于根据选取的预失真编码位数和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总线收发器,用于以选取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接收设备;
对应关系映射表包括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主控器,具体用于:
在总线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预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总线距离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速率;
选取总线距离对应的一个数据传输速率和预失真编码位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主控器,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从来自总线控制器的总线距离文件中查找通信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或者
根据接收设备的ID信息测量通信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总线距离。
6.如权利要求4-5任一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预失真编码器,具体用于:
实时统计已传输数据中最近一次码极性翻转后“0”或“1”的个数c;
获取待传输数据的当前码n0后,读取c的数值c0,以及读取在获取n0的前一个码n1后c的数值c1;
判断c0是否等于0以及c1是否等于第一门限值;
若c0等于0且c1等于第一门限值,存储n0,以第一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一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高阻编码;
若c0不等于0或者c1不等于第一门限值,判断c的数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其中,第一门限值大于第二门限值,c为当前时刻已传数据中最近一次码极性翻转“0”或“1”的个数;
若c0的数值小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加1,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二编码方式的输出码数值为n1;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
若c0的数值等于第二门限值,判断n0是否等于n1,若n0等于n1,则c0的数值不变,以第二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若n0不等于n1,则c0的数值恢复为0,以第三编码方式对n0进行编码,第三编码方式的输出码个数等于预失真编码位数,第三编码方式的第一位输出码数值为n1,第三编码方式除第一位之外的其它位输出码数值为n0。
7.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线和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通信设备,至少两个所述通信设备之间通过总线通信连接。
CN201410127511.XA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Active CN104954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511.XA CN104954212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511.XA CN104954212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4212A CN104954212A (zh) 2015-09-30
CN104954212B true CN104954212B (zh) 2018-10-09

Family

ID=5416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7511.XA Active CN104954212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4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3649B (zh) * 2019-08-01 2020-06-12 深圳前海大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大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平台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453A (zh) * 2013-03-12 2013-09-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飞行器载终端自适应距离数传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69095B (en) * 2002-05-29 2004-01-01 Via Tech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host controller by USB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453A (zh) * 2013-03-12 2013-09-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飞行器载终端自适应距离数传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4212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4556B (zh) 一线总线的通讯方法
CN103297186A (zh) 数据传送设备、数据传送系统和数据传送方法
CN104579606A (zh) 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网络系统冗余设计方法
CN102752194B (zh) 基于帧结构转发的rs-485总线集线器
CN103760801B (zh) 基于安全输入系统的信号采集方法及其系统
CN107231215A (zh) 一种并行信道下基于极化码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7818063A (zh) 多电平单线双向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495421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KR20190100303A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송신 디바이스, 및 수신 디바이스
CN104908779A (zh) 一种编组重联数据流冗余方法及系统
CN204392275U (zh) 一种具有以太网接口的mvb总线数据侦听系统
CN1270679A (zh) 数字数据串行传输的通信接口及其对应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3986601B (zh) 一种报文传输时延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5847077A (zh) 一种检测多路串行数据冲突的方法及装置、设备
CN202602695U (zh) 基于帧结构转发的rs-485总线集线器
US8320262B2 (en) Bus system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mmunications on a bus system
CN105210349A (zh) 无线通信品质信息处理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0189509A (zh) 一种无线远程抄表系统
CN113992471B (zh) 一种多主机与多从机的通讯系统及方法
CN105760329A (zh) 一种减少总线耦合翻转的编解码装置
AU2022203079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tatus of a track section of a railroa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7277770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7124248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4390224U (zh) 一种基于fpga的容错主从同步串行通讯系统
CN201393232Y (zh) 使用新型cmi编码的总线通讯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76 room 502-1, floor 5, building 2, courtyard 10, keguyi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sorghum Bridge oblique Street No. 34, building 212, room 19

Patentee before: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