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0463A - 裸眼3d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裸眼3d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0463A
CN104950463A CN201510455018.5A CN201510455018A CN104950463A CN 104950463 A CN104950463 A CN 104950463A CN 201510455018 A CN201510455018 A CN 201510455018A CN 104950463 A CN104950463 A CN 104950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material
web member
segmentation
grating
m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50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国平
洪煦
张涛
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uo Meihua Looks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uo Meihua Looks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uo Meihua Looks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uo Meihua Looks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550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504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0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0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裸眼3D显示模组,涉及3D显示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采用软垫材和硬垫材同时使用的方式,其通过设置了原屏层、光栅层和垫材组,其中垫材组包括软垫材连接件和硬垫材连接件,使得软垫材连接件和硬垫材连接件均能够起到连接原屏层和光栅层的作用,进而软垫材能够起到软性支撑的作用,硬垫材能够起到保持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的距离不变的作用,从而在3D显示模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也能够受到硬垫材的支撑,使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的间距保持住出厂时的距离,避免了3D显像时,所出现的莫尔条纹,提高了呈像质量。

Description

裸眼3D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裸眼3D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2D显示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便是3D技术显示装置。3D显示技术相较于2D显示技术,有着更好的空间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附加装置的角度来分类,3D显示技术又分为眼镜式和裸眼式两大类。裸眼3D主要用于公用商务场合和手机等便携式设备上。而在家用消费领域,显示器、投影机或者电视,均需要配合3D眼镜使用,如3D影院。
眼睛式3D显示技术,由于需要佩戴特制眼镜,一定程度上,其使用的感受度和便捷程度两方面均不如裸眼3D显示技术。也正是由此,裸眼3D技术更受到欢迎,进而裸眼3D技术成为3D显示技术研究的热点。裸眼3D显示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视差障壁(Barrier)式裸眼3D技术,二是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式3D技术。
其中,视差障壁式裸眼3D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的算法,将影像交互排列,然后通过设置在显示器背光源和液晶面板之间的视差屏障,将左眼及右眼可视的画面分开。由于左眼或右眼观看屏幕的角度不同,利用这一角度差遮住光线就可将图像分配给左眼或右眼,经过用户大脑将这两幅有差别的图像合成为一幅具有空间深度信息的立体图像。此种技术与红蓝式3D眼镜技术类似,是控制进入左眼和右眼的光线,进而在人脑中合成3D影响。这项技术出现的时间相对较长,也比较容易实现。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背光模块因为被视差障壁阻挡,使得亮度也随之降低。同时3D模式下屏幕的分辨率也会下降。曾经出现过一款采用这种技术的裸眼3D显示器,在3D模式下不仅亮度只有2D模式的一半,分辨率也会下降到120dpi左右,只有2D模式下的一半。
而柱状透镜式3D技术则是在LCD面板的最表层(靠近观看者的一侧)添加了一层密集的柱状透镜组,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柱状透镜式裸眼3D技术的优点是,没有阻挡背光的模块,因此显示器亮度不受影响。但它对观众观看屏幕时的角度有较严格要求,如果角度不合适则可能无法看到三维效果。
柱状透镜式3D技术的显示设备中最主要的便是3D显示模组,这是显示设备能够进行3D显示的核心技术。与2D显示技术相比,一个主要的差别便是在原屏的基础上增加了光栅玻璃这一层,而为了在原屏上固定好光栅玻璃,现有技术的技术人员通常会选择在光栅玻璃和原屏的连接处增加软垫材,用以通过软垫材来连接光栅玻璃和原因。制作的时候,则是现在原屏一侧的边沿位置上粘贴一圈软垫材(粘贴的位置通常是靠近边界的,以避免阻挡了原屏射向光栅玻璃的光线),之后,再将光栅玻璃粘贴在软垫材上,进而通过软垫材来连接光栅玻璃和原屏,从而形成了3D显示模组。
但,发明人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原本工作正常的3D显示模组,会产生对正常显示造成严重干扰的莫尔条纹,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莫尔条纹所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裸眼3D显示模组,以降低3D显示时,所带来的摩尔效应。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裸眼3D显示模组,包括:
原屏层、光栅层和垫材组,所述垫材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原屏层和所述光栅层之间的软垫材连接件和硬垫材连接件;
所述软垫材连接件和所述硬垫材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原屏层的边沿处,且所述软垫材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原屏层和光栅层连接,所述硬垫材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原屏层和光栅层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原屏层沿所述原屏层的垂线方向的截面呈方形;
所述垫材组为多个,分别为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一长边边沿设置的第一垫材组和第二垫材组,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二长边边沿设置的第三垫材组和第四垫材组,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一短边边沿设置的第五垫材组,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二短边边沿设置的第六垫材组。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同一所述垫材组中的所述软垫材连接件和所述硬垫材连接件沿同一方向交错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同一所述垫材组中的所述软垫材连接件和所述硬垫材连接件紧贴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垫材组和所述第二垫材组之间设置有透气孔;
和/或,所述第三垫材组和所述第四垫材组之间设置有透气孔。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垫材组中的软垫材连接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垫材组中软垫材连接件的厚度,所述第一垫材组中的软垫材连接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六垫材组中软垫材连接件的厚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垫材组包括:由所述第一短边边沿向所述第二短边边沿顺序排列的,第一软垫材分段、第一硬垫材分段、第二软垫材分段、第三软垫材分段和第四软垫材分段;
所述第三软垫材分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垫材组中软垫材的厚度;
所述第一软垫材分段的厚度、所述第二软垫材分段的厚度、所述第四软垫材分段的厚度、第五垫材组中软垫材的厚度和第五垫材组中软垫材的厚度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四软垫材分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软垫材分段的厚度;
第一软垫材分段、第一硬垫材分段、第二软垫材分段、第三软垫材分段和第四软垫材分段首尾相接,且宽度相同;
所述第四软垫材分段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软垫材分段、第一硬垫材分段、第二软垫材分段、第三软垫材分段和第四软垫材分段长度总和的15%-30%。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栅层包括光栅玻璃和光栅膜;
所述光栅玻璃的光栅面朝向所述原屏层;
所述光栅膜设置在所述光栅玻璃的凹面。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栅层包括光栅玻璃和光栅膜;
所述光栅玻璃的光栅面背向所述原屏层;
所述光栅膜设置在所述光栅玻璃的凸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采用软垫材和硬垫材同时使用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原本工作正常的3D显示模组,会产生对正常显示造成严重干扰的莫尔条纹相比,其通过设置了原屏层、光栅层和垫材组,其中垫材组包括软垫材连接件和硬垫材连接件,使得软垫材连接件和硬垫材连接件均能够起到连接原屏层和光栅层的作用,进而软垫材能够起到软性支撑的作用,硬垫材能够起到保持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的距离不变的作用,从而在3D显示模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也能够受到硬垫材的支撑,使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的间距保持住出厂时的距离,避免了3D显像时,所出现的莫尔条纹,提高了呈像质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第一张裸眼3D显像原理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第二张裸眼3D显像原理示意图;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裸眼3D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相关技术中,裸眼3D显示模组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第一种实例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第一种实例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第一种实例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第二种实例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第二种实例的立体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第三种实例的俯视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第三种实例的立体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第四种实例的俯视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第四种实例的立体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为对图5中的第一垫材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立体图,具体为对针对图5中所显示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软垫材连接件;102,硬垫材连接件;103,第一垫材组;104,第二垫材组;105,第三垫材组;106,第四垫材组;107,第五垫材组;108,第六垫材组;109,透气孔;201,第一组;202,第二组;203,第三组;204,第四组;1011,第一软垫材分段;1021,第一硬垫材分段;1012,第二软垫材分段;1013,第三软垫材分段;1014,第四软垫材分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裸眼3D显示技术中,柱状透镜式的3D技术容易出现莫尔条纹的现象。尤其是在持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莫尔条纹所带来的影响会越发严重。造成莫尔条纹的主要原因是3D显示模组中光栅玻璃层与原屏层(主要是指液晶屏)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在出厂的时候,光栅玻璃层和原屏层是保持平行的,且二者之间的间距是设定好的,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产生两方面的变化:1,受到重力的影响,导致原屏层处于外凸或内凹的状态;2,两者之间的连接件,发生了形变(主要是使用状态下,靠近地面一侧的连接件的厚度缩小了),进而导致二者远离地面一侧的间距大于靠近地面一侧的间距。这两方面是诱发产生莫尔条纹的主要原因。下面对裸眼3D的柱状透镜式3D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引用文献《3D显示技术与器件》王琼华科学出版社工程技术分社IBSN 987-7-03-03666-1)
1,柱透镜:
本方案的实施主要是依赖柱透镜的光学作用,所以选用的柱镜光栅必然是与2D显示屏相匹配的。柱镜光栅的基本参数有折射率n、厚度d、焦距f,节距p。
如图1所示,F和F’分别是柱镜的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根据几何光学可以得到焦距公式(公式1)为:
f = f ′ = r n - 1 公式1;
H和H’分别是柱镜的第一主点和第二主点,且主点位置和节点位置重合。其中第二主点H’位于柱镜单元的顶点,第一主点与柱镜单元后表面距离为表面距离公式(公式2)为:
x H = d n , 公式2;
位于柱透镜后焦平面上距离高度为h的一点A发出的平行光线径柱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F’,同时该点发出的另一光线AH经柱透镜折射后其出射光线通过H’,且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位于柱透镜焦平面上的A点发出的所有光线经过柱透镜后出射光线相互平行,而人眼瞳宽孔宽度元大于单个柱透镜的节距宽度,因此可以认为A点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被单眼接收。
若观看者位于观看距离l处,其一只眼可以看到点A,且改眼垂直于柱镜光轴方向的距离为v,根据几何关系得公式(公式3):
h f , = v 1 , 公式3;
移项得到公式4:
h = f , v 1 , 公式4;
公式4即为透镜后焦平面的焦距光轴的高度h与眼睛位置(l,v)的关系。
2,柱镜光栅显示原理
如图2所示为柱镜光栅3D显示器分光原理,其中2D显示屏位于柱透镜光栅的焦平面。建立坐标系,其中桌表原点o位于柱透镜阵列的中间柱透镜单元的凸面顶点处,x轴平行于光轴方向,y轴平行于柱透镜阵列方向。将中间的柱透镜单元编号为0,向上依次为1,2,3……k……m。由于结构上下对称,在计算过程中只考虑正y轴部分。
观看者一般正对着显示屏中央,因此将各视差图像的视点设计成以x轴对称分布。若3D显示器采用K幅视差图像(上图2中K=2),将第i幅视差图像的最佳视点定于(L,(i-(K+1)/2)Q),其中i=1,2,3……K;L为最佳观看距离,Q为相邻视差图像视点间距。根据公式4,可得到眼睛分别位于第i幅和第i+1幅视差图像最佳视点处透过第k个柱镜单元看到的点距离改柱镜单元光轴的高度hk,i和hk,i+1,参见公式5和公式6。
h k , i = f ′ k p - [ i - ( k + 1 ) / 2 ] Q L , 公式5;
h k , i + 1 = f ′ k p - [ ( i + 1 ) - ( k + 1 ) / 2 ] Q L , 公式6;
所选2D显示器中子像素宽度Wp满足如下方程(公式7):
WP=hk,i-hk,i+1,公式7;
由此可得所选2D显示器子像素必须满足宽度为(参见公式8):
W P = r Q L ( n - 1 ) , 公式8;
2D显示屏的图像位于柱透镜的焦平面上,柱透镜光栅与2D显示屏的距离为D,则D、f和xH满足公式9:
f=D+xH,公式9;
将焦距公式和第一主点与柱镜单元后表面距离公式带入上式可得2D显示屏的放置距离为(公式10):
D = n r - ( n - 1 ) d n ( n - 1 ) , 公式10;
在保证放置距离D为按照公式10所计算得出的距离时,裸眼3D显示技术是正常使用的,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实际的放置距离D则发生了改变,进而在工作的时候产生了莫尔条纹。
如图3和图4所示(图4中,1,光栅玻璃;2,软垫材;3,原屏;4,模组边框;5,玻璃与模组空隙),在裸眼3D模组制作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方案是直接用软垫材在原屏的边框上粘贴一圈粘性软垫材,并将光栅玻璃粘贴在原屏上。在采用此方案会出现几点直接导致摩尔条纹加重原因,具体如下:
1.在大尺寸裸眼3D模组制作过程中,原屏液晶面板在屏挂起来以后(主要是指原屏所在面和光栅玻璃所在面与地平面均垂直的状态),受到重力的作用,原屏的中部会向外凸出,致使3D显示模组中,局部光栅玻璃和原屏之间的距离D变小,这直接导致了3D显示模组的莫尔条纹加重。
2.原有的裸眼3D模组全部采用粘性软垫材对光栅玻璃和原屏进行粘贴,刚开始使用的时候,软垫材没有发生形变(主要是指软垫材变薄),光栅玻璃和原屏之间的距离D,还能保持出厂时所设置好的长度,此时,不会出现莫尔条纹加重的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重力的作用下,3D显示模组的外部机壳会施力挤压软垫材,尤其是靠近地面的软垫材,长时间作用下,软垫材的厚度变薄,进而导致原屏和光栅玻璃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二者并不是处于严格的平行状态,这也导致了莫尔条纹加重。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裸眼3D显示模组,如图5和图15所示,包括如下结构:
原屏层、光栅层和垫材组,所述垫材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原屏层和所述光栅层之间的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
所述软垫材连接件101和所述硬垫材连接件102均设置在所述原屏层的边沿处,且所述软垫材连接件1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原屏层和光栅层连接,所述硬垫材连接件1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原屏层和光栅层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均是用来连接原屏层和光栅层的,可以在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的两端均涂抹上粘结剂,以起到连接原屏层和光栅层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附图中,硬垫材连接件102均具有黑色表面,软垫材连接件101均具有白色表面,后文中不再重复说明。
具体的,软垫材连接件101的材料可以是3m胶带,硬垫材连接件的材料可以是APET(APET英文全称:Amorphous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化学名称为:非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吸塑材料。)。
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可以设置为多种形状,如柱状、正方体等。但,不论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设置为何种形状,均应当保证:软垫材连接件1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原屏层和光栅层连接,所述硬垫材连接件1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原屏层和光栅层连接。通过涂抹粘结剂能够使得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拉住原屏层和光栅层,以使这两层之间的间距不会扩大;同时,原屏层和光栅层也可能会挤压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单纯的使用软垫材连接件101连接在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则会如相关技术中一样,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软垫材连接件101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导致软垫材连接件101的厚度(指连接在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减小。从而使得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的距离减小,进而出现了莫尔条纹。如果只使用硬垫材连接件102来连接原屏层和光栅层,由于硬垫材连接件102具有结构坚硬的物理特性不容易发生形变,在压力作用下,原屏层上,硬垫材连接件102与原屏层接触的位置,以及,光栅层上,硬垫材连接件102与光栅层接触的位置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坏,最终导致原屏层和光栅层损坏。
考虑到此,本申请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采用了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复合使用的方式,使得硬垫材连接件102和软垫材连接件101同时起到了支撑和连接的作用,硬垫材连接件102在支撑的时候,也能够通过软垫材连接件101来分担一部分的压力,即使使用了较长的时间,也能够通过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的复合作用,使得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实际的垂直距离不会发生变化,降低了莫尔效应。
具体的,所述原屏层沿所述原屏层的垂线方向的截面呈方形;
所述垫材组为多个,分别为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一长边边沿设置的第一垫材组103和第二垫材组104,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二长边边沿设置的第三垫材组105和第四垫材组106,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一短边边沿设置的第五垫材组107,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二短边边沿设置的第六垫材组108。
当然,原屏层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状,但惯常设计为长方形。通过设置多个垫材组,能够使得原屏层和光栅层所施加的压力被平均分配到每个垫材组上,由此,可以在原屏层的长边边沿附近的位置上设置两个垫材组,而在原屏层的短边边沿附近的位置上设置一个垫材组。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垫材组中的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的排布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垫材组中的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的形状均可以设计为圆柱状、方柱状等形式。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的排布方式可以是按照一条直线的方向紧密相连,也可以是按照矩阵式排列在边沿处,排列的紧密程度也可以有所区别。如,每个垫材组中的连接件均是按照沿着同一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一垫材组103、第二垫材组104、第三垫材组105、第四垫材组106中的连接件(指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与相邻连接件之间的间距为1cm,第五垫材组107和第六垫材组108中的连接件与相邻连接件之间的间距为0.5cm。当然,具体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的,同一所述垫材组(指的是第一垫材组103、第二垫材组104、第三垫材组105、第四垫材组106、第五垫材组107和第六垫材组108中的每一组)中的所述软垫材连接件101和所述硬垫材连接件102沿同一方向交错设置。
如按照位置顺序的先后,将一个垫材组所占的区域分为4个部分,这4个部分按照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排列,则第1、3个部分为软垫材连接件101,第2、4个部分为硬垫材连接件102。
具体的,同一所述垫材组中的所述软垫材连接件101和所述硬垫材连接件102紧贴设置。也就是相邻的两个连接件之间不留缝隙紧贴设置;当然,在压力的作用下,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形变,为了避免相互冲突,可以是相邻的两个连接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间距具体可以是1cm左右。
进一步,所述第一垫材组103和所述第二垫材组104之间设置有透气孔109;
和/或,所述第三垫材组105和所述第四垫材组106之间设置有透气孔109。
在3D显示模组正常工作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此时,应当在模组之间留下透气孔109以起到散热的作用。
进一步,为了能够抵消一部分由于原屏层(主要是液晶面板)向外凸出而导致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一垫材组103中的软垫材连接件10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垫材组107中软垫材连接件101的厚度,所述第一垫材组103中的软垫材连接件10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六垫材组108中软垫材连接件101的厚度。
具体的如图15所示,提供了图5中的第一垫材组103的放大图,图5中按照由左至右的顺序,所述第一垫材组103包括:由所述第一短边边沿向所述第二短边边沿顺序排列的,第一软垫材分段、第一硬垫材分段、第二软垫材分段、第三软垫材分段和第四软垫材分段;
所述第三软垫材分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垫材组107中软垫材的厚度;
所述第一软垫材分段的厚度、所述第二软垫材分段的厚度、所述第四软垫材分段的厚度、第五垫材组107中软垫材的厚度和第五垫材组107中软垫材的厚度相同。
如图5所示,图中的第一垫材组103和第二垫材组104分布在原屏层的下部,沿原屏层的中线分开,中线至左侧边沿设置了第一垫材组103,中线至右侧边沿设置了第二垫材组104。
第一垫材组103从左至右依次是第一软垫材分段1011、第一硬垫材分段1021、第二软垫材分段1012、第三软垫材分段1013和第四软垫材分段1014,第三软垫材分段1013的厚度大于第五垫材组107中软垫材的厚度,同时第三软垫材分段1013的厚度大于第六垫材组108中软垫材连接件101的厚度其中,第五垫材组107中软垫材连接件101的厚度和第六垫材组108中软垫材连接件101的厚度可以是相同的,第五垫材组107中硬垫材连接件102的厚度和第六垫材组108中硬垫材连接件102的厚度可以是相同的。
具体的,可以设置为:第四软垫材分段1014的厚度大于第三软垫材分段1013的厚度,第三软垫材分段1013的厚度同时大于第五垫材组107和第六垫材组108中垫材连接件(包括厚度相同的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的厚度。
更具体的,第四软垫材分段1014的厚度比第五垫材组107中垫材连接件(包括厚度相同的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的厚度多0.2mm;第三软垫材分段1013的厚度比第五垫材组107中垫材连接件(包括厚度相同的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的厚度多0.1mm。
即,所述第四软垫材分段1014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软垫材分段1013的厚度;
第一软垫材分段1011、第一硬垫材分段1021、第二软垫材分段1012、第三软垫材分段1013和第四软垫材分段1014首尾相接,且宽度相同;
所述第四软垫材分段1014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软垫材分段1011、第一硬垫材分段1021、第二软垫材分段1012、第三软垫材分段1013和第四软垫材分段1014长度总和的15%-30%。以此,能够保证第四软垫材分段1014的能够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
使用位于中部的垫材的厚度略高于两边垫材的高度,可以使光栅层(主要是光栅玻璃)通过垫材的厚度变化总是保持略微的向外凸出,以抵消原屏层(主要是液晶面板)向外凸出,而引起的原屏层和光栅层之间距离的变化。
进一步,除了改变软垫材和硬垫材来改善莫尔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还可以是通过调整光栅层结构的方式来弱化莫尔条纹,具体有两种方式,分别是:
第一种,所述光栅层包括光栅玻璃和光栅膜;
所述光栅玻璃的光栅面朝向所述原屏层;
所述光栅膜设置在所述光栅玻璃的凹面。
第二种,所述光栅层包括光栅玻璃和光栅膜;
所述光栅玻璃的光栅面背向所述原屏层;
所述光栅膜设置在所述光栅玻璃的凸面。
这两种设置方式,这样始终使光栅玻璃的中间位置与原屏层中液晶面板的距离略微的大于光栅玻璃边沿距与液晶面板的距离。即使液晶面板的中部向外凸出,利用光栅玻璃的自然弯曲特性,也可抵消一部分由于液晶面板与光栅玻璃之间距离变小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保证玻璃与液晶面板之间的距离D尽量固定不变。
下面,以数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模组。
实例1,如图6-8所示,图中,黑色的圆圈代表的是硬垫材连接件102,白色的圆圈代表的是软垫材连接件101。
图中能够明显的看出,图6的俯视图中和图8的立体图中明显的显示出每个边沿处所设置的垫材组中(靠近上边沿的第一组201、靠近下边沿的第二组202,靠近左边沿的第三组203和靠近右边沿的第四组204),包括平行的两排垫材连接件(包括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连接件按照矩阵式排列,即相邻的两个垫材连接件之间的间隔相等。
实例2,如图9-10所示,图中,黑色的圆圈代表的是硬垫材连接件102,白色的圆圈代表的是软垫材连接件101。
图中,设置在边沿处的四个垫材组中(靠近上边沿的第一组201、靠近下边沿的第二组202,靠近左边沿的第三组203和靠近右边沿的第四组204),每个垫材组均是只有一排垫材连接件,相邻的两个垫材连接件(包括软垫材连接件101和硬垫材连接件102)之间的间隔相等。每个垫材连接件均是圆柱状。
实例3,如图11-12所示,图中,黑色的圆圈代表的是硬垫材连接件102,白色的圆圈代表的是软垫材连接件101。
与实例2相比,实例3中,依旧是分为了四个不同的垫材组,但同一垫材组中,相邻两个垫材连接件的间隔不同。
实例4,如图13-14所示,图中,黑色的圆圈代表的是硬垫材连接件102,白色的圆圈代表的是软垫材连接件101。
与实例2相比,实例4中,靠近下边沿设置的第二组202中,每个垫材连接件均是椭圆柱状,相较于圆柱状的垫材连接件,椭圆柱的支撑性能更好,尤其是在液晶面板弯曲之后,下部的垫材连接件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此处的垫材连接件可以采用椭圆柱状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屏层、光栅层和垫材组,所述垫材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原屏层和所述光栅层之间的软垫材连接件和硬垫材连接件;
所述软垫材连接件和所述硬垫材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原屏层的边沿处,且所述软垫材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原屏层和光栅层连接,所述硬垫材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原屏层和光栅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屏层沿所述原屏层的垂线方向的截面呈方形;
所述垫材组为多个,分别为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一长边边沿设置的第一垫材组和第二垫材组,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二长边边沿设置的第三垫材组和第四垫材组,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一短边边沿设置的第五垫材组,靠近所述原屏层的第二短边边沿设置的第六垫材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垫材组中的所述软垫材连接件和所述硬垫材连接件沿同一方向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垫材组中的所述软垫材连接件和所述硬垫材连接件紧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材组和所述第二垫材组之间设置有透气孔;
和/或,所述第三垫材组和所述第四垫材组之间设置有透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材组中的软垫材连接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垫材组中软垫材连接件的厚度,所述第一垫材组中的软垫材连接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六垫材组中软垫材连接件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材组包括:由所述第一短边边沿向所述第二短边边沿顺序排列的,第一软垫材分段、第一硬垫材分段、第二软垫材分段、第三软垫材分段和第四软垫材分段;
所述第三软垫材分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垫材组中软垫材的厚度;
所述第一软垫材分段的厚度、所述第二软垫材分段的厚度、所述第四软垫材分段的厚度、第五垫材组中软垫材的厚度和第五垫材组中软垫材的厚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软垫材分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软垫材分段的厚度;
第一软垫材分段、第一硬垫材分段、第二软垫材分段、第三软垫材分段和第四软垫材分段首尾相接,且宽度相同;
所述第四软垫材分段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软垫材分段、第一硬垫材分段、第二软垫材分段、第三软垫材分段和第四软垫材分段长度总和的15%-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层包括光栅玻璃和光栅膜;
所述光栅玻璃的光栅面朝向所述原屏层;
所述光栅膜设置在所述光栅玻璃的凹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层包括光栅玻璃和光栅膜;
所述光栅玻璃的光栅面背向所述原屏层;
所述光栅膜设置在所述光栅玻璃的凸面。
CN201510455018.5A 2015-07-29 2015-07-29 裸眼3d显示模组 Pending CN1049504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5018.5A CN104950463A (zh) 2015-07-29 2015-07-29 裸眼3d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5018.5A CN104950463A (zh) 2015-07-29 2015-07-29 裸眼3d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0463A true CN104950463A (zh) 2015-09-30

Family

ID=54165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5018.5A Pending CN104950463A (zh) 2015-07-29 2015-07-29 裸眼3d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04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416A (zh) * 2022-07-22 2022-09-27 吉林省钜鸿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裸眼3d显示屏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86209U (zh) * 2010-11-17 2011-06-29 康惠(惠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光阀眼镜及3d视觉系统
CN103838014A (zh) * 2014-02-25 2014-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3913849A (zh) * 2014-03-25 2014-07-09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柱镜式裸眼3d模组
CN104297932A (zh) * 2014-11-12 2015-01-21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倾斜柱透镜阵列的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
CN104516116A (zh) * 2015-01-16 2015-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
CN104570364A (zh) * 2014-12-26 2015-04-2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3d膜和显示装置
CN205067878U (zh) * 2015-07-29 2016-03-02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86209U (zh) * 2010-11-17 2011-06-29 康惠(惠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光阀眼镜及3d视觉系统
CN103838014A (zh) * 2014-02-25 2014-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3913849A (zh) * 2014-03-25 2014-07-09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柱镜式裸眼3d模组
CN104297932A (zh) * 2014-11-12 2015-01-21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倾斜柱透镜阵列的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
CN104570364A (zh) * 2014-12-26 2015-04-2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3d膜和显示装置
CN104516116A (zh) * 2015-01-16 2015-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
CN205067878U (zh) * 2015-07-29 2016-03-02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416A (zh) * 2022-07-22 2022-09-27 吉林省钜鸿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裸眼3d显示屏
CN115113416B (zh) * 2022-07-22 2023-08-25 吉林省钜鸿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裸眼3d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14505B (zh) 三维图像显示设备、便携终端设备及蝇眼透镜
CN1744724B (zh) 图像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US8325297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lens and reflection plate surface projections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593515B1 (ko) 입체영상 표시 장치
CN104950544A (zh) 裸眼3d显示装置
US20100254001A1 (en) Real image display device with wide viewing angle
JP419688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03091850A (zh) 裸视多维显示组件及其显示器
CN104459856B (zh) 一种光栅图形膜、立体光栅和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2411208A (zh) 裸眼立体视觉显示器
CN204903922U (zh) 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3513311B (zh) 一种立体光栅和裸眼3d显示装置
TW201437685A (zh) 裸眼式立體影像顯示裝置
US9846310B2 (en) 3D image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depth ranges
JP2003029205A (ja) カラー立体表示装置
US20210088808A1 (en) Multi-view display device
CN205067878U (zh) 裸眼3d显示模组
WO2013141682A1 (ru) Способ создания многоракурсных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и оптическая плён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1153962A (zh) 凸透镜型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22146A (zh) 一种大尺寸无缝拼接的集成成像桌面3d显示装置
JP2019510996A (ja) 複数のディスプレイ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モアレ干渉を低減するために矩形要素プロファイルを有する屈折ビームマッパーを用い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TW201011414A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CN102722045B (zh) 立体显示器
CN208156318U (zh)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CN104950463A (zh) 裸眼3d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