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8627A -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8627A
CN104948627A CN201510213558.2A CN201510213558A CN104948627A CN 104948627 A CN104948627 A CN 104948627A CN 201510213558 A CN201510213558 A CN 201510213558A CN 104948627 A CN104948627 A CN 104948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ermanent magnet
housing
inner sleeve
shielding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35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8627B (zh
Inventor
李德才
姚杰
黄串
姜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135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8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48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8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8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86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6/00Magnetic springs; Fluid magnetic springs, i.e. magnetic spring combined with a fluid
    • F16F6/005Magnetic springs; Fluid magnetic springs, i.e. magnetic spring combined with a fluid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06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属于机械工程振动领域。成功解决了现有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由于多种结构问题无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的难题。该装置包括第一永磁体(1)、壳体(2)、质量块(3)、端盖(4)、第二永磁体(5)、磁性液体(6)、上导磁内套(7)、上隔磁外套(8)、下导磁内套(9)、下隔磁外套(10),当外界振动时,非导磁球在腔体内移动,磁性液体在壳体(2)的凹槽内流动,从而吸收能量,第一永磁体(1)和第二永磁体(5)在磁性液体内部形成的一阶浮力使得质量块(3)与壳体(2)之间形成频率差,使减振效率达到最大,上、下隔磁罩有效的防止了永磁体的漏磁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振动领域。
背景技术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是一种被动减振器,对惯性力的敏感度较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耗能大和寿命长等优点。由于空间飞行器特殊的运行环境,其自身体积、重量和所携带能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非常适合于大型航天器长直物体的低频率、小振幅的减振,如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天线等。然而现有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由于多种结构问题无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具体问题如下:
现在最为常见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主要采用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如对比文献1(公开号CN102032304A的申请专利)所述、对比文献2(公开号CN104074903A的申请专利)所述、对比文献3(公开号CN102042359A的申请专利)所述、对比文献4(公开号CN102494070A)所述、对比文献5(公开号JP11-230255A)所述和对比文献6(公开号CN103122965A)所述,少数采用了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如对比文献7(公开号JP11-223247A的申请专利)所述。
对比文献1(公开号为CN102032304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包括非导磁外壳、磁性液体、永磁体、螺母、端盖、螺栓、螺钉、密封垫和O型密封圈。该申请专利通过将圆柱形的永磁体作为质量块,在非导磁外壳内注满磁性液体,从而利用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使得质量块悬浮在壳体中。当外界振动时,质量块和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磁性液体在质量块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流动,从而产生粘性损耗。然而,该专利所述的减振器由于利用了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质量块必须是永磁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永磁体两端的磁场非常强,而磁性液体在磁场的作用下粘度会急剧增大,因此在永磁体与壳体之间的磁性液体的流动将非常困难,从而对惯性力不敏感,减振效果差;第二、永磁体的材料通常比较脆,当航天器发射升空时,加速度极大,很容易造成永磁体与壳体之间的碰撞,最终导致永磁体碎裂,从而造成减振器失效;第三、由于质量块是永磁体,因此减振器外部无法安装磁屏蔽保护套,导致永磁体产生的漏磁场较大,对周围设备的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在有外界振动时,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变化甚至会导致外界设备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不具有实用性。
对比文献2(公开号为CN104074903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包括非导磁壳体、螺栓、螺母、永磁体、磁性液体、非磁性外壳、O型圈、气孔、环形间隙等。该申请专利也是将永磁体作为质量块,在永磁体两端吸附少量磁性液体,利用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使得永磁体悬浮,通过将壳体内壁加工成圆弧状使得磁性液体产生弹性力,从而使得永磁体始终处于壳体的正中。同时,该结构也不需要将磁性液体充满整个壳体,从而避免了对比文献1的磁性液体充满后在永磁体两端的流动困难问题。然而该专利无法克服在加速度极大时,永磁体与壳体之间碰撞所导致的永磁体碎裂问题和永磁体的漏磁问题,因此不具有实用性。
对比文献3(公开号为CN102042359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与对比文献1所述的装置结构类似,但对比文献3在永磁体上加工有4~8个通孔,该通孔可以使得磁性液体流动更加顺畅,且增大摩擦面积。然而,由于永磁体两端磁场非常强,无论是通孔内的磁性液体还是永磁体与壳体之间的磁性液体都会因为粘度过大而无法正常流动,因此在永磁体上加工通孔的效果并不明显;其次,由于在永磁体上加工通孔,增加了永磁体的易碎性,在加速度极大时,永磁体与壳体之间碰撞所导致的永磁体碎裂问题将更加突出;再者,该专利无法避免永磁体的漏磁问题,因此不具有实用性。
对比文献4(公开号CN102494070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原理与对比文献1所述装置原理类似,但该专利所述装置将壳体加工成圆形的空心球状,永磁体加工成实心球状。然而,单纯的形状改变并不能解决永磁体碎裂和磁性液体在永磁体与壳体之间流动困难的问题,更无法避免永磁体的漏磁问题,因此不具有实用性。
对比文献5(公开号JP11-230255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该减振器是一种用于转轴振动的减振器,其利用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将永磁体作为一个旋转质量块。虽然该专利在壳体壁面安装了一个陶瓷环5来避免永磁体与壳体的直接碰撞,但由于陶瓷的脆性远大于永磁体,当发生相撞时,陶瓷环5极易碎裂从而污染减振器内部腔室使得减振效果下降。同时,该专利也无法解决磁性液体在永磁体与壳体之间流动困难的问题,更无法避免永磁体的漏磁问题,因此不具有实用性。
对比文献6(公开号CN103122965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是一种用于消减太阳能帆板振动的减振器,其利用了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质量块为环形永磁体。该专利通过用带锥角的垫片来保持永磁体的居中位置,通过在壳体内壁粘接沿径向充磁的第一环形永磁体来防止作为质量块的第二环形永磁体的撞壁,第一环形永磁体与第二环形永磁体同极相对。当在航天器发射过程中,加速度极大,有时会超过10个重力加速度时,第一环形永磁体和第二环形永磁体间距越小斥力越大,可以有效防止第二环形永磁体沿径向的撞壁行为。然而由于永磁体之间的斥力为不平衡力,因此第二环形永磁体在受到沿径向的斥力的同时,还会受到一个沿轴向的力矩,因此在航天器发射过程中,该力矩很容易导致第二环形永磁体与壳体端盖或底面相撞,最终导致第二环形永磁体碎裂,不具有实用性。再者,该专利由于无法安装磁屏蔽罩,因此也无法解决永磁体的漏磁问题
对比文献7(公开号JP11-223247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是一种用于消减转轴振动的减振器,其利用了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质量块为环形非导磁物质,在转轴上安装一圈永磁体使得质量块在周向不发生偏移。然而,通过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可知,单独一组永磁体对非导磁性的物质悬浮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导致质量块在沿转轴轴向方向产生偏移和扰动,因此该专利不具有实用价值。同时,该专利所述装置未安装磁屏蔽罩,无法防止永磁体的漏磁问题。
因此急需对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由于多种结构缺陷造成磁性液体流动困难、永磁体易碎裂和漏磁严重等问题,使其无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特提供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包括第一永磁体、壳体、质量块、端盖、第二永磁体、磁性液体、上导磁内套、上隔磁外套、下导磁内套、下隔磁外套。
所述壳体设有内孔,壳体材料为非导磁性材料。在壳体内孔的孔壁加工有凹槽,凹槽数量为1~6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具体数量可根据振动环境进行选取,所有凹槽的总面积为壳体内孔面积的1/8~1/3,凹槽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当外界产生振动时,质量块将从中心位置偏离,质量块上、下两侧腔室内的磁性液体将从凹槽中流过,从而产生粘性损耗,与现有技术(对比文献2所述装置)中的气孔为保证两侧腔室气体压力相同的原理不同;通过增加凹槽的数量或扩大凹槽的截面积,可以对减振器的减振效率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对比文献1、4、5和7所述装置)为增加粘性损耗或增加液体在质量块两侧腔室内的流通效率而扩大壳体与质量块之间间隙所导致的易产生径向扰动问题和壳体体积增加问题,也避免了现有技术(对比文献3所述装置)在质量块(永磁体)上加工通孔所导致的质量块易碎性增加,容易碎裂和永磁体磁场对通孔内磁性液体产生的磁粘效应等问题,对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的实际应用有重要作用。
所述第一永磁体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的外端面,所述第二永磁体固定连接在端盖的外端面,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为同极相对,即,第一永磁体与壳体的连接部位为N(S)极,第二永磁体与端盖的连接部位也为N(S)极,且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和壳体的内孔同轴;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在壳体中会产生一个以壳体中心为原点的轴对称不均匀磁场,在该磁场的作用下,壳体内部的磁性液体会产生一个指向原点的体积力,因此可以保证质量块悬浮于壳体正中。该发明不同于现有技术(对比文献6所述装置)中为防止第二环形永磁体撞壁所采用的第一环形永磁体和第二环形永磁体同极相对的目的,也避免了现有技术(对比文献7所述装置)通过在转轴上安装永磁体对质量块产生的不稳定定心所增加的扰动问题。同时,将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安装在壳体和端盖外侧,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对比文献1、2、3、4、5和6所述装置)中永磁体撞击造成的碎裂问题和由于磁粘效应引起的磁性液体流动困难问题,也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对比文献1、3、4和5所述装置)中永磁体安放在壳体内部所导致的磁性液体注入困难甚至无法注满的问题。
所述质量块的形状为球状,材料为非导磁性物质,硬度小于壳体材料的硬度,其直径和壳体的内径相同,采用间隙配合。质量块的形状为球状,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球形的表面积要大于现有技术(文献1、2、3、5、6和7所述装置)中的圆柱形或圆环形结构,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强粘性耗能的作用,且球形质量块在液体中运动的阻力要小于现有技术(文献1、2、3、5、6和7所述装置)中的圆柱形和圆环形材料,在外界振动时,质量块与壳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更大,凹槽中的磁性液体流动也将更加容易,减振效率也将更高。同时,质量块的球状结构更有利于其悬浮在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产生的轴对称非均匀磁场中,所受到的磁性液体的一阶悬浮力也更加稳定,改善了现有技术(文献7所述装置)所采用的环形非导磁性物质的不稳定悬浮问题。而质量块的直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选择较大的间隙配合可以使得质量块只能沿壳体轴向方向运动,避免了现有技术(文献1、3、4、5和7所述装置)中质量块沿径向方向的扰动问题,也避免了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因为充磁不均匀或装配不同轴导致的径向受力不均匀所产生的径向运动。质量块的材料为非导磁性物质可以彻底解决现有技术(文献1、3、4和5所述装置)中质量块为永磁体时所引起的磁粘效应,从而导致的质量块与壳体之间的磁性液体流动困难的问题。本发明中,质量块由于是非导磁性物质,因此可以选择硬度远小于壳体材料的物质,如实木、铝、钛、金、银和铜等,在加速度极大时,质量块与壳体相撞,仅发生形变而不发生碎裂,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减振效果。
上导磁内套和上隔磁外套之间固定连接形成上隔磁罩,下导磁内套和下隔磁外套之间固定连接形成下隔磁罩,上隔磁罩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永磁体外端面,下隔磁罩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永磁体外端面,上隔磁罩的端面与下隔磁罩的端面固定连接。其中上导磁内套和下导磁内套材料为导磁性能较好的软磁物质,上隔磁外套和下隔磁外套材料为抗磁性物质,上、下导磁内套的外形尺寸分别与上、下隔磁外套的内孔尺寸相同,且均为桶状,上、下导磁内套的内孔直径和壳体或端盖的外径相同,采用过渡配合。上导磁内套和下导磁内套为磁导率较好的软磁物质,通常选用最大相对磁导率大于400的不锈钢材料,可以将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所产生的磁场束缚在上、下导磁内套中,而上隔磁外套和下隔磁外套为抗磁性物质,其相对磁导率小于1,可以使第一、第二永磁体的漏磁场散射角度最大化。该隔磁罩可以最大程度上削弱第一、第二永磁体的漏磁场,避免了现有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的漏磁现象,使得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上、下导磁内套的内孔直径和壳体或端盖的外径相同,采用过渡配合可以使得封装后的减振器壳体与隔磁套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壳体上的凹槽结构使得磁性液体可以在凹槽内流动,产生粘性损耗,并且通过改变凹槽数量和截面积可以控制减振效率;(2)第一和第二永磁体产生的轴对称非均匀磁场作用在磁性液体上可以更加稳定的悬浮质量块,同时第一和第二永磁体安装在外侧有效避免了永磁体碎裂、磁粘效应引起的磁性液体流动困难和磁性液体注入困难的问题;(3)质量块的球形形状有效的增加了摩擦面积,加强了质量块与壳体之间的频率差,也可以使质量块更加稳定的悬浮在壳体中;(4)质量块与壳体内径相同的直径能够有效防止沿径向的扰动和偏心问题;(5)质量块选用非导磁性材料可有效解决撞壁后质量块碎裂问题,也避免了因磁粘效应引起的流动困难问题;(6)隔磁罩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现有磁性液体减振器的漏磁现象,为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在工程实际中进行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图2凹槽数量为1时的壳体俯视图;
图3凹槽数量为4时的壳体俯视图;
图4凹槽数量为6时的壳体俯视图。
图1中:第一永磁体1、壳体2、质量块3、端盖4、第二永磁体5、磁性液体6、上导磁内套7、上隔磁外套8、下导磁内套9、下隔磁外套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附图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如图1,该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永磁体1、壳体2、质量块3、端盖4、第二永磁体5、磁性液体6、上导磁内套7、上隔磁外套8、下导磁内套9、下隔磁外套10。
构成该装置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
先将壳体2内注入磁性液体6,当磁性液体6高度为壳体2高度的一半时,停止注入磁性液体。然后将质量块3放入壳体2中,待质量块3完全沉入壳体2的底部后,继续向壳体2内注入磁性液体6直至注满为止。然后将端盖4与壳体2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若采用焊接和粘接方式,壳体2的外径和端盖4的直径相同;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壳体2将加工法兰盘,法兰盘外径与端盖4直径相同。将第一永磁体1与壳体2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永磁体5与端盖4固定连接,连接方式采用粘接。再将上导磁内套7和上隔磁外套8之间固定连接形成上隔磁罩,下导磁内套9和下隔磁外套10之间固定连接形成下隔磁罩,连接方式可选用粘接或焊接。继将上隔磁罩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永磁体5外端面,下隔磁罩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永磁体1外端面,连接方式采用粘接。最后将上隔磁罩的端面与下隔磁罩的端面固定连接,连接方式采用焊接、粘接或螺纹连接。
第一永磁体1和第二永磁体5结构参数和物料参数均相同,且均为圆柱形,直径与壳体2内孔直径相同。
壳体2、质量块3和端盖4的材料均为非导磁性材料,壳体2与端盖4的材料硬度较大,质量块3的材料硬度要远小于壳体2和端盖4的材料硬度。
上、下导磁内套的材料为软磁性物质,相对磁导率大于400。
上、下隔磁外套的材料为抗磁性物质,相对磁导率小于1。

Claims (5)

1.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永磁体(1)、壳体(2)、质量块(3)、端盖(4)、第二永磁体(5)、磁性液体(6)、上导磁内套(7)、上隔磁外套(8)、下导磁内套(9)、下隔磁外套(10),所述壳体(2)设有内孔,内孔的孔壁加工有凹槽,在壳体内部装有质量块(3),所述磁性液体(6)注满壳体(2),所述第一永磁体(1)固定连接在壳体(2)底部的外端面,所述第二永磁体(5)固定连接在端盖(4)的外端面,上导磁内套(7)和上隔磁外套(8)之间固定连接形成上隔磁罩,下导磁内套(9)和下隔磁外套(10)之间固定连接形成下隔磁罩,上隔磁罩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永磁体(5)外端面,下隔磁罩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永磁体(1)外端面,上隔磁罩的端面与下隔磁罩的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的凹槽数量为1~6个,沿内孔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有凹槽的总面积为壳体内孔面积的1/8~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永磁体(1)和第二永磁体(5)为同极相对,即,第一永磁体(1)与壳体(2)的连接部位为N(S)极,第二永磁体(5)与端盖(4)的连接部位也为N(S)极,且第一永磁体(1)、第二永磁体(5)和壳体(2)的内孔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块(3)的形状为球状,材料为非导磁性物质,硬度小于壳体材料 的硬度,其直径和壳体(2)的内径相同,采用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导磁内套(7)和下导磁内套(9)材料为导磁性能较好的软磁物质,上隔磁外套(8)和下隔磁外套(10)材料为抗磁性物质,上、下导磁内套的外形尺寸分别与上、下隔磁外套的内孔尺寸相同,且均为桶状,上、下导磁内套的内孔直径和壳体(2)或端盖(4)的外径相同,采用过渡配合。
CN201510213558.2A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8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3558.2A CN104948627B (zh)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3558.2A CN104948627B (zh)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8627A true CN104948627A (zh) 2015-09-30
CN104948627B CN104948627B (zh) 2017-04-05

Family

ID=54163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355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8627B (zh) 2015-04-29 2015-04-29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862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6924A (zh) * 2020-10-22 2021-01-08 清华大学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12196927A (zh) * 2020-10-23 2021-01-08 清华大学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12727973A (zh) * 2020-12-30 2021-04-30 清华大学 磁性液体减振器
US11365779B2 (en) 2020-10-22 2022-06-21 Tsinghua University Magnetic liquid damping shock absorber
CN114962514A (zh) * 2022-04-29 2022-08-30 北京交通大学 单球磁性液体碰撞阻尼减振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46609A1 (fr) * 1976-03-29 1977-10-28 Facet Enterprises Amortisseur rotatif a fluide
JPH11223247A (ja) * 1998-02-04 1999-08-17 Nok Corp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
CN201218299Y (zh) * 2008-07-11 2009-04-08 嘉兴学院 带空气阻尼腔的永磁式磁悬浮减振弹簧
CN102032304A (zh) * 2010-12-29 2011-04-27 北京交通大学 磁性液体减振装置
WO2013097301A1 (zh) * 2011-12-30 2013-07-04 北京博华信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气压液体式转子在线自动平衡器
CN104074902A (zh) * 2014-06-30 2014-10-0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磁固式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46609A1 (fr) * 1976-03-29 1977-10-28 Facet Enterprises Amortisseur rotatif a fluide
JPH11223247A (ja) * 1998-02-04 1999-08-17 Nok Corp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
CN201218299Y (zh) * 2008-07-11 2009-04-08 嘉兴学院 带空气阻尼腔的永磁式磁悬浮减振弹簧
CN102032304A (zh) * 2010-12-29 2011-04-27 北京交通大学 磁性液体减振装置
WO2013097301A1 (zh) * 2011-12-30 2013-07-04 北京博华信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气压液体式转子在线自动平衡器
CN104074902A (zh) * 2014-06-30 2014-10-0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磁固式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6924A (zh) * 2020-10-22 2021-01-08 清华大学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US11365779B2 (en) 2020-10-22 2022-06-21 Tsinghua University Magnetic liquid damping shock absorber
CN112196927A (zh) * 2020-10-23 2021-01-08 清华大学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12196927B (zh) * 2020-10-23 2021-08-17 清华大学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12727973A (zh) * 2020-12-30 2021-04-30 清华大学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4962514A (zh) * 2022-04-29 2022-08-30 北京交通大学 单球磁性液体碰撞阻尼减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8627B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33318U (zh) 永磁体提供回复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204677662U (zh) 双锥角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04879412A (zh) 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4948627A (zh) 一种带隔磁罩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6838089B (zh) 一种未充满型磁性液体一阶浮力原理减振器
CN104747647A (zh) 一种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6678255A (zh) 一种磁屏蔽的一阶浮力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5240432A (zh) 一种用于太空的一阶浮力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04895983B (zh) 一种双锥角的一阶浮力原理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04847826A (zh) 一种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206582266U (zh) 一种用矩形永磁体的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4613121A (zh) 外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2042359B (zh) 磁性液体减振装置
CN102213285A (zh) 一种磁性液体阻尼减振装置
CN104074903B (zh) 一种内壁轴截面为圆弧状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3122960A (zh) 一种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4235248B (zh) 一种含有沙漏状非导磁惯性块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204419958U (zh) 一种外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4632982A (zh) 一种带弹性垫的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12196927B (zh)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2537167A (zh) 磁性液体减振装置
CN104265817B (zh) 一种含有球冠面非导磁惯性块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4613120B (zh) 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4912994B (zh) 一种柱形一阶浮力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04565180B (zh) 一种磁力直线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