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4748A - 一种插排及其电源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排及其电源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4748A
CN104934748A CN201510415450.1A CN201510415450A CN104934748A CN 104934748 A CN104934748 A CN 104934748A CN 201510415450 A CN201510415450 A CN 201510415450A CN 104934748 A CN104934748 A CN 104934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ductive bearing
sub
housing
attachin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54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4748B (zh
Inventor
金瑶
刘春晖
刘海涛
李凯
兰峰
李志�
张德坤
徐海鹏
卢兴勇
于昉
张如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5104154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34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4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4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4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4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插头,包括主壳体、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第三子壳体、第一插脚、第二插脚、第三插脚、第一导电轴承以及第二导电轴承。本发明中,第一插脚可以沿自身的轴向中心线360°转动,第二插脚可以沿自身的轴向中心线360°转动,且第三插脚可以转动后收纳在上述凹槽内。当三极扁型插脚面对两极插座时,将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转动至与两极插座相配合的角度,同时将第三插脚收纳在上述凹槽内,然后将三极插头顺利地插入两极插座,解决了三极扁型插头不能插入两极插座的问题,提高了电源插头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插排及其电源插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插排及其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生产及生活中越来越多地用到各式各样的电器产品,例如:冰箱、电视、洗衣机、台式电脑等等。电器产品均通过电源线末端的电源插头与插座连接以实现向电器产品供电。
电器产品多了,就需要用到带有多个插座的插排,对多个电器产品集中供电。插排一般包括带有多个插座的插排主体、电源插头以及将插排主体和电源插头连接在一起的电源线。
国内插排的电源插头主要是:三极扁型插头,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壳体010、第一插脚07、第二插脚08以及第三插脚09,第一插脚07与火线相连,第二插脚08与零线相连,第三插脚09与地线相连。目前,国内与电源插头配合使用的插座主要为五孔组合式插座,其结构如图2所示,插座包括5个插孔,第一插孔01、第二插孔02、第三插孔03、第四插孔04和第五插孔05,其中第一插孔01、第二插孔02和第三插孔03用来插入三极扁型插头,第四插孔04和第五插孔05用来插入两极扁型插头或两极圆型插头。第一插孔01内的插套与第五插孔05内的插套为一体结构,共同与电源线中的零线相连,第二插孔02内的插套与第四插孔04内的插套为一体结构,共同与电源线中的火线相连,第三插孔03内的插套与电源线中的地线相连。插套为金属导电件,与相应电源线的一端连接,用于与插头上的插脚紧密接触,向插头供电。
随着电器产品的增多,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下述情况:电器产品的电源插头是三级扁型插头,但是仅剩的插座是两极插座,导致电源插头无法插入插座,导致电器产品无法使用。
因此,如何解决三极扁型插头不能插入两极插座的问题,提高电源插头的实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插头,该电源插头的与火线相连的插脚以及与零线相连的插脚均可以沿自身轴向中心线转动,使得三极扁型插头可以插入两极插座,提高了电源插头的实用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电源插头的插排。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源插头,当电源插头为三极扁型插头时,所述三极扁型插头包括主壳体、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第三子壳体、第一插脚、第二插脚以及第三插脚;
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子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二子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三插脚与所述第三子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第一子壳体搭接在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上且可沿所述第一插脚的轴向中心线转动,
所述第二子壳体搭接在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上且可沿所述第二插脚的轴向中心线转动,
所述第三子壳体可相对于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在竖直面内转动,且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收纳所述第三子壳体的凹槽;
所述第一插脚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一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源线的火线相连;
所述第二插脚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二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源线的零线相连;
所述第三插脚的下端与所述电源线的地线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基座,所述主壳体可沿所述基座的轴向中心线转动;
在所述第一导电轴承与所述火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第三导电轴承,所述第一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三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火线相连;
在所述第二导电轴承与所述零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第四导电轴承,所述第二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四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零线相连;
在所述第三插脚的下端与所述地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第五导电轴承,所述第五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地线相连,所述第五导电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三插脚的下端相连。
所述第三导电轴承、第四导电轴承与第五导电轴承同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插排,包括电源插头、插排主体以及将所述电源插头和所述插排主体连接在一起的电源线,所述插排主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端面上的若干个插座,所述电源插头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插头。
优选的,所述插座为国标五孔组合式插座,所述插座五个插孔的中心对称线偏向所述外壳外边线的垂直线的一侧,与所述垂直线的夹角为15°~60°,且所有所述插座的偏转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插排主体分为若干个插座模块,所述插座模块包括若干个插座,若干个所述插座模块通过导电件相互电连接,若干个所述插座模块通过卡扣配合卡扣槽相互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插头,包括主壳体、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第三子壳体、第一插脚、第二插脚以及第三插脚,所述第一插脚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一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脚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二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设计为与主壳体的分体结构,且将第一插脚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一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插脚可以沿自身的轴向中心线360°转动,将所述第二插脚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二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插脚可以沿自身的轴向中心线360°转动。且同时将所述第三子壳体可相对于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在竖直面内转动,且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收纳所述第三子壳体的凹槽,使得第三插脚可以转动后收纳在上述凹槽内。当三极扁型插脚面对两极插座时,将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转动至与两极插座相配合的角度,同时将第三插脚收纳在上述凹槽内,然后将三极插头顺利地插入两极插座,解决了三极扁型插头不能插入两极插座的问题,提高了电源插头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还包括基座,所述主壳体可沿所述基座的轴向中心线转动,通过设置第三导电轴承、第四导电轴承以及第五导电轴承以实现主壳体沿所述基座的轴向中心线转动。主壳体360°转动,当多个体积大小不同的电源插头需要同时插在插座上时,相邻的电源插头可能因为体积太大而相互干涉,不能同时插入插座,此时可以将主壳体沿基座的轴向中心线转动,调整相邻电源插头的相向位置,使得相邻的电源插头可以同时插入插座,提高了电源插头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插排主体分为若干个插座模块,所述插座模块包括若干个插座,若干个所述插座模块通过导电件相互电连接,若干个所述插座模块通过卡扣配合卡扣槽相互固定连接。通过将插排主体分成若干个电连接以及活动机械连接的若干个插座模块,当多个电源插头或充电器同时插在插排上,因为相邻插座间间距有限,导致相邻的电器插头相互干涉,不能同时插入插座,此时,可以通过断开卡扣与卡扣槽的活动连接,将某个插座模块或多个插座模块从插排主体上抽出,增大了相邻插座间的间距,解决了原有电器插头相互干涉的问题,提高了插排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三极扁型插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行国标五孔组合式插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三极插座时的电源插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两极插座时的电源插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脚可以转动的电源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壳体可以转动的电源插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壳体可以转动的电源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插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01第一插孔,02第二插孔,03第三插孔,04第四插孔,05第五插孔,06外壳;07第一插脚,08第二插脚,09第三插脚,010主壳体。
1主壳体,101下面板,2第一子壳体,201第一插脚,202第一导电轴承,203第三导电轴承,3第二子壳体,301第二插脚,302第二导电轴承,303第四导电轴承,4第三子壳体,401第三插脚,402凹槽,403第五导电轴承,5基座,501台阶轴,502刚性导电件,503刚性曲折导电件,504圆形槽,505紧固螺帽,506底面板,6插排主体,601外壳,602插座,603插座模块,7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三极插座时的电源插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两极插座时的电源插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脚可以转动的电源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插头,当电源插头为三极扁型插头时,三极扁型插头包括主壳体1、第一子壳体2、第二子壳体3、第三子壳体4、第一插脚201、第二插脚301以及第三插脚401;
第一插脚201与第一子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插脚301与第二子壳体3为一体式结构,第三插脚401与第三子壳体4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子壳体2搭接在主壳体1的上表面上且可沿第一插脚201的轴向中心线转动,
第二子壳体3搭接在主壳体1的上表面上且可沿第二插脚301的轴向中心线转动,
第三子壳体4可相对于主壳体1的上表面在竖直面内转动,且主壳体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收纳第三子壳体4的凹槽402;
第一插脚201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一导电轴承202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一导电轴承202的内圈与电源线7的火线相连;
第二插脚301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二导电轴承302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二导电轴承302的内圈与电源线7的零线相连;
第三插脚401的下端与电源线7的地线相连。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插脚201和第二插脚301设计为与主壳体1的分体结构,且将第一插脚201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一导电轴承202的外圈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插脚201可以沿自身的轴向中心线360°转动,将第二插脚301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二导电轴承302的外圈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插脚301可以沿自身的轴向中心线360°转动。且同时将第三子壳体4可相对于主壳体1的上表面在竖直面内转动,且主壳体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收纳第三子壳体4的凹槽402,使得第三插脚401可以转动后收纳在上述凹槽402内。当三极扁型插脚面对两极插座时,将第一插脚201和第二插脚301转动至与两极插座相配合的角度,同时将第三插脚401收纳在上述凹槽402内,然后将三极插头顺利地插入两极插座,解决了三极扁型插头不能插入两极插座的问题,提高了电源插头的实用性。
第一插脚201与第一子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插脚301与第二子壳体3为一体式结构,第三插脚401与第三子壳体4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上述的一体式结构。
上述的第一导电轴承202与第二导电轴承302为用导电材料制成的轴承,本发明对其具体结构没有限制,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轴承相同,能够实现导电和转动即可。
第一插脚201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一导电轴承202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一导电轴承202的内圈与电源线7的火线相连;第二插脚301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二导电轴承302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二导电轴承302的内圈与电源线7的零线相连;第三插脚401的下端与电源线7的地线相连。优选的,上述连接均为采用导电焊料焊接。
第一插脚201的下端,优选的,通过圆形槽504与第一导电轴承202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二插脚301的下端,优选的,通过圆形槽504与第二导电轴承302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一导电轴承202的内圈,优选的,通过刚性导电件502与电源线7的火线相连,第二导电轴承302的内圈,优选的,通过刚性导电件502与电源线7的零线相连。进一步的,通过将刚性导电件502与主壳体1的下面板101注塑成型为一体,从而实现对第一导电轴承202与第二导电轴承302的固定。电源线7的火线、零线和地线与下面板101一起注塑成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壳体可以转动的电源插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壳体可以转动的电源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解决当多个体积大小不同的电源插头需要同时插在插座上时,相邻的电源插头可能因为体积太大而相互干涉,不能同时插入插座的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插头,还包括基座5,主壳体1可沿基座5的轴向中心线转动;
在第一导电轴承202与火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第三导电轴承203,第一导电轴承202的内圈与第三导电轴承203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三导电轴承203的内圈与火线相连;
在第二导电轴承302与零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第四导电轴承303,第二导电轴承302的内圈与第四导电轴承303的外圈固定连接,第四导电轴承303的内圈与零线相连;
在第三插脚401的下端与地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第五导电轴承403,第五导电轴承403的内圈与地线相连,第五导电轴承403的外圈与第三插脚401的下端相连;
第三导电轴承203、第四导电轴承303与第五导电轴承403同轴。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插脚201与第三导电轴承203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二插脚301与第四导电轴承303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三插脚401与第五导电轴承403的外圈固定连接,使得主壳体1可以沿基座5的轴向中心线360°,当出现相邻电源插头相互干涉的问题时,将主壳体1沿基座5的轴向中心线转动,调整相邻电源插头的相向位置,使得相邻的电源插头可以同时插入插座,提高了电源插头的实用性。
第三导电轴承203、第四导电轴承303与第五导电轴承403同轴,优选的,三者设置在一根台阶轴501上,台阶轴501的轴向中心线与基座5的轴向中心线重合,从下往上依次为第五导电轴承403、第四导电轴承303、第三导电轴承203。优选的,第三导电轴承203、第四导电轴承303与第五导电轴承403的外径依次增大,以利于与相应的插脚下端连接。台阶轴501为绝缘体,优选的,为与基座5底面板506为一体式结构。电源线7的火线、零线和地线与底面板506一起注塑成型。
优选的,第一导电轴承202通过刚性曲折导电件503与第三导电轴承203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二导电轴承302通过刚性曲折导电件503与第四导电轴承303的外圈固定连接,第三插脚401通过刚性曲折导电件503与第五导电轴承403的外圈固定连接。优选的,上述的固定连接均为通过导电焊料焊接。优选的,刚性曲折导电件503通过内外两个紧固螺帽505与主壳体1的下面板101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插排,包括电源插头、插排主体6以及将电源插头和插排主体6连接在一起的电源线7,插排主体6包括外壳601,以及设置在外壳601上端面上的若干个插座602,电源插头为上述任意一项的电源插头。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为了避免多个插头同时插在插排上时,相邻的插头相互干涉,减小插头或充电器的电源线7在与插头或充电器连接处的弯折,保护插头电源线7免受弯折损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插座602为国标五孔组合式插座602,插座602五个插孔的中心对称线偏向外壳601外边线的垂直线的一侧,与垂直线的夹角为15°~60°,且所有插座602的偏转方向相同。所有插座602沿同一旋转方向倾斜设置,可以是顺时针方向,也可以逆时针方向,减小了相邻插头或充电器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相邻的大小、规格不同的插头或充电器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提高了插排的实用性。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插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插排主体6分为若干个插座模块603,插座模块603包括若干个插座602,若干个插座模块603通过导电件相互电连接,若干个插座模块603通过卡扣配合卡扣槽相互固定连接。通过将插排主体6分成若干个电连接以及活动连接的若干个插座模块603,当多个插头或充电器同时插在插排上,因为相邻插座602间间距有限,导致相邻的电器插头相互干涉,不能同时插入插座602,此时,可以通过断开卡扣与卡扣槽的活动机械连接,将某个插座模块603或多个插座模块603从插排主体6上抽出,同时保证相邻插座模块603间的电连接,增大了相邻插座602间的间距,解决了原有相邻插头或充电器相互干涉的问题,提高了插排的实用性。
上述的每个单独技术方案均提高了电源插头和/或插排实用性,但多个递进式的技术方案相互组合叠加,技术方案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整体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远好于上述任何一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叠加效应显著,显著提高了电源插头和/或插排的实用性。
本申请未详细描述的方法及装置均为现有技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源插头,与电源线的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当电源插头为三极扁型插头时,所述三极扁型插头包括主壳体、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第三子壳体、第一插脚、第二插脚以及第三插脚;
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子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二子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三插脚与所述第三子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第一子壳体搭接在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上且可沿所述第一插脚的轴向中心线转动,
所述第二子壳体搭接在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上且可沿所述第二插脚的轴向中心线转动,
所述第三子壳体可相对于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在竖直面内转动,且所述主壳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收纳所述第三子壳体的凹槽;
所述第一插脚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一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源线的火线相连;
所述第二插脚的下端与固定的第二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源线的零线相连;
所述第三插脚的下端与所述电源线的地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所述主壳体可沿所述基座的轴向中心线转动;
在所述第一导电轴承与所述火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第三导电轴承,所述第一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三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火线相连,
在所述第二导电轴承与所述零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第四导电轴承,所述第二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四导电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零线相连,
在所述第三插脚的下端与所述地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的第五导电轴承,所述第五导电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地线相连,所述第五导电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三插脚的下端相连,
所述第三导电轴承、第四导电轴承与第五导电轴承同轴。
3.一种插排,包括电源插头、插排主体以及将所述电源插头和所述插排主体连接在一起的电源线,所述插排主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端面上的若干个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头为权利要求1至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插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为国标五孔组合式插座,所述插座五个插孔的中心对称线偏向所述外壳外边线的垂直线的一侧,与所述垂直线的夹角为15°~60°,且所有所述插座的偏转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排主体分为若干个插座模块,所述插座模块包括若干个插座,若干个所述插座模块通过导电件相互电连接,若干个所述插座模块通过卡扣配合卡扣槽相互固定连接。
CN201510415450.1A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插排及其电源插头 Active CN104934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5450.1A CN104934748B (zh)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插排及其电源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5450.1A CN104934748B (zh)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插排及其电源插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4748A true CN104934748A (zh) 2015-09-23
CN104934748B CN104934748B (zh) 2017-03-01

Family

ID=5412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5450.1A Active CN104934748B (zh)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插排及其电源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3474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9301A (zh) * 2018-10-23 2019-01-04 杭州余杭电缆有限公司 带有插座功能的电源插头
CN117276935A (zh) * 2023-11-09 2023-12-22 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插头及便携式充电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2214U (zh) * 1991-10-28 1992-08-05 开伟建 单相多功能插头
CN201204354Y (zh) * 2008-06-24 2009-03-04 李志焕 万能插头
CN201682159U (zh) * 2010-03-15 2010-12-22 李秋山 多功能极性校正插接开关器
CN202503135U (zh) * 2011-12-30 2012-10-24 湖南广信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形电源插头
CN104201506A (zh) * 2014-09-23 2014-12-10 张萍 一种组合式排插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2214U (zh) * 1991-10-28 1992-08-05 开伟建 单相多功能插头
CN201204354Y (zh) * 2008-06-24 2009-03-04 李志焕 万能插头
CN201682159U (zh) * 2010-03-15 2010-12-22 李秋山 多功能极性校正插接开关器
CN202503135U (zh) * 2011-12-30 2012-10-24 湖南广信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形电源插头
CN104201506A (zh) * 2014-09-23 2014-12-10 张萍 一种组合式排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9301A (zh) * 2018-10-23 2019-01-04 杭州余杭电缆有限公司 带有插座功能的电源插头
CN117276935A (zh) * 2023-11-09 2023-12-22 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插头及便携式充电桩
CN117276935B (zh) * 2023-11-09 2024-03-19 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插头及便携式充电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4748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4748A (zh) 一种插排及其电源插头
CN203983559U (zh) 鱼眼端子
CN203850553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TWI506892B (zh) Conversion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204992178U (zh) 一种收纳式多功能插排
CN203674484U (zh) 电连接器
CN201877664U (zh) 一种可旋转插排
CN206271988U (zh) 一种连接器的插座及插头
CN204793294U (zh) 一种电源插头
CN106911021B (zh) 一种电线接头的安装方法
CN102570221B (zh) 一种组合式插头插座结构
CN204424518U (zh) 环形多用插座
CN213366924U (zh) 旋转式磁吸充电线
CN203813090U (zh) 端子插头
CN204835024U (zh) 一种插排及其两极插座
CN203491482U (zh) 二芯电源插座
CN202759069U (zh) 插头连接器
CN104659514A (zh) 环形多用插座
CN203260966U (zh) 母线连接装置
CN204615024U (zh) 连接器pin短路连接结构及公头连接器
CN104851999B (zh) 一种电池舱
CN217903481U (zh) 一种沉板型大电流充电连接器
CN208674417U (zh) 公座及连接器结构
CN202930607U (zh) 太阳能光伏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008064Y (zh) 电接插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