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9259A - 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 - Google Patents

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9259A
CN104929259A CN201410106280.4A CN201410106280A CN104929259A CN 104929259 A CN104929259 A CN 104929259A CN 201410106280 A CN201410106280 A CN 201410106280A CN 104929259 A CN104929259 A CN 104929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structure
sleeve
structure member
main core
end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62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29259B (zh
Inventor
田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AN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AN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AN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AN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062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9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9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9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29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92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包括主核心受力构件、约束构件,该主核心受力构件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设有一加强构造段,称为前非屈服转化段、后非屈服转化段,所述前非屈服转化段包括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所述后非屈服转化段包括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对称焊接在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前后两侧的中部,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组成了一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约束构件包括用于约束主核心受力构件的屈服段约束装置、用于约束前非屈服转化段的左约束装置、用于约束后非屈服转化段的右约束装置。本发明能节省材料,达到防屈曲耗能支撑最佳经济性,能较好满足建筑要求。

Description

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结构减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
背景技术
最近几十年时间以来,防屈曲耗能支撑在美国、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应用较多。防屈曲耗能支撑是一种在受拉和受压状态下都不发生屈曲的支撑,与传统支撑相比具有更稳定的力学性能。通过屈曲约束支撑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延性,而且利用钢材的滞回性能可以消耗由于水平荷载作用在结构的上的能量,对结构的抗震能力提高有很大意义。
一般的防屈曲耗能支撑由五部分构成:约束屈服段;约束非屈服段;无约束非屈服段;无粘结可膨胀材料;屈服约束机构。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形式多样,但工作原理基本相似。
目前,现有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构造繁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构造进行了较大改进,防屈曲耗能支撑经济性和工艺难度都大大降低了。然而现有防屈曲耗能支撑仍存在以下问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跨度结构或层高较高结构或含有越层柱的结构等大量涌现,当这些结构采用防屈曲耗能支撑时,防屈曲耗能支撑的计算长度都较长,此时为了满足结构要求,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截面往往都不满足建筑要求,材料的用量较大,材料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工艺、加工工艺和安装工艺更加简便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其不仅能够适用于大跨度结构或层高较高结构或含有越层柱的结构等(即:防屈曲耗能支撑计算长度较长),还能满足相应的建筑要求和结构要求,保证其原有的抗震性能,并能够减轻自重。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包括主核心受力构件、约束构件,该主核心受力构件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设有一加强构造段,称为前非屈服转化段、后非屈服转化段,所述前非屈服转化段包括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所述后非屈服转化段包括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对称焊接在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前后两侧的中部,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组成了一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约束构件包括用于约束主核心受力构件的屈服段约束装置、用于约束前非屈服转化段的左约束装置、用于约束后非屈服转化段的右约束装置,所述屈服段约束装置包括套筒、灌浆料、端部板,所述套筒套在主核心受力构件的外围,该端部板包括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该第一端部板和第二端部板上分别开有孔,且通过孔分别套设在套筒的两端,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与两端的第一端部板和第二端部板之间分别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以达到固定主核心受力构件的作用,所述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和套筒相接触的面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和套筒围城的腔体内填充有灌浆料,所述前非屈服转化段包括左套筒、左灌浆料、左端部板,所述左套筒套在所述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的外围,所述左端部板包括左一端部板和左二端部板,该左一端部板和左二端部板上分别开有孔,且分别套设在左套筒的两端,所述左一端部板和左二端部板和左套筒相接触的面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左一端部板、左二端部板和左套筒围城的腔体内填充有左灌浆料,所述后非屈服转化段包括右套筒、右灌浆料、右端部板,所述右套筒套在所述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的外围,所述右端部板包括右一端部板和右二端部板,该右一端部板和右二端部板上分别开有孔,且分别套设在右套筒的两端,所述右一端部板、右二端部板和右套筒相接触的面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右一端部板、右二端部板和右套筒围城的腔体内填充有右灌浆料,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之间的安装缝隙内分别采用硅胶或其它弹性材料进行填充,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的中间细部往两端粗部过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一压缩装置、左二压缩装置、右一压缩装置和右二压缩装置。
进一步,所述左套筒和套筒之间空有一间隙,该间隙外设有一用于连接所述左套筒和套筒的左连接装置。
进一步,所述右套筒和套筒之间空有一间隙,该间隙外设有一用于连接所述右套筒和套筒的右连接装置。
进一步,所述左连接装置和右连接装置分别是由两块相同的双折板的板臂对接围焊形成的一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双折板是由金属板进行90度弯曲后形成的两个板臂相互垂直的一折板结构。
进一步,所述双折板采用和左套筒、右套筒、套筒相同的材质。
进一步,所述左套筒、右套筒、套筒、左端部板、右端部板、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和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的材质相同。
进一步,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的材料采用软钢、Q235钢。
进一步,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全部采用中间细、两端粗的哑铃状,且对称布置。
进一步,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的左端伸出左套筒外面,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的右端伸出右套筒外面。
进一步,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采用“一”字型截面或“十”字型截面。
进一步,所述左套筒、右套筒和套筒采用圆钢管、矩形管、方钢管或由钢板焊接形成的箱型筒。
进一步,所述左灌浆料、右灌浆料和灌浆料为细骨料混凝土、砂浆或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的表面设置一层无粘结材料。
进一步,所述无粘结材料选用软玻璃、橡胶、聚乙烯、硅胶或乳胶,所述无粘结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或消除主核心受力构件与左灌浆料、右灌浆料、灌浆料之间的剪力。
本发明在制作原理是: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分为三部分,即:用于约束主核心受力构件的屈服段约束装置的套筒、用于约束前非屈服转化段的左约束装置的左套筒和用于约束后非屈服转化段的右约束装置的右套筒。左套筒和套筒之间空有一间隙,该间隙外设有一用于连接左套筒和套筒的左连接装置。右套筒和套筒之间空有一间隙,该间隙外设有一用于连接右套筒和套筒的右连接装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这种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采用分段形式,在相同计算长度、相同吨位和相同建筑截面尺寸的前提下,分段式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刚度比其它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刚度大,故在设计这种分段式防屈曲耗能支撑时,尽可能得节省材料,达到防屈曲耗能支撑最佳经济性;当建筑结构需要使用计算长度较长的防屈曲耗能支撑时,这种分段式防屈曲耗能支撑可以在满足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同时又能较好地满足建筑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耗能支撑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耗能支撑第一个实施例内部直接受力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H-H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沿I-I向的断面图。
图5为图1中沿J-J向的断面图。
图6为图2中沿K-K向的剖面图。
图7为图2中沿L-L向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耗能支撑第二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耗能支撑第二个实施例内部直接受力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沿M-M向的剖面图。
图11为图8中沿N-N向的剖面图。
图12为图8中沿P-P向的剖面图。
图13为图9中沿Q-Q向的剖面图。
图14为图9中沿R-R向的剖面图。
图15为图9中沿S-S向的剖面图。
图16为图8中A圈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耗能支撑与结构连接时采用的第一种节点形式。
图18为本发明耗能支撑与结构连接时采用的第二种节点形式。
图19为本发明耗能支撑与结构连接时采用的第三种节点形式。
图20包括三个附图:
20a为本发明耗能支撑在结构中布置的第一种形式;
20b为本发明耗能支撑在结构中布置的第二种形式;
20c为本发明耗能支撑在结构中布置的第三种形式。
耗能支撑的一个实施例的图中各符号代表:1.主核心受力构件,2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2.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3.套筒,4.灌浆料,51.第一端部板,52.第二端部板,6.左套筒,7.左灌浆料,81.左一端部板,82.左二端部板,9.右套筒,10.右灌浆料,111.右一端部板,112.右二端部板,12.左一双折板,13.左二双折板,14.右一双折板,15.右二双折板,16.无粘结材料,171.左一压缩装置,172.左二压缩装置,181.右一压缩装置,182.右二压缩装置。
耗能支撑的二个实施例的图中各符号代表:1.主连接板,21.第一副连接板,22.第二副连接板,3.套筒,4.灌浆料,51.第一端部板,52.第二端部板,6.左套筒,7.左灌浆料,81.左一端部板,82.左二端部板,9.右套筒,10.右灌浆料,111.右一端部板,112.右二端部板,12.左一双折板,13.左二双折板,14.右一双折板,15.右二双折板,16.左主连接板,171.左一副连接板,172.左二副连接板,18.右主连接板,191.右一副连接板,192.右二副连接板,201左连接焊缝,202右连接焊缝,21.无粘结材料,221.左一压缩装置,222.左二压缩装置,231.右一压缩装置,232.右二压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所有的受力构件全部采用通长形式):
参见图1所示,包括主核心受力构件1、约束构件,该主核心受力构件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加强构造段,称为前非屈服转化段、后非屈服转化段,前非屈服转化段包括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后非屈服转化段包括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约束构件包括用于约束主核心受力构件1的屈服段约束装置、用于约束前非屈服转化段的左约束装置、用于约束后非屈服转化段的右约束装置。屈服段约束装置包括套筒3、灌浆料4、端部板,套筒3套在主核心受力构件1的外围,该端部板包括第一端部板51、第二端部板52,该第一端部板51和第二端部板52上分别开有孔,且通过孔分别套设在套筒3的两端。主核心受力构件1与两端的第一端部板51和第二端部板52之间分别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以达到固定主核心受力构件的作用,第一端部板51、第二端部板52和套筒3相接触的面分别采用焊接固定,第一端部板51、第二端部板52和套筒3围城的腔体内填充有灌浆料4。
前非屈服转化段包括左套筒6、左灌浆料7、左端部板,左套筒6套在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的外围,左端部板包括左一端部板81和左二端部板82,该左一端部板81和左二端部板82上分别开有孔,且分别套设在左套筒6的两端,左一端部板81和左二端部板82和左套筒6相接触的面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左一端部板81、左二端部板82和左套筒6围城的腔体内填充有左灌浆料7。
后非屈服转化段包括右套筒9、右灌浆料10、右端部板,右套筒9套在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的外围,右端部板包括右一端部板111和右二端部板112,该右一端部板111和右二端部板112上分别开有孔,且分别套设在右套筒9的两端。右一端部板111、右二端部板112和右套筒9相接触的面分别采用焊接固定,右一端部板111、右二端部板112和右套筒9围城的腔体内填充有右灌浆料10。主核心受力构件1和第一端部板51、第二端部板52之间的安装缝隙内分别采用硅胶或其它弹性材料进行填充。
左套筒6和套筒3之间空有一间隙,该间隙外设有一用于连接左套筒6和套筒3的左连接装置。左连接装置是由两块相同的左一双折板12和左二双折板13的板臂对接围焊形成的一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中左一双折板12和左二双折板13分别是由金属板进行90度弯曲后形成的两个板臂相互垂直的一折板结构,左一双折板12、左二双折板13采用和左套筒、右套筒、套筒相同的材质。
右套筒9和套筒3之间空有一间隙,该间隙外设有一用于连接右套筒9和套筒3的右连接装置。右连接装置是由两块相同的右一双折板14和右二双折板15的板臂对接围焊形成的一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中右一双折板14和右二双折板15分别是由金属板进行90度弯曲后形成的两个板臂相互垂直的一折板结构,右一双折板14、右二双折板15采用和右套筒、右套筒、套筒相同的材质。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的左端伸出左套筒6的外面,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的右端伸出右套筒9的外面。主核心受力构件1的中间细部往两端粗部过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一压缩装置171、左二压缩装置172、右一压缩装置181和右二压缩装置182,左一压缩装置171、左二压缩装置172、右一压缩装置181和右二压缩装置182可以为核心受力构件1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使本发明的防屈曲耗能支撑能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主核心受力构件1的材料采用软钢、Q235钢,左套筒6、右套筒9、套筒3、左端部板、右端部板、第一端部板51、第二端部板52和主核心受力构件1的材质全部相同。左套筒6、右套筒9和套筒3采用圆钢管、矩形管、方钢管或由钢板焊接形成的箱型筒。左灌浆料7、右灌浆料10和灌浆料4采用细骨料混凝土、砂浆或高分子材料。主核心受力构件1的表面设置一层无粘结材料16。无粘结材料16选用软玻璃、橡胶、聚乙烯、硅胶或乳胶,无粘结材料16可以有效减少或消除主核心受力构件与左灌浆料7、右灌浆料10、灌浆料4之间的剪力。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全部采用通长形式,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对称地焊接在主核心受力构件1的前后两侧的中部,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全部设计成中间细、两端粗的哑铃状结构,且对称布置。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共同组成了一“十”字形交叉结构。
参见图3所示,是沿图1中H-H向的剖面图,因为剖线位于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的中部,即细部,同时又因套筒3内填充满了灌浆料4,故在剖面图里看到的“十”字形的结构很小。从剖面图看,左一双折板12和左二双折板13的板臂对接围焊形成一正方形结构。
参见图4所示,是沿图1中I-I向的剖面图,因为剖线位于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的右边,故在剖面图里看到的“十”字形的结构很大。右套筒9内填充满了右灌浆料10,从剖面图看,右一双折板14和右二双折板15的板臂对接围焊形成一正方形结构。
参见图5所示,是沿图1中J-J向的剖面图,因为剖线位于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的左端,且剖线J-J落在左套筒9上的左端,即位于粗部,故在剖面图里看到的“十”字形的结构很大,且看不到左一双折板12和左二双折板13。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图中包括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图6和图7的区别是图7中看到是“十”字形四个脚的端部均有一个分段,这是因为图7是沿L-L向的剖面图,而L-L线落在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的中间细部,故剖面图里能看到主核心受力构件1、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21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22左边的粗的部分,即在“十”字形结构的四个脚的端部的四个分段。
实施例二(所有的受力构件全部采用分三段形式):
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分别分为三段,其中主核心受力构件由主连接板1、左主连接板16和右主连接板18组成;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由第一副连接板21、左一副连接板171和右一副连接板191组成,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由第二副连接板22、左二副连接板172和右二副连接板192组成。主连接板1的外表面设有无粘结材料21。
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和第二副连接板22仍然设计成中间细、两端粗的哑铃状结构,在主连接板1的中间细部往两端粗部过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一压缩装置221、左二压缩装置222、右一压缩装置和右二压缩装置232,左一压缩装置221、左二压缩装置222、右一压缩装置和右二压缩装置232可以为主连接板1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使本发明的防屈曲耗能支撑能正常工作。
参见图9所示,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和第二副连接板22共同组成了一“十”字形交叉结构;左一副连接板171、左二副连接板172和左主连接板16也同样组成了一“十”字形交叉结构;右一副连接板191、右二副连接板192和右主连接板18也同样组成了一“十”字形交叉结构。主连接板1和左主连接板16、右主连接板18之间分别设有左连接焊缝201、右连接焊缝202。
参见图10所示,是沿图8中M-M向的剖面图,因为剖线位于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和第二副连接板22的中部,即细部,同时又因套筒3内填充满了灌浆料4,故在剖面图里看到的“十”字形的结构很小。从剖面图看,左一双折板12和左二双折板13的板臂对接围焊形成一正方形结构。
参见图11所示,是沿图1中N-N向的剖面图,因为剖线位于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和第二副连接板22的右边,故在剖面图里看到的“十”字形的结构很大。右套筒9内填充满了右灌浆料10,从剖面图看,右一双折板14和右二双折板15的板臂对接围焊形成一正方形结构。
参见图12所示,是沿图1中P-P向的剖面图,因为剖线位于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和第二副连接板22的左端,且剖线P-P落在左套筒9上的左端,即位于粗部,故在剖面图里看到的“十”字形的结构很大,且看不到左一双折板12和左二双折板13。
参见图13所示,图中包括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和第二副连接板22,图中看到是“十”字形结构的四个脚的端部均有一个分段,这是因为图13是沿Q-Q向的剖面图,而Q-Q剖线落在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和第二副连接板22的中间细部,故剖面图里能看到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和第二副连接板22左边的粗的部分,即在“十”字形结构的四个脚的端部的四个分段。
参见图14所示,图中包括左一副连接板171、左二副连接板172和左主连接板16,左一副连接板171、左二副连接板172和左主连接板16也同样组成了一“十”字形交叉结构,只是因为剖线R-R落在了左一副连接板171、左二副连接板172和左主连接板16上,且左一副连接板171、左二副连接板172、左主连接板16和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第二副连接板22左端粗部的宽度相同,故图中看到是“十”字形结构比图13中的大,且四个脚的端部没有分段。
参见图15所示,图中包括右一副连接板191、右二副连接板192和右主连接板18,右一副连接板191、右二副连接板192和右主连接板18也同样组成了一“十”字形交叉结构,只是因为剖线S-S落在了右一副连接板191、右二副连接板192和右主连接板18上,且左右一副连接板191、右二副连接板192和右主连接板18和主连接板1、第一副连接板21、第二副连接板22右端粗部的宽度相同,故图中看到是“十”字形结构比图13中的大,且四个脚的端部没有分段。
参见图16所示,为图8中A圈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主连接板1和右主连接板18之间通过右连接焊缝202焊接在一起,第一副连接板21垂直于主连接板1,且焊接在主连接板1上的中部,右一副连接板191垂直于右主连接板18,其焊接在右主连接板18上的中部。
参见图17所示,为本发明耗能支撑与结构连接时采用的第一种节点形式,为本发明耗能支撑BRB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方式和主体结构进行的连接。
参见图18所示,为本发明耗能支撑与结构连接时采用的第二种节点形式,为本发明耗能支撑BRB采用焊接方式和主体结构进行的连接。
参见图19所示,为本发明耗能支撑与结构连接时采用的第三种节点形式,为本发明耗能支撑BRB采用销轴方式和主结构进行的连接。
参见图20所示,图中20a,20b和20c为本发明的耗能支撑在主体结构中布置的三种形式,图中ZT代表主体结构,BRB代表本发明的耗能支撑。其中图20a是采用的单斜撑形式;图20b是采用的人字撑形式;图20c是采用的V型撑形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核心受力构件、约束构件,该主核心受力构件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设有一加强构造段,称为前非屈服转化段、后非屈服转化段,所述前非屈服转化段包括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所述后非屈服转化段包括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对称焊接在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前后两侧的中部,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组成了一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约束构件包括用于约束主核心受力构件的屈服段约束装置、用于约束前非屈服转化段的左约束装置、用于约束后非屈服转化段的右约束装置,所述屈服段约束装置包括套筒、灌浆料、端部板,所述套筒套在主核心受力构件的外围,该端部板包括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该第一端部板和第二端部板上分别开有孔,且通过孔分别套设在套筒的两端,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与两端的第一端部板和第二端部板之间分别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和套筒相接触的面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和套筒围城的腔体内填充有灌浆料,所述前非屈服转化段包括左套筒、左灌浆料、左端部板,所述左套筒套在所述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的外围,所述左端部板包括左一端部板和左二端部板,该左一端部板和左二端部板上分别开有孔,且分别套设在左套筒的两端,所述左一端部板和左二端部板和左套筒相接触的面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左一端部板、左二端部板和左套筒围城的腔体内填充有左灌浆料,所述后非屈服转化段包括右套筒、右灌浆料、右端部板,所述右套筒套在所述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的外围,所述右端部板包括右一端部板和右二端部板,该右一端部板和右二端部板上分别开有孔,且分别套设在右套筒的两端,所述右一端部板、右二端部板和右套筒相接触的面分别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右一端部板、右二端部板和右套筒围城的腔体内填充有右灌浆料,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之间的安装缝隙内分别采用硅胶进行填充,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的中间细部往两端粗部过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一压缩装置、左二压缩装置、右一压缩装置和右二压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套筒和套筒之间空有一间隙,该间隙外设有一用于连接所述左套筒和套筒的左连接装置,所述右套筒和套筒之间空有一间隙,该间隙外设有一用于连接所述右套筒和套筒的右连接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装置和右连接装置分别是由两块相同的双折板的板臂对接围焊形成的一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板是由金属板进行90度弯曲后形成的两个板臂相互垂直的一折板结构,所述双折板采用和左套筒、右套筒、套筒相同的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套筒、右套筒、套筒、左端部板、右端部板、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和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的材质相同,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的材料采用软钢、Q235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全部采用中间细、两端粗的哑铃状,且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的左端伸出左套筒外面,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的右端伸出右套筒外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组成“一”字型截面或“十”字型截面,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构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构件采用通长形式或分段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套筒、右套筒和套筒采用圆钢管、矩形管、方钢管或由钢板焊接形成的箱型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灌浆料、右灌浆料和灌浆料为细骨料混凝土、砂浆或高分子材料,所述主核心受力构件的表面设置一层无粘结材料,所述无粘结材料选用软玻璃、橡胶、聚乙烯、硅胶或乳胶。
CN201410106280.4A 2014-03-20 2014-03-20 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9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6280.4A CN104929259B (zh) 2014-03-20 2014-03-20 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6280.4A CN104929259B (zh) 2014-03-20 2014-03-20 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9259A true CN104929259A (zh) 2015-09-23
CN104929259B CN104929259B (zh) 2018-12-11

Family

ID=5411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628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9259B (zh) 2014-03-20 2014-03-20 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92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0676A (zh) * 2015-10-09 2016-02-24 上海史狄尔建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制作方法
CN106088381A (zh) * 2016-07-20 2016-11-09 武汉理工大学 具有分级屈服功能的防屈曲支撑
CN107989450A (zh) * 2017-12-12 2018-05-04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可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构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0840A1 (en) * 1999-06-30 2001-05-10 Toru Takeuchi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 and damping steel structures
JP2004019195A (ja) * 2002-06-14 2004-01-22 Nippon Steel Corp 長尺座屈拘束ブレース
CN101105054A (zh) * 2007-07-10 2008-01-16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带横隔板双层套管十字形屈曲约束支撑
CN101463634A (zh) * 2008-12-05 2009-06-24 北京工业大学 端部带耗能铅盒的约束屈曲支撑及其制作方法
KR101152653B1 (ko) * 2009-11-19 2012-06-04 서울시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제진형 가새장치
CN202509648U (zh) * 2012-01-20 2012-10-31 上海蓝科钢结构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tjd软钢阻尼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0840A1 (en) * 1999-06-30 2001-05-10 Toru Takeuchi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 and damping steel structures
JP2004019195A (ja) * 2002-06-14 2004-01-22 Nippon Steel Corp 長尺座屈拘束ブレース
CN101105054A (zh) * 2007-07-10 2008-01-16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带横隔板双层套管十字形屈曲约束支撑
CN101463634A (zh) * 2008-12-05 2009-06-24 北京工业大学 端部带耗能铅盒的约束屈曲支撑及其制作方法
KR101152653B1 (ko) * 2009-11-19 2012-06-04 서울시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제진형 가새장치
CN202509648U (zh) * 2012-01-20 2012-10-31 上海蓝科钢结构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tjd软钢阻尼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0676A (zh) * 2015-10-09 2016-02-24 上海史狄尔建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制作方法
CN106088381A (zh) * 2016-07-20 2016-11-09 武汉理工大学 具有分级屈服功能的防屈曲支撑
CN107989450A (zh) * 2017-12-12 2018-05-04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可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9259B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6481B (zh) 一种变电站结构刚度增强装置
CN105507445A (zh) 外套管约束折叠钢板耗能支撑
CN104929259A (zh) 套筒式屈曲约束支撑
CN204510629U (zh) 一种带有空间网格状结构的钢筋连接器
CN103104052B (zh) 一种转换式防屈曲耗能支撑
CN104005491B (zh) 一种组合式防屈曲耗能支撑
CN105545005A (zh) 角钢支撑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3696497B (zh) 一种实腹式斜撑与格构式钢柱的连接方法
CN108756409A (zh) 一种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侧移刚度及耗能的抗震结构
CN203007935U (zh) 一种变截面混凝土桩接头
CN103334373A (zh) 一种含屈曲约束支撑的肋拱桥横向抗震结构新体系
CN203878805U (zh) 一种钢板阻尼墙
CN104532978B (zh) 一种空腹桁架约束型防屈曲支撑
CN206352246U (zh) 321钢桥用抗弯横梁
CN107761983A (zh) 粘弹性brb
CN104712101A (zh) 一种带有空间网格状结构的高强度钢筋连接器
CN203361391U (zh) 带备用索的屈曲约束支撑
CN111636745B (zh) 一种钢结构自复位梁柱组合节点装置
CN204473084U (zh) 连接结构、具有该连接结构的立柱及半潜式平台
CN203383350U (zh) 轻型屈曲约束支撑
CN203594129U (zh) 组合式h型钢核心屈曲约束支撑构件
CN106760019A (zh) 一种剪切波纹腹板阻尼器
CN106480816A (zh) 箱桁组合式浮游栈桥
CN103572855A (zh) 纯钢h型钢耗能核心受拉补偿屈曲约束支撑
CN205329890U (zh) 一种外套管约束折叠钢板耗能支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