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5530A - 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5530A
CN104915530A CN201410086429.7A CN201410086429A CN104915530A CN 104915530 A CN104915530 A CN 104915530A CN 201410086429 A CN201410086429 A CN 201410086429A CN 104915530 A CN104915530 A CN 104915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point
well
connected unit
calculate
re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64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5530B (zh
Inventor
康志江
赵辉
张冬丽
崔书岳
张允�
郑松青
吕心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0864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155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15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5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5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5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包括:连通单元划分步骤,将油藏井间连通区域划分为多个连通单元,并使每两个井点之间的连接区域对应于一个连通单元,且各个连通单元的特性参数包括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单井含水率计算步骤,根据各个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单井含水率;生产动态指标计算步骤,根据各个井点的单井含水率,计算出生产动态指标;参数修正步骤,通过分别将计算出的各个井点的生产动态指标与其实际的生产动态指标进行拟合,对各个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进行参数修正。本发明能够反映出各个井间的相互作用,考虑到了停井和油井转注等情况以及整个油藏井间的实际地质特征。

Description

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缝洞型油藏具有储集空间分布随机性强、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其流体流动特征及油水流动规律相比常规砂岩油藏更为复杂,因此对该类油藏进行连通性评价一直是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和油藏描述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如何获取该类型油藏井间连通关系,对于认识储层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导后期注采政策优化和堵水调剖等措施调整、提高油藏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井间连通关系研究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现场方法和基于生产动态的分析方法。现场方法包括示踪剂测试、井间微地震、试井等,操作较复杂、解释周期长且费用较高,因而适用范围有限,无法大范围推广。
基于生产动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利用生产动态数据,进行拟合对比来修正模型参数。由于生产动态数据获取方便,该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推广。
目前基于生产动态的分析方法的模型主要包括多元回归模型、电容模型和系统分析模型等。然而,现有的模型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模型参数没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只能反映井间相对的连通关系,无法反映井间真实地质特征;(2)只考虑注采井之间的作用,没有考虑生产井之间的相互干扰,且模型本身无法考虑关停井及油井转注等情况,因此反演结果受油藏措施调整影响较大、可靠性差;(3)模型参数反演过程中主要使用注采速度等,没有结合含水率和压力等动态指标、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油井生产状况和储层地质特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包括:
连通单元划分步骤,将所述油藏井间连通区域划分为多个连通单元,并使每两个井点之间的连接区域对应于一个连通单元,且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特性参数包括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
单井含水率计算步骤,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平均传导率和所述孔隙体积,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单井含水率;
生产动态指标计算步骤,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所述单井含水率,计算出生产动态指标;
参数修正步骤,通过分别将计算出的各个所述井点的生产动态指标与其实际的生产动态指标进行拟合,对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平均传导率和所述孔隙体积进行参数修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单井含水率计算步骤包括:
以所述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物质守恒方程,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
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平均传导率以及各个所述井点的所述压力,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流量;
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孔隙体积和所述流量,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
根据各个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无因次累积流量,基于饱和度前缘推进理论,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导数;
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所述含水率导数,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
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所述含水率以及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流量,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单井含水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以所述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物质守恒方程,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包括:
以所述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物质守恒方程:
Σ j = 1 n k ij A ij ( p i - p i ) μ i L ij + q i = C t V pi dp i dt ,
其中,μi表示液相粘度,k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渗透率,A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渗流截面积,L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距离,pi表示井点i的压力,pj表示井点j的压力,qi表示井点i的流量速度,Vpi表示井点i的流量控制体积,Ct表示岩石综合压缩系数,t表示时刻,n表示井点的总数;
由于所述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为将所述物质守恒方程整理成:
Σ j = 1 n T ij μ i P j - P i Σ j = 1 n T ij μ i q i = C t V pi dp i dt ,
其中,T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
将整理后的所述物质守恒方程进行隐式差分运算,得出压力方程:
P i t + 1 - P i t = E i Σ j = 1 n T ij p j t + 1 - p i t + 1 T i + M i ,
其中,表示在t+1时刻时井点i的压力,表示在t时刻时井点i的压力,表示在t+1时刻时井点j的压力,
E i = Δt C t V pi μ i ,
T i = - Δt Σ j = 1 n T ij C t V pi μ i ,
M i = Δt q i C t V pi
△t表示t到t+1时刻的时间步长;
将所述压力方程整理成矩阵方程:
p 1 t p 2 t · · · p n t = T 1 + 1 - E 1 T 12 . . . - E 1 T 1 n - E 2 T 21 T 2 + 1 . . . - E 2 T 2 n . . . . . . . . . . . . - E n T n 1 - E n T n 2 T n + 1 p 1 t + 1 p 2 t + 1 . . . p n t + 1 - M 1 M 2 . . . M n ,
从而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以及各个所述井点的压力,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流量,包括:
根据公式Q(i,j)=Tij(pj-pi)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流量,其中,Q(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流量,T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pi表示井点i的压力,pj表示井点j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孔隙体积和所述流量,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无因次累积流量,其中,Cv(i,j)表示井点j与井点i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
Q(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流量,
Vp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孔隙体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各个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无因次累积流量,基于饱和度前缘推进理论,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导数,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导数,其中,表示从井点j追踪到井点i时所述井点i的含水率导数且井点j为井点i的上游井点,表示井点j的含水率导数,Cv(i,j)表示井点j与井点i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导数,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包括:
根据含水率导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饱和度;以及根据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以及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流量,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单井含水率,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单井含水率,其中,fw(i)表示井点i的单井含水率,Q(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流量,fw(i,j)表示从井点j追踪到井点i时所述井点i的追踪含水率且井点j为井点i的上游井点,n′表示井点i的上游井点的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生产动态指标计算步骤包括至少计算出以下一种生产动态指标:
根据公式qoi=qi×(1-fw(i))计算出单井日产油;
根据公式qwi=qi×fw(i)计算出单井日产水;
根据公式qfo=∑qi×(1-fw(i))计算出区块日产油;
根据公式qfw=∑qi×fw(i)计算出区块日产水;
其中,qi表示井口i的流量速度,fw(i)表示井点i的单井含水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井间连通区域划分成多个连通单元,并使各个连通单元的特性参数包括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采用平均传导率来表征连通单元中油水的流动特性,能够反映出各个井间(包括注采井和生产井)的相互作用,考虑到了停井和油井转注等情况;采用孔隙体积来表征连通单元的实际地质特征,进而考虑到了整个油藏井间的实际地质特征;
2、在修正模型参数时,本发明采用各个井点的单井含水率,计算出各个井点的生产动态指标,通过分别将计算出的各个井点的生产动态指标与其实际生产动态指标进行拟合,对模型参数(即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进行修正,由于单井含水率参数依赖于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计算而来,单井含水率参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油藏的实际生产状态和地质特征,采用含水率计算出的生产动态数据也更加准确,从而使得根据拟合结果,修正获得的模型参数更加准确、可靠;
3、在计算单井含水率时,首先,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其次,根据各个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以及各个井点的压力,计算出各个连通单元的流量;再者,根据各个连通单元的孔隙体积和流量,计算出各个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最后,根据各个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并根据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单井含水率,考虑到了压力等因素,使得单井含水率的运算结果更加准确;
4、在计算各个井点的压力时,以连通单元为对象,基于物质守恒定律,建立物质守恒方程,可以快速地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提高了单井含水率的运算速度,进而可以提高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速度;
5、在计算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时,基于饱和度前缘推进理论,整个饱和度追踪计算都是采用半解析方法,即仅采用某井点的上游井点进行求解,可以快速、稳定地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提高了单井含水率的运算速度,进而可以提高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速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简化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的单井含水率计算步骤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含水率导数与含水饱和度以及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提供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该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连通单元划分步骤:将油藏井间连通区域划分成多个连通单元,并使每两个井点之间的连接区域对应于一个连通单元,且各个连通单元的特征参数包括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简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将每一油井视为一个井点,每两个井点之间的连接区域视为一个连通单元,且每一连通单元包括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两个特征参数。诸如对于井点i和井点j来说,两者之间的连通单元包括平均传导率Tij和孔隙体积Vpij两个特征参数。
现有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通常仅考虑了井点之间的连通关系,并未考虑井间连通区域的实际地质特征;此外,现有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通常仅考虑了注采井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未考虑生产井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考虑到停井和油井转注等情况。
本发明将井间连通区域划分成多个连通单元,并使各个连通单元的特性参数包括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本发明采用平均传导率来表征连通单元中油水的流动特性,能够反映出各个井间(包括注采井和生产井)的相互作用,考虑到了停井和油井转注等情况;采用孔隙体积来表征连通单元的实际地质特征,进而考虑到了整个油藏井间的实际地质特征。
S200、单井含水率计算步骤,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平均传导率和所述孔隙体积,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单井含水率。
S300、生产动态指标计算步骤,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所述单井含水率,计算出生产动态指标。
S400、参数修正步骤,通过分别将计算出的各个所述井点的生产动态指标与其实际的生产动态指标进行拟合,对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平均传导率和所述孔隙体积进行参数修正。当计算出的生产动态指标与其实际的生产动态指标不一致时,则需要对该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进行参数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在将计算出的各个井点的生产动态指标与其实际的生产动态指标进行拟合时,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人工试算法、辅助优化等方法。
现有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在模型参数修正过程中,通常采用诸如注采速度等特征参数,计算出生产动态数据,通过将计算出的生产动态数据与实际的生产动态数据进行拟合,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
相对地,本发明采用各个井点的单井含水率,计算出各个井点的生产动态指标,通过分别将计算出的各个井点的生产动态指标与其实际生产动态指标进行拟合,对模型参数(即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进行修正。
由于单井含水率参数依赖于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计算而来,平均传导率能够反映出井间的相互作用,考虑到了停井和油井转注等情况,而孔隙体积能够反映出油藏的实际地质特征。由此可见,相比于注采速度等特征参数,单井含水率参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油藏的实际生产状态和地质特征,采用含水率计算出的生产动态数据也更加准确,从而使得根据拟合结果,修正获得的模型参数更加准确、可靠。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提供的单井含水率计算步骤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上述单井含水率计算步骤S200包括:
S210、以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物质守恒方程,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
S220、根据各个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以及各个井点的压力,计算出各个连通单元的流量。
S230、根据各个连通单元的孔隙体积和流量,计算出各个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
S240、根据各个连接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基于饱和度前缘推进理论,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
S250、根据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含水率。
S260、根据各个井点的含水率以及各个连通单元的流量,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单井含水率。
本发明在计算各个井点的单井含水率时,首先,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其次,根据各个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以及各个井点的压力,计算出各个连通单元的流量;再者,根据各个连通单元的孔隙体积和流量,计算出各个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最后,根据各个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并根据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单井含水率,考虑到了压力等因素,使得单井含水率的运算结果更加准确。
在计算各个井点的压力时,以连通单元为对象,基于物质守恒定律,建立物质守恒方程,可以快速地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提高了单井含水率的运算速度,进而可以提高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速度。
在计算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时,基于饱和度前缘推进理论,可以快速、稳定地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含水率导数,提高了单井含水率的运算速度,进而可以提高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1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物质守恒方程:
Σ j = 1 n k ij A ij ( p i - p i ) μ i L ij + q i = C t V pi dp i dt ,
其中,μi表示液相粘度,k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渗透率,A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渗流截面积,L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距离,pi表示井点i的压力,pj表示井点j的压力,qi表示井点i的流量速度,Vpi表示井点i的流量控制体积,Ct表示岩石综合压缩系数,t表示时刻,n表示井点的总数,i和j为正整数。
步骤2、由于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为可将上述物质守恒方程整理成:
Σ j = 1 n T ij μ i P j - P i Σ j = 1 n T ij μ i q i = C t V pi dp i dt ,
其中,T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
步骤3、将整理后的所述物质守恒方程进行隐式差分运算,得出压力方程:
P i t + 1 - P i t = E i Σ j = 1 n T ij p j t + 1 - p i t + 1 T i + M i ,
其中,表示在t+1时刻时井点i的压力,表示在t时刻时井点i的压力,表示在t+1时刻时井点j的压力, E i = Δt C t V pi μ i , T i = - Δt Σ j = 1 n T ij C t V pi μ i , △t表示t到t+1时刻的时间步长。
步骤4、将上述压力方程整理成矩阵方程:
p 1 t p 2 t · · · p n t = T 1 + 1 - E 1 T 12 . . . - E 1 T 1 n - E 2 T 21 T 2 + 1 . . . - E 2 T 2 n . . . . . . . . . . . . - E n T n 1 - E n T n 2 T n + 1 p 1 t + 1 p 2 t + 1 . . . p n t + 1 - M 1 M 2 . . . M n , ,从而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
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压力方程的个数与井点的个数相同,通过以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物质守恒方程,可以快速地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提高了单井含水率的运算速度,进而可以提高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速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20包括:
根据公式Q(i,j)=Tij(pj-pi)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流量,
其中,Q(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流量,且井点j为井点i的上游井点,T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pi表示井点i的压力,pj表示井点j的压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30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无因次累积流量,其中,Cv(i,j)表示井点j与井点i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Q(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流量,Vp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孔隙体积。
传统的饱和度前缘推进理论表明,油藏中某一井点的含水率导数可以根据其上游井点的含水率导数以及两井点之间的无因次累积流量追踪求得。由此,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40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导数,其中,表示从井点j追踪到井点i时所述井点i的含水率导数且井点j为井点i的上游井点,表示井点j的含水率导数,Cv(i,j)表示井点j与井点i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
目前,根据油藏的相渗数据,可以很容易得出含水率导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以及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由此,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50包括:
根据含水率导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含水饱和度。
根据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含水率。
特别地,针对油水两相渗流,含水率导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曲线,以及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其中,横坐标中sw表示含水饱和度,左侧纵坐标fw表示含水率,右侧纵坐标表示含水率导数。
在本发明的另一头施例中,上述步骤S260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单井含水率,
其中,fw(i)表示井点i的含水率,Q(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流量,fw(i,j)表示从井点j追踪到井点i时所述井点i的追踪含水率且井点j为井点i的上游井点,n′表示井点i的上游井点的总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生产动态指标计算步骤包括至少计算出以下一种生产动态指标:
根据公式qoi=qi×(1-fw(i))计算出单井日产油;
根据公式qwi=qi×fw(i)计算出单井日产水;
根据公式qfo=∑qi×(1-fw(i))计算出区块日产油;
根据公式qfw=∑qi×fw(i)计算出区块日产水;
其中,qi表示井口i的流量速度,fw(i)表示井点i的单井含水率。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通单元划分步骤,将所述油藏井间连通区域划分为多个连通单元,并使每两个井点之间的连接区域对应于一个连通单元,且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特性参数包括平均传导率和孔隙体积;
单井含水率计算步骤,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平均传导率和所述孔隙体积,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单井含水率;
生产动态指标计算步骤,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所述单井含水率,计算出生产动态指标;
参数修正步骤,通过分别将计算出的各个所述井点的生产动态指标与其实际的生产动态指标进行拟合,对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平均传导率和所述孔隙体积进行参数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含水率计算步骤包括:
以所述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物质守恒方程,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
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平均传导率以及各个所述井点的所述压力,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流量;
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孔隙体积和所述流量,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
根据各个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无因次累积流量,基于饱和度前缘推进理论,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导数;
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所述含水率导数,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
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所述含水率以及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流量,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单井含水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物质守恒方程,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包括:
以所述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物质守恒方程:
Σ j = 1 n k ij A ij ( p i - p i ) μ i L ij + q i = C t V pi dp i dt ,
其中,μi表示液相粘度,k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渗透率,A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渗流截面积,L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距离,pi表示井点i的压力,pj表示井点j的压力,qi表示井点i的流量速度,Vpi表示井点i的流量控制体积,Ct表示岩石综合压缩系数,t表示时刻,n表示井点的总数;
由于所述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为将所述物质守恒方程整理成:
Σ j = 1 n T ij μ i P j - P i Σ j = 1 n T ij μ i q i = C t V pi dp i dt ,
其中,T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
将整理后的所述物质守恒方程进行隐式差分运算,得出压力方程:
P i t + 1 - P i t = E i Σ j = 1 n T ij p j t + 1 - p i t + 1 T i + M i ,
其中,表示在t+1时刻时井点i的压力,表示在t时刻时井点i的压力,表示在t+1时刻时井点j的压力,
E i = Δt C t V pi μ i ,
T i = - Δt Σ j = 1 n T ij C t V pi μ i ,
M i = Δt q i C t V pi
△t表示t到t+1时刻的时间步长;
将所述压力方程整理成矩阵方程:
p 1 t p 2 t · · · p n t = T 1 + 1 - E 1 T 12 . . . - E 1 T 1 n - E 2 T 21 T 2 + 1 . . . - E 2 T 2 n . . . . . . . . . . . . - E n T n 1 - E n T n 2 T n + 1 p 1 t + 1 p 2 t + 1 . . . p n t + 1 - M 1 M 2 . . . M n ,
从而计算出各个井点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以及各个所述井点的压力,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流量,包括:
根据公式Q(i,j)=Tij(pj-pi)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流量,其中,Q(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流量,T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平均传导率,pi表示井点i的压力,pj表示井点j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孔隙体积和所述流量,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所述无因次累积流量,其中,Cv(i,j)表示井点j与井点i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
Q(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流量,
Vp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孔隙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无因次累积流量,基于饱和度前缘推进理论,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导数,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导数,其中,表示从井点j追踪到井点i时所述井点i的含水率导数且井点j为井点i的上游井点,表示井点j的含水率导数,Cv(i,j)表示井点j与井点i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无因次累积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导数,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包括:
根据含水率导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饱和度;以及
根据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井点的含水率以及各个所述连通单元的流量,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单井含水率,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所述井点的单井含水率,其中,fw(i)表示井点i的单井含水率,Q(i,j)表示井点i与井点j之间的连通单元的流量,fw(i,j)表示从井点j追踪到井点i时所述井点i的追踪含水率且井点j为井点i的上游井点,n′表示井点i的上游井点的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动态指标计算步骤包括至少计算出以下一种生产动态指标:
根据公式qoi=qi×(1-fw(i))计算出单井日产油;
根据公式qwi=qi×fw(i)计算出单井日产水;
根据公式qfo=∑qi×(1-fw(i))计算出区块日产油;
根据公式qfw=∑qi×fw(i)计算出区块日产水;
其中,qi表示井口i的流量速度,fw(i)表示井点i的单井含水率。
CN201410086429.7A 2014-03-10 2014-03-10 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 Active CN104915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6429.7A CN104915530B (zh) 2014-03-10 2014-03-10 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6429.7A CN104915530B (zh) 2014-03-10 2014-03-10 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5530A true CN104915530A (zh) 2015-09-16
CN104915530B CN104915530B (zh) 2018-03-13

Family

ID=54084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6429.7A Active CN104915530B (zh) 2014-03-10 2014-03-10 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1553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1081A (zh) * 2016-11-21 2017-05-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及系统
CN107870366A (zh) * 2016-09-23 2018-04-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动态硬约束的砂砾岩连通体地震预测方法
CN108868712A (zh) * 2017-12-07 2018-11-23 长江大学 一种基于连通性方法的油藏开发生产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10552691A (zh) * 2018-06-04 2019-12-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油藏裂缝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10593829A (zh) * 2019-08-14 2019-12-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模式的自动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07292074B (zh) * 2016-04-01 2020-11-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间连通性判断方法
CN112796745A (zh) * 2021-02-18 2021-05-14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驱油藏生产动态数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4848A (zh) * 1998-08-03 1999-08-04 辽河石油勘探局钻采工艺研究院 化学示踪剂井间示踪测定技术
RU2144133C1 (ru) * 1999-03-30 2000-01-10 Лысенко Владимир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CN101725346A (zh) * 2009-12-15 2010-06-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
CN102747991A (zh) * 2011-04-22 2012-10-24 长江大学 一种确定合采井单层产量的方法
CN103046910A (zh) * 2013-01-10 2013-04-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含水期油藏水驱开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4848A (zh) * 1998-08-03 1999-08-04 辽河石油勘探局钻采工艺研究院 化学示踪剂井间示踪测定技术
RU2144133C1 (ru) * 1999-03-30 2000-01-10 Лысенко Владимир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CN101725346A (zh) * 2009-12-15 2010-06-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
CN102747991A (zh) * 2011-04-22 2012-10-24 长江大学 一种确定合采井单层产量的方法
CN103046910A (zh) * 2013-01-10 2013-04-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含水期油藏水驱开发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GHERABATI,ET AL.: "《A Large Scale Network Model To Obtain Interwell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
康志宏,等: "《塔河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流体动态连通性研究》",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
赵辉,等: "《利用注采开发数据反演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赵辉,等: "《基于系统分析方法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 《石油学报》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2074B (zh) * 2016-04-01 2020-11-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间连通性判断方法
CN107870366A (zh) * 2016-09-23 2018-04-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动态硬约束的砂砾岩连通体地震预测方法
CN107870366B (zh) * 2016-09-23 2019-07-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动态硬约束的砂砾岩连通体地震预测方法
CN106611081A (zh) * 2016-11-21 2017-05-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及系统
CN106611081B (zh) * 2016-11-21 2019-0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自动判断缝洞型油藏生产井间连通性的综合方法及系统
CN108868712A (zh) * 2017-12-07 2018-11-23 长江大学 一种基于连通性方法的油藏开发生产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8868712B (zh) * 2017-12-07 2019-08-20 长江大学 一种基于连通性方法的油藏开发生产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10552691A (zh) * 2018-06-04 2019-12-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油藏裂缝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10593829A (zh) * 2019-08-14 2019-12-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模式的自动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10593829B (zh) * 2019-08-14 2021-06-0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模式的自动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12796745A (zh) * 2021-02-18 2021-05-14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驱油藏生产动态数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5530B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5530A (zh) 油藏井间连通关系的建立方法
CN105019894B (zh) 一种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6837297B (zh) 一种识别井间连通性及油水动态预测的方法
CN105740563B (zh) 一种成熟油田二次开发之优势通道识别方法
CN101942994B (zh) 水淹层产水率定量预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03939066B (zh) 一种一注多采井组定注水量确定油井产液量的方法
CN104179499A (zh) 考虑油藏参数时变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04060985B (zh) 一种层状油藏调剖堵水堵剂进入深度测试方法及系统
Zhao et al. History matching and production optimization of water flooding based on a data-driven interwell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CN109948272A (zh) 基于井间连通性的调堵动态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5089649B (zh) 一种井间连通性模型建立方法
CN105089566A (zh) 一种气井系统配产方法
CN102041995A (zh) 复杂油藏水淹状况监测系统
CN104504230A (zh) 低渗气井采收率与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方法
CN104500030A (zh) 超高压气藏生产动态异常数据诊断及修正方法
CN113836695B (zh) 一种基于无网格连接元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CN109858177B (zh) 一种基于拟流线法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数值模拟方法
CN103912248A (zh) 水驱油田预测含水率方法
CN107291667A (zh) 一种井间连通程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6150457A (zh) 一种井组同步分注分采的注水井注水量劈分方法及装置
CN107130955B (zh) 井底流压的确定方法及储集体天然能量的确定方法
Luo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impact of polymer rheology on polymer injectivity using a multilevel local grid refinement method
CN106014365B (zh) 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产量递减率的方法
Liu et al. A rapid waterflooding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INSIM-FPT data-drive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ree-dimensional reservoirs
CA3108482C (en) Method, medium, terminal and device for evaluating layered water injection efficiency of oil reservo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