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4017A - 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4017A
CN104914017A CN201510210122.8A CN201510210122A CN104914017A CN 104914017 A CN104914017 A CN 104914017A CN 201510210122 A CN201510210122 A CN 201510210122A CN 104914017 A CN104914017 A CN 104914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medium
sand
injection pump
pressur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01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4017B (zh
Inventor
张毅
刘树阳
宋永臣
刘瑜
刘卫国
杨明军
赵佳飞
赵越超
蒋兰兰
李洋辉
吕鹏飞
李彤彤
王路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2101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14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14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4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资源开发及CO2减排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装置主要包括CT系统、流体注入系统、气体分析系统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CT系统在显微CT仪中设有聚醚醚酮材料的耐高压填砂岩心管;该方法运用CT实时测量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密度变化,结合CO2-CH4混合物状态方程,可以获取多孔介质中的组分浓度变化分布,并基于对流弥散理论,运用有限差分法,直接获取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显微CT仪无损、实时地测量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及其中的流体密度变化,进一步获取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可视化及定量化地描述多孔介质中的CO2-CH4弥散过程,更准确地揭示多孔介质中CO2-CH4弥散过程规律。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资源开发及CO2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是一种清洁、高效、环保的优质能源,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基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态势。与此同时,由于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的浓度不断增加,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提高清洁能源供给和减少CO2排放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CO2强化天然气开采技术,指的是注入CO2到即将枯竭的天然气藏底部,将因自然衰竭而无法开采的残存天然气驱替出来,从而提高采收率,同时将CO2封存于气藏地质结构中实现CO2减排的过程。该技术对提高天然气供给及CO2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有一些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且国外已有成功的示范性项目,通过研究及示范性项目运行过程发现:将CO2注入天然气藏时CO2与天然气之间存在明显的弥散过程,且弥散程度对最终天然气的采收率及生产的天然气纯净度有重要影响。因此CO2-CH4弥散过程的研究对CO2强化天然气开采技术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CO2强化天然气开采技术中CO2-CH4弥散过程的研究比较少,且已有研究主要为对CO2-CH4弥散系数的测量,而且CO2-CH4弥散系数测量的传统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实验系统出口处的产气进行气体分析测量,进而通过对流弥散理论求解弥散系数并分析弥散过程,该传统实验方法在计算弥散系数时,无法有效地评估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对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所 得的弥散系数普遍存在较大偏差。此外,关于弥散过程的可视化研究更是稀缺,虽然有研究人员开展过CO2-CH4弥散过程的可视化研究,但其主要呈现了岩心内部宏观的密度分布,既未能给出多孔介质内部的微观孔隙结构,又无法获得多孔介质内CO2-CH4弥散系数,其弥散系数也是按照传统方法获取了包含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的整体弥散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及方法,在获得多孔介质内部微观孔隙结构基础上,实时测量并分析多孔介质内部CO2浓度变化,基于对流弥散理论,直接获取多孔介质中CO2-CH4弥散系数,并通过与传统实验方法获取包含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的整体弥散系数对比,评估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对多孔介质内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此外,通过CT技术对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内弥散过程进一步可视化描述,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多孔介质内CO2-CH4弥散过程规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它包括CT系统、流体注入系统、气体成分分析系统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所述的CT系统在显微CT仪中设有聚醚醚酮(PEEK)材质的耐高压填砂岩心管,填砂岩心管外包裹有石墨加热带,石墨加热带通过导线连接至电控温调节器;填砂岩心管的入口连接流体注入系统,填砂岩心管出口分两路:一路经背压调节器连接气体成分分析系统中的气相色谱仪,另一路经第五针阀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的流体注入系统包括CH4注入泵和CO2注入泵,CH4注入泵和CO2注入泵具有控温套筒层,CH4注入泵的控温套筒层接口、CO2注入泵的控温套筒层接口与恒温水浴依次串联连接,构成循环闭环;所述的CH4注入泵入口经第一针阀连接CH4气瓶,其出口经第二针阀与填砂岩心管入口连接;所述的CO2注入泵 入口经第四针阀连接CO2气瓶,其出口经第三针阀与填砂岩心管入口连接;所述系统管路采用耐高压不锈钢管,且用电控温加热带包裹;所述CT系统和气体成分分析系统与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采用电连接。
此外,上述的CH4注入泵的出口、CO2注入泵的出口及填砂岩心管的入口还各自接有一个压力变送器,组成压力监测系统,监测实验系统压力;所述填砂岩心管入口还接有热电偶,与上述的恒温水浴、电控温调节器及管路外包裹的电控温加热带共同组成温度控制及监测系统,负责对实验系统控温并实时监测。
所述的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前,首先用显微CT仪扫描填砂岩心管内纯空气,再扫描填砂岩心管内纯水,扫描得到的数据作为确定多孔介质孔隙度分布的CT数据;
(2)将填砂岩心管及石英砂烘干,向填砂岩心管中装填石英砂制备填砂岩心,置于显微CT仪内扫描,获取填砂岩心孔隙结构;
(3)连接系统管路,检漏并试压,随后抽真空;
(4)调节温度控制及监测系统,控制温度,回填CH4注入泵及CO2注入泵至满,并调节至所需压力;
(5)设定背压调节器,关闭真空泵,用CH4注入泵向填砂岩心管内注入CH4至所需压力,控温至温度压力稳定;
(6)在上述温度压力条件下,用CO2注入泵向填砂岩心管内定流速注入CO2,开始检测;固定时间间隔进行CT扫描,通过显微CT仪得到不同时刻的CO2-CH4弥散过程中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密度分布,利用背压调节器控制背压,打开气体成分分析系统,连续在线地分析测量出口气体成分及浓度,利用压力监测系统与温度控制及监测系统实时记录压力和温度;当监测到出口气体全部 为CO2时结束检测;排空残余废气,取出填砂岩心管水饱和多孔介质后,再放入显微CT仪中扫描,此次扫描图像作为确定多孔介质孔隙度分布的CT数据;整个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将由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处理;
(7)检测数据处理,基于所测CT数据,采用饱和差值法计算得到多孔介质中孔隙度分布,并获取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根据显微CT仪实时测量的CO2-CH4弥散过程中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密度分布,结合CO2-CH4混合体系状态方程,得到多孔介质中CO2浓度分布,可视化的描述CO2-CH4弥散过程;再根据对流弥散理论,对多孔介质中CO2浓度变化进行处理,运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获取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基于对流弥散理论,对出口气体CO2浓度变化曲线进行处理,获取包含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影响的整体弥散系数,与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对比,评估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对多孔介质内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内CO2-CH4弥散过程,以实现对于多孔介质中CO2-CH4弥散过程的微观可视化及量化分析,描述多孔介质内部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布,反映孔隙结构分布对弥散过程的影响。CT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通过X射线穿透多孔介质后的衰减程度反映密度分布,且显微CT仪较一般CT仪分辨率更高,达到微米级别,能够准确地描述多孔介质内部微观孔隙结构,以有效地建立可视化数字岩心模型。同时,根据CO2-CH4混合物状态方程的CO2浓度与混合物密度之间的关系,显微CT仪获取的弥散过程中多孔介质内的密度分布定量地转化为CO2浓度分布,进而根据对流弥散理论,运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获取多孔介质中的弥散系数。此外,根据出口气体的CO2浓度变化,也可以用传统方法获取包含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影响的整体弥散系数,对比获得的两个弥散系数,可以评估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对弥 散系数测量的影响。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通过显微CT仪无损地测量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分布,并实时地测量CO2-CH4弥散过程中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密度变化,可视化地描述了多孔介质中的弥散过程;同时结合CO2-CH4混合物状态方程,定量化地描述多孔介质内组分浓度变化,基于对流弥散理论,运用有限差分法直接获取多孔介质内的弥散系数,弥补了传统实验方法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分析多孔介质内弥散时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对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更准确地揭示多孔介质中CO2-CH4弥散过程规律;并通过与传统实验方法的比较,评估了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对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一维对流弥散方程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中:1aCH4气瓶;1bCO2气瓶;2a第一针阀;2b第二针阀;2c第三针阀;2d第四针阀;2e第五针阀;3aCH4注入泵;3bCO2注入泵;4a第一压力变送器;4b第二压力变送器;4c第三压力变送器;5热电偶;6恒温水浴;7显微CT仪;8填砂岩心管;9真空泵;10背压调节器;11气相色谱仪;12电控温调节器;13石墨加热带;14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主要包括一个CT系统、流体注入系统、气体成分分析系统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所述CT系统在显微CT仪7中设有聚醚醚酮(PEEK)材质的填砂岩心管8,填砂岩心管8外由石墨加热带13包裹,石墨加热带13通过导线连接至电控温调节器12; 填砂岩心管8的入口连接所述流体注入系统,填砂岩心管8出口分两路:一路经背压调节器10连接所述气体成分分析系统中的气相色谱仪11,另一路经第五针阀2e与真空泵9连接;所述流体注入系统包括一个CH4注入泵3a和一个CO2注入泵3b,所述CH4注入泵3a和CO2注入泵3b都具有控温套筒层,CH4注入泵3a的控温套筒层接口、CO2注入泵3b的控温套筒层接口与恒温水浴6依次串联连接,构成循环闭环;CH4注入泵3a入口经第一针阀2a连接至CH4气瓶1a,出口经第二针阀2b与填砂岩心管8入口连接;所述CO2注入泵3b入口经第四针阀2d连接至CO2气瓶1b,出口经第三针阀2c与填砂岩心管8入口连接;所述实验系统管路采用耐高压不锈钢管,且用电控温加热带包裹;显微CT仪7和气相色谱仪11与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14采用电连接。
上述的CH4注入泵3a的出口处还接有第一压力变送器4a,CO2注入泵3b的出口处还接有第二压力变送器4b,填砂岩心管8的入口还接有第三压力变送器4c,上述的三个压力变送器4a、4b和4c共同组成压力监测系统,监测实验系统压力;所述填砂岩心管8入口处接有的热电偶5,与恒温水浴6、电控温调节器12及管路外包裹的电控温加热带共同组成温度控制及监测系统,控制实验系统达到所需温度,并实时监测。利用显微CT仪7测量填砂岩心管8内密度变化,获取多孔介质内孔隙结构中的CO2浓度变化,计算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并且利用气相色谱仪11分析出口气体中CO2的浓度变化,计算包含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的整体弥散系数。
上述的利用CT技术检测弥散过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检测前准备工作
(1)将填砂岩心管8放于显微CT仪7中扫描管内纯空气,随后在填砂岩心管8中充满水,再放入显微CT仪7中扫描管内纯水,该步骤数据作为确定多 孔介质孔隙度分布的CT数据;
(2)填砂岩心管8及石英砂烘干后,向填砂岩心管8中装填石英砂制备填砂岩心,放于显微CT仪7内扫描,获取填砂岩心孔隙结构;
(3)按照图1示意图连接系统管路,检漏并试压,随后用真空泵9抽真空;
(4)调节温度控制及监测系统,控制至实验所需温度,打开第一针阀2a及第四针阀2d,回填CH4注入泵3a及CO2注入泵3b至满,并调节至实验所需压力,随后关闭第一针阀2a及第四针阀2d;
(5)设定背压调节器10,关闭第五针阀2e及真空泵9,打开第二针阀2b,用CH4注入泵3a向填砂岩心管8内注入CH4至实验所需压力,控温2小时至温度压力稳定后关闭第二针阀2b;
第二步,开始检测,利用CT技术对多孔介质中的CO2-CH4弥散过程进行动态可视化检测。打开第三针阀2c,CO2注入泵3b在实验所需压力条件下以设定的注入流速向填砂岩心管8内定流速注入CO2,利用背压调节器10控制背压,打开气相色谱仪11,连续在线地分析测量出口气体,开始检测CO2-CH4弥散过程。固定时间间隔进行CT扫描,通过显微CT仪7检测气体注入情况并获取不同时刻多孔介质内密度分布,利用压力监测系统与温度控制及监测系统实时记录压力和温度,利用气体成分分析系统对出口气体进行气体成分分析。当气相色谱仪11监测到出口气体全部为CO2时结束检测。打开第五针阀2e将系统内的残余废气排出,取出填砂岩心管8水饱和多孔介质后,再放入显微CT仪7中扫描,此次扫描图像为用作确定多孔介质孔隙度分布的CT数据。整个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将由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17处理。取出填砂岩心管8内石英砂,清洗,为下一组检测做准备。
第三步,检测数据处理。首先,基于所测CT数据,根据CT技术理论采用 饱和差值法计算得到填砂岩心孔隙度分布,并获取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根据显微CT仪实时测量的CO2-CH4弥散过程中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密度分布,结合CO2-CH4混合体系状态方程,定量地转化为多孔介质中CO2浓度分布,定量化及可视化地描述CO2-CH4弥散过程;再根据对流弥散理论,对多孔介质中CO2浓度变化进行处理,运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获取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基于对流弥散理论,对出口气体CO2浓度变化曲线进行处理,获取传统方法的包含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影响的整体弥散系数,与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对比,评估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对多孔介质内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弥散系数处理计算的详细过程如下:
(1)根据CT技术理论采用饱和差值法(公式①)计算得到填砂岩心孔隙度φ分布。
φ = CT water sat - CT air sat CT water - CT air    ①式①中,CTwater和CTair分别表示:含饱和水填砂岩心CT灰度值、空气中填砂岩心CT灰度值、纯水CT灰度值和纯空气CT灰度值;
(2)根据CT成像原理及CT灰度与物质密度成正比关系,将获取到的填砂岩心管内各个位置的CT灰度值转化为多孔介质内流体密度分布。为了减小由于填砂岩心孔隙度不均匀及噪声信号等影响,定义一个与含水饱和度公式类似的含CO2饱和度公式②,用于将CT灰度值转化为流体密度。
S = CT exp sat - CT CH 4 sat CT CO 2 sat - CT CH 4 sat = ρ exp - ρ CH 4 ρ CO 2 - ρ CH 4    ②式②中,S表示CO2饱和度,分别表示不同实验时刻填砂岩心CT灰度值、含饱和CH4填砂岩心CT灰度值和含饱和CO2填砂岩心CT灰度值,ρexp分别表示不同实验时刻填砂岩心内流体密度、CH4密度和 CO2密度;
(3)结合CO2-CH4混合体系状态方程计算多孔介质中CO2浓度,以选用BWRS方程为例,将多孔介质中流体密度分布转化为CO2浓度分布;
(4)利用有限差分法将对流弥散方程③离散,通过编程计算多孔介质中的弥散系数。以利用克兰克-尼科尔森(Crank-Nicolson)方法将一维对流弥散方程离散为例,根据网格划分示意图2将公式③离散为公式④,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得到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
K ∂ 2 C ∂ x 2 - u ∂ C ∂ x = ∂ C ∂ t    ③式③中,K、C、u、x和t分别表示弥散系数、CO2浓度、注入流速、位置和时间;
- ( s 2 + c 4 ) C i - 1 n + 1 + ( 1 + s ) C i n + 1 - ( s 2 - c 4 ) C i + 1 n + 1 = ( s 2 + c 4 ) C i - 1 n + ( 1 - s ) C i n + ( s 2 - c 4 ) C i + 1 n    ④a
c = uΔt Δx    ④b
s = KΔt Δ x 2    ④c式④中,表示在离散位置点i和时刻点n处的CO2浓度,Δx和Δt分别表示空间步长和时间步长,c和s定义为柯朗数和扩散数。
(5)对出口气体进行气体成分分析,利用传统方法将出口气体CO2浓度变化曲线与一维对流弥散方程的解析解⑤拟合,获取包含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影响的整体弥散系数,并与CT分析计算得到的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对比,评估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对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
C = 1 2 [ erfc ( x D - t D 2 t D / Pe ) + e x D Pe · erfc ( x D + t D 2 t D / Pe ) ]    ⑤a
x D = x L    ⑤b
t D = ut L    ⑤c
Pe = uL K    ⑤d式⑤中,xD和tD分别为位置x和时间t的无量纲化,L为岩心长度,Pe为沛克莱数。

Claims (4)

1.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CT系统、流体注入系统、气体成分分析系统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所述的CT系统在显微CT仪中设有聚醚醚酮材质的耐高压填砂岩心管,填砂岩心管外包裹有石墨加热带,石墨加热带通过导线连接至电控温调节器;填砂岩心管的入口连接流体注入系统,填砂岩心管出口分两路:一路经背压调节器连接气体成分分析系统中的气相色谱仪,另一路经第五针阀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的流体注入系统包括CH4注入泵和CO2注入泵,CH4注入泵和CO2注入泵具有控温套筒层,CH4注入泵的控温套筒层接口、CO2注入泵的控温套筒层接口与恒温水浴依次串联连接,构成循环闭环;所述的CH4注入泵入口经第一针阀连接CH4气瓶,其出口经第二针阀与填砂岩心管入口连接;所述的CO2注入泵入口经第四针阀连接CO2气瓶,其出口经第三针阀与填砂岩心管入口连接;所述系统管路采用耐高压不锈钢管,且用电控温加热带包裹;所述CT系统和气体成分分析系统与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采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H4注入泵的出口处、CO2注入泵的出口处和填砂岩心管的入口处各自接有压力变送器,组成压力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砂岩心管入口接有热电偶,与所述的恒温水浴、电控温调节器及系统管路外包裹的电控温加热带共同组成温度控制及监测系统,负责对系统控温并实时监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用于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检测前,首先用显微CT仪扫描填砂岩心管内纯空气,再扫描填砂岩心管内纯水,扫描得到的数据作为确定多孔介质孔隙度分布的CT数据;
(2)将填砂岩心管及石英砂烘干,向填砂岩心管中装填石英砂制备填砂岩心,置于显微CT仪内扫描,获取填砂岩心孔隙结构;
(3)连接系统管路,检漏并试压,随后抽真空;
(4)调节温度控制及监测系统,控制温度,回填CH4注入泵及CO2注入泵至满,并调节至所需压力;
(5)设定背压调节器,关闭真空泵,用CH4注入泵向填砂岩心管内注入CH4至所需压力,控温至温度压力稳定;
(6)在上述温度压力条件下,用CO2注入泵向填砂岩心管内定流速注入CO2,开始检测;固定时间间隔进行CT扫描,通过显微CT仪得到不同时刻的CO2-CH4弥散过程中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密度三维分布,利用背压调节器控制背压,打开气体成分分析系统,连续在线地分析测量出口气体成分及浓度,利用压力监测系统与温度控制及监测系统实时记录压力和温度;当监测到出口气体全部为CO2时结束检测;排空残余废气,取出填砂岩心管水饱和多孔介质后,再放入显微CT仪中扫描,此次扫描图像作为确定多孔介质孔隙度分布的CT数据;整个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将由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处理;
(7)检测数据处理,基于所测CT数据,采用饱和差值法计算得到多孔介质中孔隙度分布,并获取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根据显微CT仪实时测量的CO2-CH4弥散过程中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密度三维分布,结合CO2-CH4混合体系状态方程,得到多孔介质中CO2浓度三维分布,可视化的描述CO2-CH4弥散过程;再根据对流弥散理论,对多孔介质中CO2浓度变化进行处理,运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获取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基于对流弥散理论,对出口气体CO2浓度变化曲线进行处理,获取包含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影响的整体弥散系数,与多孔介质中弥散系数对比,评估管路效应及进出口效应对多孔介质内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
CN201510210122.8A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方法 Active CN104914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0122.8A CN104914017B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0122.8A CN104914017B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017A true CN104914017A (zh) 2015-09-16
CN104914017B CN104914017B (zh) 2018-01-26

Family

ID=54083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0122.8A Active CN104914017B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1401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0973A (zh) * 2017-02-16 2017-06-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测试多孔介质中co2扩散浓度和扩散系数的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8458957A (zh) * 2017-02-21 2018-08-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水岩反应的装置及方法
CN109916934A (zh) * 2019-04-03 2019-06-2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微ct测试图像灰度数据计算多孔介质内三相饱和度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6093A (zh) * 2012-09-04 2013-01-0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多孔介质生物堵塞模拟测试装置及模拟测试评估方法
CN103306671A (zh) * 2013-05-17 2013-09-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象限储层类型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3884628A (zh) * 2014-03-14 2014-06-2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ct测量多孔介质中二氧化碳扩散系数的装置与方法
WO2014160794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Data processing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tool
US20140301621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medical imaging device
WO2014178505A1 (en) * 2013-04-30 2014-11-06 Korea Ga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ermeability and flow velocity of porous medium by using dispersion number of pores
CN104268401A (zh) * 2014-09-25 2015-01-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粘性指进现象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4483334A (zh) * 2014-12-22 2015-04-0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可视化表征水泥基材料水分空间分布和含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6093A (zh) * 2012-09-04 2013-01-0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多孔介质生物堵塞模拟测试装置及模拟测试评估方法
WO2014160794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Data processing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tool
US20140301621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medical imaging device
WO2014178505A1 (en) * 2013-04-30 2014-11-06 Korea Ga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ermeability and flow velocity of porous medium by using dispersion number of pores
WO2014178504A1 (en) * 2013-04-30 2014-11-06 Korea Ga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ermeability and flow velocity of porous medium by using equivalent permeability
CN103306671A (zh) * 2013-05-17 2013-09-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象限储层类型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3884628A (zh) * 2014-03-14 2014-06-2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ct测量多孔介质中二氧化碳扩散系数的装置与方法
CN104268401A (zh) * 2014-09-25 2015-01-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粘性指进现象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4483334A (zh) * 2014-12-22 2015-04-0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可视化表征水泥基材料水分空间分布和含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OLIVIA VEGA ET AL.: "CT Imaging of Low-Permeability, Dual-Porosity Systems Using High X-ray Contrast Gas",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
郑鸿飞: "CO2在油饱和多孔介质中的扩散实验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0973A (zh) * 2017-02-16 2017-06-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测试多孔介质中co2扩散浓度和扩散系数的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6840973B (zh) * 2017-02-16 2019-06-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测试多孔介质中co2扩散浓度和扩散系数的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8458957A (zh) * 2017-02-21 2018-08-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水岩反应的装置及方法
CN108458957B (zh) * 2017-02-21 2022-06-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水岩反应的装置及方法
CN109916934A (zh) * 2019-04-03 2019-06-2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微ct测试图像灰度数据计算多孔介质内三相饱和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017B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9306B (zh) 一种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气液扩散过程的方法
CN108490156B (zh) 高温高压条件下混合气体驱油埋存量实验测试方法
CN105910971B (zh) 富有机质致密岩心气体渗透率和扩散系数的联测方法
CN109211755A (zh) 含瓦斯水合物煤体渗透率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3940722B (zh) 一种含气页岩孔隙度和吸附参数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1408493B (zh) 材料吸附量-变形-渗透系数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80842B (zh) 层状粗粒土体各向异性渗透系数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206192785U (zh) 一种饱和土渗流与蠕变耦合三轴试验装置
CN109001243B (zh) 一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评价煤的动态水锁效应的方法与装置
CN108414560A (zh) 一种核磁-驱替联用装置评价致密油充注过程的方法
US2021019066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horizontal/vertical permeability of hydrate reservoir
CN105784567B (zh) 一种测试岩心相对渗透率的设备和方法
CN104596905A (zh) 一种测定岩石破裂过程中渗透率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4897543A (zh) 多相渗透仪及岩石渗透特性测定方法
CN102735592B (zh) 一种测量二氧化碳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装置
CN113431537B (zh) 一种非稳态变流速大尺度岩心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测试方法
CN102706779B (zh) 一种测量二氧化碳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方法
WO2020151138A1 (zh) 一种气液两相饱和煤岩样实验装置及饱和度测试方法
CN111305796A (zh) 一种水合物试采过程中管柱稳定性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0455673B (zh) 贯入式原位测量非饱和土层中气体运移参数的装置和方法
CN104914017A (zh) 一种利用ct技术检测多孔介质中co2弥散的装置及方法
CN108732329B (zh) 一种煤层瓦斯压力测定相似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Wang et al. Seepage law and permeability calculation of coal gas based on Klinkenberg effect
CN104132881B (zh) 储层渗透介质多相流体压裂-渗流气液分离式实验系统
CN105424545A (zh)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含气率测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