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系樟科楠属高大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珍稀濒危保护树种。浙江楠为著名的珍贵用材树种,其树干通直,树冠整齐,材坚硬致密,不翘不裂,不易腐朽,削面光滑美观,芳香而有光泽,为上等建筑、造船、家具、雕刻和精密模具的良材,在国际市场上为木中珍品。栽植浙江楠可以出口创汇,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广大丘陵山区可作为珍贵用材树种育苗造林。由于浙江楠耐荫性强,可与其他阳性树种混交配置,也可营造纯林, 以满足国民经济对大量珍贵木材的需求。此外,浙江楠树体高大端庄、雄伟,枝叶繁茂,四季常青,在我国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树,在山区也可作为理想的造林树种。
浙江楠是20世纪70年代新发现的楠木种类,也是楠属中材质最优的种类之一。但是,由于其自然分布狭隘,仅限于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南部,使得其优良的品质特征很少有人了解。此外,浙江楠对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要求高,且浙江楠的母树林稀缺,种源稀少,生长缓慢,这严重制约了该树种的开发利用。据大量资料检索后发现,目前对浙江楠林培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苗、移栽、适生环境研究等方面,而有关浙江楠的繁育和人工林培育技术方法报道较少,对其进行的培育也只是基于传统林业上的抚育,收效甚微。幼林建群后,林分高度郁闭,逐渐进入杆材(胸径≤10cm)质量形成阶段,优势木数量的多寡和杆材质量的优劣,不仅是以后目标树经营的实物基础,也是培育高价值、大径材人工林的关键。因此,研发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加快幼林杆材生长速度,提升杆材质量,提高生长量,加大珍贵用材树种的培育,对加快珍贵用材树种培育的推广应用,维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使得幼林生长健康、长势旺盛、杆材形成快速、优势木数量多、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以增大浙江楠幼龄材积年增长量,加快成为中龄林,从而提高浙江楠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造林地选择:选取南或东南坡向,坡度平坦或缓坡的潮湿沟谷山地,且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作为造林地;
步骤二,造林:在所述造林地中进行浙江楠幼苗初植造林;
步骤三,幼林抚育:造林后,对幼林进行抚育管理;
步骤四,林分建群阶段管理:林分郁闭后,对林分进行割草、清藤抚育以及一次透光伐管理;
步骤五,林分杆材阶段管理:包括优势木预备目标树选择、林分密度调控、土地管理、养分管理和幼苗更新等管理。
所述步骤一中造林地为海拔高度≤200m的潮湿沟谷地带山地,土壤厚度≥0.9m,红壤或红黄壤,pH值4.5~5.0,土壤有机质含量≥5%,全氮≥0.15,全磷≥0.5。
幼苗初植造林对象为2年生浙江楠实生壮苗,造林初植密度为4000株/hm2。
所述步骤二中浙江楠幼苗初植造林苗高度≥50cm,地径≥1.2cm,造林地整地穴垦规格为长×宽×深为0.5m×0.5m×0.4m,表土填底,心土向上,清除穴内石块;
所述步骤三中幼林进行抚育管理为:在造林后连续3年、每年5月中旬和9月上旬对新造幼林各进行一次松土抚育,松土深度约5cm;同时对部分地块上的五节芒、箬竹、葛藤等植物进行连根挖取。
所述步骤四中林分郁闭后,抚育割草、除藤时对幼树多顶芽的单株,进行存留一个饱满顶枝的修剪,严控侧枝超高生长,忌双枝和多枝,以免影响顶端优势生长。
所述步骤四中林分郁闭后5年进行第一次透光伐,砍伐的对象为枯立、风倒以及长势弱的植株,砍伐强度≤10%。
所述步骤五中林分预备目标树选择为在浙江楠高度达到5m以上后,选择健康,生长旺盛,树干通直、圆满,宽冠型,薄皮和无病虫害的单株浙江楠作为优势木。
所述步骤五中林分密度调控中,间伐干扰木、长势弱的林木和枯立以及风倒木,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80~0.85;清除林下灌竹丛和藤本植物;进行松土、削草抚育,松土深度为6~8cm。
所述步骤五中土地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土壤养分管理和林分更新管理。
所述土地管理中的清除林地内的石块主要为整治林地地表的石块,将石块集中筑成一条不规则的水平带石砌,防止水土流失和扩大地表面积,为更新幼苗提供更多生长空间。
所述土地管理中的土壤改良为每年9月对每株浙江楠进行沿树冠开沟并施加生物质竹炭500g,施后立即复土。
所述土地管理中的土壤养分管理是指在第12年的2月下旬和9月上旬分别对每株浙江楠开浅沟分别施俄罗斯产复合肥75g和50g,施后复土,除去植株周围杂草。
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密度调控和土壤改良,使得:
1.通过密度调控,培育出较多健康,生长旺盛,树干通直、圆满,宽冠型的浙江楠优势木,这些林木的树冠和根系可占有先前干扰木所占据的生长空间,增大其自身的叶面积,拥有更多的光照和地下资源,显著提高浙江楠幼龄林的光合作用和生活力,促进浙江楠生长潜力。
2.通过土壤改良,林地内的土壤养分和水分更易保存,不易流失,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明显提高浙江楠幼龄林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效率,加快光合作用,促进自身杆材的快速生长。
3.与常规经营方法相比,本发明浙江楠幼龄林的平均胸径增大了29.4%,蓄积年生长量提高了1.2倍,优势木数量增加了1倍,生长潜力巨大,显著提升杆材质量,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同时,本发明方法实用性较广,可用于其他乡土珍贵用材树种的中幼林促生培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地点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天童林场天童林区16和32小班;实验时间为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
天童林区面积370hm2,海拔80~653.3m,境内分布着较大面积典型发育成熟的常绿阔叶林,在沟谷地带天然林中浙江楠常伴生于南酸枣、枫香、华东楠群落的亚林层,但分布数量较少,生长慢。因此,我们将浙江楠确定为该地沟谷地区生态恢复的珍贵用材造林树种;
在天童林区选取坡向南至东南、平坦或缓坡、潮湿的沟谷地块,排水良好的采伐迹地作为新造林地。该林地之前为低质柑桔园,在2001年10月进行砍伐改造与清理;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90~110cm,pH值4.6~4.9;该地块的上部为常绿阔叶林,下部为毛竹林。将该林地划分为2块,一块为本发明方法技术经营,另一块为常规培育经营。试验地面积分别为0.2hm2;
在2002年3月在采伐迹地清理后,进行垦穴,垦穴规格长×宽×深为0.5m×0.5m×0.4m,表土填底,心土向上,清除穴内石块,初植密度每公顷4000株。种植的浙江楠幼苗系2a生小泥球Ⅰ或Ⅱ级苗,种植前按常规造林法剪取部分枝、叶;
2002年至2004年的每年5月中旬和9月上旬,连续对幼林进行除草松土抚育,深度5cm,对部分地块上的五节芒、箬竹、葛藤、广东蛇葡萄等植物进行连根挖取;
在2008年2月对已郁闭的幼林进行一次割草除灌和清理藤本植物,对幼树进行修剪,每树保留树顶上一个健康、饱满的顶芽,切忌存留双枝或多枝,保持顶端优势的树形生长;
在2008年11月对浙江楠进行1次透光伐,采伐枯立、风倒和长势弱的林木,强度≤10%;
在2011年11月对浙江楠林中选择生长旺盛,树干通直、圆满,宽冠型,薄皮,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为优势木,采伐其它干扰木和风倒、枯立木,改善林内环境;
林地管理:在浙江楠上山部林缘开设一条宽50cm,深45cm的排水沟,保持沟道排水通畅;全面整治林地裸露的石块,将石块集总筑成不规则水平带的石砌,防止水土流失;
养分管理:2013年2月下旬和9月上旬,分别采用俄罗斯产的复合肥对每株林木进行开沟施肥,施肥用量75g和50g。开沟方式为在上山坡按树冠开沟,施肥后盖土,并结合全面松土除草1次;
在2014年8月对浙江楠林木沿树冠开设上山坡的浅沟,并每株施生物质竹炭500g,施后复土;
表1和表2分别为不同经营方法对浙江楠幼龄林生长的比较和不同经营方法浙江楠幼龄林优势木生长与数量的比较。从表中可知,常规经营方法的浙江楠幼龄林密度为3800株·hm-2,比本发明少了50株/hm2,其原因为在常规经营方法中由于只进行常规抚育,不能及时发现葛藤、广东蛇葡萄等藤本绞绕浙江楠,使得浙江楠幼木死亡;与常规经营方法相比,本发明浙江楠幼龄林的平均胸径增大了29.4%,树高增高2.1m,冠幅扩大了1.1m2,蓄积量提高了1.2倍。其中,胸径≥9cm的优势木数量本发明比常规经营提高了1.05倍。优势木数量已占总株数的1/4,充足的优势木数量的培育为高价值、大径材目标树种经营奠定了基础。
表1 不同经营方法对浙江楠幼龄林生长的比较
经营方法 | 密度/株·hm-2 | 平均胸径/cm | 树高/m | 冠幅/m2 | 枝下高/m | 蓄积量/m3·hm-2 | 蓄积年平均生长量/m3·hm-2·a |
本发明 | 3850 | 7.69 | 6.5 | 4.37 | 3.0 | 64.55 | 4.61 |
常规经营方法 | 3800 | 5.94 | 4.4 | 3.2 | 1.6 | 29.61 | 2.12 |
表2 不同经营方法浙江楠幼龄林优势木生长与数量的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