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3077B - 用于生产增强材料的多针机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增强材料的多针机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3077B
CN104903077B CN201380063682.4A CN201380063682A CN104903077B CN 104903077 B CN104903077 B CN 104903077B CN 201380063682 A CN201380063682 A CN 201380063682A CN 104903077 B CN104903077 B CN 104903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finished product
textile product
pin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36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3077A (zh
Inventor
格列戈尔·克里斯蒂安·恩德雷斯
汉斯-于尔根·韦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bus Operatio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irbus Oper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bus Oper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Airbus Oper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903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3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3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3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8/00Needling machines
    • D04H18/02Needling machines with nee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0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 B29C70/10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 B29C70/1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 B29C70/24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using fibres of substantial or continuous length oriented in at least three directions forming a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9/00Workpiece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强材料(1)——诸如增强多孔材料或增强纺织品——的制造。通过将半成品纺织产品(3)置入待增强的材料中以及通过以Z字形或波纹状方式在材料的后侧设置半成品并且然后通过多个针(8)将半成品拉动穿过材料来实现增强。因而,可以以节省时间的方式执行制造过程。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增强材料的多针机以及方法
本PCT申请要求于2012年12月5日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No.10 2012 023 815.0的申请日的权益,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由此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增强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增强多孔材料、增强纺织品或其组合的方法、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增强多孔材料、增强纺织品或其组合的多针机、涉及多针机的用于生产增强多孔材料、增强纺织品或其组合的用途、涉及多针机的用于生产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的用途、并且涉及多针机的用于生产风力发电站的翼的用途。
背景技术
由于其刚性和硬度与厚度的良好比率,因此复合材料且特别地夹层部件被广泛用于飞行器构造的领域。夹层构造通常由上和下覆盖层或覆盖层片形成,在上与下覆盖层或覆盖层片之间例如存在由六边形截面的竖向单元形成且设计成增加刚度的蜂窝型芯结构。
由于其多功能性,因此多孔材料对部件生产以及对应用于大尺寸的结构部件的夹层构造的增强的部件属性的领域——特别地航空制造业——是特别感兴趣的。缝纫技术——纤维或线可以通过该缝纫技术结合在硬质泡沫部件中——用于增强泡沫基夹层构造。在树脂浸渗过程之后,散布有纤维的区域则帮助机械地增强多孔材料。
用于增强的纤维或线(下文也称为半成品纺织产品)可以是所谓的包括平行的纤维的粗纱。用于增强的纤维或线也可以是包括加捻或合股纤维的线。
在已知的缝纫方法中,首先将针穿入和刺入多孔材料中。同时,针由此将线引入多孔材料中。在该阶段,在线被插入多孔材料中的同时,线平行于针且基本上遍及针的整个长度而延伸。因而,穿孔的孔尺寸由针直径和线的厚度来确定。
在针从多孔材料或纺织品拉出之后,孔被留下,该孔的直径与引入的线的直径相比相对较大。这意味着在树脂浸渗之后,未填充纤维的孔区域填充有树脂,这可能会增加成品部件的重量。
DE 10 2005 024 408 A1描述了借助于打结方法的多孔材料的增强,在该打结方法中,针首先刺入待增强的材料(多孔材料),直到那时在多孔材料的下侧区域中挑起半成品纺织产品(即,粗纱或线)并且在随后的向后运动时将该半成品纺织产品(即,粗纱或线)牵拉通过穿孔。
以该方式,孔直径可以大体上保持相对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生产增强材料的过程加速。
该目的通过一些实施方式的特征来实现。可以在其他实施方式和下文描述中发现本发明的改进。
待增强的材料例如为多孔材料或在夹层构造中适合作为芯材的其他材料。除多孔材料之外,也可以考虑纺织品,比如毡或其他纤维编织织物。用于增强材料的半成品纺织产品可以是:以多个单独纤维或单丝的粗纱的形式的纤维束、各个纤维本身或通过加捻各个纤维或纤维束而生产的线。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增强材料——特别地增强多孔材料、增强纺织品或其组合——的方法。特别地,待增强的材料可以是除芯材之外还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和/或覆盖层的夹层部件。
该方法可以用于生产夹层构造部件,该夹层构造部件可以是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的平面部件或者在最基本的情况下具有两个相对的平行表面的平面部件。通常,这些部件沿着部件的延伸范围具有二维或三维曲率或可变厚度。
多孔材料可以是任何给定的多孔材料。在航空领域中,高品质的PMI硬质多孔材料往往被证明是有利的。然而,也可以使用例如由聚氯乙烯或聚氨酯组成的其他多孔材料。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应当被认为是在待增强的材料(多孔材料、纺织品等)的后表面的一侧以Z字形、波纹状或任何其他非线性方式布置半成品纺织产品(粗纱、线等)。关于这点,非线性布置意味着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在多针机的一组相关的针的工作区域中进给的部分没有以直线方式延伸而是以Z字形、波纹状或其他非直线方式延伸,使得有充分过量的半成品纺织产品稍后被牵拉至由针刺破的孔中。
在该步骤之前或在该步骤之后,多个针被引导通过待增强的材料,使得各个针穿透材料的后表面。然后,在半成品纺织产品被插入各个针中之后,通过从材料抽回针,针各自将半成品纺织产品的一部分牵拉至材料中。
在该阶段,重要的是,由于所述产品的多个部分之后由每个单独的针牵拉穿过对应的孔以填充孔,因此足够长度的半成品纺织产品被进给。
如所解释的那样,这例如是打结方法而不是缝纫方法,其中,半成品纺织产品首先仅呈现在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上,而不是呈现在前侧。由于针可以同时移动,因此生产速度显著快得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半成品纺织产品在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的一侧以线性方式进给并且然后半成品纺织产品例如通过由接合入半成品纺织产品中的辊、钩等定位而以Z字形、波纹状或以其他非线性方式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借助于将多个钩接合入半成品纺织产品中以及借助于钩在与材料的后表面的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中的随后的位移而以非线性方式布置半成品纺织产品。在该操作中,针扣留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多个部分,使得在端部中,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子部分不被移动。
替代性地或除钩之外,各个辊或轴柱也可以被移位并且由此将半成品纺织产品转变到非线性布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钩、辊或轴柱按顺序被移位,使得在任何时间点处刚好移动一个单独的钩、一个单独的辊或一个单独的轴柱或其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多个针在半成品纺织产品的非线性布置之后执行中间行程,使得半成品纺织产品由针进行挑线。为此,各个针包括针眼。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例如借助于在某种程度上抽回针使得半成品纺织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向下穿入孔中而将半成品纺织产品固定至材料的后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半成品纺织产品在钩、辊或轴柱附近被切断,使得每个孔存在有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单个单独的部分,所述单个单独的部分然后可以被牵拉至对应的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每个缝合线通过在与材料的后表面相反的前表面上布置半成品纺织产品的线环而形成。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另外的线环之后被牵拉通过该线环。这里,在半成品纺织产品被牵拉至材料中之后,线环延伸的方向垂直于半成品纺织产品在材料的后表面的一侧的布置方向。这产生了新型的缝合线成型,在该新型的缝合线成型中,半成品纺织产品在待增强的材料的下侧呈现一定方向,所述方向与位于材料上侧的半成品纺织产品的线环形成不是0度的角度,该角度例如可以是35度或45度或90度。半成品纺织产品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被切断。
在本实施方式和其他实施方式中,半成品纺织产品可以仅在待增强的材料的下侧、仅在材料的上表面上、或在材料的下侧和上侧两者被切割成各个部分。
半成品纺织产品在待增强的材料的下侧附近的非线性布置使得能够为其提供足够长度的半成品纺织产品,以便之后可牵拉至各个孔中。半成品纺织产品的非线性布置在这里不需要遵循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图案而是也可以是不规律的。这例如在待增强的材料具有可变厚度的情况下是重要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半成品纺织产品的牵拉至材料中的部分在其被牵拉至材料中时被压缩。这可能是由于在其被牵拉至材料中之前孔的直径小于半成品纺织产品的直径而发生。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增强多孔材料、增强纺织品或其组合的多针机,该多针机包括多个针,所述多个针以类似行程的方式可移动并且所述多个针用于刺入待增强的材料——该材料可以是多孔材料、纺织品或其组合——以便对半成品纺织产品进行挑线以及以便针各自将半成品纺织产品的一部分牵拉至材料中。
此外,设置有进给装置,该进给装置设计成用于在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的一侧非线性(例如Z字形或波纹状)地布置半成品纺织产品。
例如,多针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针梁,所述一个或更多个针梁承载多个针,使得所有针均可以由于针梁的移动而同时移动。在本实施方式和其他实施方式中,所有针也可以基于个体而被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进给装置包括多个钩、辊或轴柱,所述多个钩、辊或轴柱用于在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的一侧非线性地布置半成品纺织产品。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且在下文中所述的多针机的用于生产增强多孔材料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且在下文中所述的多针机的用于生产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且在下文中所述的多针机的用于生产风力发电站的翼的用途。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示出了可以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的三个不同设计的针。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的初始状态。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的中间状态。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的随后的中间状态。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的在图4的中间状态之后的状态。
图6A至图6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的方法步骤。
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钩、针和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可能的布置。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法步骤。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法步骤。
图10A、图10B、图11A、图11B、图12和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的方法步骤。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成品纺织产品和辊的布置。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布置。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合线成型。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表示是示意性的且未按比例绘制。
如果附图的以下描述在不同的附图中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则所述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然而,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也可以用不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图1A至图1C示出了可以用于执行方法的三个不同设计的针。图1A示出了钩针8的第一实施方式,该钩针8包括直线轴9,该直线轴9从其前端至尖端10渐缩。在尖端10附近,针8具有针眼11,然而,该针眼11在一侧上设置有开口,以能够由此将纤维束3引入到针8的针眼区域中。因而,钩针8的针眼11区域包括第一臂12和第二臂13,其中,第一臂12延续至尖端10,第二臂13从尖端10往回朝向轴9延伸(具有凸曲率),但没有到达所述轴。
图1B中示出的钩针8与图1A中示出的钩针8大致对应,然而,通过与图1A中示出的钩针8相比,图1B中示出的钩针8另外包括闭合机构14,该闭合机构14设计成在钩针8沿箭头100的方向从材料1拉出时关闭针眼11的开口。闭合机构14基本上由翻转件15构成,处于其初始位置的翻转件15搁置在针8的轴上处于渐缩区域16中。一旦该翻转件15的自由端在针8从材料1拉出时抵靠材料1,则翻转件沿逆时针方向从其初始位置移动到其完全关闭针眼11的开口的位置中,如图1B中所示。首先,这防止了第二臂13的钩状端在针8从材料1拉出时损坏材料1中的通孔2的内壁。第二,闭合机构14确保了在纤维被牵拉至材料1中时没有纤维从纤维束3松脱。如果材料1连同预施加的覆盖层片一起被刺破,则闭合机构14可以防止针8附近的纤维在针拉出时被带入且牵拉至孔内部中。
图1C示出了包括处于其尖端区域10中的透镜状针眼11的针8的第三实施方式。半成品纺织产品沿纵向方向被推动或拾取通过针的针眼11。
图2示出了在插入材料1中之前的针8,该材料1可以是多孔材料、纺织品或其组合。针8的尖端包括在一侧上敞开的针眼区域。然而,也可以使用图1A和图1B中的针。
针可以相对于材料1的表面法线呈角度α(参见附图标记4)。角度α可以在0度与90度之间变化,因而使得纤维束可以以任何给定角度α引入到材料1中。这使“定制”增强能够实现,以处理材料1将在稍后的夹层构造中经受的特定的应力情况。
图3示出了生产方法中的针8的尖端刚刚穿透材料1的阶段。由于该穿透操作,通孔2已形成在材料1中,因而该通孔以角度α延伸通过材料1。在材料1的下面、在针8的出口点附近并且尽可能地接近材料1的下侧处定位有半成品纺织产品3(例如,24k粗纱)。然后,半成品纺织产品3由针拾取。
在图4中,针8正从材料1拉出。由于该拉出,由针8拾取的半成品纺织产品3被牵拉至通孔2中,半成品纺织产品3在穿过通孔期间被压缩。
在图5中,在材料1中最终定位有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一部分并且因而半成品纺织产品3在下和上两侧从材料伸出来。然后,通孔2可以用树脂进行浸渗。
图6A至图6C示出了这样的一种方法,即:在该方法中,半成品纺织产品可以首先以线性方式布置在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的侧部上并且然后半成品纺织产品转到非线性状态。
图6A示出了半成品纺织产品3如何沿箭头50的方向以线性方式从贮存器40进给至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附近,如由虚线所指示的。在该线性进给之前或之后,针梁与附接至其的针8一起移动,使得各个针刺破材料并且出现在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上。
图6B示出了半成品纺织产品3以完全线性的方式进给的状态。在自由端41处,所述产品例如由夹持装置21夹持。钩、轴柱或辊20现在可以接合入半成品纺织产品3中(参见图6C)并且然后垂直于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线性分布方向、例如与材料的背面平行地移动。这例如产生Z字形图案,然而,也可以以该方式生产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波纹图案或环型布置。重要的是,足够长度的半成品纺织产品3在该操作之后保持其各个部分可牵拉至由针8刺破的孔中并且然后出现在材料的前侧上。
与其他多针机不同,本发明不提供待分配给每个针的独立的抓取系统;相反,线的导引通过编织而实现。为此,半成品纺织产品以线性方式进给遍及针梁的长度(参看图6B)。在以下步骤中,钩、轴柱或辊20——例如为水平的并且各自在两个针之间居中定位或定位在另一点处——接合入半成品纺织产品3中并且借助于正被拉出的钩、轴柱或辊20而侧向地、平行于材料的表面(参看图6C)牵拉半成品纺织产品3。两个效果均与该步骤有关。首先,半成品纺织产品应用于针8,并且第二,由此调节了必要长度的半成品纺织产品。
例如,并非所有钩、轴柱或辊20同时执行该退回运动,而是从距离贮存器40最远的钩、轴柱或辊20(即,右钩或右辊或右轴柱)开始以交错间隔来执行退回运动。以该方式,由于存在最小数目的转变点,因此半成品纺织产品受到尽可能小的应力。在接下来的步骤中,针梁于是可以执行第一中间行程,使得半成品纺织产品滑入各个钩中并且例如固定至材料的下侧,并且因而防止滑脱。
如果需要的话,则半成品纺织产品现在可以在水平固定的点处被切断或被钩出钩或与辊或轴柱分离。在最后的情况下,不再产生独立的各个增强,而是产生以缝状方式连接的索栓。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八个针8和八个抓取件或钩20的布置。如图7A中可以看到的,钩20已经以垂直于进给方向50的方式被拉出(同样参看图6B),使得半成品纺织产品3呈Z字形图案。
图7B示出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图7A中的布置。
图8示出了处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的第一阶段的多针机。多针机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多个独立的辊20而不是钩,所述辊均成对地布置在待以线性方式进给的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相反侧。
图9示出了图8中的多针机处于方法的第二阶段,在该多针机中,半成品纺织产品3已经以线性方式进给,如由图8中的虚线所指示的,因此,辊20成对地且与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大致平行、与半成品纺织产品的方向50垂直地移动。在该过程中,定位在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分布方向50的右侧的成对的辊被向上移位(参看图8中的箭头51),然而,定位在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左手侧的成对的辊向下移动(参看图8中的附图标记52)。
然后,该运动产生图9中的“波纹状”图案。
应当牢记的是,各个“波纹”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幅度,因此,换言之,成对的辊所移动的距离可以例如取决于用于增强的材料的局部厚度而针对一对辊与下一对辊而不同。
如图8和图9中可以看到的,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自由端可以由夹持装置21夹持,以相对于夹持装置不可移动。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另一种方法,即:在该方法中,在半成品纺织产品3被牵拉至孔中之前,以非线性方式布置该半成品纺织产品3。在这种情况下,针8已经刺破材料,并且辊、钩或轴柱20沿箭头51的方向朝向针而移动,以形成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Z字形图案,如图10B中可以看到的。如果针8现在退回,则针8对半成品纺织产品3进行挑线。这可能会以所谓的中间行程的形式而发生,在此之后,针再次停止,使得半成品纺织产品可以被切割成各个部分。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另一种方法,即:在该方法中,以非线性方式布置半成品纺织产品3,因为辊、钩或轴柱20首先向上移动,在此之后,针8于是刺穿材料。然后,辊、钩或轴柱20朝向针返回向下移动,从而产生了图11B中示出的图案。
图12和图13示出了以非线性方式布置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两种另外的方法。图12中的实施方式提供了针梁,该针梁位于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左手侧”。半成品纺织产品可以按照图10A和图10B被钩入各个针8中。
图13中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两个针梁,所述两个针梁被定向成在纵向方向上相互平行,一个针梁位于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左手侧”而另一个针梁位于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右手侧”。这些针梁各自承载多个单独的针并且这些针梁可以彼此独立地移动。可选地,针梁可以相对于彼此倾斜,使得一个针梁的针具有与另一个针梁的针不同的穿刺角度。因而,第一穿刺角度例如相对于材料的表面可以是+45度,然而另一针梁的针的穿刺角度相对于材料的表面是-45度。
图14示出了另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半成品纺织产品可以以线性方式进给成两排或更多排并且然后以非线性(即,波纹状、环形或Z字形)方式布置。首先,设置有两个输入辊22,所述两个输入辊22在进给期间引导半成品纺织产品3。在所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有这些输入辊22。
半成品纺织产品在第一部分62以线性方式进给并且然后围绕辊60、辊61偏转,以便在与第一部分62平行的部分63再次以线性方式可进给。在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端部处为保持装置21,该保持装置21夹持且拉动半成品纺织产品。与先前的实施方式相似,此处也设置有多个辊、钩或轴柱20,所述多个辊、钩或轴柱20将半成品纺织产品从其多个部分以线性方式进给的状态转变到非线性布置。
图15示出了与图14中的示例相似的示例,但具有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四个平行的、线性区域62、63、64、65。这里,保持装置21围绕偏转辊66、67沿箭头23的方向进一步行进,因而最终产生了蜿蜒(在某些部分中)、线性进给图案。一旦完成了该操作,则对应的辊、钩或轴柱可以形成半成品纺织产品的非线性、波纹状或Z字形图案(图15中未示出)。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可以按顺序移动的多个针梁。
各个针梁的同时运动也是可能的,所述针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计为相连的、双针梁或多针梁。
此外,可以使辊、钩或轴柱20大致平行于材料的后表面地移动,即使该表面设计成弯曲的亦是如此。辊例如可以沿着圆形路径移动,由此可以至少近似材料的后表面的曲率。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31中,半成品纺织产品首先在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的一侧以线性方式布置或至少在一些部分中以线性方式布置,并且然后在步骤32中转变到非线性(例如波纹状或Z字形)状态。然后,在步骤33中,多个针同时接合或多个针以各个可确定的间隔接合入半成品纺织产品中并且因而对半成品纺织产品进行挑线。然后,在步骤34中,针被牵拉穿过待增强的材料(再次,或者以相同的可确定的间隔或者以单独可确定的间隔)并且各自沿着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各个部分承载,使得半成品纺织产品通过每个单独的孔而穿过材料。然后,在步骤35中,材料浸渗有树脂。
图17示出了可以通过应用该方法而生产的缝合线成型。在待增强的材料1的后表面308上,半成品纺织产品303、305在与附图的平面垂直的方向50上相互平行,与图14和图15中图示的相似。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各个部分301、302被引导通过由附接至针梁的针产生的孔且以各个线环304、306的形式穿透材料1的表面309。各个线环304、306沿箭头307的方向与材料1的前表面309平行地定向,箭头307的方向垂直于方向50。在第一工作步骤中,生产了从半成品部303开始的一系列线环304,并且在第二工作步骤中,生产了与第一系列的线环平行的第二系列的各个线环306,其中,每个线环306穿过先前系列的另一线环304,如图17中可以看到的。
这就产生了新型缝合线成型,其中,在材料1的后表面上的半成品纺织产品的方向50相对于在材料1的表面309上的线环方向307呈一定角度,该角度不等于0度,例如该角度可以是35度、45度或90度。
上述方法和上述多针机允许成批生产增强或加固材料,比如增强多孔材料或增强纺织品。特别地,可以生产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交通工具可以是飞行器、登陆艇(landcraft)或船舶。特别地,船体、车身部件或壳体结构部件可以生产用于飞行器。材料中各个孔的间距例如可以从5mm至16mm,并且材料的厚度例如可以从5mm至80mm,特别地,从30mm至65mm。
出于完整性的目的,应当指出的是,“包括”和“具有”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并不排除多个。此外,应当指出的是,已经参照以上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结合其他上述实施方式的其他特征或步骤来使用。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视为限制性的。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生产增强多孔材料、增强纺织品或其组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多个针(8)引导通过待增强的材料(1),使得各个所述针穿透所述材料的后表面(308);
在所述待增强的材料的所述后表面的一侧以非线性的方式布置半成品纺织产品(3),其中,借助于将多个钩、辊或轴柱(20)接合入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中以及借助于所述钩、辊或轴柱在与所述材料的所述后表面的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中的随后的位移而以非线性方式布置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3);
将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插入各个所述针中;
从所述材料抽回所述多个针,由此在每种情况下通过所述针中的每一个针将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的相应部分牵拉至所述材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在所述材料(1)的所述后表面(308)的一侧将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第一部分以线性方式进给;
其中,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借助于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的随后的位移而以非线性方式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在所述材料(1)的所述后表面(308)的一侧将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第二部分以线性方式进给;
其中,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借助于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的随后的位移而以非线性方式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钩、辊或轴柱(20)按顺序被移位,使得在任何时间点处刚好移动一个单独的钩、一个单独的辊或一个单独的轴柱、或者钩、辊或轴柱的子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执行所述多个针(8)的中间行程,使得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3)被所述针挑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3)固定至所述材料(1)的所述后表面(3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3)在所述钩、辊或轴柱(20)附近切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在所述材料(1)的前表面(309)上布置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3)的第一线环(304),然后将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的另外的第二线环(306)牵拉通过所述第一线环(304),从而形成缝合线;
其中,在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被牵拉至所述材料中之后,所述第一和第二线环(304,306)沿相对于第一方向(50)具有不等于0度的角度的第二方向(307)布置:所述第一方向(50)为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在所述材料的所述后表面(308)的一侧沿其布置的方向。
9.一种用于生产增强多孔材料、增强纺织品或其组合的多针机,所述多针机包括:
多个针(8),所述多个针(8)能够以类似行程的方式移动以便刺入待增强的材料(1),以便挑起半成品纺织产品(3),以及以便通过所述针中的每个针将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的相应部分牵拉至所述材料中;
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用于在所述待增强的材料的后表面的一侧非线性地布置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
其中,所述进给装置包括多个钩、辊或轴柱,所述多个钩、辊或轴柱用于在所述材料(1)的所述后表面(308)的一侧非线性地布置所述半成品纺织产品(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针机,还包括:
承载所述多个针(8)的针梁(23)。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多针机的用于生产增强多孔材料的用途。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多针机的用于生产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的用途。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多针机的用于生产风力发电站的翼的用途。
CN201380063682.4A 2012-12-05 2013-12-03 用于生产增强材料的多针机以及方法 Active CN104903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023815.0 2012-12-05
DE102012023815.0A DE102012023815B4 (de) 2012-12-05 2012-12-05 Vielnadel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stärkten Materialien
PCT/EP2013/075402 WO2014086786A1 (en) 2012-12-05 2013-12-03 Multi-needle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reinforced materia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3077A CN104903077A (zh) 2015-09-09
CN104903077B true CN104903077B (zh) 2017-03-08

Family

ID=4988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3682.4A Active CN104903077B (zh) 2012-12-05 2013-12-03 用于生产增强材料的多针机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45058B2 (zh)
EP (1) EP2928673B1 (zh)
CN (1) CN104903077B (zh)
DE (1) DE102012023815B4 (zh)
WO (1) WO20140867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14961A1 (de) 2014-10-14 2016-04-14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GmbH 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EP3463794A1 (de) * 2016-05-25 2019-04-10 Basf Se Konfektionierung faserverstärkter schaumstoffe
CN106820427A (zh) * 2017-01-18 2017-06-13 李家声 一种面和底可分离更换的鞋子及其连接方法
EP3470214B1 (de) 2017-10-10 2021-06-16 Groz-Beckert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ehrere faserbündel aufweisenden trägerteils
DE102018125029A1 (de) * 2018-10-10 2020-04-1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halbzeugs, Faserhalb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verstärkten Bauteils
DE102019114433A1 (de) 2019-05-29 2020-12-03 Airbus Operations Gmbh Verfahren und ein System zum Herstellen eines Bauteils oder Halbzeugs mit einem faserverstärkten Schaumkern
CN111826810B (zh) * 2020-07-06 2022-04-22 浙江钜锋针业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胎土工布专用无纺刺针及其加工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887A (ja) * 1995-09-29 1997-04-08 Shoji Akiyama 3次元やし殻長繊維構造体マット強化樹脂成形体、その積層体、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らの用途
DE102007033869A1 (de) * 2007-07-20 2009-01-29 Eads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abgelängten Rovings sowie Maschine zur Verstärkung eines textilen Halbzeugs
CN101417518A (zh) * 2007-10-25 2009-04-29 赢创罗姆有限责任公司 双面-单针-底线-缝纫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793A (en) * 1891-10-20 Method of forming chain-stitches
US1030815A (en) * 1909-08-28 1912-06-25 Sidney W Winslow Method of forming chain-stitch seams.
DE102005024408A1 (de) * 2005-05-27 2006-11-30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Verstärkung von Schaumwerkstoffen
DE102005034400B4 (de) * 2005-07-22 2010-09-23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vorformlings mit einer nahezu beliebigen Oberflächengeometrie im TFP-Verfahren
DE102007055684A1 (de) * 2007-11-21 2009-06-10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stärkten Schaumwerkstoffes
US8764993B2 (en) 2008-04-03 2014-07-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OC membran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DE102009050904B4 (de) * 2009-10-27 2014-05-15 Eads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mehrerer abgelängter Rovings von einem Endlosroving und Maschine zur Verstärkung eines Bautei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887A (ja) * 1995-09-29 1997-04-08 Shoji Akiyama 3次元やし殻長繊維構造体マット強化樹脂成形体、その積層体、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らの用途
DE102007033869A1 (de) * 2007-07-20 2009-01-29 Eads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abgelängten Rovings sowie Maschine zur Verstärkung eines textilen Halbzeugs
CN101417518A (zh) * 2007-10-25 2009-04-29 赢创罗姆有限责任公司 双面-单针-底线-缝纫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8673B1 (en) 2018-02-28
US20150322608A1 (en) 2015-11-12
US9945058B2 (en) 2018-04-17
DE102012023815A1 (de) 2014-06-05
CN104903077A (zh) 2015-09-09
DE102012023815B4 (de) 2016-04-28
EP2928673A1 (en) 2015-10-14
WO2014086786A1 (en)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3077B (zh) 用于生产增强材料的多针机以及方法
CN101519827B (zh) 一种三维增强经编间隔针织物的生产方法
JP4534409B2 (ja) 補強用多軸ステッチ基材および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60079B (zh) 具有优化经纱密度的提花织机
JP2009019202A (ja) 成形材料、プリフォームおよび繊維強化樹脂
CN109923253B (zh) 复合材料用增强基材、复合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用增强基材的制造方法
JP5847033B2 (ja) 炭素繊維ステッチ基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ウエット・プリプレグ
JP5550560B2 (ja) 強化フォーム材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13573875B (zh) 缝合的多轴增强件
JP5849284B2 (ja) 繊維強化複合編物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09019201A (ja) 成形材料、プリフォームおよび繊維強化樹脂
CN105722667B (zh) 用于制造加强的材料的重复单元、多针机器和方法
US20150128836A1 (en) Composite sandwich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structure
US2901005A (en) Pile rugs and rug-bases and composite yarns therefor
CN110761008B (zh) 双层基布簇绒碳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024776A1 (en) Obtaining warp knit fabrics from cotton yarn with warp knitting machines and warp knit fabric obtained
CN106192196A (zh) 一种封顶织物的缝合织造方法
JP2007538161A (ja) 多軸複合体
EP4061987B1 (en) Composite materials comprising a reinforcing knitted structure and a resin,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CN103161019A (zh) 阵列排列缝针连续多层制织三维织物的缝编方法
CN110549639A (zh) 针织物和在针织物中浸渗基体树脂而成的纤维增强树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