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2069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2069A
CN104902069A CN201510172728.7A CN201510172728A CN104902069A CN 104902069 A CN104902069 A CN 104902069A CN 201510172728 A CN201510172728 A CN 201510172728A CN 104902069 A CN104902069 A CN 104902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lectronic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event
parameter valu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27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7272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20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2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2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为了满足用户的智能化使用需求,穿戴式智能设备应运而生,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在使用智能手环过程中,当用户的手机接收到来电信息或者短信息时,用户的智能手环能通过智能手环的显示单元显示来电号码或短信息的具体内容;当手环上也设置有麦克风和扬声器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手环与来电用户进行通话。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当使用穿戴设备的用户与对端用户进行通信时,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存在无法自动将联系频繁的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存在无法自动将联系频繁的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所以,在当对端用户为常用联系人时,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还存在不能提醒用户对端用户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存在无法自动将联系频繁的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实现根据联系频繁程度自动设置常用联系人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的佩戴在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体部位的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可选的,所述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具体包括: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从所述当前时刻起之前的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一联系频率;或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时,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时,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可选的,在所述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在所述第一输出时长大于等于一预设输出时长时,控制所述提示信息处于从所述输出状态调整为非输出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事件具体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进行的第一短信通信事件或第一呼叫通信事件或第一数据传输通信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
固定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处理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在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从所述当前时刻起之前的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一联系频率;或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在所述第一输出时长大于等于一预设输出时长时,控制所述提示信息处于从所述输出状态调整为非输出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的技术手段,这样,第一用户的穿戴式电子设备能自动统计属于第一用户的所有电子设备与属于第二用户的所有电子设备间的通信事件,并获得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度,当联系频繁度较高时,便自动将第二用户设置为第一用户的常用联系用户,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存在无法自动将联系频繁的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实现根据联系频繁程度自动设置常用联系人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的技术手段,这样,当属于常用联系用户的任一电子设备与属于第一用户的任一电子设备之间存在通信时,第一用户的穿戴式设备能提醒第一用户对方为常用联系用户,以使用户第一时间获知通信对象,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还存在不能提醒用户对端用户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当常用联系人与用户通信时能自动提醒用户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步骤S101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步骤S101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存在无法自动将联系频繁的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实现根据联系频繁程度自动设置常用联系人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的佩戴在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体部位的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的技术手段,这样,第一用户的穿戴式电子设备能自动统计属于第一用户的所有电子设备与属于第二用户的所有电子设备间的通信事件,并获得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度,当联系频繁度较高时,便自动将第二用户设置为第一用户的常用联系用户,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存在无法自动将联系频繁的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实现根据联系频繁程度自动设置常用联系人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文件中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第一用户的佩戴在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体部位的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S101: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S102: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S103: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等,也可以是其他可以佩戴在用户身上的电子设备,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环为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智能手环不仅可以记录用户对应的其他电子设备的来电信息、未查看的短信等通信数据,也可以存储智能手环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如照片、文档等,并通过与其他用户的智能手环进行碰触等操作,将智能手环中存储的数据传送给进行触碰操作的对端智能手环,以实现智能手环的数据交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事件具体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进行的第一短信通信事件或第一呼叫通信事件或第一数据传输通信事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用户电子设备具体为第一用户的所有通信设备,如第一用户的手机、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等;所述第二用户电子设备具体为第二用户的所有通信设备,如第二用户的手机、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等。第一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向第二用户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打电话、发短信或者数据传输;也可以是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与第二用户的智能手环进行触碰传递数据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信息处理时,首先执行步骤S101,即: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如下两种:
请参考图2,第一种方式:
S10111: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从所述当前时刻起之前的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S10112:基于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一联系频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环、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为手机及智能手环为例,当第一用户通过手机与第二用户进行通话后,手机会将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上传到云端,如张三:152XXXX1203;当第一用户通过智能手环与第二用户进行数据传输后,智能手环也会自动将第二用户的手环名上传到云端,如张三的手环,由于“张三:152XXXX1203”与“张三的手环”均含有第二用户的姓名“张三”,则,智能手环将“张三:152XXXX1203”与“张三的手环”视为同一用户“张三”,这样,第一用户与张三不管通过哪一个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智能手环都会自动将这个通信事件记录在张三的通信记录中。
当智能手环统计第一用户与张三的联系频繁程度时,首先获得第一用户与张三间的通信记录,通信记录中包含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与张三的智能手环的触碰次数及第一用户的手机与张三的手机的通话次数;然后,统计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如,一周、十天等,第一用户的手机和智能手环与张三的手机和智能手环间总共的联系次数,即第一用户与张三的第一联系频率,如与张三联系次数为:10次。
请参考图3,第二种方式:
S10121: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S10122: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S10123: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环、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为手机及智能手环为例,当第一用户通过手机与第二用户进行通话后,手机会将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及通话时长上传到云端,如张三:152XXXX1203;通话时间:10:00-10:10;当第一用户通过智能手环与第二用户进行数据传输后,智能手环也会自动将第二用户的手环名及触碰时长上传到云端,如张三的手环;触碰时间:15:12-15:13,由于“张三:152XXXX1203;通话时间:10:00-10:10”与“张三的手环;触碰时间:15:12-15:13”均含有第二用户的姓名“张三”,则,智能手环将“张三:152XXXX1203;通话时间:10:00-10:10”与“张三的手环;触碰时间:15:12-15:13”视为同一用户“张三”,这样,第一用户与张三不管通过哪一个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智能手环都会自动将这个通信事件及通信时长记录在张三的通信记录中。
当智能手环统计第一用户与张三的联系频繁程度时,首先获得第一用户与张三间的通信记录,通信记录中包含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与张三的智能手环的每次触碰的时间及第一用户的手机与张三的手机的每次通话时间;然后,根据每次触碰的时间及每次通话时间,统计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如,一周、十天等,第一用户的手机和智能手环与张三的手机和智能手环间总共的通信时长,即第一用户与张三的第一联系时长,如与张三的联系时长为2小时。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2,即: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步骤S101有两种具体实现方式,相应的,步骤S102也具有如下两种具体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
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时,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智能手环获得第一用户与张三的联系频率为“与张三联系次数为:10次”后,智能手环需判断所述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联系频率值,如5次、8次等,当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具体设定,以预设的频率值为5次为例,由于10>5,则表示第一用户与张三联系频繁,获得第一判断结果为是。
第二种方式:
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时,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智能手环获得第一用户与张三的联系频率为“与张三的联系时长为2小时”后,智能手环需判断所述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联系时长值,如1小时、2小时等,当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具体设定,以预设的频率值为2小时为例,由于2=2,则表示第一用户与张三联系频繁,获得第一判断结果为是。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3,即: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智能手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在智能手环中将联系频繁的张三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也可以是,将第一用户的其他具有联系人的电子设备中的与张三对应的联系方式设置为常用联系人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3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在所述第一输出时长大于等于一预设输出时长时,控制所述提示信息处于从所述输出状态调整为非输出状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智能手环将张三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之后,智能手环还会检测第一用户与张三之间是否存储通信事件,如第一用户是否与张三的手机存在通话请求,或者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是否与张三的手环存在数据传输请求等,如,当张三通过手机拨通了第一用户的手机号,这时,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检测到第一用户与张三之间存在通信事件,然后判断出张三为第一用户的常用联系用户,此时,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便发产生提示信息,如震动、变色等,同时,会监测提示信息的输出时长,用户可以预先设置一预设时长,如5s、3s等,当智能手环检测到提示信息输出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后,便停止输出提示信息,如,当智能手环震动时间达到3s后,智能手环停止震动。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第一判断单元10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设置单元103,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获取单元101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从所述当前时刻起之前的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第一统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一联系频率;或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第二统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时,第一判断单元102具体为: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时,第一判断单元102具体为: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为了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提醒功能,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104,用于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
第一输出单元105,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106,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第二获取单元107,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第一控制单元108,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出时长大于等于一预设输出时长时,控制所述提示信息处于从所述输出状态调整为非输出状态。
实施例三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思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考图5,包括:
主体10;
固定单元20,设置在主体10上;
处理器30,设置在主体10中,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在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处理器30具体用于: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从所述当前时刻起之前的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一联系频率;或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处理器30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处理器30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处理器30还用于:
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处理器30还用于:
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在所述第一输出时长大于等于一预设输出时长时,控制所述提示信息处于从所述输出状态调整为非输出状态。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的技术手段,这样,第一用户的穿戴式电子设备能自动统计属于第一用户的所有电子设备与属于第二用户的所有电子设备间的通信事件,并获得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度,当联系频繁度较高时,便自动将第二用户设置为第一用户的常用联系用户,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存在无法自动将联系频繁的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实现根据联系频繁程度自动设置常用联系人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的技术手段,这样,当属于常用联系用户的任一电子设备与属于第一用户的任一电子设备之间存在通信时,第一用户的穿戴式设备能提醒第一用户对方为常用联系用户,以使用户第一时间获知通信对象,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还存在不能提醒用户对端用户为常用联系人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当常用联系人与用户通信时能自动提醒用户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所述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从所述当前时刻起之前的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一联系频率;或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时,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时,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在所述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之后,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之后,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在所述第一输出时长大于等于一预设输出时长时,控制所述提示信息处于从所述输出状态调整为非输出状态。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的佩戴在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身体部位的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具体包括: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从所述当前时刻起之前的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一联系频率;或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时,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时,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5.如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权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在所述第一输出时长大于等于一预设输出时长时,控制所述提示信息处于从所述输出状态调整为非输出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具体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进行的第一短信通信事件或第一呼叫通信事件或第一数据传输通信事件。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
固定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处理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在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从所述当前时刻起之前的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一联系频率;或
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中任一权项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在所述第一输出时长大于等于一预设输出时长时,控制所述提示信息处于从所述输出状态调整为非输出状态。
CN201510172728.7A 2015-04-13 2015-04-1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49020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2728.7A CN104902069A (zh) 2015-04-13 2015-04-1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2728.7A CN104902069A (zh) 2015-04-13 2015-04-1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2069A true CN104902069A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34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2728.7A Pending CN104902069A (zh) 2015-04-13 2015-04-1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206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625A (zh) * 2010-06-22 2010-10-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US20110194682A1 (en) * 2010-02-11 2011-08-11 Martin Hans Predictive contact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CN102801860A (zh) * 2012-08-07 2012-11-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常用联系人的方法
CN102868771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融合地址簿同步联系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065786A (zh) * 2013-03-22 2014-09-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标柱联系人常用号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3933715U (zh) * 2014-06-10 2014-11-05 陈远燮 一种腕表手机和翻盖式腕表手机的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4682A1 (en) * 2010-02-11 2011-08-11 Martin Hans Predictive contact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CN101860625A (zh) * 2010-06-22 2010-10-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2868771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融合地址簿同步联系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01860A (zh) * 2012-08-07 2012-11-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常用联系人的方法
CN104065786A (zh) * 2013-03-22 2014-09-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标柱联系人常用号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3933715U (zh) * 2014-06-10 2014-11-05 陈远燮 一种腕表手机和翻盖式腕表手机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278653B2 (en) Multi-mode, wearable, wireless microphone
JP6329259B2 (ja) 情報プッシュ先端末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650668A (zh) 连接请求处理方法、蓝牙耳机、穿戴设备及系统
CN104267795B (zh) 电量管理方法、电量管理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801864B (zh) 未接来电的提示方法
CN109525012B (zh) 充电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308562A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4244198A (zh) 一种对呼叫接通状态进行提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80884A (zh) 信息传输方法以及信息传输装置
CN109639902B (zh) 耳机盒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盒以及存储介质
CN104615016A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控制主机的方法及装置
EP3820168A1 (en) Microphone hole blockage det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JP6353979B2 (ja) アクティブノイズリダクションヘッドセットに電力を供給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3124307A (zh) 一种便于找寻的响铃提醒方法、装置及手机
US20230180180A1 (en) Paging processing method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1246039A (zh) 来电提醒的方法及装置、通讯设备,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5323358A (zh) 一种通话提醒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CN105262881A (zh)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833404B (zh) 一种选择通话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JP2018533088A (ja) メッセージのプッシュ方法、装置及び端末ディバイス
US10111207B2 (en)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voice service control method
CN108702688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系统消息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490206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29593A (zh) 一种自适应不同功率充电器的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4468955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