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3093A - 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3093A
CN104883093A CN201510273237.1A CN201510273237A CN104883093A CN 104883093 A CN104883093 A CN 104883093A CN 201510273237 A CN201510273237 A CN 201510273237A CN 104883093 A CN104883093 A CN 104883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material
electrode plate
negative
carry out
benefi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32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 Chuansi Bio Tech Ltd Chengdu
Original Assignee
Yi Chuansi Bio Tech Ltd Chengd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 Chuansi Bio Tech Ltd Chengdu filed Critical Yi Chuansi Bio Tech Ltd Chengdu
Priority to CN2015102732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830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83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3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Landscapes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利用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发电,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正电极板安装;2)负电极板安装;3)正电荷收集的导体植入;4)负电荷收集的导体植入;5)电能收集;有效收集植物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电能,采用高分子导电材料最优化的进行正电荷及负电荷的收集,保障正电荷及负电荷不被流失,分别利于正电荷和负电荷传输的导电材料进行导电特性的干预,以便正电极板只对正电荷进行收集,负电极板只对负电荷进行收集,以期避免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电能被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指含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旧称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平衡的重要媒介。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2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植物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的一种。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在光照强度太强的时候植物的气孔会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它们利用太阳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不但能把水分解为氢和氧,而且还能把氢分解为带电荷的氢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此时,植物体内会有电流产生,然后白白地消耗掉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有效收集植物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电能,采用高分子导电材料最优化的进行正电荷及负电荷的收集,保障正电荷及负电荷不被流失,分别利于正电荷和负电荷传输的导电材料进行导电特性的干预,以便正电极板只对正电荷进行收集,负电极板只对负电荷进行收集,以期避免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电能被浪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利用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发电,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正电极板安装:将能进行带正电荷的氢离子收集的正电极板安装在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
2)负电极板安装,将带负电荷类电子进行收集的负电极板安装在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
3)正电荷收集的导体植入:将能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高分子导电材料连接,同时,将能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正电极板连接,并将高分子导电材料植入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以便收集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氢离子;
4)负电荷收集的导体植入:将能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高分子导电材料连接,同时,将能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正电极板连接,并将高分子导电材料植入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以便收集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电子;
5)电能收集: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把余量的氢原子分解成带正电荷的氢离子以及待负电荷的电子,而后这些氢离子及电子将通过高分子导电材料传输,由于高分子材料的超导特性,将实现能量最大保护的把氢离子或电子进行输送,而后由于导电特性,氢离子将经过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直接输送至正电极板上,而电子将经过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直接输送至负电极板上,从而完成电能的收集。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能够利于供电电压的稳定,不会出现待供电设备工作不稳定,烧坏待供电设备,特别设置有下述步骤:还包括电能储存步骤:经步骤5)后,收集好的电能将通过导电回来输送至电源控制回来上进行稳压整流,而后输送至蓄电池组内进行存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便于正电荷的输送,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采用P型半导体。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便于负电荷的输送,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采用N型半导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有效收集植物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电能,采用高分子导电材料最优化的进行正电荷及负电荷的收集,保障正电荷及负电荷不被流失,分别利于正电荷和负电荷传输的导电材料进行导电特性的干预,以便正电极板只对正电荷进行收集,负电极板只对负电荷进行收集,以期避免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电能被浪费。
本发明采用P型半导体来进行正电荷的传输,采用N型半导体进行负电荷的传输,可以达到智能化的完成正电极板对氢离子的存储,负电极板对电子的存储,从而最优化的完成电能的收集。
本发明直接采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进行智能区分正电荷及负电荷,不需要通过加载人为干涉装置进行正负电荷的区分,从而降低设计及使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利用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发电,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正电极板安装:将能进行带正电荷的氢离子收集的正电极板安装在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
2)负电极板安装,将带负电荷类电子进行收集的负电极板安装在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
3)正电荷收集的导体植入:将能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高分子导电材料连接,同时,将能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正电极板连接,并将高分子导电材料植入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以便收集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氢离子;
4)负电荷收集的导体植入:将能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高分子导电材料连接,同时,将能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正电极板连接,并将高分子导电材料植入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以便收集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电子;
5)电能收集: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把余量的氢原子分解成带正电荷的氢离子以及待负电荷的电子,而后这些氢离子及电子将通过高分子导电材料传输,由于高分子材料的超导特性,将实现能量最大保护的把氢离子或电子进行输送,而后由于导电特性,氢离子将经过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直接输送至正电极板上,而电子将经过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直接输送至负电极板上,从而完成电能的收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能够利于供电电压的稳定,不会出现待供电设备工作不稳定,烧坏待供电设备,特别设置有下述步骤:还包括电能储存步骤:经步骤5)后,收集好的电能将通过导电回来输送至电源控制回来上进行稳压整流,而后输送至蓄电池组内进行存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便于正电荷的输送,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采用P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如硼),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P型半导体。
多数载流子:P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浓度大于自由电子的浓度,称为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
少数载流子:P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为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
受主原子:杂质原子中的空位吸收电子,称受主原子。
P型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它是靠空穴导电,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空穴)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也就越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便于负电荷的输送,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采用N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如磷),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形成N型半导体。
多子:N型半导体中,多子为自由电子。
少子:N型半导体中,少子为空穴。
施主原子:杂质原子可以提供电子,称施主原子。
N型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自由电子)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也就越强。
本发明有效收集植物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电能,采用高分子导电材料最优化的进行正电荷及负电荷的收集,保障正电荷及负电荷不被流失,分别利于正电荷和负电荷传输的导电材料进行导电特性的干预,以便正电极板只对正电荷进行收集,负电极板只对负电荷进行收集,以期避免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电能被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发电,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正电极板安装:将能进行带正电荷的氢离子收集的正电极板安装在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
2)负电极板安装,将带负电荷类电子进行收集的负电极板安装在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
3)正电荷收集的导体植入:将能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高分子导电材料连接,同时,将能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正电极板连接,并将高分子导电材料植入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以便收集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氢离子;
4)负电荷收集的导体植入:将能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高分子导电材料连接,同时,将能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与正电极板连接,并将高分子导电材料植入藻类或蕨类植物生长区域内以便收集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电子;
5)电能收集:藻类或蕨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把余量的氢原子分解成带正电荷的氢离子以及待负电荷的电子,而后这些氢离子及电子将通过高分子导电材料传输,由于高分子材料的超导特性,将实现能量最大保护的把氢离子或电子进行输送,而后由于导电特性,氢离子将经过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直接输送至正电极板上,而电子将经过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直接输送至负电极板上,从而完成电能的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能储存步骤:经步骤5)后,收集好的电能将通过导电回来输送至电源控制回来上进行稳压整流,而后输送至蓄电池组内进行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于正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采用P型半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采用N型半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于负电荷输送的导电材料采用N型半导体。
CN201510273237.1A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 Pending CN1048830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3237.1A CN104883093A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3237.1A CN104883093A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3093A true CN104883093A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5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3237.1A Pending CN104883093A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8309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8803A (zh) * 2016-12-12 2017-05-31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亚音速圆转方气动喷管
CN107947625A (zh) * 2018-01-10 2018-04-20 库尔卡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电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9014A1 (en) * 2005-12-13 2007-12-06 Wadle Gordon W Power from a non-animal organism
CN201639507U (zh) * 2010-01-15 2010-11-17 吴炼 一种光合发电装置
CN102075113A (zh) * 2009-11-20 2011-05-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光合作用产电的绿藻生物燃料电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9014A1 (en) * 2005-12-13 2007-12-06 Wadle Gordon W Power from a non-animal organism
CN102075113A (zh) * 2009-11-20 2011-05-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光合作用产电的绿藻生物燃料电池
CN201639507U (zh) * 2010-01-15 2010-11-17 吴炼 一种光合发电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先碧: "植物,活生生的发电机", 《初中生之友》 *
陈志怡: "小议植物发电机与电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8803A (zh) * 2016-12-12 2017-05-31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亚音速圆转方气动喷管
CN106768803B (zh) * 2016-12-12 2019-02-15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亚音速圆转方气动喷管
CN107947625A (zh) * 2018-01-10 2018-04-20 库尔卡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han et al. Bioelectricity: a new approach to provide the electrical power from vegetative and fruits at off-grid region
CN107170967B (zh) 二价金属离子预嵌入层状钒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 et al. Integrating a photocatalyst into a hybrid lithium–sulfur battery for direct storage of solar energy
NL2000598C2 (nl)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omzetten van lichtenergie in elektrische energie.
CN101908633B (zh) 一种植物-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
CN103979688B (zh)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电极生物膜除磷脱氮系统及应用
CN103950916A (zh)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052668A (zh) 一种太阳能光电场协同藻菌代谢的养殖沼液处理装置和沼液处理方法
CN104883093A (zh) 一种采用生物光伏进行智能发电的方法
CN109678254A (zh)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
CN104150994A (zh) 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获得电能和沼肥的装置及方法
CN208735488U (zh) 一种基于植物照明发电的家用应急照明系统
JP7555699B2 (ja) 微生物燃料電池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CN105186925A (zh) 一种植物发电系统
CN206060329U (zh) 一种基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太阳电池
CN201877517U (zh) 蓝藻微生物燃料电池
Okoronkwo et 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oil feed stoc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oil based microbial fuel cell
JP2022166341A (ja) 電荷移動型一次電池
CN110752368B (zh) 钠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用途
JP2022125379A (ja) 肥料を利用した微生物燃料電池
CN102396405B (zh) 沼气发电与地热发电互补向高原上种植场供电的输电装置
CN220021181U (zh) 一种应用em技术的微生物发电装置
CN207732013U (zh) 一种光催化协同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
CN108811894A (zh) 一种用植物光合作用进行发电的花盆
JP2004248520A (ja) 植物成長促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