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8801A -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8801A
CN104868801A CN201410060038.8A CN201410060038A CN104868801A CN 104868801 A CN104868801 A CN 104868801A CN 201410060038 A CN201410060038 A CN 201410060038A CN 104868801 A CN104868801 A CN 104868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e poles
coil
poles element
chan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00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8801B (zh
Inventor
唐仲宏
林建昇
邱进发
邱俊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0600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68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68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8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8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8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0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a single motor
    • H02P6/08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a single motor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驱动电路,驱动具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的马达。驱动电路包括换极单元、操作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换极单元分别与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耦接,操作单元分别与换极单元、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耦接。换极单元接收控制单元产生的换向信号以使马达运转。控制单元侦测马达的转速,当马达的转速大于预定转速,控制单元输出第一操作信号至操作单元,以将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各第一端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互相耦接,当马达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控制单元输出第二操作信号至操作单元,以将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耦接。

Description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特别关于一种单相无刷直流风扇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马达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且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产品中,例如风扇、或光碟机、或硬碟机、或光学装置、车用装置、电脑设备、生活设修或机械设备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行马达大多可提供较高功率的输出,以操作于高转速。然而,当马达调速而以中低转速运转时,却存在着不必要的电能损失。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单相无刷直流风扇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可于中低转速时具有较低能量的消耗,已成为重要课题的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于中低转速时具有较低能量的消耗的单相无刷直流风扇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单相无刷直流风扇的驱动电路可驱动具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的一马达。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驱动电路包括一换极单元、一操作单元以及一控制单元。换极单元分别与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耦接。操作单元分别与换极单元、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耦接。控制单元产生一换向信号,而换极单元接收换向信号以使马达运转。控制单元侦测马达的转速,当马达的转速大于一预定转速,控制单元输出一第一操作信号至操作单元,以使操作单元将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各第一端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互相耦接,当马达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控制单元输出一第二操作信号至操作单元,以使操作单元将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耦接。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驱动方法是应用于一单相无刷直流风扇的驱动电路而可驱动具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的一马达。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驱动电路包含一换极单元、一操作单元及一控制单元。换极单元分别与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耦接。操作单元分别与换极单元、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耦接。控制单元产生一换向信号,换极单元接收换向信号以使马达运转。控制单元侦测该马达的转速。驱动方法可包括:换极单元接收换向信号以使马达运转;由控制单元侦测马达的转速;当马达的转速大于一预定转速,控制单元输出一第一操作信号至操作单元,以使操作单元将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各第一端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互相耦接;以及当马达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控制单元输出一第二操作信号至操作单元,以使操作单元将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耦接。
在一实施例中,换极单元可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及一第四换极元件。换向信号控制第一换极元件及第四换极元件导通,并控制第二换极元件及第三换极元件截止。
在一实施例中,换向信号改控制第一换极元件及第四换极元件截止,并控制第二换极元件及第三换极元件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换极单元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一第四换极元件、一第五换极元件、一第六换极元件、一第七换极元件及一第八换极元件。换向信号控制第一换极元件、第三换极元件、第六换极元件及第八换极元件导通,并控制第二换极元件、第四换极元件、第五换极元件及第七换极元件截止。
在一实施例中,换向信号改控制第一换极元件、第三换极元件、第六换极元件及第八换极元件截止,并控制第二换极元件、第四换极元件、第五换极元件及第七换极元件导通。
综上所述,因本发明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中,当控制单元侦测马达的转速大于预定转速时,控制单元控制操作单元使马达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各第一端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互相耦接,以应用于高转速。而当马达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时,控制单元控制操作单元使马达的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以较低功率的输出即可应用于中低转速,使得马达在中低转速时改变线圈的耦接方式运转,更能减少功率的消耗,进而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驱动电路驱动一马达的电路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控制单元C的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为图1A的马达的转速大于预定转速及马达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的电路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马达的转速与功率图。
图3A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驱动电路驱动马达的电路示意图。
图3B为控制单元C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4:驱动电路
21、41:换极单元
22、42:操作单元
221:第一操作元件
222:第二操作元件
3:马达
31:定子结构
311:极臂
32:转子结构
C:控制单元
I1、I11、I12、I2、I21、I22:电流
L1、L2、L3:曲线
N、S:磁极
N1、N2、T1~T4:操作元件
OS1:第一操作信号
OS2:第二操作信号
R:预定转速
S01、S02:步骤
S1:第一换极元件
S2:第二换极元件
S3:第三换极元件
S4:第四换极元件
S5:第五换极元件
S6:第六换极元件
S7:第七换极元件
S8:第八换极元件
SW1~SW8:换向信号
T1W1:第一线圈的第一端
T1W2:第二线圈的第一端
T2W1:第一线圈的第二端
T2W2:第二线圈的第二端
Vcc:电压
W1:第一线圈
W11、W12、W21、W22:子线圈
W2:第二线圈
X1、X2:线圈
Y1、Y2: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单相无刷直流风扇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1A、图1B及图1C所示,其中,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驱动电路2驱动一马达3的电路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马达3的结构示意图,而图1C为控制单元C的示意图。
马达3为一单相无刷直流马达,并包含一定子结构31、一转子结构32、一第一线圈W1及一第二线圈W2。转子结构32环设于定子结构31的外侧,且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绕设于定子结构31的多个极臂311(图中的绕设匝数只是示意),并与转子结构32的磁极N、S对应。在本实施例中,马达3以一四极马达为例(具有四个极臂311)。另外,第一线圈W1包含两组绕设于例如两个奇数极臂311的子线圈W11、W12,而第二线圈W2亦包含两组绕设于例如两个偶数极臂311的子线圈W21、W22。其中,子线圈W11、W12以一第一方向依序绕线于两个奇数极臂311,并将第一线圈W1的两端拉出一第一端T1W1及一第二端T2W1。另外,子线圈W21、W22以一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依序绕线于两个偶数极臂311,且将第二线圈W2的两端拉出一第一端T1W2及一第二端T2W2。不过,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举例而言,若马达3为一八极马达,则第一线圈W1可包含四组绕设于四个奇数极臂311的子线圈,而第二线圈W2也可包含四组绕设于四个偶数极臂311的子线圈,本发明并不限定马达3为几极的马达。
驱动电路2包括一换极单元21、一操作单元22以及一控制单元C。
换极单元21分别与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耦接。在本实施例中,换极单元21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S1、一第二换极元件S2、一第三换极元件S3及一第四换极元件S4。于此,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三换极元件S3以PMOS晶体管,而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四换极元件S4以NMOS晶体管为例,并与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形成一「类H桥」的结构。不过,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换极元件S1、第二换极元件S2、第三换极元件S3或第四换极元件S4也可分别为PMOS、NMOS或BJT晶体管,或变化组合。
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三换极元件S3的源极分别连接至一电压Vcc,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四换极元件S4的源极分别连接至接地。另外,第一换极元件S1的漏极与第二换极元件S2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一线圈的第一端T1W1直接连接,而第三换极元件S3的漏极与第四换极元件S4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二线圈的第二端T2W2直接连接。此外,第一换极元件S1的栅极接收一换向信号SW1,第二换极元件S2的栅极接收一换向信号SW2,第三换极元件S3的栅极接收一换向信号SW3,而第四换极元件S4的栅极接收一换向信号SW4。
操作单元22分别与换极单元21、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耦接。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单元22具有一第一操作元件221及一第二操作元件222,第一操作元件221耦接于第一线圈W1与换极单元21之间,或耦接于第一线圈W1与第二操作元件222之间,而第二操作元件222耦接于第二线圈W2与换极单元21之间,或耦接于第二线圈W2与第一操作元件221之间。于此,第一操作元件221及第二操作元件222分别为一双切开关,并可以例如以MOS晶体管或BJT晶体管的组合来实现其功能,或是以继电器来实现其功能,本发明并不限制。
控制单元C可产生一换向信号,换极单元21接收换向信号以使马达3运转。于此,换向信号包含可对应控制第一换极元件S1、第二换极元件S2、第三换极元件S3及第四换极元件S4的换向信号SW1~SW4。另外,换向信号可包含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功能,以调整马达3的转速。实施上,当换向信号的工作周期为100%时,即为全速运转,并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调整其工作周期以降低转速,例如为80%的工作周期或60%的工作周期,以降低马达3的转速。
控制单元C可侦测马达3的转速。控制单元C可包含一霍尔感应器(hall sensor),以感应转子结构32的磁极N或S,据以判断马达3的转速。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藉由量测流经第一线圈W1或第二线圈W2的电流大小,并回授至控制单元C以判断马达3的转速。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侦测马达3的转速的方式,以能确实侦测马达3的转速为考量。
控制单元C可由数位电路例如一集成电路(IC),或一模拟电路来实现其功能。集成电路可例如为一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一微控制器(MCU)、一可编程逻辑栅阵列(FPGA或CPLD)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本发明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于控制单元C中设定一预定转速R,以判断马达3属于高转速或中低转速。
请分别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其分别为图1A的马达3的转速大于预定转速R及马达3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R的电路示意图。
当马达3的转速大于预定转速R,控制单元C输出一第一操作信号OS1至操作单元22,以使操作单元22将第一线圈W1与第二线圈W2的各第一端T1W1、T1W2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T2W1、T2W2互相耦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于马达3的转速大于预定转速R时,藉由第一操作信号OS1切换第一操作元件221及第二操作元件222,使得第一线圈W1的第一端T1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互相耦接,以及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T2W2互相耦接。因此,当换向信号SW1、SW4控制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四换极元件S4导通,同时换向信号SW2、SW3控制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三换极元件S3截止时,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11可通过第一换极元件S1、第一线圈W1、第一操作元件221及第四换极元件S4至接地,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12可通过第一换极元件S1、第二操作元件222、第二线圈W2及第四换极元件S4至接地。另外,当换向信号SW1、SW4控制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四换极元件S4截止,同时换向信号SW2、SW3控制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三换极元件S3导通时,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21可通过第三换极元件S3、第一操作元件221、第一线圈W1及第二换极元件S2至接地,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22可通过第三换极元件S3、第二线圈W2、第二操作元件222及第二换极元件S2至接地。于此,马达3可具有高功率的输出,以应用于高转速。
当马达3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R,控制单元C输出一第二操作信号OS2至操作单元22,以使操作单元22将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耦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于马达3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R时,藉由第二操作信号OS2切换第一操作元件221及第二操作元件222,使得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耦接。因此,当换向信号SW1、SW4控制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四换极元件S4导通,同时换向信号SW2、SW3控制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三换极元件S3截止时,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1可通过第一换极元件S1、第一线圈W1、第一操作元件221、第二操作元件222、第二线圈W2及第四换极元件S4至接地。另外,当换向信号SW1、SW4控制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四换极元件S4截止,同时换向信号SW2、SW3控制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三换极元件S3导通时,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2可通过第三换极元件S3、第二线圈W2、第二操作元件222、第一操作元件221、第一线圈W1及第二换极元件S2至接地。于此,马达3可以较低功率的输出即可应用于中低转速。
特别注意一点,为了使马达3保持固定的转向,流过马达3的第一线圈W1与第二线圈W2的电流方向及时序必须保持固定及相同。具体而言,流过图2A的第一线圈W1的电流I11与流过图2B的第一线圈W1的电流I1方向相同,流过图2A的第一线圈W1的电流I21与流过图2B的第一线圈W1的电流I2方向相同,流过图2A的第二线圈W2的电流I22与流过图2B的第二线圈W2的电流I2方向相同,流过图2A的第二线圈W2的电流I12与流过图2B的第二线圈W2的电流I1方向相同。
承上,由于驱动电路2可驱动具有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的马达3,使马达3可同时具有高转速时的较高功率输出及中低转速较低功率输出的特性,故驱动电路2并不是单一不变的驱动方式,而是一种混合驱动的型式。其中,若要使马达3应用于高转速而需较高的功率输出时,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操作单元22将第一线圈W1与第二线圈W2的各第一端T1W1、T1W2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T2W1、T2W2互相耦接,以具有高功率输出模式,若要调整转速而使马达3运转于中低转速时,则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操作单元22将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耦接,以具有较低功率的输出模式。
图2C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马达3的转速与功率图,其中纵轴为功率(单位:瓦特Watt),横轴为转速(单位:每分钟转速rpm)。请一并参照图2A至图2C,在本实施例中,当马达3的转速大于预设转速R,其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的耦接方式的转速与功率曲线将对应于图2C的曲线L1。而当马达3的转速小于等于预设转速R,其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的耦接方式的转速与功率曲线将对应于图2C的曲线L2。由于马达3的转速小于等于预设转速R时,控制单元控制操作单元22将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耦接,相较于公知的马达不改变线圈的耦接方式(其转速小于等于预设转速R时的转速与功率曲线为曲线L3),使得在具有相同转速的条件下,本实施例的马达3更能减少功率的消耗,进而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
另外,请参照图1B及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驱动电路4驱动马达3的电路示意图。驱动电路4仍配合图1A的马达3的结构而驱动马达3运转。
驱动电路4包括一换极单元41、一操作单元42以及一控制单元C。
换极单元41分别与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耦接。在本实施例中,换极单元41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S1、一第二换极元件S2、一第三换极元件S3、一第四换极元件S4、一第五换极元件S5、一第六换极元件S6、一第七换极元件S7及一第八换极元件S8。于此,第一换极元件S1、第三换极元件S3、第五换极元件S5及第七换极元件S7分别以PMOS,而第二换极元件S2、第四换极元件S4、第六换极元件S6及第八换极元件S8分别以NMOS为例,不过,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换极元件S1~第八换极元件S8也可分别为PMOS、NMOS或BJT晶体管及其组合变化。
第一换极元件S1、第三换极元件S3、第五换极元件S5及第七换极元件S7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电压Vcc,第二换极元件S2、第四换极元件S4、第六换极元件S6及第八换极元件S8的源极分别连接至接地。另外,第一换极元件S1的漏极与第二换极元件S2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直接连接,而第三换极元件S3的漏极与第四换极元件S4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一线圈W1的第一端T1W1直接连接,第五换极元件S5的漏极与第六换极元件S6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T2W2直接连接,且通过操作单元42而与第一线圈W1的第一端T1W1连接,而第七换极元件S7的漏极与第八换极元件S8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直接连接。此外,第一换极元件S1的栅极~第八换极元件S8的栅极可对应接收换向信号SW1~SW8。
操作单元42分别与换极单元41、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耦接。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单元42具有二个NMOS晶体管的操作元件N1、N2及四个BJT晶体管的操作元件T1~T4。其中,操作元件N1的源极与操作元件N2的源极连接,操作元件N1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线圈W1的第一端T1W1,操作元件N2的漏极连接至第二线圈W2的第二端T2W2,操作元件N1的栅极连接至操作元件T1及操作元件T3的基极,操作元件N2的栅极连接至操作元件T2及操作元件T4的基极。另外,操作元件T1的集极连接至第三换极元件S3的栅极,操作元件T1的射极接地。操作元件T2的集极连接至第五换极元件S5的栅极,操作元件T2的射极接地。此外,操作元件T3的集极连接至第四换极元件S4的栅极,操作元件T3的射极接地,而操作元件T4的集极连接至第六换极元件S6的栅极,操作元件T4的射极接地。本实施例的操作单元42的操作元件N1、N2、T1~T4的数量或晶体管类别的使用只是举例,设计者也可以不同的MOS晶体管或BJT晶体管来更换以达到操作单元42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C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C所产生的换向信号包含可控制对应的第一换极元件S1~第八换极元件S8的换极信号SW1~SW8。同样地,本实施例的换向信号可包含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功能,其说明如上述实施例所述,于此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当马达3的转速大于预定转速R,控制单元C输出一第一操作信号OS1至操作单元22,以使操作单元22将第一线圈W1与第二线圈W2的各第一端T1W1、T1W2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T2W1、T2W2互相耦接。第一操作信号OS1可包含控制操作元件N1、N2、T1~T4的控制信号。第一操作信号OS1可为一低电平,故操作元件N1、N2、T1~T4均不导通,再藉由换向信号SW1~SW8对应控制换极单元41的第一换极元件S1~第八换极元件S8,可使第一线圈W1与第二线圈W2的各第一端T1W1、T1W2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T2W1、T2W2互相耦接。其中,当换向信号SW1、SW6控制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六换极元件S6导通、换向信号SW2、SW5控制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五换极元件S5截止、换向信号SW3、SW8控制第三换极元件S3及第八换极元件S8导通、换向信号SW4、SW7控制第四换极元件S4及第七换极元件S7截止时,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21可通过第一换极元件S1、第二线圈W2及第六换极元件S6至接地,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11可通过第三换极元件S3、第一线圈W1及第八换极元件S8至接地。另外,当换向信号SW1、SW6控制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六换极元件S6截止、换向信号SW2、SW5控制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五换极元件S5导通、换向信号SW3、SW8控制第三换极元件S3及第八换极元件S8截止,且换向信号SW4、SW7控制第四换极元件S4及第七换极元件S7导通时,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22可通过第五换极元件S5、第二线圈W2及第二换极元件S2至接地,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12可通过第七换极元件S7、第一线圈W1及第四换极元件S4至接地。因此,第一线圈W1与第二线圈W2的各第一端T1W1、T1W2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T2W1、T2W2互相耦接,故马达3可具有较高功率的输出,以应用于高转速。
当马达3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R,控制单元输出第二操作信号OS2至操作单元22,以使操作单元22将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耦接。第二操作信号OS2可包含控制操作元件N1、N2、T1~T4的控制信号。第二操作信号OS2可为一高电平,故操作元件N1、N2、T1~T4均导通,使得第三换极元件S3~第六换极元件的栅极分别接地。因此,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耦接。于此,当换向信号SW1、SW8对应控制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八换极元件S8导通,同时换向信号SW2、SW7控制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七换极元件S7截止时,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1可通过第一换极元件S1、第二线圈W2、第一线圈W1及第八换极元件S8至接地。另外,当换向信号SW1、SW8控制第一换极元件S1及第八换极元件S8截止,同时换向信号SW2、SW7控制第二换极元件S2及第七换极元件S7导通时,电压Vcc提供的电流I2可通过第七换极元件S7、第一线圈W1、第二线圈W2及第二换极元件S2至接地。由于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耦接,因此,马达3可以较低功率的输出即可应用于中低转速。
再一提的是,与驱动电路2相同,于驱动电路4中,不管是第一线圈W1与第二线圈W2的各第一端T1W1、T1W2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T2W1、T2W2互相耦接,或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耦接,马达3的第一线圈W1与第二线圈W2的电流方向及时序也是保持固定及相同的。
以下,请参照图1A至图2B以及图4所示,以说明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其中,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的驱动方法例如应用于单相无刷直流风扇的驱动电路2(也可应用于驱动电路4)而驱动具有第一线圈W1及第二线圈W2的马达3,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驱动电路2包含换极单元21、操作单元22及控制单元C。驱动电路2的技术内容及驱动过程已于上述中详述,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驱动方法包括步骤S01及步骤S02:
步骤S01为:当马达3的转速大于一预定转速R,控制单元C输出一第一操作信号OS1至操作单元22,以使操作单元22将第一线圈W1与第二线圈W2的各第一端T1W1、T1W2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T2W1、T2W2互相耦接。步骤S02为:当马达3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R,控制单元C输出一第二操作信号OS2至操作单元22,以使操作单元22将第一线圈W1的第二端T2W1与第二线圈W2的第一端T1W2耦接。于此,如图1A所示,操作单元22具有一第一操作元件221及一第二操作元件222,以实现上述耦接方式。而驱动方法的详细内容已于上述中详述,故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因本发明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中,当控制单元侦测马达的转速大于预定转速时,控制单元控制操作单元使马达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各第一端互相耦接且各第二端互相耦接,以应用于高转速。而当马达的转速小于等于预定转速时,控制单元控制操作单元使马达的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以较低功率的输出即可应用于中低转速,使得马达在中低转速时改变线圈的耦接方式运转,更能减少功率的消耗,进而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10)

1.一种单相无刷直流风扇的驱动电路,驱动具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的一马达,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驱动电路包括:
一换极单元,分别与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耦接;
一操作单元,分别与该换极单元、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耦接;以及
一控制单元,产生一换向信号,该换极单元接收该换向信号以使该马达运转,该控制单元侦测该马达的转速,
当该马达的转速大于一预定转速,该控制单元输出一第一操作信号至该操作单元,以使该操作单元将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的各该第一端互相耦接且各该第二端互相耦接,
当该马达的转速小于等于该预定转速,该控制单元输出一第二操作信号至该操作单元,以使该操作单元将该第一线圈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线圈的该第一端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电路,其中该换极单元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及一第四换极元件,该换向信号控制该第一换极元件及该第四换极元件导通,并控制该第二换极元件及该第三换极元件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电路,其中该换极单元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及一第四换极元件,该换向信号控制该第一换极元件及该第四换极元件截止,并控制该第二换极元件及该第三换极元件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电路,其中该换极单元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一第四换极元件、一第五换极元件、一第六换极元件、一第七换极元件及一第八换极元件,该换向信号控制该第一换极元件、该第三换极元件、该第六换极元件及该第八换极元件导通,并控制该第二换极元件、该第四换极元件、该第五换极元件及该第七换极元件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电路,其中该换极单元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一第四换极元件、一第五换极元件、一第六换极元件、一第七换极元件及一第八换极元件,该换向信号控制该第一换极元件、该第三换极元件、该第六换极元件及该第八换极元件截止,并控制该第二换极元件、该第四换极元件、该第五换极元件及该第七换极元件导通。
6.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一单相无刷直流风扇的驱动电路而驱动具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的一马达,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驱动电路包含一换极单元、一操作单元及一控制单元,该换极单元分别与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耦接,该操作单元分别与该换极单元、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耦接,该控制单元产生一换向信号,该换极单元接收该换向信号以使该马达运转,该控制单元侦测该马达的转速,该驱动方法包括:
当该马达的转速大于一预定转速,该控制单元输出一第一操作信号至该操作单元,以使该操作单元将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的各该第一端互相耦接且各该第二端互相耦接;以及
当该马达的转速小于等于该预定转速,该控制单元输出一第二操作信号至该操作单元,以使该操作单元将该第一线圈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线圈的该第一端耦接。
7.根据权利要求6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换极单元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及一第四换极元件,于该换极单元接收该换向信号的步骤中,该换向信号控制该第一换极元件及该第四换极元件导通,并控制该第二换极元件及该第三换极元件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6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换极单元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及一第四换极元件,于该换极单元接收该换向信号的步骤中,该换向信号控制该第一换极元件及该第四换极元件截止,并控制该第二换极元件及该第三换极元件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6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换极单元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一第四换极元件、一第五换极元件、一第六换极元件、一第七换极元件及一第八换极元件,于该换极单元接收该换向信号的步骤中,该换向信号控制该第一换极元件、该第三换极元件、该第六换极元件及该第八换极元件导通时,该换向信号同时控制该第二换极元件、该第四换极元件、该第五换极元件及该第七换极元件截止。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换极单元具有一第一换极元件、一第二换极元件、一第三换极元件、一第四换极元件、一第五换极元件、一第六换极元件、一第七换极元件及一第八换极元件,于该换极单元接收该换向信号的步骤中,该换向信号控制该第一换极元件、该第三换极元件、该第六换极元件及该第八换极元件截止时,该换向信号同时控制该第二换极元件、该第四换极元件、该第五换极元件及该第七换极元件导通。
CN201410060038.8A 2014-02-21 2014-02-21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04868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0038.8A CN104868801B (zh) 2014-02-21 2014-02-21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0038.8A CN104868801B (zh) 2014-02-21 2014-02-21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8801A true CN104868801A (zh) 2015-08-26
CN104868801B CN104868801B (zh) 2019-06-25

Family

ID=5391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0038.8A Active CN104868801B (zh) 2014-02-21 2014-02-21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6880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4778A (ja) * 1992-06-12 1993-12-24 Sony Corp Dcモータ
RO113509B1 (ro) * 1994-03-17 1998-07-30 Inst Cercetare Si Proiectare T Metoda pentru pornirea motoarelor sincrone cu magneti permanenti
US20080101776A1 (en) * 2006-11-01 2008-05-01 Analog Devic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sorless brushless dc motor control with predictive switch timing
CN101478280A (zh) * 2009-01-23 2009-07-08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无刷风扇调速方法
CN101919156A (zh) * 2007-08-29 2010-12-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机
CN102377309A (zh) * 2010-08-17 2012-03-14 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无刷电机
CN102545403A (zh) * 2010-12-21 2012-07-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4778A (ja) * 1992-06-12 1993-12-24 Sony Corp Dcモータ
RO113509B1 (ro) * 1994-03-17 1998-07-30 Inst Cercetare Si Proiectare T Metoda pentru pornirea motoarelor sincrone cu magneti permanenti
US20080101776A1 (en) * 2006-11-01 2008-05-01 Analog Devic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sorless brushless dc motor control with predictive switch timing
CN101919156A (zh) * 2007-08-29 2010-12-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机
CN101478280A (zh) * 2009-01-23 2009-07-08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无刷风扇调速方法
CN102377309A (zh) * 2010-08-17 2012-03-14 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无刷电机
CN102545403A (zh) * 2010-12-21 2012-07-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8801B (zh) 201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 et al. The pulse width modulation and its use in induction motor speed control
CN104377931A (zh) 一种触发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构成及驱动方法
CN102934352B (zh) 用于运行三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6160591A (zh) 马达驱动控制装置
US9602030B2 (en) Motor drive circuit and motor thereof
CN206807333U (zh) 一种cpld电机驱动控制电路
CN106968978A (zh) 数据中心用风扇控制电路
US6969962B2 (en) DC motor drive circuit
CN104868801A (zh)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7070316A (zh) 基于cpld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
CN104937831A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具备该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无刷电动机以及空气调节机
CN104113239A (zh) 直流电机系统的检测方法和直流电机系统
CN205178809U (zh) 风机、泵、电机组件及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电路
EP315418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ircuit
CN104753417B (zh) 用于麻醉机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3016378A (zh) 外转子电子控制式风机调整器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206835022U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CN105515463A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系统
CN203747714U (zh) 用于麻醉机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
TWI516016B (zh) 驅動電路及其驅動方法
CN220210277U (zh) 一种多绕组马达控制电路及风机
CN205356205U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系统
CN210423121U (zh) 一种呼吸机风机驱动控制电路
CN205092797U (zh) 电子装置及电路
CN220190699U (zh) 用于无刷电机的驱动电路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