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6933A - 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6933A
CN104866933A CN201510330407.5A CN201510330407A CN104866933A CN 104866933 A CN104866933 A CN 104866933A CN 201510330407 A CN201510330407 A CN 201510330407A CN 104866933 A CN104866933 A CN 104866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technology paramet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put cost
busi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04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武
张孝林
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3304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669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66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6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投入成本;根据投入成本、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判断利润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在检测到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与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其可以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投入成本,从而将财务预算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并适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计算最符合实际生产的财务预算以及最大利润,用以控制资金风险达到企业期望状态,避免了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以及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Description

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监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其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而企业的资金预算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和最后得到的净剩利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为了更好完成企业资金预算,企业一般都实施对企业资金预算进行监控,以得到更精确的预算结果。
传统企业资金预算通常采用一维方式进行对工业生产的资金风险进行监控,其基本原理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做出的具体安排。传统企业的资金预算本质上是“分钱”,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用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资金的分配。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监控方法中成本控制和生产经营脱节,在实践中缺少方法和应用环境将资金量同实物工作量和价值量进行可计量的函数关联,也缺少方法将成本发生的动因,即实物工作量进行符合业务逻辑和生产实践的、可计量的构造分解关系。直接的结果就是成本控制因素被单位资金量(定额)取代,使控制成本变成了控制资金。因为成本控制因素被资金量掩盖,因此直接造成资金风险的不可控,从而导致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以及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能够获取最符合实际生产以及利润最大化的预算资金,并据此对工业生产中的财务预算进行监控,用以控制资金风险达到企业期望状态。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包括:
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生产技术参量包括以下参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消耗品数量、消耗品单价、资产总量、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资产维持成本单价、产成品数量、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能源单价、人员总数和人员平均工资;
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根据投入成本、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
判断利润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
在检测到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与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之后,还包括:
判断投入成本是否与预设投入成本相匹配;
在检测到投入成本与预设投入成本不匹配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组合结构;和/或,根据用户发送的设置指令,将投入成本设置为预设投入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包括:
根据预设的生产业务类型对生产业务进行分解,得到多个生产业务;
获取每一层生产业务中的生产技术参量,得到多个生产技术参量;
根据用户的输入指令,在多个生产技术参量中选择有效的生产技术参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其中,y表示投入成本,a表示数量、b表示单价、c表示关联因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包括:
根据公式y=a1b1c1+a2b2c2+a3b3c3+a4b4c4,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其中,a1表示消耗品数量、b1表示消耗品单价、c1表示关联因子;a2表示资产总量、b2表示资产维持成本单价、c2表示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a3表示成品数量、b3表示能源单价、c3表示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a4表示人员总数、b4表示人员平均工资、c4表示人员系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投入成本、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其中,y代表利润,d表示生产数量,e表示销售价格,f表示销售系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生产技术参量包括以下参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消耗品数量、消耗品单价、资产总量、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资产维持成本单价、产成品数量、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能源单价、人员总数和人员平均工资;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生产技术参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计算单元计算的投入成本、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二计算单元计算的利润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的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与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投入成本是否与预设投入成本相匹配;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投入成本与预设投入成本不匹配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组合结构;和/或,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用户发送的设置指令,将投入成本设置为预设投入成本。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获取单元包括:
分解子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生产业务类型对生产业务进行分解,得到多个生产业务;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每一层生产业务中的生产技术参量,得到多个生产技术参量;
选择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指令,在多个生产技术参量中选择有效的生产技术参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其中,y表示投入成本,a表示数量、b表示单价、c表示关联因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根据投入成本、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判断利润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在检测到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与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财务预算方法造成的资金风险的不可控相比,其可以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投入成本,从而将财务预算(资金预算)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并根据生产技术参量、投入成本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利润,以及在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从而能够计算出最符合实际生产的财务预算以及最大利润,用以控制资金风险达到企业期望状态,避免了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以及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中获取单元和第一计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中第二计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获取单元;12、第一计算单元;13、第二计算单元;14、第一判断单元;15、第一调整单元;16、第二判断单元;17、第二调整单元;18、设置单元;110、分解子单元;111、获取子单元;112、选择子单元;121、第一计算子单元;131、第二计算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企业财务预算(也可以称为资金预算)的定义: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做出的具体安排。
传统企业的财务预算本质上是“分钱”,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用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资金的分配。
为了解决传统企业财务预算与企业生产经营脱节而致的资金风险巨大的矛盾,本发明的相关技术提供了面向对象的预算方法,并利用面向对象的预算方法对企业财务预算进行监控。
同样为了解决传统企业财务预算与企业生产经营脱节而致的资金风险矛盾,现代企业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它包括经营预算(如开发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和财务预算(如投资预算、资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一方法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2013年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
可以看出,全面预算已经开始重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将经营预算也作为预算的一部分,从面形成全面预算。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并没有从方法上对业务逻辑进行技术抽象,因此,本质上全面预算管理并不能解决财务与业务融合的问题。
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的定义: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理论基础是把一切都视为对象。
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是从现实世界中企业客观存在的事物(即对象)出发来构造预算系统的基本元素,并在预算系统的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强调直接以问题域(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的事物为中心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并根据这些事物的本质特点,把它们抽象地表示为预算系统中的对象,作为预算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而不是用一些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相关比较远,并且没有对应关系的其它概念来构造预算系统)。这可以使预算系统直接地映射问题域,保持问题域中企业业务及其相互关系的本来面貌。
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从世界观的角度可以认为:面向对象的基本哲学是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各样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部状态的对象所组成的;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通讯构成了完整的现实世界。因此,人们应当按照现实世界这个本来面貌来理解世界,直接通过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来反映世界。这样建立起来的系统才能符合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
从方法学的角度可以认为:面向对象的预算方法是面向对象的世界观在预算方法中的直接运用。它强调预算系统的结构应该直接与企业的业务和生产经营的结构相对应,应该围绕企业业务实践中的对象来构造预算系统,而不是围绕预算结果来构造预算系统。
简单来说,对象是企业业务的抽象映射,对象的属性对企业业务进行精确描述,对象之间的通讯确立业务之间的逻辑和函数关系。
比较而言,传统的企业财务预算是“分钱”,目的是控制资金;
全面预算管理的原理是“算数”,目的是控制目标;
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是“平衡”,目的是在保证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求解影响利润的因子值。
比较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认为,前者是面向对象的,后者是基于对象的。
“面向对象”和“基于对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面向对象的三大特点(封装,继承,多态)缺一不可,通常“基于对象”使用业务模型,但是无法产生新的业务模型,也就是说“基于对象”没有继承的特点,而“多态”是表示为父类业务类型的子业务类型对象实例,没有了继承的概念也就无从谈论“多态”。全面预算管理使用一些定义好的业务模型,即“对象”,并进行封装,为业务模型设置对象的属性。但是它们无法让预算编制人员派生新业务类型。他们只能使用现有业务类型的方法和属性。
以中石油这样的企业为例,其业务极其复杂,没有“多态”,根本无法解决业务复杂的问题。以大港油田公司上市业务为样本,该责任单元包含6个采油厂、天然气公司、测试公司、钻采院、研究院和工艺院、原油运销公司等,其业务模式完全不同。如果没有继承和多态,各分、子公司(子责任单元)就无法精确表示出其业务类型的资金因子,精细化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可以说,现在的很多流行的预算编制方法都是基于对象的,举例来说,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业务模式完全不同。制造业的主要成本为原材料和人工费用,物流业的主要成本以陆运为例为油料费,道路通行费,人工费等,制造业有生产计划,而物流业不可能按制造业的方式安排“生产”计划,制造业重点在工序协调,物流业重点在车辆调度配货。正是因为业务模式不同,所以能够满足制造业的预算管理不能满足物流业。
从事面向对象编程的人按照分工来说,可以分为“对象的创建者”和“对象的使用者”。使用对象的人并不都是具备了面向对象思想的人,通常知道如何继承和派生新对象就可以使用预算对象了,然而我们的思维并没有真正的转过来,使用预算对象只是在形式上是面向对象,而实质上只是对象函数的一种扩展。面向对象是一种思想,是我们考虑事情的方法,通常表现为我们是将问题的解决按照过程方式来解决呢,还是将问题抽象为一个对象来解决它。很多情况下,我们会不知不觉的按照过程方式来解决它,而不是考虑将要解决问题抽象为对象去解决它。
面向对象主要有几个特性,封装、继承、多态。没有封装就不能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运行时的多态。基于对象并不是单独的理论,而是面向对象的初级阶段,就是只有封装。只能是把属性、方法放进类中,实例化对象调用。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要从基础业务入手,首先定义业务类型、业务的继承。然后要深入细致的研究现实生产经营业务,把现实生产经营业务抽象出来生成业务类型和属性因子,之所以叫抽象,是因为定义业务类型时要忽略掉利润最大化时不需要的内容。
在预算编制涉及到的操作者上,传统的企业财务预算是财务人员在编制,对一些国有企业,事实上是会计在编制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的全体人员在编制,包括生产部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吸收了生产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进行预算编制,但是把生产部门和业务部门置于和财务部门平级的地位,预算的编制从财务部门分散到了生产部门、业务部门,并且将一些必要的生产技术参量进行了吸纳描述,但是仍未解决资金量与价值量之间的函动关系。
面向对象的预算管理将企业的业务抽象为对象,为对象定义属性以描述对象,通过对象之间的通讯定义对象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此确立预算结构,然后由企业的生产部门和业务部门向函数自变量提供计算因子,财务部门求解利润最大值,这样,就彻底还原了业务的本质,实现了从业务到财务的过程。
本发明基于面向对象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其将财务预算(资金预算)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对企业的实际的财务预算进行监控,用以控制资金风险达到企业期望状态(即处于风险量纲较低的一种稳定状态)。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包括:
101、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生产技术参量包括以下参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消耗品数量、消耗品单价、资产总量、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资产维持成本单价、产成品数量、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能源单价、人员总数和人员平均工资。
具体的,工业生产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企业承办的工业生产类型不同,并且不同类型的工业生产所包括的生产业务也是不同的,故需要对每一种生产业务进行分析,以获取不同生产业务中包括的不同的生产技术参量。
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其包括多个子公司(子公司实质上也算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生产业务),并且每个子公司承担不同的生产业务,以子公司为大港油田公司为例进行说明,对于该大港油田公司的上市业务,包含6个采油厂,依次为天然气公司、测试公司、钻采院、研究院和工艺院和原油运销公司,其中,上市业务中的每一个公司(任何一个公司均是大港油田公司的生产业务)还可以包括多个生产业务;其中,所述生产业务中包括很多不同的生产技术参量,如消耗品数量、消耗品单价、资产总量、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资产维持成本单价、产成品数量、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能源单价、人员总数和人员平均工资等。
故首先,需要获取财务预算所涉及的所有生产业务,将生产业务定义为对象,进一步定义对象的属性,以获取所有生产业务中的所有的生产技术参量。
102、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其中,上述生产技术参量之间都包括一定的关联关系,根据包括的关联关系,建立成本预测计量模型;可以理解,成本预测计量模型就是一个公式,后续可以根据这个公式计算投入成本。
103、根据投入成本、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
具体的,利润即为生产技术参量对应得到总收入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差值。
104、判断利润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本申请的目的是使得到的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为预设条件,判断当前的利润值是否为最大。即,当任意一个函数参量发生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将引起利润值的减小,我们认为此状态处于生产经营的“纳什均衡”,该状态即为利润最大化状态。
105、在检测到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与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
具体的,在当前的利润值不是最大时,需要调节生产结构使得利润值最大;故需要不断的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用以得到最优的组合结构,该最优的组合结构对应的利润则为最大。
而对于实际的对比结果可知,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使资金状态较稳定,并且得到的利润最高,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控制风险,能够控制企业的资金风险达到企业的期望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财务预算方法造成的资金风险的不可控相比,其可以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投入成本,从而将财务预算(资金预算)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并根据生产技术参量、投入成本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利润,以及在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从而能够计算出最符合实际生产的财务预算以及最大利润,用以控制资金风险达到企业期望状态,避免了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以及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分为两个环节:
平衡,在利润最大化前提下进行调结构,一个是平衡产量结构,一个平衡资金结构。
监控,对上一环节调结构得出的生产技术参数(量)进行监控,以实现监控资金风险。
进一步的,参考图2,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在步骤102,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之后,还包括:
201、判断投入成本是否与预设投入成本相匹配。
202、在检测到投入成本与预设投入成本不匹配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组合结构。
203、在检测到投入成本与预设投入成本不匹配时,根据用户发送的设置指令,将所述投入成本设置为预设投入成本。
具体的,在计算生产成本时,也需要判断投入成本是否与预设投入成本相匹配,如可以将上一环节的投入成本作为预设投入成本,也可以人工设定一个投入成本作为预设投入成本。在检测到计算得到的投入成本与预设投入成本不相配时,调整计算的投入成本对应的生产参数的结构;如消耗品A的单价较高,降低该消耗品A的数量;增加单价较低的消耗品B的数量等。
另外,也可能是预设投入成本本身不合适,此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指令,将计算得到的投入成本设置为预设投入成本,以便下一次计算时使用。
考虑到利润最大化原理,本实施例中的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组合结构包括:如下:在多个生产技术参量以及预设生产技术参量中,分析影响成本的重要因子(重要因子即重要生产技术参量),然后主要调节重要因子的组合结构,以降低总成本以及带来利润最大化。
具体的,分析影响成本的重要因子的过程如下:首先,找到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动因,然后对资金动因进行分类,如资源消耗类的,人员类的,资产增值类等,然后根据资金动因的分类,按照资金动因的通用公式,找到资金动因中的可计量的参量,形成资金动因的计算公式,根据计算公式,代入参量值确定得出资金动因成本,用以确定资金成本的高低。
参考图3,具体流程如下:
301、根据所述预设产成品数量和生产技术参量的预设容许区间范围,计算最小投入成本和最小投入成本时的预设生产技术参量数值。
具体的,在给定产量(或假定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生产技术参量的数值,求得成本;在给定产量(或假定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生产技术参量的容许区间范围,求得最小成本和最小成本时的生产技术参量数值。
302、在预设成本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容许区间范围,计算最大产成品数量和最大产成品数量时的生产技术参量数值。
具体的,在给定成本(或假定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生产技术参量的数值,求得产量;在给定成本金额(或假定成本金额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生产技术参量的容许区间范围,求得最大产量和最大产量时的生产技术参量数值。
303、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实时调节生产技术参量的组合结构,用以得到满足最小投入成本和最大产成品数量的条件下的生产技术参量的最优组合。
具体的,在一定期间内,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其中,市场价格的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的发展状况,当前的流行趋势,用户当前阶段的需求等),满足最小成本和最大产量的条件下,生产技术参量的最优组合,是企业在该期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可能性的重要保障。在确定生产技术参量的最优组合的过程中,监控最优组合的生产技术参量的趋势变化,以评判和控制资金风险达到企业期望状态。
进一步的,参考图4,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中,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包括:
401、根据预设的生产业务类型对生产业务进行分解,得到多个生产业务;
如前面实施例中所述,工业生产包括多种类型,如石油、汽车和钢铁等,所包括的生产业务也是不同的,故为了对不同的生产业务所对应的投入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首先应该对生产业务进行分解,如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生产业务进行分解,得到了其包括大港油田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并且每个分解后的生产业务还包括多个不同的子生产业务,如大港油田公司,其包括上市业务,并且该上市业务中包含6个采油厂,依次为天然气公司、测试公司、钻采院、研究院和工艺院和原油运销公司等,故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生产业务包括多个不同层次的生产业务。
402、获取每一层生产业务中的生产技术参量,得到多个生产技术参量。
其中,所述生产技术参量包括:消耗品数量、消耗品单价、资产总量、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资产维持成本单价、产成品数量、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能源单价、人员总数和人员平均工资。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生产,其包括多层生产业务,并且每一层的生产业务均包括相同的或者不相同的生产技术参量;如对制造业中的生产产品来讲,生产技术参量可以包括:生产场地单价租金(或者是生产场地单价),生产场地面积、上一年度的产品的销量,产品的年度产量(或者季度产量等)以及产品的销售价格等。
403、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在多个生产技术参量中选择有效的生产技术参量。
在实际过程中,可能并不需要所有的生产技术参量,故根据用户想选择指令选择当前计算所需要的有效的生产技术参数。
进一步的,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中,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其中,y表示投入成本,a表示数量、b表示单价、c表示关联因子。
具体的,a可以分为a1,a2、a3….an,分别代表不同的生产技术参数的数量,b可以分为b1、b2、b3…..bn,分别代表不同的生产技术参数的单价,c可以为c1、c2、c3….cn,分别代表不同的生产技术参数对应的关联因子。
本实施例中关联因子c,即生产技术参量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系数,其是根据一些特殊条件所限制的产品系数;所述特殊条件包括:根据上一年度的用户的使用率、产品的自身质量以及产品的外观设计等对应的用户的好评度。例如,在进行本年度的产品年度产量预算时,可以根据将上一年度的产量乘上这些特殊条件所形成的系数,则可以更精确的计算本年度的产品的年度产量。
进一步的,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中,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y=a1b1c1+a2b2c2+a3b3c3+a4b4c4,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其中,a1表示消耗品数量、b1表示消耗品单价、c1表示关联因子;a2表示资产总量、b2表示资产维持成本单价、c2表示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a3表示成品数量、b3表示能源单价、c3表示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a4表示人员总数、b4表示人员平均工资、c4表示人员系数。
其中,a1还可以分为a11,如代表消耗品A数量,a12代表消耗品B数量,a13代表消耗品C数量等;同理,b1、c1、a2、b2、c2、a3、b3、c3、a4、b4和c4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a不仅仅包括本实施例中所举的例子a1、a2和a3,同理,b和c;
上述a1不仅仅包括本实施例中所举的例子a11和a12,同理b1、c1、a2、b2、c2、a3、b3、c3、a4、b4和c4等。
进一步的,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中,根据投入成本、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其中,y代表利润,d表示生产数量,e表示销售价格,f表示销售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财务预算方法造成的资金风险的不可控相比,其可以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投入成本,从而将财务预算(资金预算)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并根据生产技术参量、投入成本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利润,以及在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从而能够计算出最符合实际生产的财务预算以及最大利润,用以控制资金风险达到企业期望状态,避免了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以及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生产技术参量包括以下参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消耗品数量、消耗品单价、资产总量、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资产维持成本单价、产成品数量、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能源单价、人员总数和人员平均工资;
第一计算单元1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11获取的生产技术参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第二计算单元13,用于根据第一计算单元12计算的投入成本、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
第一判断单元14,用于判断第二计算单元13计算的利润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
第一调整单元15,用于在检测到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与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16,用于判断投入成本是否与预设投入成本相匹配;
第二调整单元17,用于在检测到投入成本与预设投入成本不匹配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及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组合结构;和/或,
设置单元18,用于根据用户发送的设置指令,将所述投入成本设置为预设投入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中,获取单元11包括:
分解子单元110,用于根据预设的生产业务类型对生产业务进行分解,得到多个生产业务;
获取子单元111,用于获取每一层生产业务中的生产技术参量,得到多个生产技术参量;
选择子单元112,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指令,在多个生产技术参量中选择有效的生产技术参量。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中,第一计算单元12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121,用于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其中,y表示投入成本,a表示数量、b表示单价、c表示关联因子。
进一步的,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中,第一计算子单元121具体用于,根据公式y=a1b1c1+a2b2c2+a3b3c3+a4b4c4,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其中,a1表示消耗品数量、b1表示消耗品单价、c1表示关联因子;a2表示资产总量、b2表示资产维持成本单价、c2表示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a3表示成品数量、b3表示能源单价、c3表示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a4表示人员总数、b4表示人员平均工资、c4表示人员系数。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中,第二计算单元13,包括:
第二计算子单元131,用于根据公式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其中,y代表利润,d表示生产数量,e表示销售价格,f表示销售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财务预算方法造成的资金风险的不可控相比,其可以根据生产技术参量计算投入成本,从而将财务预算(资金预算)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并根据生产技术参量、投入成本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利润,以及在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生产技术参量和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从而能够计算出最符合实际生产的财务预算以及最大利润,用以控制资金风险达到企业期望状态,避免了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以及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所述生产技术参量包括以下参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消耗品数量、消耗品单价、资产总量、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资产维持成本单价、产成品数量、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能源单价、人员总数和人员平均工资;
根据所述生产技术参量,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根据所述投入成本、所述生产技术参量及所述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
判断所述利润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
在检测到所述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所述生产技术参量与所述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投入成本是否与预设投入成本相匹配;
在检测到所述投入成本与预设投入成本不匹配时,调整所述生产技术参量及所述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组合结构;和/或,根据用户发送的设置指令,将所述投入成本设置为预设投入成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包括:
根据预设的生产业务类型对所述生产业务进行分解,得到多个生产业务;
获取每一层所述生产业务中的生产技术参量,得到多个生产技术参量;
根据用户的输入指令,在所述多个生产技术参量中选择有效的生产技术参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生产技术参量,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其中,y表示投入成本,a表示数量、b表示单价、c表示关联因子。
5.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公式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包括:
根据公式y=a1b1c1+a2b2c2+a3b3c3+a4b4c4,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其中,a1表示消耗品数量、b1表示消耗品单价、c1表示关联因子;a2表示资产总量、b2表示资产维持成本单价、c2表示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a3表示成品数量、b3表示能源单价、c3表示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a4表示人员总数、b4表示人员平均工资、c4表示人员系数。
6.根据权利要5所述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投入成本、所述生产技术参量及所述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其中,y代表利润,d表示生产数量,e表示销售价格,f表示销售系数。
7.一种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工业生产中生产业务对应的生产技术参量;所述生产技术参量包括以下参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消耗品数量、消耗品单价、资产总量、需要消耗资金的资产比例、资产维持成本单价、产成品数量、产成品单价消耗能量、能源单价、人员总数和人员平均工资;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生产技术参量,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算单元计算的投入成本、所述生产技术参量及所述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利润;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计算的利润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的利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调整所述生产技术参量与所述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的组合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投入成本是否与预设投入成本相匹配;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投入成本与预设投入成本不匹配时,调整所述生产技术参量及所述生产技术参量的关联因子组合结构;和/或,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用户发送的设置指令,将所述投入成本设置为预设投入成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分解子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生产业务类型对所述生产业务进行分解,得到多个生产业务;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每一层所述生产业务中的生产技术参量,得到多个生产技术参量;
选择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指令,在所述多个生产技术参量中选择有效的生产技术参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计算所述生产业务对应的投入成本;其中,y表示投入成本,a表示数量、b表示单价、c表示关联因子。
CN201510330407.5A 2015-06-12 2015-06-12 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48669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0407.5A CN104866933A (zh) 2015-06-12 2015-06-12 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0407.5A CN104866933A (zh) 2015-06-12 2015-06-12 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6933A true CN104866933A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12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0407.5A Pending CN104866933A (zh) 2015-06-12 2015-06-12 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6693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0840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2801549A (zh) * 2021-03-22 2021-05-14 南泽(广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财务数据管理系统
US11769114B2 (en) 2020-12-03 2023-09-26 Novartis Ag Collaboration platform for enabling collaboration on data analysis across multiple disparate databas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164A (zh) * 2005-01-26 2005-08-17 南京国泰电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机组性能优化运行管理方法
CN103521517A (zh) * 2013-10-30 2014-01-22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热轧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3645720A (zh) * 2013-12-17 2014-03-19 上海电机学院 流水线生产成本实时监控装置及流水线生产成本诊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164A (zh) * 2005-01-26 2005-08-17 南京国泰电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机组性能优化运行管理方法
CN103521517A (zh) * 2013-10-30 2014-01-22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热轧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3645720A (zh) * 2013-12-17 2014-03-19 上海电机学院 流水线生产成本实时监控装置及流水线生产成本诊断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0840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US11769114B2 (en) 2020-12-03 2023-09-26 Novartis Ag Collaboration platform for enabling collaboration on data analysis across multiple disparate databases
CN112801549A (zh) * 2021-03-22 2021-05-14 南泽(广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财务数据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abzad et al. Employing fuzzy TOPSIS and SWOT for supplier selection and order allocation problem
Bai et al. Gr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ic jus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Zakeri et al. Carbon pricing versus emissions trading: A supply chain planning perspective
Yang et al. Evaluation of robustness of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sharing strategies using a hybrid Taguchi and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ethod
Wu et al. Using the 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 in 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Case Study in Philippines
Aminu Energy prices volatilit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Evidence from 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Konnikov et al. Real options valuation of additive production
Duarte et al. The electricity industry in Spain: A structural analysis using a disaggregated input-output model
Elanchezhian et al. Vendor evaluation using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Brlečić Valčić et al. Return on strategic effectiveness–the need for synchronis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hotel industry using revenue management
CN104866933A (zh) 计算机执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Turaev et al. Model for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of tourism enterprises
Arasteh et al. A multi-stage multi criteria model for portfolio management
Misra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ools in Software project selection scenario.
Batkovskiy et al. Optimization of High-Tech Products Export Program in Terms of Resource and Time Constraints
Babich et al.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at an enterprise in Russia
US2017000452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industry outlook scores
Choudhry Is India's formal manufacturing sector ‘hollowing out’-importance of intermediate input
Suchánek Business intelligence-the standard tool of a modern company
Clarete et al. CGE models and development policy analysis: problems, pitfalls, and challenges
Jing Supplier selection ranking using MCDM approach in the textile industries
Mylnikov Risk Evaluation in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Tasks for Product Technological Projects and Establishment of Project Portfolio for Production Systems
WO201800570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industry outlook scores
Arora Asset value, interest rates and oil price volatility
Ponomarenko et al. Statistical testing of key effectiveness indicators of the companies (Case for Ukraine in 2012)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