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6262B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6262B
CN104866262B CN201510079378.XA CN201510079378A CN104866262B CN 104866262 B CN104866262 B CN 104866262B CN 201510079378 A CN201510079378 A CN 201510079378A CN 104866262 B CN104866262 B CN 1048662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external device
app
operation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93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6262A (zh
Inventor
石川博隆
金间泰树
赤川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66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6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6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6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information/image process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控制装置包括通知单元、显示控制器和接收器。通知单元向外部设备通知输入的操作事件。在向外部设备通知操作事件后,在外部设备基于操作事件生成图像期间或外部设备发送已生成图像期间,显示控制器对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接收器能够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图像,第二图像是外部设备生成的图像。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2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4-03226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已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控制方法和信息处理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头戴式显示器(HMD)能够被佩戴在用户头部,并能利用放置在用户眼睛前方的显示器向用户显示图像,这是公知的。
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No.2013-141272的公布文本中描述的头戴式显示器(成像和显示设备)配置为能够与外部设备通信,并显示发送给外部设备的图像(例如,参见公布说明书的[0023]段)。
在可穿戴设备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情形中,当通信延迟增大时,图像显示延迟的问题就会变得严重。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以减小通信延迟影响的方式显示图像;以及提供用于该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括通知单元、显示控制器和接收器的控制装置。
通知单元可配置为向外部设备通知输入的操作事件。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在外部设备被通知了操作事件后,在外部设备基于操作事件生成图像或外部设备发送生成的图像期间,对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接收器可配置为能够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图像,第二图像是外部设备生成的图像。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在外部设备被通知了操作事件后,当外部设备基于通知的操作事件生成或发送图像时,对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这就使控制装置能抵消在图像显示器中因通信延迟引起的延迟;并可以提供便于观看的图像,同时减小用户压力。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在显示器上显示由接收器接收的第二图像。显示控制器可进一步配置为对第二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对第一图像执行淡出处理。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在执行淡出处理之后对接收的第二图像执行淡入处理。
通过淡入淡出处理,控制装置能够为用户提供无缝图像切换。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在显示第一图像和显示第二图像之间在显示器上显示第三图像。
通过在显示第一图像和显示第二图像两者之间插入第三图像,控制装置能够抵消通信延迟。显示第三图像的时间长度是可变的。在该方案中,显示时间可根据通信延迟时间而变。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如果在外部设备基于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后要由外部设备生成并发送表达第二图像的多个对象,则在生成所述多个对象或发送所述多个对象期间,对第二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也就是说,在向用户显示动画的同时,外部设备向控制装置发送多个对象;因此控制装置能够获得容量相对较大的多个对象,而不需要展示显示状态并给用户造成压力。
此外,通过接收所述多个对象,还可以使控制装置在接收对象后对每个对象执行处理,从而可以对多种类型的应用软件进行处理。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将应用软件中的第一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为第一图像;并将应用软件中不同于第一图像的第二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为第二图像。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将第一应用软件中的第一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为第一图像;并将第二应用软件中的第二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为第二图像,第二应用软件不同于第一应用软件。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表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方向性,作为动画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通信的设备中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可穿戴设备能够显示图像。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接收器、生成单元、发送单元和执行单元。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
生成单元配置为基于操作事件生成图像。
发送单元配置为将生成的图像发送至控制装置。
执行单元配置为:在发生操作事件后,在控制装置对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期间,执行由生成单元生成图像或执行由发送单元发送生成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在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第一图像。
将输入的操作事件通知给外部设备。
在已向外部设备通知操作事件后,在外部设备基于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或外部设备发送第二图像期间,对显示器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接收由外部设备生成并发送的第二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由能够显示图像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
在通知操作事件后,在控制装置对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期间,基于通知的操作事件生成或发送第二图像。
将生成的第二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可穿戴设备能够显示图像;以及能够与控制装置通信的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包括接收器、生成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由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生成单元配置为基于接收的操作事件生成图像。发送单元配置为将生成的图像发送至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包括通知单元、显示控制器和接收器。通知单元配置为将输入的操作事件通知给外部设备。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在外部设备被通知了操作事件后,在生成单元基于操作事件生成图像期间或在发送单元发送生成的图像期间,对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接收器配置为能够接收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二图像,第二图像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操作单元、显示器、通知单元、显示控制器和接收器。
操作单元配置为接收输入的操作事件。
显示器配置为显示图像。
通知单元配置为向外部设备通知操作事件。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在外部设备被通知了操作事件之后,在外部设备基于操作事件生成图像或外部设备发送生成的图像的期间内,对显示器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接收器配置为能够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图像,第二图像是由外部设备生成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通知单元、接收器、储存单元、显示控制器和控制器。
通知单元配置为向外部设备通知输入的操作事件。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图像。
储存单元配置为储存接收的图像。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基于代表定位多个图像的位置的坐标系,使外部设备显示多个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图像。
控制器配置为:如果接收器接收到外部设备根据通知的操作事件发送的第一图像,则执行后续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配置为由显示控制器显示第一图像;接收从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图像并将接收的第二图像储存到储存单元中,第二图像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邻,或者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距预定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通信的设备中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可穿戴设备能显示图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接收器、发送单元和控制器。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由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控制装置配置为基于代表定位多个图像的位置的坐标系,使可穿戴设备显示多个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图像。
发送单元配置为生成图像并将生成的图像发送至控制装置。
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接收的操作事件生成第一图像,并利用发送单元将第一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以及利用发送单元将第二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第二图像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邻,或者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距预定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与外部设备通信的设备中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外部设备能够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通信,所述可穿戴设备能够显示图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接收器、发送单元和控制器。
接收器配置为经由外部设备接收由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控制装置配置为基于表示定位多个图像的位置的坐标系,使可穿戴设备显示多个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图像。
发送单元配置为生成图像并经由外部设备将生成的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
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接收的操作事件生成第一图像,并由发送单元将第一图像经由外部设备发送至控制装置;并由发送单元将第二图像经由外部设备发送至控制装置,第二图像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邻,或者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距预定距离。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可以用减小通信延迟的影响的方式控制图像的显示。
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述的效果并不一定是限制,也可以是本发明中所描述的任意效果。
附图说明
如附图所示,根据以下对实施方式的最优模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图1显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系统的配置,也就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
图2是显示该系统的每个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显示了安装于各个移动终端和控制盒中的软件的配置;
图4显示了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屏幕示例;
图5A和5B显示了代表定位卡片图像和app图像的位置的坐标系;
图6显示了利用动画处理将屏幕从卡片层切换到app层的状态;
图7是与图6的切换处理相关的系统的处理顺序图;
图8显示了图7所示的处理顺序中的流水线处理(并行处理);
图9显示了与上述方案相反的、利用动画处理将屏幕从app层切换到卡片层的状态;
图10是与图9的切换处理相关的系统的处理顺序图;
图11显示了利用动画处理以向右滑动的方式在卡片层内切换屏幕的状态;
图12是与图11的切换处理有关的系统的处理顺序图;
图13显示了利用动画处理以向左滑动的方式在卡片层内切换屏幕的状态;
图14是与图11的切换处理有关的系统的处理顺序图;
图15显示了在卡片层内切换卡片屏幕的操作;
图16显示了在卡片层内定位卡片图像以及在app层内定位任意app的app图像的示例;
图17显示了通过滑动的方式在卡片层内切换图像的处理顺序;
图18显示了通过包括点击操作的操作事件切换图像的处理顺序;
图19显示了与图17所示的处理顺序相对应的、具有开发者创建的app的系统的处理顺序;以及
图20显示了与图18所示的顺序相对应的包括开发者创建的app的系统的处理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整体配置
图1显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系统100的配置,也就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
该系统100主要包括移动终端30、可穿戴设备(可穿戴显示器)70、以及作为控制装置控制可穿戴设备70的控制盒50。
移动终端30用作信息处理装置。一般而言,移动终端30可以是移动电话,例如智能电话。移动终端30还可以是平板装置或其他设备,例如PC(个人电脑)。
可穿戴设备70是图中所示的头戴式装置;但不限于此,它也可以例如是腕带式或颈带式装置。
移动终端30可连接云系统10。举例来说,云系统10包括服务器计算机或连接例如英特网之类的电信网络的类似设备。
一般而言,控制盒50经有线连接与可穿戴设备70相连。用户可通过将可穿戴设备70安装在头部并用手指操作控制盒50来操作可穿戴设备70。
2)每个设备的配置
图2是显示该系统100的每个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2-1)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30(例如智能电话)主要包括CPU 31、存储器32、触摸面板/显示器35、广域通信单元33和局域通信单元34。移动终端30进一步具有包括运动传感、摄像机等在内的多个传感器37;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36;音频单元38;电池39等。至少移动终端30(或者移动终端30和云系统10)可作为可穿戴设备70的外部设备。
举例来说,广域通信单元33能够利用诸如3G(第三代)和LTE(长期演进)之类的通信系统执行通信。举例来说,局域通信单元34能够利用诸如WiFi之类的无线LAN(局域网)通信系统和/或诸如蓝牙(注册商标)和红外系统之类的短距无线通信系统执行通信。局域通信单元34可用作局域通信单元34和控制盒50之间的“接收器”和“发射单元”。
举例来说,除局域通信单元34之外,移动终端30还可具有使用RFID(射频识别)之类的所谓近场无线通信系统的识别通信装置。
音频单元38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
2-2)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70具有显示器71、多个传感器72-75以及摄像机78。例如,显示器71可包括安装在头戴式可穿戴设备70的框架76左右两侧的小型投影仪。在该头戴式可穿戴设备70中,从相应的投影仪中射出的每束图像光均由导光片77引导,不同投影仪之间的图像光是相同的,也可以具有视差。图像光被引导为从导光片77的预定区域射入用户的眼睛。
可穿戴设备70的多个典型传感器包括磁场传感器72、陀螺仪传感器73、加速度传感器74、亮度传感器等。
要注意的是,可穿戴设备70也可以只在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具有显示器71。可穿戴设备70不限于投影式装置;也可以具有其他类型的直接向眼睛发射图像光的显示器71。
2-3)控制盒
控制盒50包括CPU 51、存储器52、局域通信单元54、输入键53、触摸面板55、音频单元58、电池59等。
CPU 51全面地控制控制盒50和可穿戴设备70中的各个部件。控制盒50还可以用PLD(可编程逻辑装置)来代替CPU 51,例如FPGA(场可编程门阵列)。
局域通信单元54利用上文所述的通信系统与移动终端30的局域通信单元34通信。局域通信单元54用作局域通信单元54和移动终端30之间的“接收器”或“发送单元”。
输入键53包括安装于控制盒50上的可供用户操作的至少一个物理按键。举例来说,输入键53包括显示器71的电源键、后退键、ON/OFF键等。
触摸面板55是安装于控制盒50上的供用户操作的操作装置(参见图1)。
音频单元58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
举例来说,除局域通信单元54外,控制盒50还可具有使用上文所述的RFID(射频识别)之类的近场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通过在移动终端30中启动预定应用软件并将移动终端30靠近控制盒50,使用户能以几乎全自动的方式执行移动终端30与接近的控制盒50之间的配对。
此外,举例来说,用户通过将移动终端30靠近控制盒50的动作,能够使移动终端30以几乎全自动的方式从云系统下载并安装用于配对的应用软件。
当然,即使没有用于近场无线通信的装置,利用局域通信单元54控制盒50也能够执行与移动终端30的配对。
2-4)云系统
举例来说,云系统10中包括的服务器计算机具有CPU 11、存储器12以及配置为可与移动终端30通信的广域通信单元13。
3)软件配置
图3显示了安装于各个移动终端30和控制盒50中的软件的配置。
移动终端30在其存储器32中储存通用应用软件(下文简称为“app”)26以及配套app(companion app)25。这些app 25和26在移动终端30中已默认安装的OS(操作系统)上运行。
通用app 26的典型类型包括微博和社交网站的SNS(社交网络服务)app;声音识别app;摄像机app;媒体播放app;新闻app;天气预报服务app等。
配套app 26用于将与这些app相关的默认数据和用户数据转换为可穿戴设备70的显示器71上可显示的数据。例如,移动终端30从云系统10下载配套app 25,从而将配套app25安装在该移动终端30中。
控制盒50在其存储器52中具有固件45。在配对后,固件45与配套app 25协作。在固件45中,默认安装有用于操作摄像机78的摄像机app、用于设置屏幕的设置app等,这将在稍后进行说明。
4)可穿戴设备所显示的屏幕示例以及该系统的操作示例
4-1)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屏幕示例
图4显示了可穿戴设备70的显示器71上显示的屏幕示例。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配套app 25用于执行移动终端30的处理;而固件45用于执行控制盒50的处理。
4-1a)卡片层的屏幕示例
图4上一行中所示的层被称为“卡片层”。卡片层200默认含有多个卡片屏幕210,举例来说,包括主页屏幕211、设置屏幕212等。卡片层200还含有用户已注册的app 26的卡片屏幕210(213)(参见图3)。
举例来说,卡片屏幕210含有主要位于卡片屏幕整个区域的下半部中的图像215。一个卡片屏幕210(以及稍后说明的app屏210)所占用的区域是显示器71的显示区域。在以下说明中,卡片屏幕210所占用的区域中的图像被称为“卡片图像”。本文中所用的卡片图像(除了主页屏幕211中的卡片图像)可以是图标、窗口之类的图像,并且是用于读取app的GUI(图形用户界面)。每个卡片屏幕210具有一个卡片图像。
用户能够通过注册来添加卡片图像,例如图像215。例如,用户可使用移动终端30并对移动终端30中已安装的app 26执行注册操作,从而配套app 25生成与该app 26对应的卡片图像。
举例来说,与该app对应的卡片图像是卡片图像内含有的识别出该app的标记或特征的图像。如稍后所述,基本上,配套app 25将其自身所生成的卡片图像储存在存储器32中。固件45还将一定数量的这些卡片图像储存在存储器52中。
控制盒50中的固件45配置为在显示器71上一个接一个地显示这些卡片图像210。在这一层中,用户通过触摸面板55输入向右或左的滑动操作,然后固件45按顺序将每个卡片图像210显示在显示器71上。
要注意的是,设置屏幕212是卡片屏幕210之一,通过设置屏幕212可进行的“设置”还表示一个应用软件;其是控制盒50的默认内置app。
4-1b)app层的屏幕示例
图4下一行中所示的层被称为“app层300”。基本上,通过卡片层200可读取app层300。App层300含有app屏幕的app图像310,在app屏幕上启动各个卡片屏幕210的各个app。
显示器71一个接一个地显示这些app图像310。用户能够经由卡片层200读取app层300。在用户想要读取app层300时,在显示器71上显示卡片屏幕210的状态下,用户点击从卡片层200中选出的卡片屏幕210。然后,固件45在显示器71上显示与该卡片屏幕210对应的app图像310。
在用户想要从app图像返回卡片屏幕210时,用户按下作为控制盒50的输入键53而提供的后退键(参见图2)。
此外,在app层300中显示任意一个app图像310的状态下,通过在触摸面板55上左右滑动操作,用户能够切换一个app内的app图像310。例如,可以从一个app的第一功能切换至该app的第二功能,所述第二功能具有与第一功能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数量(app图像的数量)可取决于app而变。
举例来说,如果该app是摄像机app,则第一功能具有静态图像摄取模式的屏幕,而第二功能具有视频记录模式的屏幕。要注意的是,固件45中默认安装的摄像机app将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器71上。
顺便一提的是,图像的移动方向可以与用户手指的滑动操作的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该方向相反。这可以通过用户的设置而改变。
4-1c)用于图像定位的坐标系
图5A和5B显示了表示定位卡片图像210和app图像310的位置的坐标系。控制盒50在存储器52中储存有与每一层相关的坐标系。此外,控制盒50在存储器52中储存有卡片屏幕210(卡片图像)和app图像310的坐标(位置信息)。主页屏幕211和设置屏幕212的卡片图像及其位置信息被默认储存。此外,如果在app层中存在多个app,则储存与每个app相关的坐标系。
在图5A所示的示例中,卡片屏幕210的图像沿着卡片层的坐标系中的X轴排列。在存储器中储存相应图像的每个示意点的坐标位置,例如上部左侧端点(用黑点表示)。app层的坐标系也是如此。因此,当用户输入向左或向右滑动的操作事件时,固件45按照该操作事件指定图像的坐标,相应地从存储器52中提取与该坐标对应的图像,并在显示器71上显示该图像。要注意的是,在图5A所示的示例中,举例来说,主页屏幕211的坐标(x,y)被定义为原点(0,0)。
此外,当通过点击或后退键输入操作事件时,根据该操作事件,在基于坐标系所指定的坐标所对应的点上,固件45在卡片层和app层之间向前或向后切换。固件45还显示与该指定的坐标对应的卡片屏幕210(卡片图像)或app图像310。
在图5A所示的示例的app层的坐标系中,与表示app(a)的卡片图像(a)对应的app图像沿着X轴排列(app图像(a-1),app图像(a-2),app图像(a-3),……)。举例来说,假设表示app(a)的卡片图像(a)的坐标(x,y)为(x1,0),那么,在显示卡片图像(a)的状态下,通过点击操作,首先要显示的app图像(a-1)的位置可被指定为(x1,0)。举例来说,在卡片图像(b)的方案中,接下来要被首先显示在app层中的app图像的位置被指定为(x2,0)。
但是,可选的是,app图像的位置也可以是这样的,即每个app的(0,0)被最先显示在app层中。
如稍后所述,如图5B所示,假设一个卡片图像由多个对象210a组成,则在存储器52中储存各个对象210a的坐标位置。图5B仅显示了卡片层的坐标系,但app层也同样适用。
4-2)将屏幕从卡片层切换至app层的处理
图6显示了利用动画处理将屏幕从卡片层200切换到app层300的状态。
在显示卡片层200的任意卡片屏幕210的状态下,当用户通过触摸面板55输入点击操作时,固件45可按图6右边部分所示的(1)至(5)的顺序显示动画。
在(1)至(2)中,固件45使先前显示的卡片图像(第一图像)淡出。该淡出处理以一定的帧速率显示多个卡片图像,所述卡片图像具有按时间顺序逐渐减小的显示亮度(或透明度;下文同样如此)。举例来说,帧速率可以是15fps。这仅仅是举例,帧速率也可以更小或更大。此外,固件45还执行逐渐扩大卡片图像尺寸的处理,同时执行淡出处理。
在(3)中,当固件45完成淡出处理时,清除所显示的卡片图像。通过这种方式清除该图像(第一图像)之后的屏幕图像(第三图像),第三图像是具有第一图像的显示过程中的其余背景颜色的无图形屏幕,下文中称为“空白图像”。
在(4)至(5)中,固件45使与上述卡片图像的app对应的app屏幕310上的app图像(第二图像)淡入。该淡入处理以一定的帧速率显示多个卡片图像,所述卡片图像具有按时间顺序逐渐增大的显示亮度。举例来说,帧速率可以是15fps。这仅仅是举例。此外,固件45还执行逐渐扩大卡片图像的尺寸的处理(从小尺寸恢复为原始尺寸的处理),同时执行淡入处理。
要注意的是,在上文中,卡片图像表达为“第一图像”,app图像表达为“第二图像”,但这种表达方式仅仅是为了便于解释。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的表达方式表示切换两个图像时显示所述图像的一种顺序。
虽然固件45已插入空白图像150,但也可以省略这一步。也就是说,可以在淡出处理之后立即执行淡入处理。即使在按此方式执行处理的情况中,某些情况下用户仍会认为插入了空白图像150,这取决于第一和第二图像的显示亮度。
此外,在淡入和淡出处理中,可以改变每一帧的亮度和尺寸。
图7是与图6的切换处理相关的系统100的处理顺序图。要注意的是,如图7中所示,配套app 25和固件45之间所示的斜向箭头表示其中存在出现通信延迟的可能性。其他处理顺序图也同样如此。
在显示卡片层200的卡片屏幕210的状态下,用户通过触摸面板55输入点击操作(步骤1)。然后,控制盒50的固件45将该操作事件通知移动终端30(步骤2)。在该方案中,固件45(或CPU 51)和局域通信单元34用作“通知单元”。
移动终端30的配套app 25接收操作事件的通知,并基于操作事件生成与卡片屏幕210的卡片图像对应的app图像310(步骤4)。在该方案中,配套app 25和CPU 31用作“生成单元”。
利用一个对象来生成该app图像。然后,配套app 25将生成的由一个对象构成的app图像310发送给控制盒50(步骤5)。在这种情况中,总的来说,局域通信单元34用作“发送单元”。
另一方面,在通知操作事件之后,固件45对当前显示的卡片图像应用上述动画处理(步骤3)。在移动终端通过步骤4生成app图像或将图像发送给固件45的期间内,执行对卡片图像的动画处理。
在步骤3的动画处理中,固件45执行上述淡出处理。也就是说,固件45以上述帧速率显示一系列图像用于显示动画,所述图像的尺寸和亮度不断变化。
当固件45完成显示步骤3中用于动画处理的全部图像时,如果固件45已经接收到步骤5所发送的app图像310,则对接收的app图像310应用动画处理,也就是该方案中的上述淡入处理(步骤6)。
另一方面,当完成显示用于动画处理的全部图像时,如果固件45还未接收步骤5所发送的app图像310,那么固件45会等待接收。在接收完之后,按上文所述的同样方式对接收的app图像310进行淡入处理(步骤6)。
当执行动画处理时,固件45(或CPU 51)用作“显示控制器”。
同时,在步骤5之后,配套app 25生成app图像,其是与发送给控制盒50的app图像310相同的图像,所述图像具有多个对象(步骤7)。然后配套app 25发送该app图像给控制盒50(步骤8)。在配套app 25通过步骤7生成具有多个对象的app图像(或将其发送给固件45)的期间内,固件45对该app图像执行动画处理(步骤6)。
然后,当固件45完成显示步骤6中对用于动画处理的全部图像时,如果固件45已经接收到步骤8所发送的具有多个对象的app图像,则执行后续处理。也就是说,固件45将当前显示的由一个对象构成的app图像310替换为接收到的具有多个对象的app图像(步骤9)。
另一方面,当完成显示用于动画处理的全部图像时,如果固件尚未接收到步骤8所发送的具有多个对象的app图像,则固件45等待接收。在接收完之后,按照与上文相同的方式,固件45将当前显示的由一个对象构成的app图像310替换为接收到的具有多个对象的app图像(步骤9)。
图8显示了图7所示的顺序中的流水线处理(并行处理)。如图8所示,可以对步骤2、4、5和步骤3的处理执行流水线处理。也可以对步骤7、8和步骤6的处理执行流水线处理。此外,移动终端30的CPU也可以通过流水线处理的方式执行步骤5和步骤7的处理。
要注意的是,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流水线处理,从而使说明书更易于理解。举例来说,步骤2和步骤3的结束等的时间不必彼此相同。步骤5和步骤7的开始等的时间也不必彼此相同。
如上文所述,控制盒50配置为对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与此同时,移动终端30基于与点击操作相对应的操作时间生成图像,或者移动终端在通知改操作时间后发送该图像。因此,即使在出现通信延迟的情况下,在点击操作之后、将屏幕从卡片层200切换至app层300的期间内,控制盒50能够防止掉帧和突变状态的出现。从而可以更易于显示可视图像,同时减小用户压力。
举例来说,即使用作系统100中的局域通信单元34的通信系统是通信速率低于WiFi的蓝牙,该实施方式也能充分降低通信延迟的影响。与使用WiFi的方案相比,可以降低控制盒50的功耗。
具体而言,通过在淡出处理之后执行淡入处理,能够向用户提供无缝图像切换。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图像从卡片层(上层)切换至app层(下层)时,同样大小的卡片层图像会被扩大并消失,而app层的图像会被扩大为相同大小的图像。在图像从app层(下层)切换至卡片层(上层)时,同样大小的卡片层图像会被缩小并消失,而app层的图像会被缩小为相同大小的图像。
通过这种方式,利用“扩大”动画处理表达出从上到下的动作,并利用“缩小”动画处理表达出从下到上的动作。因此,在表达图像间的移动方向时,这种方式对用户而言显得更直观。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淡出处理和淡入处理之间插入空白图像150,还能减小通信延迟的影响。例如,取决于通信延迟时间,固件45可变地控制显示空白图像150的显示时间。例如,如果在步骤5中出现通信延迟,则可以一直显示空白图像150,直到固件45接收到app图像310。因此,一些用户会觉得卡片图像淡出处理后的时间有一点长;但与出现掉帧问题的情况相比,用户感受到的压力较小。
在该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30向控制盒50发送多个对象,同时给用户显示动画。因此,控制盒50能够获得容量较大的多个对象,同时展现的显示状态不会给用户太大压力。
此外,在步骤9中,固件45将当前显示的由一个对象构成的app图像310替换为接收到的包括多个对象的app图像。因此,固件45能够对各个对象执行处理,从而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app。例如,通过将logo标记图像和表示内容的图像分隔开,固件45能够滚动地显示内容图像,同时维持在app屏幕的固定区域显示logo标记图像。
在该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步骤8中出现通信延迟,但结果仅仅是在操作的依次接收过程中上有一点延迟,因此可以防止在切换屏幕期间出现掉帧和突变状态。
4-3)将屏幕从app层切换至卡片层的处理
图9显示了与上述方案相反的、利用动画处理将屏幕从app层300切换到卡片层200的状态。
在显示app层300的任意app屏幕310的状态下,当用户按下后退键时,固件45按照图9右边部分所示的顺序(1)至(5)显示动画。图10是与图9的切换处理有关的系统100的处理顺序图。
图9和10中所示的处理在以下方面不同于图6和7中的处理。也就是说,当对第一图像(app图像)应用淡出处理时,缩小图像的尺寸。当对第二图像(卡片层200的卡片图像)应用淡入处理时,缩小图像的尺寸(扩大后的尺寸)(返回原始尺寸)。
在淡出处理中逐渐减小第一图像的亮度,且在淡入处理中逐渐增大第二图像的亮度,这一点与图6和7的处理相同。
2.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在以下说明中,与上文所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装置和功能等将被简化或省略,主要说明不同点。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当将屏幕从卡片层200切换至app层300时,应用动画效果,但在同一层内切换屏幕也就是通过左右滑动在同一层内切换屏幕时,不应用动画效果。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通过左右滑动在同一层内切换也应用动画效果。
1)向右滑动切换屏幕的处理
图11举例显示了利用动画处理以向右滑动的方式在卡片层200内切换屏幕的状态。卡片层200内的切换可包括切换app的显示,以及切换至主页屏幕211。例如,图11的左部显示了通过输入用户向右滑动的操作而从一个卡片图像(第一图像)切换至另一图像(第二图像)的状态。具体而言,按照图11的右边部分所示的(1)至(5)的方式切换屏幕。
在(1)至(2)中,固件45使先前显示的第一图像淡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类似,该淡出处理以一定的帧速率显示多个卡片图像,卡片图像具有按时间顺序逐渐减小的显示亮度。此外,淡出处理的同时,固件45还执行滑动第一屏幕(滑出)的显示处理,使得第一屏幕向左移出边框(也可以向右)。
在(3)中,固件45显示空白图像150,这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类似。
在(4)至(5)中,固件45使第二图像淡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类似,该淡入处理以一定的帧速率显示多个卡片图像,卡片图像具有按时间顺序逐渐增大的显示亮度。此外,淡入处理的同时,固件45还执行滑动第二屏幕(滑入)的显示处理,使得第一屏幕向右进入边框(也可以向左)。
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淡入和淡出处理中,可以执行改变每一帧亮度的处理,也可以执行滑动处理。
图12是与图11的切换处理有关的系统100的处理顺序图。
在执行滑出处理而非扩大图像尺寸的处理这一点上,该顺序不同于(图7)将屏幕从卡片层200切换至app层300的顺序。
2)通过向左滑动切换屏幕的处理
图13显示了以向左滑动的方式在同一卡片层200内切换屏幕的状态;图14显示了该方案中的系统100的处理顺序。除了图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之外,此处的切换处理与上述向右滑动的处理相同。
如上所述,在用户通过输入左右滑动操作而切换屏幕的处理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同样可以抵消通信延迟,且显示易于观看的图像,减小用户的压力。
要注意的是,虽然在上文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已描述了通过左右滑动而在卡片层200内切换屏幕的处理,但也可以将动画处理应用于通过左右滑动在app层300内切换屏幕的处理。
3.第三实施方式
1)在卡片层内切换卡片图像的处理
参考图4,一般而言,移动终端30的配套app 25在存储器32中储存所有已注册的卡片图像。同时,固件45在控制盒50的存储器52中储存已注册卡片图像中的预定数量的卡片图像(例如,按注册顺序的卡片图像,不超过预定数量)。
然后,如上所述,固件45按上文所述的方式基于坐标系提取图像,并在显示器71上显示用户通过触摸面板55所指定的卡片图像。此外,在必要时,固件45通过配套app 25请求发送来自移动终端30的存储器32的卡片图像;接收发送的图像;以及在显示器71上显示。具体而言,固件45和配套app 25可按以下方式操作。
图15显示了在卡片层200内切换卡片屏幕210的操作。例如,假设移动终端30的存储器32储存9个卡片图像(a)至(i),如图15的上部所示。然后,举例来说,假设控制盒50的存储器52中储存了这9个卡片图像中的5个卡片图像(c)至(g)(用虚线框出的部分)。这5个卡片图像(c)至(g)是连续的卡片图像。此时,在显示器71上显示用实线框表示的卡片图像(e)。要注意的是,卡片图像(c)是主页屏幕的卡片图像。
在图15的上部所显示的状态中,假设用户输入向左移动卡片屏幕210的滑动操作。然后,如图15的底部所示,固件45将当前显示的卡片图像(e)切换为卡片图像(d),并删除先前储存在卡片图像末端(右端)的卡片图像(g)。
此外,当存在上述滑动操作输入时,固件45向移动终端30通知输入的操作时间。配套app 25从存储器32中提取刚刚放在卡片图像的末端(左端)的卡片图像(b),并将其发送给控制盒50。固件45接收并将其储存在存储器52中。
因此,固件45维持着存储器52中储存有预定数量(例如5个)的卡片图像的状态。
这种处理实现了平滑地切换卡片屏幕210,同时通过减小控制盒50中必需的存储容量或通过使用小容量的存储器而降低成本。
要注意的是,控制盒50保留着主页屏幕211的卡片图像以及摄像机app之类的默认app屏幕的卡片图像,不会删除这些图像。在该方案中,控制盒50可配置为在存储器52中储存除主页屏幕211和默认app之外的预定数量以内的卡片图像。
2)切换图像的处理顺序
下面,描述与上述切换图像的处理有关的特定顺序。
图16显示了在卡片层内定位卡片图像以及在app层内定位任意app的app图像的示例。此时所示的情况是卡片层200含有5个卡片图像的示例,其中app层300中含有与卡片图像(c)所代表的app(c)对应的三个app图像310。
下文中,“2-1)通过滑动操作切换图像的处理”部分阐述了显示器71按顺序显示卡片图像(a)至(c)的示例。“2-2)通过点击操作和后退键操作切换图像的处理”部分阐释了从显示器71上显示app(c)的卡片图像(c)的状态开始、显示器71依序显示app图像310(c-1)至(c-3)的示例。此外,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所述示例中,控制盒50保留的图像数量为2,滑动方向为固定方向(例如,向右)。
2-1)通过滑动操作切换图像的处理
图17显示了通过滑动操作在卡片层内切换图像的处理顺序。
当用户输入“开始”操作作为操作事件时(例如,将电源按钮切换为ON)(步骤101),固件45将该操作时间通知配套app 25(步骤102)。在此基础上,配套app 25生成卡片图像(a)(例如,主页屏幕)(步骤103),并将其发送给固件45(步骤104)。固件45(显示控制器)接收该卡片图像(a)(第一图像),并使显示器71显示卡片图像(步骤105)。
在通过步骤104发送卡片图像(a)后(或发送的同时),配套app 25在图5A和5B所示的坐标系上与卡片图像(a)的位置相邻的位置生成卡片图像(b)(第二图像)(步骤106),并将其发送给固件45(步骤107)。固件45将其储存在存储器(高速缓存器)中(步骤108)。在该方案中,存储器用作“储存单元”。该存储器需要使用运算速度较高的存储器。
此后,如果用户输入“向右滑动”操作作为操作事件(步骤109),则固件45将存储器中储存的卡片图像(b)提取出来并显示。此外,向配套app 25通知操作事件(步骤110);根据接收到该通知,配套app 25在卡片图像(b)(第一图像)旁边生成卡片图像(c)(第二图像)(步骤111)。配套app 25将生成的卡片图像(c)发送至固件45(步骤112)。固件45将其储存在存储器中(步骤113)。
按照与步骤109至113的处理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114至118。
要注意的是,基于步骤109的操作事件显示卡片图像(b)的处理以及基于步骤114的操作事件显示卡片图像(c)的处理都可以通过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动画处理来执行。
如上所述,当配套app 25发送用户的操作事件所请求的卡片图像时,即使没有后续的操作事件,配套app 25也会发送与已发送的卡片图像相邻的卡片图像。当然,如果控制盒50中保留着图15所示的5个图像,则生成坐标系上与所显示的卡片图像(例如图15中所示的卡片图像(e))的位置相距预定距离的卡片图像(例如图15中所示的卡片图像(b)),并将其发送给固件45。
这种处理使固件45能根据操作事件平滑地切换屏幕,几乎没有通信延迟的影响。此外,举例来说,通过删除不再使用的卡片图像,固件45可通过降低所需的存储器容量或者通过使用小容量的存储器来降低成本。
2-2)通过点击操作和后退键操作切换图像的处理
图18显示了通过包括点击操作的操作事件切换图像的处理顺序。
在图17的步骤118之后,如果用户将“点击”操作作为操作事件(步骤201),则固件45将该操作事件通知配套app 25(步骤202)。在此基础上,配套app 25生成app图像310(c-1)(步骤203)。配套app 25将其发送给固件45(步骤204)。固件45(显示控制器)接收该app图像310(c-1)(第一图像)并使显示器71进行显示。
举例来说,从卡片图像(c)切换至app图像310(c-1)的处理可以是图7中所示的步骤5、6、8和9中的动画处理。此外,与图7所示类似,配套app 25分别在步骤204和206中将由一个对象所表示的图像以及由多个对象所表示的图像发送给固件45。
在步骤206之后,或在执行步骤206的同时,配套app 25生成与app图像310(c-1)的位置相邻的app图像310(c-2)(第二图像)(步骤208),并将其发送给固件45(步骤209)。固件45接收该app图像310(c-2)并储存在存储器中(步骤210)。
此后,举例来说,如果用户输入“向右滑动”操作作为操作事件(步骤211),则固件45提取存储器中储存的app图像310(c-2)并显示。此外,通知操作事件(步骤212);且配套app 25生成与先前发送的app图像310(c-2)(第一图像)相邻的app图像310(c-3)(第二图像)(步骤213),并将其发送给固件45(步骤214)。固件45将其储存在存储器中(步骤215)。
如上所述,当配套app 25发送用户的操作事件所请求的app图像时,即使没有任何后续操作事件,配套app 25也会发送与已发送的app图像相邻的app图像。当然,在控制盒50保留有图15所示的5个图像的方案中,生成坐标系上与所显示的app图像的位置相距预定距离的app图像,并将其发送给固件45。
虽然作为操作事件的示例已经谈到了向右滑动的操作,但对向左滑动的操作也可以应用相同的处理。
4.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系统。该实施方式假定app开发者创建的app使用API(应用程序接口),所述app配置为通过滑动操作和点击操作执行屏幕切换。该app可以被移动终端执行。举例来说,下面将描述已开发的能进行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处理顺序的app示例。
图19和20显示了分别与图17和18所示的处理顺序相对应的处理顺序。系统中加入了配置为能与移动终端(外部设备)通信的app(由开发者创建),这一点图19和20不同于图17和18。
在图19的处理顺序中,开发者创建的app执行图17所示的配套app 25所执行的步骤,也就是步骤103、106、111和116。也就是说,开发者创建的app通过配套app 25从固件45接收操作事件;并通过配套app 25将图像发送给固件45。
类似的,在图20的处理顺序中,开发者创建的app执行图18所示的配套app 25所执行的步骤,也就是步骤203、208和213。
例如,当进入上层时,也就是从app层300移动到卡片层200时,当用户按下后退键时,向开发者创建的app请求“onNeedPageBitmap(Exit)”。
此外,举例来说,在当前显示的图像是坐标系上左端的图像且该图像的左侧没有其他屏幕的情况中,如果输入向左滑动的操作,则开发者创建的app可向配套app 25通知不存在屏幕(showBitmapWithCardSwipe(NULL image))。
5.其他各种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是各种其他实施方式。
已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可穿戴设备70通过有线连接(也就是电缆)与控制盒50链接。但是,可穿戴设备也可以是功能强大的装置,其中将可穿戴设备与控制盒集成在一起而不需要电缆。
在这种情况中,控制盒可以是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内置于可穿戴设备内部。例如,在这种情况中,用于供用户操作可穿戴设备的操作单元(例如触摸面板)也可以集成地安装至可穿戴设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作图像处理设备的设备是移动电话之类的便携式设备。但是,也可以是台式PC之类的非便携式设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盒50和移动终端30配置为彼此通信。但是,也可以由控制盒50(可穿戴设备侧)以及云系统10的服务器计算机执行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而不需要由移动终端30中继。在该方案中,服务器计算机相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是外部设备。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卡片层200和app层300之间的屏幕切换应用动画处理。但是,在除了这些层200和300之外还存在其他层的情况中,也可以对这些层之间的屏幕切换应用动画处理。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动画处理不限于淡出和淡入处理。清除图像的动画处理的示例包括:显示图像并将其吸至屏幕中的任意局部区域中;将图像分为两个或多个部分然后进行移动。生成图像的动画处理的示例包括从屏幕中的任意局部区域弹出图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利用动画将图像从卡片层切换至app层(上下之间)的处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利用动画在同一层中(左右之间)切换图像的处理。例如,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左右移动来表示在同一层内切换图像,与此相似的是,也可以用上下移动所示图像的方式表示在层与层之间(上下之间)切换图像。通过这种动画处理,由于图像的移动方向可被识别,因此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进行了上下图像切换,或者进行了左右切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对第一和第二图像都应用了动画处理。但是,举例来说,也可以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一应用动画处理。
上述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中的至少两个特征部分可以被组合。
本发明可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通知单元,配置为将输入的操作事件通知外部设备;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在向外部设备通知操作事件后,在外部设备基于操作事件生成图像或外部设备发送生成的图像的期间内,对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以及
接收器,配置为能够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图像,第二图像是由外部设备生成的图像。
(2)根据(1)的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在显示器上显示接收器接收的第二图像。
(3)根据(2)的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对第二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4)根据(1)至(3)中的任一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对第一图像执行淡出处理。
(5)根据(4)的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在执行淡出处理之后,对接收的第二图像执行淡入处理。
(6)根据(2)至(5)中的任一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在显示第一图像和显示第二图像两者之间,在显示器上显示第三图像。
(7)根据(1)的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如果在外部设备基于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后要由外部设备生成并发送表达第二图像的多个对象,则在生成所述多个对象或发送所述多个对象的期间内,对第二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8)根据(1)至(7)中的任一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将应用软件中的第一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为第一图像;并将应用软件中不同于第一图像的第二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为第二图像。
(9)根据(1)至(7)中的任一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将第一应用软件中的第一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为第一图像;并将第二应用软件中的第二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为第二图像,第二应用软件不同于第一应用软件。
(10)根据(1)的控制装置,其中
外部设备是移动终端,或是云系统中的服务器计算机。
(11)根据(1)的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将第一图像的方向性表示为动画处理。
(12)根据(3)的控制装置,其中
显示控制器可配置为将第二图像的方向性表示为动画处理。
(13)一种配置为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通信的设备中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可穿戴设备能够显示图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
生成单元,配置为基于操作事件生成图像;
发送单元,配置为将生成的图像发送至控制装置;
执行单元,配置为在发出操作事件后,在控制装置对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期间内,利用生成单元执行图像的生成或利用发送单元执行生成图像的发送。
(14)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在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第一图像;
将输入的操作事件通知给外部设备;
在已向外部设备通知操作事件后,在外部设备基于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或外部设备发送第二图像的期间内,对显示器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接收由外部设备生成并发送的第二图像。
(15)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所通知的操作事件,所述可穿戴设备能够显示图像;
在通知操作事件后,在控制装置对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的期间内,基于通知的操作事件生成或发送第二图像;
将生成的第二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
(16)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能够显示图像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以及能够与控制装置通信的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包括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由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
生成单元,配置为基于接收的操作事件生成图像,
发送单元,配置为将生成的图像发送至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包括
通知单元,配置为将输入的操作事件通知给外部设备,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在向外部设备通知操作事件后,在生成单元基于操作事件生成图像或发送单元发送生成的图像的期间内,对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和
接收器,配置为能够接收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二图像,第二图像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图像。
(17)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操作单元,配置为接收输入的操作事件;
显示器,配置为显示图像;
通知单元,配置为向外部设备通知操作事件;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在向外部设备通知操作事件之后,在外部设备基于操作事件生成图像或外部设备发送生成的图像的期间内,对显示器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以及
接收器,配置为能够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图像,第二图像是由外部设备生成的图像。
(18)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通知单元,配置为向外部设备通知输入的操作事件;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图像;
储存单元,配置为储存接收的图像;
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基于表示定位多个图像的位置的坐标系,使外部设备显示多个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图像;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如果接收器接收到外部设备根据通知的操作事件发送的第一图像,则
利用显示控制器显示第一图像;以及
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图像并将接收的第二图像储存到储存单元中,第二图像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邻,或者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距预定距离。
(19)一种配置为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通信的设备中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可穿戴设备能显示图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控制装置配置为基于表示定位多个图像的位置的坐标系,使可穿戴设备显示多个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图像;
发送单元,配置为生成图像并将生成的图像发送至控制装置;
控制器,配置为
基于接收的操作事件生成第一图像,并利用发送单元将第一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以及
利用发送单元将第二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第二图像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邻,或者在坐标系上与第一图像相距预定距离。
(20)根据(19)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信息处理装置具有API(应用程序接口)的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形。

Claims (17)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通知单元,向外部设备通知输入的操作事件;
显示控制器,在所述外部设备被通知了所述操作事件后,在所述外部设备基于所述操作事件生成图像期间或在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生成的图像期间,对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所述动画处理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生成连续的不同图像、在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上逐渐改变至少一个参数并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和
接收器,能够接收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图像,该第二图像是由所述外部设备生成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对所述第二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对所述第一图像执行淡出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在执行所述淡出处理之后对接收的第二图像执行淡入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在显示所述第一图像和显示所述第二图像之间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第三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配置为,如果在所述外部设备基于所述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之后要由所述外部设备生成并发送多个表示所述第二图像的对象,则在生成所述多个对象期间或在发送所述多个对象期间,对所述第二图像应用动画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应用软件中的一个图像作为所述第一图像;并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所述应用软件中不同于所述一个图像的另一图像作为所述第二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第一应用软件中的一图像作为所述第一图像;并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第二应用软件中的一图像作为所述第二图像,所述第二应用软件不同于所述第一应用软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设备是移动终端,或是云系统中的服务器计算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作为所述动画处理表示所述第一图像的方向性。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器作为所述动画处理表示所述第二图像的方向性。
13.一种在与能够显示图像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通信的装置中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器,接收由所述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
生成单元,基于所述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
发送单元,将生成的第二图像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和
执行单元,在发出所述操作事件后,在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期间,执行由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第二图像或执行由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生成的第二图像,所述动画处理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生成连续的不同图像、在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上逐渐改变至少一个参数并在所述可穿戴设备上显示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
14.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在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第一图像;
向外部设备通知输入的操作事件;
在已向所述外部设备通知所述操作事件后,在所述外部设备基于所述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期间或所述外部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图像期间,对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的所述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所述动画处理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生成连续的不同图像、在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上逐渐改变至少一个参数并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
接收由所述外部设备生成并发送的所述第二图像。
15.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由能够显示图像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所通知的操作事件;
在通知所述操作事件之后且在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期间,基于通知的所述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或发送所述第二图像,所述动画处理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生成连续的不同图像、在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上逐渐改变至少一个参数并在所述可穿戴设备上显示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
将生成的第二图像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16.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能够显示图像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以及能够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的外部设备,
所述外部设备包括
接收器,接收由所述控制装置通知的操作事件;
生成单元,基于接收的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和
发送单元,将生成的第二图像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通知单元,向所述外部设备通知输入的所述操作事件;
显示控制器,在所述外部设备被通知了所述操作事件后,在所述生成单元基于所述操作事件生成所述第二图像期间或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生成的第二图像期间,对所述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所述动画处理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生成连续的不同图像、在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上逐渐改变至少一个参数并在所述可穿戴设备上显示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和
接收器,能够接收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二图像,该第二图像是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图像。
17.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操作单元,接收输入的操作事件;
显示器,显示图像;
通知单元,向外部设备通知所述操作事件;
显示控制器,在所述外部设备被通知了所述操作事件之后,在所述外部设备基于所述操作事件生成第二图像期间或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生成的第二图像期间,对所述显示器上显示的第一图像应用动画处理,所述动画处理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生成连续的不同图像、在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上逐渐改变至少一个参数并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所述连续的不同图像;和
接收器,能够接收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图像,该第二图像是由所述外部设备生成的图像。
CN201510079378.XA 2014-02-21 2015-02-13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048662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2266 2014-02-21
JP2014032266A JP2015158748A (ja) 2014-02-21 2014-02-21 制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ウェアラブル機器
JP2014032266 2014-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6262A CN104866262A (zh) 2015-08-26
CN104866262B true CN104866262B (zh) 2020-11-20

Family

ID=5388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9378.XA Active CN104866262B (zh) 2014-02-21 2015-02-13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29706B2 (zh)
JP (1) JP2015158748A (zh)
CN (1) CN1048662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47735B1 (ko) * 2015-06-11 2024-03-15 가시오게산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촬영 장치, 정보 취득 장치, 정보 취득 시스템, 송신 제어 방법, 정보 취득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에 저장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EP3351003B1 (en) * 2015-09-15 2021-07-14 InterDigital Madison Patent Holdings, SA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ower saving media content
CN105243799B (zh) * 2015-09-30 2018-07-2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提醒处理方法和装置
KR102400900B1 (ko) * 2015-10-26 2022-05-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시스템
CN108351736B (zh) * 2015-11-02 2022-01-28 索尼公司 可穿戴显示器、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系统
US10445037B2 (en) * 2016-09-26 2019-10-1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0691201B2 (en) 2016-12-19 2020-06-23 Intel Corporation Image stream switcher
US10855730B2 (en) * 2017-10-31 2020-12-01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Clean video switch among multiple video feeds in a security system
EP3709143B1 (en) * 2017-11-09 2021-10-20 Rakuten Group, Inc. Display control system,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509107A (zh) 2018-03-26 2018-09-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功能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723035A (zh) * 2019-03-22 2020-09-2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可穿戴设备
JP7422784B2 (ja) 2019-12-17 2024-01-2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3356A (zh) * 2006-01-31 2007-08-08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中的方法、信息处理设备
CN102566756A (zh) * 2010-12-16 2012-07-11 微软公司 用于扩展现实显示的基于理解力和意图的内容
US20130307856A1 (en) * 2012-05-16 2013-11-21 Brian E. Keane Synchronizing virtual actor's performances to a speaker's vo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3339A (ja) * 2006-01-31 2007-09-13 Canon Inc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630513B2 (ja) 2006-11-22 2014-1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5245257B2 (ja) * 2006-11-22 2013-07-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表示方法
US9348364B2 (en) * 2011-09-09 2016-05-24 Facebook, Inc. Content scrolling and transitioning using touchpad inpu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3356A (zh) * 2006-01-31 2007-08-08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中的方法、信息处理设备
CN102566756A (zh) * 2010-12-16 2012-07-11 微软公司 用于扩展现实显示的基于理解力和意图的内容
US20130307856A1 (en) * 2012-05-16 2013-11-21 Brian E. Keane Synchronizing virtual actor's performances to a speaker's vo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6262A (zh) 2015-08-26
US9829706B2 (en) 2017-11-28
US20150243067A1 (en) 2015-08-27
JP2015158748A (ja) 2015-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6262B (zh) 可穿戴设备
CN107369197B (zh) 图片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303328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160453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user input
KR20160018001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7001872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718046B1 (ko) 동적 해상도 제어를 수행하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301038A (zh) 应用生产设备、系统、方法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媒介
KR20160009976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20181956A1 (zh) 应用标识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160124599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ulti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KR20160041610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80239511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284051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images i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881742B (zh) 一种视频生成方法及终端设备
KR20180017638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7011586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8133200A1 (zh) 一种图标排列方法及终端
KR20160012781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A287355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user input
KR20170021616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KR2016005935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7003999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50135931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399718B (zh) 图标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