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7631A - 静电场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静电场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7631A
CN104857631A CN201410057942.3A CN201410057942A CN104857631A CN 104857631 A CN104857631 A CN 104857631A CN 201410057942 A CN201410057942 A CN 201410057942A CN 104857631 A CN104857631 A CN 104857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nsulating barrier
friction generator
high molecular
electrostat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79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传毅
孙利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o New Energy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o New Ener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o New Energy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o New Ener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579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76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7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76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该静电场治疗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电极板,用于形成静电场;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与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相连,用于向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提供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所述摩擦发电机,使所述摩擦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形成所述静电场所需的电能。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利用摩擦发电机提供的电能形成静电场,而不涉及各种复杂的变压、整流、滤波电路,结构简单,节约能源,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静电场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交流电经尖端高科技处理后,形成静电场。人体置于该电场当中时,电场电荷对人体产生作用。机体受静电场作用时,原有的电荷分布状态立即改变,发生电荷重新分配,即静电感应现象,接近电场两极的部位相对集中异性电荷,细胞和组织液内的离子向相应的极性方向移动,产生微电流。体内电解质所含的带正、负电荷的偶极子则发生极化和取向性变化。在一定的场强条件下可发生少数电子释放,并加强自由基的氧化。在空气中由于高压静电场的作用可产生大量的空气离子,与电极的极性不同的空气离子被吸附而中和,极性相同的空气离子被斥,向对侧移动而形成“电风”。当空气离子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空气的导电现象,即无声放电。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空气中可产生臭氧及二氧化氮。高压静电疗法的基本作用因素是高压直流电场、空气离子流及臭氧和二氧化氮。低压静电疗法所用的静电场电压不超过500V,其作用因素主要是静电场。
现有技术中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如电子管式静电治疗机,将低压交流电变为高压交流电,再经高压整流管和电容器组成的全波倍压整流电路,可获得50~60kV的直流电压,在输出线路中串接高阻值的电阻以限制电流,使输出电极的电流不大于1.5mA,治疗机设两组输出电极,分别供全身或局部治疗用。机器前壁有总开关、电源指示灯、电压调节旋钮、极性转换开关、电极升降旋钮等。低压静电治疗机中,220V的交流电经半波整流、电容滤波后,仍保持一定幅度的脉动波,通过调压控制和限流装置,使输出的电压最高达420V,电流小于1mA,机面上的脚踏板电极为阴极。
但是上述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使用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节能环保,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患者使用时容易触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静电场的产生不依赖外部电源,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电极板,用于形成静电场;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与至少两块电极板相连,用于向至少两块电极板提供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摩擦发电机,使摩擦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
可选地,摩擦发电机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多个摩擦发电机并联设置。
可选地,驱动设备包括调频装置,用于调节摩擦发电机的发电频率和发电强度,从而调节静电场的电场强度。
可选地,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摩擦发电机为风力摩擦发电机;驱动设备包括电动风力发生装置。所述风力摩擦发电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形状尺寸匹配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电极和第二基板;第一垂直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垂直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垂直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紧邻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极的第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均悬空,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风力摩擦发电机电流和电压的输出电极。上述的采用风力摩擦发电机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形状匹配,相互贴合,同步运动并且具有共同的固定端。
可选地,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摩擦发电机为振动摩擦发电机;驱动设备包括电动振动装置。该振动摩擦发电机包括:第一基底层、第一电极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摩擦电极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基底层和多个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基底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基底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相对设置,所述摩擦电极层置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其一端可活动性连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另一端可活动性设置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基底层和第二基底层存在未层叠设置电极层的裸露区域,每个弹性部件一端连接第一基底层的裸露区域,另一端连接第二基底层的裸露区域;其中,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与摩擦电极层为振动摩擦发电机的电压或电流输出电极。
可选地,电极板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与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
可选地,电极片由软质导电材料制成,为贴片式电极;或者,电极片由硬质导电材料制成。
可选地,电极板还包括绝缘层和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包围电极片,所述保护层包围所述绝缘层。
可选地,绝缘层的材质是高分子绝缘材料;保护层为布制材料或皮革。
可选地,静电场治疗装置还包括柔性捆绑护套,用于包裹治疗部位,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安装在所述柔性捆绑护套上。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和驱动设备整体设置为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具有导线,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
可选地,摩擦发电机至少包含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
可选地,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微纳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通过驱动设备驱动摩擦发电机工作,摩擦发电机输出电极中产生的静电荷在电极板间形成直流电压,进而产生用于人体治疗的静电场。静电场的形成不涉及各种复杂的变压、整流、滤波电路。同时,通过调节驱动设备的驱动强度和摩擦发电机的数量和连接关系,就可以容易地实现大范围的静电场强度的调节,实现不同的治疗效果。该静电场治疗装置结构简单,节约能源,成本更低,也降低了交流电转换过程中的触电风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采用风力摩擦发电机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采用振动摩擦发电机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电极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柔性捆绑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电极板的两种设置方式;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中风力摩擦发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中振动摩擦发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此。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静电场治疗装置包括:电极板22,摩擦发电机21,以及摩擦发电机的驱动设备23。电极板22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当其接近治疗部位时,至少两块电极板22间形成静电场和直流电压。电极板22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由摩擦发电机21提供,摩擦发电机21的两个输出电极分别连接至不同的电极板22上。驱动设备23用于驱动摩擦发电机21,在驱动设备23作用下,摩擦发电机21的各结构层发生形变,将机械能转化为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
上述静电场治疗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驱动设备通过挤压、振动等方式驱动摩擦发电机时,摩擦发电机的摩擦界面在驱动设备的作用下相互接触、摩擦而产生静电荷,该静电荷在摩擦发电机的两个输出电极中感应出电荷,以两块电极板为例,摩擦发电机的两个输出电极分别连接至不同的电极板,电极中感应出的电荷传递至电极板上,在两块电极板上也具有了不同极性的电荷。由于摩擦发电机外部电路没有连通,所以当电极板在治疗部位周围相互接近时,电极板间就形成了静电场和直流电压。
本发明中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电极板间的低电压可在0-1000V范围内调节,电极板间静电场强度和直流电压的大小可以通过摩擦发电机的数量和连接方式设定,通过发电机形式及数量的设定,高压可达到数万伏。
当需要较大的静电场强度或直流电压时,可以将多个摩擦发电机并联设置,将多个摩擦发电机中生成相同极性电荷的输出电极连接至同一电极板。通过调节驱动设备的驱动强度也可以调节所述摩擦发电机的发电频率和发电强度,从而调节所述静电场的电场强度。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可以选用风力摩擦发电机为电极板供电。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采用风力摩擦发电机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驱动设备是电动风力发生装置33,如风扇等。风力发生装置33包括调频装置,用于调节产生的风力大小、方向等,以调节风力摩擦发电机31的发电频率和发电强度。
摩擦发电机通过摩擦界面的相互接触摩擦而产生电荷。在风力摩擦发电机中,形成摩擦界面的两层为自由活动层,自由活动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悬空端。当来自风力发生装置的风吹动风力摩擦发电机时,会带动摩擦发电机的自由活动层随着风而飘动,自由活动层在飘动时相互摩擦而产生摩擦电荷,从而在电极板上感应出感应电荷,由于外部电路没有导通,所以这种摩擦使得摩擦发电机产生电能,并在电极板形成静电场和直流电压。风力摩擦发电机的具体结构详见后文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还可以选用振动摩擦发电机,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采用振动摩擦发电机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驱动设备是电动振动发生装置43,例如,感应式电动振动台等。除电动振动装置外,驱动设备也可以是液压振动台、机械振动台。图3中电动振动装置43包括调频装置,用于调节振动频率、振动幅度等,从而调节振动摩擦发电机41的发电频率和发电强度。振动摩擦发电机的具体结构详见后文描述。
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电极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电极板22首先包括与摩擦发电机输出电极相连的电极片221,电极片221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金属箔、导电布等,可以将电极片221制作成贴片式电极,粘贴在患者需要治疗的部位。
电极片221也可以由硬质材料制成,例如硬质合金等,这时可用在石膏护板中,在起到静电场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起到定位保护的作用。
电极板22还包括绝缘层222和保护层223,绝缘层222包围电极片221,避免电极片221与治疗部位之间直接的电接触,以维持电极板22间的静电场和直流电压,也避免了高电压下的触电风险。绝缘层222是高分子绝缘材料。绝缘层222周围还包围有保护层223,保护内部的电极片和绝缘层。保护层223可以选用布制、皮革等材料,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起到装饰的作用,与治疗部位的接触也更加舒适。
静电场治疗装置进一步包括柔性捆绑护套,用作电极板的载体。图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柔性捆绑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极板52安装在柔性捆绑护套51上,柔性捆绑护套51上还具有锁紧扣53等固定部件。使用时,将柔性捆绑护套51包裹并固定在治疗部位上,实现了电极板52的定位,更加方便安全。还可以将捆绑护套51和电极板52设置成可拆卸结构,以实现电极板的灵活定位。
摩擦发电机和驱动设备可以整体设置为供电装置。可以在供电装置内部将摩擦发电机和驱动设备固定,并封装在外壳中。供电装置的外壳具有接口,以供导线穿过。并在外部设置开关,用于驱动设备的启动和关闭。导线的一端与供电装置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摩擦发电机产生相同静电荷的输出电极相连,另一端连接至相应的电极板上。当采用电动振动装置或电动风力发生装置时,供电装置还包括电源线、电源插头等部件。
图6a和图6b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电极板的两种设置方式。在图6a中,电极板包括第一电极板61和第二电极板62,第一电极板61和第二电极板62上具有极性相反的电荷,相对设置在治疗部位,这时形成的静电场的电场方向垂直于治疗部位。图6b中,第一电极板71和第二电极板72分别包括两块电极板,在治疗部位的两侧各设置一块第一电极板71和一块第二电极板72,同一侧的第一电极板71和第二电极板72沿相同的方向设置,这时,形成的静电场的电场方向平行于治疗部位。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介绍可以应用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风力摩擦发电机和振动发电机的结构。
图7示出了风力摩擦发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风力摩擦发电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形状尺寸匹配的第一基板311、第一电极312、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3、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4、第二电极315和第二基板316,第一垂直支撑结构317,和第二垂直支撑结构318。
其中,第一垂直支撑结构317连接第一基板311的第一端和第二基板316的第一端;第二垂直支撑结构318连接第一基板311的第二端和第二基板316的第二端,并且,第二垂直支撑结构318的长度小于第一垂直支撑结构317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垂直支撑结构317和第二垂直支撑结构318除了可以为图中所示的一对支撑圆柱之外,也可为板状等其他形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电极312紧邻第一基板311,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3的第一端、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4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极315的第一端均固定在第一垂直支撑结构317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3的第二端、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4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315的第二端均悬空。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方式除了可以为图中所示的穿通固定之外,也可为末端粘接等其他形式,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电极312设置在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3的第一侧,第二电极315设置在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4的第一侧。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3的第二侧表面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314的第二侧表面接触摩擦并在第一电极312和第二电极315处感应出电荷,第一电极312和第二电极315构成所述风力摩擦发电装置的两个输出端。
根据本发明的风力摩擦发电机,其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一端固定而另一端悬空,更容易在外界扰动下做受迫运动,有效地增加了各层材料之间的发生摩擦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此外,由于第二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小于第一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使得第一电极、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的悬空端之间比固定端之间的间距更为紧凑,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各层材料之间的发生摩擦的概率,以及,层间间距减小意味着各层振动振幅减小,在风力作用下能量损失减小,因此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摩擦层更容易接触摩擦产生电荷,更容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感应电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发电效率和产生交流电的频率。
在本发明的风力摩擦发电装置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两个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有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微纳结构。
上述的微纳结构具体可以采取如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种方式为,该微纳结构是微米级或纳米级的非常小的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能够增加摩擦阻力,提高发电效率。所述凹凸结构能够在薄膜制备时直接形成,也能够用打磨的方法使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凹凸结构。具体地,该凹凸结构可以是半圆形、条纹状、立方体型、四棱锥型、或圆柱形等形状的凹凸结构。第二种方式为,该微纳结构是纳米级孔状结构,此时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用材料优选为聚偏氟乙烯(PVDF),其厚度为0.5-1.2mm(优选1.0mm),且其相对第二电极的面上设有多个纳米孔。其中,每个纳米孔的尺寸,即宽度和深度,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进行选择,优选的纳米孔的尺寸为:宽度为10-100nm以及深度为4-50μm。纳米孔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的输出电流值和电压值进行调整,优选的这些纳米孔是孔间距为2-30μm的均匀分布,更优选的平均孔间距为9μm的均匀分布。
图8示出了振动摩擦发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振动摩擦发电机包括:第一基底层411、第一电极层412、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摩擦电极层414、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第二电极层416,第二基底层417和多个弹性部件418。
第一基底层411、第一电极层412以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依次层叠设置。第二基底层417、第二电极层416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也依次层叠设置。第一基底层411和第二基底层417存在未层叠设置电极层的裸露区域。
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相对设置,摩擦电极层414置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之间。具体的,摩擦电极层414以一定角度倾斜置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之间,其一端可活动性连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另一端可活动性设置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使得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摩擦电极层414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组成“Z”字形。
该振动摩擦发电机在第一基底层411和第二基底层417的裸露区域设有弹性部件418。每个弹性部件418的一端连接第一基底层411的裸露区域,另一端连接第二基底层417的裸露区域。弹性部件418自然态时,摩擦电极层414以一定角度倾斜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之间,使得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摩擦电极层414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保持为“Z”字形结构。
当该振动摩擦发电机411被放置在电动振动装置上,电动振动装置以一定频率上下振动,电动振动装置向上运动时,由于惯性,弹性部件418被压缩,摩擦电极层414与其两侧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相对设置的表面平行并接触,分别形成摩擦界面,相互摩擦并产生静电荷。电动振动台向下运动时,弹性部件418中的势能使摩擦电极层414、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相互分离,并恢复至“Z”字形结构。
为提高振动发电机的发电能力,可以在摩擦电极层414,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3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415相互接触摩擦的面上进一步设置微纳结构,微纳结构的实现方式详见风力摩擦发电机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该振动摩擦发电机相当于包含两个单体摩擦发电机,摩擦电极层414为两个单体摩擦发电机的共用电极。第一电极层412和第二电极层416分别是两个单体摩擦发电机的一个电压或电流输出电极,摩擦电极层414作为共用电极,是单体摩擦发电机的另一个电压或电流输出电极。与电极板连接时,第一电极层412和第二电极层416连接至同一电极板,而摩擦电极层414连接至另一电极板。
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将驱动摩擦发电机提供的电能提供给电极板而产生静电场,用于人体治疗。无需经过交流-直流转换过程,避免使用复杂的变压、整流、滤波电路,结构简单,节约能源,成本更低,也降低了交流电转换过程中的触电风险。同时,通过调整摩擦发电机的数量、驱动设备的驱动强度就可以方便的地实现大范围的静电场强度的调节,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或实施例中所示的装置结构仅仅是示意性的,表示逻辑结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显示的模块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物理模块。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块电极板,用于形成静电场;
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与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相连,用于向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提供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
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所述摩擦发电机,使所述摩擦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形成所述静电场所需的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多个摩擦发电机并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包括调频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摩擦发电机的发电频率和发电强度,从而调节所述静电场的电场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为风力摩擦发电机;
所述驱动设备包括电动风力发生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摩擦发电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形状尺寸匹配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电极和第二基板;
第一垂直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端;和
第二垂直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垂直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紧邻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极的第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均悬空,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风力摩擦发电机电流和电压的输出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形状匹配,相互贴合,同步运动并且具有共同的固定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为振动摩擦发电机;
所述驱动设备包括电动振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摩擦发电机包括:第一基底层、第一电极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摩擦电极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基底层和多个弹性部件,
所述第一基底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基底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相对设置,所述摩擦电极层置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其一端可活动性连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另一端可活动性设置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
所述第一基底层和第二基底层存在未层叠设置电极层的裸露区域,每个弹性部件一端连接第一基底层的裸露区域,另一端连接第二基底层的裸露区域;
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与摩擦电极层为振动摩擦发电机的电压或电流输出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与所述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由软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电极片为贴片式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由硬质导电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还包括绝缘层和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包围所述电极片,所述保护层包围所述绝缘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所述绝缘层的材质是高分子绝缘材料;所述保护层为布制材料或皮革。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捆绑护套,用于包裹治疗部位,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安装在所述柔性捆绑护套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和所述驱动设备整体设置为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具有导线,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至少包含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微纳结构。
CN201410057942.3A 2014-02-20 2014-02-20 静电场治疗装置 Pending CN1048576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7942.3A CN104857631A (zh) 2014-02-20 2014-02-20 静电场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7942.3A CN104857631A (zh) 2014-02-20 2014-02-20 静电场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7631A true CN104857631A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04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7942.3A Pending CN104857631A (zh) 2014-02-20 2014-02-20 静电场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763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5816A (zh) * 2016-07-12 2016-10-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加热保温输油管道及方法
CN111578317A (zh) * 2020-05-21 2020-08-25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摩擦或电磁发电的自供电燃气灶
WO2023284298A1 (zh) * 2021-07-11 2023-01-19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可穿戴式电刺激治疗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3803A (zh) * 1986-06-05 1987-10-21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静电场治疗装置
CN103354433A (zh) * 2013-02-22 2013-10-1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弹簧式纳米发电机及自驱动测力仪
CN103368449A (zh) * 2013-01-28 2013-10-23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滑动摩擦纳米发电机
CN203301397U (zh) * 2013-05-31 2013-11-20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摩擦发电机
CN203445805U (zh) * 2013-07-26 2014-02-19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风力摩擦发电装置、具有其的照明装置与显示装置
CN203763667U (zh) * 2014-02-20 2014-08-13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静电场治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3803A (zh) * 1986-06-05 1987-10-21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静电场治疗装置
CN103368449A (zh) * 2013-01-28 2013-10-23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滑动摩擦纳米发电机
CN103354433A (zh) * 2013-02-22 2013-10-1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弹簧式纳米发电机及自驱动测力仪
CN203301397U (zh) * 2013-05-31 2013-11-20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摩擦发电机
CN203445805U (zh) * 2013-07-26 2014-02-19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风力摩擦发电装置、具有其的照明装置与显示装置
CN203763667U (zh) * 2014-02-20 2014-08-13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静电场治疗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5816A (zh) * 2016-07-12 2016-10-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加热保温输油管道及方法
CN111578317A (zh) * 2020-05-21 2020-08-25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摩擦或电磁发电的自供电燃气灶
CN111578317B (zh) * 2020-05-21 2022-05-31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摩擦或电磁发电的自供电燃气灶
WO2023284298A1 (zh) * 2021-07-11 2023-01-19 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可穿戴式电刺激治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A fully-packaged ship-shaped hybrid nanogenerator for blue energy harvesting toward seawater self-desalination and self-powered positioning
Ahmed et al. A review on energy harvesting approaches for renewable energies from ambient vibrations and acoustic waves using piezoelectricity
Zi et al. Harvesting low-frequency (< 5 Hz) irregular mechanical energy: a possible killer application of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US9790928B2 (en) Triboelectric generators and sensors
Kuang et al. Two-dimensional rotary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as a portable and wearable power source for electronics
CN105490579B (zh) 一种多层联动折叠式摩擦发电机
CN108092542A (zh) 纸基的复合型折叠摩擦纳米发电机
CN106887973A (zh) 一种基于磁力作用的平行复合梁压电‑电磁俘能装置
CN104857631A (zh) 静电场治疗装置
CN110201301A (zh) 一种基于摩擦发电的伤口愈合装置
CN108000557A (zh) 一种基于静电原理的层阻塞变刚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8800A (zh) 一种滑动式复合纳米发电机
Zu et al. Humidity-resistant, durable, wearable single-electrod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mechanical energy harvesting
Lee et al. Triboelectric generator for wearable devices fabricated using a casting method
CN106208802A (zh) 一种柔性可拉伸的摩擦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15437B (zh) 摩擦发电机和应用该摩擦发电机发电的方法
CN111585174B (zh) 一种零电耗离子发生器
CN110847549A (zh) 一种自驱动空气负离子产生地板
Park et al. Ferroelectric nanoparticle-embedded sponge structure triboelectric generators
CN104617814A (zh) 一种便携式发电装置
CN206380102U (zh) 一种石墨烯低压发热装置
CN203763667U (zh) 静电场治疗装置
TW201234760A (en) Power generation, power saving and/or convergent magnetic synchronous magnetic power generator for charge/discharge
Yoo et al. Comb-shaped electrode-bas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bi-directional mechanical energy harvesting
CN103888016B (zh) 有机薄膜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薄膜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