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9946A -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9946A
CN104849946A CN201510317847.7A CN201510317847A CN104849946A CN 104849946 A CN104849946 A CN 104849946A CN 201510317847 A CN201510317847 A CN 201510317847A CN 104849946 A CN104849946 A CN 104849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ing unit
eyeglass
container cavity
nontranspar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78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9946B (zh
Inventor
沈伟杰
赵英秀
梁师旭
毛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178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99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9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9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9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9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它包括电路板,以及并排固定在电路板上的闪光组件与激光收发组件,拍摄辅助装置还包括镜片组件,镜片组件包括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当镜片组件固定到电路板上后,闪光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激光收发组件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设有阻光部。本发明实施例使用阻光部时激光收发组件发出的光线由于此阻光部的阻挡,使得该光线不会窜至发光组件处,即能使得发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在工作时相互不会发生窜光现象,从而解决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功能上失效和拍摄出的影像失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相对于相位对焦技术,激光对焦是一种非常迅速的对焦方式,其通过记录红外激光从装置发射处理啊,经过目标表面反射,最后再被测距仪接收到的时间差,来计算目标到测试仪器的距离。
由于激光对焦的优势在于对焦时间短这一特性,目前广泛出现了使用激光对焦的终端,如相机和手机等,并与这些设备上的闪光组件协同作用,迅速实现对焦进行拍照或是录制视频。
然而,采用激光对焦方式的这些设备,由于激光收发组件和闪光灯或是其他发光组件,如对焦辅助灯等临近安装,这样就会出现在同时工作时容易出现相互窜光的问题,该问题一直比较难解决,特别是在移动终端上,由于设备体积小,空间有限,使得闪光组件或是对焦辅助灯等与激光收发组件靠得很近,这样就导致了两者相互之间窜光影响,从而不但在拍摄过程中会有功能上失效的现象,而且拍摄出来的影像也会有不同程度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能够解决闪光组件或是对焦辅助灯等与激光收发组件之间的窜光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可包括:电路板,以及并排固定在电路板上的闪光组件与激光收发组件,拍摄辅助装置还包括镜片组件,镜片组件包括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当镜片组件固定到电路板上后,闪光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激光收发组件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设有阻光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镜片组件包括非透明镜片与透明镜片,透明镜片固定于非透明镜片上,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设置于非透明镜片上,其中第一容纳腔的底部为透明镜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非透明镜片设置有通孔部,透明镜片包括闪光覆盖部与延伸覆盖部,闪光覆盖部覆盖通孔部的端部以形成第一容纳腔,延伸覆盖部与闪光覆盖部相连并覆盖于非透明镜片上,透明镜片的整体正投影面积小于非透明镜片的整体正投影面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非透明镜片上设置有定位槽,透明镜片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部,当透明镜片固定于非透明镜片上时,定位部位于定位槽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激光收发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隔光片,隔光片位于激光收发组件和非透明镜片之间且隔光片位于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激光发射端与闪光灯组件相邻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之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镜片组件固定于电路板上,镜片组件上设置有定位柱,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缺口,当镜片组件通过双面胶固定于电路板上后,定位柱穿过定位缺口。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前述的拍摄辅助装置,拍摄辅助装置与终端上的摄像头组件相邻设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还包括主板、及外壳,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元件连接至主板上,拍摄辅助装置与摄像头组件并排设置,外壳上开设有容纳孔用以容纳拍摄辅助装置,终端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电路板的下方用于支撑电路板。
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固定在电路板上;
调整镜片组件的安装方向以使镜片组件上的定位柱对准电路板上的定位缺口;
将镜片组件通过双面胶安装到电路板上,安装完成后,定位柱位于定位缺口中,阻光部位于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之间。
在将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将透明镜片固定到非透明镜片上以形成镜片组件,固定完成后,非透明镜片用以容纳闪光组件的第一容纳腔的底部为透明镜片的闪光覆盖部;
将隔光片固定在激光收发组件上,隔光片位于激光收发组件的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还可为:
将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固定在电路板上;
将镜片组件上的定位柱对准电路板上的定位缺口进行安装,镜片组件上的阻光部位于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之间。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包括:
在将镜片组件上的定位柱对准电路板上的定位缺口进行安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将非透明镜片和透明镜片组装成镜片组件,其中非透明镜片的第一容纳腔的底部与透明镜片的闪光覆盖部相配合,非透明镜片的定位槽与透明镜片的定位部相配合;
将隔光片固定在激光收发组件上,隔光片位于激光收发组件上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之间;
将双面胶贴于镜片组件与电路板相对的一面上。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对焦镜片,在发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处分别设置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并且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设置阻光部,该阻光部作用在于阻挡发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之间相互窜光,若无此阻光部时,发光组件在工作时可能将激光收发组件发出的光线错误的接收,从而造成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而当使用此阻光部时激光收发组件发出的光线由于此阻光部的阻挡,使得该光线不会窜至发光组件处,即能使得发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在工作时相互不会发生窜光现象,从而解决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功能上失效和拍摄出的影像失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拍摄辅助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拍摄辅助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拍摄辅助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配设辅助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配设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配设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一个实施例图。
1、拍摄辅助装置,11、电路板,111、定位缺口,12、闪光组件,13、激光收发组件,14、镜片组件,141、第一容纳腔,142、第二容纳腔,143、非透明镜片,1431、定位槽,144、透明镜片,1441、定位部,1442、闪光覆盖部,1443、延伸覆盖部,145、定位柱,15、阻光部,16、隔光片,17、双面胶,2,摄像头组件,3、外壳,31、容纳孔,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能够解决闪光组件或是对焦辅助灯等与激光收发组件之间的窜光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激光收发组件作为激光对焦的核心部件,其相对于现有对焦技术,对焦精度和对焦速度都有大幅的提高,而为了保证该激光收发组件的良好运行环境,需要防止其他部件的窜光干扰,为解决此问题,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拍摄辅助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可包括以下内容:电路板11,以及并排固定在电路板上的闪光组件12与激光收发组件13,拍摄辅助装置1还包括镜片组件14,镜片组件包括第一容纳腔141及第二容纳腔142,当镜片组件固定到电路板上后,闪光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激光收发组件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设有阻光部15。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对焦镜片,在发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处分别设置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并且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设置阻光部,该阻光部作用在于阻挡发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之间相互窜光,若无此阻光部时,发光组件在工作时可能将激光收发组件发出的光线错误的接收,从而造成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而当使用此阻光部时激光收发组件发出的光线由于此阻光部的阻挡,使得该光线不会窜至发光组件处,即能使得发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在工作时相互不会发生窜光现象,从而解决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功能上失效和拍摄出的影像失真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镜片组件上位于闪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处分别设置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从而闪光组件和激光组件可分别设置在两个容纳腔内,由于闪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采取并排设置的方式,两个容纳腔为配合闪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也采取并排设置的方式,再加上固定闪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的电路板,拍摄辅助装置的体积仅为镜片组件的大小,从而可以灵活布置在各种内部较小的设备内。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拍摄辅助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辅助装置,该拍摄辅助装置在图1的基础上,镜片组件包括非透明镜片143与透明镜片144,透明镜片固定于非透明镜片上,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设置于非透明镜片上,其中第一容纳腔的底部为透明镜片。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闪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工作条件及需求不同,针对闪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处分别设置透明镜片和非透明镜片,闪光灯主要为补光作用,因此需要透明镜片以使得其发出的光线不会被弱化,而激光收发组件仅需要接收发出的光线即可,对于材质的透明度要求比较低,因此采用非透明镜片,当然,该非透明镜片也非完全不透明的镜片,其至少能够使得激光透过,采用这种非透明镜片也会减小闪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之间相互窜光干扰。
作为优选的,非透明镜片设置有通孔部,透明镜片包括闪光覆盖部1442与延伸覆盖部1443,闪光覆盖部覆盖通孔部的端部以形成第一容纳腔,延伸覆盖部与闪光覆盖部相连并覆盖于非透明镜片上,透明镜片的整体正投影面积小于非透明镜片的整体正投影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部的形状和闪光覆盖部的形状可以相适配,即如通孔部位圆柱形通孔,则相应的闪光覆盖部对应该圆柱形通孔处设有圆柱形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与圆柱形通孔相配合,增大透明镜片与非透明镜片的接触面积,再加上定位槽和定位部,能使透明镜片与非透明镜片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
可以理解的是,透明镜片设置为两部分,便于针对不同的装配环境进行设计,如设备的外壳上开的安装孔是椭圆形的,那么此处应当将两个覆盖部结合起来设置为对应椭圆形的形状,以便于安装,当然设置为两个覆盖部时,两个覆盖部可以使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使可拆卸连接的,从而使得两个覆盖部的材质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使不同的,能够针对每个部件选择对应的材质,比如闪光覆盖部可选择柔和闪光组件的材质,延伸覆盖部选择全透明材质,或是闪光覆盖部和延伸覆盖部均采用全透明材质,从而设计上能够更加灵活多变。
可以理解的是,即如果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横截面作为投影面,透明镜片的正投影面积要小于非透明镜片的正投影面积,此设计同样也为降低闪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之间的窜光干扰。
举例来说,透明镜片比如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仅需要其满足在闪光组件处的闪光覆盖部为覆盖第一容纳腔的底部即可,如透明镜片仅仅略小于非透明镜片,其不仅覆盖第一容纳腔的底部,而且还覆盖了第二容纳腔的底部。
其中,作为可选的,非透明镜片上设置有定位槽1431,透明镜片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部1441,当透明镜片固定于非透明镜片上时,定位部位于定位槽中。
由上可见,透明镜片和非透明镜片之间是可以拆卸的方式组装的,因此可以分别加工透明镜片和非透明镜片,然后将二者组装在一起,提高装配效率,而设置的定位部和定位槽能使得透明镜片和非透明镜片之间固定的更为牢固。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拍摄辅助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在图1或图1结合图2的基础上,该拍摄辅助装置中,激光收发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隔光片16,隔光片位于激光收发组件和非透明镜片之间且隔光片位于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激光发射端与闪光灯组件相邻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装配的原因,激光收发组件与第二容纳腔的底部会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能会使得激光收发组件本身的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之间出现窜光干扰的现象,因此,通过在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设置此隔光片,能有效阻隔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在工作时的窜光干扰,该隔光片配合阻光部能解决闪光组件与激光收发组件之间的窜光问题,使得二者在工作时能够不发生窜光干扰,从而整个拍摄辅助装置即使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除激光发射端与闪光灯组件相邻设置之外,由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设置有阻光部,也可将激光接收端与闪光灯相邻设置,同样具有防止窜光干扰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该隔光片的两面分别与激光收发组件和第二容纳腔底部相接触,使得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之间的相互窜光干扰的情形降到最低。
作为可选的,镜片组件上设置有定位柱145,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缺口111,当镜片组件通过双面胶17固定于电路板上后,定位柱穿过定位缺口。
可以理解的是,镜片组件虽然在安装时会固定于设备上,但是为了保证镜片组件与激光收发组件及闪光组件之间的配合关系,需要对镜片组件和电路板之间进行固定,其一是采用在镜片组件上设置定位柱,再在电路板上设置定位缺口,通过定位柱和缺口进行限位,再配合双面胶固定保证镜片组件与激光收发组件及闪光组件之间不发生相互移动的问题,需要对镜片组件进行固定,而在这种较小的空间情况下,采用双面胶将镜片组件固定于电路板上,不仅固定牢固而且易于装配。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配设辅助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图,图4所示结构为将拍摄辅助装置的所有组件进行装配所得结构。
上面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拍摄辅助装置,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一个实施例,该终端可包括图1至图4之中任一拍摄辅助装置,拍摄辅助装置与终端上的摄像头组件2相邻设置。
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拍摄辅助装置,该终端可以在保持原有设计的情形下,如原设计为仅放置闪光灯组件,而替换为拍摄辅助装置的话,由于该拍摄辅助装置为独立的元器件,并且体积较小,可以同时融入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从而采用拍摄辅助装置能够提高终端的拍摄质量和拍摄效率。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主板及外壳3,拍摄辅助装置的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元件连接至主板上,拍摄辅助装置与摄像头组件并排设置,外壳上开设有容纳孔31用以容纳拍摄辅助装置,终端还包括支撑板4,支撑板设置于电路板的下方用于支撑电路板。
可以看出,摄像头组件和拍摄辅助组件之间并排设置,能使得终端的对焦更为准确,拍摄辅助装置的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元件连接至主板,使得拍摄辅助装置在终端上的装配位置更加灵活。
可以看出,加入支撑板能够对电路板进行更好的支撑作用,如可将该支撑板与外壳之间相互固定,从而使得拍摄辅助组件更为牢固的固定在外壳上。
上面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该方法可包括:
601、将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固定在电路板上。
其中,固定于电路板上的闪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并排设置。
602、将镜片组件上的定位柱对准电路板上的定位缺口进行安装。
镜片组件上具有阻光部,位于镜片上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镜片组件上的阻光部位于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之间,镜片组件在安装时,阻光部对准该间隙安装在电路板上。
可以看出,在将镜片组件的阻光部对准该间隙安装在电路板上后,该阻光部作用在于阻挡发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之间相互窜光,若无此阻光部时,发光组件在工作时可能将激光收发组件发出的光线错误的接收,从而造成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而当使用此阻光部时激光收发组件发出的光线由于此阻光部的阻挡,使得该光线不会窜至发光组件处,即能使得发光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在工作时相互不会发生窜光现象,从而解决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功能上失效和拍摄出的影像失真的问题。
其中,作为可选的,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该方法中步骤701和步骤705分别与前述步骤601和6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在步骤701之后,该方法还可包括:
702、将非透明镜片和透明镜片组装成镜片组件。
其中非透明镜片的第一容纳腔的底部与透明镜片的闪光覆盖部相配合,即将透明镜片固定到非透明镜片上以形成镜片组件,固定完成后,非透明镜片用以容纳闪光组件的第一容纳腔的底部为透明镜片的闪光覆盖部,非透明镜片的定位槽与透明镜片的定位部相配合。
703、将隔光片固定在激光收发组件上。
将隔光片固定于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之间主要为了使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之间相互隔离,从而不产生窜光干扰。
704、将双面胶贴于镜片组件与电路板相对的一面上。
为了镜片组件在电路板上固定的更加牢固,采用双面胶的方式进行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装配的原因,激光收发组件与第二容纳腔的底部会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能会使得激光收发组件本身的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之间出现窜光干扰的现象,因此,通过在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设置此隔光片,能有效阻隔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在工作时的窜光干扰,该隔光片配合阻光部能解决闪光组件与激光收发组件之间的窜光问题,使得二者在工作时能够不发生窜光干扰,从而整个拍摄辅助装置即使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还可采用如下方式,
将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固定在电路板上;
调整镜片组件的安装方向以使镜片组件上的定位柱对准电路板上的定位缺口;
将镜片组件通过双面胶安装到电路板上,安装完成后,定位柱位于定位缺口中,阻光部位于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之间。
在将闪光灯组件和激光收发组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将透明镜片固定到非透明镜片上以形成镜片组件,固定完成后,非透明镜片用以容纳闪光组件的第一容纳腔的底部为透明镜片的闪光覆盖部;
将隔光片固定在激光收发组件上,隔光片位于激光收发组件的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之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以及并排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的闪光组件与激光收发组件,所述拍摄辅助装置还包括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包括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当所述镜片组件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后,所述闪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激光收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设有阻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件包括非透明镜片与透明镜片,所述透明镜片固定于所述非透明镜片上,所述第一容纳腔及所述第二容纳腔设置于所述非透明镜片上,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为所述透明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明镜片设置有通孔部,所述透明镜片包括闪光覆盖部与延伸覆盖部,所述闪光覆盖部覆盖所述通孔部的端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延伸覆盖部与所述闪光覆盖部相连并覆盖于所述非透明镜片上,所述透明镜片的整体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非透明镜片的整体正投影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明镜片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透明镜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部,当所述透明镜片固定于所述非透明镜片上时,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定位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收发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隔光片,所述隔光片位于所述激光收发组件和所述非透明镜片之间且所述隔光片位于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所述激光发射端与闪光灯组件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件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缺口,当所述镜片组件通过双面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后,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缺口。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所述拍摄辅助装置与所述终端上的摄像头组件相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主板及外壳,所述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元件连接至所述主板上,所述拍摄辅助装置与所述摄像头组件并排设置,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容纳孔用以容纳所述拍摄辅助装置,所述终端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
9.一种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所述拍摄辅助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闪光灯组件和所述激光收发组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调整所述镜片组件的安装方向以使所述镜片组件上的定位柱对准所述电路板上的定位缺口;
将所述镜片组件通过双面胶安装到所述电路板上,安装完成后,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定位缺口中,所述阻光部位于所述闪光灯组件和所述激光收发组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闪光灯组件和所述激光收发组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透明镜片固定到非透明镜片上以形成所述镜片组件,固定完成后,所述非透明镜片用以容纳所述闪光组件的第一容纳腔的底部为所述透明镜片的闪光覆盖部;
将隔光片固定在所述激光收发组件上,所述隔光片位于所述激光收发组件的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之间。
CN201510317847.7A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4849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847.7A CN104849946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847.7A CN104849946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9946A true CN104849946A (zh) 2015-08-19
CN104849946B CN104849946B (zh) 2017-11-24

Family

ID=5384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7847.7A Active CN104849946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994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9720A (zh) * 2017-03-31 2017-06-27 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附加镜头以及附加镜头组件
CN107087089A (zh) * 2017-05-25 2017-08-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2327274A (zh) * 2018-06-08 2021-02-05 上海禾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57140A (ja) * 2003-05-30 2004-12-16 Kyocera Corp 撮影機能付き携帯端末装置
CN1756270A (zh) * 2004-09-29 2006-04-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和电子设备
JP2006352388A (ja) * 2005-06-15 2006-12-28 Nec Corp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ケース構造
CN101953154A (zh) * 2007-12-17 2011-01-19 豪威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闪光灯的可回焊相机模块
US20110014955A1 (en) * 2009-07-20 2011-01-20 Sang Joon Kim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n led backlight unit
CN102681304A (zh) * 2011-03-09 2012-09-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保护罩、应用其的相机模组和便携式电子装置
JP2012230427A (ja) * 2012-08-21 2012-11-22 Power Support:Kk フラッシュ光の拡散防止後付パーツ
CN203259757U (zh) * 2013-04-26 2013-10-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应用其的移动终端
DE102013112489A1 (de) * 2013-11-13 2015-05-13 Osram Oled Gmbh Flächiges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für eine Blitzlichtvorrichtung, Blitzlichtvorrichtung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umfassend eine Blitzlicht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57140A (ja) * 2003-05-30 2004-12-16 Kyocera Corp 撮影機能付き携帯端末装置
CN1756270A (zh) * 2004-09-29 2006-04-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和电子设备
JP2006352388A (ja) * 2005-06-15 2006-12-28 Nec Corp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ケース構造
CN101953154A (zh) * 2007-12-17 2011-01-19 豪威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闪光灯的可回焊相机模块
US20110014955A1 (en) * 2009-07-20 2011-01-20 Sang Joon Kim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n led backlight unit
CN102681304A (zh) * 2011-03-09 2012-09-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保护罩、应用其的相机模组和便携式电子装置
JP2012230427A (ja) * 2012-08-21 2012-11-22 Power Support:Kk フラッシュ光の拡散防止後付パーツ
CN203259757U (zh) * 2013-04-26 2013-10-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应用其的移动终端
DE102013112489A1 (de) * 2013-11-13 2015-05-13 Osram Oled Gmbh Flächiges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für eine Blitzlichtvorrichtung, Blitzlichtvorrichtung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umfassend eine Blitzlichtvorrichtung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9720A (zh) * 2017-03-31 2017-06-27 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附加镜头以及附加镜头组件
CN106899720B (zh) * 2017-03-31 2023-12-08 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附加镜头以及附加镜头组件
CN107087089A (zh) * 2017-05-25 2017-08-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087089B (zh) * 2017-05-25 2019-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2327274A (zh) * 2018-06-08 2021-02-05 上海禾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9946B (zh)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3066B (zh) 摄像装置和终端
CN108345080A (zh) 镜头驱动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US115164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596397B2 (en) Dual shot strobe lens and flex and stiffener features of a camera
US9436062B2 (en) Camera body
US11533418B2 (en) Imaging module,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205593A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device
US20160050347A1 (en) Depth camera
CN104849946A (zh)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及终端
EP3575865B1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66278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WO2019134385A1 (zh) 摄像头组件及无人机
WO2016036405A1 (en) Dual shot strobe lens and flex and stiffener features of a camera
CN102819166A (zh) 相机
CN204705802U (zh)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及终端
CN112329493A (zh) 用于条码读取的瞄准指示装置和条码读取设备
CN108614363A (zh) 激光投射模组、摄像组件及终端
US8733956B2 (en) Illumination assemblies, cameras with illumination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13691705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074885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10596909A (zh) 光学投射装置
CN112351157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US11470228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shape memory alloy mo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3596220A (zh) 一种保护壳
CN211905690U (zh) Tof模组和具有其的摄像装置、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00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 Meiz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Zhuhai High-tech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Zhuhai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al Meiz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