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8853B - 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8853B
CN104848853B CN201510282773.8A CN201510282773A CN104848853B CN 104848853 B CN104848853 B CN 104848853B CN 201510282773 A CN201510282773 A CN 201510282773A CN 104848853 B CN104848853 B CN 104848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msub
visual field
entrance aperture
sunlight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27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8853A (zh
Inventor
王赓
邢飞
卫旻嵩
尤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827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8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8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8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8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8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0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astronomical means
    • G01C21/02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astronomical means with the use of startrac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包括:S1:设置太阳敏感器的视场角及光线引入器到图像传感器的间距;S2:计算入射孔最小间距;S3:确定不同入射角光线引入器入射孔径尺寸;S4:确定最大入射角小孔衍射光斑直径及入射孔组边缘间距;S5:设置入射孔组的安全间隙值,计算其中心间距;S6:计算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及所需入射孔组数;S7:判断入射孔间距是否满足S2中需求,若是,执行S8,否则执行S3;S8:根据入射孔径尺寸与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得到不同入射孔组的孔径尺寸;S9:对小孔间距进行唯一编码,完成光线引入器设计。本发明可同时提高太阳敏感器视场角范围、分辨率及太阳入射角提取精度。

Description

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敏感器姿态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敏感器是空间飞行器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太阳光线与太阳敏感器坐标系的夹角实现空间飞行器的对日定向。太阳敏感器主要分为模拟式与数字式,模拟式太阳敏感器结构简单,但精度较低且易受杂散光的影响,不适用于高精度的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相对于模拟式太阳敏感器,数字式太阳敏感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其光学系统可消除杂散光影响,美国JPL实验室于2002年提出基于MEMS工艺光学掩膜和APSCMOS图像传感器的数字式太阳敏感器,实现了数字式太阳敏感器小型化,从此微型数字式太阳敏感器得到广泛研究,尤其在大视场角、高精度、高分辨率以及质心提取算法等方面。
在提高数字式太阳敏感器视场角及分辨率方面,有许多方法被提出并得到应用,主要有:透镜法、多探测器组合法、拱形/金字塔形光线引入器法,但以上方法使系统结构复杂、增大体积和功耗。邢飞等人于2013年提出了基于MEMS平面光线引入器的图像探测器复用技术,可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大视场角及高分辨率。但对于基于小孔成像原理设计的多孔光线引入器,由于小孔衍射作用,相邻小孔间衍射成像产生干涉,在大视场情况下尤为明显,影响图像质心提取精度。为解决小孔阵列由于衍射产生的图像交叠问题,郑志敏、魏新国等人对等间距相同孔径小孔阵列光学系统进行了衍射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设计了统一的小孔尺寸及间距,但对于基于图像探测器复用技术的数字式太阳敏感器,不同分视场对应不同的小孔阵列,因此需对不同分视场的小孔尺寸进行仿真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提高太阳敏感器视场角范围、分辨率和太阳入射角提取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太阳敏感器的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线引入器到图像传感器的间距;S2:根据所述太阳敏感器视场角FOV得到所述光线引入器单轴边缘入射孔最小间距;S3:根据“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对不同入射角不同尺寸小孔衍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不同入射角光线引入器入射孔径尺寸;S4:根据衍射光仿真图像,确定最大仿真入射角小孔衍射光斑直径及光线引入器入射孔组边缘间距,其中,所述最大仿真入射角根据所述太阳敏感器的视场角FOV得到;S5:分别设置光线引入器入射孔组在X轴、Y轴方向的安全间隙值,并据此计算入射孔组的中心间距;S6:计算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以及为实现所述视场角FOV的测量的两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S7:判断光线引入器两轴向边缘入射孔间距是否满足步骤S2中的设计需求,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8,否则执行步骤S3;S8:根据所述不同入射角光线引入器的入射孔径尺寸与所述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得到不同入射孔组的孔径尺寸;S9:对各入射孔组中小孔间距进行唯一编码,并根据编码即孔径尺寸设计结果通过微纳加工工艺加工制造得到光线引入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根据“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对不同入射角不同尺寸小孔衍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不同分视场光线引入器小孔孔径尺寸,解决了太阳敏感器边缘视场相邻小孔衍射成像模糊以及由于干涉效应导致图像交叠影响质心提取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了太阳敏感器视场角范围和太阳入射角提取精度,为数字太阳敏感器高精度光学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方案。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制造得到的光线引入器对太阳敏感器进行标定,以验证所述太阳传感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太阳敏感器视场角FOV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pattern为所述光线引入器单轴边缘入射孔最小间距,h为光线引入器到COMS图像传感器的间距,lsensor为图像传感器相应轴向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光线引入器全部入射孔组边缘间距相同,且所述边缘间距为所述最大仿真入射角小孔衍射光斑直径的三倍。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步骤S5进一步包括:
X轴向入射孔组中心间距为:
dmx=lsensorx-Dx-lm
Y轴向入射孔组中心间距为:
dmy=lsensory-Dy-dmax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步骤S6进一步包括: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以及为实现视场角FOV的测量的两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
其中,[FOV0,FOV1,FOV2…FOVn]为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n为为实现视场角FOV的测量单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步骤S7具体包括:根据关系式lpattern=2ndm,判断光线引入器两轴向边缘入射孔间距是否满足步骤S2中的设计需求;若计算所得两轴向lpattern均小于步骤S2设计lpattern,则判定满足要求,继续执行步骤S8;若计算所得两轴向其中一个轴向lpattern大于步骤S2设计lpattern,则不满足要求,需返回再次执行步骤S3。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图像传感器为CMOS图像传感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对各入射孔组中小孔间距进行唯一编码,进一步包括:设左孔与中孔中心间距为L1,中孔与右孔间距为L2;分别对各组定位孔中的L1和L2进行唯一编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传感器复用大视场测量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垂直入射时不同孔径衍射光强分布曲线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30°斜入射时沿入射方向不同孔径衍射光强分布曲线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45°斜入射时沿入射方向不同孔径衍射光强分布曲线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60°斜入射时沿入射方向不同孔径衍射光强分布曲线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线引入器分视场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线引入器X轴向各组入射孔组可测视场角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线引入器Y轴向各组入射孔组可测视场角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采用的不同孔径设计方案与相同孔径设计方案X轴向50°入射角精度提取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其中,该方法是基于图像探测器复用技术实现对不同孔径光线引入器的设计。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置太阳敏感器的视场角FOV以及光线引入器到图像传感器的间距。
其中,在具体示例中,例如,设置太阳敏感器视场角FOV为120°×120。为实现角秒级分辨率的测量,例如,设置光线引入器到图像传感器的间距h为15mm,例如图2所示。更为具体地,例如图像传感器为COMS图像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太阳敏感器视场角FOV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pattern为光线引入器单轴边缘入射孔最小间距,h为光线引入器到COMS图像传感器的间距,lsensor为图像传感器相应轴向长度。
步骤S2:根据太阳敏感器视场角FOV得到光线引入器单轴边缘入射孔最小间距。
在具体示例中,例如,采用1280×1024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每像素尺寸为5.3μm×5.3μm,lsensor有效区域为6.78mm×5.43mm。则根据关系式将FOV为120°×120°、h为15mm、lsensor为6.78mm×5.43mm代入上式,得到光线引入器边缘入射孔最小间距lpattern为45.2mm×46.5mm,如图2所示,并预留10mm边缘间距。
步骤S3:根据“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对不同入射角不同尺寸小孔衍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不同入射角光线引入器入射孔径尺寸。
在具体示例中,例如,仿真最大斜入射角由最大视场角FOV确定,本示例中FOV例如为120°×120°,因此所需仿真最大斜入射角为60°。随着入射角增大,成像质量逐渐变差,本示例中设置的仿真角度为:垂直入射、30°斜入射、45°斜入射、60°斜入射。
进一步地,根据“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通过Matlab对上述角度的衍射光强与光斑尺寸的关系进行仿真,如图3-图6所示。
进一步地,为保证小孔衍射图像质心的提取,单孔衍射图像应仅有一个汇聚亮斑,即成像在远场衍射区域,并且相邻小孔光强分布不应交叠,同时,光能量分布集中度越高,质心提取精度越高。依据图3-图6衍射光强分布图及上述设计原则,本示例中对不同入射角小孔尺寸进行选取,当垂直入射时,小孔尺寸选取28pixel×28pixel;30°斜入射时,小孔尺寸选取30pixel×30pixel;45°斜入射时,小孔尺寸选取36pixel×36pixel;60°斜入射时,小孔尺寸选取44pixel×44pixel。
步骤S4:根据衍射光仿真图像,确定最大仿真入射角小孔衍射光斑直径及光线引入器入射孔组边缘间距,其中,最大仿真入射角根据太阳敏感器的视场角FOV得到。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光线引入器全部入射孔组边缘间距相同,且边缘间距为所述最大仿真入射角小孔衍射光斑直径的三倍。
在具体示例中,最大仿真入射角例如为上述步骤S4的示例中的,60°斜入射。则参见图6可知,当60°斜入射时,本示例中的衍射光斑直径dmax选取为120pixel,光线引入器入射孔组边缘间距lm=3dmax=3×120=360pixel,也即光线引入器全部入射孔组边缘间距相同,且边缘间距为所述最大仿真入射角小孔衍射光斑直径的三倍,例如图2所示。
步骤S5:分别设置光线引入器入射孔组在X轴、Y轴方向的安全间隙值,并据此计算入射孔组的中心间距。
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X轴向入射孔组中心间距为:
dmx=lsensorx-Dx-lm
Y轴向入射孔组中心间距为:
dmy=lsensory-Dy-dmax
其中,Dx、Dy分别为光线引入器入射孔组在X轴、Y轴方向的安全间隙值。
在具体示例中,首先,对于入射孔组安全间隙Dx、Dy的设置如下:参见图7所示,为确保各分视场入射角可连续测量,需至少有一组入射孔组在图像传感器上完整成像,避免分视场过渡阶段出现测量盲区,本示例中X轴向安全间隙例如为Dx=120pixel,Y轴向安全间隙例如为Dy=104pixel。
进一步地,参见图7,根据几何关系,光线引入器X轴向入射孔组中心间距dmx=lsensorx-Dx-lm=1280-120-360=800pixel,Y轴向入射孔组中心间距dmy=lsensory-Dy-dmax=1024-104-120=800pixel。
步骤S6:计算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以及为实现视场角FOV的测量的两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
具体地说,也即根据上述步骤S1-S6中的参数设置,通过下式计算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及为实现视场角FOV的测量的两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
其中,[FOV0,FOV1,FOV2…FOVn]为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n为实现视场角FOV的测量单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
作为具体示例,X轴向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如图8所示,Y轴向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如图9所示。参见图8、图9可知,两轴向相邻分视场连续可测量,符合设计要求。
进一步地,上式也可实现设定视场角FOV测量两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n的计算。具体地,在本示例中,设计视场角FOV测量范围是120°×120°,参见图8可知,为实现X轴向60°视场角测量,除垂直入射分视场,共需6组(nx=6)入射孔组,因此,为实现X轴向120°视场角测量共需13组入射孔组;参见图9可知,为实现Y轴向120°视场角测量同样需要13组入射孔组(ny=6)。
步骤S7:判断光线引入器两轴向边缘入射孔间距是否满足步骤S2中的设计需求,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8,否则执行步骤S3。更为具体地,该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关系式lpattern=2ndm,判断光线引入器两轴向边缘入射孔间距是否满足步骤S2中的设计需求;若计算所得两轴向lpattern均小于步骤S2设计lpattern,则判定满足要求,继续执行步骤S8;若计算所得两轴向其中一个轴向lpattern大于步骤S2设计lpattern,则不满足要求,需返回再次执行步骤S3。
在具体示例中,例如根据关系式lpattern=2ndm,则本示例中光线引入器两轴向边缘入射孔间距为lpattern=50.88mm×50.88mm,并且小于步骤S2所设计光线引入器面积,满足设计需求。
步骤S8:根据不同入射角光线引入器的入射孔径尺寸与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得到不同入射孔组的孔径尺寸。
换言之,即根据步骤S3中确定的不同入射角光线引入器入射孔径尺寸laperture与步骤S6心中确定的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FOV0,FOV1,FOV2…FOVn],本示例中两轴向入射孔组孔径尺寸均设计如下:第0组为28pixel×28pixel,第1组为30pixel×30pixel,第2组为30pixel×30pixel,第3组为36pixel×36pixel,第4组为38pixel×38pixel,第5组为40pixel×40pixel,第6组为44pixel×44pixel;两轴向以外视场,如入射孔组所测分视场范围位于上述轴向不同组视场范围之间,其孔径尺寸按较大视场设计。
步骤S9:对各入射孔组中小孔间距进行唯一编码,并根据编码及孔径尺寸设计结果通过微纳加工MEMS工艺加工制造得到光线引入器。更为具体地,该步骤进一步包括:设左孔与中孔中心间距为L1,中孔与右孔间距为L2;分别对各组定位孔中的L1和L2进行唯一编码。
在具体示例中,例如,一组定位孔中,设左孔与中孔中心间距为L1,中孔与右孔间距为L2,参见图7所示,通过分别对各组定位孔中L1、L2进行唯一编码,可从探测图像中判别各组定位孔所在分视场,以计算光线入射角。本示例中X轴向以像素为单位编码设计为{…[128120],[124120],[120120],[122120],[126120]…},Y轴向编码设计为{…[120126],[120122],[120120],[120124],[120128]…}。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例如还包括:
步骤10:根据制造得到的光线引入器对太阳敏感器进行标定实验,以验证太阳敏感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进一步地,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该示例中数字式太阳敏感器实测图像与理论设计及仿真相符,满足120°×120°视场角测量要求,本示例中不同孔径设计方案在X轴向50°入射角成像质心提取精度为1.32"(1σ)比相同孔径设计方案4.52"(1σ)提高3倍以上,参见图10所示。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根据“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对不同入射角不同尺寸小孔衍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不同分视场光线引入器小孔孔径尺寸,解决了太阳敏感器边缘视场相邻小孔衍射成像模糊以及由于干涉效应导致图像交叠影响质心提取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了太阳敏感器视场角范围和太阳入射角提取精度,为数字太阳敏感器高精度光学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太阳敏感器的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线引入器到图像传感器的间距;
S2:根据所述太阳敏感器视场角FOV得到所述光线引入器单轴边缘入射孔最小间距;
S3:设计原则:根据“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对不同入射角不同尺寸小孔衍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不同入射角光线引入器入射孔径尺寸,同时,为保证小孔衍射图像质心的提取,单孔衍射图像应仅有一个汇聚亮斑,即成像在远场衍射区域,并且相邻小孔光强分布不应交叠,同时,光能量分布集中度越高,质心提取精度越高,依据衍射光强分布图及上述设计原则,对不同入射角小孔尺寸进行选取;
S4:根据衍射光仿真图像,确定最大仿真入射角小孔衍射光斑直径及光线引入器入射孔组边缘间距,其中,所述最大仿真入射角根据所述太阳敏感器的视场角FOV得到,其中,光线引入器全部入射孔组边缘间距相同,且所述边缘间距为所述最大仿真入射角小孔衍射光斑直径的三倍;
S5:分别设置光线引入器入射孔组在X轴、Y轴方向的安全间隙值,并据此计算入射孔组的中心间距;
S6:计算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以及为实现所述视场角FOV的测量的两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
S7:判断光线引入器两轴向边缘入射孔间距是否满足步骤S2中的设计需求,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8,否则执行步骤S3;
S8:根据所述不同入射角光线引入器的入射孔径尺寸与所述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得到不同入射孔组的孔径尺寸;
S9:对各入射孔组中小孔间距进行唯一编码,并根据编码及孔径尺寸设计结果通过微纳加工工艺加工制造得到光线引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制造得到的光线引入器对太阳敏感器进行标定,以验证所述太阳敏感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敏感器视场角FOV的计算公式如下:
<mrow> <mi>F</mi> <mi>O</mi> <mi>V</mi> <mo>=</mo> <mn>2</mn> <mi>a</mi> <mi>r</mi> <mi>c</mi> <mi>t</mi> <mi>a</mi> <mi>n</mi>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l</mi> <mrow> <mi>p</mi> <mi>a</mi> <mi>t</mi> <mi>t</mi> <mi>e</mi> <mi>r</mi> <mi>n</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l</mi> <mrow> <mi>s</mi> <mi>e</mi> <mi>n</mi> <mi>s</mi> <mi>o</mi> <mi>r</mi> </mrow> </msub> </mrow> <mrow> <mn>2</mn> <mi>h</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mo> </mrow>
其中,lpattern为所述光线引入器单轴边缘入射孔最小间距,h为光线引入器到COMS图像传感器的间距,lsensor为图像传感器相应轴向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进一步包括:
X轴向入射孔组中心间距为:
dmx=lsensorx-Dx-lm
Y轴向入射孔组中心间距为:
dmy=lsensory-Dy-dmax
其中,Dx、Dy分别为光线引入器入射孔组在X轴、Y轴方向的安全间隙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进一步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以及为实现视场角FOV的测量的两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
<mrow> <msub> <mi>FOV</mi> <mn>0</mn> </msub> <mo>:</mo> <mo>&amp;lsqb;</mo> <mo>-</mo> <mi>a</mi> <mi>r</mi> <mi>c</mi> <mi>t</mi> <mi>a</mi> <mi>n</mi>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l</mi> <mrow> <mi>s</mi> <mi>e</mi> <mi>n</mi> <mi>s</mi> <mi>o</mi> <mi>r</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l</mi> <mi>m</mi> </msub> </mrow> <mrow> <mn>2</mn> <mi>h</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mo> <mi>a</mi> <mi>r</mi> <mi>c</mi> <mi>t</mi> <mi>a</mi> <mi>n</mi>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l</mi> <mrow> <mi>s</mi> <mi>e</mi> <mi>n</mi> <mi>s</mi> <mi>o</mi> <mi>r</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l</mi> <mi>m</mi> </msub> </mrow> <mrow> <mn>2</mn> <mi>h</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amp;rsqb;</mo> </mrow>
<mrow> <msub> <mi>FOV</mi> <mn>1</mn> </msub> <mo>:</mo> <mo>&amp;lsqb;</mo> <mi>a</mi> <mi>r</mi> <mi>c</mi> <mi>t</mi> <mi>a</mi> <mi>n</mi> <mrow> <mo>(</mo> <mfrac> <mrow> <mn>2</mn> <msub> <mi>d</mi> <mi>m</mi> </msub> <mo>+</mo> <msub> <mi>l</mi> <mi>m</mi> </msub> <mo>-</mo> <msub> <mi>l</mi> <mrow> <mi>s</mi> <mi>e</mi> <mi>n</mi> <mi>s</mi> <mi>o</mi> <mi>r</mi> </mrow> </msub> </mrow> <mrow> <mn>2</mn> <mi>h</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mo> <mi>a</mi> <mi>r</mi> <mi>c</mi> <mi>t</mi> <mi>a</mi> <mi>n</mi>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l</mi> <mrow> <mi>s</mi> <mi>e</mi> <mi>n</mi> <mi>s</mi> <mi>o</mi> <mi>r</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l</mi> <mi>m</mi> </msub> <mo>+</mo> <mn>2</mn> <msub> <mi>d</mi> <mi>m</mi> </msub> </mrow> <mrow> <mn>2</mn> <mi>h</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amp;rsqb;</mo> </mrow>
<mrow> <msub> <mi>FOV</mi> <mi>n</mi> </msub> <mo>:</mo> <mo>&amp;lsqb;</mo> <mi>a</mi> <mi>r</mi> <mi>c</mi> <mi>t</mi> <mi>a</mi> <mi>n</mi> <mrow> <mo>(</mo> <mfrac> <mrow> <mn>2</mn> <msub> <mi>nd</mi> <mi>m</mi> </msub> <mo>+</mo> <msub> <mi>l</mi> <mi>m</mi> </msub> <mo>-</mo> <msub> <mi>l</mi> <mrow> <mi>s</mi> <mi>e</mi> <mi>n</mi> <mi>s</mi> <mi>o</mi> <mi>r</mi> </mrow> </msub> </mrow> <mrow> <mn>2</mn> <mi>h</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mo> <mi>a</mi> <mi>r</mi> <mi>c</mi> <mi>t</mi> <mi>a</mi> <mi>n</mi>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l</mi> <mrow> <mi>s</mi> <mi>e</mi> <mi>n</mi> <mi>s</mi> <mi>o</mi> <mi>r</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l</mi> <mi>m</mi> </msub> <mo>+</mo> <mn>2</mn> <msub> <mi>nd</mi> <mi>m</mi> </msub> </mrow> <mrow> <mn>2</mn> <mi>h</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o>&amp;rsqb;</mo> <mo>,</mo> </mrow>
其中,[FOV0,FOV1,FOV2…FOVn]为每组入射孔组可测量分视场范围,n为实现视场角FOV的测量单轴向所需入射孔组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具体包括:
根据关系式lpattern=2ndm,判断光线引入器两轴向边缘入射孔间距是否满足步骤S2中的设计需求;
若计算所得两轴向lpattern均小于步骤S2设计lpattern,则判定满足要求,继续执行步骤S8;
若计算所得两轴向其中一个轴向lpattern大于步骤S2设计lpattern,则不满足要求,需返回再次执行步骤S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为CMOS图像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入射孔组中小孔间距进行唯一编码,进一步包括:
设左孔与中孔中心间距为L1,中孔与右孔间距为L2
分别对各组定位孔中的L1和L2进行唯一编码。
CN201510282773.8A 2015-05-28 2015-05-28 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Active CN104848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2773.8A CN104848853B (zh) 2015-05-28 2015-05-28 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2773.8A CN104848853B (zh) 2015-05-28 2015-05-28 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8853A CN104848853A (zh) 2015-08-19
CN104848853B true CN104848853B (zh) 2018-02-09

Family

ID=5384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2773.8A Active CN104848853B (zh) 2015-05-28 2015-05-28 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88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8601B (zh) * 2019-07-23 2023-04-18 山东爱新卓尔智慧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向队列的双批号药品自动分配方法与系统
CN114543790B (zh) * 2021-12-30 2024-05-10 浙江众星志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小卫星太阳敏感器的鬼影去除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05398D1 (de) * 1999-11-19 2003-10-23 Ct For Res In Earth And Space Sonnendetektoren mit einer mehrere nadellöcher aufweisenden abdeckung für die bestimmung der orientierung eines satelliten
US20020005469A1 (en) * 2000-01-14 2002-01-17 Marzouk Marzouk Micro sun sensor using a hologram
CN103323000B (zh) * 2013-05-22 2016-05-25 上海新跃仪表厂 数字式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及其框架结构件和安装方法
CN103808299B (zh) * 2014-02-25 2016-01-20 清华大学 太阳敏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8853A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kai et al. Detection of the red giant branch stars in M82 using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Croft et al. Minkowski’s object: a starburst triggered by a radio jet, revisited
Bothwell et al. High-resolution CO and radio imaging of z∼ 2 ULIRGs: extended CO structu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versal star formation law
CN100562707C (zh) 双目视觉转轴标定方法
CN106052584B (zh) 一种基于视觉及惯性信息融合的轨道空间线形测量方法
CN102927982B (zh) 双光谱的自主导航敏感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6595674B (zh) 基于星敏感器和星间链路的heo卫星编队飞行自主导航方法
CN106204625A (zh) 一种可变焦距柔性化位姿视觉测量方法
CN104848853B (zh) 高精度、大视场不同孔径太阳敏感器光线引入器设计方法
CN107741229A (zh) 一种光电/雷达/惯性组合的舰载机着舰导引方法
CN103136747A (zh) 车载摄像系统及其校准方法和校准程序
CN105928524B (zh)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三视场星敏感器安装指向设计方法
CN104198056B (zh) 一种低对比度扩展源望远镜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
CN110517325A (zh) 一种坐标变换及坐标变换的车身周围物体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1852614B (zh) 导航传感器的微型偏振光检测装置
CN103900696B (zh) 一种仿螳螂虾视觉偏振拮抗感知的水下偏振成像方法
CN105444780B (zh) 星载摆扫式光学相机图像定位验证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7806874A (zh) 一种视觉辅助的捷联惯导极区初始对准方法
CN104764449B (zh) 一种基于星历修正的捕获段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N101451844B (zh) 一种基于生物复眼结构的一体化星敏感器及其应用
CN106679653A (zh) 一种基于星敏感器和星间链路的heo卫星群相对测量方法
CN108663043A (zh) 基于单个相机辅助的分布式pos主子节点相对位姿测量方法
Lubin et al. A Definitive Optical Detection of a Supercluster at z≈ 0.91
CN105758400A (zh) 静止卫星成像导航与配准恒星敏感东西参数提取方法
CN102135435A (zh) 一种数字太阳敏感器的误差修正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