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烘干效果好的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竖直安装在墙壁上,在本体上方设有与墙壁固连且用于挂晾衣物的衣架,所述衣物位于本体背离墙壁一侧,在本体底部安装有能将衣物烘干的暖风机构。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在本体上还设有能检测有无物体靠近本体的至少一个感应器。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所述衣架可向上或向下折叠。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所述衣架包括固定安装在墙壁上的支座,在支座之间活动安装有水平横向设置的若干挂杆,各挂杆可同时靠近或远离墙壁。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所述暖风机构包括相互联通的进风道、出风道以及位于出风道内的加热器,所述进风道竖直设置且进风道与出风道平行设置,所述进风道、出风道均位于本体面朝墙壁一侧,所述暖风机构还包括能将外界空气由进风道吸入并从出风道排出的吸风组件。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所述本体的外周面包括顶面、底面、背离墙壁的正面、面朝墙壁的背面以及两侧面,所述吸风组件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相连的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进风道与出风道的联通处,且风轮能将空气从背面和/或底面和/或顶面和/或侧面吸入进风道,所述出风道的出口面朝地面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所述风轮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支撑圈以及分别依次贯穿通过各支撑圈的若干风片,每个风片均环绕支撑圈轴心线呈渐开线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所述暖风机构包括盖板、底板以及位于盖板和底板之间的隔板,所述盖板与隔板合围形成上述的进风道,所述隔板与底板合围形成上述的出风道,在隔板上开设有与风轮对应设置的至少一列进风槽。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在进风道的底部设有分别与盖板、隔板相连的至少一列进风板,各进风板等间距分布且每个进风板均面朝本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弯折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在出风道的出口处安装有出风架,所述出风架分别与隔板、底板相连且在出风架上固设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一列出风板,每个出风板均背离墙壁弯折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所述支座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支座内均活动插设有水平纵向设置的安装条,各挂杆分别垂直穿设于两安装条之间且各挂杆的两端分别伸出对应安装条外,两安装条能同时水平滑移并连带各挂杆靠近或远离墙壁。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两支座相背一侧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均活动安装有螺钉且每个螺钉均与对应的安装条紧密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中,在本体远离墙壁一侧安装有加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取暖器竖直安装在墙壁上可以减少空间的占用;
2、感应器采用红外感应,当感应器检测到有人体、衣物靠近时,取暖器可以降低功率,避免因高温而灼伤人体、损坏衣物;
3、衣架可伸缩调节各挂杆与本体之间的距离,实现挂晾不同尺寸衣物的功能;
4、加热板实现热辐射加热,升温快,效果好。
5、进风板弯折设计则能够防止水珠等进入取暖器;
6、出风板的弯折设计使热空气朝向衣物输送,烘干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包括本体10,本体10竖直安装在墙壁上,在本体10上方设有与墙壁固连且用于挂晾衣物的衣架,衣物位于本体10背离墙壁一侧,在本体10底部安装有能将衣物烘干的暖风机构。
在阴雨天气衣物无法较快的晾干但又急用的情况下,可以对衣物进行烘干,市场上的衣物烘干机可能会对某些衣物造成磨损,使用效果不好,烘干效果不理想。因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烘干效果好、实用性高的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
如图1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在本体10上还设有能检测有无物体靠近本体10的至少一个感应器(图中未示出)。
取暖器处于取暖过程的时候,加热功率比较大,温度比较高。如果人体或者衣物靠近取暖器,可能会被高温灼伤、损坏,因此设置了感应器,感应器采用红外感应,可以检测人体、衣物是否靠近本体10,感应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设置。
当感应器感应到人体或者衣物等物品靠近本体10之后会反映到取暖器,取暖器会相应地降低工作功率,温度降低,避免输出的暖空气因温度过高而灼伤人体、损坏衣物等,安全性高。
当人体或者衣物远离本体10后,处在在安全范围内(即人体或者衣物不在感应器的检测范围之内),感应器也会反映到取暖器,取暖器会相应地提高工作功率,再次进行取暖过程。
优选地,在本体10远离墙壁一侧安装有加热板70。本实施例中,优选加热板70为玻璃加热板,通过玻璃表面的热辐射来加热空气,热辐射面积大,空气升温快。加热板70安装在本体10远离墙壁一侧,即加热板70面朝衣物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可以直接将周边的空气加热,即衣物周围从上至下各个层面上的空气可以都是暖空气,进一步增强了烘干效果。
感应器可以安装在加热板70上或者安装在本体10的其他部位,在不影响感应器正常检测功能的情况下,其安装位置可依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改变。
优选地,衣架可向上或向下折叠。本实施例中,衣架为伸缩式衣架,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在不影响衣架功能的情况下,可采取其他形式的衣架,例如折叠式衣架,衣架可向上或向下折叠,减少空间占用。
如图1和图7所示,优选地,衣架包括固定安装在墙壁上的支座81,在支座81之间活动安装有水平横向设置的多个挂杆82,各挂杆82可同时靠近或远离墙壁。
烘干衣物时,最好是套在晾衣架上来保证衣物的平整度,而一般衣架的挂晾部位与墙壁之间的水平距离较小,在与墙壁垂直的方向上容纳不了晾衣架的长度,因此设计了一个可以伸缩的衣架来方便挂晾衣物并进行烘干。
各挂杆82可同时靠近或远离本体10,具体体现为,各挂杆82与本体10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可以改变,根据需要伸缩调节各挂杆82与本体10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在衣架上挂晾不同尺寸的衣物,也能够挂晾更多的衣物。此外,衣架上还可以挂晾毛巾等物品。
本实施例中,支座81垂直墙壁设置。这里挂杆82水平横向设置,指的是挂杆82与支座81垂直设置。其中挂杆82的数量、长度等都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来设置。
优选地,暖风机构包括相互联通的进风道30、出风道40以及位于出风道40内的加热器50,进风道30竖直设置且进风道30与出风道40平行设置,进风道30、出风道40均位于本体10面朝墙壁一侧,暖风机构还包括能将外界空气由进风道30吸入并从出风道40排出的吸风组件。
衣架上的衣物与本体10竖直平行,外界空气经进风道30进入暖风机构,然后经加热器50加热成热空气,从出风道40输出,进而吹向衣物所在位置。采用风暖可以增大衣物与暖风的接触面积,烘干效果好。
进风道30竖直设置且进风道30与出风道40相互平行,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取暖器整体更加纤薄,减少空间的占用。进风道30、出风道40均位于本体10面朝墙壁一侧,具体地,进风道30靠近墙壁设置,在外界空气进入进风道30的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而出风道40则靠近衣物设置,便于暖空气吹向衣物。若是将进风道30与出风道40位置互换,则进风与出风就会发生干涉,达不到理想的烘干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感应器是与加热器50电连接的,感应器的检测结果反映到取暖器时,具体体现为加热器50的功率变化。加热器50会相应地降低或升高工作功率,实现取暖器的温度变化,使用效果好且安全系数高。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进一步优选地,本体10的外周面包括顶面、底面、背离墙壁的正面、面朝墙壁的背面以及两侧面,吸风组件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相连的风轮60,风轮60设置在进风道30与出风道40的联通处,且风轮60能将空气从背面和/或底面和/或顶面和/或侧面吸入进风道30,出风道40的出口面朝地面设置。
设置了电机和风轮60,电机驱动风轮60转动,将外界空气吸入进风道30,并将外界空气输送至出风道40,经过加热器50加热之后通过出风道40吹向衣物,风轮60除了可以吸入外界空气之外,还有一定的导向的作用。电机的安装位置可视实际安装情况而定。
外界空气加热之后变成暖空气吹向衣物,暖空气冷却之后又会在风轮60的作用下再次进入暖风机构进行加热,这个过程不断循环,确保所烘衣物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
风轮60在吸风过程中,除了本体10的正面之外,空气可以从其他各个方向进入进风道30,出风道40的出口面朝地面设置,保证暖风由下而上吹向衣物,能够增大与衣物得接触面积,烘干效果明显。
优选地,风轮60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支撑圈61以及分别依次贯穿通过各支撑圈61的多个风片62,每个风片62均环绕支撑圈61轴心线呈渐开线设置。
风轮60一方面能吸收外界空气进入暖风机构,另一方面能够将吸入的外界空气送入出风道40。每个风片62均环绕支撑圈61轴心线呈渐开线设置,各风片62均匀分布在每个支撑圈61上,且每个风片62均朝向风轮60转动方向弧形弯曲,这样的结构设计能更好地将吸入的外界空气送入出风道40,此外风片62的数量可以根据风轮60的整体尺寸以及实际使用效果来选择。
如图2和图4所示,优选地,暖风机构包括盖板21、底板22以及位于盖板21和底板22之间的隔板23,盖板21与隔板23合围形成上述的进风道30,隔板23与底板22合围形成上述的出风道40,在隔板23上开设有与风轮60对应设置的至少一列进风槽231。
盖板21、隔板23、底板22三者依次远离墙壁,进风槽231的开设将进风道30与出风道40联通,外界空气进入进风道30之后,通过各个进风槽231进入风轮60并随着风轮60转动进入出风道40,接着经过加热器50加热,最终从出风道40吹向衣物。
此处,进风槽231优选为两列,每列进风槽231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适宜的个数。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在进风道30的底部设有分别与盖板21、隔板23相连的至少一列进风板31,各进风板31等间距分布且每个进风板31均面朝本体10的其中一个侧面弯折设置。
本实施例中,进风板31的数量为一列,各进风板31等间距分布,将进风道30的底部分割成多个流道。每个进风板31均面朝本体10的其中一个侧面弯折设置,本体10的两个侧面是垂直墙壁设置的,各进风板31在垂直墙壁的方向上是没有弯折的,而是在平行墙壁的方向上弯折,各进风板31具体朝向本体10的哪一个侧面弯折不影响取暖器的工作。
进风板31的弯折设计是为了使将随着外界空气一起进入的水珠阻隔在进风道30的底部,当外界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弯折的进风板31时,会沿着进风板31落下,落到地面,而外界空气会沿着各进风板31所形成的弯折的流道进入进风道30。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的作用,使用效果更好。
除上述进风方式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还可以从盖板21的其他侧面进风,上述本体10的背面、底面、顶面、两侧面具体可以体现为盖板21上相应的各个面。即空气可以从盖板21的顶部、底部、面朝墙壁一侧以及侧壁等方向进入进风道30。
如图2和图5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在出风道40的出口处安装有出风架,出风架分别与隔板23、底板22相连且在出风架上固设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一列出风板41,每个出风板41均背离墙壁弯折设置。
出风架的设置便于出风板41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出风板41的数量为一列,各出风板41均匀分布,将出风道40的出口处同样分割成多个流道。此处,出风板41在垂直墙壁的方向上发生弯折,且弯折的方向是朝向衣物的,这样一来,从出风道40输出的暖空气就会朝着衣物输送,更好地实现烘干的功能。
除此之外,出风板41的弯折与进风板31的弯折具有相同的功能,即将随着暖空气一起输出的残留的水珠阻隔在出风道40的出口处,当暖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弯折的出风板41时,会沿着出风板41落下,落到地面,而暖空气则会沿着各出风板41所形成的弯折的流道吹向衣物。
其中,进风板31与出风板41的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适宜的个数。
本实施例中,隔板23、底板22两者的底部均背离墙壁弯折延伸,由于出风板41背离墙壁弯折设置,为了使暖空气输出时能够平缓的过渡到出风板41,将隔板23、底板22两者的底部均背离墙壁弯折设置,提前做好引导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支座81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支座81内均活动插设有水平纵向设置的安装条83,各挂杆82分别垂直穿设于两安装条83之间且各挂杆82的两端分别伸出对应安装条83外,两安装条83能同时水平滑移并连带各挂杆82靠近或远离墙壁。
具体地,每个支座81内均插设有安装条83,而所有的挂杆82则是穿设在两个安装条83上,在调节距离的时候,是两个安装条83同时在对应的支座81内水平滑移,且各个挂杆82随着两个安装条83一起滑移。
值得一提的是,各挂杆82穿过两安装条83的两端还可以当做挂钩来使用,可以挂晾一些例如浴球之类的日用品。
此外,挂杆82的排布情况也可视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优选地,本案中的挂杆82均匀地分布在两安装条83之间,在不影响衣架的正常使用下,挂杆82也可以采用其他分布形式。
优选地,两支座81相背一侧分别开设有螺纹孔811,每个螺纹孔811内均活动安装有螺钉(图中未示出)且每个螺钉均与对应的安装条83紧密配合。
两安装条83的固定是通过螺钉与螺纹孔811的配合作用来实现的,在调节的时候,只需旋松两个螺钉,两安装条83即可在对应的支座81内滑移,调节完成之后,只需将两个螺钉旋紧,两个螺钉可将两安装条83紧密贴合在对应的支座81的内壁上。
其中,安装条83呈片状设置,便于增大螺钉头部与安装条83的接触面积,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两安装条83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衣物平稳地挂晾在衣架上。
本可用于烘衣的取暖器在初始状态下,外界空气在风轮60的作用下依次进入进风道30、出风道40,经过加热器50加热之后从出风道40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加热板70同时工作,两种加热方式共同作用,烘干挂晾在衣架上的衣物。而衣架可伸缩调节,可以挂晾不同尺寸的衣物。整个取暖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实用性高,烘干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