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首先在有限元软件中对初始构建的圆柱壳和点蚀坑的尺寸进行参数化设置,将圆柱壳的几何模型划分为大小均匀的几何网格,并将几何网格的角点处作为点蚀坑可能出现的位置;其次,产生随机数确定点蚀坑的位置以及点蚀坑的深度,确定点蚀坑的几何参数,每产生一个新的点蚀坑均须判断其是否与已有的点蚀坑发生重叠,如有重叠则重新产生随机数确定点蚀坑位置;随后,利用点蚀坑的几何参数在初始构建的圆柱壳上构造出点蚀坑的几何模型,建立点蚀坑随机分布的圆柱壳的整体几何模型;最后,将圆柱壳的整体几何模型分组,分为点蚀组、点蚀影响区组和完善区组,并对圆柱壳的整体几何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构建点蚀随机分布的圆柱壳数值模型。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定关键几何尺寸为主要参数,如图1和图2。在有限元软件APDL(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中设定圆柱壳以及圆柱形点蚀坑的几何尺寸,包括:圆柱壳的中面半径R;壁厚t;圆柱壳长度L;点蚀坑半径r;点蚀坑数目n;壁厚损伤度,=点坑深度/圆柱壳壁厚,=0代表无损伤,=1则为穿透点坑,为点坑深度;点蚀影响区系数,为点蚀坑半径r的倍数,且应不小于1.0,使得两个点蚀坑中心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r,以确保两个点蚀坑之间不会发生重叠。
第二步:根据由统计得出的随机点蚀平均半径确定点蚀影响区尺寸,根据尺寸沿圆柱壳的周向和纵轴向划分圆柱壳的几何模型成网格状,单个网格的边长接近于为,如图3。沿周向将圆柱壳划分为M等份,沿纵轴向将圆柱壳划分为N等份,将圆柱壳共划分为个面,,,INT表示M、N向下取整。单个网格在的平面投影接近于边长为的正方形。除圆柱壳两端部边界上的角点外,几何网格的任意角点均可能为点蚀坑的分布位置,如图3中A、B、C、D和O点均可能为点蚀坑分布角点。但为避免点蚀坑的重叠,当O点分布点蚀坑后,含4个网格的ABCD区域为处于O点的点蚀坑的影响区,在点蚀坑影响区ABCD的其它角点均不能分布点蚀坑,否则会因两个点蚀坑中心的最小间距小于使两个点蚀坑重叠而导致建模失败,且与已有报道中观测到的点蚀分布模式不符。
第三步:设计二维数组CORNER (M, N+1)记录网格角点的数据信息,如图4、5、6。将圆柱壳在母线JK处展开,得到图4所示的二维平面网格投影。建立二维数组与此平面网格相对应,二维数组的下标表示网格角点的位置,其元素值表示下标所示位置的角点是否可布置点蚀坑(0为可布置,1为不可布置)。从圆柱壳母线起点J处的角点开始对数组下标编号,二维数组中与该处角点对应的元素为CORNER [1][1],与母线终点K处角点对应的元素为CORNER [1][ N+1]。初始化与圆柱壳两端部角点对应的数组元素为1,即将数组中第1和N+1列的元素初始化为1,确保圆柱壳的端部不布置点蚀坑,与其它角点对应的元素值均置为0,即这些角点均为可能布置点蚀坑的位置。利用二维数组记录展开网格的角点是否有点蚀坑,点蚀坑影响区角点初始状态的数据信息如图5所示,当布置点蚀坑后点坑影响区的角点信息如图6所示。
第四步:随机生成各点蚀坑的位置及其壁厚损伤度,并定义二维数组PIT (n, 3)记录n个点蚀坑的位置及损伤处的壁厚信息。如PIT [i][1]、PIT [i][2]、PIT [i][3]分别记录第i个点蚀坑的CORNER数组的第一下标、第二下标和点坑深度,以便后续有限元网格划分时快速确定单元厚度,以及确定构件的总体点蚀损伤程度。生成随机点蚀损伤圆柱壳的整体几何模型,如图7所示。主要包含如下步骤:
(1)定义二维数组PIT (n, 3)记录点蚀坑数据信息,即点蚀坑的位置及点蚀坑深度;
(2)随机生成两个数i和 j(i为1~M间的任意一个随机数;因第三步中已将圆柱壳两端角点元素置为1,故 j为2~N之间的任意一个随机数),以定位圆柱壳几何网格模型上的角点CORNER [i][ j]位置,由此确定点蚀坑的随机分布位置;
(3)判断CORNER [i][ j]是否为1,不为1则说明该位置可布置点蚀坑,若为1,则返回 (2)重新产生随机点蚀坑位置,直到产生符合条件的点蚀坑,在已产生的点蚀坑总数中加1,记当前点蚀坑为第k个点坑,并用PIT数组记录该点蚀坑的位置信息,即:PIT [k][1]=i、PIT [k][2]=j;
(4)随机生成壁厚损伤度,以确定点蚀处的圆柱壳壁厚,剩余壁厚为(1-)t,并使PIT [k][3]= (1-)t;
(5)将二维数值中CORNER [i][ j]置为1。为避免产生重叠的点蚀坑,将CORNER [i][ j]角点附近的8个角点所对应的元素CORNER [i][ j+1]、CORNER [i][ j-1]、CORNER [i+1][ j+1]、CORNER [i+1][ j]、CORNER [i+1][ j-1]、CORNER [i-1][ j+1]、CORNER [i-1][ j]、CORNER [i-1][ j-1]均置为1。如图6所示,当点蚀坑在角点O处时,其点蚀影响区ABCD的元素均置为1;
(6)构建点蚀坑。在图3中已划分网格的圆柱壳几何模型上,在网格角点CORNER [i][ j]处,以该角点为局部圆柱坐标系的原点,建立半径为r的点蚀圆柱体,并利用所建圆柱体的表面切割圆柱壳几何模型,此后删除圆柱体,便得到包含点蚀损伤的圆柱壳;
(7)重复步骤(1)~(6),直到n个随机分布点蚀坑的位置和壁厚全部确定,最终构建出点蚀随机分布的圆柱壳的整体几何模型,圆柱壳共有MN+4n个面,如图7所示,并将几何模型定为分组1。
第五步:将整体几何模型进行分组,为有限元网格划分做好准备,以便后续有限元网格划分时控制网格质量。根据点蚀坑区域的几何尺寸特征,将图7的整体几何模型分为3组,如图8、9、10所示。主要包含如下步骤:
(1)定义点蚀坑组。选择长度为r的线段,再选择与其相关点蚀坑面,共有4n个面(每个点蚀坑都被分为4等份),形成组2,如图8;
(2)定义点蚀坑影响区组。选择半径为r的线段,选择与其相关的点蚀坑面,再选择与这些点蚀坑面相关的边界线,后选择与这些边界线相关的面,剔除掉组2(点蚀坑组)中的点蚀坑面,剩下4n个面,形成组3,如图9;
(3)定义完善区组。选择组1(整体几何模型),剔除组2(点蚀坑组)和组3(点蚀坑影响区组),剩余MN-4n个面,形成组4,如图10。
第六步:设定各分组种线段的划分数目,并划分有限元网格,如图11。假定网格划分时线段的等分基数为S,S值越大网格划分得越细。
(1)选择组2(点蚀坑组)的所有线段,将其2S等分;
(2)选择组3(点蚀坑影响区组)的所有线段,剔除与组2共用的线段,将其S等分;
(3)选择组4(完善区组)的所有线段,将其S等分;
(4)选择组2中由CORNER [PIT [i][1]][PIT [i][2]]确定的点蚀坑,由PIT [i][3]确定其单元厚度,i由1~ n循环,划分所有点蚀坑的有限元网格;
(5)选择组3,以t为其单元厚度,利用AMAP划分点蚀影响区的有限元网格;
(6)选择组4,以t为其单元厚度,利用个映射网格划分完善区域的有限元网格。
以下以一个点蚀损伤圆柱壳为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有限元软件采用ANSYS:
第一步:设定关键几何尺寸为主要参数,如图1和图2。在APDL(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中设定圆柱壳以及圆柱形点蚀坑的几何尺寸,包括:圆柱壳的中面半径R=60 mm,壁厚t=5 mm,圆柱壳长度L=600 mm,壁厚损伤度(=点坑深度/圆柱壳壁厚,为点坑深度),点蚀坑半径r=20 mm,点蚀坑数目n=20,点蚀影响区系数 =1.5(即为点坑半径的1.5倍)。
第二步:根据点蚀影响区尺寸即点蚀平均半径 =30 mm,沿圆柱壳的周向和纵轴向划分圆柱壳的几何模型成网格状,如图3。沿周向划分圆柱壳12等份,沿纵轴向划分圆柱壳20等份,将圆柱壳划分为共240个面。单个网格在的平面投影接近于边长为30 mm的正方形。除圆柱壳的两端部边界上的角点外,几何网格的任意角点均可能为点蚀坑的分布位置,如图3中A、B、C、D和O点均可能为点坑分布角点。但为避免点坑的重叠,当O点分布点蚀坑后,在点蚀坑影响区ABCD的其它角点均不能分布点蚀坑,否则会因两个点蚀坑中心间距小于60 mm,两个点蚀坑重叠导致建模失败。
第三步:设计二维数组CORNER (12, 21)记录网格角点的数据信息,如图4、5、6。将圆柱壳在母线JK处展开,得到图4所示的网格平面投影。建立二维数组与此平面网格相对应,二维数组的下标表示网格角点的位置,其元素值表示下标所示位置的角点是否可布置点蚀坑(0为可布置,1为不可布置)。从圆柱壳母线起点J处的角点开始对数组下标编号,二维数组中与该处角点对应的元素为CORNER [1][1],与母线终点K处角点对应的元素为CORNER [1][21]。初始化与圆柱壳两端部角点对应的数组元素为1,即将数组中第1和21列的元素初始化为1,确保圆柱壳的端部不布置点蚀坑,其它角点对应的元素值均置为0,即这些角点均为可能布置点蚀坑的位置,如图6点坑影响区的角点信息。
第四步:随机生成各点蚀坑的位置及其壁厚损伤度,并定义二维数组PIT (20, 3)记录点蚀坑位置及损伤处的壁厚信息,生成随机点蚀损伤圆柱壳的整体几何模型,如图7。主要包含如下步骤:
(1)定义二维数组PIT (20, 3)记录点蚀坑数据信息;
(2)随机生成两个数i和 j以定位圆柱壳几何网格模型上的角点CORNER [i][ j]位置,以便确定点蚀坑的随机分布位置;
(3)判断CORNER [i][ j]是否为1,不为1则说明该位置可布置点蚀坑,若为1,则返回(2)重新产生随机点蚀坑位置,直到产生符合条件的第k个点蚀坑,并使PIT [k][1]=i、PIT [k][2]=j;
(4)随机生成壁厚损伤度,以确定点蚀处的圆柱壳壁厚,剩余壁厚为5(1-),并使PIT [k][3]= 5(1-);
(5)将二维数值中CORNER [i][ j]置为1。为避免产生重叠的点蚀坑,将CORNER [i][ j]角点附近的8个角点所对应的元素CORNER [i][ j+1]、CORNER [i][ j-1]、CORNER [i+1][ j+1]、CORNER [i+1][ j]、CORNER [i+1][ j-1]、CORNER [i-1][ j+1]、CORNER [i-1][ j]、CORNER [i-1][ j-1]均置为1。如图6所示,当点蚀坑在角点O处时,其点蚀影响区ABCD的元素均置为1;
(6)构建点蚀坑。在图3中已划分网格的圆柱壳几何模型上,在网格角点CORNER [i][ j]处,以该角点为局部圆柱坐标系的原点,建立半径为20 mm的点蚀圆柱体,并利用所建圆柱体的表面切割圆柱壳几何模型,此后删除圆柱体,便得到包含点蚀损伤的圆柱壳;
(7)重复步骤(1)~(6),直到20个随机分布点蚀坑的位置和壁厚全部确定,最终构建出点蚀随机分布的圆柱壳的整体几何模型,圆柱壳共有320个面,如图7所示,并将几何模型定为组1。
第五步:设置关键分组,为有限元网格划分做好准备。根据点蚀坑区域的几何尺寸特征,将图7的整体几何模型分为3组,如图7、8、9、10所示。主要包含如下步骤:
(1)定义点坑组。选择长度为20 mm的线段,再选择与其相关的点蚀坑面,则共选择了80个面(每个点蚀坑都被分为4等份),形成组2,如图8;
(2)定义点蚀坑影响区组。选择半径为20 mm的线段,选择与其相关的点蚀坑面,再选择与这些面相关的线,后选择与这些边界线相关的面,剔除掉组2中的点坑面,剩下80个面,形成组3,如图9;
(3)定义完善区域组。选择组1,剔除组2和组3,剩余160个面,形成组4,如图10。
第六步:设定各分组种线段的划分数目,并划分有限元网格,如图11。假定网格划分时线段的等分基数为2。
(1)选择组2的所有线段,将其4等分;
(2)选择组3的所有线段,剔除与组2共用的线段,将其2等分;
(3)选择组4的所有线段,将其2等分;
(4)选择组2中由CORNER [PIT [i][1]][PIT [i][2]]确定的点蚀坑,由PIT [i][3]确定其单元厚度,i由1~ 20循环,划分所有点蚀坑的有限元网格;
(5)选择组3,以5 mm为其单元厚度,利用AMAP划分点蚀影响区的有限元网格;
(6)选择组4,以5 mm为其单元厚度,利用个映射网格划分完善区域的有限元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