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4331B - 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4331B
CN104834331B CN201510162295.7A CN201510162295A CN104834331B CN 104834331 B CN104834331 B CN 104834331B CN 201510162295 A CN201510162295 A CN 201510162295A CN 104834331 B CN104834331 B CN 1048343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eating
heating main
temperature valu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22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4331A (zh
Inventor
李世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Nuanl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p Grade Lov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p Grade Lov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p Grade Lov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622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34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34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4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4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43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如果确定需要对所述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将所述加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精确地控制加热主体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避免由于加热主体的温度过高烫伤用户或者加热主体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爆炸,确保用户的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女性生理期期间,为缓解女性由于生理不适的症状,现有技术通过一次性取暖片(例如,暖宝宝、暖水袋等取暖设备)缓解女性的不适。由于一次性取暖片基于通过采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工作原理,被加热的核心多是固体的保温棉或者液体的水,在一次性取暖片的加热过程中,由于无法精确地控制一次性取暖片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从而容易烫伤使用者或者加热设备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爆炸,因此女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烫伤等事故,进而造成身体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暖宝在加热时温度无法控制,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
如果确定需要对所述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将所述加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需要对所述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将所述加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根据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从而能够对可穿戴设备的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到可穿戴设备的加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从而可以精确地控制加热主体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避免由于加热主体的温度过高烫伤用户或者加热主体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爆炸,确保了用户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能够对可穿戴设备的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到可穿戴设备的加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从而可以精确地控制加热主体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避免由于加热主体的温度过高烫伤用户或者加热主体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爆炸,确保了用户的人身安全。
为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提供下列实施例:
请参见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应用在智能终端上,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通过在智能终端上设置应用程序(app)的方式控制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为供用户进行取暖的暖宝设备,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可以为被远红外线辐射后的陶瓷部件或者陶瓷粉,还可以为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等组成的片状贴剂,本申请对发热主体的材质不做限定。在一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例如,蓝牙、红外等方式)的方式向可穿戴设备上的温度传感器发送温度检测指令,进而得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步骤102,根据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温度范围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质进行设置,例如,有的女性用户为寒性体质,有的女性用户为热性体质,由此,预设温度范围也会随着不同体质的用户来确定,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对加热主体的加热,使加热主体的温度更接近用户各自对应的身体适应温度,从而能够充分体现对不同体质的女性的生理关怀。
步骤103,如果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将加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例如,如果确定加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过高,则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降温处理,如果确定加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过低,则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温处理,从而使加热主体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而缓解不同体质的用户在生理期出现的疼痛、寒冷等不适症状。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从而能够对可穿戴设备的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到可穿戴设备的加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从而可以精确地控制加热主体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避免由于加热主体的温度过高烫伤用户或者加热主体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爆炸,确保了用户的人身安全。
请参见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预设温度范围由第一预设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步骤201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步骤101的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202,将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执行步骤203,如果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执行步骤205。
步骤203,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对加热主体停止加热。
步骤204,如果确定对加热主体停止加热,控制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停止对发热主体进行加热,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在步骤203和步骤204中,在一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时,可以通过发送提示消息(例如,以发出提示声音的方式)的方式提醒用户该加热主体已经在该用户比较舒适的温度范围内,用户在获知到该提醒消息后能够尽快使用该可穿戴设备。
步骤205,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
步骤206,如果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控制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对发热主体进行加热,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在步骤205和步骤206中,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加热主体的材质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来确定对加热主体的加热时长,从而控制加热模块对加热主体以加热时长的时间长度进行加热。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主体可以为经过红外线或者远红外线辐射后的陶瓷部件,在此情形下,可以通过智能温控技术对红外线或者远红外辐射后的陶瓷部件进行控制,在达到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远红外的光能量对女性用户在生理期间的疼痛起到辅助理疗的作用。进一步地,通过温度传感器与远红外线或者红外线相结合的方式,抛弃现有技术中的暖宝通过液体或其他固体作加热对象,从而可以降低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根据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从而灵活地控制发热主体的温度,当女性用户在生理期间使用时,可以缓解腹痛、宫寒、四肢冰冷等不适感。
请参见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预设温度范围由第一预设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步骤301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步骤101的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302,将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执行步骤303,如果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执行步骤305。
步骤303,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对加热主体停止加热。
步骤304,如果确定对加热主体停止加热,通过减小可穿戴设备上的拨片的开口,从而降低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在步骤303和步骤304中,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主体可以设置在一个壳体内,该壳体为可穿戴设备上的主体部分,壳体上设置有开口大小可控制的拨片,通过控制拨片的开口大小,可以通过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进而控制发热主体在当前的温度值。例如,通过减小可穿戴设备上的拨片的开口,可以降低发热主体的透氧率。当在检测到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时,可以通过发送提示消息(例如,以发出提示声音的方式)的方式提醒用户该加热主体已经在该用户比较舒适的温度范围内,用户在获知到该提醒消息后能够尽快使用该可穿戴设备。
步骤305,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
步骤306,如果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通过增大拨片的开口,从而增加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在步骤305和步骤306中,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拨片的开口的大小、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来确定对加热主体的加热时长,从而控制发热主体的加热时长。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主体的原料层可以包括:铁、蛭石、活性炭、食盐、水等合成的聚合物,在此情形下,可以通过智能温控技术对聚合物的透氧率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对加热主体的加热时长。
本实施例根据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实现了灵活地控制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进而灵活地控制发热主体的温度,当女性用户在生理期间使用时,可以缓解腹痛、宫寒、四肢冰冷等不适感。
请参见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预设温度范围由第一预设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步骤401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步骤101的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402,将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执行步骤403,如果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执行步骤405。
步骤403,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冷却控制。
步骤404,如果确定对加热主体停止加热,控制可穿戴设备上的半导体芯片停止向可穿戴设备的加热模块施加电流,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步骤405,如果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
步骤406,如果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控制半导体芯片向加热模块施加电流,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在步骤405和步骤406中,在一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加热模块进行加热时,可以控制半导体芯片工作在导体状态,当需要停止对加热模块进行加热时,可以控制半导体芯片工作在绝缘体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加热主体的原料层可以包括:铁、蛭石、活性炭、食盐、水等合成的聚合物,该聚合物经过红外线或者远红外的辐射,在此情形下,可以通过智能温控技术对半导体芯片的状态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加热主体的加热状态。
本实施例根据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通过灵活地控制半导体芯片的工作状态,实现了灵活地控制发热主体的温度,当女性用户在生理期间使用时,可以缓解腹痛、宫寒、四肢冰冷等不适感。
综上,本申请的加热主体可以减轻化学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解决了可穿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可控造成的安全事故问题;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暖宝宝等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对应于上述的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本申请还提出了图5所示的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5,在硬件层面,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内存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6,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61、第二确定模块62、温度控制模块63。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61,用于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第二确定模块62,用于根据第一确定模块61确定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模块63,用于如果第二确定模块62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将加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预设温度范围内。
请参见图7,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温度范围由第一预设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第二确定模块62可包括:
比较单元621,用于将第一确定模块61确定的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第一确定单元622,用于如果比较单元621的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对加热主体停止加热;
第二确定单元623,用于如果比较单元621的比较结果表示当前温度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模块63可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631,用于如果第一确定单元622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冷却控制,控制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停止对发热主体进行加热,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第二控制单元632,用于如果第二确定单元623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控制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对发热主体进行加热,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在一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模块63可包括:
第三控制单元633,用于如果第一确定单元622确定对加热主体停止加热,通过减小可穿戴设备上的拨片的开口,从而降低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第四控制单元634,用于如果第二确定单元623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通过增大拨片的开口,从而增加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在一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模块63可包括:
第五控制单元635,用于如果第一确定单元622确定对加热主体停止加热,停止控制可穿戴设备上的半导体芯片的电流流向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第六控制单元626,用于如果第二确定单元623确定需要对加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控制半导体芯片的电流流向加热模块,至加热主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
如果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将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由第一预设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包括:
将所述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如果所述比较结果表示所述当前温度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对所述发热主体停止加热;
如果所述比较结果表示所述当前温度值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包括:
如果确定对所述发热主体停止加热,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停止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如果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包括:
如果确定对所述发热主体停止加热,通过减小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拨片的开口,从而降低所述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如果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通过增大所述拨片的开口,从而增加所述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包括:
如果确定对所述发热主体停止加热,停止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半导体芯片的电流流向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如果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控制所述半导体芯片的电流流向所述加热模块,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5.一种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温度控制,将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由第一预设温度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比较单元的所述比较结果表示所述当前温度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确定对所述发热主体停止加热;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比较单元的所述比较结果表示所述当前温度值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对所述发热主体停止加热,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停止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对所述发热主体停止加热,通过减小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拨片的开口,从而降低所述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第四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通过增大所述拨片的开口,从而增加所述发热主体的透氧率,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
第五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对所述发热主体停止加热,停止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半导体芯片的电流流向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加热模块,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第六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需要对所述发热主体进行加热控制,控制所述半导体芯片的电流流向所述加热模块,至所述发热主体的温度值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CN201510162295.7A 2015-04-07 2015-04-07 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34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2295.7A CN104834331B (zh) 2015-04-07 2015-04-07 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2295.7A CN104834331B (zh) 2015-04-07 2015-04-07 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4331A CN104834331A (zh) 2015-08-12
CN104834331B true CN104834331B (zh) 2017-01-25

Family

ID=53812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229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34331B (zh) 2015-04-07 2015-04-07 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343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9183A (zh) * 2015-12-23 2017-06-30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607466A (zh) * 2016-03-26 2016-05-25 林捷达 一种带温度检测的智能手表
CN106725387A (zh) * 2016-12-30 2017-05-31 福州领头虎软件有限公司 有线人体状况及行为监控报警系统
CN107027209A (zh) * 2017-03-30 2017-08-0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内部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8552644A (zh) * 2018-06-13 2018-09-21 青萍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温服装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097685B (zh) * 2019-12-23 2022-11-08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天线装置、温控方法及终端
CN116125866B (zh) * 2022-12-16 2023-11-17 清华大学 一种个体热舒适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290B (zh) * 2010-05-24 2012-05-02 清华大学 一种可穿戴式多场辐射全身热疗装置
CN103823393A (zh) * 2014-02-13 2014-05-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设备
CN103876783A (zh) * 2014-03-10 2014-06-25 续嘉 可用于监测女性生理周期的可穿戴设备及监测方法
CN103982978B (zh) * 2014-04-25 2017-05-10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空调器控制装置、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04009613U (zh) * 2014-07-03 2014-12-10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4331A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4331B (zh) 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92975A (zh) 一种温度调控的方法、调控装置、传感装置及控制装置
CN105387945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状态设置的方法及系统
CN205681504U (zh) 手机智能保护壳
CN211403261U (zh) 智能桑拿房
CN105902079A (zh) 一种智能电热毯
CN206728323U (zh) 一种远红外变频分区发热毯
CN108981184A (zh) 一种智能热水器
WO2023159947A1 (zh) 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CN108614598A (zh)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服装温控开关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4166690U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电热膜电热垫控制系统
WO2023087711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208298038U (zh) 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服装温控开关控制装置
CN204808061U (zh) 可穿戴设备及对其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
CN205338025U (zh) 负离子直卷两用梳
CN205598438U (zh) 基于app控制温度的石墨烯远红外线护具
CN208591302U (zh) 视觉艾灸理疗仪
CN105864876B (zh)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暖器
CN205215680U (zh) 一种新型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带
CN207440773U (zh) 一种智能鼠标及电脑
CN112471636A (zh) 一种基于portal接入的智能发热马甲
CN205902816U (zh) 一种带围脖的智能发热调温羽绒服
CN205494358U (zh) 用于颈椎和肩部的理疗护套
CN109662828A (zh) 无线充电眼罩
CN110314037A (zh) 眼罩及眼睛按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5

Address after: 550000, Guiyang District, Guizhou, Nanming Shuanglong double dragon Airport Road, No. 9, A2 international building, 10 floor

Patentee after: Guizhou Nuanl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2,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South Tun Road, No. 26, 2, 2-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op grade love network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