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6205A - 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6205A
CN104826205A CN201410456003.6A CN201410456003A CN104826205A CN 104826205 A CN104826205 A CN 104826205A CN 201410456003 A CN201410456003 A CN 201410456003A CN 104826205 A CN104826205 A CN 104826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umen tube
double lumen
valve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60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俊昊
康兑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 Becomes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re Becomes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 Becomes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re Becomes Med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26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6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 A61M16/0402Special features for tracheal tub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M16/0404Special features for tracheal tub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means for selective or partial lung respi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 A61M16/0486Multi-lumen 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16Joints or connectors
    • A61M16/0833T- or Y-type connectors, e.g. Y-pie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0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o medical respiratory devices
    • A61M16/201Controlled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75Connecting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0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o medical respiratory devices
    • A61M16/208Non-controlled one-way valves, e.g. exhalation, check, pop-off non-rebreathing valves
    • A61M16/209Relief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3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25Respiratory system
    • A61M2210/1035Bronchi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连接部,配置在上述双腔管的一侧,在一对上述双腔管以插入的方式相连接的状态下,沿着一侧方向分别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并分支;连接阀部,设置在上述管连接部的分支的一侧方向,用于调节向所分支的各个上述双腔管提供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量,并向外部显示用于调节流量的阀的工作状态;以及通气连接部,配置在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并在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分别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由此通过上述连接阀部来分别向上述双腔管单独供给上述通气装置的压力。

Description

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在使分离的各个肺通气的过程中,能够一边借助用户的外部操作来更加容易地传递及阻断压力,一边调节流量,由此提高运行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差分肺通气(differential lung ventilation)是指单独对右肺和左肺进行通气的方法。为此,作为器官内的管,使用向各个肺插入的两个管合并的双腔管(double lumen tube)。差分肺通气有效地使用于在因肺手术或一侧肺的感染、出血等而需要与另一侧的肺相分离的情况,而且在左右侧的肺部病情不同的情况下,在各个适宜条件下进行通气时也适当考虑差分肺通气。
并且,当对一侧的肺实施手术或对心脏等肺部附近的重要部位实施手术时,需要确保视线。肺作为呼吸时活动的被动性器官,只要阻断向肺流入的空气,就能人为地停止活动。在此情况下,使用双腔管。
如上所述的双腔管以捆形态具有一对管,当手术人员为患者插入时,在通过口之后,分别向通过呼吸道分别连接两侧肺的支气管分支,从而分别使两侧肺独立通气。
为了利用上述的双腔管实施差分肺通气,应在将双腔管插入于患者的状态下,以能够分别向提供吸入或排出压力的通气装置和一对双腔管赋予不同压力的方式利用连接装置相互连接,从而根据患者的两侧肺的状态和所实施的手术方法来分离两侧的肺,并独立地实施通气。
上述通气装置通常使用向肺供给空气的装置,但根据需要,可以为了患者的治疗而使用向肺注入氧气、麻醉气体等流体或气体的装置。
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在通气装置和双腔管的连接方面,分别以插入的方式与所分支的管路相连接,从而直接传递通气装置的压力或传递氧气、麻醉气体等流体或气体。
根据这种现有技术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直接沿着一对连接管方向连接,从而传递从通气装置提供的压力或传递氧气、麻醉气体等流体或气体。
但是,由于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设计成只执行传递通气装置所产生的压力的作用,因此,在手术或施术的过程中,在紧急阻断压力,或者在阻断氧气、麻醉气体等流体或气体时操作不方便,并且在采取用于阻断的措施时耽误时间。
并且,若在通气装置持续供给压力的过程中停止,则由于残留在上述通气装置的内部的余压,而使得在进行阻断操作之后,也会有规定程度的压力在产生作用,因此会向肺供给压力,从而会对手术或施术产生影响。
并且,若在通气装置供给流体或气体的过程中停止,则在进行阻断操作之后仍有流体或气体残留于供给管路的内部,因此,有可能会向肺供给所残留的流体或气体,从而可对给手术或施术产生影响。
尤其,由于差分肺通气分别向两侧肺供给不同的压力,因此,在肺有疾病或肺状态不好的情况下,随着手术或施术所使用的方法不同,若医疗小组未迅速采取及时的措施,就有可能给生命带来危害。因此,若根据医疗小组的判断来阻断在进行差分肺通气时作用于肺的压力,则会在阻断通气装置方面难以立即阻断压力,并且,由于剩下的余压可能会继续对肺产生压力,使得手术或施术收到影响,因此,危险度可能会增大。
为此,通常为了立即阻断流向肺的流体或气体而使用借助没有刀刃的剪刀(血管钳(Kelly))夹住来进行堵塞的方法。
但是,借助没有刀刃的剪刀(血管钳)夹住管子的方法虽然是完全阻断流体或气体的方法,但具有危险性。若完全阻断,则只有一侧肺进行活动,并引发缺氧症,从而可使患者处于危险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上述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通过用户的操作使连接装置立刻传递或阻断压力,并调节流量,从而能够提高差分肺通气的稳定性,提高操作的方便性,上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以分别向两侧的肺施加压力的方式插入的双腔管和用于提供压力的通气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以下的记载中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将通过呼吸道来分别插入于两侧支气管的一对管形态的双腔管与用于提供压力的通气装置相连接,上述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管连接部,配置在上述双腔管的一侧,在一对上述双腔管以插入的方式相连接的状态下,沿着一侧方向分别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并分支;连接阀部,设置在上述管连接部的分支的一侧方向,用于调节向所分支的各个上述双腔管提供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量,并向外部显示用于调节流量的阀的工作状态;以及通气连接部,配置在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并在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分别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由此通过上述连接阀部来分别向上述双腔管单独供给上述通气装置的压力。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管连接部包括:管连接本体,配置在上述双腔管的一侧,一对上述双腔管以插入的方式与上述管连接部的另一侧相连接,并具有通过上述连接阀部来向一侧分支的管连接空间;第一分支管,配置在上述管连接本体的一侧,并以在与上述双腔管相连接时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一个相连接的方式位于通过上述连接阀部来分支的位置;以及第二分支管,配置在上述管连接本体的一侧,并以在与上述双腔管相连接时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其余双腔管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通过上述连接阀部来分支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阀部包括:连接阀本体,设置在上述管连接部的所分支的一侧方向,并具有第一阀空间和第二阀空间,上述第一阀空间为设置在上述管连接部的所分支的位置,并以一侧与一对上述双腔管相连接的方式与所分支的位置相连通的空间,上述第二阀空间为与连接另一侧的所分支的位置相连通的空间;第一旋转阀,在上述连接阀本体的中央配置在一侧方向,具有第一流通空间,上述第一流通空间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阀空间,并向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的位置流通由上述通气装置供给的气体或液体,沿着上述第一旋转阀的一侧方向具有第一阀把手,上述第一阀把手以能够使用户把持的方式突出,并且,若以把持上述第一阀把手的状态旋转,则通过调节上述第一流通空间所开放及封闭的面积,来调节一侧的上述双腔管的流量;以及第二旋转阀,在上述连接阀本体的中央配置在另一侧方向,并具有第二流通空间,上述第二流通空间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二阀空间,并向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的位置流通由上述通气装置所供给的气体或液体,沿着上述第二旋转阀的一侧方向具有第二阀把手,上述第二阀把手以能够使用户把持的方式突出,并且,若以把持上述第二阀把手的状态旋转,则通过调节上述第二流通空间所开放及封闭的面积,来调节另一侧的上述双腔管的流量。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准位置显示体,设在上述连接阀本体的中央,在上述第一旋转阀和上述第二旋转阀之间,以刻度形态突出形成,并设定为调节旋转的上述第一旋转阀和上述第二旋转阀的基准位置;第一位置显示体,配置在处于上述第一旋转阀的另一侧方向的上述第二旋转阀位置,并设置为朝向上述基准位置显示体分隔预设间隔的多个刻度形态,当旋转时,以上述基准位置显示体为基准,根据上述第一流通空间的开放及封闭程度来显示调节流量的位置;以及第二位置显示体,配置在处于上述第二旋转阀的一侧方向的上述第一旋转阀位置,并设置为朝向上述基准位置显示体分隔预设间隔的多个刻度形态,当旋转时,以上述基准位置显示体为基准,根据上述第二流通空间的开放及封闭程度来显示调节流量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通气连接部包括:第一通气连接本体,配置在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的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并在沿着侧面方向横穿的位置,以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的一侧侧面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的方式设置;第一连接体,配置在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使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和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的上述连接阀部相互连接;第二通气连接本体,配置在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的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并在沿着侧面方向横穿的位置,以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的一侧侧面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的方式设置;以及第二连接体,配置在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使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和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的上述连接阀部相互连接。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出体,配置在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侧面的末端,并打开/关闭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侧面,用于通过用户的操作来排出内部压力;以及第二排出体,配置在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侧面的末端,并打开/关闭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侧面,用于通过用户的操作来排出内部压力。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在详细的说明及附图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能够以通过用户的操作使连接装置立刻传递或阻断压力,并调节流量的方式设置,从而能够提高差分肺通气的稳定性,提高操作的方便性,上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以分别向两侧的肺施加压力的方式插入的双腔管和用于提供压力的通气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以与一对管形态的双腔管的各个管相连接的方式分别实施压力传递或阻断,并能够通过用户的物理性操作来进行流量调节,从而根据肺的状态来调节所供给的气体或流体的压力和流量,因此可以提高施术的安全性。
并且,本发明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在分别与多个肺相连接的管设置阀,上述阀一边实施压力传递或阻断,一边调节流量,并在阀设置显示部,上述在外部显示工作状态和流量调节,从而根据指示,即使是非熟练人员也能容易地进行调节,并能够在外部持续确认所供给的流体或气体的供给量,而且,随着能够立即采取措施,可以提高施术的稳定性,并能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效果,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从保护范围的记载中明确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表示在图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关闭第一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右侧侧视图。
图4为表示在图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开启第一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右侧侧视图。
图5为表示在图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开启第二阀体,开放第二排出体的使用状态的左侧侧视图。
图6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关闭第一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右侧侧视图。
图7为表示在图6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开启第一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右侧侧视图。
图8为表示在图6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关闭第二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左侧侧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图9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右侧侧视图。
图11为表示在图9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开启所有连接阀部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图12为表示在图1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第一旋转阀的运转而部分关闭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图13为表示在图12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第一旋转阀的运转而完全关闭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双腔管连接装置     110:管连接部
111:管连接本体         112:管连接空间
113:第一分支管         114:第二分支管
120:阀部               121:第一阀体
122:第一流通空间       123:第一阻断体
123a:第一传递槽        123b:第一卡止体
124:第二阀体           125:第二流通空间
126:第二阻断体         126a:第二传递槽
126b:第二卡止体        127:第一旋转阻断体
127a:第一旋转流通空间  127b:第一旋转把手
128:第二旋转阻断体     128a:第二旋转流通空间
128b:第二旋转把手      130:通气连接部
131:第一通气连接本体   132:第一连接体
133:第一排出体      134:第二通气连接本体
135:第二连接体      136:第二排出体
140:连接阀部        141:连接阀本体
141a:第一阀空间     141b:第二阀空间
142:基准位置显示体  143:第一旋转阀
143a:第一流通空间   143b:第一阀把手
143c:第一位置显示体 144:第二旋转阀
144a:第二流通空间   144b:第二阀把手
144c:第二位置显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发明的程度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说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将省略对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公知,而且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联的技术内容的说明。这是为了通过省略不必要的说明,不混淆本发明的要旨,而更加明确地传递本发明的要旨。
同样,对于附图而言,一部分结构要素以夸张或省略或简要的方式进行了图示。并且,各结构要素的大小并非完全反映实际大小。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对应的结构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下,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用于说明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表示在图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关闭第一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右侧侧视图,图4为表示在图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开启第一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右侧侧视图,图5为表示在图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开启第二阀体,开放第二排出体的使用状态的左侧侧视图。
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100为将通过呼吸道来分别插入于支气管的一对管形态的双腔管(未图示)与用于提供压力的通气装置(未图示)相连接的装置。
其中,双腔管为了以在两侧分别分离肺的方式实施通气而呈一对管形态,并利用连接装置相连接,以便通过呼吸道将各一个管插入于分别分离于两侧的右侧肺和左侧肺,从而从通气装置供给吸入或排出的压力。
上述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100与通气装置相连接,上述通气装置分别单独连接向右侧肺和左侧肺分别插入的一对双腔管,并分别提供压力。
以下,为了说明与分别插入于右侧肺和左侧肺的一对管形态的双腔管相连接的方向,将两侧中被选择的一侧记载为第一,未被选择的另一侧记载为第二,从而以序数方式进行划分。
并且,将从与肺相连接的支气管向呼吸道的方向说明为一侧,将从呼吸道向支气管的方向说明为另一侧,并在一侧和另一侧中,将直角位置说明为侧面,从而以赋予方向性的方式进行定义,由此提示各结构的准确位置和工作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100包括与双腔管相连接的管连接部110、阀部120以及通气连接部130。
管连接部110包括:管连接本体111,一对双腔管的一侧借助插入来分别连接;第一分支管113;以及第二分支管114。管连接本体111配置在双腔管的一侧,并具有在连接一对双腔管时以插入于内部的方式相连接的管连接空间112。管连接空间112的一侧在管连接本体111的内部被开放,另一侧与第一分支管113和第二分支管114相连通。管连接本体111在与双腔管相连接时,由一对管从一侧向另一侧一同以插入的方式连接,从而使各个管与第一分支管113和第二分支管114相连接。
第一分支管113配置在管连接本体111的一侧,并以在连接双腔管时与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侧双腔管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分支的位置。第一分支管113根据与设在右侧肺或左侧肺的双腔管的一侧相连接的位置,以向一侧位置与管连接本体111的一侧管连接空间112相连通的方式分支,从而以在连接双腔管时能够传递通气压力的方式相连接。
第二分支管114配置在管连接本体111的一侧,并以在作为连接双腔管时与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侧相对称的位置的另一侧双腔管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分支的位置。第二分支管114位于与第一分支管113相对应的另一侧,即,如果第一分支管113位于右侧,则第二分支管114位于左侧,如果第一分支管113位于左侧,则第二分支管114位于右侧,从而以与管连接本体111的一侧的管连接空间112相连通的方式分支,由此以在连接双腔管时可以传递通气压力的方式相连接。
阀部120包括:第一阀体121,设置在第一分支管113;第二阀体124,设在第一阻断体123和第二分支管114;以及第二阻断体126。第一阀体121配置在第一分支管113的一侧,并与第一分支管113相连接,上述第一分支管113则与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从而当连接双腔管时,通过第一分支管113来向与第一分支管113相连接的位置传递或阻断向双腔管供给的通气装置的压力。
在第一阀体121的内侧形成第一流通空间122,上述第一流通空间122以向通气装置流通压力的方式从第一阀体121的一侧向另一侧贯通。第一流通空间122以向第一分支管113供给通过通气连接部130连接的通气装置的压力的方式从第一阀体121的一侧向另一侧方向以横穿的方式贯通。
第一阻断体123以能够移动并向侧面方向横穿的方式配置在第一阀体121的中央,并具有用于开放第一流通空间122的槽形态的第一传递槽123a,从而借助用户的操作向侧面移动,并阻断或开放第一流通空间122。第一阻断体12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在第一阀体121内,因此,若以第一阀体121的中央为中心向一侧侧面移动,则阻断第一流通空间122,而另一侧侧面形成流通空气的槽形态的第一传递槽123a,因此,若向另一侧移动,则第一流通空间122被开放,并传递压力。
在第一阻断体123的侧面方向的一侧末端还设有第一卡止体123b,上述第一卡止体123b沿着外周延方向突出,从而在为了阻断第一流通空间122而移动时,以卡止的方式被第一阀体121支撑,并防止脱离。
即,当利用第一阀体121阻断第一流通空间122时,用户一边通过使第一阻断体123向另一侧面方向移动来阻断第一流通空间122,一边使第一卡止体123b以卡止的方式得到支撑,并防止脱离,从而维持阻断状态。当利用第一阀体121来开放第一流通空间122时,用户使第一阻断体123向一侧侧面方面移动,使得第一传递槽123a能够位于第一流通空间122,从而传递压力。
第二阀体124配置在第二分支管114的一侧,并与第二分支管114相连接,上述第二分支管114与一对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从而在连接双腔管时,通过第二分支管114来向与第二分支管114相连接的位置传递或阻断向双腔管供给的通气装置的压力。
在第二阀体124的内侧形成第二流通空间125,上述第二流通空间125从上述第二阀体124的内侧的一侧向另一侧贯通,使压力向通气装置流通。第二流通空间125以从一侧向另一侧横穿的方式贯通第二阀体124,以便向第二分支管114供给通过通气连接部连接的通气装置的压力。
第二阻断体126以能够移动并向侧面方向横穿的方式配置在第二阀体124的中央,并具有用于开放第二流通空间125的槽形态的第二传递槽126a,从而借助用户的操作一边向侧面移动,一边阻断或开放第二流通空间125。第二阻断体126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二阀体124内,因此,若以第二阀体124的中央为中心向一侧侧面移动,则阻断第二流通空间125,而在另一侧侧面形成流通空气的槽形态的第二传递槽126a,因此,若向另一侧面移动,则开放第二流通空间125,并传递压力。
在第二阻断体126的侧面方向的一侧末端还包括第二卡止体126b,上述第二卡止体126b沿着外周延方向突出,从而在为了阻断第二流通空间125而移动时,以卡止的方式被第二阀体124支撑,并防止脱离。
即,当利用第二阀体124阻断第二流通空间125时,用户一边通过使第二阻断体126向另一侧面方向移动来阻断第二流通空间125,一边使第二卡止体126b以卡止的方式得到支撑,并防止脱离,从而维持阻断状态。
当利用第二阀体124来开放第二流通空间125时,用户使第二阻断体126向一侧侧面方面移动,使得第二传递槽126a能够位于第二流通空间125,从而传递压力。
通气连接部130包括设置在第一阀体121的一侧的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第一连接体132、第一排出体133和设置在第二阀体124的一侧的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第二连接体135及第二排出体136。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配置在第一阀体121的一侧,上述第一阀体121与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并在向侧面方向横穿的位置由一侧侧面与通气装置相连接。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沿着与第一阀体121和双腔管相连接的方向呈直角的方向设置,从而容易地与通气装置相连接。
第一连接体132配置在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的另一侧,用于使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和与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的第一阀体121相互连接。第一连接体132使与通气装置相连接的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和与双腔管相连接的第一阀体121相互连接,从而一边由第一阀体121控制通气装置的压力,一边向双腔管传递通气装置的压力。
第一排出体133配置在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的另一侧侧面末端,并为了借助用户的操作来排出内部的压力而打开/关闭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的另一侧侧面。当通气装置的压力经由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并由第一阀体121控制,并且向与第一分支管113相连接的双腔管的一侧传递时,第一排出体133以封闭状态维持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并且,当由第一阀体121阻断或由通气装置传递过度的压力时开放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从而排出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的内部压力。
即,第一排出体133用于,当利用第一阀体121进行阻断或过度供给通气装置的压力时,排出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的内部压力,尤其,若发生通气装置所产生的压力并不均匀的脉动现象,则可能会突然向肺供给意料不到的压力,因此,可能会因传递压力过度而对肺产生问题。为此,可以立刻实施排出,来提高稳定性。
其中,第一排出体133借助用户的装拆来打开/关闭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但这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因此,第一排出体133可使用能够打开/关闭第一通气连接本体131的另一侧面的所有装置,这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配置在第二阀体124的一侧,上述第二阀体124与一对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并在向侧面方向横穿的位置由一侧侧面与通气装置相连接。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沿着与第二阀体124和双腔管相连接的方向呈直角的方向设置,从而容易地与通气装置相连接。
第二连接体135配置在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的另一侧,用于使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和与一对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的第二阀体124相互连接。第二连接体135使与通气装置相连接的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和与双腔管相连接的第二阀体124相互连接,从而一边由第二阀体124控制通气装置的压力,一边向双腔管传递通气装置的压力。
第二排出体136配置在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的另一侧侧面末端,并为了借助用户的操作来排出内部的压力而打开/关闭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的另一侧侧面。当通气装置的压力经由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并由第二阀体124控制,并且向与第二分支管114相连接的双腔管的一侧传递时,第二排出体136以封闭状态维持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并且,当由第二阀体124阻断或向通气装置传递过度的压力时开放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从而排出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的内部压力。
尤其,若发生由通气装置所产生的压力并不均匀的脉动现象,则可能会突然向肺供给意料不到的压力,因此,可能会因传递压力过度而对肺产生问题。为此,可以立刻实施排出,来提高稳定性。
其中,第二排出体136借助用户的装拆来打开/关闭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但这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因此,第二排出体136可使用能够打开/关闭第二通气连接本体134的另一侧面的所有装置,这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并且,对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如下。
图6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关闭第一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右侧侧视图,图7为表示在图6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开启第一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右侧侧视图,图8为表示在图6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关闭第二阀体的使用状态的左侧侧视图。
参照图6至图8,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100包括管连接部110、阀部120及通气连接部130。其中,管连接部110、通气连接部130、及阀部120的一部分结构要素与图1至图5所示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10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并对存在差异的阀部120的一部分结构进行说明。
阀部120包括第一阀体121、第二阀体124、第一旋转阻断体127以及第二旋转阻断体128。其中,第一阀体121和第二阀体124的结构要素与图1至图5所示的阀部12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一旋转阻断体12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沿着侧面方向横穿第一阀体121的中央,并借助旋转来选择性地开放或阻断第一流通空间122。
在第一旋转阻断体127形成以借助旋转来选择性地开放或阻断第一流通空间122的方式贯通第一流通空间122位置的第一旋转流通空间127a,因此,若用户以旋转第一旋转阻断体127的方式连通第一流通空间122和第一旋转流通空间127a,则第一流通空间122被开放,若借助第一旋转阻断体127的旋转来脱离所连通的位置,则维持阻断状态。
并且,在第一旋转阻断体127的一侧侧面设有能够由用户把持的把手形态的第一旋转把手127b,从而使用户能够在把持的状态下对第一旋转阻断体127进行旋转操作。
第二旋转阻断体1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沿着侧面方向横穿第二阀体124的中央,并借助旋转来选择性地开放或阻断第二流通空间125。
在第二旋转阻断体128形成以借助旋转来选择性地开放或阻断第二流通空间125的方式贯通第二流通空间125位置的第二旋转流通空间128a,因此,若用户以旋转第二旋转阻断体128的方式连通第二流通空间125和第二旋转流通空间128a,则第二流通空间125被开放,若借助第二旋转阻断体128的旋转来脱离所连通的位置,则维持阻断状态。
并且,在第二旋转阻断体128的一侧侧面设有能够由用户把持的把手形态的第二旋转把手128b,从而使用户能够在把持的状态下对第二旋转阻断体128进行旋转操作。
因此,通过用户借助对第一旋转阻断体127和第二旋转阻断体128的旋转操作来选择性地开放或阻断第一阀体121和第二阀体124,可以控制从通气装置向双腔管供给的通气压力。
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如下。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图9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右侧侧视图,图11为表示在图9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中开启所有连接阀部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图12为表示在图11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第一旋转阀的运转而部分关闭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图13为表示在图12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第一旋转阀的运转而完全关闭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参照图9至图12,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100包括管连接部110、连接阀体140及通气连接部130。其中,通气连接部130的结构要素与图1至图5所示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10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并对存在差异的连接阀部140的结构进行说明。
管连接部110包括:管连接本体111,由双腔管以插入的方式相连接;第一分支管113;以及第二分支管114。在管连接本体111形成管连接空间112,上述管连接空间112配置在双腔管的一侧,在另一侧插入一对双腔管,并通过连接阀部140向一侧分支。管连接空间112在管连接本体111的内部以由一对双腔管插入于另一侧的方式设置,并且,由一对双腔管沿着一侧以分别与通气连接部130相连接的方式向两侧分支。在这种向管连接空间112的两侧分支的位置设置连接阀部140,上述连接阀部140用于调节气体或流体的流量,并供给或阻断压力,从而在直接向双腔管传递的位置调节流量和压力,由此可提高调节效率。
第一分支管113配置在管连接本体111的一侧,并设置在通过连接阀部140分支的位置,以便在连接双腔管时,与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个相连接。第一分支管113设置在管连接空间112的所分支的一侧,并与通气连接部130相连接。即,在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个双腔管以插入的方式与管连接空间112的另一侧相连接,并且通过连接阀部140来调节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个双腔管的流量的状态下,第一分支管113与通气连接部130相连接。
第二分支管114配置在管连接本体111的一侧,并设置在通过连接阀部140分支的位置,以便在连接双腔管时,与一对双腔管中的另一个相连接。第二分支管114设置在管连接空间112的所分支的另一侧,从而与通气连接部130相连接。即,在一对双腔管中的另一个双腔管以插入的方式与管连接空间112的另一侧相连接,并且通过连接阀部140来调节一对双腔管中的另一个双腔管的流量的状态下,第二分支管114与通气连接部130相连接。
连接阀部140包括设置在管连接本体111的内部的连接阀本体141、基准位置显示体142、第一旋转阀143以及第二旋转阀144。
连接阀本体141设置在管连接本体111的所分支的一侧方向,并具有第一法空间141a和第二阀空间141b,上述第一阀空间141a为设置在管连接空间112的所分支的位置,并以在一对双腔管连接一侧的方式向所分支的位置连通的空间,上述第二阀空间141b为以一连接另一侧的方式向所分支的位置连通的空间。第一阀空间141a为了在连接阀本体141的内部使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个双腔管与第一分支管113相连接而形成于管连接空间112的所分支的一侧。第二阀空间141b为了在连接阀本体141的内部使一对双腔管中的另一个双腔管与第二分支管114相连接而形成于管连接空间112的所分支的另一侧。
即,连接阀本体141在设置在连接阀本体141的所分支的内部,并与第一分支管113相连接的分支位置形成第一阀空间141a,而在与第二分支管114相连接的分支位置形成第二阀空间141b。
基准位置显示体142设在连接阀本体141的中央,并在第一阀空间141a和第二阀空间141b之间以刻度形态突出。基准位置显示体142可在第一阀空间141a和第二阀空间141b设定在进行流量调节时成为基准的位置,从而能够提出根据外部命令来能够调节为准确位置的基准,并能向外部显示压力的传递及阻断和所调节的流量,因此,可以提高流量调节的稳定性。
第一旋转阀143在连接阀本体141的中央配置在一侧方向,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第一阀空间141a,因此,借助旋转来对从通气连接部130供给的流量进行控制,并向双腔管的一侧进行供给。
在第一旋转阀143形成向与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的位置流通由通气装置所供给的气体或液体的第一流通空间143a。第一流通空间143a借助旋转来调节开放及封闭的面积,从而调节一侧双腔管的流量。
并且,在第一旋转阀143的一侧方向具有第一阀把手143b,上述第一阀把手143b以能够使用户把持的方式突出。第一阀把手143b供用户把持并实施旋转运行,以便调节第一流通空间143a的开放及封闭的面积。
在第一旋转阀143的另一侧方向设有第一位置显示体143c,上述第一位置显示体143c呈朝向基准位置显示体142隔开预设间隔的多个刻度形态,从而在旋转时,显示以基准位置显示体为基准,根据第一流通空间143a的开放及封闭程度来调节流量的位置。
即,若为了控制一对双腔管中的一侧流量而运行第一旋转阀143,则在根据对流量的控制量来把持第一阀把手143b的状态下,以基准位置显示体142为基准,一边观察第一位置显示体143c,一边旋转到准确的位置,则随着第一流通空间143a的面积被调节为与流量相对应的控制量,因而一边在外部显示流量的控制量,一边控制准确的流量,从而提高稳定性,并随着能够准确地控制流量,可提高准确度。
第二旋转阀144在连接阀本体141的中央配置在另一侧方向,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第二阀空间141b,从而借助旋转来对由通气连接部130供给的流量进行控制,并向双腔管的另一侧进行供给。
在第二旋转阀144形成第二流通空间144a,上述第二流通空间144a向与一对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的位置流通由通气装置所供给的气体或液体。第二流通空间144a借助旋转来调节开放及封闭的面积,从而调节另一侧双腔管的流量。
并且,在第二旋转阀144的一侧方向具有第二阀把手144b,上述第二阀把手144b以能够使用户把持的方式突出。第二阀把手144b供用户把持并实施旋转运行,以便调节第二流通空间144a的开放及封闭的面积。
在第二旋转阀144的另一侧方向设有第二位置显示体144c,上述第一位置显示体144c呈朝向基准位置显示体142隔开预设间隔的多个刻度形态,从而在旋转时,显示以基准位置显示体142为基准,根据第二流通空间144a的开放及封闭程度来调节流量的位置。
即,若为了控制一对双腔管中的另一侧流量而运行第二旋转阀144,则在根据对流量的控制量来把持第二阀把手144b的状态下,以基准位置显示体142为基准,一边观察第二位置显示体144c,一边旋转到准确的位置,则随着第二流通空间144a的面积被调节为与流量相对应的控制量,因而一边在外部显示流量的控制量,一边控制准确的流量,从而提高稳定性,并随着能够准确地控制流量,可提高准确度。
如上所述,第一旋转阀143和第二旋转阀144分别设置在设在管连接本体111的所分支的位置的连接阀本体141的一对双腔管所连接的两侧,因此,借助旋转来调节流量方面,随着在外部显示所调节的控制量,从而可提高基于流量调节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和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公开,虽然使用了特定术语,但这仅仅用于容易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有助于对发明的理解,这些术语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此所公开的实施例之外,还能实施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其他变形例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6)

1.一种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将通过呼吸道来分别插入于两侧支气管的一对管形态的双腔管与用于提供压力的通气装置相连接,其中,包括:
管连接部,配置在上述双腔管的一侧,在一对上述双腔管以插入的方式相连接的状态下,沿着一侧方向分别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并分支;
连接阀部,设置在上述管连接部的分支的一侧方向,用于调节向所分支的各个上述双腔管提供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量,并向外部显示用于调节流量的阀的工作状态;以及
通气连接部,配置在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并在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分别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由此通过上述连接阀部来分别向上述双腔管单独供给上述通气装置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其中,上述管连接部包括:
管连接本体,配置在上述双腔管的一侧,一对上述双腔管以插入的方式与另一侧相连接,并具有通过上述连接阀部来向一侧分支的管连接空间;
第一分支管,配置在上述管连接本体的一侧,并以在与上述双腔管相连接时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一个相连接的方式设置于通过上述连接阀部来分支的位置;以及
第二分支管,配置在上述管连接本体的一侧,并以在与上述双腔管相连接时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其余双腔管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通过上述连接阀部来分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其中,上述连接阀部包括:
连接阀本体,设置在上述管连接部的所分支的一侧方向,并具有第一阀空间和第二阀空间,上述第一阀空间为设置在上述管连接部的所分支的位置,并以一侧与一对上述双腔管相连接的方式与所分支的位置相连通的空间,上述第二阀空间为与连接另一侧的所分支的位置相连通的空间;
第一旋转阀,在上述连接阀本体的中央配置在一侧方向,具有第一流通空间,上述第一流通空间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阀空间,并向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的位置流通由上述通气装置供给的气体或液体,沿着上述第一旋转阀的一侧方向具有第一阀把手,上述第一阀把手以能够使用户把持的方式突出,并且,若以把持上述第一阀把手的状态旋转,则通过调节上述第一流通空间所开放及封闭的面积,来调节一侧的上述双腔管的流量;以及
第二旋转阀,在上述连接阀本体的中央配置在另一侧方向,并具有第二流通空间,上述第二流通空间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二阀空间,并向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的位置流通由上述通气装置所供给的气体或液体,沿着上述第二旋转阀的一侧方向具有第二阀把手,上述第二阀把手以能够使用户把持的方式突出,并且,若以把持上述第二阀把手的状态旋转,则通过调节上述第二流通空间所开放及封闭的面积,来调节另一侧的上述双腔管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其中,还包括:
基准位置显示体,设在上述连接阀本体的中央,在上述第一旋转阀和上述第二旋转阀之间,以刻度形态突出形成,并设定为旋转的上述第一旋转阀和上述第二旋转阀的被调节的基准位置;
第一位置显示体,配置在处于上述第一旋转阀的另一侧方向的上述第二旋转阀位置,并设置为朝向上述基准位置显示体分隔预设间隔的多个刻度形态,当旋转时,以上述基准位置显示体为基准,根据上述第一流通空间的开放及封闭程度来显示调节流量的位置;以及
第二位置显示体,配置在处于上述第二旋转阀的一侧方向的上述第一旋转阀位置,并设置为朝向上述基准位置显示体分隔预设间隔的多个刻度形态,当旋转时,以上述基准位置显示体为基准,根据上述第二流通空间的开放及封闭程度来显示调节流量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其中,上述通气连接部包括:
第一通气连接本体,配置在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的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并在沿着侧面方向横穿的位置,以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的一侧侧面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的方式设置;
第一连接体,配置在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使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和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一侧相连接的上述连接阀部相互连接;
第二通气连接本体,配置在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的上述连接阀部的一侧,并在沿着侧面方向横穿的位置,以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的一侧侧面与上述通气装置相连接的方式设置;以及
第二连接体,配置在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使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和与一对上述双腔管中的另一侧相连接的上述连接阀部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连接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一排出体,配置在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侧面的末端,并打开/关闭上述第一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侧面,用于通过用户的操作来排出内部压力;以及
第二排出体,配置在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侧面的末端,并打开/关闭上述第二通气连接本体的另一侧侧面,用于通过用户的操作来排出内部压力。
CN201410456003.6A 2014-02-06 2014-09-09 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的连接装置 Pending CN1048262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13865 2014-02-06
KR1020140013865A KR101574772B1 (ko) 2014-02-06 2014-02-06 분리폐환기를 위한 이공튜브 접속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6205A true CN104826205A (zh) 2015-08-12

Family

ID=53753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6003.6A Pending CN104826205A (zh) 2014-02-06 2014-09-09 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17070A1 (zh)
KR (1) KR101574772B1 (zh)
CN (1) CN1048262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5146A (zh) * 2018-04-27 2018-08-31 徐旭仲 可视左右互换支气管插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6458B2 (en) * 2018-09-05 2022-09-20 Lit Device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lung isolation tube assembly
KR102172951B1 (ko) 2019-05-27 2020-11-02 무진기공 주식회사 바이오디젤 제조반응기와 전기전도도를 이용한 바이오디젤 연속 생산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EP4243904A1 (en) * 2020-11-10 2023-09-2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Flow regulation mechanism for compartmentalized lung ventilation
KR20230146863A (ko) 2022-04-13 2023-10-20 장호섭 열교환기와 캐비테이션 반응기를 이용한 바이오디젤/바이오디젤 원료 및 바이오중유 제조용 연속 반응 시스템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3527B1 (en) * 2000-06-13 2003-02-04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Medical Center Bibronchial double lumen tube
JP2009125183A (ja) * 2007-11-21 2009-06-11 Yokohama City Univ 分離肺換気用ダブルルーメンチューブ
CN201437019U (zh) * 2009-05-12 2010-04-14 广州市韦士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双腔支气管导管y型连接器
US7951121B2 (en) * 2003-07-30 2011-05-31 Navilyst Medical, Inc. Pressure actuated valve with improved slit configuration
CN202052168U (zh) * 2011-03-31 2011-11-30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用于气管肿瘤手术麻醉的气管导管
JP2013013487A (ja) * 2011-07-01 2013-01-24 Daiken Iki Kk 分離肺換気用具
CN202844288U (zh) * 2012-04-17 2013-04-03 黄章翔 可关闭式双腔气管导管连接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3451A (en) * 1980-12-12 1982-06-08 Paluch Bernard R 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apparatus with condensate removal
US4489721A (en) * 1982-12-30 1984-12-2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ouble lumen tube adaptor and valve system for medical anesthesia circuits
US4883051A (en) * 1988-02-18 1989-11-28 Summa Vest, Inc. Disposable breathing system and components
AU2262392A (en) * 1991-06-20 1993-01-25 James B. Kinsman Asynchronous cycling of mechanical ventilators
US5293866A (en) * 1992-05-12 1994-03-15 David Ellis Oxygen flow meter indicator
US5309906A (en) * 1992-10-28 1994-05-10 Smiths Industries Medical Systems, Inc. Endobronchial tube assembly
US5540218A (en) * 1994-12-05 1996-07-3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Respiratory system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aircrew use
US5775325A (en) * 1995-05-11 1998-07-07 Russo; Ronald D. Two part closed tracheal suction system
US5632268A (en) * 1996-02-02 1997-05-27 Ellis; Donald L. Multiple purpose fixed or portable oxygen delivery system
US5752507A (en) * 1997-04-04 1998-05-19 Moalem; Jaco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fferential lung ventilation
US6394088B1 (en) * 1998-11-06 2002-05-28 Mark R. Frye Oxygen-delivery system with portable oxygen meter
US6729326B1 (en) * 2000-11-27 2004-05-04 Sorenson Medical, Inc. Neonatal valved manifold
US20120017915A1 (en) * 2003-04-30 2012-01-26 Hajo Reissmann Respiratory device comprising a double lumen endotracheal tube
US7556041B2 (en) * 2003-05-06 2009-07-0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Respiratory apparatus having an introduction section configured for releasable attachment with a respiratory instrument
US7347853B2 (en) * 2004-05-12 2008-03-25 C. R. Bard, Inc. Catheter with removable extension
US7875019B2 (en) * 2005-06-20 2011-01-25 C. R. Bard, Inc. Connection system for multi-lumen cathet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3527B1 (en) * 2000-06-13 2003-02-04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Medical Center Bibronchial double lumen tube
US7951121B2 (en) * 2003-07-30 2011-05-31 Navilyst Medical, Inc. Pressure actuated valve with improved slit configuration
JP2009125183A (ja) * 2007-11-21 2009-06-11 Yokohama City Univ 分離肺換気用ダブルルーメンチューブ
CN201437019U (zh) * 2009-05-12 2010-04-14 广州市韦士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双腔支气管导管y型连接器
CN202052168U (zh) * 2011-03-31 2011-11-30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用于气管肿瘤手术麻醉的气管导管
JP2013013487A (ja) * 2011-07-01 2013-01-24 Daiken Iki Kk 分離肺換気用具
CN202844288U (zh) * 2012-04-17 2013-04-03 黄章翔 可关闭式双腔气管导管连接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5146A (zh) * 2018-04-27 2018-08-31 徐旭仲 可视左右互换支气管插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74772B1 (ko) 2015-12-07
KR20150093297A (ko) 2015-08-18
US20150217070A1 (en) 2015-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6205A (zh) 用于差分肺通气的双腔管的连接装置
USRE42488E1 (en) Bronchoscopy oxygenation system
US11679229B2 (en) Cough-assist systems with humidifier bypass
EP2628498B1 (en) Manifold having rotatable ports
US20050161048A1 (en) Multiple seal port anesthesia adapter
US9072432B2 (en) Bronchoscopic manifold
CA2668727A1 (en) Eye treatment system with fluidics pump interface
KR20170118684A (ko) 배연을 포함하는 복강경 외과적 처치를 위한 분기 다중-루멘 튜브 세트
EP4335476A3 (en) Conduit connector assembly of a patient interface, an anti-asphyxia valve for a conduit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 connector
JP2018520796A5 (zh)
CN110049798A (zh) 具有经过改进的放气装置的医用泵
WO2014091178A2 (en) Medico-surg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4027918B1 (en) A modular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the homeostasis in cavities
CN205163743U (zh) 一次性硬镜吸引管
CN108159542B (zh) 一种用于气管的封堵器及封堵组件
CN107261285B (zh) 组合型侧方限制式气管和支气管导管
KR101699945B1 (ko) 분리폐환기를 위한 이공튜브 접속장치
CN207520427U (zh) 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
KR20200103365A (ko) 속도 조절 밸브가 설치된 음압 배액장치
US20110264004A1 (en) Bronchoscopy System
CN205287165U (zh) 一种组合式双头支气管封堵器
CN212187392U (zh) 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
CN203494055U (zh) 一种介入式y阀
CN203154519U (zh) 可活动双管喉罩
CN204910379U (zh) 一种带有塑形材料的喉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