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3626B - 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3626B
CN104823626B CN201510150485.7A CN201510150485A CN104823626B CN 104823626 B CN104823626 B CN 104823626B CN 201510150485 A CN201510150485 A CN 201510150485A CN 104823626 B CN104823626 B CN 104823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trus
disease
tree
ionic liquid
pestic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04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3626A (zh
Inventor
杨正庭
杨曦
陈志远
周国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ah Ya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Ah Ya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Ah Ya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Ah Ya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504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23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23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3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3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3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生产栽培:使用生物有机肥,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及提高抗逆力的离子液。防治病虫采用生物源农药,杂草采用生物源农药和人工、机械除草。本发明能提高柑桔的生产力、免疫力、抗病性、耐病性;降低黄龙病的蔓延速度,使健康树更高产;轻、中度感病树恢复生产力,达到或接近无病树的水平;重病树恢复生势,维持一定的生产力,延长结果期。并能提高果实品质,同时收获优质的有机柑桔产品。对保障柑桔果农的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柑桔产业的稳步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态技术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
背景技术
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柑桔黄龙病对柑桔造成极大危害、抛荒的柑桔园发生较重,如任其蔓延,将给我国柑桔产业造成死树毁园的致命打击。柑桔黄龙病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得了黄龙病的柑桔全株系统性病害,根、树干、枝、叶、花、果都有病原,特别是根部,药剂很难达到,尚未找到好的给药方法和途径,也没有特效的农药。
黄龙病的柑桔果实的典型症状是着色异常、果小、畸形。果农称之为“红鼻子果”或“红肩果”。病果的果汁味酸、淡,果实中心柱不正。叶片的典型症状是黄化、变小。据病程长短,叶片黄化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斑驳型黄化,一种是均匀黄化。染病早期,叶片常显现为斑驳型黄化,待病菌散播到全树后,新梢抽生的叶片一般为均匀黄化。
病根表皮易脱离、腐烂等,黄龙病菌优先定殖在根中且分布较为均匀,因此仅仅砍除病枝并不能有效控制黄龙病的原因所在。
柑桔黄龙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带病毒的苗及木虱传播。目前的防治方法:1、用化学方法控制防治木虱,喷施矿物油,亲水颗粒薄膜悬浮液吡虫啉、涕灭威等扑杀木虱;喷施保幼激素类似物吡丙醚防治亚洲木虱。2、砍伐病树烧毁,杜绝传染源。病原菌在树体内分布不均匀,且潜伏期长短不一,因此,一株树有时仅部分枝梢发病,有的果农就采用把生病部分砍掉,结果第二年另一部分又发病,而传染源一直无法杜绝,仍然在果园流行传染,所以发现病树,应把整株树彻底挖掉烧毁,以杜绝传染源。
从上述可知,得了黄龙病的柑桔必须全株砍伐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提高柑桔的生产力、降低黄龙病的蔓延速度,轻、中度感病树恢复生产力,重病树恢复生势,延长结果期;并能同时收获优质的有机柑桔。
技术方案: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其方法在于:(1)生产栽培:使用生物有机肥,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及提高抗逆力的离子液;(2)防治病虫采用生物源农药,杂草采用生物源农药和人工、机械除草。
所述“生物有机肥”是以农作物秸秆养殖粪便配以草木灰、饼粕、黄腐酸接种有益微生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所述“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是一种内含完整丰富的核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及高能复合微生物酵素、核糖与氮的生物酵素;
所述“离子液”是一种含氮、磷或胍类的离子液体;
所述“生物源农药”采用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或微生物农药的生物源杀虫剂及生物源杀菌剂;其中:生物源杀虫剂为除螨素、印楝素或苦参碱至少一种的制剂;生物源杀菌剂为:链霉素、宁南霉素、水合霉素或大蒜素至少一种的制剂;
离子液、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与生物源农药一同混和喷施;
所述的农业生态方法中,在柑桔园区挂放小实蝇诱捕器,捕杀小实蝇。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所述的农业生态方法,使用生物有机肥、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及提高抗逆力的离子液,采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及人工、机械除草,在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中的应用。
本发明有益效果:
黄龙病是柑桔生产中的癌症,目前认为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大量的砍、挖病树和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唯一的传播者——柑桔木虱。大量事实证明,单一靠喷药防治木虱效果差,无法有效控制黄龙病的迅速蔓延。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全生态农业技术方案,能提高柑桔的生产力、免疫力、抗病性、耐病性;降低黄龙病的蔓延速度,使健康树更高产;轻、中度感病树恢复生产力,达到或接近无病树的水平;重病树恢复生势,维持一定的生产力,延长结果期。并能提高果实品质,同时收获优质的有机柑桔产品。对保障柑桔果农的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柑桔产业的稳步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作用机理:
本发明以施用生态有机物修复和改善柑桔赖以生存的环境之土壤为基础;以促进柑桔生长生机,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生成物质为中心;以提高柑桔的抗病水平,控制病原的繁殖和扩散为目标的策略,三管齐下,相辅相承,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是可以控制住柑桔黄龙病危害,达到桔农丰产优质的期望的。
使用生态生物有机肥,是全价微生物制造的,有效活菌达70亿/克。他它可消除土壤化学污染,土壤板结,恢复土壤水、肥、气、热的功能,达到受污染土壤的自然修复,平衡供应养份,使老化的、受伤害的根系以恢复并促进新根、新枝叶快速生长。
使用生物酵素—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其酶的种类众多、齐全,共有1900多种,含丰富的核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它能通过叶片或根系被吸收,促进植物旺盛生长,加快光合作用,增加生成物质,并顺利向生殖生长方向过渡。促发新根系、叶芽和花芽,迅速增加叶面积和营养物质储备。
使用离子液,喷施后进入植物细胞,清理,钝化病原,抑制体内病菌增值和扩散的速度,诱导抗病基因提前表达,提高抗病相关的蛋白酶,使感病植株达到或接近无病植株的生产水平,从而表现出对黄龙病的预治效果。
使用生物农药:对于生产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病虫害如螨类、害虫、真菌、细菌病害等均一律采用生物杀虫(螨)剂、杀菌剂进行相应的防治,草害采用机械割草机加以解决。从而达到停止使用任何化工产品的要求。
黄龙病病因是从树根感染病菌开始发病,治理应从根部治理,而不是传统的叶茎治理。本发明首先施用含大量有益微生物有机肥,使柑桔根区有益微生物种群占绝对优势,抑制和杀灭土壤有害病菌优化土质,让果树吸收有益的微生物,增加肥效,促进新根生长,让树木根系更加发达,树木细胞管状更加通畅,恢复病株养份,使果树黄叶转绿、健康新梢生长。
本发完全停止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桔园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及时恢复,从而控制了木虱的发生为害。园内各类天敌种群得到正常繁衍、生息,在天敌的共同作用下,木虱得到控制,从而减缓了黄龙病的扩散与蔓延速度。而且出现不少健康树与相邻病树相处几年不受感染的现象。
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1)生产栽培:使用生物有机肥,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及提高抗逆力的离子液;(2)防治病虫采用生物源农药,杂草采用生物源农药和人工、机械除草。此方案在农业上是针对柑桔黄龙病防控,并经过实践得出的防控技术,现有技术中无相关报导。
具体实施方式
近年来,由于柑桔黄龙病的扩散蔓延,导致柑桔严重减产,农民利益受损。有资料显示柑桔黄龙病在三、四年树龄的果园就有20%以上的发病率,植后五、六年也不乏有全园砍光的事例。目前在推广:厉行检疫、种植无病苗木、挖除病株等防治黄龙病的措施,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方式已经证明很难得到落实,以致病害发生范围不断扩大。由此,本发明提出“全生态农业技术方法”来防控柑桔黄龙病。本发明治理方案立足目前柑桔生产现状,寻求通过适当的生态技术提高柑桔的生产力、免疫力、抗病性、耐病性;降低黄龙病的蔓延速度,使健康树更高产;轻、中度感病树恢复生产力,达到或接近无病树的水平;重病树恢复生势,维持一定的生产力,延长结果期。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是完全彻底停止使用任何形态的化工材料制造的化肥、杀虫(螨)剂、杀菌剂、除草剂。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已发生柑桔黄龙病的柑桔园区进行防控治理。
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1)生产栽培:使用生物有机肥,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及提高抗逆力的离子液;(2)防治病虫采用生物源农药,杂草采用生物源农药和人工、机械除草。
所述“生物有机肥”是以农作物秸秆养殖粪便配以草木灰、饼粕、黄腐酸接种有益微生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生物有机肥”是全价微生物制造的,有效活菌达70亿/克。达到受污染土壤的自然修复,平衡供应养份,使老化的、受伤害的根系以恢复并促进新根、新枝叶快速生长。
所述“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是一种内含完整丰富的核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及高能复合微生物酵素、核糖与氮的生物酵素。其酶的种类众多、齐全,共有1900多种,含丰富的核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它能通过叶片或根系被吸收,促进植物旺盛生长,加快光合作用,可促进花芽分化、叶片厚挺、植株健壮、果实饱满、艳丽,增强抗病虫能力。
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是依据生命体理论,采用农产品有机质元素结合最先进的微生物技术,由自动化制浆,生物发酵、清滤等一系列工艺制成的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农作物抗病虫能力的液态生物制剂。
离子液也称离子液体,含有吡啶、哌啶、三唑、吡唑、噻唑、异喹啉等唑类,胍类对抗病菌有较好的作用。
离子液的化学结构是由含氮或磷杂环的有机阳离子和一种无机阴离子组成的盐。具体说,离子液体正离子有四类:烷基季铵离子(含氮素)、烷基季鏻离子(含磷素)、1,3-二烷取代的咪唑离子、N-烷基取代的吡啶离子。
除上述四类常见常用离子液体外,还有性能、应用、结构特殊或成本较低的离子液体被合成,如胍类、吗啉、已内酰胺。二吡啶、哌啶、三唑、吡唑、噻唑离子液体的特殊及其应用唑、异喹啉等,更加丰富了离子液体的种类。
烷基季铵离子和吡啶、哌啶、三唑、吡唑、噻唑、异喹啉等主要含氮素。离子液是一种安全、无毒无害的绿色产品。有关资料显示,“离子液”配合有益微生物混合在饲料中,在喂养禽畜中使用。
本发明选用含有氮、磷或胍类的离子液体,对增产和杀菌具有良好效果。具体地,可用烷基季铵离子或烷基季鏻离子。
所述“生物源农药”采用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或微生物农药的生物源杀虫剂及生物源杀菌剂;其中:生物源杀虫剂为除螨素、印楝素、苦参碱至少一种的制剂;生物源杀菌剂为:链霉素、杀菌王(氯、乙基大蒜素)、宁南霉素、水合霉素、大蒜素至少一种的制剂;
本发明均可使用上述类型的植物源农药。
“生物源农药”对于生产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病虫害如螨类、害虫、真菌、细菌病害等均一律采用生物杀虫(螨)剂、杀菌剂进行相应的防治,草害采用机械割草机加以解决。从而达到停止使用任何无机化产品的要求。
离子液、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与生物源农药一同混和喷施;
上述生物有机肥、离子液、光合促进剂与生物农药使用量与次数视柑桔黄龙病蔓延及柑桔生长情况而定。
全年应用可参照如下使用方法:
1、施生物有机肥:全年4次,第一次:一般一月份(或收果后进行),第二次:3月底至清明节后;第三次:六月底;第四次:九月底。病树每次每株6-10斤,健康树3-5斤。第四次施肥因要到收果后方才施肥,且果实成长需要充足的养份,均可酌情多施一些。
2、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全年4-5次。浓度:1:1000(兑水重量比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水)。
时间:第二次施肥后(清明前后)3-5天喷第一次。喷施第一次后10-15天喷二次。
喷施第三次在第三次施肥后3-7天,即6月底-7月上旬。喷施第四次在九月上、中旬。九月底第四次施肥后视果树的生长情况、叶色变化决定施第五次。
3、喷施离子液:全年3-4次。浓度:1:100-150(兑水重量比离子液:水)。
时间:均与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同时混合使用。
4、在防治害虫方面,预防为主,全年用4次抑虫灵(苦参碱制剂)与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同时混合使用。
浓度:1:500(兑水重量比抑虫灵:水)。
如遇有红蜘蛛、锈蜘蛛、蚧壳虫、木虱等害虫发生为害时,可选用对口的生物原杀虫剂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螨素进行防治。
5、病害防治:如有发生炭疽病、黑星病、溃疡病、疮痂病等时,可选用对口生物源农药杀菌王、链霉素、水合霉素、大蒜素、宁南霉素等进行防治。
如出现果蝇为害,可在柑桔园区挂放小实蝇诱捕器,捕杀小实蝇。
本发明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对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方法研究试验如下。
本研究试验非全年应用数据,是在下半年时间的专门防控研究试验,所以,使用有关肥料及离子液、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生物源农药的要求与全年使用不同。
一、实施情况
1、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选在博罗横河镇石湖咀村邓石水农户桔园。该园已种十年,原有1200多株,因黄龙病发生,逐年砍树,仅剩200余株。品种为沙糖桔、春甜桔。系黄龙病重病果园。
2、病情调查:
(1)实施前普查:2014年6月6日,全园逐株挂牌取样192株送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经荧光PCR技术进行检测,发现192株中有73株样本带有柑桔黄龙病病原,其余样本未发现柑桔黄龙病病原,发病率38%。
(2)实施后抽查:2014年12月19日,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会同博罗县农技推广中心等在柑园采集上半年鉴定的病株10个,无病株10个,再送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经荧光PCR技术进行复检,感病株样品仍带有柑桔黄龙病病原,其余没有发现柑桔黄龙病病原。
复查鉴定结果表明:实施防控措施半年后,实施前已感病的仍然有病原存在,未感病的依然健康,没有重新感染。
3、施高效生物有机肥:计划施四次,实际施四次。每次每株10斤,第一次在树冠滴水线开沟沟施;第二、三、四次改在滴水线内撒施。具体是:第一次2014年6月12日,第二次7月16日,第三次9月13日,第四次11月5日。
4、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浓度1:1000,计划喷四次,实际使用五次。第一次2014年6月17日,第二次6月27日,第三次7月13日,第四次9月13日,第五次10月25日。
经过施生物有机肥和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后,从2014年8月中旬果园生势明显好转,9月—10月上旬大为改观,叶色绿、光泽好。10月中旬后,因雨水少,土壤干,桔树开始褪绿落黄。因此10月25日增喷了一次光合作用促进剂。
5、喷离子液(烷基季铵离子):全期计划喷二次,实际二次。第一次2014年6月27日,第二次7月13日,均在喷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时一同混和喷施。
6、病虫害防治:在防治害虫方面:用过三次生物农药抑虫灵,第一次2014年7月13日,第二次9月13日,第三次10月25日,均与喷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时同时施用。另外,在后期,承包户反映有果蝇为害,通过惠州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支持,在园区挂放了20个小实蝇诱捕器,捕杀了一定数量的小实蝇。
病害防治:为预防炭疽病,2014年10月底,喷生物农药大蒜素一次,总之,2014年没有针对各种虫或病组织过防治,红蜘蛛、锈蜘蛛、蚧壳虫、木虱等都虫口密度低,都没有发生为害。
7、杂草防除:未用过任何除草剂,全期采用人工除草。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黄龙病蔓延抽查:
防治柑桔木虱,是杜绝病害在园中传播的最重要一环,本试验园2014年没有针对木虱专门进行防治,但半年后的抽查检测结果表明:原来有病的仍然带菌,原来无病的依然健康,没有发生蔓延传播。这与黄龙病通常以10-20%的速度蔓延形成反差。其原因是试验园完全停止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桔园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及时恢复,从而控制了木虱的发生为害。园内各类天敌种群得到正常繁衍、生息,在天敌的共同作用下,木虱得到控制,从而减缓了黄龙病的扩散与蔓延速度。
2、果实大小调查:
(1)调查时间:2014年12月8日,品种:春甜桔。
(2)分组:分未感病组和感病组两组,感病组内分为:轻、中、重病三个级别,以施生物有机肥、不喷化学农药的为处理;以常规裁培即施化肥、喷化学农药的为对照。
(3)取样:每一组(级)处理对照各选一株柑桔,任取结果枝从上到下用卡尺量100个果实直径,结果如表一。
表一:不同处理果实大小调查表(单位:mm)。
从表一可见:①不同类型中,处理区均优于对照区,无病株处理后优势最明显;②感病组中,病轻的处理(153号)比对照(I号)大3%,亦略超过无病对照(O号),说明轻病,树有可能通过本方法处理后达到无病树的生产力;③在中、重病株里,处理均表现明显效果(6—8%)无疑是一种值得挖掘的潜力。
3、内含物的检测:
于2014年12月24日在调查果实大小的同一株春甜桔树上随机摘取5-6斤桔子,次日送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分析化验。共测试可食用平均值、总糖、还原糖三组数据,结果如表二。
表二:不同处理柑桔内含物化验结果表(品种:春甜桔。取样日期:2014.12.24)
从表二可以看出,果实的可食部份无一例外,对照均比处理高,无病树处理比对照低1.37%,发病轻、中、重树则分别低0.32%、1%和1.4%(病树总合计,处理为0.82%),差异不显著。
果实的总糖量无一例外处理均比对照明显高出许多,无病树比对照高22.1%,感病轻、中、重树处理分别比对照高10.6%、14%、18.8%(病树总合计处理高出14.6%)。
还原糖增加更明显,无病树比对照高27%,感病轻、中、重树处理比对照分别高13%、28%、19.8%(感病树总合计处理高20%),说明施生物有机肥、喷施光合作用促进剂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糖份成熟和含量增加,提高了果实品质。
4、柑桔化学农药残留检测:
柑桔生长后期于2014年11月15日在处理区采果6斤,17日送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按惠农检(2014)2号文中26种农药残留检测,26种农药全部未检出(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报告编号2014第4744号),结果证明本试验全过程确实未使用过化学农药。
2014年在实施本发明防控柑桔黄龙病的试验中,试验果园对木虱,未进行过针对性的防治,也没有发生木虱为害,荧光PCR抽检没有发现新的病树,传递出对黄龙病防控的积极信号和良好的前景,施用高效生物有机肥和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作用促进剂也观察到对病株恢复生势、提高生产能力和果品品质的效果。
立足柑桔生产现状,积极开展防控黄龙病,对寻找新的防控柑桔黄龙病的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实践证明,本发明无使用化学农药与化肥,在控制柑桔黄龙病的同时,生产有机柑桔,经农药残留检测,农药全部未检出。本发明采用的全生态农业生物技术方法有效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是一项农业技术的重大创新,对保障柑桔果农的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支柱柑桔产业的稳步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laims (1)

1.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其特征在于:(1)生产栽培:使用生物有机肥,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及提高抗逆力的离子液;(2)防治病虫采用生物源农药,杂草采用生物源农药和人工、机械除草;
所述生物有机肥是以农作物秸秆养殖粪便配以草木灰、饼粕、黄腐酸接种有益微生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所述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是一种内含完整丰富的核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及高能复合微生物酵素、核糖与氮的生物酵素;
所述离子液是一种含氮、磷或胍类的离子液体;
所述生物源农药采用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或微生物农药的生物源杀虫剂及生物源杀菌剂;其中:生物源杀虫剂为除螨素、印楝素或苦参碱至少一种的制剂;生物源杀菌剂为:链霉素、宁南霉素、水合霉素或大蒜素至少一种的制剂;
离子液、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与生物源农药一同混和喷施;
所述生物有机肥、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离子液与生物源农药使用量与次数,全年使用方法:
(1)、施生物有机肥:全年4次,第一次一月份,第二次3月底至清明节后;第三次六月底;第四次九月底;病树每次每株6-10斤,健康树3-5斤;第四次施肥要到收果后方才施肥;
(2)、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全年4-5次,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与水重量比为1:1000;第二次施肥后3-5天喷第一次;喷施第一次后10-15天喷二次; 喷施第三次在第三次施肥后3-7天;喷施第四次在九月上、中旬;九月底第四次施肥后视果树的生长情况、叶色变化决定施第五次;
( 3)、喷施离子液:全年3-4次,离子液与水重量比为1: 100-150;均与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同时混合使用;
(4)、 防治害虫:预防为主,全年用4次苦参碱制剂与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同时混合使用;苦参碱制剂与水重量比为1: 500;如遇有红蜘蛛、锈蜘蛛、蚧壳虫、木虱害虫发生为害时,选用对口的生物源杀虫剂印楝素、苦参碱或除螨素进行防治;
(5)、病害防治:如有发生炭疽病、黑星病、溃疡病、疮痂病时,选用对口生物源农药链霉素、水合霉素、大蒜素或宁南霉素进行防治;
如出现果蝇为害,在柑桔园区挂放小实蝇诱捕器,捕杀小实蝇。
CN201510150485.7A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 Active CN104823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0485.7A CN104823626B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0485.7A CN104823626B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3626A CN104823626A (zh) 2015-08-12
CN104823626B true CN104823626B (zh) 2017-07-18

Family

ID=5380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0485.7A Active CN104823626B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236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8108A (zh) * 2015-08-26 2015-11-11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控制柑橘新生苗感染柑橘黄龙病的种植方法
CN105532325A (zh) * 2015-12-30 2016-05-04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柑桔黄龙病的自然式疗法及其应用
CN105766987B (zh) * 2016-04-08 2018-06-0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用于防治柑橘黄龙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1109A (zh) * 2016-07-12 2016-12-07 黄浩光 微生物土壤改良与环保种植技术
WO2018014169A1 (zh) * 2016-07-19 2018-01-25 张铭强 一种通过施用生物碳能肥防控柑橘黄龙病和黄化病的方法
CN106577051A (zh) * 2016-11-11 2017-04-26 兰坪县建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柑桔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07306706A (zh) * 2017-07-31 2017-11-03 钟山县昱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贡柑果园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08703025A (zh) * 2018-05-29 2018-10-26 海南农佳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番茄口感的生态种植方法
CN108887282A (zh) * 2018-06-22 2018-11-27 邓方坤 一种防治黄龙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4714A (zh) * 2018-07-31 2018-12-07 和平县维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柑桔黄龙病防控方法
CN109627122A (zh) * 2019-01-17 2019-04-1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一种沼渣农田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4015A (zh) * 2019-06-26 2019-10-29 山东慧泰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柑橘黄龙病的系统治疗方法
CN111513062B (zh) * 2020-04-30 2023-08-25 珠海市润农科技有限公司 防治柑橘类果树黄龙病的水乳剂及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CN112640711B (zh) * 2020-12-24 2022-09-20 深圳市硒惠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柚子树黄龙病的方法
CN115197028A (zh) * 2022-05-16 2022-10-18 广东广汇陈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会柑无公害有机肥料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6A (zh) * 1993-10-14 1995-04-19 林亮结 一种防治黄龙病等病害的组合物
CN101766197A (zh) * 2010-02-02 2010-07-07 刘长禄 一种用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制作的杀虫剂
CN102165905A (zh) * 2011-01-05 2011-08-3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利用生物因子控制柑桔黄龙病蔓延的方法与用途
CN104230523A (zh) * 2014-08-18 2014-12-24 深圳市农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防治柑橘黄龙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846A (zh) * 2002-11-29 2003-08-27 金中北 多种杀虫活性的水剂农药
CN102557836A (zh) * 2012-03-14 2012-07-11 湖南省中科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南方柑橘优质高产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73348B (zh) * 2012-11-12 2016-07-06 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柑橘类作物专用的复合型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施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6A (zh) * 1993-10-14 1995-04-19 林亮结 一种防治黄龙病等病害的组合物
CN101766197A (zh) * 2010-02-02 2010-07-07 刘长禄 一种用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制作的杀虫剂
CN102165905A (zh) * 2011-01-05 2011-08-3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利用生物因子控制柑桔黄龙病蔓延的方法与用途
CN104230523A (zh) * 2014-08-18 2014-12-24 深圳市农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防治柑橘黄龙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年过七旬的"稻田守望者";黄海林;《南都网http://paper.oeeee.com/nis/201501/30/323384.html》;20150130;第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3626A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3626B (zh) 一种防控柑桔黄龙病同时收获有机柑桔的农业生态方法
Pérez-Jiménez Significant avocado diseases caused by fungi and oomycetes
AU2016258912A1 (en) Isolated complex endophy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plant traits
Galanihe et al.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 of papaya mealybug, Paracoccus marginatus (Hemiptera: Pseudococcidae), an invasive alien pest in Sri Lanka
Di Marco et al. Applications of Trichoderma to prevent Phaeomoniella chlamydospora infections in organic nurseries
AU2015295037C1 (en) Plant inoculation method
CN102776130A (zh) 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应用
Utkhede Increased growth and yield of hydroponically grown greenhouse tomato plants inoculated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radicis-lycopersici
CN102021122B (zh) 一种高效杀虫真菌及其用途
Abdel-Monaim et al. Efficacy of rhizobacteria and humic acid for controlling Fusarium wilt disease and improvement of plant grow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arameters in tomato
CN109247176A (zh) 一种果树弱寄生病害绿色防控方法
Scheffer et al. Dutch elm disease, a model tree disease for biological control
CN103814799B (zh) 一种改良土壤的方法
Moorman et al. Cultur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RU2764789C1 (ru) Способ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в технологии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на светло-каштановых почвах Нижнего Поволжья
CN102125064B (zh) 一种设施菜地根结线虫根际综合调控剂及其应用方法
EP1384405B1 (en) Bactericidal, bacteriostatic and fung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ive species of trichoderma
RU2640286C1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льна-долгунца
Javed et al. Effects of neem formulations applied as soil drench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javanica on roots of tomato
El-Morsi et al. Effect of bio-agents on pathogenic fungi associated with roots of some deciduous fruit transplants and growth parameters in New Valley Governorate, Egypt
EL-MORSI et al. Efficacy of some organic compounds against root rot wilt diseases of olive transplants and their growth response in New Valley governorate, Egypt
Arancibia et al. Effect of irrigation and soil texture on grape phylloxera (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 population and grapevine damage.
WO2023167135A1 (ja) 植物育成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植物の育成方法
Sujeewa et al. White root disease of Hevea brasiliensis, its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method of control (in-vitro) in North Western Province
KR100642283B1 (ko) 잔디의 주요병해를 일으키는 곰팡이성 병원균에 대한방제용 미생물 Bacillus subtilisEW42-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Zhengting

Inventor after: Yang Xi

Inventor after: Chen Zhiyuan

Inventor after: Zhou Guosheng

Inventor before: Yang Zhengt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Xi

Inventor before: Zhou Guoshe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27

Address after: 516000 Guangdong District of Huicheng city of Huizhou province Heng Jiang Si Lu No. six building A Room 903

Applicant after: Huizhou ah Ya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Guangdong District of Huicheng city of Huizhou province Heng Jiang Si Lu A903 No. 6 Huizhou City, Yang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Yang Zhengting

Applicant before: Yang Xi

Applicant before: Zhou Guoshe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