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1832A - 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的发送器噪声抵消 - Google Patents

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的发送器噪声抵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1832A
CN104821832A CN201510044350.2A CN201510044350A CN104821832A CN 104821832 A CN104821832 A CN 104821832A CN 201510044350 A CN201510044350 A CN 201510044350A CN 104821832 A CN104821832 A CN 104821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mitter
receiver
filter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43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1832B (zh
Inventor
D·卢卡施维奇
P·帕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alog Devices Global ULC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LC
Original Assignee
Analog Devices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168,88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083582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nalog Devices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Analog Devices Technology
Publication of CN104821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1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1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1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5/005Reducing noise, e.g. humm, from the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在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发送器噪声抵消可通过开发系统的不对称性而被选择性地应用于具体发送器。因此,数量少于发送器的数量的观测接收器可被配置以节省空间和成本。每个观测接收器可选择性地耦接至发送器路径并估计出来自发送器的泄漏噪声。根据估计出的泄漏噪声,噪声抵消可被应用至相应的接收器路径。这时,针对泄漏估计的发送器选择可基于系统状态,系统状态对于系统可能是系统已知的或者可动态估计出来。

Description

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的发送器噪声抵消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2013年3月13日提交的题为“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Noise Cancellation”的系列号为13/801130的美国专利申请的部分连续案,其内容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射频(RF)发送器-接收器和收发器已经能够发送并接收RF信号。通常,发送带和接收带彼此偏移以使得接收器处的来自发出的发送器信号的干扰最小。其它干扰降低技术,例如诸如表面声波(SAW)滤波器的特殊滤波器的使用,已经被用来从发送的信号中去除不期望的频率分量并降低接收器处的干扰。
许多收发器现如今使用数字预矫正技术来从放大器产生更可用的功率,由此避免需要消耗更多功率的更大的放大器。然而,这些数字预矫正技术的使用导致附加的发送器噪声泄漏至接收器处的接收信号中。已经通过增大双工器的尺寸来实现发送带和接收带之间的更好的隔离,降低了附加的噪声泄漏。然而,随着诸如电话、平板电脑和其它RF装置之类的无线装置变得越来越小而且越来越便宜,这些更大且更贵的双工器已然变得不实用。
为了降低该附加的发送器噪声,可以产生对预期会泄漏的来自发送信号的噪声的估计。该估计随后可被用来降低附加的发送器噪声。该处理有时候被称为传输噪声抵消。然而,产生泄漏噪声的估计通常要求附加的多余的接收器电路。而且,为了将传统的传输噪声抵消扩展至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将需要附加的接收器电路用于每个发送器-接收器对。此外,随着无线装置变得越来越小而且越来越便宜,附加接收器电路的尺寸成本将变得不实际。
因此,需要一种在无需针对每个发送器-接收器对具有附加接收器电路的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可扩展至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的传输噪声抵消系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具有单个发送器-接收器路径的电路。
图2A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发送器-接收器路径的电路。
图2B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发送器-接收器路径和传输噪声抵消的电路。
图3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发送器-接收器路径和选择性传输噪声抵消的电路。
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传输噪声抵消的示例方法。
图5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发送器-接收器路径和选择性传输噪声抵消的电路。
图6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电路。
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电路。
图8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电路。
图9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电路。
图10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方法。
图1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电路。
图12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多个发送器输出和多个接收器。系统还可包括观测接收器,其被配置成选择性地耦接至多个发送器输出中的一个并估计来自所耦接的发送器输出的传输噪声。耦接至观测接收器的抵消滤波器可抵消多个接收器路径中的至少一个中的估计出的传输噪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方法,包括:发送多个RF输出信号;监控通信状态;根据监控的通信状态,选择多个RF输出信号的一个子集;将输入的RF信号以及多个RF输出信号的所述子集转换成数字化的基带信号;根据多个RF输出信号的转换的子集来产生(多个)噪声抵消信号;以及将(多个)噪声抵消信号施加至(多个)特定的转换的输入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进一步提供电路,包括:观测接收器,其选择性地被切换系统耦接至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的多个发送器路径中的一个,观测接收器包括用于将选择的输出RF信号转换成基带数字信号的电路。电路还可包括滤波器,其根据基带数字信号产生噪声抵消信号;以及组合器,其将噪声抵消信号应用至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的接收器路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100。电路100可包括发送器路径101、具有发送部分115和接收部分125的双工器、接收器路径160、观测路径150、抵消滤波器141以及减法器142。观测路径150可估计来自发送器路径101的泄漏噪声,而且相应的传输噪声抵消可被应用至接收器路径160。发送器路径101可包括RF功率放大器105,其可放大输出信号以驱动可发送输出的RF信号的与发送器部分115耦接的天线(未示出)。
输入的RF信号可被接收部分125接收并过滤。输入的RF信号可自接收器路径160向下传播,其可包括RF放大器126、带通滤波器127、混合器128、低通滤波器129和模数转换器(ADC)130。输入的RF信号可被RF放大器126放大并且被带通滤波器127过滤。混合器128可将输入的RF信号与来自诸如本地振荡器之类的振荡源1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输入信号可随后被低通滤波器129过滤,而且ADC 130可将该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入信号。数字输入信号可被提供给减法器142作为输入。
除了被发送之外,来自发送器路径101的输出的RF信号还可从功率放大器105的输出沿着观测路径150传播。观测路径150可包括接收器路径中的电路,例如带通滤波器111、混合器112、低通滤波器113和ADC114。输出信号可被带通滤波器111过滤。混合器112可将输出的RF信号与来自振荡源1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输出信号可被低通滤波器113过滤,而且ADC 114可将该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数字输出信号可被提供至抵消滤波器141。
抵消滤波器141可存储滤波器系数,滤波器系数表示来自发送器101的评估出的泄漏噪声传输特征的特征。根据数字输出信号,抵消滤波器141可估计泄漏噪声传输特性的特征并且可相应地更新其滤波器系数。抵消滤波器141可产生将被提供至减法器142的噪声抵消信号。减法器142可从数字输入信号减去噪声抵消信号以降低/抵消发送器噪声。
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例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自适应天线阵(AAA),通常包括多组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图2A示出了具有两个发送器和两个接收器的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的电路200。电路200可包括两组,每个发送器路径201.1/201.2、具有发送部分215.1/215.2和接收部分225.1/225.2的双工器、以及接收器路径260.1/260.2。
发送器路径201.1/201.2可包括RF功率放大器205.1/205.2,其可放大输出信号以驱动可发送输出的RF信号的耦接至发送器部分215.1/215.2的(多个)天线(未示出)。
输入的RF信号可被接收部分225.1/225.2接收并过滤。输入的RF信号可自接收器路径260.1/260.2向下传播,其可包括RF放大器226.1/226.2、带通滤波器227.1/227.2、混合器228.1/228.2、低通滤波器229.1/229.2和ADC 230.1/230.2。输入的RF信号可被RF放大器226.1/226.2放大并被带通滤波器227.1/227.2过滤。混合器228.1/228.2可将输入的RF信号与来自振荡源221.1/221.2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输入信号可被低通滤波器229.1/229.2过滤,而且ADC 230.1/230.2可将该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入信号。
仅仅出于图示的目的,电路200被示出具有两个发送器和接收器,而且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可被实现为具有任意数量的(m个)发送器以及任意数量的(n个)接收器。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发送器和接收器(m≠n),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具有相同数量的发送器和接收器(m=n)。
为了在类似电路200的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应用传输噪声抵消,用于每个发送器的观测路径(接收器)可被提供来对每个输出信号采样并产生相应的噪声抵消信号。因此,如果系统包括m个发送器,m个观测路径可被包含以估计来自用于抵消的m个发送器中的每个的传输噪声。图2B利用具有两个发送器和两个接收器的电路250图示出这种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的两个组发送器201.1/201.2和接收器路径260.1/260.2之外,电路250还可包括两个观测路径250.1/250.2。观测路径250.1可被耦接至发送器路径201.1,而且观测路径250.2可被耦接至发送器路径201.2。
除了被发送之外,发送器路径201.1/201.2发送的输出的RF信号还可从功率放大器205.1/205.2的输出沿各个观测路径250.1/250.2传播。观测路径250.1/250.2可包括带通滤波器211.1/211.2、混合器212.1/212.2、低通滤波器213.1/213.2和ADC 214.1/214.2。输出的RF信号可被带通滤波器211.1/211.2过滤。混合器212.1/212.2可将输出信号与各个振荡信号进行混合。经降频的输出信号可被低通滤波器213.1/213.2过滤,而且ADC214.1/214.2可将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数字输出信号可被提供给各个抵消滤波器241.1/241.2。
根据数字输出信号,每个抵消滤波器241.1/241.可估计来自其耦接的各个发送器的噪声而且可相应地更新其滤波器系数。抵消滤波器241.1/241.2可产生将被提供给减法器242.1/242.2的噪声抵消信号。减法器242.1/242.2可从各个数字输入信号中减去噪声抵消信号以降低/抵消发送器噪声。
在该方案下,随着系统中的发送器的数量增多,观测接收器的数量也可成比例地增多以保持发送器与观测接收器之间的1:1的关系。例如,如果系统包括十个发送器,则十个附加的观测接收器还可被增加以执行十个发送器噪声抵消。这会增大在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实现发送器噪声抵消的成本。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300。类似于图2B的电路250,电路300可包括两组发送器路径301.1/301.2、具有发送部分315.1/315.2和接收部分325.1/325.2的双工器、以及接收器路径360.1/360.2。然而,电路300可包括单个观测路径350,其可选择性地耦接至发送器路径301.1,301.2中的一个,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
发送器路径301.1/301.2可包括RF功率放大器305.1/305.2,其可放大输出信号以驱动可发送输出的RF信号的与发送器部分315.1/315.2耦接的(多个)天线(未示出)。
输入的RF信号可被接收部分325.1/325.2接收并过滤。输入的RF信号可自接收器路径360.1/360.2向下传播,其可包括RF放大器326.1/326.2、带通滤波器327.1/327.2、混合器328.1/328.2、低通滤波器329.1/329.2和ADC 330.1/330.2。输入的RF信号可被RF放大器326.1/326.2放大而且被带通滤波器327.1/327.2过滤。混合器328.1/328.2可将输入的RF信号与来自振荡源321.1/321.2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输入信号可被低通滤波器329.1/329.2过滤,而且ADC 330.1/330.2可将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入信号。数字输入信号可被提供至减法器342.1/342.2。
电路300还可包括切换装置355,其选择性地将发送器路径305.1,305.2中的一个耦接至观测路径350以估计来自选择的发送器的噪声。除了被发送之外,耦接的发送器路径的输出的RF信号还可沿观测路径350传播。观测路径350可包括带通滤波器311、混合器312、低通滤波器313和ADC 314。输出的RF信号可被带通滤波器311过滤。混合器312可将输出的RF信号与来自振荡源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其例如可以是振荡源321.1或振荡源321.2,这取决于在该时刻哪个发送器被选择性地耦接至观测路径350。例如,如果发送器路径301.1被切换装置355耦接至观测路径350,则振荡源321.1可提供振荡信号。输出信号可被低通滤波器313过滤,而且ADC 314可将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
数字输出信号可被提供至抵消滤波器341.1。抵消滤波器341.1可存储滤波器系数,其表示从所选的发送器301.1估计出的泄漏噪声传输特性的特征。根据数字输出信号,抵消滤波器341.1可估计泄漏噪声的特征并且可相应地更新其滤波器系数。抵消滤波器341.1可产生将被提供至第一接收器路径341.1中的减法器342.1的噪声抵消信号。减法器342.1可从数字输入信号中减去噪声抵消信号以便降低/抵消发送器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字输出信号还可被提供给用于其它接收器路径的其它抵消滤波器(例如用于第二接收器路径360.2的抵消滤波器342.2)。第二接收路径360.2中的抵消滤波器341.2可估计来自第一发送器301.1的噪声而且可相应地更新其滤波器系数。抵消滤波器342.2可产生将被提供至第二接收器路径341.2中的减法器342.2的噪声抵消信号。减法器342.2可从数字输入信号中减去噪声抵消信号,以便降低/抵消来自第一发送器301.1的发送器噪声。在该实施例中,一个观测路径可提供用于多于一个抵消滤波器的噪声信号,每个噪声信号抵消了针对不同接收器的噪声。
仅仅出于图示的目的,电路300被示出具有两个发送器和接收器,而且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可被实现为具有任意数量(m个)的发送器和任意数量(n个)的接收器。可能存在不同数量的发送器和接收器(m≠n),或者可选地,可能存在相同数量的发送器和接收器(m=n)。而且,仅仅出于图示的目的,电路300被示出具有单个观测路径,而且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可被实现为具有比发送器的数量少的任意数量(r个)的观测接收器(即,r<m)。例如,在具有10个发送器的系统中,观测接收器的数量可处于1-9的范围内。
切换装置355可选择性地将任意发送器(即,301.1或301.2)耦接至观测路径350。切换装置355可由发送器选择器360控制。发送器选择器360可根据监控的系统状态(CNTRL输入)来操作切换装置355。
传输选择器360可在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开发不对称性。例如,所有发送器-接收器路径可以不是同等地在任意时间受益于传输噪声抵消系统。一些发送器-接收器路径可与其它发送器-接收器路径相比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发送-噪声泄漏的影响。泄漏效应的该不对称性还可跟着随时间变化的发送器-接收器路径上的泄漏效应而随时间变化。因此,根据该时间的监控的系统状态,发送器选择器360可选择具体的(多个)发送器以耦接用于传输噪声抵消的(多个)观测路径。例如,发送器选择器360可开发不对称的通信状态LTE、WCDMA和/或GSM系统,尤其是在多模式的自组织的MIMO无线电系统中。
监控的系统状态可能是系统已知的或者可动态估计出来。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控的系统状态可包括发送器功率值,其可被量化为Tx均方根(RMS)。Tx RMS值可以是已知的和/或由系统(例如基带处理器)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更高的Tx RMS值的(多个)发送器可被耦接至用于传输噪声抵消的(多个)观测路径,因为更高的功率值可关联至更多的噪声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控的系统状态可包括接收器灵敏度。接收器灵敏度可与输入信号的功率水平和/或服务质量(QoS)关联。接收器灵敏度可以是系统(例如基带处理器)已知的。例如具有更低的灵敏度值(例如,更低的输入的功率)的(多个)接收器可更多地受益于传输噪声抵消,这是因为低功率信号更易受噪声污染的影响,因为噪声可压制相对低的功率信号。因此,用于(多个)低灵敏度接收器的(多个)相应的发送器对可被耦接至(多个)观测路径。例如,在电路300中,如果第一接收器360.1具有更低的灵敏度,则其相应的发送器301.1可被耦接至观测路径350。
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控的系统状态可包括Tx–Rx泄漏估计。该估计可采用下面将详细描述的归一化交叉协方差技术进行计算。而且,监控的系统状态可包括对哪个(哪些)发送器将比其它(多个)发送器更多地受益于传输噪声抵消进行估计的因素的任意组合。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处理。在块401,多个(m个)输出的RF信号可被发送。
在块402,系统状态可被监控。系统状态可包括Tx RMS、接收器灵敏度、Tx–Rx泄漏估计和/或可评估从输出的RF信号泄漏出来的噪声的影响的其它适合因素。
在块403,多个(r个)输出信号可被选择用于传输噪声抵消,其中r<m。例如,如果存在100个输出的RF信号(m=100),则所选数量的输出信号可介于1-99的范围(1<r≤99)。该选择可基于监控的系统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选择可周期性执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选择可与其它系统操作同步。例如,该选择可与具体类型的传输同步。
在块404,输入的接收到的RF信号和所选的r个输出的RF传输信号可与各个振荡信号混合。
在块405,每个混合信号可数字化。
在块406,每个数字化信号可被数字地下变频。因此,信号可以是该级的数字化基带信号。
在块407,(多个)噪声抵消信号可被产生,而且每个噪声抵消信号可被应用至下变频后的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比如,抵消滤波器的系数可根据具体选择的输出信号进行更新,而且抵消滤波器可被应用至接收器中的输入信号,该接收器的发送器对产生所选择的该具体输出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抵消滤波器可根据相同的输出信号估计进行更新,而且这些多个抵消滤波器可将噪声抵消信号应用至各个输入信号。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500。类似于图3的电路300,电路500可包括两组发送器路径501.1/501.2、具有发送部分515.1/515.2和接收部分525.1/325.2的双工器、以及接收器路径560.1/360.2。而且,电路500可包括观测路径550,其可被切换装置55选择性地耦接至发送器路径501.1,501.2中的一个,切换装置55由发送器选择器560控制。以上参考图3描述了发送器路径501.1/502.2、接收器路径560.1/560.2和观测路径550的操作。
电路500还可包括交叉协方差估计器570。交叉协方差估计器500可测量Tx信道至Rx信道的泄漏。来自每个接收器路径560.1/560.2和(多个)观测路径550的数字化信号可被提供作为对交叉协方差估计器570的输入,其可估计信号之间的归一化交叉协方差。例如,该交叉协方差可被表达为:
c xy ( i , j ) = &Sigma; x i y j &Sigma; y j y j * ,
其中x指的是(多个)观测路径中的(多个)输出信号,y指的是输入信号。该测量可周期性执行,其中不同信道可被选举来确定多个Tx-Rx路径的Tx-Rx泄漏的不同水平。可替换地,该测量可被系统中的诸如特定传输之类的其它操作触发。计算的值可被存储在用于后续参考的表中。交叉协方差估计器570可提供其估计给发送器选择器560。
可选择地,发送器选择器560可接收与系统状态相关的其他因素。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发送器选择器560还可从基带处理器接收Tx RMS和接收器敏感度水平。根据接收的信息,发送器选择器560可控制切换装置555以选择性地将任意发送器(即,501.1或501.2)耦接至观测路径550并为此处描述的该发送器提供传输噪声抵消。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特征可仅仅在具体附图中示出,但是该特征可并入其它附图所示的其它实施例,同时保持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此描述了噪声抵消技术的不同实施例,而且这些可被单独考虑或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实施例和变形组合地考虑。
可按照不同方式和技术来应用噪声抵消。例如,噪声抵消可通过信道基础而应用在信道上,使得在发送器处发送输出信号的拷贝。输出信号的拷贝可以是信道化的而且可通过信道化处理而分成单独的信道分量。接收器处接收的数字化信号还可被信道化而且可通过信道基础在信道上分成单独的信号。噪声抵消滤波器可被提供用于预定接收带中的每个信道。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噪声抵消滤波器可被提供仅仅用于预定接收带中的这些(多个)活性信道。在其它示例中,(多个)噪声抵消滤波器可被提供用于所有信道,但是仅仅对于接收带中的(多个)活性信道激活。
按照每个活性信道的方式应用噪声抵消,而不是应用至整个接收带,可导致在应用噪声抵消之前通过活性信道滤波器去除外部阻碍物。由此,信道专用噪声抵消滤波器的适配率无需受到外部阻碍物的影响,而且适应可在初始的未受损的速度下发生而不考虑任何外部阻碍物。
按照每个活性信道的方式应用噪声抵消,而不是应用至整个接收带,还可实质性地降低滤波要求以及滤波器系数的数量或噪声抵消滤波器的抽头。例如,当信道上的过滤以信道基础完成时,宽带码分多址访问(W-CDMA)信号的全带滤波可要求单个滤波器比每个单独的信道滤波器多至少几十个(如果不是一百个或者更多)抽头,例如,将W-CDMA信号分成5MHz信道而且仅仅过滤活性信道。由于仅仅与活性信道关联的滤波器需要被提供功率,在过滤以活性信道基础完成时可实现大量的功率节省。
实施例中的电路可包括发送器、接收器、耦接至接收器的模数转换器(ADC)、耦接至ADC的信道化器、以及用于接收器处接收的输入的射频信号的每个活性信道的抵消滤波器。每个抵消滤波器可被耦接至用于各个活性信道的信道化器的输出。每个抵消滤波器可被配置成估计并抵消来自各个活性输入的信道中的每个的发送器的噪声。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可包括数字下转换器(DDC),其可被实现为具有数字混合器或多相和/或快速傅立叶变换传输多路复用器,例如提取OFDM接收器中的各个子载波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多路复用器。
混合器可被耦接在接收器和ADC之间。混合器可将输入的射频信号与振荡信号进行混合。射频放大器和带通滤波器可被耦接在接收器和混合器之间。低通滤波器可被耦接在混合器和ADC之间。
图6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电路600。发送器615可发送输出的RF信号。接收器625可接收输入的RF信号。发送器615可被耦接至RF功率放大器605,其可放大输出信号以驱动发送器615的天线。第一ADC630可被耦接至接收器625和第一信道化器672。接收器625处接收的输入的RF信号可沿接收器信号路径660传播。第二ADC 614可被耦接至发送器615和第二信道化器671。除了在发送器615处发送出去之外,将在发送器615处发送的输出信号可沿观测路径650从功率放大器605的输出开始传播。
每个信道化器671和672可使得各个ADC 614和630输出的信号信道化。在信道化期间,信道化器671和672可通过信道基础将各个信号分成信道上的单独的信道。因此,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671和672可包括用于输入的RF信号带的每个信道的单独输出。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可仅仅针对活性的那些信道以信道基础在信道上输出信号。信道化器671和672对非活性信道无需产生输出信号。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671和672可包括DDC、多相、快速傅立叶变换和/或其它类型的传输多路复用器。
在一些示例中,抵消滤波器640可被提供用于输入的RF信号带的每个信道。在其它示例中,抵消滤波器640可仅仅被提供用于信号带内的仅仅这些(多个)活性信道。每个抵消滤波器640可被耦接至用于各个信道的第一和第二信道化器672和671的输出。每个抵消滤波器640可被配置成估计并抵消来自各个活性的输入信道中的发送器615的噪声。
每个抵消滤波器640可包括耦接至减法器642的滤波器级641。用于每个活性信道中的抵消滤波器640的减法器642可被耦接至第一信道化器672的各个信道输出。用于每个活性信道中的抵消滤波器640的滤波器级641可被耦接至第二信道化器671的各个信道输出。公共信道滤波器680可被提供用于每个活性信道并被耦接至用于各个活性信道的减法器642的输出。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混合器628可被耦接至接收器625和第一ADC630。第一混合器可将输入的射频信号与来自振荡源6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第二混合器612可被耦接至发送器615和第二ADC 614。第二混合器612可将输出信号与来自振荡源6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射频放大器626和第一带通滤波器627可被耦接在接收器625和第一混合器628之间。第二带通滤波器611耦接至发送器615和第二混合器612。第一低通滤波器629可被耦接至第一混合器628和第一ADC 230。第二低通滤波器613可被耦接至第二混合器612和第二ADC 614。
图7示出了实施例700,其中在接收器信号路径760和观测信号路径750两者上都布置了信道滤波。发送器715可发送输出的RF信号。接收器725可接收输入的RF信号。发送器715可被耦接至RF功率放大器705,其可放大输出信号以驱动发送器715的天线。第一ADC 730可被耦接至接收器725和第一信道化器772。接收器725处接收的输入的RF信号可沿接收器信号路径760传播。第二ADC 714可被耦接至发送器715和第二信道化器771。除了在发送器715处发送出去之外,将在发送器715处发送的输出信号可从功率放大器705的输出沿观测路径750传播。
每个信道化器771和772可使得各个ADC 714和730输出的信号信道化。在信道化期间,信道化器771和772可按照信道基础将各个信号在信道上划分成单独的信道。因此,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771和727可包括用于具有输入的RF信号带的每个信道的单独输出。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可仅仅针对这些活性信道在信道上按照信道基础输出信号。信道化器771和772无需针对非活性信道产生输出信号。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771和772可包括DDC、多相、快速傅立叶变换和/或其它类型的传输多路复用器。
在一些示例中,抵消滤波器740可被提供用于输入的RF信号带内的每个信道。在其它示例中,抵消滤波器740可仅仅被提供用于信号带内的仅仅这些(多个)活性信道。每个抵消滤波器740可包括耦接至减法器742的滤波器级741。
信道滤波器781和782还可被提供用于接收器信号路径760和观测信号路径750内的不同信道。第一组信道滤波器782中的每个信道滤波器可被耦接至第一信道化器772的各个信道输出并耦接至与各个信道关联的抵消滤波器740的各个滤波器级741。第二组信道滤波器781中的每个信道滤波器可被耦接至第二信道化器771的各个信道输出并耦接至用于各个信道的抵消滤波器740的各个减法器742。每个抵消滤波器740可被配置成估计并抵消来自各个活性的输入信道中的每个的发送器715的信道过滤的噪声。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混合器728可被耦接至接收器725和第一ADC730。第一混合器可将输入的射频信号与来自振荡源7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第二混合器712可被耦接至发送器715和第二ADC 714。第二混合器712可将输出信号与来自振荡源7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射频放大器726和第一带通滤波器727可被耦接在接收器725和第一混合器728之间。第二带通滤波器711耦接至发送器715和第二混合器712。第一低通滤波器729可被耦接至第一混合器728和第一ADC 730。第二低通滤波器713可被耦接至第二混合器712和第二ADC 714。
在一些示例中,估计器791可被耦接至信道滤波器781和782的输出。估计器791可被配置成根据来自(多个)各个信道上的信道滤波器781和782的经过滤的信号来估计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的新滤波器系数。估计器791可采用估计算法,例如最小均方、最小二乘法、递推最小二乘法、最小中位数平均修正或其他算法,来估计这些滤波器系数。滤波器系数可以预定间隔周期性地进行估计或者在其它预定事件下进行评估,例如当接收器和/或发送器下线、刚启动或者其它时候。估计器791可根据针对各个活性信道的系数估计来产生各个活性信道的滤波器级741中的滤波器的更新的滤波器系数。每个滤波器级741可具有不对称的频率响应以及复数滤波器系数,因为来自信道化器771的输可取复数值。
在一些示例中,比较器792可被耦接至估计器791。比较器792可包括用于对观测信号路径750上的输出信号和接收器信号路径760上的输入信号的均方根(RMS)功率进行比较的逻辑电路。在一些示例中,比较器792可将接收器信号路径760上输入信号的功率与预定最大值进行比较或者与输出信号的相应功率进行比较。比较器792还可包括用于在输入信号的功率小于预定最大值时或者在输入的和输出的信号的比较功率值之差超过阈值时激活最小均方滤波器系数估计器791的逻辑电路。比较器792对估计器791的激活可触发估计器791以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的滤波器级741产生更新的滤波器系数。抵消滤波器740可包括存储器743,用于存储用于滤波器级741中的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和更新的滤波器系数。
图8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混合电路800。第一ADC 830可被耦接至其它附图中所示的接收器(未示出)和第一信道化器872。接收器处接收的输入的RF信号可沿接收器信号路径860传播。第二ADC 814可被耦接至其它附图中所示的发送器(未示出)和第二信道化器871。将除了发送出去之外,被发送的输出信号可沿观测路径850传播。
每个信道化器871和872可下变频和/或信道化各个ADC 814和830输出的信号。在信道化期间,信道化器871和872可按照信道基础在信道上将各个信号划分成单独的信道。因此,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871和872可包括针对具有输入的RF信号带的每个信道的单独输。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可仅仅针对这些活性信道在信道上按照信道基础输出信号。信道化器871和872无需对非活性信道产生输出信号。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871和872可包括DDC、多相、快速傅立叶变换和/或其它类型的传输多路复用器。
两个类型的抵消滤波器845和840可被提供。全带抵消滤波器845可被耦接至第二ADC 814、第二信道化器871和减法器847。减法器847还可被耦接至第一ADC 830和第一信道化器871。全带滤波器适应单元846,可包括诸如估计器791之类的估计器,而且可被用来为全带抵消滤波器845计算更新的滤波器系数。全带滤波器适应单元846还可被耦接至接收器信号路径860,在一些示例中介于减法器847和第一信道化器872之间。
信道专用抵消滤波器840可被提供用于输入的RF信号带内的信道中的每一个。在其它示例中,信道专用抵消滤波器840可仅仅被提供用于信号带内的仅仅这些(多个)活性信道。每个抵消滤波器440可被耦接至针对各个信道的第一和第二信道化器872和871的输出。每个抵消滤波器840可被配置成估计并抵消各个活性的输入信道中的每一个中的发送器噪声。
每个抵消滤波器840可包括耦接至减法器842的滤波器级841。用于每个活性信道中的抵消滤波器480的减法器842可被耦接至第一信道化器872的各个信道输出。用于每个活性信道中的抵消滤波器840的滤波器级841可被耦接至第二信道化器871的各个信道输。公共滤波器880可被提供用于每个活性信道并耦接至用于各个活性信道的减法器842的输出。
信道滤波器适应单元890可被耦接至用于每个信道的第二信道化器871、每个滤波器级841和减法器842和/或公共滤波器880的每个信道输出。信道滤波器适应单元890可包括估计器791和/或比较器792以提供之前讨论的相同功能。全带和信道抵消滤波器845和840可包括存储器以存储滤波器845和840的滤波器系数和更新的滤波器系数。
全带和信道抵消滤波器845和840可被耦接至控制单元895,其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启动或者禁用每个滤波器845和840由此提供仅仅使用全带滤波器845、仅仅使用信道滤波器840、或使用滤波器845和840的选择。在其中活性信道可被聚集在信号带的一个连续区域中的情况下或者其中信号隔离特征不要求为了隔离发送器噪声而要求大量滤波器系数的复滤波的情况下,控制单元895可被配置成选择全带滤波器845。
在活性信道不连续地分布在信号带上并且位于为了隔离发送器噪声而要求大量滤波器系数的区域内的情况下,控制单元895可被配置成选择信道滤波器840。在低阶全带滤波器845被用于上述低复杂度区域而且信道化的滤波器840仅仅被应用于高复杂度的活性信道的情况下,将控制单元895配置成在信道滤波器840和全带滤波器845之间交织,可产生改进的性能。
全带滤波器845和信道滤波器840的滤波器系数可通过它们各个的适应单元846和890进行更新。这些适应单元846和890中的系数更新处理可以不同间隔执行。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全带滤波器845的滤波器系数可仅仅被配置一次,但是信道滤波器840的滤波器系数可在每次电路800被上电时配置或以其它周期基础配置,例如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当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的主功率水平足够低或者满足一些其它标准时。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混合器828可被耦接至接收器和第一ADC 830。第一混合器828可将输入的射频信号与来自振荡源8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第二混合器812可被耦接至发送器和第二ADC 814。第二混合器812可将输出信号与来自振荡源8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射频放大器826和第一带通滤波器827可被耦接在接收器和第一混合器428之间。第二带通滤波器811耦接发送器815和第二混合器812。第一低通滤波器829可被耦接至第一混合器828和第一ADC 830。第二低通滤波器813可被耦接至第二混合器812和第二ADC 814。
图9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交叉耦接至噪声抵消电路的多发送器-接收器。在该示例中,仅仅两个发送器-接收器对被示出在各个交叉耦接电路901和902中,但是其它实施例可包括附加的发送器和/或接收器。电路901和902可每个包括类似组件。
例如,每个电路901和902可包括发送输出的RF信号的发送器915以及接收输入的RF信号的接收器925。每个发送器915可被耦接至RF功率放大器905,其可放大输出信号以驱动发送器915的天线。每个电路901和902可包括耦接至其接收器925的第一ADC 930。每个接收器925处接收的输入的RF信号可沿各个接收器信号路径960传播。每个电路901和902可包括耦接至其各个发送器915的第二ADC 914。除了在各个发送器915处发送出去之外,将在每个发送器915发送的输出信号可从功率放大器905的输出沿各个观测路径950传播。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电路901和902可包括用于该实施例中包含的每个接收器的抵消滤波器级941至944。例如,由于图9包括两个接收器,每个发送器915可具有两个抵消滤波器级941-942和943-944。在具有不同数量接收器的其它示例中,滤波器级的数量可相应调节。每个滤波器级941至944还可被耦接至各个减法器951至954及其相应第二ADC 914。
每个滤波器级941至944可被配置成估计并抵消滤波器级941至944所耦接至的发送器515与每个接收器925处接收的各个输入信号之间的发送器噪声。因此,滤波器级941及其减法器951可被配置成降低来自电路901中的每个发送器915相对于电路901的接收器925处接收的输入信号的发送器噪声。滤波器级942及其减法器952可被配置成降低来自电路901中的每个发送器915相对于电路902的接收器925处接收的输入信号的发送器噪声。滤波器级943及其减法器953可被配置成降低来自电路902中的每个发送器915相对于电路901的接收器925处接收的输入信号的发送器噪声。滤波器级944及其减法器954可被配置成降低来自电路902中的每个发送器915相对于电路902的接收器925处接收的输入信号的发送器噪声。
电路901中的低通滤波器931可被耦接至电路901的ADC 930以及滤波器级941和943的减法器951和953。电路902中的低通滤波器931可被耦接至电路902的ADC 930以及滤波器级942和944的减法器952和954。
在一些示例中,电路901和902可包括耦接至其接收器925及其第一ADC 930的第一混合器928。第一混合器可将输入的射频信号与来自振荡源9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电路901和902可包括耦接至其各个发送器915和第二ADC 914的第二混合器912。第二混合器912可将输出信号与来自振荡源9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电路901和902可包括耦接在其各个接收器925和第一混合器928之间的射频放大器926和第一带通滤波器927。电路901和902可包括耦接至其各个发送器915和第二混合器912的第二带通滤波器911。电路901和902可包括耦接至其各个第一混合器928和第一ADC 930的第一低通滤波器929。电路901和902可包括耦接至第二混合器912和第二ADC 914的第二低通滤波器913。
对齐模块965可被耦接在每个电路901和902中的一个或多个滤波器级941和第二ADC 914之间。对齐模块965可被配置成对输出信号与接收到的输入信号添加延迟或时间对齐以抵消来自相应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的发送器噪声。
在其中输出的和输入的信号被各个信道化器或配置成将信道上的信号按到信道基础进行划分的其它电路信道化的情况下,每个滤波器级941至944和减法器951至954可被提供用于每个信道。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可包括DDC、多相、快速傅立叶变换和/或其它类型的传输多路复用器。因此,如果输入信号的信号带包含n个信道,可存在用于n个信道中的每个的滤波器级941和减法器951的n个拷贝、用于n个信道中的每个的滤波器级942和减法器952的n个拷贝、用于n个信道中的每个的滤波器级943和减法器953n个拷贝、以及用于n个信道中的每个的滤波器级944和减法器954的n个拷贝。因此,交叉耦接的噪声抵消电路的变形可包括其它附图中示出的本文描述的噪声滤波器信道化装置。
多发送器-接收器噪声抵消电路,例如如图9所示,可在一些示例中包括与电路600、700、901和/或902类似的n个电路,其中n是两个或多个。这些电路中的每个都可包括用于每个活性信道的相同数量n个抵消滤波器。用于每个活性信道的n个抵消滤波器的每个滤波器级可被耦接至用于各个电路的第二信道化器的各个信道输出。对于从1至n的每个电路,用于每个活性信道的每个抵消滤波器的减法器可被耦接至用于各个电路的第一信道化器的各个信道输出。
一个实施例中的噪声抵消电路还可包括两个或更多接收器,每个都耦接至各个模数转换器(ADC)和各个信道化器。噪声抵消电路还可包括两个或更多发送器,每个也耦接至各个模数转换器(ADC)和各个信道化器。噪声抵消电路还可包括具有每个发送器信道化器和接收器信道化器之间的至少一个抵消滤波器的多个抵消滤波器。
图10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示例处理。在块1001,到达的被接收的RF信号和输出的RF传输信号可与振荡信号混合。
在块1002,每个混合信号可被数字化。
在块1003,每个数字化信号可数字地下变频。
在块1004,每个数字化信号可被信道化或按信道基础在信道上划分成各个信道分量。数字化信号可在一些示例中被信道化为数字下变频处理的一部分。
在块1005,噪声抵消滤波器可被应用至信道化的下变频信号的仅仅识别出的活性信道。单独的噪声抵消滤波器可被提供用于每个信道。
在块1006,信道滤波器可在应用噪声抵消滤波器之前被应用至每个信道化的下变频信号。信道滤波器可以是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或其它滤波器。
在块1007,输入信号的均方根(RMS)功率可与输出信号进行比较。
在块1008,当比较出的RMS功率之差超过阈值时,可针对每个信道计算信道滤波的输入的和输出的下变频信号的最小均方误差。
在块1009,可根据计算的最小均方误差来更新布置用于至少一个信道的噪声抵消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
图11示出了实施例1100,其中以子带基础来调整全带滤波器1191的滤波器系数。发送器1115可发送输出的RF信号。接收器1125可接收输入的RF信号。发送器1115可被耦接至RF功率放大器1105,其可放大输出信号以驱动发送器1115的天线。第一ADC 1130可被耦接至接收器1125、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193和减法器1142。接收器1125处接收的输入的RF信号可沿接收器信号路径1160传播。第二ADC 1114可被耦接至发送器1115、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193和全带噪声抵消滤波器1191。全带滤波器1191可被耦接至减法器1142和ADC 1114。减法器1142可从接收到的数字化输入信号中减去全带滤波器1191输出的估计的噪声。除了在发送器1115处发送出去之外,将在发送器1115处发送的输出信号可从功率放大器1105的输出沿观测路径1150传播。
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193可在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子带上估计滤波器系数。子带可包括指定全信号带的任意子划分,而且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信道或其分部。通过按子带基础估计滤波器系数,估计可能需要仅仅在激活的信道或子带上执行。由此避免需要在可能包含外部阻碍物或来自呈现指定信号带的其它源的信号的非活性信道上估计滤波器系数。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193可因此通过将其分析限制至仅仅这些活性信道来消除外部阻碍物的任意影响。这改进了估计处理的精确性和聚合时间。耦接至适应单元1193的子带至全带合成器1192可随后针对全信号带从子带适应单元1193执行的每个子带的各个估计来重新构建估计的滤波器系数。
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193可包括频域自适应滤波器1194。频域自适应滤波器1194可通过估计频域下的每个子带的系数执行调整。不同子带可被分配给与特定频率范围对应的不同分类。不同子带的分类可根据各个子带的估计而不同地进行相应加权。可通过相应地对与外部阻碍物的频率范围对应的分类进行加权来排斥外部阻碍物。
每个子带的估计出的系数可基于数字化的接收到的输入信号与发送器1115处发送的数字化的输出信号的比较。为了做出该比较,子带适应单元1193可被耦接至接收器路径1160中的ADC 1130以及随后的观测路径1150中的ADC 1114。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估计出的系数可随后被用于独立地调整各个子带。在一些示例中,该调整可实时进行,但是在其它示例中,估计和调整可被延迟。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子带的调整可在接收器没有接收任何输入信号时的时间段内离线进行或者非实时进行。
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193可采用估计算法,例如最小均方、最小二乘法、递推最小二乘法、最小中位数平均修正或其他算法。滤波器系数可以预定间隔周期性地进行估计或者在其它预定事件下进行评估,例如当接收器1125和/或发送器1115离线时、刚启动或其它时候。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193的估计器可根据各个子带的估计来为每个子带产生更新的滤波器系数估计。估计器可每次一个子带地依次计算每个子带的估计或者依次每次两个或更多子带地并行计算。全带滤波器1191可具有非对称的频率响应以复滤波器系数,因为来自ADC 1114的输出可取复数值。
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193可包括比较器,其具有用于对观测信号路径1150上的输出信号和接收器信号路径1160上的输入信号的均方根(RMS)功率进行比较的逻辑电路。在一些示例中,比较器可对接收器信号路径1260上的输入信号的功率与预定最大值或与输出信号的相应功率进行比较。比较器还可包括用于在输入信号的功率小于预定最大值时或者在输入的和输出的信号的比较功率值之差超过阈值时激活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193中的估计器的逻辑电路。比较器对估计器的激活可触发估计器以针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或子带产生更新的估计。
子带至全带合成器1192可被耦接至子带适应单元1193和全带滤波器1191。合成器1192可将针对每个子带的估计的滤波器系数转换成针对全带的滤波器系数。因此,针对全带的估计出的系数可根据合成器1192计算出的针对每个子带的各个系数进行重新构建。一旦所有信道都已经被更新,合成器1192处产生的针对全带的滤波器系数可被用来设置全带滤波器1191中的滤波器系数。这允许用于全带滤波器1191的滤波器系数被更新以改进与数字前端独立的噪声抵消,由此希望对到来的接收信号应用他们自己的定制信号处理功能的用户可以通过连接他们自己的数字前端来那么做。
在子带适应单元1193包括频域自适应滤波器1194的情况下,合成器1192可包括反向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模块1195。IFFT模块1195可将与活性子带对应的每个分类的频域中的估计出的系数转换成时域下的针对全信号带的系数。采用频域自适应滤波器1194和IFFT模块1195,可通过保持不同子带之间的正交性而降低重新构建全带滤波器系数所需的计算复杂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混合器1128可被耦接至接收器1125和第一ADC 1130。第一混合器可将输入的射频信号与来自振荡源11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第二混合器1112可被耦接至发送器1115和第二ADC 1114。第二混合器1112可将输出信号与来自振荡源11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射频放大器1126和第一带通滤波器1127可被耦接在接收器1125和第一混合器1128之间。第二带通滤波器1111耦接发送器1115和第二混合器1112。第一低通滤波器1129可被耦接至第一混合器1128和第一ADC1130。第二低通滤波器1113可被耦接至第二混合器1112和第二ADC1114。
图12示出了实施例1200,其中全带滤波器1291的滤波器系数以子带基础进行调整。发送器1215可发送输出的RF信号。接收器1225可接收输入的RF信号。发送器1215可被耦接至RF功率放大器1205,其可放大输出信号以驱动发送器1215的天线。第一ADC 1230可被耦接至接收器1225、信道化器1272和减法器1242。接收器1225处接收的输入的RF信号可沿接收器信号路径1260传播。第二ADC 1214可被耦接至发送器1215、信道化器1272和全带噪声抵消滤波器1291。全带滤波器1291可被耦接至减法器1242、ADC 1214。减法器1242可从数字化的接收到的输入信号中减去全带滤波器1291输出的估计的噪声。除了在发送器1215处发送之外,将在发送器1215发送的输出信号可从功率放大器1205的输出沿观测路径1250传播。
信道化器1272可下变频和/或信道化各个ADC 1214和1230输出的信号。在信道化期间,信道化器1272可将各个信号划分成单独的子带,其可以但不是必须包括一个或多个信道。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1272可包括针对输入的RF信号带内的每个指定子带的单独的输出。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1272可仅仅针对这些活性子带以子带基础在子带上输出信号。每个子带的信号可一次一个子带地依次输出或者并行输出。在其中信道化器1272依次输出每个子带的信号的情况下,信道化器1272可包括串行化的数字下转换器和信道核心滤波器。信道化器1272无需针对非活性信道产生输出信号。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化器1272可包括DDC、多相、快速傅立叶变换和/或其它类型的传输多路复用器。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缓冲器1265可被耦接至信道化器1272的输入和/或输出。缓冲器1265可暂时地存储接收器信号路径1260和观测信号路径1250上的数字化信号的拷贝,作为信道化器1272的输入。缓冲器1265还可暂时地存储信道化器1272输出的信道化的信号的拷贝,其随后被用作与信道化器1272和/或缓冲器1265耦接的信道子带适配器1293的输入。缓冲器1265可用于其中信道化器872依次操作的情况,其中信道化器872被配置成每次针对一个子带输出一个的信号。缓冲器1265还可包括对齐模块,其可被配置成添加来自接收器信号路径1260的缓冲的信号与来自观测信号路径1250的相应缓冲信号的延迟或时间对齐。对齐模块可随后在不同时间使得信道化器1272输出的串行信号时间对齐,即使信号可为了噪声抵消目的而彼此对应。
信道化器1272和/或缓冲器1265可被耦接至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293。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293可估计信道化器1272输出的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的每个子带上的噪声抵消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子带可包括指定全信号带的任意子划分,而且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信道或其分部。通过按子带基础估计滤波器系数,估计可能仅仅在这些激活的信道或子带上执行。由此避免需要在可能包含外部阻碍物或来自呈现指定信号带的其它源的信号的非活性信道上进行分析。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293可因此通过仅仅活性信道而消除外部阻碍物的任意影响。这改进了针对全带噪声抵消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产生处理的精确性和聚合时间。耦接至子带适应单元1293的子带至全带合成器1292可随后通过子带适应单元1293执行的从每个子带的各个估计的滤波器系数重新构建全带系数,来重新构建针对全信号带的估计的滤波器系数。
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293可包括频域自适应滤波器1194。频域自适应滤波器1194可通过估计频域下的每个子带的滤波器系数来执行调整。不同子带可被分配给与特定频率范围对应的不同分类。不同子带的分类可根据各个子带的估计而不同地进行相应加权。可通过相应地对与外部阻碍物的频率范围对应的分类进行加权来排斥外部阻碍物。
每个子带的估计出的系数可基于数字化的接收到的输入信号与发送器1215处发送的数字化的输出信号的比较。为了做出该比较,子带适应单元1293可经由信道化器1272被耦接至接收器路径1260中的ADC 1230以及随后的观测路径1250中的ADC 1214。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估计可随后被用于独立地调整各个子带的产生滤波器系数。在一些示例中,该调整可实时进行,但是在其它示例中,估计和调整可被延迟。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子带的调整可在接收器没有接收任何输入信号时的时间段内离线进行或者非实时进行。
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293可采用估计算法,例如最小均方、最小二乘法、递推最小二乘法、最小中位数平均修正或其他算法,来估计滤波器系数。系数可以预定间隔周期性地进行估计或者在其它预定事件下进行评估,例如当接收器1225和/或发送器1215离线时、刚启动或其它时候。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293的估计器可根据各个子带的估计来为每个子带产生更新的滤波器系数估计。估计器可每次一个子带地依次计算每个子带的估计或者依次每次两个或更多子带地并行计算。全带滤波器1291可具有非对称的频率响应以复滤波器系数,因为来自ADC 1214的输出可取复数值。
在一些示例中,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293可包括比较器,其具有用于对观测信号路径1250上的输出信号和接收器信号路径1260上的输入信号的均方根(RMS)功率进行比较的逻辑电路。在一些示例中,比较器可对接收器信号路径1260上的输入信号的功率与预定最大值或与输出信号的相应功率进行比较。比较器还可包括用于在输入信号的功率小于预定最大值时或者在输入的和输出的信号的比较功率值之差超过阈值时激活信道子带适应单元1293中的估计器的逻辑电路。比较器对估计器的激活可触发估计器以针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或子带产生更新的滤波器系数估计。
子带至全带合成器1292可被耦接至子带适应单元1293和全带滤波器1291。合成器1292可将针对每个子带的估计的滤波器系数转换成针对全带的滤波器系数。因此,针对全带的估计出的系数可根据合成器1292计算出的针对每个子带的各个系数进行重新构建。一旦所有信道都已经被更新,合成器1192处产生的针对全带的滤波器系数可被用来设置全带滤波器1291中的滤波器系数。这允许用于全带滤波器1291的滤波器系数被更新以改进与数字前端独立的噪声抵消,由此希望对到来的接收信号应用他们自己的定制信号处理功能的用户可以通过连接他们自己的数字前端来那么做。
在子带适应单元1293包括频域自适应滤波器1194的情况下,合成器1292可包括反向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模块1195。IFFT模块1195可将与活性子带对应的每个分类的频域中的估计出的系数转换成时域下的针对全信号带的系数。采用频域自适应滤波器1194和IFFT模块1195,可通过保持不同子带之间的正交性而降低重新构建全带滤波器系数所需的计算复杂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混合器1228可被耦接至接收器1225和第一ADC 1230。第一混合器可将输入的射频信号与来自振荡源12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第二混合器1212可被耦接至发送器1215和第二ADC 1214。第二混合器1212可将输出信号与来自振荡源1221的振荡信号进行混合。射频放大器1226和第一带通滤波器1227可被耦接在接收器1225和第一混合器1228之间。第二带通滤波器1211耦接发送器1215和第二混合器1212。第一低通滤波器1229可被耦接至第一混合器1228和第一ADC1230。第二低通滤波器1213可被耦接至第二混合器1212和第二ADC1214。
出于图示和说明的目的而呈现前述说明。并不排他地或者限制实施例至所公开的精确形式。通过实现与此处的描述一致的实施例可以获取可行的基于上述指教的修改和变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的和输出的信号的信道化可通过数字下转换器执行,但是在其它示例中,信道化可独立于下变频执行。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器和接收器可彼此独立于它们的自己天线,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发送器和接收器可以是收发器的一部分和/或通过双工器耦接至单个天线。最后,在一些示例中,每个信道的带宽可基于这些指定的具体通信标准,但是在其它示例中,信道化可被应用至与通信标准专用的任意信道带宽独立的定制的子带基础。例如,虽然第三代蜂窝W-CDMA标准将带划分成5MHz信道,这取决于双工器的复杂性、外部阻碍物的存在,或者其他标准噪声滤波器抵消可被应用在与该标准专用的5MHz信道不同的信道化的子带基础。

Claims (20)

1.一种系统,包括:
多个发送器输出;
多个接收器;
观测接收器,其被配置成选择性地耦接至多个发送器输出中的一个并估计来自所耦接的发送器输出的传输噪声;
抵消滤波器,其被耦接至观测接收器,从而在多个接收器路径中的至少一个中抵消估计出的传输噪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切换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将观测接收器耦接至多个发送器输出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选择器装置,用于根据系统状态选择将被选择性地耦接至观测接收器的发送器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系统状态包括发送器输出的传输功率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系统状态包括接收器路径的敏感度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选择器装置包括耦接至用于接收系统状态的基带处理器的输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系统状态包括发送器-接收器路径之间的估计泄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估计器,其耦接至选择器装置,从而根据来自接收器路径和观测接收器的输入来估计发送器-接收器路径之间的泄漏。
9.一种方法,包括:
发送多个RF输出信号;
监控通信状态;
根据监控的通信状态,选择多个RF输出信号的一个子集;
将输入的RF信号以及多个RF输出信号的所述子集转换成数字化的基带信号;
根据多个RF输出信号的转换的子集来产生(多个)噪声抵消信号;以及
将(多个)噪声抵消信号施加至(多个)特定的转换的输入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通信状态包括输出信号的传输功率水平。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通信状态包括输入信号的敏感度水平。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通信状态包括发送器-接收器路径之间的估计泄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转换包括将输入的RF信号和多个RF输出信号的所述子集与各个振荡信号进行混合。
14.一种电路,包括:
观测接收器,其选择性地被切换系统耦接至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的多个发送器路径中的一个,观测接收器包括用于将选择的输出RF信号转换成基带数字信号的电路;
滤波器,其根据基带数字信号产生噪声抵消信号;以及
组合器,其将噪声抵消信号应用至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的接收器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进一步包括选择器,用于控制切换系统以根据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的监控状态选择哪个发送器路耦接至观测接收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其中监控状态包括传输功率水平。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其中监控状态包括输入信号的敏感度水平。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其中监控状态包括发送器-接收器路径之间的估计泄漏。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其中滤波器包括根据基带数字信号进行调节的系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电路包括用于混合输出的RF信号和振荡信号的混合器以及用于将混合的信号转换成基带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
CN201510044350.2A 2014-01-30 2015-01-29 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的发送器噪声抵消 Active CN104821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168,881 2014-01-30
US14/168,881 US9083582B2 (en) 2013-03-13 2014-01-30 Transmitter noise cancellation in a multi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1832A true CN104821832A (zh) 2015-08-05
CN104821832B CN104821832B (zh) 2018-08-10

Family

ID=52391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4350.2A Active CN104821832B (zh) 2014-01-30 2015-01-29 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的发送器噪声抵消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03171B1 (zh)
KR (1) KR101652624B1 (zh)
CN (1) CN10482183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5542A (zh) * 2015-11-04 2017-05-1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器及应用于无线充电接收器的方法
CN107872236A (zh) * 2016-09-26 2018-04-03 波音公司 用于检查另一信号的频谱的信号去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1898B2 (en) 2013-03-13 2017-11-28 Analog Devices Global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 noise cancellation
US9912358B2 (en) 2015-03-20 2018-03-06 Analog Devices Global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noise reduction at a receiver
KR101899247B1 (ko) 2017-05-31 2018-09-14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동시 스위칭 잡음을 제거하는 송신기 및 이에 있어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1959139B1 (ko) 2017-10-13 2019-03-15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동시 스위칭 잡음 및 간섭을 제거하는 고속 데이터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034368B1 (ko) 2018-01-03 2019-10-18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동시 스위칭 잡음이 없고 높은 신호선 효율을 가지는 송신기 및 이에 있어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2286729B1 (ko) 2018-01-03 2021-08-05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동시 스위칭 잡음이 없고 높은 신호선 효율을 가지는 송신기 및 이에 있어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2034369B1 (ko) 2018-01-05 2019-10-18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동시 스위칭 잡음을 제거하면서 클록 및 데이터를 전송할 수 있는 송신기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KR101971848B1 (ko) 2019-02-01 2019-04-23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동시 스위칭 잡음 및 간섭을 제거하는 고속 데이터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8097A (en) * 1993-10-29 1998-12-08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apparatus employing wideband FFT channelizer and inverse FFT combiner for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6745018B1 (en) * 2000-09-29 2004-06-01 Intel Corporation Active cancellation of a wireless coupled transmit signal
CN1914812A (zh) * 2004-02-04 2007-02-1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干扰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器
CN101060349A (zh) * 2006-04-21 2007-10-2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能够抑制本地发射干扰的全双工水声通信机
CN101453228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共站址干扰消除系统和方法
US20090197558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noise canceling method and memory product
CN101529729A (zh) * 2006-10-17 2009-09-0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具有用于移除由发射机生成的噪声的混合型自适应干扰消除器的收发信机
CN102771054A (zh) * 2010-02-11 2012-11-07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单元、用于无线通信单元的集成电路、用于降低无线通信单元中的二阶互调失真成分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2595B1 (ko) * 1999-12-21 2006-06-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부의 잡음지수 측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8097A (en) * 1993-10-29 1998-12-08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apparatus employing wideband FFT channelizer and inverse FFT combiner for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6745018B1 (en) * 2000-09-29 2004-06-01 Intel Corporation Active cancellation of a wireless coupled transmit signal
CN1914812A (zh) * 2004-02-04 2007-02-1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干扰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器
CN101060349A (zh) * 2006-04-21 2007-10-2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能够抑制本地发射干扰的全双工水声通信机
CN101529729A (zh) * 2006-10-17 2009-09-0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具有用于移除由发射机生成的噪声的混合型自适应干扰消除器的收发信机
CN101453228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共站址干扰消除系统和方法
US20090197558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noise canceling method and memory product
CN102771054A (zh) * 2010-02-11 2012-11-07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单元、用于无线通信单元的集成电路、用于降低无线通信单元中的二阶互调失真成分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5542A (zh) * 2015-11-04 2017-05-1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器及应用于无线充电接收器的方法
CN106655542B (zh) * 2015-11-04 2019-03-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器及应用于无线充电接收器的方法
CN107872236A (zh) * 2016-09-26 2018-04-03 波音公司 用于检查另一信号的频谱的信号去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3171B1 (en) 2019-08-28
KR101652624B1 (ko) 2016-08-30
CN104821832B (zh) 2018-08-10
KR20150091019A (ko) 2015-08-07
EP2903171A1 (en)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1832A (zh) 多发送器-接收器系统中的发送器噪声抵消
US10644731B2 (en)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 noise cancellation
US10243719B2 (en)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IMO radios
US10284356B2 (en)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626100B2 (e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multiple standard transceiver
US8837620B2 (en) Adaptive multi-channel transmitter linearization system using a shared feedback receiver
EP2941827B1 (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division free duplexing or full duplex operation
US201001972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multi-carrier reception and receive antenna diversity
US9287995B2 (en)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O2015048678A1 (en)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imo radios
CN110740465A (zh) 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共存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95351A (zh) 基于单载波全双工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Motz et al. A survey on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mobile LTE-A/5G FDD transceivers
US20170085281A1 (en) Reconfigurabl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nd methods for reconfiguring
JP2002538712A (ja) 周波数多重トランシーバー及び漏話の消去方法
Shammaa et al. Adaptive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full duplex systems with auxiliary receiver
CN105830352A (zh) 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公共观察接收器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373764A1 (en)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07579937B (zh) 用于降低传输干扰的系统及其方法
WO2013153209A1 (en) Duplexer-less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Limerick

Patentee after: Analog Devices Global Unlimited Co.

Address before: Limerick

Patentee before: Analog Devices Global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Limerick

Patentee after: Analog Devices Global

Address before: Bermuda (UK) Hamilton

Patentee before: Analog Devices Global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1

Address after: Limerick

Patentee after: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

Address before: Limerick

Patentee before: Analog Devices Global Unlimited C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