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7231B -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7231B
CN104817231B CN201510185422.5A CN201510185422A CN104817231B CN 104817231 B CN104817231 B CN 104817231B CN 201510185422 A CN201510185422 A CN 201510185422A CN 104817231 B CN104817231 B CN 104817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aerobe
area
interior circulation
wast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54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7231A (zh
Inventor
杨蕴毅
盛爱红
李向花
吴凯
王超林
秦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UANKAI BIOLOGICAL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UANKAI BIOLOGICAL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UANKAI BIOLOGICAL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UANKAI BIOLOGICAL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854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72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7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7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7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7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充氧设备、生物转盘反应器,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包括筒体,筒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液分离区、第二内循环区、第一内循环区、完全混合区;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设置有集泥板,集泥板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和氧气喷射管,所述进水管在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向上延伸出若干进水支管,所述完全混合区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导气板和第一导泥板等结构。本发明中好氧生物流化床内的微生物可以沿着其内循环路径反复在流化床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多次循环,使得其多代培养后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流化床内的微生物能够流动至生物转盘固定下来,改善生物转盘的废水处理性能。

Description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属于生物废水处理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常见的好氧生物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好氧生物流化床和好氧生物盘片。
其中,好氧生物流化床具有能够在高污泥浓度和高容积负荷的条件下处理废水的特点。其进行生物降解时的比表面积大,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降解有机废水。然而,其依然容易受到废水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废水的波动,而且处理能力不稳定。
相对而言,生物转盘法则运行能耗低,生物量多,效率高,其虽然对高浓度的废水较不耐受,但是其对低浓度废水的处理耐受性强,出水水质好,净化率高,处理能力稳定。但是生物转盘上的废水处理微生物均固定在生物转盘上,不利于生物转盘中的微生物的遗传选择,使得生物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先利用好氧生物流化床处理高浓度废水,再将处理完的较低浓度废水通至生物转盘进一步处理的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进一步地,还改善了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内部的生物膜载体循环路径,使得在好养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内部经过循环多代培养的微生物能够流通至生物转盘反应器中,以改善生物转盘中的微生物的生物处理能力。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充氧设备、生物转盘反应器,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包括筒体,筒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液分离区、第二内循环区、第一内循环区、完全混合区;
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设置有集泥板,集泥板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和氧气喷射管,所述进水管在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向上延伸出若干进水支管,所述完全混合区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导气板和第一导泥板;
所述第一内循环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导气板、第一反射锥、第一内循环套筒、所述第一内循环套筒的下端向下收缩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导泥板形成喷口,所述喷口一直向下延伸至所述完全混合区的底部,并指向所述集泥板的中央;
所述第二内循环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反射锥、第二导泥板、第二内循环套筒;
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有排水管;
所述第一导气板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朝下,尖部设置有通孔,并引导物料沿第一内循环套筒外侧上升,所述第一反射锥再反射引导物料沿第一内循环套筒内侧下降,并流动至所述喷口向下喷出;
所述第二导气板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向上,尖部设置有通孔,并将还有气体的物料引导至第二内循环套筒的内侧,流至第二反射锥处时,物料流反射沿第二内循环套筒的外侧向下流动;
所述排水管直接连通至所述充氧设备,所述充氧设备再连接至所述生物转盘反应器。
进一步地,包括所述第二导气板靠近排水管的一侧设置有生物质传导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物质传导口下方设置有生物质传导口隔气板,所述生物质传导口隔气板设置于所述生物质传导口的下方的筒体内壁处,并向筒体内部向上倾斜设置,以防止物料由下向上冲击生物质传导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循环区域内设置有加药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导泥板为圆锥筒状,圆锥筒尖部朝上;所述第一导泥板为圆锥筒状,圆锥筒尖部朝上,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倾角范围为20度~70度;通孔面积为筒体横截面积的1%~10%,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o,第一导气板的最大外径小于筒体对应位置的内径;所述第一内循环套筒管内径为筒体对应位置内径的60%~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气板的通孔面积为筒体对应位置横截面面积的0.1~5%,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o。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循环套筒管内径为筒体对应位置内径的10%~50%;第二导泥板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朝上,尖部设有通孔,通孔面积为筒体横截面积的0.1%~5%,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好氧生物流化床内的微生物可以沿着其内循环路径反复在流化床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多次循环,使得其多代培养后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流化床内的微生物能够流动至生物转盘固定下来,改善生物转盘的废水处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好养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好养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中的好氧生物反应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好养生物初步废水处理系统,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充氧设备、生物转盘反应器。
其中如图2所示的好氧生物反应器经过特殊设计,以改善好养生物反应器内部的微生物循环特性,并通过充氧设备后直接连接至生物转盘反应器中,便于通过好氧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微生物到达生物转盘反应器处固定下来,以便提高生物转盘反应器的性能。
本发明的好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底部设置的氧气喷射管40释放微小的氧气气泡,并利用该气泡的上浮运动通过导气板引导物料流进行流动。本发明的好氧生物反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固液分离区A、第二内循环区B、第一内循环区C、完全混合区D。本发明中的反应器内设置有表面附着有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的生物膜载体,在本实施例当中使用的是沙子。当污水从进水管16流至进水支管21,进水支管21流出的污水与氧气喷射管40喷出的氧气气泡和带有微生物的生物膜载体相互混合。在气泡的浮力作用下,驱动物料流在完全混合区上升,到达第一导气板2处时,物料流被第一导气板2的圆锥形外表面引导至第一内循环区域,沿第一内循环套筒4的外壁上升,到达第二导气板5处时,含有气泡的物料流被第二导气板5的圆锥形内壁引导至第二内循环套筒7的中心部分,而其余不含气泡的物料流则被第一反射锥6反射,进入第二内循环套筒4的内侧向下流动至喷口20喷出,到达集泥板22的底部,从而扬起沉积在底部的生物膜载体,与进水支管21流出的新鲜污水混合。
另一路经由第二导气板5到达第一内循环套筒7的中心部分上升的含有气泡的物料上升到达第二反射锥9处,使得不含有气泡的物料流反射后经由第二内循环套筒7外侧向下运动,进一步到达第一内循环区底部,随同第二导气板5中央溢出的含有气泡的物料重新进入第一内循环套筒7底部。而从第二反射锥9处分离的含有早起的物料流到达第一导泥板8处,使得物料中的生物膜载体沉降,并进一步分离物料流中含有的气泡。此时的物料再沿着排水管14通过充氧设备,然后连接至生物转盘反应器。并且排出的生物膜载体会进一步流动至生物转盘反应器,从而改善生物转盘反应器内部的微生物降解性能。
本实施例中,该处富集的生物膜载体沉降后经由第一导泥板8的两侧向下流动的物料流流动至生物质传导口23,经由生物质传导口23的生物质传导口到达第二内循环区,随物料流经由第一内循环套筒4中心向下从喷口20处射出,到达反应器的最底部。从而完成反应器内部由上至下的生物膜载体循环。上方已经含有繁殖多代的生物膜载体可以循环到达反应器底部,促进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群落的循环演化。提高流动至生物转盘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的废水处理能力。
本实施例的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用以处理原燃料乙醇废水,其中输入的原燃料乙醇废水一级厌氧发酵出水COD8000mg/L,分别进入UASB反应器和本实施例的反应器,进入UASB反应器处理后出水COD为4000mg/L,SS为2000mg/L,本初步处理系统出水COD为2560mg/L,SS为750mg/L。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充氧设备、生物转盘反应器,所述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包括筒体(1),筒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固液分离区、第二内循环区、第一内循环区、完全混合区;
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设置有集泥板(22),集泥板(22)上方设置有进水管(16)和氧气喷射管(40),所述进水管(16)在所述完全混合区底部向上延伸出若干进水支管(21),所述完全混合区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导气板(3)和第一导泥板(2);
所述第一内循环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导气板(5)、第一反射锥(6)、第一内循环套筒(4)、所述第一内循环套筒(4)的下端向下收缩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导泥板(2)形成喷口(20),所述喷口(20)一直向下延伸至所述完全混合区的底部,并指向所述集泥板(22)的中央;
所述第二内循环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反射锥(9)、第二导泥板(8)、第二内循环套筒(7);
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有排水管(14);
所述第一导气板(3)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朝下,尖部设置有通孔,并引导物料沿第一内循环套筒(4)外侧上升,所述第一反射锥(6)再反射引导物料沿第一内循环套筒(4)内侧下降,并流动至所述喷口(20)向下喷出;
所述第二导气板(5)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向上,尖部设置有通孔,并将含有气体的物料引导至第二内循环套筒(7)的内侧,流至第二反射锥(9)处时,物料流反射沿第二内循环套筒(7)的外侧向下流动;
所述排水管(14)直接连通至所述充氧设备,所述充氧设备再连接至所述生物转盘反应器;
包括所述第二导气板(5)靠近排水管(14)的一侧设置有生物质传导口(23);
所述第一内循环区域内设置有加药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质传导口(23)下方设置有生物质传导口隔气板(24),所述生物质传导口隔气板(24)设置于所述生物质传导口23的下方的筒体(1)内壁处,并向筒体(1)内部向上倾斜设置,以防止物料由下向上冲击生物质传导口(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泥板(8)为圆锥筒状,圆锥筒尖部朝上;所述第一导泥板(2)为圆锥筒状,圆锥筒尖部朝上,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倾角范围为20度~70度;通孔面积为筒体(1)横截面积的1%~10%,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第一导气板(3)的最大外径小于筒体对应位置的内径;所述第一内循环套筒(4)管内径为筒体对应位置内径的6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气板(5)的通孔面积为筒体对应位置横截面面积的0.1~5%,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循环套筒(7)管内径为筒体(1)对应位置内径的10%~50%;第二导泥板(8)为圆锥筒状,且圆锥筒尖部朝上,尖部设有通孔,通孔面积为筒体(1)横截面积的0.1%~5%,圆锥筒侧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20~70度。
CN201510185422.5A 2015-04-17 2015-04-17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Active CN104817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5422.5A CN104817231B (zh) 2015-04-17 2015-04-17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5422.5A CN104817231B (zh) 2015-04-17 2015-04-17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7231A CN104817231A (zh) 2015-08-05
CN104817231B true CN104817231B (zh) 2017-06-30

Family

ID=53727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5422.5A Active CN104817231B (zh) 2015-04-17 2015-04-17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72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5727B (zh) * 2018-04-11 2023-05-09 浙江大学 增强污泥颗粒化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2471A (zh) * 2014-05-09 2014-07-16 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料乙醇废水二级厌氧处理的高效厌氧反应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949209E (pt) * 1998-04-08 2006-07-31 Ros Roca Sa Processo biologico e a um reactor anoxico e/ou aerobico para a purificacao de residuos liquidos
US7537693B2 (en) * 2007-05-07 2009-05-26 Zhao Joe R H Up-flow multi-stage anaerobic reactor (UMAR)
CN203904067U (zh) * 2014-05-09 2014-10-29 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料乙醇废水二级厌氧处理的高效厌氧反应器
CN203999136U (zh) * 2014-07-07 2014-12-10 东华大学 气升式外循环涡旋强化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04478079B (zh) * 2014-12-16 2016-08-24 中南大学 一种折流板强化内循环的气提式生物硝化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2471A (zh) * 2014-05-09 2014-07-16 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料乙醇废水二级厌氧处理的高效厌氧反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7231A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82584U (zh) 一种双层溶气旋流强化内循环式厌氧反应器
CN102838255B (zh) 笼状填料式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啤酒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1759294B (zh) 印染废水的流化床处理装置
JP7387656B2 (ja) 嫌気性処理装置および嫌気性処理方法
CN103508562B (zh) 一体化泳动式自循环脱氮反应器
CN107311309B (zh) 升流式内循环微氧生物反应器及其强化传质的曝气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4445605B (zh) 一种机械内循环射流厌氧反应器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4743745B (zh) 一种大蒜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5948238A (zh) 一种塔式自循环好氧降解反应器
CN102774962B (zh) 一种内循环水解反应器及其工艺
CN107098468A (zh) 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用的射流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07313239U (zh) 高效循环生物复合反应污水处理系统
CN101054234B (zh) 上流式厌氧反应器
CN103011404A (zh) 内混合厌氧反应罐
CN204661401U (zh) 两级双流式自养脱氮生物滤池
CN104817231B (zh) 好氧生物废水初步处理系统
CN104150589A (zh) 一体化无梯度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装置
CN201056518Y (zh) 上流式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分离器
CN209872706U (zh) 一种环流生物反应器
CN205687912U (zh) 一种自气浮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177769C (zh) 用于控制长立轴生物反应器中液体循环流动的装置和方法
CN105439279A (zh) 一种生物流化床
CN201250141Y (zh) 使用微胶囊载体的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CN208414133U (zh) 共絮凝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03007037U (zh) 内混合厌氧反应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