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4009B - 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4009B
CN104814009B CN201510134128.1A CN201510134128A CN104814009B CN 104814009 B CN104814009 B CN 104814009B CN 201510134128 A CN201510134128 A CN 201510134128A CN 104814009 B CN104814009 B CN 104814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cetle
worm
larch bark
bark
l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41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4009A (zh
Inventor
孔祥波
张真
李叶静
张苏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to CN2015101341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4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4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4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4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4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防治技术领域。该驱避剂包含反式马鞭草烯醇、顺‑3‑己烯‑1‑醇、里哪醇和R‑alpha‑蒎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该驱避剂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驱避活性和稳定性,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特别适合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达到针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危害群防群治的效果。驱避剂与引诱剂结合使用,适用于发生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综合防控,从而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推拉技术防控其危害,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用于驱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种群聚集,属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落叶松八齿小蠹虫(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Scolytinae)齿小蠹属(Ips)。主要危害落叶松(Larixspp.),在红松和云杉上也有发现。该虫种作为北方落叶松人工用材林蛀干害虫的先锋种,经常猖獗成灾,侵害健康或半健康活立木,已构成当前落叶松人工林经营中的重大威胁。在我国东北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寄主主要有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Kuzen.)、长白落叶松(L.olgensis Henry)、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和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Carr.)等。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与欧洲落叶松齿小蠹虫(I.cembraeHeer)是近缘种。
欧洲落叶松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成分是(-)-小蠹烯醇、(+)-小蠹二烯醇和3-甲基-3-丁烯-1-醇(Francke et al.,1983);另外单萜醇(amitinol)对三组分的聚集信息素有显著的增效作用(Kohnle et al.,1988)。在2000年,张庆贺等鉴定了辽宁抚顺大伙房林场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后肠提取物中可能的聚集信息素成分,发现后肠中含有100%-(-)-小蠹烯醇、96%-(+)-小蠹二烯醇和3-甲基-3-丁烯-1-醇及其他6种微量腺体成分(2-苯基乙醇、香叶醇、小蠹烯酮、小蠹二烯酮、桃金娘烯醇和马鞭草烯酮)(Zhang et al.,2000)。在2007年,张庆贺等进一步研究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桦木沟林场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对来自寄主、非寄主和成虫释放的信息化学物质的电生理和行为活性,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雌雄成虫对腺体提取物小蠹烯醇和小蠹二烯醇有触角电位活性反应(未鉴定4种异构体中哪种成分有电生理活性);对寄主成分α-蒎烯(未区分是S还是R构型),β-蒎烯和对伞花烃有触角电位活性反应;对非寄主成分如正己醇、顺-3-己烯-1-醇、反-3-己烯-1-醇、3-辛醇、反-2-己烯-1-醇、1-辛烯-3-醇、里哪醇、香叶基丙酮和苯乙醇有电生理活性反应。野外诱捕试验表明:内消旋小蠹烯醇((S)-(-)-和(R)-(+)-2种小蠹烯醇异构体的混合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雌雄成虫均有强烈的引诱聚集能力;小蠹二烯醇与3-甲基-3-丁烯-1-醇对小蠹烯醇没有增效和抑制作用;α-蒎烯,β-蒎烯和对伞花烃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没有引诱作用,但是3者的混合物对小蠹烯醇的引诱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Zhang et al.,2007)。2010年,宋丽文进行落叶松八齿小蠹虫林间生物活性试验时发现:1)97%-(S)-(-)-小蠹烯醇和97%-(S)-(+)-小蠹二烯醇混合物在吉林省净月潭公园表现出强烈的引诱活性;这2个成分单用无引诱活性;3-甲基-3-丁烯-1-醇对这2种成分无增效或抑制活性。2)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冈梁林场进行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成分活性筛选试验,发现97%-(S)-(-)-小蠹烯醇或者内消旋小蠹烯醇的引诱效果与97%-(S)-(-)-小蠹烯醇和97%-(S)-(+)-小蠹二烯醇混合物或者内消旋的小蠹烯醇和内消旋小蠹二烯醇混合物的引诱效果相当(Song et al.,2010)。
寄主植物挥发物在小蠹虫寄主定位和产卵繁殖等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健康木和衰弱木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小蠹虫能从寄主树种中识别抗性较弱,易于攻击和定殖的衰弱木作为繁殖材料。另外,发明人也研究了其他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成分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行为的影响。本发明在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2年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对寄主成分、非寄主成分或近缘种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成分的林间行为趋性试验,开发出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行为的驱避剂,这为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科学防治又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聚集信息素抑制剂制成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用于林间驱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种群聚集。该类抑制剂可以与聚集信息素结合使用,林间采用抑制剂的驱避作用和聚集信息素的诱集功能(推拉技术),综合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林间危害,达到有效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大爆发。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具有专一性强,引诱效果极佳的功能;驱避剂具有降低害虫防控成本和持效期长等优点;驱避剂与引诱剂结合使用,适用于发生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综合防控。
一种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包含选自反式马鞭草烯醇、顺-3-己烯-1-醇、里哪醇和R-alpha-蒎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优选的,上述4种成分来源及纯度(质量%):反式马鞭草烯醇(Alpha Scents,Inc,98%)、顺-3-己烯-1-醇(TCI,99%)、里哪醇(Acros Organics,96%)和R-alpha-蒎烯(Acros Organics,9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驱避剂诱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包括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无水乙醇(仅用于反式-马鞭草烯醇中)、脱脂棉和聚乙烯塑料袋载体,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包含选自反式马鞭草烯醇、顺-3-己烯-1-醇、里哪醇和R-alpha-蒎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包括下列组分和重量:
1)反式马鞭草烯醇(40毫克/每个诱芯),
2)顺-3-己烯-1-醇(2克/每个诱芯),
3)里哪醇(2克/每个诱芯),和/或
4)R-alpha-蒎烯(2克/每个诱芯)
本发明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中,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用无水乙醇溶解或者直接将原样用移液器滴加到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内的脱脂棉中。
对于反式马鞭草烯醇,需要采用溶剂,可优选无水乙醇;反式马鞭草烯醇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其浓度可优选为40毫克/毫升。对于顺-3-己烯-1-醇、里哪醇或者R-alpha-蒎烯,分别以纯物质2克的量直接滴加到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内的脱脂棉中。
本发明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的驱避剂诱芯中,所述的聚乙烯塑料袋载体为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含有抗氧剂168计0.4%(W%),联苯二甲酸二辛酯计0.6%(W%),低密度聚乙烯99%(W%)。
优选的,所述的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长130mm,宽70mm。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按照上述的成分和量分别溶解在溶剂中或者直接使用,然后用移液器滴加到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中。
具体步骤包括:
(1)将上述所得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1)溶解在溶剂中;2)、3)或者4)原样称量好,备用。
(2)用移液器将步骤(1)配制的驱避剂滴加到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内的脱脂棉中。
步骤(2)制成的诱芯用封口机封口,然后可密封于铝箔制成的样品袋中,低温保存,备用。
所述的溶剂优选为无水乙醇,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1)溶解在溶剂中的浓度为40毫克/毫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在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林间危害方面的应用,尤其是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配合使用,能够有效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大爆发。所采用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1)(S)-(–)-小蠹烯醇:50%;2)(S)-(+)-小蠹二烯醇:50%。本发明提供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可作下列用途:
(1)生产上用于驱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对林木造成危害。本发明的驱避剂诱芯具有高效的驱避活性,防止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危害。能够满足生产上针对重点林区的驱避保护。该技术经济实用,极大的降低人力成本。
(2)用于推拉技术防治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危害:由于本发明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具有很高的驱避生物活性,在健康林内使用,驱避树林内部的低密度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防止在树木上聚集危害;在危害的林缘使用聚集引诱剂诱杀,通过这种推拉技术综合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以降低林间的虫口密度,达到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危害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采用了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为载体,容易加工生产,成本低廉,4种成分分别在该载体上释放稳定,持效期能维持在50-60天,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本发明的驱避剂是一种高效、持效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无毒、无污染、无残留,其应用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推拉技术防控中,成效显著。此种类型的驱避剂诱芯经在内蒙古广兴林场试验,证明它良好的释放性能、驱避活性和稳定性。本发明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另外,其制备方法简单,特别适合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达到针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危害群防群治的效果。总之,本发明的驱避剂具有灵敏、高效、持效期长和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点,可用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推拉技术防控其危害,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发明的驱避剂与引诱剂结合使用,适用于发生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综合防控,从而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推拉技术防控其危害,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聚集信息素诱芯(白色)和驱避剂诱芯(黑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林间生物活性试验,对本发明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的使用进行详细地说明,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包括下列组分:
1)反式马鞭草烯醇,
2)顺-3-己烯-1-醇,
3)里哪醇,和/或
4)R-alpha-蒎烯
以上各成分单独或者混合使用,都构成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驱避剂。上述4种成分的化学纯度和异构纯度均大于96%(重量)。
本发明提供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包括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无水乙醇(仅用于反式-马鞭草烯醇中)、脱脂棉和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
本发明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中,所述的溶剂为无水乙醇;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反式马鞭草烯醇按要求的量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其浓度可优选为40毫克/毫升。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驱避剂顺-3-己烯-1-醇、里哪醇或者R-alpha-蒎烯以纯物质2克的量直接滴加到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内的脱脂棉中。所述的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中含有低密度聚乙烯99%(W/W),抗氧剂168计0.4%(W/W),联苯二甲酸二辛酯计0.6%(W/W)。
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按照上述成分分别溶解在溶剂中或者直接使用,然后用移液器滴加到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中。
具体步骤包括:
(1)将上述所得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1)溶解在溶剂中;2)、3)或者4)原样称量好,备用。
(2)用移液器将步骤(1)配制的驱避剂滴加到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内的脱脂棉中。
步骤(2)制成的诱芯用封口机封口,然后可密封于铝箔制成的样品袋中,低温保存备用。
优选的,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成分在每个诱芯中以下面的绝对量体现:
1)反式马鞭草烯醇(40毫克/每个诱芯),或者
2)顺-3-己烯-1-醇(2克/每个诱芯),或者
3)里哪醇(2克/每个诱芯),或者
4)R-alpha-蒎烯(2克/每个诱芯)
上述4种成分的化学纯度和异构纯度均大于96%(重量)。
所述的溶剂优选为无水乙醇,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1)溶解在溶剂中的浓度为40毫克/毫升。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长130mm,宽70mm。聚乙烯塑料袋中含有低密度聚乙烯99%(W/W),抗氧剂168计0.4%(W/W),联苯二甲酸二辛酯计0.5%(W/W)。
本发明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在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林间危害方面的应用,尤其是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结合使用,有效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大爆发。
所采用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1)(S)-(–)-小蠹烯醇 50%;
2)(S)-(+)-小蠹二烯醇 50%;
优选的,上述2种成分的化学纯度均大于95%(重量),立体异构体的纯度均大于97%(重量)。
将以上百分数的2种化合物(占引诱剂的重量百分比)按上述比例均匀混合,得到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
上述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的诱芯,包括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抗氧剂、稀释剂和聚氯乙烯塑料布载体等。
优选的,在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诱芯中,包括下列组分和重量配比:
1)(S)-(–)-小蠹烯醇 50毫克/每个诱芯;
2)(S)-(+)-小蠹二烯醇 50毫克/每个诱芯;
上述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诱芯中,稀释剂为1,3-丁二醇,纯度为99%;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按要求的比例溶解在1,3-丁二正中,其浓度可优选为50毫克/毫升。
上述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诱芯中,聚氯乙烯塑料布载体中含有60%的聚氯乙烯和26%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优选的,聚氯乙烯塑料布载体长90mm,宽40mm。
在上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诱芯中,还可以添加抗氧化剂和/或紫外光吸附剂,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二叔丁基对甲酚,其添加量为5~10mg/每个诱芯;紫外光吸附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其添加量为5~10mg/每个诱芯。
上述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按照上述的成分和比例溶解在稀释剂中,然后用移液器滴加到聚氯乙烯塑料布小袋中,封口机封口。
具体步骤包括:
(1)按所述的组成与比例配制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均匀混合,备用;
(2)将上述所得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溶解在1,3-丁二醇稀释剂中;
(3)然后用移液器将步骤(2)配制的聚集引诱剂溶液滴加到聚氯乙烯塑料布制成的小袋中,封口机封口。
步骤(3)制成的诱芯可密封于铝箔制成的样品袋中,低温保存备用。
上述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可作下列用途:
(1)生产上用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种群监测和预报工作。该聚集引诱剂诱芯具有高效的诱虫活性。即使在林间虫口密度很低的情况下,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满足生产上针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危害的早期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止其爆发成灾。该预报技术经济实用,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2)用于大量诱杀,生物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危害:由于该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诱芯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在不适宜于使用化学农药的林地进行大量诱杀,可以降低林间的虫口密度,达到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危害的目的。
上述方法制备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的诱芯采用了聚氯乙烯载体,能够保证聚集信息素成分在这种载体中缓慢均匀地释放出来,使得诱芯的持效期达到50-60天。此种类型的诱芯经在东北多地大量的林间试验,证明它良好的释放性能和稳定性。所以该聚集引诱剂是一种高效、持效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其应用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种群监测中,具有非常好的引诱监测效果;应用于林间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危害,具有灵敏度高、诱虫量大的特点,能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因而能有效地预防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大爆发。该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另外,其制备方法简单,特别适合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达到针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危害群防群治的效果。总之,该聚集引诱剂具有灵敏、高效、持效期长和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点,可用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防治,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危害的损失率降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施例1
制作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采用市场上购买的反式马鞭草烯醇,其化学纯度为和立体异构体纯度均大于97%。称量反式马鞭草烯醇40毫克/每个诱芯、将该种成分配制成驱避剂。然后取市场上购买的黑色聚乙烯塑料袋做载体,用制作好的驱避剂,取1000μL滴加到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内的脱脂棉中(每个聚乙烯载体中单个成分的量为40mg),制成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与此同时,在林间同时做了顺式马鞭草烯醇和马鞭草烯酮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的抑制效果。这2种成分配制成驱避剂诱芯的方法同上述配制反式马鞭草烯醇的方法,且每个驱避剂诱芯的装载量均为40毫克。
制成的诱芯铝箔纸密封包装,4℃冷藏。如果异地野外使用时,最好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运输。
同时制作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诱芯,含有(S)-(–)-小蠹烯醇和(S)-(+)-小蠹二烯醇,每个成分50毫克/每个诱芯。如图1所示,白色的是聚集信息素诱芯,黑色的是驱避剂诱芯。
应用试验1
应用实施例1制作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引诱剂诱芯和驱避剂诱芯,用于驱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诱捕器的制作:诱捕器主要是十字板型小蠹虫诱捕器,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大板与小板交叉形成十字型(高500mm,宽300mm),通过顶部的挂钩与上盖连接,通过底部的挂钩与漏斗连接。将连接集虫瓶的喇叭口套在漏斗的下部并连接集虫瓶。
1)诱芯的悬置:十字板型小蠹虫诱捕器距顶端20厘米处中间位置悬挂诱芯1枚,诱芯可用细铁丝悬挂。
2)诱捕器的野外设置:每个试验处理设置3个重复,诱捕器在林间呈随机区组设计,区组内诱捕器间距大约是30米,区组间诱捕器间距是60米,诱捕器用铁丝挂在2棵树之间,集虫瓶离地高50厘米左右。
3)数据调查和诱捕器清空:在落叶松八齿小蠹虫杨飞期开使时按要求正确悬挂诱捕器,调查人员每2-3天调查记录集虫瓶内的小蠹虫数量和当天的天气情况,同时将引诱到的小蠹虫放到塑料盒中带走。
根据上述的具体使用步骤,用于驱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的应用,具体结果如表1。2014年7~8月,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单用做正对照,再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分别与顺式马鞭草烯醇、反式马鞭草烯醇或马鞭草烯酮混用,观察其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的抑制效果。诱捕器间距30m,挂在2棵树之间、集虫瓶离地50厘米左右。本次试验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每个处理诱捕到的小蠹虫数是3个诱捕器的平均数。依据天气情况,每2-3天观察一次集虫瓶中的小蠹虫数,计数后将诱集到的小蠹虫放到塑料盒中带到实验室。从诱虫效果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具有非常好的诱集效果。单用顺式马鞭草烯醇、反式马鞭草烯醇或马鞭草烯酮均没有诱集活性。这3种成分分别与聚集引诱剂混用,顺式马鞭草烯醇和反式马鞭草烯醇对聚集引诱剂具有非常强烈的抑制效果,而马鞭草烯酮没有表现出对聚集引诱剂的抑制活性。这说明顺式马鞭草烯醇和反式马鞭草烯醇2种成分可以作为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驱避剂在林间单独应用或者与聚集信息素结合使用,综合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危害。
该实验结论确认了顺式马鞭草烯醇的抑制活性,否定了马鞭草烯酮具有抑制活性的结论,进一步发现了反式马鞭草烯醇也具有非常强烈的抑制活性。
表1.顺式马鞭草烯醇、反式马鞭草烯醇或马鞭草烯酮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97%-(-)-小蠹烯醇和97%-(+)-小蠹二烯醇)林间诱集效果的影响(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广兴林场,2014年7月3日-8月12日)
诱捕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α=0.05水平差异显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制作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诱芯,采用市场上购买的顺-3-己烯-1-醇、里哪醇或者R-alpha-蒎烯,其化学纯度和立体异构体纯度均大于96%。称量顺-3-己烯-1-醇2克/每个诱芯、里哪醇2克/每个诱芯、R-alpha-蒎烯2克/每个诱芯,将3种成分分别取一种或几种配制成驱避剂。然后取市场上购买的聚乙烯塑料袋载体,用制作好的驱避剂,取2200μL滴加到聚乙烯塑料袋载体的脱脂棉中,分别制成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
制成的诱芯铝箔纸密封包装,4℃冷藏。如果异地野外使用时,最好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运输。
同时制作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诱芯,含有(S)-(–)-小蠹烯醇和(S)-(+)-小蠹二烯醇,每个成分50毫克/每个诱芯。
应用试验2
应用实施例2制作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诱芯和驱避剂诱芯,用于驱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应用试验1中1)~3)的具体使用步骤,用于驱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的应用,具体结果如表2。2014年7月,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单用做正对照,再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分别与顺-3-己烯-1-醇、里哪醇或R-alpha-蒎烯混用,观察其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的抑制效果。诱捕器间距30m,挂在2棵树之间、离地50厘米左右。本次试验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每个处理诱捕到的小蠹虫数是3个诱捕器的平均数。依据天气情况,每2-3天观察一次集虫瓶中的小蠹虫数,计数后将诱集到的小蠹虫放到塑料盒中带到实验室。从诱虫效果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具有非常好的诱集效果。单用顺-3-己烯-1-醇、里哪醇或R-alpha-蒎烯均没有诱集活性。这3种成分分别与聚集引诱剂混用或者两两与聚集信息素混用或者三个成分同时与聚集信息素混用,其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均具有3-4倍的抑制效果,这3种成分可以作为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驱避剂在林间单独应用或者与聚集信息素结合使用,综合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危害。
该实验结论首次确认了顺-3-己烯-1-醇、里哪醇和R-alpha-蒎烯3种成分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具有驱避活性。
表2.顺-3-己烯-1-醇、里哪醇或R-alpha-蒎烯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97%-(-)-小蠹烯醇和97%-(+)-小蠹二烯醇)林间诱集效果的影响(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广兴林场,2014年7月1-17日)
诱捕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α=0.05水平差异显著。

Claims (12)

1.顺-3-己烯-1-醇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中的应用。
2.顺-3-己烯-1-醇和R-alpha-蒎烯,顺-3-己烯-1-醇和里哪醇,顺-3-己烯-1-醇、里哪醇和R-alpha-蒎烯,或者顺-3-己烯-1-醇、里哪醇、R-alpha-蒎烯和反式马鞭草烯醇的混合物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反式马鞭草烯醇的纯度为98w%,顺-3-己烯-1-醇的纯度为99w%,里哪醇的纯度为96w%,R-alpha-蒎烯的纯度为98w%。
4.顺-3-己烯-1-醇、脱脂棉和聚乙烯塑料袋载体的组合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诱芯中的应用。
5.顺-3-己烯-1-醇和R-alpha-蒎烯,顺-3-己烯-1-醇和里哪醇,顺-3-己烯-1-醇、里哪醇和R-alpha-蒎烯,或者顺-3-己烯-1-醇、里哪醇、R-alpha-蒎烯和反式马鞭草烯醇的混合物,分别与脱脂棉和聚乙烯塑料袋载体的组合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诱芯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诱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每个诱芯中包含40毫克反式马鞭草烯醇,2克顺-3-己烯-1-醇,2克里哪醇,和/或2克R-alpha-蒎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诱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式马鞭草烯醇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浓度为40毫克/毫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诱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顺-3-己烯-1-醇、里哪醇或者R-alpha-蒎烯,分别直接滴加到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内的脱脂棉中。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诱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塑料袋载体为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含有0.4w%的抗氧剂168,0.6w%的联苯二甲酸二辛酯和99w%的低密度聚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制备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诱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溶解在溶剂中或者直接使用,用移液器滴加到12s黑色聚乙烯塑料袋载体内的脱脂棉中;用封口机封口,然后密封于铝箔制成的样品袋中,低温保存,备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在防控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林间危害方面的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抑制剂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聚集引诱剂配合使用。
CN201510134128.1A 2015-03-25 2015-03-25 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814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4128.1A CN104814009B (zh) 2015-03-25 2015-03-25 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4128.1A CN104814009B (zh) 2015-03-25 2015-03-25 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4009A CN104814009A (zh) 2015-08-05
CN104814009B true CN104814009B (zh) 2018-10-19

Family

ID=53724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4128.1A Active CN104814009B (zh) 2015-03-25 2015-03-25 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4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6741A (zh) * 2017-09-11 2017-12-15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一种诱杀小蠹虫生态防治园区猕猴桃溃疡病的方法
CN109392863B (zh) * 2018-12-03 2021-09-03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诱芯在诱集桃蛀螟成虫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7686A (zh) * 2008-12-12 2009-05-13 宋丽文 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引诱剂
CN101863750A (zh) * 2010-06-08 2010-10-2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α-蒎烯的含氧衍生物松小蠹信息素马鞭草烯酮和马鞭草烯醇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7686A (zh) * 2008-12-12 2009-05-13 宋丽文 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引诱剂
CN101863750A (zh) * 2010-06-08 2010-10-2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α-蒎烯的含氧衍生物松小蠹信息素马鞭草烯酮和马鞭草烯醇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不同缓释性芳樟醇制剂的活性效应比较;孙锦程 等;《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0228;第20卷(第1期);42-44 *
落叶松八齿小蠹对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挥发性萜烯成分的电生理响应;陈大风 等;《林业科学》;20131130;第49卷(第11期);89-97 *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9 种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刘英胜 等;《林业科学》;20090430;第45卷(第4期);72-7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4009A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534201T2 (de) Dicyanbegasungsmittel und Verfahren zur Begasung unter Verwendung von Dicyan
Sweeney et al. Effect of semiochemical release rate, killing agent, and trap design on detection of Tetropium fuscum (F.) and other longhorn beetles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CN102125037A (zh) 一种诱蚊液
CN104814009B (zh) 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55919B (zh) 一种库蚊引诱剂
Jackson et al. Oryctes virus—time for a new look at a useful biocontrol agent
CN106035332B (zh) 茶尺蠖性信息素及其制备方法和诱芯
CN102599156B (zh) 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4575A (zh) 一种材小蠹属引诱剂
CN106614578B (zh) 一种齿小蠹属引诱剂
CN105746511B (zh) 一种云杉八齿小蠹的引诱剂
CN102334516A (zh) 松墨天牛产卵前期的引诱增效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70016B (zh) 一种云南切梢小蠹的引诱剂
CN109221108B (zh) 一种熏蒸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草菇害虫中的应用
CN101669469B (zh) 芦笋木蠹蛾性诱剂
CN108260603A (zh) 一种含鸦胆子驱避剂的贮粮害虫控制剂
CN101406180B (zh) 一种利用信息素诱集云杉八齿小蠹的方法
CN104970017B (zh) 横坑切梢小蠹引诱剂的成分和配方
CN111165490B (zh) 信息化学物质在驱避云杉八齿小蠹中的应用和驱避剂缓释袋及其应用
CN105052924B (zh) 柠条尺蠖性诱剂
CN106614751B (zh) 一种大小蠹属引诱剂
CN107372497A (zh) 一种银纹夜蛾引诱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15176803B (zh) 一种云杉八齿小蠹引诱剂及其应用、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158439A (zh) 一种光臀八齿小蠹的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45559B (zh) 黄刺蛾性诱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