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1948B -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1948B
CN104811948B CN201410034908.4A CN201410034908A CN104811948B CN 104811948 B CN104811948 B CN 104811948B CN 201410034908 A CN201410034908 A CN 201410034908A CN 104811948 B CN104811948 B CN 104811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ing
link
isolation
operating mode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49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1948A (zh
Inventor
闫渊
王军
程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349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1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1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1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得基站的频点配置信息;针对获得的频点配置信息中的每一频点,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和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或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能够较好地解决一般情况下中继不能根据无线通信的具体环境来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使得中继数据处理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网络广泛应用,网络传播环境复杂,存在一些光纤无法到达或者无法进行网络布线的区域,或者是高大建筑群产生的覆盖盲区,为了解决覆盖增强问题,可以在无线网络中引入中继节点(RN,Relay Node),即在基站和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之间加入一个RN,如图1所示,基站与UE之间的直传链路被分为两段,基站与RN之间的链路称为回传链路,RN与UE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相应的,基站与RN之间的接口称为Un接口,RN与UE之间的接口称为Uu接口。通过对中继节点合理的部署,拆分后的两条链路比直传链路的传播距离更短,并且传播环境中的遮挡物更少,因此这两条链路的传播能力比直传链路更强。
RN分为带内中继(Inband Relay)和带外中继(Outband Relay),带内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相同的频带资源,采用的是时分复用的方式;而带外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不同的频带资源,采用的是频分复用的方式。
RN是LTE R10版本中新引入的功能,D频段是时分长期演进(TD-LTE,Time-Division Long-Term Evolution)通信系统中的主要部署频段,目前大部分设备商开发的中继都工作在D频段上,并且现有中继设备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都支持40MHz或50MHz,即在硬件条件上,现有中继即可以支持带内Relay,也可以支持带外Relay。
相比带内中继模式,带外中继具有更大的调度自由度和更高的用户峰值速率。然而,当中继设备工作在带外模式,并且其回传和接入使用同一频段不同频点时,如使用D频段的D1和D2频点,但由于其频点间隔较近,中继设备的回传和接入链路需要较高的隔离度(MCL),即当中继工作带外中继模式,并配置为同一频段不同频点时,其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隔离度需求,在工程施工上不一定能保证满足。从而严重影响带外中继的性能,也给带外中继的工程施工带来较大困难。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中继不能根据无线通信的具体环境来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使得中继数据处理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较好地解决一般情况下中继不能根据无线通信的具体环境来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使得中继数据处理性能较差的问题。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得基站的频点配置信息;针对获得的频点配置信息中的每一频点,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和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或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基站的频点配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针对获得的频点配置信息中的每一频点,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和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或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获得的频点配置信息,遍历每一个频点,计算得到相应的隔离度,并根据得到的隔离度和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或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可以实现根据外界条件,根据无线通信的具体环境来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提升中继数据处理性能,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工程布局。
附图说明
图1为通常情况中,提出的LTE通信系统中中继系统示意图;
图2a为带内中继示意图;
图2b为带外中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中继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中继数据处理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阐述。
Relay的主要包括下述两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提供无线回传。在一些光纤无法到达或者有线回传建设比较困难的场景(例如:无室分部署的室内办公环境、光纤无法到户的居民楼、无有线回传的城区微覆盖场景、偏远郊区或农村等),通过引入具有无线回传功能的中继可有效扩展覆盖,解决光纤资源匮乏问题,部署灵活方便。
第二种功能:解决覆盖增强。LTE-A R10阶段,目前,中继主要还是用于解决覆盖增强而非容量提升,通过引入中继站可消除高大建筑群所产生的阴影覆盖区域,甚至是死区,提升了基站的覆盖能力。
在3GPP中,确定Rel-10版本中继技术包含带内中继工作模式和带外中继工作模式两种。
其中,带内中继是指接入链路(即中继与终端之间的链路)与回传链路(即中继与基站之间的链路)采用相同频率进行传输的中继形式。具体如图2a所示,中继采用相同的频率与基站、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当通过硬件设计将中继的收、发天线隔离度做得足够大时,中继可以在相同的频带上同时进行收发数据。当中继的收、发天线隔离度不够时,中继在两段链路采用相同的频带进行收发数据需要在时间上进行隔离,即中继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与覆盖下的终端和所附着的基站之间进行通信。带外中继是指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采用不同频率进行数据处理的中继形式,如图2b所示,由于频带隔离的原因,中继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全双工收发数据。因此,带外中继一般较带内中继具有更高的链路容量,回传链路设计可不考虑对接入链路的影响,且系统设计和实现简单。
在硬件条件上,现有中继既可以支持带内Relay工作模式,也可以支持带外Relay工作模式处理数据。相比带内中继的工作模式,带外中继工作模式处理数据时,具有更大的调度自由度和更高的用户峰值速率。然而,当中继工作在带外模式,并且其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同一频段不同频点时,如使用D频段的D1和D2频点,但由于其频点间隔较近,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需要较高的隔离度,其需求分析如下:
假设D1和D2频点相隔5MHz,其满足杂散干扰要求所需隔离度为40-50-13-(-114)=91dB。其中,假设Relay的发射功率是40dBm(10W),50dBc是设备通常能做到的邻道泄露,因此邻道泄露折算到1M上的功率是40-50-13=-23dBm/MHz,通常假设射频口的干扰门限是-114dBm/MHz,则-23-(-114)=91dB,即为满足杂散干扰所需的隔离度需求。而满足阻塞干扰所需的隔离度为40-(-43)=83dB,其中-43dBm是3GPP的带内5M以外的阻塞指标。两个隔离度值取较大的一个,则一共需要约91dB隔离度。
假设D1和D2无隔离度,同样可以计算出约需要92dB的隔离度。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中继工作带外中继模式处理数据,并配置为同一频段不同频点时,其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需要约90dB的隔离度需求,这在工程施工上不一定能保证满足。如当回传模块布置在墙外,而接入链路布置在墙外,借助建筑物隔离度,可能满足90dB的隔离度要求;然而,如果墙体的穿损较小,其隔离度要求不一定能得到保证,从而严重影响带外中继的性能,也给带外中继的工程施工带来较大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如图3所示,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述:
步骤31,获得基站的频点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Relay上电启动后,读取基站的频点配置信息。其中,Relay接入的基站也可以称之为施主宏站,可以采用DeNB标识。
步骤32,针对获得的频点配置信息中的每一频点,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该频点配置的隔离度。
Relay在未接入DeNB之前,由Relay的接入天线在选定频点上以额定功率发射特定的导频序列,Relay的回传天线在选定频点上接收导频序列,并解调测量导频序列的接收功率,从而计算出当Relay的回传天线和接入天线分别使用此频点配置时的隔离度。
步骤33,根据计算得到的隔离度,将计算得到的隔离度和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比较,判断计算得到的隔离度是否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331,反之,执行步骤332。
步骤331,在计算得到的隔离度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在遍历整个频点配置信息后,得到对应每个频点的隔离度,若有某对频点配置满足预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将Relay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分配配置为相应的选定频点,Relay接入DeNB,并按照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在计算得到的隔离度中,选择最大的隔离度对应的频点,将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分别配置为选择的频点,Relay接入DeNB,中继按照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步骤332,在计算得到的隔离度均不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向基站发送用于确定基站是否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的带内配置请求。
若所有的频点配置均不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可以向DeNB发送带内配置请求,例如可以发送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MBMS over Single FrequencyNetwork)子帧配置请求。
步骤333,接收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
步骤334,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判断该基站是否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如果判断结果是为,执行步骤3341,反之,执行步骤3342。
步骤3341,在确定出基站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时,按照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将该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按照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将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可以包括下述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通过将该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接入相同的频点,将该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该种方式中,Relay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都使用相同的频点。因此只需要占用一个频点,节省了频点资源。当Relay和DeNB的同频干扰不严重时,可以使用该种方式来进行频点配置。
第二种方式:可以按照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将该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接入不同频点,该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该种方式中,Relay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使用不同的频点,从频点的分配方式看,属于带外中继工作模式,但是此时Relay仍按照带内Relay的模式工作,因此,对隔离度没有要求。Relay和DeNB之间没有干扰,因此,当Relay和DeNB的同频干扰严重时,可以使用此频点配置方案。
其中,具体实施中,一种频点配置的实现方式是,当DeNB发现有UE汇报受到严重的Relay干扰时,DeNB给Relay发送干扰指示信令(例如RNTPI),表示DeNB受到Relay的强干扰,而当Relay收到DeNB发送的干扰指示信令时,或者Relay服务的UE给Relay汇报受到DeNB的强干扰时,可以将Relay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配置成不同频点。相反如果没有收到DeNB发送的干扰指示信令,并且Relay服务的UE没有给Relay汇报受到DeNB的强干扰,则可以将Relay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配置成相同频点。但是无论如何配置Relay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频点,Relay都按照带内中继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即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采用时分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因此,该种方式中,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没有隔离度需求。
步骤3342,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在确定出该基站不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时,将该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在计算得到的隔离度均不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则尝试向DeNB发送带内Relay配置请求,若DeNB不支持带内Relay工作模式,即DeNB只支持带外Relay功能,在该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测量隔离度最大的一对频点对中继进行配置,中继只能按照带外中继模式工作。但为了解决带外中继隔离度不满足的需求,在步骤3342之后,还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对所述中继进行优化:
第一种方式:根据中继发射信号的覆盖范围或中继的性能,对该中继进行优化。
该种方式中,可以根据中继发射信号的覆盖范围或者中继性能的要求,适当降低接入接入链路的发送功率。具体如下述:
(1)根据中继发射信号的覆盖范围,对中继进行优化。例如可以根据Relay接收到的UE反馈的RSRP测量值,或在TD-LTE通信系统中,利用信道互易性,根据Relay接收到UE发送的SRS测量值,降低中继的接入链路的发送功率。
例如,根据Relay接收到的UE反馈的RSRP测量值为RSRP1,估计满足UE传输速率要求的最低RSRP值为RSRP2,则可以降低的Relay的发送功率余量为RSRP1-RSRP2。
(2)根据中继的性能要求,对中继进行优化。
可以基于满足Relay的回传链路性能实际所需的最小信干噪比SINRmin,确定Relay接入链路的最低发送功率Pmin,即SINRmin=S/(I+Pmin-MCL+N0),其中,S是Relay的回传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I是干扰信号功率,包括系统内干扰和系统外干扰,N0是底噪。
第二种方式:通过为中继配置MBSFN或ABS子帧的方式,对该中继进行优化。
在MBSFN子帧或ABS子帧上,由于Relay只发送控制信号和导频信号,不发送数据信号,因此,Relay的接入链路对回传链路的干扰,特别是数据信道的干扰,也会明显降低。通过将Relay的MBSFN子帧或ABS子帧的配置信息通知给DeNB,则相应的,DeNB会在这些子帧上调度Relay的回传链路数据传输。进一步的,DeNB可以给Relay配置承载在数据信道部分的EPDCCH控制信道,这样可以解决回传链路上控制信道(如PDCCH)受到接入链路强干扰而不能正确译码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方式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例如,在Relay接入链路上配置ABS子帧后,在非ABS子帧的普通子帧上,则可以降低Relay的发射功率。这样,DeNB在非ABS子帧上也可以调度Relay的回传链路数据传输。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33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之后,向基站发送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是否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的带内配置请求之前,还可以包括:
在确定出所述中继支持新的频点时,将所述中继切换至新的频点;并返回重新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
步骤34,Relay按照配置好的带内或带外中继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较佳地,可以周期性的或事件触发性的检测Relay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隔离度。可以较好地防止外部环境变化而引起的隔离度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32中,接入链路发送导频序列和回传链路接收导频并计算隔离度的操作可以在TD-LTE系统中的GP进行。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避免对Relay正常工作的影响。对于周期性检测,测量周期可以相对较慢,例如以小时或以天为周期。而对事件触发性检测,则一般可以是Relay的回传链路性能突然恶化事件,而此时Relay测量到的信号功率和邻区干扰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此时可以进行隔离度检测,确定是否隔离度降低,引起接入链路对回传链路的干扰,从而导致回传链路SINR降低和性能恶化。如果确认测量的隔离度发生了变化,则重复步骤32到步骤33。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中继数据处理装置,如图4所示,其具体结构组成如下述:
获得模块401,用于获得基站的频点配置信息。
计算模块402,用于针对获得的频点配置信息中的每一频点,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
配置模块403,用于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和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或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具体地,上述配置模块403,具体用于在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具体地,上述配置模块403,具体用于在计算得到的隔离度中,选择最大的隔离度对应的频点,将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分别配置为选择的频点,所述中继按照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具体地,上述配置模块403,具体用于在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均不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向基站发送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是否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的带内配置请求;并接收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在确定出所述基站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时,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在确定出所述基站不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时,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具体地,上述配置模块403,具体用于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接入相同的频点,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或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接入不同频点后,按照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具体地,上述配置模块403,具体用于根据中继发射信号的覆盖范围或所述中继的性能,对所述中继进行优化;或通过为所述中继配置MBSFN或ABS子帧的方式,对所述中继进行优化。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中继支持新的频点时,将所述中继切换至新的频点;并返回重新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提出的中继数据处理装置,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组成设备设置在中继系统中,也可以作为一个集成模块集成在中继中。其具体实施原理请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详细阐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只读光盘、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基站的频点配置信息;
针对获得的频点配置信息中的每一频点,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
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和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或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在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均不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向基站发送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是否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的带内配置请求;并接收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在确定出所述基站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时,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在确定出所述基站不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时,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和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包括:
在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包括:
在计算得到的隔离度中,选择最大的隔离度对应的频点,将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分别配置为选择的频点,所述中继按照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包括:
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接入相同的频点,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或
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接入不同频点后,按照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在确定出所述基站不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时,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之后,还包括:按照下述方式对所述中继进行优化:
根据中继发射信号的覆盖范围或所述中继的性能,对所述中继进行优化;或
通过为所述中继配置MBSFN或ABS子帧的方式,对所述中继进行优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之后,向基站发送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是否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的带内配置请求之前,还包括:
在确定出所述中继支持新的频点时,将所述中继切换至新的频点;并
返回重新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
7.一种中继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基站的频点配置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针对获得的频点配置信息中的每一频点,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和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或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在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均不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向基站发送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是否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的带内配置请求;并接收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在确定出所述基站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时,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带内配置响应消息,在确定出所述基站不支持带内中继工作模式时,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在计算得到的所述隔离度符合设定的带外中继隔离度门限值时,将中继配置为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在计算得到的隔离度中,选择最大的隔离度对应的频点,将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分别配置为选择的频点,所述中继按照带外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接入相同的频点,将所述中继配置为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或按照所述带内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接入不同频点后,按照带内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中继发射信号的覆盖范围或所述中继的性能,对所述中继进行优化;或通过为所述中继配置MBSFN或ABS子帧的方式,对所述中继进行优化。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中继支持新的频点时,将所述中继切换至新的频点;并返回重新计算中继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所述频点配置的隔离度。
CN201410034908.4A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811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4908.4A CN104811948B (zh)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4908.4A CN104811948B (zh)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948A CN104811948A (zh) 2015-07-29
CN104811948B true CN104811948B (zh) 2018-05-11

Family

ID=53696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4908.4A Active CN104811948B (zh)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1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63225B1 (en) 2015-11-23 2019-09-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network entity and a method for 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lay
CN107707475B (zh) * 2016-08-09 2020-03-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8235404B (zh) * 2016-12-22 2020-12-25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9121202A (zh) * 2017-06-26 2019-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34792A (zh) * 2017-09-04 2018-01-2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回传共站干扰抑制的方法、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896559B (zh) * 2018-09-13 2023-03-3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6888B (zh) * 2020-03-24 2022-08-09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隔离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60253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Outband/inband or full-duplex/half-duplex mixture backhaul signaling in relay enhanced networks
CN102348255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接入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69628A (zh) * 2010-11-04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类型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917458A (zh) * 2012-09-19 2013-02-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中继的分时传输配置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60253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Outband/inband or full-duplex/half-duplex mixture backhaul signaling in relay enhanced networks
CN102348255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接入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69628A (zh) * 2010-11-04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类型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917458A (zh) * 2012-09-19 2013-02-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中继的分时传输配置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948A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1948B (zh) 一种中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634658B1 (ko) 기지국, 및 기지국의 tdd 업링크 및 다운링크 서브프레임을 설정하는 방법
EP3407638B1 (en) Management server
CN104579609B (zh) 配置于载波聚合操作中的用户设备及基站
EP242412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338566B (zh) 通信系统中用于测量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US8755325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device, management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2014504B (zh) 一种分层网络中避免信号干扰的方法及基站
US20110228700A1 (en) Subframe Allocation for In-Band Relay Nodes
CN104780549A (zh) 物理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2072005A1 (zh) 一种确定上下行配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088780B (zh) 一种分层网络中避免信号干扰的方法及基站
CN102656913A (zh) 通信系统、基站、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
CN103138869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及中继
CN104125187A (zh) 减轻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36274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5637924A (zh)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进行异频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JP2016528771A (ja) 中継機構成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4796927A (zh) 一种发现信号的接收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3281789B (zh) 一种确定上下行配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KR20100069063A (ko) 비 면허 대역을 이용하여 끊김 없는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장치
CN103002587B (zh) 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50304018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7201885A1 (zh) 信令发送方法、参考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506450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lay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