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1381B -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1381B
CN104811381B CN201510217334.9A CN201510217334A CN104811381B CN 104811381 B CN104811381 B CN 104811381B CN 201510217334 A CN201510217334 A CN 201510217334A CN 104811381 B CN104811381 B CN 1048113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encapsulated
message
layers
busi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73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1381A (zh
Inventor
郭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173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1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1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1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涉及分布式设备。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包括:业务盘向主控盘传输协议报文时,按照事先定义的上行方向数据包传输格式,提取所要传输的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及原始报文内容;将所述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述协议报文的原始报文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发送给所述主控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设备。本申请技术方案解决并简化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协议报文送CPU的处理流程。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CPU协议传输方案。
背景技术
标签在设备中具有区分业务,确定转发域的能力。在二层设备中,可以根据Vlan标签进行业务转发;在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设备中,业务流使用MPLS标签来标示,业务的转发也由MPLS标签来确定;以上的VLAN标签和MPLS标签都称为标签。本文使用的标签只表示MPLS标签。
在分布式设备中,许多业务流需要跨越多张板卡进行处理,比如一种典型的汇聚业务,业务流就需要通过业务盘和汇聚盘进行业务的汇聚;每张盘都需要对业务流进行识别,从而可以进行精细化处理和精确的业务转发,对于业务的识别是需要靠标签的不同来进行。对于协议报文的处理,通常采用分布式的协议处理,在这种方式下,多个业务单盘分别负责协议的一部分,一个协议的实现,需要各张单盘协同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协议处理速度快,各业务盘的CPU负载比较均匀,每张单盘不会出现CPU负荷过重的情况,缺点是,实现难度大;设备升级代价大,当设备需要支持新的协议时,每张单盘都可能需要升级,因为每张单盘都需要对新协议进行分工;协议计算比较复杂,各单盘之间需要交互,一张单盘出现错误,整个协议计算可能会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以提高分布式环境下报文的处理效率及设备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业务盘向主控盘传输协议报文时,所述业务盘提取所要传输的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及原始报文内容;
所述业务盘将所述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述协议报文的原始报文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发送给所述主控盘。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业务盘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的过程包括: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所要传输的数据包使用的为协议传输通道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一层标签;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业务盘编号以及进入的端口类型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另一层标签;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进入的端口位置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再一层标签。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盘接收所述业务盘发送的数据包,通过解析三层标签,获取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并将所获取的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包中的原始报文内容发送给协议状态机进行计算。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盘向业务盘发送协议报文时,按照事先定义的下行方向数据包传输格式,将报文的出端口信息与所发送的原始报文内容发送给对应的业务盘;
所述业务盘收到所述主控盘发送的协议报文时,通过报文的出端口,将所述原始报文内容发送出去。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指:
所述业务盘的数据交换单元具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封装和转发的能力时,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
所述业务盘的数据交换单元不具备MPLS封装和转发的能力时,由所述业务盘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
可选地,上述方法包括:
所述业务盘与所述主控盘之间传输业务报文时,发送方将所述业务报文对应的业务标识和业务优先级封装到一层标签中,将所述业务报文的原始报文封装到一层标签之后,发送给对端。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通过所述一层标签中设定字段指示业务标识,通过所述一层标签中的EXP字段指示业务优先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相连连接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和数据交换单元,该设备还包括:
提取模块,在本设备向主控盘传输协议报文时,提取所要传输的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及原始报文内容;
第一封装模块,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主控盘。
可选地,上述设备中,
所述第一封装模块,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所要传输的数据包使用的为协议传输通道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一层标签;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业务盘编号以及进入的端口类型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另一层标签;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进入的端口位置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再一层标签。
可选地,上述设备中,当所述设备的数据交换单元具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封装和转发能力时,所述提取模块和第一封装模块集成在所述数据交换数据单元中。
当所述设备的数据交换单元不具有MPLS封装和转发能力时,所述提取模块和第一封装模块集成在所述CPU中。
可选地,上述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主控盘发送的数据包,从中提取报文的出端口信息与所述数据包的原始报文内容;
发送单元,按照提取的报文的出端口信息,通过该报文的出端口发送原始报文内容。
可选地,上述设备包括:
第二封装模块,在本设备向主控盘传输业务报文时,将所述业务报文对应的业务标识和业务优先级封装到一层标签中,将所述业务报文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一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主控盘。
可选地,上述设备中,所述第二封装单元通过所述一层标签中设定字段指示业务标识,通过所述一层标签中的EXP字段指示业务优先级。
本申请技术方案针对分布式环境下的协议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描述控制信息的解决方案,即本发明扩展了标签的应用方式,提出一种通用的盘间协议报文传输格式,解决并简化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协议报文送CPU的处理流程。并且,本申请技术方案简化了业务单盘的处理流程,降低了业务单盘的设计复杂度,提高了业务单盘和协议状态机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协议报文传输通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协议报文传输通道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协议报文的三层标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主控盘到业务盘方向的协议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协议报文的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业务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业务报文的数据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业务盘的协议报文上送主控盘的CPU时,还可以采用业务盘CPU中继的方式进行,其如图1所示,协议报文通过ACL(AccessControlList,访问控制列表)控制模块,将报文送业务盘CPU,此时在参考点A处,送给CPU的除协议报文外,会带有交换数据单元添加的控制信息,业务盘的CPU收到报文后,将控制信息进行解析,转换为约定好的控制头部信息,并将协议报文和控制头部打包在一个报文中,送给主控盘的CPU。采用此种方式,协议报文需要占用业务盘CPU的资源,协议报文的处理速度也受业务盘CPU解析和封装的影响,协议处理和收敛时间不稳定;业务盘需要增加处理流程,处理协议数据包的打封和解封。从而增加了业务盘的负荷且处理效率较低。
因此,发明人提出,在业务单盘具有标签处理能力(即业务单盘的数据交换单元具备MPLS封装和转发的能力)时,协议报文可以使用如图2所示的通道B进入主控盘的CPU,这样,业务盘无需感知协议报文,无需为协议报文提供处理流程和处理周期,对业务盘运转的稳定性和协议处理的稳定性,简易性都将有很大的提高。
基于上述思想,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业务盘向主控盘传输协议报文时,提取所要传输的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及原始报文内容;
业务盘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并发送给主控盘。
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包指封装了标签后的报文;原始报文为标签之后的净荷即协议报文,控制信息就是指协议报文的端口位置、业务盘编号等信息。
其中,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所封装的三层标签中的一层标签,指示所要传输的数据包使用的为协议传输通道;
另一层标签,指示业务盘编号以及第三层标签指示进入的端口类型;
再一层标签,指示进入的端口位置。
另外,在主控盘向业务盘发送协议报文时,将报文的出端口信息与原始报文内容发送给对应的业务盘;
业务盘收到主控盘发送的协议报文时,通过报文的出端口,将原始报文内容发送出去。
由上可知,需要事先定义好上、下行方向数据包传输格式。
首先,介绍上行方向传输数据包格式的定义,即业务盘向主控盘传输的数据包格式;
本实施例中,业务盘向主控盘传输,即指仅经过业务盘的交换数据单元直接上报给主控盘CPU的参考点B的数据格式;
由于参考点B要能够携带协议报文相关的控制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进入的端口号,因此,要使用一种能够将入端口信息放入到报文中,同时能够封装在一起的方式,本实施例选择使用ACL+VPWS的方式进行协议报文的提取和封装,并为原始报文封装三层标签,第一层标签使用保留值15,以表示这是一条协议传输通道,第二层标签的20个bit编码,其中,使用5个bit的编码表示槽位号(即业务盘编号),使用6个bit的编码表示第三层标签的含义,比如可以定义第三层标签的含义为物理端口,端口+Vlan子接口,Vlanif接口等,最高2比特使用0b10,其他7个bit保留;第三层标签,根据第二层定义的类型进行编码,如果表示物理端口,使用高端的6个bit表示,最高2bit用0b01,表示第三层标签永远不会为0-15的保留标签,而是固定在0x40000到0x7FFFF之间,有18bit的实际使用位。而原始报文的内容则封装在三层标签之后。
具体地,本实施例采用的三层标签形式如图3所示,其中:
第二层的类型字段为0x01时,表示物理端口号,第三层的18个比特中的前6个比特表示端口号,后12个比特为0;
第二层的类型字段为0x02时,表示端口+Vlan子接口,第三层的18个比特中的前6个比特表示端口号,后12个比特表示VlanID;
第二层的类型字段为0x03时,表示VlanIf子接口,第三层的18个比特中的后12个比特表示VlanID;
第二层的类型字段为0x04时,表示端口+协议子接口,第三层的18个比特中的前6个比特表示端口,后12个比特表示协议类型;
第二层的类型字段可以定义64中类型,第三层标签有64种含义,可扩展性强,运用灵活。
然后,介绍下行方向传输数据包格式的定义,即主控盘到业务盘方向上传输的数据包格式;
主控盘到业务盘方向使用一层标签,因为这个报文无需经过业务盘的CPU,因此使用具有含义的标签没有任何意义。这个标签只表示从哪个端口出去,只进行MPLS报文的终结,对报文中的载荷不进行任何改变,因此对于出去的报文格式完全由主控盘决定,主控盘想发送何种格式的报文,直接封在MPLS报文的载荷中即可。本实施例中此方向上的报文格式如图4所示。
上述报文格式的协议报文到达业务盘之后,业务盘交换数据单元根据标签直接将该报文终结,将原始报文从指定的出端口发送出去。需要说明的是,从业务盘发送出去的报文只有载荷部分,因此对于主控盘而言,业务盘就是一个透明的通道,业务盘的端口就好像属于主控盘CPU一样。
下面介绍业务盘交换数据单元的数据处理流程。
主控盘到业务盘的下行方向,标签和端口是一一对应的,并记录于标签转发表中,比如业务盘有8个端口,可以直接定义标签到出端口,比如:标签0b01 000002 0000 00000000(0x42000)表示从端口2出去;
业务盘到主控盘的上行方向,前提是要存在基于物理端口的通道,该通道是由物理连接决定的。因为物理端口的数目是固定且较少的,而是否存在端口+Vlan,或者VlanIf等端口,要根据用户的配置进行,因为端口+Vlan或者VlanIf的数量太多,业务盘的转发资源难以在初始化时全部支持,因此可以有选择的支持;
基于端口进行配置VPWS的各要素已经全部齐备,上下行的标签均已固定,上下行的物理端口也固定。如图5所示。
业务盘在初始化时,就为每个端口进行了协议通道的配置,为每个端口分配一个VPWS(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虚拟专线服务)转发域,如上图5所示,配置了VPWS转发域-2(也可以称为VPN2),VPWS转发域中配置AC(Attachment Circuit接入电路)(由源虚端口1和目的虚端口1组成)和PW(Pseudo Wire伪线)(由源虚端口2和目的虚端口2组成)。AC用于上行,将报文导入PW;下行,将报文去封装和发送到指定出端口。PW用于上行封装三层标签和下行找到AC。标签转发表用于下行找到PW,也是初始化配置好的,因为标签可以根据端口号推算出来。
具体地,上行方向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假设数据包从端口2进入业务盘的交换数据单元,首先进行入报文的检查过滤,比如设备需要过滤ARP/OSPF协议数据包,此时在ACL单元中已经加入协议报文的过滤规则,并且把报文重定向到[vpws转发域-2]的源虚端口1,报文会找到出端口为目的虚端口2,目的虚端口2出去时,会为报文进行打MPLS封装,添加3层标签,只要经过[vpws转发域-2]的目的虚端口2的报文格式均固定为图5所示的3层标签。
下行方向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由于标签的格式是统一规定的,而且初始化时,已经对业务盘的标签转发表进行了配置,下行时,根据数据包中的标签,可以直接索引到转发域的源虚端口,如图5中的源虚端口2,也就是vpws转发域-2的PW,源虚端口找到目的虚端口,也就是AC,就找到了出端口,同时终结MPLS报文,将主控盘填写的载荷发送出去。
下面介绍不支持标签处理的业务单盘的通用协议处理流程。
上述协议通道的配置要求业务盘的交换数据单元拥有MPLS封装和转发的能力,如果业务盘的交换数据单元不具备上述能力,则可以采用业务盘CPU中继的方式进行。
例如,业务盘CPU接收协议报文,其中,送给业务盘CPU的除协议报文外,会带有交换数据单元添加的控制信息,比如报文进入的物理端口,报文携带的VLAN,报文送CPU的原因等信息,业务盘的CPU收到报文后,将控制信息进行解析,转换为约定好的控制头部信息,并将协议报文和控制头部打包在一个报文中,送给主控盘的CPU,主控盘的CPU通过解析控制头部,知道报文的具体控制信息,并将控制信息和协议报文送协议状态机计算即可。
也可以仍然可以使用上述封装格式进行协议报文的处理,不过报文要上送业务盘的CPU,业务盘的CPU负责协议报文的中继,包括上行打封,下行解析,去封装和发送。也就是说,针对上行数据包,通过ACL过滤到业务盘的CPU,业务盘的CPU根据控制信息,采用标签形式的封装给主控盘。针对下行数据包,则过滤0x8847和标签值,将报文送至业务盘的CPU,业务盘的CPU去封装后,发送给标签指定的端口。
因此本文规定的报文封装格式是一种通用的协议通道格式。
还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业务盘与主控盘之间的业务报文传输,此时,发送端将业务报文对应的业务标识和业务优先级封装到一层标签中,将业务报文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一层标签之后,发送给对端。在本实施例中,业务报文格式如图6所示。
这是因为业务上下行两个方向,一条业务要对应两个基础封装标签,需要业务盘和主控盘共同记录维护业务与其两个基础封装标签的对应关系。本实施例定义业务盘业务提取转发流程如图7所示。
业务上行时,端口2对业务进行MPLS提取(可以按需采用各种业务提取方式),然后对业务进行基础封装,通过背板端口发送给主控盘。由于要进行基础封装,所以业务也要通过MPLS转发域。对于业务盘来说,这个MPLS转发就是业务从端口2封装转发到背板端口,属于点到点的形式,所以采用VPWS转发域即可。这样经过基础标签封装,不管原始业务报文是何种结构,传递给主控盘的都是携带一层基础封装标签的交互报文。并且,在业务上行时,业务盘可以通过各种优先级映射,或者流策略来获取、修改业务报文的优先级,在进行基础标签封装的时候,将业务优先级转换成EXP值,封装到基础封装标签当中;这样,在存在多种业务报文的情况下,所有业务报文的优先级都被映射到业务对应的基础封装标签的EXP字段,便于主控盘区分不同业务的优先级。
业务下行时,主控盘将交互报文传递给业务盘,业务盘根据MPLS处理流程,通过标签表弹出基础封装报文,通过VPWS转发域,将业务报文从对应端口转发出去。并且,在弹出基础封装报文的同时,根据基础封装标签的EXP值,可以获取到业务报文的优先级,根据业务优先级,业务盘可以选择性的将业务优先级映射到业务报文当中,传递给下游设备。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业务报文不区分业务上下行,不管是业务盘发给主控盘,还是主控盘发给业务盘,都采用一层标签的报文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有以下好处:
a.对于主控盘来说,报文结构统一,主控盘只收到一种报文,只需对这一种报文进行提取和封装;
b.基础封装标签字段的LABEL值具有区分业务的能力(即LABEL的值为业务标识),不同的业务利用不同的标签值,主控盘不用关心具体的业务报文格式,只是根据LABEL值就可以区分业务;
c.统一的业务优先级标识字段EXP。各种业务的业务优先级,均被映射或设置到基础封装标签的EXP字段中,便于主控盘识别业务优先级,对各种业务进行QoS。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介绍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设备,该设备可能为业务盘设备,其包括相连接连的CPU及数据交换单元,另外,还包括如下各模块。
提取模块,在本设备向主控盘传输协议报文时,按照事先定义的上行方向数据包传输格式,提取所要传输的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及原始报文内容;
第一封装模块,将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协议报文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发送给主控盘。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设备中的数据交换单元具备MPLS封装和转发能力时,上述提取模块和第一封装模块可集成在该数据交换单元中,即由数据交换单元进行提取封装的操作。
若上述设备的数据交换单元不具有MPLS封装和转发能力时,则可以将上述提取模块和第一封装模块集成在CPU中实现,即由CPU进行提取和封装的操作。
其中,第一封装模块,封装的三层标签中的一层标签,指示所要传输的数据包使用的为协议传输通道;
另一层标签,指示业务盘编号以及第三层标签指示进入的端口类型;
再一层标签,指示进入的端口位置。
另外,上述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封装模块,在本设备向主控盘传输业务报文时,按照事先定义的数据包传输格式,将所要传输的业务报文对应的业务标识和业务优先级封装到一层标签中,将业务报文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一层标签之后,发送给主控盘。
其中,第二封装模块可以通过一层标签中的EXP字段指示业务优先级。
而上述设备的其他具体操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1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技术方案提出使用MPLS标签形式的封装格式,从而将协议通道的处理流程统一化。通过统一封装,业务盘无需具体理解协议信息,只需要封装基本通道信息即可,主控盘和业务盘之间的通信格式固定,为协议的扩展和设备的升级提供支持。
另外,本申请技术方案还给出了具有MPLS转发能力的交换数据单元的数据处理流程,解除了业务盘CPU协议中继的负担,大大降低了业务盘CPU负载,使业务盘工作的更加稳定,协议通道对业务盘的CPU是透明,物理端口就像张在主控盘上一样,多个芯片的分布式环境统一成具有一个芯片的集中式设备,大大简化了协议的开发和调试。
本申请的优选方案还扩展了标签的应用,将标签进行编码,使标签能够表示更多的含义,提供了为数据报文添加控制信息的方式,使传送给协议计算的信息更完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业务盘向主控盘传输协议报文时,提取所要传输的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及原始报文内容;
所述业务盘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主控盘;
所述业务盘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指:
所述业务盘的数据交换单元具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封装和转发的能力时,由所述业务盘的数据交换单元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
所述业务盘的数据交换单元不具备MPLS封装和转发的能力时,由所述业务盘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盘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的过程包括: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所要传输的数据包使用的为协议传输通道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一层标签;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业务盘编号以及进入的端口类型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另一层标签;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进入的端口位置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再一层标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盘接收所述业务盘发送的数据包,通过解析三层标签,获取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并将所获取的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包中的原始报文内容发送给协议状态机进行计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控盘向业务盘发送协议报文时,将报文的出端口信息与所发送的协议报文的原始报文内容发送给对应的业务盘;
所述业务盘收到所述主控盘发送的协议报文时,通过报文的出端口,将所述原始报文内容发送出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所述业务盘与所述主控盘之间传输业务报文时,发送端将所述业务报文对应的业务标识和业务优先级封装为一层标签,将所述业务报文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一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并发送给对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业务报文对应的业务标识和业务优先级封装为一层标签指:
通过所述一层标签中设定字段指示业务标识,通过所述一层标签中的扩展EXP字段指示业务优先级。
7.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和数据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取模块,在本设备向主控盘传输协议报文时,提取所要传输的协议报文的控制信息及原始报文内容;
第一封装模块,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将所提取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三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主控盘;
当所述设备的数据交换单元具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封装和转发能力时,所述提取模块和第一封装模块集成在所述数据交换数据单元;
当所述设备的数据交换单元不具有MPLS封装和转发能力时,所述提取模块和第一封装模块集成在所述CPU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装模块,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所要传输的数据包使用的为协议传输通道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一层标签;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业务盘编号以及进入的端口类型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另一层标签;
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用于指示进入的端口位置的信息封装为三层标签中的再一层标签。
9.如权利要求7至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主控盘发送的数据包,从中提取报文的出端口信息与所述数据包的原始报文内容;
发送模块,按照提取的报文的出端口信息,通过该报文的出端口发送原始报文内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封装模块,在本设备向主控盘传输业务报文时,将所述业务报文对应的业务标识和业务优先级封装到一层标签中,将所述业务报文的原始报文内容封装到一层标签之后,生成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主控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封装模块通过所述一层标签中设定字段指示业务标识,通过所述一层标签中的扩展EXP字段指示业务优先级。
CN201510217334.9A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4811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7334.9A CN104811381B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7334.9A CN104811381B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381A CN104811381A (zh) 2015-07-29
CN104811381B true CN104811381B (zh) 2018-03-27

Family

ID=53695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7334.9A Active CN104811381B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13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5985B (zh) * 2018-08-24 2020-12-2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内部单盘间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889371B (zh) * 2019-01-17 2022-02-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式ptn接入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CN110768866B (zh) * 2019-10-23 2022-04-19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底层框架搭建方法及装置
CN114363113A (zh) * 2020-09-27 2022-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Vpn业务优先级的指定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3556404A (zh) * 2021-08-03 2021-10-26 广东九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内部单盘间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598A (zh) * 2008-07-22 2008-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设备接收侧和发送侧的数据封装方法及同步数字系统
CN100555999C (zh) * 2007-08-13 2009-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86594A (zh) * 2010-11-1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板间通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11631A (zh) * 2012-04-12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场景下协议报文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56655B (zh) * 2008-08-21 2012-1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处理mpls分组的方法、媒体网关和系统
CN103401773A (zh) * 2013-06-26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板间通信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580030A (zh) * 2013-10-15 2015-04-29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盘、主控盘、及其通信方法、接入设备、机架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5999C (zh) * 2007-08-13 2009-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25598A (zh) * 2008-07-22 2008-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设备接收侧和发送侧的数据封装方法及同步数字系统
CN101656655B (zh) * 2008-08-21 2012-1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处理mpls分组的方法、媒体网关和系统
CN101986594A (zh) * 2010-11-1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板间通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11631A (zh) * 2012-04-12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场景下协议报文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01773A (zh) * 2013-06-26 2013-11-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板间通信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580030A (zh) * 2013-10-15 2015-04-29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盘、主控盘、及其通信方法、接入设备、机架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381A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1381B (zh)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基于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737269B (zh) 一种封装方法、装置和节点
CN111953604B (zh) 一种为业务流提供业务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39470B (zh) 流标识封装方法及系统
CN106878138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410541B (zh) Vxlan内层虚拟机流量在中间交换机上进行统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04778B (zh) 用于虚拟和物理网络集成的方法和系统
CN106685826B (zh) 交换机堆叠系统、从设备、交换芯片及处理协议报文方法
CN104380667B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路由方法和设备
CN107181663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0403735C (zh) 一种实现捆绑接口边到边伪线仿真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2136989B (zh) 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7370674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370336A (zh) 电子控制单元、帧生成方法和程序
CN1972247A (zh) 基于分组的交互式电路仿真服务和ip/mpls分组处理
CN106656794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991435B (zh) 用于获取端口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16880B (zh) 一种分组业务映射到光传送网络的方法和otn设备
CN103841019B (zh)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39440B (zh) 一种在网络中实现三层转发并封装协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03413A (zh) 通过指定路径传输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60853A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数据网络系统、网络节点
CN106936713A (zh) 一种标签管理方法,数据流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7370654A (zh) 一种伪线数据报文的封装、解封装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6330499A (zh) 一种时分复用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边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