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1019B -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1019B
CN103841019B CN201210490992.1A CN201210490992A CN103841019B CN 103841019 B CN103841019 B CN 103841019B CN 201210490992 A CN201210490992 A CN 201210490992A CN 103841019 B CN103841019 B CN 103841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d
node
mac
network
fring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909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1019A (zh
Inventor
肖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909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41019B/zh
Priority to US14/647,425 priority patent/US970570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3/080906 priority patent/WO2014082467A1/zh
Priority to EP13857960.2A priority patent/EP2928133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841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1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1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10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H04L12/46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 H04L12/4658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wherein a VLAN tag represents a service provider backbone VLAN, e.g. B-Tag, S-Ta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H04L12/46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其中,上述LSP报文中携带有B‑MAC、BaseVID和上述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根据上述Base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根据上述B‑MAC和上述B‑VID建立转发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方法实现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不改变现有协议报文的情况下实现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以太网的应用从局域网向城域网、骨干网的不断扩展,以太网技术也在持续演进。国际标准组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简称为IEEE)于2008年8月和2012年6月分别发布了802.1ah提供商骨干网桥(Provider BackboneBridges,简称为PBB)标准和802.1aq最短路径桥接(Shortest PathBridging,简称为SPB)标准,这两个标准分别规定了应用于网络骨干层的以太网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
PBB数据平面,采用的是PBB封装(也称为MAC-in-MAC封装),具体封装格式如图1所示,其中封装有客户发送的以太帧(即客户帧),封装的客户帧中携带有客户媒体接入控制地址(Customer MAC Address,简称为C-MAC)和客户帧VLAN标签,其中,客户帧VLAN标签包含12比特的客户帧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Identifier,简称为VID)。客户帧在进入该网络的时候,会在客户帧外面封装一层新的MAC地址和VLAN标签,即骨干媒体接入控制地址(Backbone MAC Address,简称为B-MAC)和骨干虚拟局域网标签(Backbone VLAN tag,简称为B-TAG),其中,B-MAC分别包含6字节的目的B-MAC和6字节的源B-MAC,B-TAG包含12比特的骨干虚拟局域网标识(Backbone VLAN Identifier,简称为B-VID)。PBB标准中还规定,除了B-MAC和B-TAG,在进行PBB封装时还必须在B-TAG与C-MAC之间封装上6字节的骨干业务实例标签(Backbone Service Instance tag,简称为I-TAG),I-TAG包含24比特的骨干业务实例标识(Backbone Service Instance Identifier,简称为I-SID)。PBB封装在网络的边缘节点完成,封装完成后,包括边缘节点在内的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根据目的B-MAC和B-VID进行以太帧转发,而I-SID只在网络边缘节点作为不同业务实例的隔离,并不影响以太帧的转发。对于网络的边缘节点,一个入端口上的一个或多个客户帧VID被映射到一个I-SID,一个或多个I-SID被映射到一个B-VID,一个或多个目的C-MAC被映射到一个目的B-MAC。
SPB控制平面,采用的是ISIS-SPB(即应用于SPB网络的IS-IS)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该协议是以国际标准ISO 10589规定的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System,简称为IS-IS)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为基础,针对以太网的数据平面进行了相应的定制和扩展。与IS-IS协议一样,ISIS-SPB协议同样包含三种协议报文,分别是Hello报文、链路状态协议数据单元(Link State PDU,简称为LSP)报文和序列号协议数据单元(SequenceNumber PDU,简称为SNP)报文,其中Hello报文在网络中的相邻节点之间进行交互,用于相邻网络节点之间的邻接关系(Adjacency)的建立;LSP报文由网络中的任一节点向所有其它节点进行洪泛,各网络节点就是利用接收到的来自所有其它节点的LSP报文携带的各节点链路状态信息来构造本节点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简称为LSDB),然后根据LSDB建立数据平面的以太帧转发表;SNP报文在网络中的相邻节点之间进行交互,用于各网络节点上LSDB的更新和同步。与IS-IS协议一样,每个ISIS-SPB协议报文可以包含多个协议报文TLV(Type/Length/Value,类型/长度/赋值),每个协议报文TLV又可以包含多个协议报文子TLV(sub-TLV)。
SPB标准IEEE 802.1aq规定了一种Hello报文携带的sub-TLV,称为SPB基础虚拟局域网标识sub-TLV(SPB Base VLAN-Identifiers sub-TLV),具体封装格式如图2所示,该sub-TLV包含可变个数的ECT-VID元组,其中每个ECT-VID元组包含4字节的用于等价路径决胜的等价树(Equal Cost Tree,简称为ECT)算法和12比特的用于选择ECT算法的基础虚拟局域网标识(Base VLAN-Identifier,简称为Base VID),以及标识该ECT-VID元组是否被本节点使用的U标志(Use-Flag)和标识SPB工作模式(包括采用PBB数据平面的SPBM模式和不采用PBB数据平面的SPBV模式)的M标志(M-Bit)。由于每个Base VID只能对应一种ECT算法,所以各ECT-VID元组中的Base VID取值应不相同。SPB标准中规定,上述ECT-VID元组除了在Hello报文中携带,同时也在LSP报文中的SPB实例sub-TLV(SPB Instancesub-TLV)中携带,且网络中每个节点配置的各对(ECT算法,Base VID)的取值在所有节点间必须完全一致,否则相邻节点的Adjacency以及各节点的LSDB都无法建立,也就无法建立数据平面的以太帧转发表。
为了在各节点建立以目的B-MAC和B-VID为输入参数、以出端口为输出参数的以太帧转发表,SPB标准还规定了一种LSP报文携带的sub-TLV,称为SPBM业务标识和单播地址sub-TLV(SPBM Service Identifier and Unicast Address sub-TLV),具体封装格式如图3所示,该sub-TLV包含6字节的本节点B-MAC、4比特的保留字段、12比特的Base VID,以及可变个数的I-SID元组,其中每个I-SID元组包含24比特的I-SID、标识该I-SID对应的业务流量是否被本节点发送的T标志和是否被本节点接收的R标志。上述sub-TLV只在网络边缘节点向外洪泛的LSP报文中携带,并可以在同一个LSP报文中出现多次,但每一次出现的sub-TLV中包含的B-MAC应不相同。SPB标准中规定,上述sub-TLV中携带的12比特的BaseVID除了用于选择不同的ECT算法,还与用于区隔不同B-VLAN的B-VID一一对应,所有收到上述sub-TLV的网络节点提取出其中携带的B-MAC和BaseVID,分别作为所建立转发表的输入参数目的B-MAC和B-VID,然后根据LSDB获得网络拓扑信息,利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和等价路径决胜ECT算法计算输出参数出端口。SPB标准中还规定,工作于SPBM模式的网络边缘节点上必须配置各入端口的客户帧VID与I-SID之间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以及I-SID与BaseVID之间多对一的映射关系,还必须从收到的来自其它边缘节点的PBB以太帧学习C-MAC与B-MAC的映射关系,上述各种映射关系都用于在网络边缘节点完成PBB封装和解封装。
IEEE 802.1AX-2008标准定义了单节点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技术,就是把一个节点上连接到同一个相邻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从逻辑上捆绑起来,作为一条逻辑链路,即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简称为LAG)使用,实现业务流量在组成LAG的这多条物理成员链路间的负载分担,并在部分成员链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把业务流量快速切换到无故障的其它成员链路上,实现冗余保护的功能。目前,IEEE 802.1AX-REV项目正在对802.1AX-2008标准定义的单节点链路聚合技术进行修订和扩展,目标是要制定跨节点链路聚合的工作机制,就是可以把一个或多个(两个或三个)节点上连接到多个(两个或三个)不同相邻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从逻辑上捆绑起来,作为一条逻辑链路使用,其目的与单节点链路聚合技术一致,就是实现业务流量在LAG成员链路间的负载分担和冗余保护。802.1AX-REV标准草案(版本D0.4,2012年10月公开)规定,在实现跨节点链路聚合技术时,如图4所示,跨节点LAG某一侧的单个或多个节点共同组成一个入口(Portal),组成Portal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唯一的入口系统编号(Portal System Number),该编号的取值范围是从1到3的整数。如果是多个节点组成一个Portal,那么在这多个节点之间必须存在被称为入口内部链路(Intra-Portal Link,简称为IPL)的物理链路,作为一个Portal内多个节点之间为完成链路聚合所需交互信息的通道。
为了解决单个客户侧设备采用跨节点链路聚合技术通过多个网络边缘节点接入,也被称为多归属(简称多归,Multi-homing)接入提供商链路状态桥接(Provider LinkState Bridging,简称为PLSB)网络时遇到的问题,美国授权专利US8270290(ResilientAttachment to ProviderLink State Bridging(PLSB)Networks,弹性接入PLSB网络)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该专利中提到的PLSB网络,就是前述标准化的802.1aq规定的SPBM网络的前身(另一种称呼),采用的是PBB数据平面和IS-IS控制平面。该专利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如图5所示,第一个问题描述如下,来自客户侧设备的客户流量会通过负载分担分别进入边缘节点1和边缘节点2,于是边缘节点1和边缘节点2要分别对进入PLSB网络的客户流量进行PBB封装,在远端边缘节点(比如边缘节点4)可能会交替收到来自边缘节点1和边缘节点2的封装后流量,如果边缘节点1和边缘节点2采用不同的B-MAC进行PBB封装,那么在远端边缘节点根据收到的流量学习B-MAC与C-MAC的映射关系时,会出现同一个C-MAC映射到不同B-MAC的反复跳变,这是需要避免的。针对第一个问题,该专利提出的解决方法是,给分布在不同边缘节点上属于同一个LAG的客户侧端口配置相同的B-MAC,同时在连接不同边缘节点的IPL上模拟出一个伪节点,由真实边缘节点代表伪节点向PLSB网络中的其它节点洪泛携带伪节点链路状态信息的LSP报文,而真实边缘节点则假装是伪节点的邻居节点向外洪泛携带本节点链路状态信息的LSP报文,网络中的其它节点通过接收到的多个LSP报文建立LSDB并计算指向伪节点的以太帧转发表。第二个问题描述如下:来自远端边缘节点(比如边缘节点4)、去往客户侧设备的流量,既可以发到边缘节点1,也可以发到边缘节点2,只能根据IS-IS协议采用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被动地选择一条代价小的转发路径,缺少一种主动可控的在边缘节点1与边缘节点2之间进行目的节点选择的方法。针对第二个问题,该专利提出的解决方法是,给分布在不同边缘节点上属于同一个LAG的客户侧端口配置各自不同的B-VID,并且由各边缘节点把各自相同的B-MAC和各自不同的B-VID一道洪泛出去,这样在网络中的其它节点上就会根据不同的B-VID分别建立去往边缘节点1和边缘节点2的以太帧转发表条目。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美国授权专利US8270290虽然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但这两个解决方法都存在缺陷,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存在的缺陷主要有:首先是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因为该方法要求真实边缘节点模拟伪节点向外洪泛LSP报文,其次是伪节点LSP的引入将会增加网络中的LSP报文的流量负担和各节点对LSP报文的处理负担,尤其对于一个存在大量客户侧设备通过跨节点链路聚合技术接入的网络来说更是如此;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存在的缺陷主要有:首先是手工配置较为繁琐并且易出错,因为该方法要求位于同一跨节点LAG中的每个边缘节点配置完全不同的B-VID,其次是与已发布的SPB标准IEEE 802.1aq的兼容性不好,因为SPB标准中规定各边缘节点向外洪泛通告的Base VID既用来选择ECT算法,也用来表示B-VID,且要求网络中所有节点向外通告的BaseVID完全一致,而该方法要求位于同一跨节点LAG中的每个边缘节点向外通告各自完全不同的B-VID。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方法实现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包括:接收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其中,上述LSP报文中携带有B-MAC、Base VID和上述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根据上述Base 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根据上述B-MAC和上述B-VID建立转发表。
优选地,根据上述Base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包括:在接收到多个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中携带相同的上述B-MAC的情况下,确定上述LSP报文是否携带有跨节点LAG标志位,其中,上述跨节点LAG标志位用于指示洪泛该LSP报文的边缘节点包含对应上述B-MAC的跨节点LAG端口;如果携带,则根据上述Base 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
优选地,在上述LSP报文是ISIS-SPB LSP报文的情况下,通过上述ISIS-SPB LSP报文的sub-TLV中的保留字段中的两个比特携带上述入口系统编号,通过上述ISIS-SPB LSP报文的sub-TLV中的保留字段中的一个比特携带上述跨节点LAG标志位。
优选地,位于同一跨节点LAG中的不同边缘节点对应不同的入口系统编号。
优选地,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的取值包括以下之一:1、2或3。
优选地,根据上述Base 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包括:通过将上述Base VID加上上述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
优选地,根据上述B-MAC和上述B-VID建立转发表包括:确定与用于计算上述B-VID的Base VID对应的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其中,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配置的Base VID与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根据上述B-MAC、上述B-VID和确定的上述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建立转发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包括: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获取B-MAC、Base VID和自身的入口系统编号;根据上述Base 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根据上述B-MAC和上述B-VID建立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映射表。
优选地,位于同一跨节点LAG中的不同边缘节点对应不同的入口系统编号。
优选地,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的取值包括以下之一:1、2或3。
优选地,根据上述Base 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和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包括:通过将上述Base VID加上上述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
优选地,根据上述B-MAC和上述B-VID建立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映射表包括:根据用于生成上述B-VID的Base VID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B-VID与上述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其中,上述LSP报文中携带有B-MAC、BaseVID和上述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上述Base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建立单元,用于根据上述B-MAC和上述B-VID建立转发表。
优选地,上述生成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多个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中携带相同的B-MAC的情况下,确定上述LSP报文是否携带有跨节点LAG标志位,其中,上述跨节点LAG标志位用于指示洪泛该LSP报文的边缘节点包含对应上述B-MAC的跨节点LAG端口;生成模块,用于在确定携带的情况下,根据上述Base 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
优选地,上述生成单元还用于通过将上述BaseVID加上上述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
优选地,上述建立单元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用于计算上述B-VID的Base VID对应的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其中,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配置的Base VID与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建立模块,用于根据上述B-MAC、上述B-VID和确定的上述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建立转发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装置,位于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中,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B-MAC、Base VID和自身的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上述Base 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建立单元,用于根据上述B-MAC和上述B-VID建立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映射表。
优选地,上述生成单元还用于通过将上述BaseVID加上上述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
优选地,上述建立单元还用于根据用于生成上述B-VID的Base VID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B-VID与上述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中携带B-MAC及与该B-MAC对应的Base VID和该网络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从而使得其它的网络节点可以从接收到的洪泛的LSP报文中获取到相应的BaseVID和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并可以根据获取的BaseVID和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确定B-VID,最终建立转发表;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获取Base VID和自身的入口系统编号,并根据获取的Base VID和入口系统编号确定B-VID,最终建立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映射表。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方法实现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不改变现有协议报文的情况下实现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技术效果,实现起来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BB数据平面封装格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IEEE 802.1aq标准规定的SPB基础虚拟局域网标识sub-TLV封装格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IEEE 802.1aq标准规定的SPBM业务标识和单播地址sub-TLV封装格式图;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IEEE 802.1AX-REV标准草案规定的跨节点链路聚合技术示意图;
图5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美国授权专利US8270290应用的网络场景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PBM业务标识和单播地址sub-TLV封装格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中所有节点包含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中所有节点包含的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包含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1的本端双归远端双归的网络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2的本端双归远端单归的网络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2:接收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其中,LSP报文中携带有B-MAC、Base VID和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
步骤S604:根据Base VID和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边缘节点的B-VID;
步骤S606:根据B-MAC和B-VID建立转发表;
步骤S608: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获取B-MAC、Base VID和自身的入口系统编号;
步骤S610:根据Base VID和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边缘节点的B-VID;
步骤S612:根据B-MAC和B-VID建立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映射表。
优选地,在步骤S602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向外洪泛通告对应于该LAG的B-MAC、指示此B-MAC应用于跨节点LAG的跨节点LAG标志位、用于选择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的BaseVID、以及本网络边缘节点对应于该LAG的入口系统编号。
优选地,为了不改变现有的协议类型以及现有的LSP报文,可以在ISIS-SPB LSP报文的保留字段中携带上述跨节点LAG标志位和入口系统编号。正如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已发布的SPB标准规定了ISIS-SPB协议和此协议采用的一种LSP报文,该LSP报文中携带有sub-TLV,称为SPBM业务标识和单播地址sub-TLV。该sub-TLV中B-MAC字段与Base VID字段之间存在4比特的保留字段,可以通过这4比特的保留字段来携带上述跨节点LAG标志位和入口系统编号,具体封装格式可以如图7所示。这4比特中有1比特作为跨节点LAG标志,用来标识该sub-TLV中携带的B-MAC是否应用于跨节点LAG,有2比特作为入口系统编号,用来标识在该sub-TLV中携带的B-MAC所对应的跨节点LAG中本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优选地,入口系统编号的取值范围为1至3),在同一个跨节点LAG中,每个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应不相同。
优选地,在步骤S604之前,网络节点在接收到多个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中携带相同的B-MAC的情况下,确定LSP报文是否携带有跨节点LAG标志位,其中,跨节点LAG标志位用于指示洪泛该LSP报文的边缘节点包含对应所述B-MAC的跨节点LAG端口;如果携带,则根据Base VID和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边缘节点的B-VID,如果不携带,则收到多个携带相同B-MAC的LSP报文的网络节点会认为网络配置出错,无法建立正确的转发表。
优选地,在步骤S604中,网络节点从收到的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中提取出B-MAC、Base VID和入口系统编号,通过把Base VID加上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计算获得用于建立转发表的对应于不同的网络边缘节点的不同的B-VID,分别作为所建立转发表的输入参数目的B-MAC和B-VID,然后根据LSDB获得网络拓扑信息,利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和等价路径决胜ECT算法计算输出参数出端口。这里之所以通过把BaseVID加上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来计算B-VID,是为了使得计算出的用于建立转发表的多个(两个或三个)B-VID中最小的那一个B-VID与Base VID相同,以确保本端位于同一跨节点LAG中的、入口系统编号最小的边缘节点所对应的B-VID与远端单归接入网络的边缘节点对应的B-VID(即Base VID)相一致。
优选地,在步骤S606中,考虑到相关技术中要求配置全网一致的Base VID和ECT算法,即,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配置的BaseVID与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本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是通过Base VID来确定B-VID,为了实现对应,需要依据计算B-VID的Base VID与ECT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B-VID与ECT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B-MAC、B-VID和确定的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建立转发表。
优选地,在步骤S610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通过把Base VID加上本节点对应于该LAG的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计算得到应用于该LAG端口的PBB封装和解封装的B-VID。对于不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而言,所配置的Base VID就可以直接作为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B-VID;对于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而言,为了达到利用不同B-VID实现转发隔离的目的,就需要针对包含同一个跨节点LAG逻辑端口的不同的网络边缘节点计算出不同的B-VID,作为不同的网络边缘节点应用于同一个LAG逻辑端口的PBB封装和解封装。这里之所以通过把Base VID加上本节点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来计算B-VID,是为了使得本端位于同一跨节点LAG中的、入口系统编号最小的边缘节点计算出的B-VID与Base VID相同,以确保本端该边缘节点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B-VID与远端单归接入网络的边缘节点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B-VID(即Base VID)相一致。
优选地,在步骤S612中,考虑到相关技术中要求在网络边缘节点上配置Base VID与业务实例的映射关系,本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是通过BaseVID来确定B-VID,为了实现对应,需要根据用于生成B-VID的Base VID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B-VID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装置,位于网络的各个网络节点中,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是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中所有节点包含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包括:接收单元802、第一生成单元804以及第一建立单元806,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接收单元802,用于接收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其中,LSP报文中携带有B-MAC、BaseVID和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
第一生成单元804,与接收单元802耦合,用于根据Base VID和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边缘节点的B-VID;
第一建立单元806,与生成单元804耦合,用于根据B-MAC和B-VID建立转发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生成单元804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902,用于在接收到多个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中携带相同的B-MAC的情况下,确定LSP报文是否携带有跨节点LAG标志位,其中,跨节点LAG标志位用于指示洪泛该LSP报文的边缘节点包含对应所述B-MAC的跨节点LAG端口;生成模块904,与第一确定模块902耦合,用于在确定携带的情况下,根据Base VID和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边缘节点的B-VID。第一建立单元806可以包括:第二确定模块906,与第一生成单元804耦合,用于确定与用于计算B-VID的BaseVID对应的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其中,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配置的BaseVID与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建立模块908,与第二确定模块906耦合,用于根据B-MAC、B-VID和确定的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建立转发表。
优选地,上述第一生成单元804可以通过将Base VID加上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边缘节点的B-VID。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包含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除了包括图8和图9所示的单元模块之外,还包括:获取单元1002、第二生成单元1004以及第二建立单元1006,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获取单元1002,用于获取B-MAC、BaseVID和自身的入口系统编号;
第二生成单元1004,与获取单元1002耦合,用于根据Base VID和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边缘节点的B-VID;
第二建立单元1006,与第二生成单元1004耦合,用于根据B-MAC和B-VID建立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映射表。
优选地,上述第二生成单元1004可以通过将BaseVID加上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边缘节点的B-VID;第二建立单元1006可以根据用于生成B-VID的Base VID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B-VID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
总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不增加网络中的协议报文和手工配置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主要是在客户侧设备多归接入SPBM网络时,通过扩展SPB标准IEEE 802.1aq定义的ISIS-SPB协议LSP报文携带的信息,以及规定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的封装方式和网络节点对于接收到的LSP报文所新增携带信息的处理方式,提供了一种不增加网络中的协议报文和手工配置负担、易于实现且与现有行业标准兼容的解决方案。
下面结合两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优选实施方式1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本端客户侧设备1利用跨节点链路聚合技术,通过网络边缘节点1和网络边缘节点2双归接入SPBM网络,远端客户侧设备2利用跨节点链路聚合技术,通过网络边缘节点3和网络边缘节点4双归接入SPBM网络。假设网络中所有节点都配置了相同的一对(BaseVID,ECT算法),其中,BaseVID取值为10,ECT算法取值为ECT算法1。
如图11所示是本优选实施方式1的本端双归远端双归的网络场景示意图,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各网络节点通告和处理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包含跨节点LAG(LAG1)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1和2分别向外通告对应于LAG1的B-MAC1,同时分别通告指示B-MAC1应用于跨节点LAG的标志位,优选地,可以通过将该标志位置1来标识该B-MAC1是应用于跨节点LAG的。同样地,包含跨节点LAG(LAG2)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3和4分别向外通告对应于LAG2的B-MAC2,同时分别通告指示B-MAC2应用于跨节点LAG的标志位,即该标志置为1;包含跨节点LAG(LAG1)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1和2分别向外通告BaseVID 10和相应的ECT算法1,同时分别通告本节点对应于LAG1的入口系统编号1(优选地,用二进制数01表示)和2(二进制数10)。同样地,包含跨节点LAG(LAG2)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3和4分别向外通告Base VID 10和相应的ECT算法1,同时分别通告本节点对应于LAG2的入口系统编号1(二进制数01)和2(二进制数10)。
网络中间节点5、6和7也会分别向外洪泛LSP报文,通告BaseVID 10和相应的ECT算法1,由于网络中间节点上无需配置B-MAC,所以它们向外洪泛的LSP报文中都不包含B-MAC。
步骤S2:网络中边缘节点1和2之外的所有其它节点都会收到这两个边缘节点分别通告的B-MAC1,通过标志位判断出B-MAC1应用于跨节点LAG。同样地,网络中边缘节点3和4之外的所有其它节点都会收到这两个边缘节点分别通告的B-MAC2,通过标志位判断出B-MAC2应用于跨节点LAG;网络节点3、4、5、6和7收到网络边缘节点1和2分别通告的Base VID10和入口系统编号1和2,通过把Base VID加上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计算获得分别对应于网络边缘节点1和2的B-VID10和B-VID11,且获得的B-VID10和B-VID11都采用Base VID 10选择的ECT算法1。同样地,网络节点1、2、5、6和7收到网络边缘节点3和4分别通告的BaseVID10和入口系统编号1和2,通过把BaseVID加上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计算获得分别对应于网络边缘节点3和4的B-VID10和B-VID11,且获得的B-VID10和B-VID11都采用BaseVID 10选择的ECT算法1。
网络节点3、4、5、6和7从收到的网络边缘节点1和2洪泛的LSP报文中分别提取出B-MAC1、Base VID 10,以及入口系统编号1(二进制数01)和2(二进制数10),再把B-MAC1和计算出的B-VID 10和11分别作为所建立转发表的输入参数目的B-MAC和B-VID,然后根据LSDB获得网络拓扑信息,利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和ECT算法1计算出分别去往网络边缘节点1和2的出端口。同样地,网络节点1、2、5、6和7从收到的网络边缘节点3和4洪泛的LSP报文中分别提取出B-MAC2、Base VID 10,以及入口系统编号1(二进制数01)和2(二进制数10),再把B-MAC2和计算出的B-VID 10和11分别作为所建立转发表的输入参数目的B-MAC和B-VID,然后根据LSDB获得网络拓扑信息,利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和ECT算法1计算出分别去往网络边缘节点3和4的出端口。
步骤S3:包含跨节点LAG(LAG1)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1和2通过把BaseVID 10加上本节点对应于LAG1的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计算获得网络边缘节点1和2分别应用于LAG1的PBB封装和解封装的B-VID10和B-VID11,边缘节点1上获得的B-VID 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沿用边缘节点1上所配置的Base VID 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边缘节点2上获得的B-VID 11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沿用边缘节点2上所配置的Base VID 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样地,包含跨节点LAG(LAG2)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3和4通过把Base VID 10加上本节点对应于LAG2的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计算获得网络边缘节点3和4分别应用于LAG2的PBB封装和解封装的B-VID 10和B-VID11,边缘节点3上获得的B-VID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沿用边缘节点3上所配置的Base VID 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边缘节点4上获得的B-VID11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沿用边缘节点4上所配置的Base VID 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B-VID来进行PBB封装和解封装,在SPBM网络中,网络边缘节点1和4之间以及网络边缘节点2和3之间都是转发隔离的,但是由于网络边缘节点1和2之间以及网络边缘节点3和4之间都存在针对跨节点LAG的IPL,所以从网络边缘节点1发往网络边缘节点3的业务流量在边缘节点3进行PBB解封装之后,既有可能通过边缘节点3上面加入LAG2的端口直接发往客户侧设备2,也有可能通过边缘节点3和4之间的IPL发往边缘节点4,然后通过边缘节点4上面加入LAG2的端口发往客户侧设备2。至于是通过边缘节点3上面加入LAG2的端口发往客户侧设备2,还是通过边缘节点4上面加入LAG2的端口发往客户侧设备2,是由LAG2所选择的流量分配算法决定的,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优选实施方式2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本端客户侧设备1利用跨节点链路聚合技术,通过网络边缘节点1和网络边缘节点2双归接入SPBM网络,远端客户侧设备2通过网络边缘节点3单归接入SPBM网络。假设网络中所有节点都配置了相同的一对(Base VID,ECT算法),Base VID取值为10,ECT算法取值为ECT算法1。
如图12所示是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本端双归远端单归的网络场景示意图,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各网络节点通告和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包含跨节点LAG(LAG1)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1和2分别向外通告对应于LAG1的B-MAC1,同时分别通告指示B-MAC1应用于跨节点LAG的标志位,优选地,可以通过将该标志位置1来标识该B-MAC1是应用于跨节点LAG的。不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3向外通告B-MAC2;包含跨节点LAG(LAG1)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1和2分别向外通告BaseVID 10和相应的ECT算法1,同时分别通告本节点对应于LAG1的入口系统编号1(优选地,用二进制数01表示)和2(二进制数10)。不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3向外通告BaseVID 10和相应的ECT算法1。
网络中间节点5、6和7也会分别向外洪泛LSP报文,通告BaseVID 10和相应的ECT算法1,由于网络中间节点上无需配置B-MAC,所以它们向外洪泛的LSP报文中都不包含B-MAC。
步骤S2:网络中边缘节点1和2之外的所有其它节点都会收到这两个边缘节点分别通告的B-MAC1,通过标志位判断出B-MAC1应用于跨节点LAG。网络中边缘节点3之外的所有其它节点都会收到这个边缘节点通告的B-MAC2;网络节点3、5、6和7收到网络边缘节点1和2分别通告的BaseVID 10和入口系统编号1和2,通过把BaseVID加上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计算获得分别对应于网络边缘节点1和2的B-VID 10和B-VID11,且获得的B-VID 10和B-VID11都采用Base VID 10选择的ECT算法1。网络节点1、2、5、6和7收到网络边缘节点3通告的BaseVID 10,并把Base VID 10直接作为B-VID,且采用Base VID 10选择的ECT算法1。
网络节点3、5、6和7从收到的网络边缘节点1和2洪泛的LSP报文中分别提取出B-MAC1、Base VID 10,以及入口系统编号1(二进制数01)和2(二进制数10),再把B-MAC1和计算出的B-VID 10和11分别作为所建立转发表的输入参数目的B-MAC和B-VID,然后根据LSDB获得网络拓扑信息,利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和ECT算法1计算出分别去往网络边缘节点1和2的出端口。网络节点1、2、5、6和7从收到的网络边缘节点3洪泛的LSP报文中分别提取出B-MAC2和Base VID 10,再把B-MAC2和Base VID 10分别作为所建立转发表的输入参数目的B-MAC和B-VID,然后根据LSDB获得网络拓扑信息,利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和ECT算法1计算出去往网络边缘节点3的出端口。
步骤S3:包含跨节点LAG(LAG1)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1和2通过把BaseVID 10加上本节点对应于LAG1的入口系统编号再减1,计算获得网络边缘节点1和2分别应用于LAG1的PBB封装和解封装的B-VID 10和B-VID11,边缘节点1上获得的B-VID 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沿用边缘节点1上所配置的Base VID 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边缘节点2上获得的B-VID 11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沿用边缘节点2上所配置的Base VID 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不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网络边缘节点3直接把Base VID 10作为PBB封装和解封装的B-VID,边缘节点3上所配置的Base VID 10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就是B-VID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B-VID来进行PBB封装和解封装,在SPBM网络中,网络边缘节点2和3之间是转发隔离的,但是由于网络边缘节点1和2之间存在针对跨节点LAG(LAG1)的IPL,所以从网络边缘节点3发往网络边缘节点1的业务流量在边缘节点1进行PBB解封装之后,既有可能通过边缘节点1上面加入LAG1的端口直接发往客户侧设备1,也有可能通过边缘节点1和2之间的IPL发往边缘节点2,然后通过边缘节点2上面加入LAG1的端口发往客户侧设备1。至于是通过边缘节点1上面加入LAG1的端口发往客户侧设备1,还是通过边缘节点2上面加入LAG1的端口发往客户侧设备1,是由LAG1所选择的流量分配算法决定的,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中包含跨节点链路聚合组LAG端口的边缘节点洪泛的链路状态协议数据单元LSP报文,其中,所述LSP报文中携带有骨干媒体接入控制地址B-MAC、基础虚拟局域网标识Base VID和所述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
根据所述Base VID和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骨干虚拟局域网标识B-VID;
根据所述B-MAC和所述B-VID建立转发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Base VID和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B-VID包括:
在接收到多个边缘节点洪泛的所述LSP报文中携带相同的所述B-MAC的情况下,确定所述LSP报文是否携带有所述跨节点LAG标志位,其中,所述跨节点LAG标志位用于指示洪泛该LSP报文的边缘节点包含对应所述B-MAC的所述跨节点LAG端口;
如果携带,则根据所述Base VID和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所述B-VI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SP报文是应用于最短路径桥接SPB网络的SPB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SPB的LSP报文的情况下,通过所述ISIS-SPB LSP报文的协议报文子类型/长度/赋值sub-TLV中的保留字段中的两个比特携带所述入口系统编号,通过所述ISIS-SPB LSP报文的sub-TLV中的保留字段中的一个比特携带所述跨节点LAG标志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跨节点LAG中的不同边缘节点对应不同的入口系统编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的取值包括以下之一:1、2或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Base VID和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B-VID包括:
通过将所述Base VID加上所述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B-VID。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B-MAC和所述B-VID建立转发表包括:
确定与用于计算所述B-VID的Base VID对应的最短路径决胜等价树ECT算法,其中,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配置的Base VID与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
根据所述B-MAC、所述B-VID和确定的所述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建立转发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B-MAC和所述B-VID建立转发表包括:
确定与用于计算所述B-VID的Base VID对应的最短路径决胜等价树ECT算法,其中,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配置的Base VID与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
根据所述B-MAC、所述B-VID和确定的所述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建立转发表。
9.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中包含跨节点链路聚合组LAG端口的边缘节点获取骨干媒体接入控制地址B-MAC、基础虚拟局域网标识Base VID和自身的入口系统编号;
根据所述Base VID和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骨干虚拟局域网标识B-VID;
根据所述B-MAC和所述B-VID建立用于提供商骨干网桥PBB封装和解封装的映射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跨节点LAG中的不同边缘节点对应不同的入口系统编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的取值包括以下之一:1、2或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Base VID和所述入口系统编号和生成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B-VID包括:
通过将所述Base VID加上所述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B-VID。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B-MAC和所述B-VID建立用于PBB封装和解封装的映射表包括:
根据用于生成所述B-VID的Base VID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B-VID与所述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
14.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中包含跨节点链路聚合组LAG端口的边缘节点洪泛的链路状态协议数据单元LSP报文,其中,所述LSP报文中携带有骨干媒体接入控制地址B-MAC、基础虚拟局域网标识Base VID和所述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Base VID和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骨干虚拟局域网标识B-VID;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B-MAC和所述B-VID建立转发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多个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中携带相同的B-MAC的情况下,确定所述LSP报文是否携带有跨节点LAG标志位,其中,所述跨节点LAG标志位用于指示洪泛该LSP报文的边缘节点包含对应所述B-MAC的跨节点LAG端口;
生成模块,用于在确定携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Base VID和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B-VID。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通过将所述BaseVID加上所述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B-VID。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用于计算所述B-VID的Base VID对应的最短路径决胜等价树ECT算法,其中,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配置的Base VID与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B-MAC、所述B-VID和确定的所述最短路径决胜ECT算法建立转发表。
18.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包含跨节点链路聚合组LAG端口的边缘节点中,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骨干媒体接入控制地址B-MAC、基础虚拟局域网标识Base VID和自身的入口系统编号;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Base VID和所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骨干虚拟局域网标识B-VID;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B-MAC和所述B-VID建立用于提供商骨干网桥PBB封装和解封装的映射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通过将所述BaseVID加上所述入口系统编号再减去1计算得到对应于所述边缘节点的B-VID。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单元还用于根据用于生成所述B-VID的Base VID与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B-VID与所述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
CN201210490992.1A 2012-11-27 2012-11-27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1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0992.1A CN103841019B (zh) 2012-11-27 2012-11-27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US14/647,425 US9705705B2 (en) 2012-11-27 2013-08-0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shortest path bridging network in multi-homing manner
PCT/CN2013/080906 WO2014082467A1 (zh) 2012-11-27 2013-08-06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EP13857960.2A EP2928133B1 (en) 2012-11-27 2013-08-0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shortest-route bridge network in multi-homed mann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0992.1A CN103841019B (zh) 2012-11-27 2012-11-27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1019A CN103841019A (zh) 2014-06-04
CN103841019B true CN103841019B (zh) 2018-06-08

Family

ID=5080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9099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1019B (zh) 2012-11-27 2012-11-27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05705B2 (zh)
EP (1) EP2928133B1 (zh)
CN (1) CN103841019B (zh)
WO (1) WO20140824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6775B (zh) * 2013-06-04 2016-06-01 鈺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系統、伺服器、交換器以及網路系統的運作方法
CN104579997B (zh) * 2013-10-28 2017-11-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最短路径桥接网络中的转发路径确定方法及设备
EP3189638B1 (en) * 2014-09-05 2018-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xplicit control of aggregation links via is-is
JP6375206B2 (ja) * 2014-10-31 2018-08-15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US9906430B2 (en) * 2015-02-25 2018-02-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Intermediate-system-to-intermediate-system topology-transparent-zone
CN108574637B (zh) * 2017-03-07 2022-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自学习的方法、装置及交换机
CN108574614B (zh) * 2017-03-10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12543135B (zh) * 2019-09-23 2023-01-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的设备、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173236A4 (en) * 2020-06-24 2024-02-21 Ale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IS-IS FOR SPB IN THE CONTEXT OF A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6129A (zh) * 2007-12-21 2010-12-22 北电网络有限公司 以太网网络的进化
CN102204223A (zh) * 2008-10-28 2011-09-28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具有路由备份的供应的提供商链路状态桥接(plsb)
CN102224707A (zh) * 2008-12-19 2011-10-19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到提供商链路状态桥接(plsb)网络的弹性附着
WO2012014100A1 (en) * 2010-07-26 2012-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nd method for computing forwarding trees to distribute traffic in a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7528B2 (en) * 2005-11-01 2010-04-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link trunking for encapsulated traffic
US8509248B2 (en) 2008-12-29 2013-08-13 Juniper Networks, Inc. Routing fram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ing bridge identifiers
CN101800691A (zh) * 2009-02-10 201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网络中数据转发路径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7787480B1 (en) 2009-03-04 2010-08-31 Juniper Networks, Inc. Routing frames in a trill network using service VLAN identifiers
US8199753B2 (en) 2009-06-05 2012-06-12 Juniper Networks, Inc. Forwarding fram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ing shortest path bridging
US8125928B2 (en) 2009-07-24 2012-02-28 Juniper Networks, Inc. Routing frames in a shortest path computer network for a multi-homed legacy bridge node
US8767735B2 (en) * 2010-08-04 2014-07-01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6129A (zh) * 2007-12-21 2010-12-22 北电网络有限公司 以太网网络的进化
CN102204223A (zh) * 2008-10-28 2011-09-28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具有路由备份的供应的提供商链路状态桥接(plsb)
CN102224707A (zh) * 2008-12-19 2011-10-19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到提供商链路状态桥接(plsb)网络的弹性附着
US8270290B2 (en) * 2008-12-19 2012-09-18 Rockstar Bidco, LP Resilient attachment to provider link state bridging (PLSB) networks
WO2012014100A1 (en) * 2010-07-26 2012-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nd method for computing forwarding trees to distribute traffic in a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8133A1 (en) 2015-10-07
US20150304127A1 (en) 2015-10-22
CN103841019A (zh) 2014-06-04
WO2014082467A1 (zh) 2014-06-05
US9705705B2 (en) 2017-07-11
EP2928133B1 (en) 2017-10-11
EP2928133A4 (en)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1019B (zh)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US10218624B2 (en) Service instance mapp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444135B (zh) 网络虚拟化方法和虚拟化网络
CN104660508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3607349B (zh) 虚拟网络中确定路由的方法及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1771607B (zh) 使用桥接标识符在计算机网络中对帧进行路由
CN104518940B (zh) 实现nvo3网络与mpls网络之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71899B (zh) 通过ietf evpn的802.1aq支持
US8694664B2 (en) Active-active multi-homing support for overlay transport protocol
CN104380672B (zh) 用于802.1aq的三级折叠Clos优化
CN104396197B (zh) 在802.1aq网络中使用分离的平局打破器在等成本最短路径之间选择
CN105991435B (zh) 用于获取端口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73825B (zh) 叠加网络中通告mac地址可达性的方法、节点设备及发送方法
CN106789748A (zh) 一种分布式接入复用器dam叠加网络系统及其装置
CN108173694A (zh) 一种数据中心的安全资源池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12422398B (zh) 消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7483311A (zh) Vpn实现方法和pe设备
CN106941437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092890A (zh) 路由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5763439B (zh) 一种多链接透明互联网络中数据中心的互联方法及装置
CN101494574B (zh) 一种二层虚拟专用接入骨干网的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152265B (zh) 一种spb网络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3746917A (zh) 一种网络数据链路层路由方法
CN104219073B (zh) Spbm网络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3501275B (zh) 一种邻居多链路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