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1285A -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1285A
CN104811285A CN201410030981.4A CN201410030981A CN104811285A CN 104811285 A CN104811285 A CN 104811285A CN 201410030981 A CN201410030981 A CN 201410030981A CN 104811285 A CN104811285 A CN 104811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link parameter
terminal
service
ser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09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杨晓东
王学龙
高永强
高毓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309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12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1425 priority patent/WO201511006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1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中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由所述第一基站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大时延的backhaul情景下,提高基站间协作通信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网络覆盖的范围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小区(Cell),每个小区通常由一个BS(Base Station,基站)来提供服务。这个基站称为该小区的服务基站。每个BS会为其小区内的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提供下行传输和上行接收的服务。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各个基站之间保持着较为独立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基站仅负责对于本小区内的UE进行上下行调度,提供下行传输与上行接收的服务。对于其他小区的UE如何进行工作,一个基站一般既不提供协助,也不进行干涉。
在独立传输的网络中,每个小区中处于小区边缘的UE往往性能较差,这是由于,首先,小区边缘UE距离其服务基站的距离较远,本小区的传输性能较差;其次,小区边缘UE由于距离邻居小区的基站较近,受到相邻小区的干扰较为严重。
为了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尤其是提升小区边缘的用户体验,新的无线网络中逐渐引入了称为“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多点协作)”的技术。在CoMP技术中,基站之间,尤其是相邻的基站之间,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协作,从而提高传输的质量。也就是说一个基站不仅仅为本小区的用户提供服务,同时也为相邻小区的UE提供服务,或者,为了邻居小区用户的服务创造更好的通信条件(例如:降低干扰)。
CoMP技术往往需要新的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相邻的基站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进行互联,这样的互联一般被称为回程线路(backhaul),例如:基站间通过光纤进行互联。在CoMP的网络架构中,通常认为backhaul可以提供高速率,低时延的信息交互。由于存在这样的backhaul,相邻基站可以进行及时的信息交互,通过协作为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
目前,以上所述的CoMP系统中,普遍的假设是基站之间通过一个高容量、低延时的backhaul进行互联,例如:通过光纤进行直连。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在基站之间进行光纤直连是难以做到的,例如在乡镇,很多地方铺设光纤的成本会非常高。
如果没有高容量、低延时的backhaul,基站之间可以通过一个能力较弱的backhaul(Weak backhaul)进行互联。然而,Weak backhaul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相互之间的延时较大,往往在20ms左右。例如:考虑DPS(Dynamic Point Selection,动态传输点选择),如果n时刻,主服务第一基站接收UE上报的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该CSI信息反映出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分别与UE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传输质量,从而,第一基站判断出第二基站的传输条件更好,因此,决定由第二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则通过backhaul向第二基站发出指示,指示第二基站对UE提供传输服务,但是由于指示信息可能要经过20ms才能到达第二基站,使得20ms之后,第二基站才能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而此时,由于已经经过了20ms,第二基站的传输条件可能已经不如第一基站。
可见,在大时延的backhaul情景下,基站间的协作通信的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能够在大时延的backhaul情景下,提高基站间协作通信的整体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中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
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
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由所述第一基站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包括:
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联合传输方式时,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为所述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联合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二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联合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包括:
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动态传输点选择传输方式时,所述第一基站确定其中信道条件符合阈值的基站作为所述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三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结合上述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包括:
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时,所述第一基站确定自身为所述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空口资源发送的调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按照所述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四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未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五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结合上述一方面,和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口资源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包括: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包括:
当第二基站作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口资源包括: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包括: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一基站,包括:
空口资源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中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
协作通信方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
通信方式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服务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联合传输方式时,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服务基站;
第一链路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
第一服务基站链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联合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二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联合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包括:
第二服务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动态传输点选择传输方式时,确定其中信道条件符合阈值的基站作为所述服务基站;
第二链路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
第二服务基站链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三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包括:
第三服务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时,确定自身为所述服务基站;
第三链路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
干扰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空口资源发送的调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
第三服务基站链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按照所述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四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未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五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第一至第三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口资源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包括: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二基站,包括:
通信方式接收模块,用于当第二基站作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时,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服务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口资源包括: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包括: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无线传输的空口资源,进行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协作方式信息及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的传输,由于利用空口资源进行信息传输时的时延很低,使得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可以快速地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大大提高基站间协作通信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实现CoMP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协作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a)及(b)本别为本发明提供的空口资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协作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JT方式下,具体的协作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PS方式下,具体的协作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LA方式下,具体的协作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实现的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实现的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介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协作通信方法。
参见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协作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处理流程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201、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中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
现有技术中,空口资源本是基站向UE提供无线传输使用的,而基站之间通过有线的backhaul进行信息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之间可以通过backhaul进行协商,将空口资源中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基站间的信息交互。例如:第一基站可以直接利用部分空口资源向第二基站进行控制信息的传输,由于空口的传输延时很低,只有1-4ms,从而,基站之间可以快速的进行信息交换。
具体实施时,可以由第一基站确定用于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亦可以由网络控制器确定这部分空口资源。
步骤202、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
该步骤中,需要确定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具体方式。实际应用中,协作通信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联合传输方式(Joint Transmission,简称“JT”)、动态传输点选择传输方式(Dynamic Point Selection,简称“DPS”)以及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Cooperative Link Adaptation,简称“CLA”)。
实际应用中,可由第一基站确定其与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也可由网络控制器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
步骤203、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由所述第一基站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
该步骤中,当确定出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即可确定出最终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进而,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由所述第一基站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对应不同的协作通信方式,所述服务基站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无线传输的空口资源,进行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协作方式信息及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的传输,由于利用空口资源进行信息传输时的时延很低,使得第一基站能够通过该空口资源,快速将协作通信方式和链路参数传输至作为服务基站的第二基站。由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通过空口资源能够快速地进行信息交互,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基站间协作通信的整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空口资源具体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根据现有的LTE协议,时频资源被分为一个个子帧,每个子帧又被划分为多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现有技术中,这些资源都是用来为UE提供传输服务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之间可以通过backhaul进行协商,将部分的子帧,或者部分的OFDM符号,用作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具体地,需要确定上述的空口资源中,哪些被用来实现从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信息传输,哪些被用来实现从第二基站到第一基站的信息传输。例如图3中(a)图所示,第一基站利用一个子帧向第二基站传输信息,第二基站也利用一个子帧向第一基站传输信息;图3中(b)图所示为第一基站利用一个子帧中的两个OFDM符号向第二基站传输信息,第二基站也利用一个子帧中的两个OFDM符号向第一基站传输信息。如果一个时频资源用来实现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信息传输,则在这部分资源上,第二基站不发送数据,而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信息。反之亦然。
此外,由于协作通信方式不同,所述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的实现方式也不同,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JT方式时,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为所述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联合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二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联合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2)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DPS方式时,所述第一基站确定其中信道条件符合阈值的基站作为所述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三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服务基站可以为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
(3)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CLA方式时,所述第一基站确定自身为所述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空口资源发送的调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按照所述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四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未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五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协作通信方法。该实施例基于第二基站一侧,如图4所示,具体通信流程包括:
步骤401、当第二基站作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该步骤中,作为服务基站的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之间通过backhaul进行协商,将空口资源中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基站间的信息交互。通过该空口资源,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步骤402、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
该实施例中,利用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无线传输的空口资源,进行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协作方式信息及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的传输,由于利用空口资源进行信息传输时的时延很低,当第二基站作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时,使得第二基站通过该空口资源,能够快速获得第一基站确定出的协作通信方式和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由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通过空口资源能够快速地进行信息交互,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基站间协作通信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空口资源具体可以包括: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下面以第一基站确定其与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为例,通过具体实现方式,说明上述不同协作通信方式下,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实现过程。
(1)JT方式
图5所示为JT方式下,具体的协作通信流程,包括:
步骤501、UE测量第一基站单独为其传输时,可以达到的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水平,根据测量得到的SINR水平,确定第一基站单独为其传输时合适的链路参数,链路参数可以包括:RI(Rank Indication,秩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预编码矩阵指示)及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信道质量指示)等参数。
该步骤中,通过SINR水平来确定合适的链路参数。这是由于,链路条件的好坏主要由SINR的水平来衡量。SINR是信号能量与干扰噪声能量的比值,SINR越高,说明信号质量越好,可以承载越高的速率的数据传输。
步骤502、UE测量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联合为其传输时,可以达到的SINR水平,根据测量得到的SINR水平,确定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联合为其传输时合适的链路参数,链路参数可以包括:RI、PMI及CQI等参数。
步骤503、UE将确定出的两组链路参数分别上报第一基站。
步骤504、第一基站通过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告知第二基站将对UE采用联合传输的方式,以及第二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该步骤中,具体的链路参数可以包括:传输时使用的PRB;RI、PMI、CQI;HARQprocess(Hybrid Acknowledge Request process,自动重传进程);冗余版本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参数。其中,实际传输过程中,一个数据包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之后,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包可能是错误的,此时需要接收方通过一个反馈告知发送方重新进行数据发送,发送方会根据接收方的反馈,重新发送该数据。通过HARQ process这一参数,说明是针对哪个数据包的重传。
步骤505、第二基站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接收第一基站传输的链路参数,按照这些链路参数,与第一基站联合对UE进行传输。
该实现方式下,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协作,UE可以获得更高的SINR和传输质量。
(2)DPS方式
图6所示为DPS方式下,具体的协作通信流程,包括:
步骤601、UE测量第一基站单独为其传输时,可以达到的SINR水平,根据测量得到的SINR水平,确定第一基站单独为其传输时合适的链路参数,链路参数可以包括:RI、PMI及CQI等参数。
步骤602、UE测量第二基站单独为其传输时,可以达到的SINR水平,根据测量得到的SINR水平,确定第二基站单独为其传输时合适的链路参数,链路参数可以包括:RI、PMI及CQI。
步骤603、UE将确定出的两组链路参数分别上报第一基站。
步骤604、第一基站确定服务基站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信道条件符合阈值的基站。
上述步骤604中,将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信道条件较好的基站确定为服务基站。可以预置信道条件阈值,第一基站根据两组链路参数,获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与终端直接实际信道的条件,将实际信道条件符合该阈值的基站确定为信道条件较好的基站。
步骤605、当确定第二基站为服务基站时,第一基站通过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告知第二基站将对UE采用DPS的传输模式,以及第二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该步骤中,具体的链路参数可以包括:传输时使用的PRB;RI、PMI、CQI;HARQprocess;冗余版本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参数。
步骤606、第二基站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接收第一基站传输的链路参数,按照这些参数,单独对UE进行传输。
该实现方式下,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协作,网络侧可以选择信道条件更好、负载更低的第二基站来为UE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了网络的性能。
(3)CLA方式
该实现方式中,UE由第一基站提供服务,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通信将受到第二基站信号传输的干扰。
图7所示为CLA方式下,具体的协作通信流程,包括:
步骤701、UE测量第一基站单独为其传输时,且所述第二基站未对该UE造成干扰(例如:第二基站未进行信号传输时)时,可以达到的SINR水平,根据测量得到的SINR水平,确定合适的链路参数,链路参数可以包括:RI、PMI及CQI等参数。
该步骤中,UE需要测量到第一基站的信道系数。测量信道系数主要是通过第一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的,所述的参考信号可以包括:小区公共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参考信号)与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信道质量参考信号)。。此外,UE还需测量其受到的干扰噪声水平,干扰噪声的测量是在IMR(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干扰测量资源)上进行的。UE根据信道估计与干扰噪声的估计结果,可以计算出SINR水平。
步骤702、UE测量第一基站单独为其传输时,且所述第二基站对该UE造成干扰(例如:第二基站同时进行信号传输时)时,可以达到的SINR水平,根据测量得到的SINR水平,确定合适的链路参数,链路参数可以包括:RI、PMI及CQI等参数。
步骤703、UE将确定出的两组链路参数分别上报第一基站。
步骤704、第二基站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向第一基站发送自身的调度参数。
该步骤中,第二基站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通知第一基站自己将在哪些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资源块)上进行调度,以及第二基站在每个PRB上采用的发射功率以及采用的预编码方式。
步骤705、第一基站通过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调度参数,确定第二基站对自身产生的干扰。
该步骤中,第一基站通过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调度参数,可以获知自己会在哪些PRB上受到对方的干扰。这样,第一基站可以判断出第二基站对自己形成的干扰。
步骤706、第一基站确定对UE进行通信时适合的链路参数。
该实现方式下,由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信息的交互,使得第一基站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第二基站对自身造成的干扰,从而,可以准确选择出合适的链路参数,链路参数可以包括:RI、PMI及CQI,使得链路自适应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与本发明提供的协作通信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协作通信的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实施例,该第一基站具体可以包括:
空口资源确定模块801,用于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中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
协作通信方式确定模块802,用于确定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
通信方式传输模块803,用于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
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空口资源确定模块801,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利用backhaul进行协商,将空口资源中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基站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协作通信方式确定模块802,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具体方式。实际应用中,协作通信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JT、DPS以及CLA。当确定出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第一基站即可确定出最终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进而,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通过通信方式传输模块803,第一基站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对应不同的协作通信方式,所述服务基站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无线传输的空口资源,进行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协作方式信息及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的传输,由于利用空口资源进行信息传输时的时延很低,使得第一基站能够通过该空口资源,快速将协作通信方式和链路参数传输至作为服务基站的第二基站。由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通过空口资源能够快速地进行信息交互,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基站间协作通信的整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空口资源具体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根据现有的LTE协议,时频资源被分为一个个子帧,每个子帧又被划分为多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现有技术中,这些资源都是用来为UE提供传输服务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之间可以通过backhaul进行协商,将部分的子帧,或者部分的OFDM符号,用作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具体地,需要确定上述的空口资源中,哪些被用来实现从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信息传输,哪些被用来实现从第二基站到第一基站的信息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协作通信方式不同,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的实现方式也不同,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JT方式时,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服务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JT方式时,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服务基站;
第一链路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
第一服务基站链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联合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二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联合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2)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DPS方式时,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包括:
第二服务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DPS传输方式时,确定其中信道条件符合阈值的基站作为所述服务基站;
第二链路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
第二服务基站链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三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3)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CLA方式时,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包括:
第三服务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CLA方式时,确定自身为所述服务基站;
第三链路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
干扰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空口资源发送的调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
第三服务基站链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按照所述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四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未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五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第二基站的实施例,该第二基站具体可以包括:
通信方式接收模块901,用于当第二基站作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时,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服务模块902,用于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
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服务基站的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之间通过backhaul进行协商,将空口资源中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基站间的信息交互。通过通信方式接收模块901,第二基站通过该空口资源,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该第二基站实施例中,利用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无线传输的空口资源,进行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协作方式信息及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的传输,由于利用空口资源进行信息传输时的时延很低,当第二基站作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时,使得第二基站通过该空口资源,能够快速获得第一基站确定出的协作通信方式和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由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通过空口资源能够快速地进行信息交互,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基站间协作通信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空口资源包括: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包括: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如图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实现的第一基站,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总线1003和发射器1004;所述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发射器1004通过所述总线1003相互连接;所述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所述存储器1002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执行如下操作: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中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所述发射器1004用于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
如图1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实现的第二基站,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总线1103和接收器1104;所述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接收器1104通过所述总线1103相互连接;所述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接收器1104用于当第二基站作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时,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所述处理器1101执行所述存储器1102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中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
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
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由所述第一基站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包括:
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联合传输方式时,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为所述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联合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二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联合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包括:
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动态传输点选择传输方式时,所述第一基站确定其中信道条件符合阈值的基站作为所述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三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包括:
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时,所述第一基站确定自身为所述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空口资源发送的调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按照所述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四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未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五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口资源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包括: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6.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第二基站作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口资源包括: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包括: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8.一种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口资源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口资源中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
协作通信方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进行协作通信的方式;
通信方式传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协作通信方式,确定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通过所述部分空口资源,将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链路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基站,以便所述服务基站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服务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联合传输方式时,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服务基站;
第一链路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
第一服务基站链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二链路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联合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二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联合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包括:
第二服务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动态传输点选择传输方式时,确定其中信道条件符合阈值的基站作为所述服务基站;
第二链路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
第二服务基站链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参数和第三链路参数,确定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三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式传输模块,包括:
第三服务基站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协作通信方式为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时,确定自身为所述服务基站;
第三链路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
干扰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空口资源发送的调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
第三服务基站链路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四链路参数和第五链路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第一基站产生的干扰,确定所述第一基站按照所述联合链路自适应传输方式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其中,所述第四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一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未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五链路参数为如果所述第二基站单独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且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造成干扰时,所述终端确定出的链路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口资源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包括: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13.一种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方式接收模块,用于当第二基站作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时,通过与第一基站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空口资源,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协作通信方式和所述服务基站所需采用的链路参数;
服务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链路参数,为所述终端提供服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口资源包括: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包括:子帧或所述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
CN201410030981.4A 2014-01-23 2014-01-23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48112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0981.4A CN104811285A (zh) 2014-01-23 2014-01-23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PCT/CN2015/071425 WO2015110064A1 (zh) 2014-01-23 2015-01-23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0981.4A CN104811285A (zh) 2014-01-23 2014-01-23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285A true CN104811285A (zh) 2015-07-29

Family

ID=53680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0981.4A Pending CN104811285A (zh) 2014-01-23 2014-01-23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1285A (zh)
WO (1) WO201511006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263A1 (zh) * 2014-12-26 2016-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网元设备
WO2018127078A1 (zh) * 2017-01-05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WO2018171568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062417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传输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042712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35186A (zh) * 2018-06-22 2021-02-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波束管理
CN116193380A (zh) * 2021-11-25 2023-05-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06466B2 (en) * 2015-08-17 2019-12-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based on backhaul condi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93A (zh) * 2009-09-28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小区信道信息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067713A (zh) * 2008-08-15 2011-05-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单小区传输模式中多基站协作广播多播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01490A (zh) * 2011-05-25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协作集中信息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WO2013023290A1 (en) * 2011-08-12 2013-02-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327621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资源配置方法和演进型基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7713A (zh) * 2008-08-15 2011-05-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单小区传输模式中多基站协作广播多播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36393A (zh) * 2009-09-28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小区信道信息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801490A (zh) * 2011-05-25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协作集中信息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WO2013023290A1 (en) * 2011-08-12 2013-02-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327621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资源配置方法和演进型基站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263A1 (zh) * 2014-12-26 2016-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网元设备
WO2018127078A1 (zh) * 2017-01-05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US11382095B2 (en) 2017-01-05 2022-07-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CN108631901B (zh) * 2017-03-24 202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31901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171568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062417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传输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683077B2 (en) 2018-01-19 2023-06-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062417B (zh) * 2018-01-19 202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传输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35186A (zh) * 2018-06-22 2021-02-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波束管理
US11742926B2 (en) 2018-06-22 2023-08-29 Nec Corporation Beam management
WO2020042712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193380A (zh) * 2021-11-25 2023-05-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0064A1 (zh) 2015-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1285A (zh)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设备
JP6038317B2 (ja) Ri報告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432093B2 (en) Dynamic point selection via a coordinating set of base stations
EP2678964B1 (en) Communication of data using independent downlink and uplink connections
JP2019525618A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における非コヒーレントジョイント送信のための技法
KR101715866B1 (ko) 멀티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랭크에 기초하여 적응적으로 스케줄링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87598B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度方法
US1042514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19724A (zh) 支持演进型节点b间的协作多点的方法
WO2016112867A1 (zh)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7734686B (zh) 下行控制信令的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基站、终端
EP3285425B1 (en) Adaptive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3188796B (zh) 聚合cqi发送方法及装置
KR102364575B1 (ko) 교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59448A1 (zh)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JP6260799B2 (ja) 複数のチャネル特性の計算及び通知
EP2880904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joint transmission
CN103945555A (zh) 多点协作传输下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JP534404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並びに協調通信方法
US20150341817A1 (en) Rank indicator inheritance for subframe restric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CN105515732A (zh) 一种3d mimo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5124103A1 (zh) 一种用户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5245316A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4995945B (zh) 传输控制方法、节点设备及用户设备
KR102080598B1 (ko)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