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7044A - 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7044A
CN104807044A CN201510234100.5A CN201510234100A CN104807044A CN 104807044 A CN104807044 A CN 104807044A CN 201510234100 A CN201510234100 A CN 201510234100A CN 104807044 A CN104807044 A CN 104807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chamber
liquefied gas
swirl vane
ai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41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7044B (zh
Inventor
林宇震
韩啸
张弛
王建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341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7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7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7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7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7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采用单管圆筒燃烧室结构,主要由液化气喷嘴、燃烧室机匣、火焰筒和旋流叶片构成;旋流叶片焊接在火焰筒条形槽处,与轴向成一定角度,在周向均匀分布;火焰筒与机匣采用螺栓连接;液化气通过喷嘴的斜向孔进入燃烧室头部,使用电火花点火器完成液化气的燃烧。燃烧组织采用内外两级旋流器产生强旋流稳定火焰,冷却方式采用冲击壁-发散壁耦合叶片气膜孔的方式。其中,外旋流器与燃烧室出口旋流叶片的旋向相同,旋流的耦合加强了火焰筒内旋流强度,缩短了火焰长度;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燃气经过旋流叶片时产生较强的旋流流动,从燃烧室出口排出并形成扩张气流,增大出口燃气在空间上的径向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液化气燃料的燃烧室,特别涉及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背景技术
单管燃烧室概念源自燃气轮机燃烧室,以其结构简单、燃烧稳定、燃烧效率高、点火范围宽、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在热能工程、金属冶金、科研实验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地,单管燃烧室可以作为热源,用以加热蜂窝体蓄热器、换热管等换热设备。
目前单管燃烧室一般采用燃烧室头部和火焰筒的结构形式。燃烧室头部通过旋流器、径向孔等方式使进入燃烧室的空气产生周向动量,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燃料与空气的掺混。空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作扩散流动,使燃烧室中心区域出现负压梯度,该压力梯度促使下游气体产生向燃烧室进口流动的区域,从而形成中心回流区。回流作用将下游的高温燃气带入回流区,起到稳定的点火源的作用。
尽管有头部旋流器的存在,但经过燃烧的剧烈释热过程后,由于加热膨胀过程,在燃烧室出口处的旋流强度已大幅减弱。现有单管燃烧室为了避免突出物受到火焰筒内高温燃气的热冲击,一般将火焰筒内壁设计为光滑且顺流的型面。这种情况下,燃烧后的高温燃气以接近射流的方式从单管燃烧室排出,以较高的流速和集中的气流,与燃烧室后换热设备直接进行强烈的冲击换热,下游换热设备将承受极高的热负荷,换热均匀程度也较差。
本发明立足工程实际应用,借鉴旋流器产生扩张气流的思路,在燃烧室出口前设计了带有气膜冷却的旋流叶片,用以使燃烧后的高温燃气产生合适的旋流,以便在燃烧室出口沿径向作扩张流动,使高温燃气在大的径向范围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射流,提高换热均匀度,降低下游换热设备热负荷,提高设备寿命。同时,出口旋流和燃烧室头部旋流器耦合,增强了火焰筒内的旋流强度,缩短火焰长度,使设备更加紧凑,节省空间。考虑到工程实际,本发明设计的液化气喷嘴具有较好通用性,针对不同厂家液化气成分不同,都可保持稳定燃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单管燃烧室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通过与燃烧室轴向成一定夹角的旋流叶片,使燃烧后的高温燃气产生偏转,并形成合适的旋流,在燃烧室出口形成扩张流动,从而避免了在燃烧室出口形成强烈的射流,减小了对下游换热设备的热冲击。旋流叶片采用气膜冷却方式,与火焰筒冷却结构耦合,保证了冷却效果,提高叶片使用寿命。燃烧室设计了带有防回火的斜向孔喷嘴,可适用于包含液化气在内的气态燃料,具有很宽的燃料扩展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采用单管圆筒燃烧室结构,由液化气喷嘴、燃烧室机匣、火焰筒和旋流叶片构成;燃烧室空气进口与燃烧室机匣采用焊接连接,用于引导空气进入燃烧室;液化气燃料通过喷嘴的斜向小孔进入燃烧室头部;占总空气量55~75%的空气从内旋流器和外旋流器进入燃烧室直接参与燃烧,通过内旋流器产生的旋流完成与液化气的掺混,通过外旋流器产生的旋流形成回流区以稳定火焰。采用冲击壁-发散壁与叶片气膜孔耦合的方法实现火焰筒和旋流叶片的冷却。依靠电火花点火器点火,在火焰筒内完成燃烧。其中,外旋流器与燃烧室出口旋流叶片的旋向相同,旋流的耦合加强了火焰筒内旋流强度,缩短了火焰长度;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燃气经过旋流叶片时产生较强的旋流流动,从燃烧室出口排出并形成扩张气流,增大出口燃气在空间上的径向分布。
其中,所述旋流叶片的材料为不锈钢,与火焰筒焊接连接,在火焰筒沿周向均匀分布6~15个,其与火焰筒轴向所成夹角为30~75°,其安装位置距燃烧室出口的距离与火焰筒长度之间的比例为0.1~0.4。
其中,所述旋流叶片的基本形状类似扇形,其外半径与火焰筒直径之间的比例为0.53~0.6,内半径与火焰筒直径之间的比例为0.2~0.4,叶片型面夹角为30~60°。旋流叶片采用空心结构,壁厚为0~2mm,壁面间距离与气膜冷却孔直径之间的比例为1~5倍,叶片厚度与壁面间距离的比例为1~2。
其中,所述旋流叶片采用气膜冷却方式,气膜孔直径为0.4~2mm,同一排气膜孔间距为直径的2~4倍。其正对高温燃气的方向开有4~10个叶尖气膜孔;高温燃气流经的一面开有4~10排正面气膜孔,每排5~10个;另一面开有3~7背面气膜孔;叶片底面开有4~10个气膜孔。
其中,所述液化气喷嘴的材料为不锈钢,其锥面有12~20个直径0.4~1mm的斜向孔,斜向孔张角为30~60°。液化气从斜向孔喷射进入内旋流器。喷嘴前端开有1个吹扫孔,直径0.4~2mm。
其中,采用旋流器作为火焰稳定结构,所述内旋流器和外旋流器的旋向相反。
其中,所述冲击发散壁冷却结构,冲击壁开有15~25排冲击孔,孔径0.4~2mm,孔间距与孔径的比例为5~10倍,孔排距与孔径的比例为5~10倍,采用叉排排列。发散壁开有25~50排冲击孔,孔径0.4~2mm,孔间距与孔径的比例为2~5倍,孔排距与孔径的比例为2~5倍,采用叉排排列。冲击壁与发散壁之间的间距与孔径的比例为1~3倍。
其中,所述燃烧室头部的空气量占燃烧室总气量的55~75%,其中内旋流器与外旋流器的空气分配比例为0.15~0.4。
其中,所述冲击-发散壁与叶片气膜孔耦合的冷却结构的空气量占燃烧室总气量的25~45%,其中冲击-发散壁与叶片气膜孔的空气分配比例为1~1.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燃烧室出口前设计了一组旋流叶片,叶片与燃烧室轴向成一定夹角,燃烧后的高温燃气经过旋流叶片时产生偏转,形成合适的旋流,在燃烧室出口形成扩张流动,从而避免了在燃烧室出口形成强烈的射流,减小了对下游换热设备的热冲击。旋流叶片采用气膜冷却方式,在正对高温燃气冲击的叶尖和叶片正面,布置了较多的叶尖气膜孔。气膜孔空气从气膜孔流出后在叶片表面形成冷却气膜,隔绝了高温燃气。旋流叶片气膜冷却与火焰筒冷却结构耦合,保证了冷却效果,提高叶片使用寿命。燃烧室设计了带有防回火的斜向孔喷嘴,可适用于包含液化气在内的气态燃料,具有很宽的燃料扩展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的燃烧室采用旋流叶片引导燃烧后的高温燃气流动,能够使燃气流动发生偏转并形成合适的旋流,在燃烧室出口形成扩张流动,从而降低了对下游换热设备的热冲击;
(2)燃烧室头部外旋流器与燃烧室出口旋流叶片的旋向相同,旋流的耦合加强了火焰筒内旋流强度,缩短了火焰长度;
(3)本发明采用带有防回火的斜向孔喷嘴,该喷嘴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适用于包含液化气在内的气态燃料,具有很宽的燃料扩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出口带旋流叶片的燃烧室进气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出口带旋流叶片的燃烧室火焰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旋流叶片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旋流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旋流叶片正等轴测视图,图(b)为旋流叶片前视图,图(c)为旋流叶片后图,图(d)为旋流叶片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防回火气体燃料喷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燃烧室头部旋流器旋向示意图;
图中:1为液化气供应路,2为液化气供应路安装法兰,3为燃烧室机匣,4为液化气喷嘴,5为燃烧室头部,6为电火花点火器,7为火焰筒,8为旋流叶片,9为发散壁安装法兰,10为冲击壁安装法兰,11为空气供应路,12为头部隔离段,13为外旋流器,14为头部挡溅盘,15为发散壁,16为冲击壁,17为点火器浮动套,18为冲击孔,19为发散孔,20为内旋流器,21为旋流叶片气膜孔,22为火焰筒内径,23为冲击壁与发散壁间距,24为火焰筒长度,25为旋流叶片距燃烧室出口距离,26为旋流叶片与火焰筒轴向夹角,27为叶尖气膜孔,28为叶片正面气膜孔,29为叶片外半径,30为叶片内半径,31为叶片背面气膜孔,32为叶片型面夹角,33为叶片底部气膜孔,34为叶片内壁面间距,35为叶片厚度,36为喷嘴斜向孔,37为喷组吹扫孔,38为喷嘴斜向孔张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发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采用单管圆筒燃烧室结构,整体采用不锈钢材料,由液化气喷嘴4、燃烧室机匣3、火焰筒7和旋流叶片8构成。液化气燃料通过喷嘴4的斜向小孔进入燃烧室头部。空气从燃烧室空气进口11进入燃烧室,一部分空气从内旋流器20和外旋流器13进入燃烧室直接参与燃烧,通过内旋流器20产生的旋流完成与液化气的掺混,通过外旋流器13产生的旋流形成回流区以稳定火焰。一部分空气依次从冲击壁16、发散壁15与叶片气膜孔21进入火焰筒并进行冷却。依靠电火花点火器6点火,在火焰筒7内完成燃烧。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燃气经过旋流叶片8时产生较强的旋流流动,在燃烧室出口形成扩张气流并排出。
如图1、2所示,液化气进口位于燃烧室前端,液化气喷嘴4与液化气供应路1通过螺纹连接,通过与其焊接的法兰盘和机匣用螺栓连接,液化气供应路安装法兰2与液化气供应路1焊接,并与燃烧室机匣3通过螺栓连接。电火花点火器6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机匣3上,并由点火器浮动套17与火焰筒7连接;浮动套留有活动余量,因此便于安装且避免热应力。火焰筒7分为冲击壁16和发散壁15两层,分别与冲击壁安装法兰10和发散壁安装法兰9焊接。冲击壁安装法兰10与发散壁安装法兰9进行螺栓连接,发散壁安装法兰通过螺栓与燃烧室机匣3连接,从而实现了火焰筒的定位。火焰筒7与燃烧室头部5通过头部挡溅盘14的螺纹孔使用螺栓连接。
如图2所示,空气供应路11与燃烧室机匣3焊接,引导空气进入燃烧室。空气供应路11与电火花点火器6的安装一定角度,该角度为45~180°,目的是便于安装和操作。
如图3所示,燃烧室头部5由内旋流器20、头部隔离段12和外旋流器13组成,通过点焊连接。内旋流器20采用轴向叶片式旋流器,叶片数量8~15,叶片厚度0.7~1.4mm,叶片夹角35~55°,叶片旋向与外旋流器13相反,有利于空气与燃料的掺混。头部隔离段12上开有25~45个冷却孔,孔径均为0.5~1.5mm,空气冲击挡板以冷却头部隔离段。外旋流器13采用轴向叶片式旋流器,叶片数量16~30,叶片厚度0.7~1.4mm,叶片夹角40~60°,叶片旋向与旋流叶片8相同,避免造成高温燃气壅塞。浮动环焊接在头部挡溅盘14上,压住外旋流器13并留有浮动量,以避免热应力。燃烧室头部5进气占总空气量的55~75%,其中内旋流器20与外旋流器13的空气分配比例为0.15~0.4。火焰筒7由冲击壁15和发散壁16构成,共同组成了冲击-发散壁冷却结构,能够减少冷却气用量,提高冷却效率。冲击壁16开有15~25排冲击孔18,孔径0.4~2mm,孔间距与孔径的比例为5~10倍,孔排距与孔径的比例为5~10倍,采用叉排排列。发散壁15开有25~50排冲击孔18,孔径0.4~2mm,孔间距与孔径的比例为2~5倍,孔排距与孔径的比例为2~5倍,采用叉排排列。冲击壁16与发散壁15之间的间距23与孔径的比例为1~3倍。火焰筒长度24与火焰筒内径22之间的比例为1.25~2,能够平衡燃气停留时间和火焰筒冷却的矛盾,提高燃烧效率。
结合图3、图4和图5,火焰筒7上开有条状槽,旋流叶片8穿过条状槽焊接在火焰筒7上。旋流叶片8在火焰筒沿周向均匀分布6~15个,其与火焰筒轴向所成夹角26为30~75°,其安装位置距燃烧室出口的距离25与火焰筒长度24之间的比例为0.1~0.4。旋流叶片8的基本形状类似扇形,其外半径29与火焰筒直径22之间的比例为0.53~0.6,内半径30与火焰筒直径22之间的比例为0.2~0.4,叶片型面夹角32为30~60°。旋流叶片8采用空心结构,壁厚为0~2mm,内壁面间距34与气膜冷却孔21直径之间的比例为1~5倍,叶片厚度35与壁面间距离34的比例为1~2。旋流叶片的冷却采用气膜冷却方式,气膜孔直径为0.4~2mm,同一排气膜孔间距为直径的2~4倍。其正对高温燃气的方向开有4~10个叶尖气膜孔27;高温燃气流经的一面开有4~10排正面气膜孔28,每排5~10个;另一面开有3~7背面气膜孔31;叶片底面开有4~10个气膜孔32。叶尖和叶片正面直接受到高温燃气的冲击换热,热负荷在整个燃烧室中最为严重,布置更多的气膜孔,有利于改善气膜覆盖,加强叶片冷却。冲击壁16-发散壁15与叶片气膜孔21耦合的冷却结构的空气量占燃烧室总气量的25~45%,其中冲击壁16-发散壁15与叶片气膜孔21的空气分配比例为1~1.5。
液化气喷嘴4的前端设计有锥面,在锥面上开有12~20个直径0.4~1mm的斜向孔36,斜向孔张角(38)为30~60°。液化气从斜向孔喷射进入内旋流器20,并与内旋流器20产生的旋流进行掺混,实现燃料和空气的混合。喷嘴前端开有1个吹扫孔37,直径0.4~2mm,目的是避免发生回火烧坏喷嘴。

Claims (9)

1.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其特征在于:采用单管圆筒燃烧室结构,由液化气喷嘴(4)、燃烧室机匣(3)、火焰筒(7)和旋流叶片(8)构成;燃烧室空气进口(11)与燃烧室机匣(3)采用焊接连接,用于引导空气进入燃烧室;液化气燃料通过喷嘴(4)的斜向小孔进入燃烧室头部;占总空气量55~75%的空气从内旋流器(20)和外旋流器(13)进入燃烧室直接参与燃烧,通过内旋流器(20)产生的旋流完成与液化气的掺混,通过外旋流器(13)产生的旋流形成回流区以稳定火焰;采用冲击壁(16)-发散壁(15)与叶片气膜孔(21)耦合的方法实现火焰筒和旋流叶片的冷却;依靠电火花点火器(6)点火,在火焰筒(7)内完成燃烧;其中,外旋流器(13)与燃烧室出口旋流叶片(8)的旋向相同,旋流的耦合加强了火焰筒内旋流强度,缩短了火焰长度;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燃气经过旋流叶片(8)时产生较强的旋流流动,从燃烧室出口排出并形成扩张气流,增大出口燃气在空间上的径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8)的材料为不锈钢,与火焰筒焊接连接,在火焰筒沿周向均匀分布6~15个,其与火焰筒轴向所成夹角(26)为30~75°,其安装位置距燃烧室出口的距离(25)与火焰筒长度(24)之间的比例为0.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8)的基本形状类似扇形,其外半径(29)与火焰筒直径(22)之间的比例为0.53~0.6,内半径(30)与火焰筒直径(22)之间的比例为0.2~0.4,叶片型面夹角(32)为30~60°;旋流叶片(8)采用空心结构,壁厚为0~2mm,内壁面间距(34)与气膜冷却孔(21)直径之间的比例为1~5倍,叶片厚度(35)与壁面间距离(34)的比例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8)采用气膜冷却方式,气膜孔直径为0.4~2mm,同一排气膜孔间距为直径的2~4倍;其正对高温燃气的方向开有4~10个叶尖气膜孔(27);高温燃气流经的一面开有4~10排正面气膜孔(28),每排5~10个;另一面开有3~7背面气膜孔(31);叶片底面开有4~10个气膜孔(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气喷嘴的材料为不锈钢,其锥面有12~20个直径0.4~1mm的斜向孔(36),斜向孔张角(38)为30~60°;液化气从斜向孔喷射进入内旋流器(20);喷嘴前端开有1个吹扫孔(37),吹扫孔防积碳,直径0.4~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其特征在于:采用旋流器作为火焰稳定结构,所述内旋流器(20)和外旋流器(13)的旋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壁(16)-发散壁(15)冷却结构,冲击壁(16)开有15~25排冲击孔(18),孔径0.4~2mm,孔间距与孔径的比例为5~10倍,孔排距与孔径的比例为5~10倍,采用叉排排列。发散壁(15)开有25~50排冲击孔(18),孔径0.4~2mm,孔间距与孔径的比例为2~5倍,孔排距与孔径的比例为2~5倍,采用叉排排列;冲击壁(16)与发散壁(15)之间的间距(23)与孔径的比例为1~3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头部(5)的空气量占燃烧室总气量的55~75%,其中内旋流器(20)与外旋流器(13)的空气分配比例为0.15~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16)-发散壁(15)与叶片气膜孔(21)耦合的冷却结构的空气量占燃烧室总气量的25~45%,其中冲击壁(16)-发散壁(15)与叶片气膜孔(21)的空气分配比例为1~1.5。
CN201510234100.5A 2015-05-11 2015-05-11 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Active CN104807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4100.5A CN104807044B (zh) 2015-05-11 2015-05-11 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4100.5A CN104807044B (zh) 2015-05-11 2015-05-11 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7044A true CN104807044A (zh) 2015-07-29
CN104807044B CN104807044B (zh) 2017-03-08

Family

ID=5369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4100.5A Active CN104807044B (zh) 2015-05-11 2015-05-11 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704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385A (zh) * 2017-05-05 2017-09-1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旋流反扩散火焰燃烧器
CN107327831A (zh) * 2017-07-18 2017-11-07 贵州大学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CN109738193A (zh) * 2019-01-08 2019-05-10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燃烧室试验用空冷式测量段结构
CN111520764A (zh) * 2020-03-25 2020-08-1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尾部冷却结构的燃烧室
CN114188578A (zh) * 2021-12-14 2022-03-15 北京有恒能动科技有限公司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火焰筒进气方法及其燃烧室
CN115254476A (zh) * 2022-09-27 2022-11-01 成都中科翼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用喷嘴结构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8416A (en) * 1974-12-12 1976-05-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bustion apparatus
US5289686A (en) * 1992-11-12 1994-03-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ow nox gas turbine combustor liner with elliptical apertures for air swirling
EP1001224B1 (en) * 1998-11-12 2006-03-22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Gas turbine combustor
CN101307915A (zh) * 2008-06-24 2008-11-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燃用乙醇燃料的燃气轮机预蒸发燃烧室
JP2009287910A (ja) * 2008-05-27 2009-12-10 Shigeto Matsuo 燃料吸引型小型ガスタービン
US20100242484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Baha Mahmoud Suleim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gas turbine engine combustors
CN102175045A (zh) * 2010-12-31 2011-09-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主燃级头部多点斜向进油的低排放燃烧室
CN203309935U (zh) * 2013-05-10 2013-11-27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单筒式燃气轮机燃烧室
CN204084461U (zh) * 2014-09-22 2015-01-07 北京华清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导流衬套
CN104329689A (zh) * 2014-03-26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采用旋流叶片尾缘预膜雾化方式的燃烧室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8416A (en) * 1974-12-12 1976-05-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bustion apparatus
US5289686A (en) * 1992-11-12 1994-03-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ow nox gas turbine combustor liner with elliptical apertures for air swirling
EP1001224B1 (en) * 1998-11-12 2006-03-22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Gas turbine combustor
JP2009287910A (ja) * 2008-05-27 2009-12-10 Shigeto Matsuo 燃料吸引型小型ガスタービン
CN101307915A (zh) * 2008-06-24 2008-11-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燃用乙醇燃料的燃气轮机预蒸发燃烧室
US20100242484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Baha Mahmoud Suleim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gas turbine engine combustors
CN102175045A (zh) * 2010-12-31 2011-09-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主燃级头部多点斜向进油的低排放燃烧室
CN203309935U (zh) * 2013-05-10 2013-11-27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单筒式燃气轮机燃烧室
CN104329689A (zh) * 2014-03-26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采用旋流叶片尾缘预膜雾化方式的燃烧室
CN204084461U (zh) * 2014-09-22 2015-01-07 北京华清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导流衬套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385A (zh) * 2017-05-05 2017-09-1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旋流反扩散火焰燃烧器
CN107327831A (zh) * 2017-07-18 2017-11-07 贵州大学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CN109738193A (zh) * 2019-01-08 2019-05-10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燃烧室试验用空冷式测量段结构
CN111520764A (zh) * 2020-03-25 2020-08-1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尾部冷却结构的燃烧室
CN114188578A (zh) * 2021-12-14 2022-03-15 北京有恒能动科技有限公司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火焰筒进气方法及其燃烧室
CN114188578B (zh) * 2021-12-14 2023-10-03 北京有恒能动科技有限公司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火焰筒进气方法及其燃烧室
CN115254476A (zh) * 2022-09-27 2022-11-01 成都中科翼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用喷嘴结构
CN115254476B (zh) * 2022-09-27 2022-12-13 成都中科翼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用喷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7044B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7044A (zh) 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CN100483029C (zh) 燃用天然气的双预混通道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
CN101737802B (zh) 中心空腔稳火切向燃烧室
CN106090907B (zh) 一种预混强旋流火焰扩散燃烧器
CN103017199A (zh) 燃烧器以及用于向燃烧器供给燃料的方法
US20070137207A1 (en) Pilot fuel injector for mixer assembly of a high pressure gas turbine engine
US20080078183A1 (en) Liquid fuel enhancement for natural gas swirl stabilized nozzle and method
CN107525095B (zh) 一种燃气轮机轴向分级单管燃烧室
CN104566470B (zh) 分布式火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
JP2006234377A (ja) ガスタービン燃料ノズルを冷却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4896512B (zh) 一种宽稳定工作范围的低排放天然气燃烧室
CN114294680B (zh) 一种中心分级燃气轮机微预混燃烧室
CN106287814B (zh) 一种轴向进气的地面燃气轮机单管燃烧室
CN112484077B (zh) 一种火焰筒头部的高效冷却结构
JP6595010B2 (ja) 予混合保炎器を有する燃料ノズルアセンブリ
CN201043748Y (zh) 发生炉煤气烧嘴
CN105180213A (zh) 一种分级燃烧的中心区燃烧器
CN204717746U (zh) 分布式火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
CN207648852U (zh) 一种燃烧室及燃气轮机
CN104807042A (zh) 一种燃烧室
CN110440290B (zh) 用于燃气轮机的微混合喷嘴
US9322557B2 (en) Combustor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fuel in the combustor
CN112923395A (zh) 一种带非旋的双旋流多点喷射头部结构
CN202494110U (zh) 一种燃气回喷式预混低NOx燃烧装置
CN202813440U (zh) 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燃烧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