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1535A - 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1535A
CN104801535A CN201510240310.5A CN201510240310A CN104801535A CN 104801535 A CN104801535 A CN 104801535A CN 201510240310 A CN201510240310 A CN 201510240310A CN 104801535 A CN104801535 A CN 104801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rmland
enrichment
forest
ditch
enri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03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1535B (zh
Inventor
文科军
吴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shengh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403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1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1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1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1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1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原位去除农田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包括盲管、汇水沉淀池沟、富集转化岛和林木,盲管用于排出淋洗土壤水,富集转化岛由富集转化箱堆砌而成,富集转化箱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土壤承压层、透水滤层和滤料层。本发明装置既能大范围高效原位修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将重金属富集转化到木材生产终端,不存在二次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与农田可持续生态保育的优势,而且还可作为农田林网(岛)、排灌农田基本建设的一体化设施,成为实现农田基本建设与改善农田小气候等多元功能,及木材生产基地的重要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原位去除农田环境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属严重缺水的国家,加之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基数增加,及工农业从业人口素质低与监管执法不严或缺失,使本缺少的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成为污染型缺水的国度,用含有重金属的污水灌溉就成为必然。
据农业部土壤环境监测调查显示,在我国24个省市发展较快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大田农作物污染超标的农产品种植面积占监测调查总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污灌区土壤中镉、镍、锌和铜的含量超标,平均含量分别为65.31mg·kg-1、1196.64mg·kg-1、2799.25mg·kg-1和145.78mg·kg-1,分别是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的108.85、19.94、9.33和1.46倍。小麦、水稻籽粒中镉污染最严重,小麦平均含量为2.55mg·kg-1,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25.5倍,镍、铬和锌含量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12.98、6.12和1.32倍。为确保国家耕地的红线及食品质量与安全,这就迫使我们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根据采用方法和原理的不同,通常对土壤重金属的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①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从而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的可利用性,但在大范围的自然多变环境因素中,只要这种被改变形态的土壤重金属还存在,很难确保无逆向反应,仍存在反弹的潜在威胁;②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尽管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的方法与修复技术各有千秋,并能阶段性地解决现存的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但是从可持续的长远与大面积的原位修复角度考虑,它们又存在许多不足与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大面积原位可持续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包括盲管、汇水沉淀池沟、富集转化岛和林木,所述盲管在农田呈网状排列,其排水口的污水分别排入农田四周的所述汇水沉淀池沟,所述汇水沉淀池沟是围绕污染农田边缘挖出的排水沟,所述富集转化岛是由富集转化箱单排或多排并列在汇水沉淀池沟中央组成,所述富集转化箱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土壤承压层、透水滤层和滤料层,所述林木包含落叶与常绿的耐水湿乔木。
进一步地说,所述富集转化箱为梯形箱体,所述梯形箱体带顶并无底,向水侧为梯形斜面,链接面为垂直面,所述梯形箱体无底的大口朝下,带顶的小口朝上,所述梯形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种植穴。
进一步地说,所述富集转化箱由耐腐蚀工程塑料、橡胶或树脂材料制成,同时在其四周均设置透水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林木采用落叶与常绿混交的乔木,包括但不仅限于水松、湿地松、落羽杉、水杉、池杉、水曲柳、白柳、馒头柳、垂柳、苦楝、小叶白蜡、乌柏、枫杨、香樟、重阳木、蚊母、茂树。
进一步地说,所述滤料层选用经理化改性的硫化床炉渣、陶、瓦、瓷、燃煤渣颗粒等废弃物,但不仅限于这一类虑材。
进一步地说,所述透水滤层选用透水材料制成,包括但不仅限于透水无纺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师法自然,模拟自然的理化与生物学过程,借助于自然力,实施综合性大范围原位修复的可持续方法。将该装置组装于北方的排水沟或南方的低洼地内,形成防护林网或林岛,无需另占土地。既能在大范围农田中高效原位修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产生二次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又具有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与农田生态保育的优势,而且还可作为农田林网(岛)、排灌农田基本建设的一体化设施,长久保持食品与生态安全,可持续改善农田小气候,成为农田基本建设与多元功能的重要装置与木材生产基地。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剖面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防护林富集转化箱装置植物品字形布置图。
图中:1-盲管、2-农田、3-富集转化箱、4-透水滤层、5-滤料层、6-土壤承压层、7-土壤、8-透水孔、9-汇水沉淀池沟、10-种植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包括盲管1、汇水沉淀池沟9、富集转化岛和林木,所述盲管1在农田2呈网状排列,其排水口的污水分别排入农田2四周的所述汇水沉淀池沟9,所述汇水沉淀池沟9是围绕污染农田2边缘挖出的排水沟,所述富集转化岛是由富集转化箱3单排或多排并列在汇水沉淀池沟9中央组成,所述富集转化箱3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土壤承压层6、透水滤层4和滤料层5,所述林木包含落叶与常绿的耐水湿乔木。
进一步地说,所述富集转化箱3为梯形箱体,所述梯形箱体带顶并无底,向水侧为梯形斜面,链接面为垂直面,所述梯形箱体无底的大口朝下,带顶的小口朝上,所述梯形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种植穴10。
进一步地说,所述富集转化箱3由耐腐蚀工程塑料、橡胶或树脂材料制成,同时在其四周均设置透水孔8。
进一步地说,所述林木采用落叶与常绿混交的乔木,包括但不仅限于水松、湿地松、落羽杉、水杉、池杉、水曲柳、白柳、馒头柳、垂柳、苦楝、小叶白蜡、乌柏、枫杨、香樟、重阳木、蚊母、茂树。
进一步地说,所述滤料层5选用经理化改性的硫化床炉渣、陶、瓦、瓷、燃煤渣颗粒等废弃物,但不仅限于这一类虑材。
进一步地说,所述透水滤层4选用透水材料制成,包括但不仅限于透水无纺布。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将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组装于农田排水沟内或低洼地内,结合农田排灌水网建立而成。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农田排水沟或低洼地构建汇水沉淀池沟9,如图1和图2所示,两侧为农田2和土壤7,利用农田灌溉渠系统,将可产酸的食品加工废液或养殖废水一同加入灌溉水渠的水流中,借助于灌溉水均匀灌溉到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对其实施淋融冲洗,然后利用埋入农田的盲管1将农田2的洗涤水导入汇水沉淀池沟9。
(2)富集转化岛设置于汇水沉淀池沟9中央,由富集转化箱3单行或多行排列组成,富集转化箱3用ABS工程塑料制成的梯形箱体,
其中富集转化箱3的向水侧为梯形斜面,链接面为垂直面,富集转化箱3的四周设有均匀透水孔8,透水孔8的孔径设为1.0mm,以使汇水沉淀池沟9中的淋洗水能完全进入富集转化箱3内。梯形的无底大口朝下,带种植穴口10的有顶小口朝上,然后在梯形富集转化箱3中填入滤料至常水位线以上30~40cm高度处作为滤料层5,滤料采用经理化改性的硫化床炉渣、陶、瓦、瓷、燃煤渣颗粒等废弃物,在填装过程中喷洒净化菌液和动物卵液。
(3)在滤料层5上铺设一层透水无纺布作为透水滤层4,以防止泥土下漏。
(4)在透水滤层4的上面依据种植穴10的数量种植入带土球的林木,然后添入泥土作为林木承压的土壤承压层6。
(5)富集转化箱3的带顶的梯形小口上的种植穴10的数量至少设置3个以上,穴形为正方形或圆形,边长或直径为35-110cm,种植2行以上树木,同时在汇水沉淀池沟9的农田2边坡一侧各种植两行树,形成落叶与常绿混交的乔木林。
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盲管、汇水沉淀池沟、富集转化岛和林木,所述盲管在农田呈网状排列,其排水口的污水分别排入农田四周的所述汇水沉淀池沟,所述汇水沉淀池沟是围绕污染农田边缘挖出的排水沟,所述富集转化岛是由富集转化箱单排或多排并列在汇水沉淀池沟中央组成,所述富集转化箱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土壤承压层、透水滤层和滤料层,所述林木包含落叶与常绿的耐水湿乔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转化箱为梯形箱体,所述梯形箱体带顶并无底,向水侧为梯形斜面,链接面为垂直面,所述梯形箱体无底的大口朝下,带顶的小口朝上,所述梯形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种植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转化箱由耐腐蚀工程塑料、橡胶或树脂材料制成,同时在其四周均设置透水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林木采用落叶与常绿混交的乔木,包括水松、湿地松、落羽杉、水杉、池杉、水曲柳、白柳、馒头柳、垂柳、苦楝、小叶白蜡、乌柏、枫杨、香樟、重阳木、蚊母、茂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选用经理化改性的硫化床炉渣、陶、瓦、瓷、燃煤渣颗粒废弃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滤层选用透水材料制成。
CN201510240310.5A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Active CN104801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0310.5A CN104801535B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0310.5A CN104801535B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1535A true CN104801535A (zh) 2015-07-29
CN104801535B CN104801535B (zh) 2017-08-08

Family

ID=5368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0310.5A Active CN104801535B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153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4707A (zh) * 2015-09-25 2016-02-24 天津城建大学 用于去除条田重金属的林网富集转化灌排循环系统
CN105945043A (zh) * 2016-07-10 2016-09-21 中山市绿浪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CN108636343A (zh) * 2018-05-21 2018-10-12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强化吸附炉渣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0237B1 (en) * 1991-02-04 2001-06-26 Louis A. Licht Method for using tree crops as pollutant control
CN102011379A (zh) * 2010-10-22 2011-04-13 上海交通大学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CN102557348A (zh) * 2012-01-09 2012-07-1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土壤修复及污水净化的集成生态处理装置
CN203021406U (zh) * 2013-01-15 2013-06-26 天津大学 一种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CN103817145A (zh) * 2014-03-07 2014-05-28 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方法
CN104047262A (zh) * 2014-05-16 2014-09-17 河海大学 一种高效拦截农田面源污染物的复合幕墙
CN104259192A (zh) * 2014-09-24 2015-01-07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生态水利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04452674A (zh) * 2014-11-28 2015-03-25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组合式生态透水坝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0237B1 (en) * 1991-02-04 2001-06-26 Louis A. Licht Method for using tree crops as pollutant control
CN102011379A (zh) * 2010-10-22 2011-04-13 上海交通大学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CN102557348A (zh) * 2012-01-09 2012-07-1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土壤修复及污水净化的集成生态处理装置
CN203021406U (zh) * 2013-01-15 2013-06-26 天津大学 一种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CN103817145A (zh) * 2014-03-07 2014-05-28 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方法
CN104047262A (zh) * 2014-05-16 2014-09-17 河海大学 一种高效拦截农田面源污染物的复合幕墙
CN104259192A (zh) * 2014-09-24 2015-01-07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生态水利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04452674A (zh) * 2014-11-28 2015-03-25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组合式生态透水坝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4707A (zh) * 2015-09-25 2016-02-24 天津城建大学 用于去除条田重金属的林网富集转化灌排循环系统
CN105344707B (zh) * 2015-09-25 2018-12-07 天津城建大学 用于去除条田重金属的林网富集转化灌排循环系统
CN105945043A (zh) * 2016-07-10 2016-09-21 中山市绿浪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CN108636343A (zh) * 2018-05-21 2018-10-12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强化吸附炉渣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1535B (zh)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0257B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487854B (zh) 一种多级湿地处理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
CN107853121B (zh) 一种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及方法
CN104289509B (zh) 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2976494A (zh) 一种多生境生态塘系统
CN108455787A (zh) 一种基于生态沟渠塘农业湿地的污水处理方法
CN209065541U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
CN105000748A (zh) 典型农田面源污染物“点-线-面”综合截控系统
CN104787891A (zh) 一种基于微地形改造的藻类水华生态控制系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方法及应用
CN108191054A (zh) 农村综合面源污染的生态控制体系及构建方法
CN203568939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
CN207639321U (zh) 一种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
CN203675881U (zh) 一种稻田养蛙生态系统
CN103233449A (zh) 适用于旱地农田的高效生态拦截沟渠
CN104801535A (zh) 一种用于去除农田重金属的防护林富集转化沟装置
CN105344707B (zh) 用于去除条田重金属的林网富集转化灌排循环系统
CN106576722B (zh) 一种在高山湿地上进行泥炭藓种植恢复的方法
CN106277339A (zh) 一种利用湿地克隆植物的克隆性修复重金属镉污染水体的方法
CN206033489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梯级稻田镶嵌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CN101985377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态沟渠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207918633U (zh) 农村综合面源污染的生态控制体系
CN210076358U (zh) 陆基半埋式旋流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4310870U (zh)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CN104420676A (zh) 一种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6007173A (zh) 散户污水及河道水环境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31

Address after: 300384 Huatian Road,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Nankai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Jinshenghu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6, Jinjing Road,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