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5666A - 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5666A
CN104795666A CN201410030541.9A CN201410030541A CN104795666A CN 104795666 A CN104795666 A CN 104795666A CN 201410030541 A CN201410030541 A CN 201410030541A CN 104795666 A CN104795666 A CN 104795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lot
connector
breasting fa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05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修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0305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956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95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56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机体、第一连接器与支架。机体具有插槽。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插槽内。支架枢接于插槽的内壁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支架具有承靠面。当一第二连接器插入插槽而连接至第一连接器时,第二连接器施力于承靠面以驱动支架从第一位置转至第二位置,且使承靠面支撑第二连接器的局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与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伴随着许多电子装置的问世,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以及移动电话等。用户可通过这些电子装置实时地处理及收发数据,已成为现代人在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品。
以平板计算机为例,目前在平板计算机中大多配设有连接器以作为平板计算机与接口设备电性连接的传输媒介。然而,当平板计算机朝着轻薄的视觉观感进行发展时,可能将上述连接器的局部结构消除以配合平板计算机的外观。因此,在接口设备的连接器嵌入至上述连接器后,上述连接器将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撑,而导致两连接器接触不良,进而降低了平板计算机的使用可靠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能维持夹持力以确保支撑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使用上述连接器结构以确保支撑性,并具有较佳的可靠度。
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适用于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具有插槽。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与支架。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插槽内。支架枢接于插槽的内壁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支架具有一承靠面。当第二连接器插入插槽而连接至第一连接器时,第二连接器施力于承靠面以驱动支架从第一位置转至第二位置,且使承靠面支撑第二连接器的局部。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机体、第一连接器与支架。机体具有一插槽。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插槽内。支架枢接于插槽的内壁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支架具有承靠面。当第二连接器插入插槽而连接至第一连接器时,第二连接器施力于承靠面以驱动支架从第一位置转至第二位置,且使承靠面支撑第二连接器的局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支架位于第一位置时,承靠面位于插槽内。当支架位于第二位置时,承靠面位于插槽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器包括壳体与电路板。壳体配置在插槽内,且壳体具有一镂空部,其邻近插槽的开口。当支架位于第一位置时,承靠面收纳于镂空部。当支架从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时,承靠面从镂空部经由插槽的开口而移出插槽。电路板配置在壳体内,且具有多个端子暴露在镂空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是由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构成。电路板配置在第一板件上。第二板件弯曲地跨接于第一板件的相对两侧而使电路板位于其间。镂空部位于第二板件与插槽的开口之间。当支架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架的承靠面与第二板件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当支架位于第一位置时,承靠面与第二板件的表面夹一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器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其连接支架与插槽的内壁。弹性件恒驱动支架移至第一位置,以使承靠面维持在插槽内。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利用支架枢接在插槽的内壁并能在两位置之间转动。当第二连接器插入于插槽内而与第一连接器连接时,支架通过第二连接器施力而由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并旋出于插槽外,以让支架的承靠面承靠第二连接器。由此,连接器结构可维持良好的夹持力以确保对于第二连接器的支撑性,进而让使用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具有较佳可靠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4A至图4B是图2的连接器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5是图4A的连接器结构在第一位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4B的连接器结构在第二位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二连接器;
100:电子装置;
110:机体;
110a:插槽;
110b:开口;
112:上机壳;
112a:轴承;
114:下机壳;
120:第一连接器;
120a:连接器结构;
122:壳体;
122a:镂空部;
122b:第一板件;
122c:第二板件;
124:电路板;
124a:端子;
130:支架;
132:承靠部;
132a:承靠面;
134:枢轴;
140:弹性件;
D1:施力方向;
p:平面;
s:表面;
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请参考图1、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包括机体110、第一连接器120与支架130。机体110具有一插槽110a。第一连接器120设置在插槽110a内。需说明的是,为使视图清楚,图3的电子装置100的视角不同于图2的电子装置100的视角。
此外,机体110包括上机壳112与下机壳114,且上机壳112与下机壳114分别具有一缺口(未示出)。在上机壳112与下机壳114组装后,上机壳112的缺口与下机壳114的缺口构成第一连接器120用的插槽110a。支架130包括承靠部132以及连接承靠部132的一对枢轴134。此外,上机壳112具有对应于该对枢轴134的一对轴承112a,其中该对轴承112a可由上机壳112的内部结构延伸而构成。在枢轴134配合轴承112a后,可让支架130枢接于机体110内,并在不同位置之间转动。在另一实施例中,下机壳114可配设有与该对枢轴134配合的一对轴承112a。也即,本发明并不限制支架130枢接于机体110内的位置,用户可依据需求,在机体110内设置适当的枢接结构。
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例如是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移动电话等电子产品,且第一连接器120与支架130构成连接器结构120a。通过连接器结构120a配置在上述电子产品中,可提供第一连接器120于插拔时获得良好的支撑性并使上述电子产品具有较佳的可靠度。以下将以连接器结构120a的作动流程作一说明。
图4A至图4B是图2的连接器结构的作动示意图。请参考图2、图3与图4A,本实施例的支架130具有一承靠面132a,承靠面132a设置在承靠部132上,当支架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4A所示),承靠面132a位于机体110的插槽110a内。
请参考图2、图3与图4B,当第二连接器10插入机体110的插槽110a而连接第一连接器120时,第二连接器10施力于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以驱动支架130旋转,并使支架130从第一位置被转至第二位置(如图4B所示),且支架130的承靠面132被旋出于机体110的插槽110a外。因此,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可用于支撑第二连接器10的局部。
详细地说,当支架130被旋出于机体110的插槽110a外并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可支撑第二连接器10,使得连接器结构120a对于第二连接器10维持良好的夹持力而确保支撑性。因此,可避免第一连接器120与第二连接器10在连接时脱落的风险,导致两连接器接触不良,使得两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失效。由此,电子装置100可具有较佳的可靠度。此外,当支架130被旋入于机体110的插槽110a内并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架130的外缘可适配于插槽110a的开口110b,使得连接器结构120a的外型与机体110的外型结合为一体。由此配置,使用连接器结构120a的电子装置100可同时满足可靠度以及薄型化的需求。
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120a还包括弹性件140,其例如为扭转弹簧。弹性件140连接支架130与上机壳112的轴承112a。当第二连接器10(请参考图4B)自机体110的插槽110a内拔除时,弹性件140的弹力驱动支架130回复到第一位置,以使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维持在插槽110a内。由此,可便于让第一连接器120与第二连接器10再次连接。
图5是图4A的连接器结构在第一位置的立体图。图6是图4B的连接器结构在第二位置的立体图。请参考图4A至图4B、图5与图6,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120包括壳体122与电路板124。壳体122配置在机体110的插槽110a内,且壳体122具有一镂空部122a,其邻近插槽110a的开口110b(请参考图3)。当支架130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收纳于镂空部122a。当支架130从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时,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从壳体122的镂空部122a经由插槽110a的开口110b而移出机体110的插槽110a。电路板124配置在壳体122内,且具有多个端子124a暴露在壳体122的镂空部122a。
详细而言,壳体122是由第一板件122b与第二板件122c构成。电路板124配置在第一板件122b上。第二板件122c弯曲地跨接于第一板件122b的相对两侧而使电路板124位于其间,且第一板件122b的侧缘相对于第二板件122c的侧缘突出,而镂空部122a位于第二板件122c与插槽110a的开口110b之间。当支架130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与第二板件122c的表面s位于同一平面p上。详细地说,当第二连接器10插入机体110的插槽110a时,第二连接器10实质上被夹持在第一板件122b与第二板件122c之间,且第二连接器10的底部被位于同平面p的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与第二板件122c的表面s所支撑。因此,第二连接器10分别通过承靠面132a与表面s支撑,可进一步加大对于第二连接器10的支撑区域,使连接器结构120a具有更佳的支撑性。
再者,当支架130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与第二板件122c的表面s夹一角度θ,其中此角度θ可为一锐角,且例如为45度。通过此角度θ设计,可使第二连接器10以一施力方向D1施力于支架130的承靠面132a上时,通过承靠面132a相对于该施力方向D1是呈一斜面的状态,而容易驱动支架130由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支架可在两位置之间转动,而让支架的承靠面在第二位置中被旋出于机体的插槽外,并使支架的承靠面承靠第二连接器的局部。由此,连接器结构可对于第二连接器维持良好的夹持力以确保支撑性。故,可避免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于连接时产生脱落的风险,导致两连接器接触不良,使得两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失效。因此,使用上述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可维持较佳的可靠度。此外,当支架被旋入于机体的插槽内时,支架的外缘可适配于插槽的开口,使得连接器结构的外型与机体的外型结合为一体。由此,使用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可同于满足可靠度以及薄型化的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一插槽,该连接器结构包括:
一第一连接器,设置在该插槽内;以及
一支架,枢接于该插槽的内壁以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该支架具有一承靠面,当一第二连接器插入该插槽而连接至该第一连接器时,该第二连接器施力于该承靠面以驱动该支架从该第一位置转至该第二位置,且使该承靠面支撑该第二连接器的局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承靠面位于该插槽内,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承靠面位于该插槽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包括:
一壳体,配置在该插槽内,该壳体具有一镂空部,邻近该插槽的开口,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承靠面收纳于该镂空部,当该支架从该第一位置转换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承靠面从该镂空部经由该插槽的该开口而移出该插槽;以及
一电路板,配置在该壳体内,该电路板具有多个端子暴露在该镂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是由一第一板件与一第二板件构成,该电路板配置在该第一板件上,该第二板件弯曲地跨接于该第一板件的相对两侧而使该电路板位于其间,该镂空部位于该第二板件与该插槽的该开口之间,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支架的该承靠面与该第二板件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承靠面与该第二板件的表面夹一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件,连接该支架与该插槽的该内壁,该弹性件恒驱动该支架移至该第一位置,以使该承靠面维持在该插槽内。
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体,具有一插槽;
一第一连接器,设置在该插槽内;以及
一支架,枢接于该插槽的内壁以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该支架具有一承靠面,当一第二连接器插入该插槽而连接至该第一连接器时,该第二连接器施力于该承靠面以驱动该支架从该第一位置转至该第二位置,且使该承靠面支撑该第二连接器的局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承靠面位于该插槽内,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承靠面位于该插槽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包括:
一壳体,配置在该插槽内,该壳体具有一镂空部,邻近该插槽的开口,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承靠面收纳于该镂空部,当该支架从该第一位置转换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承靠面从该镂空部经由该插槽的该开口而移出该插槽;以及
一电路板,配置在该壳体内,该电路板具有多个端子暴露在该镂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是由一第一板件与一第二板件构成,该电路板配置在该第一板件上,该第二板件弯曲地跨接于该第一板件的相对两侧而使该电路板位于其间,该镂空部位于该第二板件与该插槽的该开口之间,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支架的该承靠面与该第二板件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当该支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承靠面与该第二板件的表面夹一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件,连接该支架与该插槽的该内壁,该弹性件恒驱动该支架移至该第一位置,以使该承靠面维持在该插槽内。
CN201410030541.9A 2014-01-22 2014-01-22 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47956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0541.9A CN104795666A (zh) 2014-01-22 2014-01-22 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0541.9A CN104795666A (zh) 2014-01-22 2014-01-22 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5666A true CN104795666A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0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0541.9A Pending CN104795666A (zh) 2014-01-22 2014-01-22 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9566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2019B1 (en) * 2000-10-13 2002-11-19 3Com Corporation Retracting modular jack for portable appliance connections
CN202917717U (zh) * 2012-11-09 2013-05-0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电连接器以及具有薄型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203277757U (zh) * 2013-05-03 2013-11-06 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线连接器
CN203398424U (zh) * 2013-09-04 2014-01-15 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2019B1 (en) * 2000-10-13 2002-11-19 3Com Corporation Retracting modular jack for portable appliance connections
CN202917717U (zh) * 2012-11-09 2013-05-0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电连接器以及具有薄型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203277757U (zh) * 2013-05-03 2013-11-06 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线连接器
CN203398424U (zh) * 2013-09-04 2014-01-15 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4924B (zh) 用于提供数字信号的扩展坞
US905286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103947056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
CN103682765B (zh) 通用串行总线插槽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CN101931154B (zh) 通用串行总线装置
TWI631774B (zh) 鍵盤、接觸點結構及組裝接觸點結構之方法
CN104571315A (zh) 可分离电子装置
CN204481220U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USB Type-C连接母座
JP2015088808A (ja) 防水コネクタ構造を具えた電子機器
CN103138097B (zh) 通用串行汇流排连接器
CN104979720A (zh) 连接器结构
CN105098430A (zh) 具有浮动式连接器的连接装置
US20150138727A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204005126U (zh) 挂架模块
CN104795666A (zh) 连接器结构与具有连接器结构的电子装置
JP2013242976A (ja)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05375191A (zh) 电子装置及其托盘单元
US9541953B2 (en) Electronic assembly
CN103779725B (zh) 导引模块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
CN203707391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TWI449275B (zh) The use of magnetic coupling structure
CN205693047U (zh) 电连接器
CN206313829U (zh) 电子设备
CN205429235U (zh) 电连接器
TWI760613B (zh) 電連接器與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