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3317A -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3317A
CN104793317A CN201510018456.5A CN201510018456A CN104793317A CN 104793317 A CN104793317 A CN 104793317A CN 201510018456 A CN201510018456 A CN 201510018456A CN 104793317 A CN104793317 A CN 104793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object side
imaging lens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84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3317B (zh
Inventor
米泽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93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3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3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3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广角的、且透镜总长被缩短化、并且F数小、并在周边视场角向像面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受到抑制、还可以应对高像素化推进的摄像元件的高性能的摄像透镜,和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由前群(GA)、光阑,后群(GB)构成。前群(GA)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的透镜分别是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透镜、负透镜。前群(GA)的从像侧起第1个、第2个的透镜均是正透镜。后群(GB)从物体侧依次由正透镜、负透镜、1枚以上的正透镜构成。摄像透镜在将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最大全视场角设为2ω时满足:2ω>130°的条件式。

Description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更详细地说,是涉及可以适用于数码相机、监控摄像机、车载摄像头等的摄像透镜,和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上述领域的摄像装置中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的摄像元件,作为可以在这样的摄像装置中使用的透镜系统,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3所述的。专利文献1~3所述的透镜系统,从物体侧依次由:多个透镜而成的前群、光阑、多个透镜而成的后群构成。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2425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2-1083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4929770号公报
用于上述领域的摄像装置的摄像透镜,要求小型、F数小、广角。另外近年来,由于照相机所搭载的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推进,所以要求可以应对高像素化的并能够取得高清晰度的图像的高性能的摄像透镜。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透镜系统,透镜总长长,不能说小型化充分。专利文献2所述的透镜系统,由于在周边视场角向像面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大,故在与摄像元件的组合使用上被要求改善。专利文献3所述的透镜系统,球面像差的校正不足,F数没有达到足够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是广角的、且透镜总长又得到缩短化、并且具有小F数、并在周边视场角向像面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也得到抑制、还可以应对高像素化推进的摄像元件的具有高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和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由前群、光阑、后群在实质上构成,前群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分别是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透镜、负透镜,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均是正透镜,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分别是正透镜、负透镜,后群在比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更靠像侧具有1枚以上的透镜,在比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透镜全部是正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
2ω>130°      (1)
其中,
2ω: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最大全视场角
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后群是如下4枚结构,其从物体侧依次由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被互相接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是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透镜。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被互相接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前群是如下5枚结构,其从物体侧依次由负弯月透镜、负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5),(2-1)~(4-1)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的组合。
10<vAr1-vAr2<60      (2)
10<vAr1-vAr2<40       (2-1)
20<vBp-vBn<70       (3)
30<vBp-vBn<60       (3-1)
2<(DAr1+DAr2)/f<4      (4)
2<(DAr1+DAr2)/f<3.5       (4-1)
TL/f<20       (5)
其中,
vAr1: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Ar2:前群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Bp: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Bn: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f:全系统的焦距
DAr1: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的中心厚度
DAr2:前群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的中心厚度
TL: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从前群的最物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还有,上述的所谓“由~实质上构成”的“实质上”,意思是除了所列举的构成要件以外,也可以包含实质上不具备光焦度的透镜、光阑和保护玻璃及滤光片等的透镜以外的光学零件,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手抖补正机构等的机构部分等。
还有,上述的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的面形状、光焦度的符号,在含有非球面的情况下,均认为是在近轴区域。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摄像透镜。
根据本发明,在从物体侧依次配置有前群、光阑、后群而成的透镜系统中,因为适宜地设定各透镜群具有的透镜的构成,并使之满足规定的条件式,所以能够提供既是广角的、且透镜总长又得到缩短化、并且具有小F数、并在周边视场角向像面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也受到抑制、还可以应对高像素化推进的摄像元件的具有高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和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构成与光路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构成与光路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构成与光路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从纸面左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倍率色像差。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从纸面左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倍率色像差。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从纸面左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倍率色像差。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加以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构成与光路的剖面图。图1所示的例子,对应后述的实施例1。同样,图2、图3分别表示与后述的实施例2、3对应的摄像透镜的构成与光路的剖面图。还有,图1~图3所示的例子的基本的构成和图示方法相同,因此以下主要一边参照图1所示的例一边进行说明。在图1中,左侧是物体侧,右侧是像侧,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轴上光束2、最大视场角的轴外光束3、最大全视场角的半值ω也一并图示。
摄像透镜沿着光轴Z从物体侧依次实质上由前群GA、孔径光阑St、后群GB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前群GA从物体侧依次配置透镜La1~La5而成,后群GB从物体侧依次配置透镜Lb1~Lb4而成。但是,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构成前群GA的透镜的枚数和形状,构成后群GB的透镜的枚数和形状不限定为图1所示的。还有,图1所示的孔径光阑St不一定表示其大小和形状,而表示其在光轴Z上的位置。
另外,图1中表示是在最像侧(也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和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平行平板状的光学构件PP的例子。摄像透镜被搭载于摄像装置时,因为可考虑以适宜具备用于保护摄像元件的保护玻璃、和对应摄像装置的规格的低通滤光片和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等的各种滤光片的方式构成摄像装置,所以光学构件PP是这些的假设下的部件,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省略掉光学构件PP的构成。
在前群GA的最物体侧(也称最靠物体侧),配置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透镜。通过在全系统的最物体侧配置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有利于广角化。另外,在全系统的最物体侧,配置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透镜,能够抑制像散的发生。
前群GA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是负透镜。通过使全系统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为负透镜,有利于广角化。通过使前群GA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这2枚透镜为负透镜,能够得到广角化所需要的负光焦度,另外,在全系统的最物体侧连续配置2枚负透镜,有利于广角化。
在前群GA的最像侧配置有正透镜。由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轴上色像差、像面弯曲,另外,能够适宜地实现透镜总长的缩短化。前群GA的最像侧的透镜,优选为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透镜,这种情况下,能够更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
前群GA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是正透镜。由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倍率色像差、像面弯曲,另外,能够适宜地实现透镜总长的缩短化。
摄像透镜,作为透镜系统整体一边采用反焦型的构成,一边使前群GA的从像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为正透镜,从而能够实现透镜总长的缩短化。
优选前群GA的从像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互相接合。使这2枚透镜成为胶合透镜时,能够有助于透镜总长的缩短化,并且能够防止最物体侧的透镜的大直径化,因此能够实现透镜系统的小型化,另外,能够提高组装的稳定性。
前群GA,例如能够为如下5枚结构,其从物体侧依次由负弯月透镜、负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构成。如此在前群GA配置3枚负透镜时,能够一边抑制像散和负的畸变的发生,一边将广角化所需的负光焦度适当分配给3枚负透镜,同时能够确保广角化所需要的负光焦度。另外,使前群GA为上述5枚结构时,能够利用前群GA的2枚正透镜,良好地校正在前群GA的3枚负透镜发生的倍率色像差。
在后群GB的最物体侧配置有正透镜。由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轴上色像差、像面弯曲,另外,能够适宜地实现透镜总长的缩短化。
后群GB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是负透镜。由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倍率色像差。
优选后群GB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被互相接合。使这2枚透镜成为胶合透镜时,能够有助于透镜总长的缩短化,并且能够提高组装的稳定性。
就后群GB而言,比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更靠像侧具有1枚以上的透镜。比后群GB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透镜全部是正透镜。由此,能够将周边视场角中向像面Sim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适宜地抑制得很小,另外,能够防止后群GB的最物体侧的透镜的正光焦度过大,能够适宜地校正球面像差。
上述的后群GB的透镜构成也考虑以下所述的作用效果而决定。后群GB为了校正轴上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而优选具有负透镜。但是,作为假设在后群GB的最物体侧配置负透镜时,就会对从前群GA入射到后群GB的未被充分会聚的光线赋予发散作用,因此优选在后群GB的最物体侧配置正透镜。另外,为了朝向像面Sim而使光束会聚,优选后群GB的最像侧的透镜和像面Sim邻域的透镜为正透镜。因此,如上述,在本发明中,使后群GB的透镜构成为,从物体侧依次由正透镜、负透镜、1枚以上的正透镜构成,据此构成,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倍率色像差、球面像差,并且能够将周边视场角中向像面Sim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抑制得小。
就后群GB而言,例如能够为如下4枚结构,其从物体侧依次由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构成。这种情况下,例如,利用后群GB的最像侧的透镜,将周边视场角中向像面Sim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抑制得小,这样的效果能够得到;利用后群GB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抑制球面像差的发生,这样的效果能够得到。
更具体地说,例如,就摄像透镜而言,如图1所示的例子,能够如下构成,即,前群GA从物体侧依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透镜、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透镜、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透镜、双凸透镜、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透镜构成;后群GB从物体侧依次由:双凸透镜、双凹透镜、使平面朝向物体侧的平凸透镜、使平面朝向像侧的平凸透镜构成。或者,如图3所示的例子,也可以如下构成,即,前群GA从物体侧依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透镜、使平面朝向物体侧的平凹透镜、双凸透镜、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透镜构成;后群GB从物体侧依次由:双凸透镜、双凹透镜、双凸透镜、使平面朝向像侧的平凸透镜构成。
还有,前群GA可以是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或者也可以是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群。优选后群GB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例如,使前群GA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后群GB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时,有利于小型化,使前群GA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群,后群GB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时,有利于广角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以满足下述条件式(1)的方式构成。以不在条件式(1)的下限以下的方式构成,能够达成广角化,可以拍摄宽阔的视场角范围。
2ω>130°       (1)
其中,
2ω: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最大全视场角
另外,该摄像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vAr1-vAr2<60       (2)
其中,
vAr1: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Ar2:前群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以不在条件式(2)的下限以下的方式构成,能够避免前群GA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的轴上色像差的校正的效果、和前群GA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的倍率色像差的校正的效果不足,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以不在条件式(2)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够避免前群GA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的轴上色像差的校正的效果、和前群GA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的倍率色像差的校正的效果过剩,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在前群GA的从像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接合时,有关条件式(2)的上述效果更加显著。
为了一边取得有关条件式(2)的下限的效果,一边进一步提高有关条件式(2)的上限的效果,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1)。
10<vAr1-vAr2<40      (2-1)
另外,该摄像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20<vBp-vBn<70      (3)
其中,
vBp: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Bn: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以不在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的方式构成,能够避免后群GB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透镜的轴上色像差的校正的效果、和后群GB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的倍率色像差的校正的效果不足,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以不在条件式(3)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够避免后群GB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透镜的轴上色像差的校正的效果、和后群GB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的倍率色像差的校正的效果过剩,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在后群GB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透镜接合时,有关条件式(3)的上述效果更加显著。
为了进一步提高有关条件式(3)的上述效果,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1)。
30<vBp-vBn<60       (3-1)
另外,该摄像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2<(DAr1+DAr2)/f<4       (4)
其中,
DAr1: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的中心厚度
DAr2:前群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的中心厚度
f:全系统的焦距
以不在条件式(4)的下限以下的方式构成,能够抑制从孔径光阑St至全系统的最物体侧的面的光轴上的距离,因此能够防止最物体侧的透镜的大直径化,能够实现透镜系统的小型化。以不在条件式(4)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够抑制透镜总长的增大。
为了一边获得有关条件式(4)的下限的效果,一边进一步提高有关条件式(4)的上限的效果,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1)。
2<(DAr1+DAr2)/f<3.5        (4-1)
另外,该摄像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以不在条件式(5)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透镜总长的缩短化容易。
TL/f<20       (5)
其中,
TL: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从前群的最物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f:全系统的焦距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可以实现既为广角、透镜总长又得到缩短化、且具有小F数、并且在周边视场角向像面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也得到抑制、还可以应对高像素化推进行摄像元件的且具有高光学性能的透镜系统。具体来说,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全系统的构成透镜枚数为8~9枚,全视场角为180°以上,F数为2.5左右的摄像透镜。
以上所述优选的构成和可以的构成,优选可为任意的组合,根据所要求的规格适宜选择性地采用。
接下来,对于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构成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前群GA、孔径光阑St、具有正光焦度的后群GB构成。前群GA从物体侧依次由透镜La1~透镜La5构成,后群GB从物体侧依次由透镜Lb1~透镜Lb4构成。构成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全部是球面透镜。
表1中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数据。表1的框外上部示出关于d线的诸要素,f表示全系统的焦距,Bf表示空气换算距离下的后截距,FNo.表示F数,2ω表示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最大全视场角。
表1的Si一栏表示以最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物体侧的面作为第1号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号(i=1、2、3、...)的面编号,Ri一栏表示第i号面的曲率半径,Di一栏表示第i号面和第i+第1号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还有,就曲率半径的符号而言,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面形状的为正,使凸面朝向像侧的面形状的为负。
表1的Ndj一栏表示以最物体侧的构成要素作为第1号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号(j=1、2、3、...)光学零件的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j一栏表示第j号光学零件的对d线的阿贝数。还有,表1中还一并示出孔径光阑St和光学构件PP。表1中,相当于孔径光阑St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记述面编号和(St)这样的词语,相当于像面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记述面编号和(Sim)这样的词语。
在以下所示的各表中,角度的单位使用度,长度的单位使用mm,但因为光学系统按比例放大或按比例缩小也可以使用,所以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单位。另外,以下所示的各表中记述以规定的位数取整舍入的数值。
【表1】
实施例1
f=2.005,Bf=2.510,FNo.=2.50,2ω=184.4
图4中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诸像差。图4中,从纸面左依次分别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distortion)、倍率色像差(倍率的色像差)的像差图。表示球面像差的像差图中,分别以黑色实线、长虚线、短虚线、灰色实线表示关于d线(波长587.6nm)、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g线(波长435.8nm)的像差。在表示像散的像差图中,分别以实线、短虚线表示弧矢方向、子午方向的关于d线的像差。表示畸变的像差图中,以实线表示关于d线的像差。表示倍率色像差的像差图中,分别以长虚线、短虚线、灰色实线表示关于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g线(波长435.8nm)的像差。表示球面像差的像差图的FNo.意思是F数,表示其他的像差的像差图的ω意思是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最大全视场角的半值(半视场角)。
上述的实施例1的说明中阐述的图示方法、各数据的标记、意思、记述方法等,除非特别特指出,否则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一样,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构成如图2所示。其中,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取代图1所示例的光学构件PP,将2枚平行平板状的光学构件PP1、PP2配置在最像侧的透镜面与像面Sim之间。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前群GA、孔径光阑St、具有正光焦度的后群GB构成。前群GA从物体侧依次由透镜La1~透镜La5构成,后群GB从物体侧依次由透镜Lb1~透镜Lb4构成。构成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全部是球面透镜。
表2中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数据。图5中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诸像差。图5中,从纸面左依次,分别示出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distortion)、倍率色像差(倍率的色像差)的像差图。
【表2】
实施例2
f=1.951,Bf=2.616,FNo.=2.50,2ω=186.2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构成如图3所示。其中,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代替图1所示例的光学构件PP,将2枚平行平板状的光学构件PP1、PP2配置在最像侧的透镜面与像面Sim之间。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前群GA、孔径光阑St、具有正光焦度的后群GB构成。前群GA从物体侧依次由透镜La1~透镜La4构成,后群GB从物体侧依次由透镜Lb1~透镜Lb4构成。构成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全部是球面透镜。
表3中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数据。图6中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诸像差。图6中,从纸面左依次,分别示出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distortion)、倍率色像差(倍率的色像差)的像差图。
【表3】
实施例3
f=2.022,Bf=3.011,FNo.=2.50,2ω=195.6
表4中表示上述实施例1~3的摄像透镜的条件式(1)~(5)的对应值。表4所示的值以d线为基准。
【表4】
式编号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1) 184.4 186.2 195.6
(2) vAr1-vAr2 34.62 29.82 11.19
(3) vBp-vBn 35.72 37.36 57.76
(4) (DAr1+DAr2)/f 2.44 2.61 2.97
(5) TL/f 13.11 13.01 12.75
由以上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3的摄像透镜,全系统由8枚或9枚透镜构成,透镜总长既得到缩短化,又可广角构成,最大全视场角处于大约180°~200°的范围,又具有小F数,F数为2.50,在周边视场角向像面Sim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也受到抑制,诸像差得到良好校正,可实现高光学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可适用于数码相机、监控摄像机、车载摄像头等的摄像装置,和各种照相机的交换透镜。接着,一边参照图7,一边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图7中,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10的概略构成图。
图7所示的摄像装置10,具备如下:摄像透镜1;配置在摄像透镜1的像侧的滤光片4;拍摄由摄像透镜1成像的被摄物体的像的摄像元件5;信号处理部6。还有,图7所示的摄像透镜1是概念性图示一例,不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详细构成。
就摄像元件5而言,其拍摄由摄像透镜1形成的被摄物体的像而转换成电信号,使其摄像面与摄像透镜的像面一致而进行配置。作为摄像元件5,例如能够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和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来自摄像元件5的输出信号由信号处理部6进行运算处理。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限定,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的值等,不限定为上述各数值实施例中所示的值,而能够取其他的值。

Claims (14)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依次由前群、光阑、后群在实质上构成,
所述前群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的透镜,分别是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透镜、负透镜,
所述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第2个的透镜均是正透镜,
所述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的透镜分别是正透镜、负透镜,
所述后群在比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更靠像侧具有1枚以上的透镜,在比所述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透镜全部是正透镜,
满足下述条件式(1),
2ω>130°   (1)
其中,
2ω: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最大全视场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后群从物体侧依次由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第2个的透镜被相互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是使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vAr1-vAr2<60   (2)
其中,
vAr1:所述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Ar2:所述前群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第2个的透镜被相互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3),
20<vBp-vBn<70   (3)
其中,
vBp:所述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1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Bn:所述后群的从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2-1),
10<vAr1-vAr2<40   (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3-1),
30<vBp-vBn<60   (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4),
2<(DAr1+DAr2)/f<4   (4)
其中,
DAr1:所述前群的从像侧起第1个透镜的中心厚度,
DAr2:所述前群的从像侧起第2个透镜的中心厚度,
f:全系统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4-1),
2<(DAr1+DAr2)/f<3.5   (4-1)。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满足下述条件式(5),
TL/f<20   (5)
其中,
TL:在无限远物体合焦的状态下的从所述前群的最物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f:全系统的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中,
所述前群从物体侧依次由负弯月透镜、负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构成。
14.一种摄像装置,其中,
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
CN201510018456.5A 2014-01-17 2015-01-14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Active CN104793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6642A JP6219176B2 (ja) 2014-01-17 2014-01-17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4-006642 2014-0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3317A true CN104793317A (zh) 2015-07-22
CN104793317B CN104793317B (zh) 2018-08-28

Family

ID=53544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8456.5A Active CN104793317B (zh) 2014-01-17 2015-01-14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85567B2 (zh)
JP (1) JP6219176B2 (zh)
CN (1) CN10479331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4562A (zh) * 2016-07-20 2016-09-28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鱼眼监控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CN106019540A (zh) * 2016-07-27 2016-10-12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像素超广角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CN106291887A (zh) * 2016-09-12 2017-01-04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眼镜头
CN109143534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与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
US10809497B2 (en) 2017-06-23 2020-10-20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Optical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3489926A (zh) * 2016-07-13 2021-10-08 索尼公司 成像装置、成像器件和图像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969B (zh) * 2016-06-03 2021-04-27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7065137B (zh) * 2017-03-30 2023-03-28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广角摄像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摄像模组
US11442255B2 (en) * 2017-06-02 2022-09-13 Owl Labs, Inc. Wide angle lens and camera system for peripheral field of view imaging including eight lenses of ---++-++ or nine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CN114114620B (zh) * 2021-11-19 2023-05-09 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日夜高低温共焦光学镜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4985A (ja) * 1999-10-28 2001-05-11 Cosina Co Ltd 広角レンズ
CN1755412A (zh) * 2004-09-27 2006-04-05 富士能株式会社 变焦距光学系统
JP2012198503A (ja) * 2011-03-07 2012-10-18 Panasonic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9770B2 (ja) 2006-03-17 2012-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554143B2 (ja) 2010-05-17 2014-07-23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463265B2 (ja) 2010-11-17 2014-04-0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広角レンズ
JP5663082B2 (ja) * 2011-02-28 2015-02-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変倍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4985A (ja) * 1999-10-28 2001-05-11 Cosina Co Ltd 広角レンズ
CN1755412A (zh) * 2004-09-27 2006-04-05 富士能株式会社 变焦距光学系统
JP2012198503A (ja) * 2011-03-07 2012-10-18 Panasonic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9926A (zh) * 2016-07-13 2021-10-08 索尼公司 成像装置、成像器件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5974562A (zh) * 2016-07-20 2016-09-28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鱼眼监控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CN105974562B (zh) * 2016-07-20 2018-08-28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鱼眼监控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CN106019540A (zh) * 2016-07-27 2016-10-12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像素超广角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CN106019540B (zh) * 2016-07-27 2018-10-09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像素超广角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CN106291887A (zh) * 2016-09-12 2017-01-04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眼镜头
CN106291887B (zh) * 2016-09-12 2021-04-23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鱼眼镜头
US10809497B2 (en) 2017-06-23 2020-10-20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Optical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9143534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与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3317B (zh) 2018-08-28
US9285567B2 (en) 2016-03-15
JP2015135405A (ja) 2015-07-27
JP6219176B2 (ja) 2017-10-25
US20150205077A1 (en)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73137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4793317A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203882004U (zh)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203981955U (zh) 摄像镜头和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3502868B (zh) 摄像透镜和设置有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204065536U (zh)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104220916B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203941337U (zh)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3576295B (zh)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CN203773142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203773129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JP5687390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203773143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该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203745712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该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6054354A (zh) 摄像镜头
CN104238086A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203773136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2778742B (zh) 影像拾取镜头
US9615008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203773140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该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4094156A (zh) 广角镜头和摄像装置
CN105319693A (zh) 后辅助透镜
CN104011577A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3424845A (zh) 远摄镜头系统
CN104834078A (zh) 增距镜头和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