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9280A - 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9280A
CN104789280A CN201410823232.7A CN201410823232A CN104789280A CN 104789280 A CN104789280 A CN 104789280A CN 201410823232 A CN201410823232 A CN 201410823232A CN 104789280 A CN104789280 A CN 104789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diesel oil
oil
diesel
emulsify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232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社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bo Kun Yuan Ener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bo Kun Yuan Ener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Kun Yuan Ener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bo Kun Yuan Ener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232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892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89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9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能源产业技术领域,该环保清洁柴油中所含乳化剂的原料配比为:油酸15~75份,甲醇10~45份,环己胺5~52份,一乙醇胺5~45份,辛醇3~35份,润滑剂0.1~5份,二茂铁0.1~5份,抗氧剂264 0.1~6份;该柴油中所含乳化剂和水的配比为:0.5~1.2;乳化剂: 1水。该环保清洁柴油能达到各种车辆工程机械的实际应用要求,能够克服其他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缺点,符合国家对车辆尾气排发基本要求。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产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根据我国及全世界石油能源的资源紧缺,能源技术的研发是全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课题,所以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乳化柴油的生产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相对存在着以下缺陷和不足:
1.排放的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烟度均达不到环保要求;
2.实际运途加油中,油品混合后出现其它反应。A.变色 B.变浑浊 C.有紫状 D.皂化物不能速溶等;
3.在使用中需要极限马力时,出现燃烧不充分造成车辆熄火;
4.普遍存在马力不足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环保清洁柴油中所含乳化剂的原料配比为:
油酸15~75份,
甲醇10~45份,
环己胺5~52份,
一乙醇胺5~45份,
辛醇3~35份,
润滑剂0.1~5份,
二茂铁0.1~5份,
抗氧剂264   0.1~6份;
该柴油中所含乳化剂和水的配比为: 0.5~1.2 乳化剂: 1水。
环保清洁柴油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油酸按上述配比计量加入反应釜,要求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温度为45℃~75℃之间,搅拌速度为每分钟85~120转,搅拌时间为30~45分钟,停止加热;
然后按上述乳化剂原料的配比顺序投料,依次加入甲醇、环已胺、一乙醇胺、辛醇、润滑剂、二茂铁、抗氧剂264;
全部投料完毕后,继续搅拌20~35分钟,均匀混合,颜色为透明浅橙色;
将ph值调为弱碱或中性;
整个生产过程在常压条件下进行。
1.油酸
油酸(英语:Oleic acid)别称:(Z)~9~十八(碳)烯酸,是一种单不饱和Omega~9脂肪酸,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化学式C18H34O2 (或CH3(CH2)7CH=CH(CH2)7COOH)。将油酸加氢加成得到硬脂酸。油酸的双键反式异构体称为反油酸。英文名称“oleic acid”源自“橄榄”(Olive)。
纯油酸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动物油或植物油气味,久置空气中颜色逐渐变深,工业品为黄色到红色油状液体,有猪油气味。
纯油酸熔点16.3℃,沸点350~360℃,相对密度0.8935(20/4℃),折射率 1.4585~1.4605,闪点189℃。
上游原料:蓖麻油、大豆油、硫酸、硫酸镁、氯化钠、山梨醇、烧碱、脂肪酸、植物油、棕榈油。
下游产品:二聚酸、三聚酸、单酸、季戊四醇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油酸乙酯、油酸月桂醇酯、油漆、各色醇酸调合漆、氨基烘干清漆、聚酯亚光清漆、洗涤剂808、高温匀染剂BOF、匀染剂GS、油酸聚氧乙烯酯。
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易燃。遇碱易皂化,凝固后生成白色柔软固体。 在高热下极易氧化、聚合或分解。无毒。
油酸与硝酸作用,则异构化为反式异构体,反油酸的熔点为44~45℃;氢化则得硬脂酸;用高锰酸钾氧化则得正壬酸和壬二酸的混合物。油酸由于含有双键,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时能发生自氧化作用,局部转变成含羰基的物质,有腐败的哈喇味,这是油脂变质的原因。商品油酸中,一般含7%~12%的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和硬脂酸等。
油酸的钠盐或钾盐是肥皂的成分之一。纯的油酸钠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可用作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并可用于治疗胆石症。油酸的其他金属盐也可用于防水织物、润滑剂、抛光剂等方面,其钡盐可作杀鼠剂。
存在形式:油酸与其他脂肪酸一起,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一切动植物油脂中。在动物脂肪中,油酸在脂肪酸中约占40%~50%。在植物油中的变化较大,茶油中可高达83%,花生油中达54%,橄榄油中达55~83%,而椰子油中则只有5%~6%。
主要用于制备塑料增塑剂环氧油酸丁酯或环氧油酸辛酯。毛纺工业用于制备抗静电剂和润滑柔软剂。木材工业用于制备抗水剂石蜡乳化液。经氧化制备壬二酸,是聚酰胺树脂(尼龙)的原料。也可用作农药乳化剂、印染助剂、工业溶剂、金属矿物浮选剂、脱模剂、油脂水解剂,用于制备复写纸、打字纸、圆珠笔油及各种油酸盐等。作为化学试剂、用作色谱对比样品及用于生化研究,核定钙、氨、铜,测定镁、硫等。
油酸的75%酒精溶液可以用作除锈剂。
2.甲醇
甲醇系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CAS号有67~56~1、170082~17~4,分子量32.04,沸点64.7℃。又称“木醇”或“木精”。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通常由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制得。
甲醇柴油、甲醇、添加剂按照一定的体积或质量比经过严格的流程调配而成的新型环保清洁燃料。清洁甲醇柴油是国标轻柴油中按体积或重量比加入一定比例(15%,50%,90%)的变性燃料甲醇配制而成的一种环保节能燃料。甲醇柴油具有搞清洁、低排放已经被广大用户广泛使用。
清洁甲醇柴油其外观为接近于柴油的澄清透明液体,粘度、热值等指标均接近柴油,可替代柴油使用于内燃机柴油机车、工业锅炉、灶炉等领域。清洁甲醇柴油是通过胶体表面化学原理的运用,在甲醇柴油助溶剂及配制技术上取得突破,解决了甲醇与柴油难以互溶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两项技术创新:一是通过助溶剂使甲醇与柴油可以不同比例混溶,且稳定期长;二是该助溶剂能够提高甲醇柴油的热效率,满足发动机的动力需求。具有闪点55℃以上、标号达到~45#、高低温不分层、遇水不乳化、不需要任何互溶剂和助溶剂、抗氧化好延长原柴油存储期一倍以上。
(1)、动力性强甲醇柴油助溶剂配制过程中,复配了提高热值、增强动力的组分,并辅之以机械技术,使“华顿M15甲醇柴油”与同类产品经较,动力性增强。
(2)、排污量少使用甲醇柴油其有害排放物CO、HC和NOX明显降低,排放烟度下降幅度超过80%.
(3)、滤点降低该产品的凝点和滤点可比同标号柴油降低7~9个单位。
(4)、通用性好无需改变柴油发动机结构及参数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能满足发动机的要求和稳定运行。且与同标号成品柴油具有等同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5)、适用范围广华顿清洁甲醇柴油(M15)主要适用于各种用途的柴油发动机、机动车辆;M50适用于工业窑炉;M90适用于灶炉。
(6)、保持期长甲醇柴油在水份含量不超标或正常温度范围内,可稳定保持三个月以上,可以解决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各环节所需的时间。
甲醇柴油作为新型燃料,在节能方面如今公认的机理为微爆理论。
(1):微爆作用,对于油包水型的微乳液,由于甲醇的沸点低于燃油沸点(130℃以上)当油表面燃烧时,内部甲醇受热并气化,体积急剧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油滴爆破,油滴进一步微粒化,形成二次雾化,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加,提高了燃烧效率,达到节能效果。
(2):加速燃烧反应,甲醇在气化过程中,分子中的OH基团活性大大增强,一氧化碳尽可能完全燃烧。相当于”水煤气反应’从而加速燃油裂解所形成焦炭的燃烧,抑制了烟尘的生成。
微乳化节油率5%~15%,排气温度降低20%~60%烟度降低40%~77%,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量约为柴油的25%,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上都有较可观效果。
3.环己胺
无色液体。有鱼腥胺气味。相对密度0.8647(25/25℃)。沸点134.5℃。凝固点~17.7℃。折射率1.4565(25℃)。能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混溶。能随水蒸气挥发,并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易燃、有毒。用于合成脱硫剂、腐蚀抑制剂、硫化促进剂、乳化剂、抗静电剂、胶乳凝聚剂、石油产品添加剂、阻蚀剂、杀菌剂、杀虫剂等。可由环己醇氨解,或由苯胺在高温和高压下加氢而制得。
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为96.4℃,含水55.8%。具有强有机碱性质, 0.01%水溶液的pH值为10.5。易燃,遇明火、高热易燃。受热分解释出剧毒的烟雾。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用以制备环己醇、环己酮、己内酰胺、醋酸纤维和尼龙6等。环己胺本身为溶剂,可在树脂、涂料、脂肪、石蜡油类中应用。也可用于制取脱硫剂、橡胶抗氧剂、硫化促进剂、塑料及纺织品化学助剂、锅炉给水处理剂、金属缓蚀剂、乳化剂、防腐剂、抗静电剂、胶乳凝固剂、石油添加剂、杀菌剂、杀虫剂及染料中间体。环己胺的磺酸盐,作为人工甘味料,用于食品、饮料和医药。
用作锅炉给水ph值调节剂。环己胺属于挥发性物质,加药后很容易到达整个系统。若ph低于8.5,对环己胺处理效果不利。
由苯胺催化加氢而得,可分为常压法和加压法。此外,通过环己烷或环己醇的催化氨解,硝基环己烷还原,以及氢存在下的环己酮催化氨解等方法均可制得环己胺。
4.一乙醇胺
乙醇胺,又称2~氨基乙醇、2~羟基乙胺或一乙醇胺,英文缩写ETA或MEA,化学式C2H7NO,是一种伯胺有机化合物。具有吸湿性、毒性、可燃性和腐蚀性。存在于磷脂,并与胆碱共存,因此乙醇胺也称为胆胺。
性状:常温下为无色粘稠液体带氨味,溶于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与水、乙醇和丙酮等混溶,微溶于乙醚和四氯化碳,25℃时,在苯中的溶解度为1.4%,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为2.1%,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为0.2%。能吸收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加热后,又可将吸收的气体释放。可燃,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的危险。蒸气有毒。有极强的吸湿性。有乳化及起泡作用。能与无机酸和有机酸生成盐类,与酸酐作用生成酯类。其氨基中的氢原子可被酰卤、卤代烷等置换。
也用于表面活性剂、石油添加剂、防腐剂、油墨制造、有机合成原料,也可用于金属清洗剂、防锈剂的原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用于制造非离子型洗涤剂、乳化剂、汽车防冻液;用于生产乙烯胺系列产品的原料。在新能源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中,添加单乙醇胺可以作为脱色剂使用。
5.辛醇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可燃性液体。溶于约720倍的水,与多数有机溶剂互溶。相对密度0.834(20/20℃)。沸点184℃。熔点~70℃。闪点81.1℃。
辛醇主要用于制邻苯二甲酸酯类及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壬二酸二辛酯和癸二酸二辛酯等,分别用作塑料的主增塑剂和耐寒辅助增塑剂、消泡剂、分散剂、选矿剂和石油填加剂, 也用于印染、油漆、胶片等方面。
6.润滑剂
柴油是个复杂的混合物,包括烃类和非烃类,烃类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为适合低硫柴油的要求,采用一些精制手段,将硫含量控制在一定的标准内,柴油脱硫超过一定水平,柴油中的一些天然润滑性物质减少,导致柴油的润滑性降低或消失,柴油的润滑性又成为一个重要性的问题。某些低硫柴油的润滑性与高硫柴油一样好,甚至更好,低硫柴油的润滑性可能与硫含量无关;低硫柴油的润滑性主要由粘度和双环芳烃的含量决定。又指出硫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仅仅反映了柴油中极性化合物含量的大小。研究证实吡啶、吡咯、喹啉和吲哚等物质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单环、双环芳香烃抗磨性较低, 三环芳香烃抗磨性增高, 而硫醇、脂肪硫醚、芳香硫醚能增加磨损。用加氢裂化柴油为原料得出:含硫化合物、单环和双环芳烃含量与柴油组分的磨损关系不大;含氮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尤其是环烷酸)是改善柴油润滑性的主要物质,从一定意义上说,柴油的酸度越大,则润滑性越好;不同化合物混合后,对柴油的润滑性影响不同,有的具有加和效果,有的具有协和效果,有的则具有对抗效果。对柴油及组分的润滑性研究结果也显示:柴油的润滑性与硫含量、总芳烃含量、氮含量、粘度等没有较好的对应性,柴油润滑性的关键组分主要集中在较强极性的芳香性杂环化合物上,含氮极性化合物和酸性组分是有效的抗磨组分。  总之由于柴油组分过于复杂,分离确认每一种化合物是不可能也无必要的,因此对柴油有效抗磨润滑组分,目前只能定位于一些天然极性杂环化合物,而且种类多、结构复杂。
油泵的磨损机理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定论。
从柴油机的工况看,属于低温、高负荷的边界润滑,即吸附润滑,主要依靠物理和化学吸附膜来润滑,抗磨剂的分子结构对这种润滑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的吸附润滑除了要求吸附的分子是极性分子以利于附着在摩擦表面上外,还要求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利于生成紧密单层吸附膜。
提高低硫柴油润滑性的方法:添加润滑性添加剂是提高低硫柴油润滑性的根本图径。润滑性添加剂主要是一些极性化合物,在柴油中添加这些化合物,在不影响柴油其他性能的情况下,可改善柴油的润滑性能,具有简便、经济且行之有效的特点。目前使用的柴油润滑性添加剂主要有醇、醚、脂肪酸及其酯、盐类或具有清净作用的胺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一种油性剂,极性基是羧酸及其酯,它们吸附在金属 表面,减少金属的直接接触,起到边界润滑、减缓磨损的作用。添加剂量根据成分的种类、浓度的不同及柴油种类的不同而异,一般在50μg/g~300μg/g。
醇和醚都是含氧的极性化合物,醚加入柴油后,在750μg/g~1500μg/g间可以使柴油的润滑性显著提高。在某些浓度范围内,同分异构醚表现出更优越的润滑性能。试验显示脂肪醇的有效含量为750μg/g~1000μg/g,并且5种脂肪醇润滑的效果随分子链增长而增加。相对醚而言,脂肪醇能更好地提高燃料地润滑性,这可能是其极性较高地缘故。但总的来说,需要较高地醇和醚含量,润滑效果不明显。
脂肪胺和酰胺及其衍生物:酰胺作为润滑性添加剂的最佳添加浓度为0.5%;在较低的添加量0.2%时,起不到润滑的作用;在较高的添加量3%,柴油的润滑性也不会显著的上升。
羧酸做润滑性添加剂的羧酸主要为一些长链的脂肪酸化合物,含有极性很强的羧基和长的碳链,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能够有效的减少摩擦和磨损。
脂肪酸酯能改善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更多的添加量对润滑性没有显著的改进。
脂肪酸双酯及多酯在较小的添加量500~750ppm时就能改善低硫柴油的润滑性能,更多的添加剂量对润滑性提高不显著;同一种酸,随着醇链长的增加,生成的酯的润滑效果也更明显;但是对同一种醇,随着二羧酸链长的增加,生成的酯润滑性确没有显著提高。
脂肪酸酯及其衍生型抗磨剂是一类应用最多的柴油抗磨剂产品,主要有长链的不饱和酸和多元醇制备而成,但是采用多元醇为原料成本较高,且产品中可能会含有未反应的完全的脂肪酸。
 7.二茂铁
二茂铁是一种具有芳香族性质的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常温下为橙黄色粉末,有樟脑气味。熔点172度~174度,沸点249度,100℃以上能升华;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汽油、柴油等有机溶剂。与酸、碱、紫外线不发生作用,化学性质稳定,400度以内不分解。其分子呈现极性,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其在工业、农业、医药、航天、节能、环保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茂铁,又称二环戊二烯合铁、环戊二烯基铁,是分子式为Fe(C5H5)2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橙色晶型固体;有类似樟脑的气味;熔点172.5~173℃,100℃以上升华,沸点249℃;有抗磁性,偶极矩为零;不溶于水、10%氢氧化钠和热的浓盐酸,溶于稀硝酸、浓硫酸、苯、乙醚、石油醚和四氢呋喃。二茂铁在空气中稳定,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对热相当稳定,可耐470℃高温加热;在沸水、10%沸碱液和浓盐酸沸液中既不溶解也不分解。二茂铁是最重要的金属茂基配合物,也是最早被发现的夹心配合物,包含两个环戊二烯环与铁原子成键。
二茂铁由铁粉与环戊二烯在 300℃的氮气氛中加热,或以无水氯化亚铁与环戊二烯合钠在四氢呋喃中作用而制得。二茂铁可用作火箭燃料添加剂、汽油的抗爆剂和橡胶及硅树脂的熟化剂,也可做紫外线吸收剂。二茂铁的乙烯基衍生物能发生烯键聚合,得到碳链骨架的含金属高聚物,可作航天飞船的外层涂料。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是汽油中的抗震剂,它们比曾经使用过的四乙基铅安全得多。在英国的 Halfords 可以买到含二茂铁的汽油添加剂,它尤其适用于以前专为四乙基铅抗震剂设计的车辆。二茂铁分解出的铁沉积在火花塞表面,增强了其导热性。
添加二茂铁同样也可以减少柴油车冒出的煤烟。
二茂铁可用作火箭燃料添加剂,汽油的抗爆剂和橡胶及硅树脂的熟化剂,也可作紫外线吸收剂。二茂铁的乙烯基衍生物能发生烯键聚合,得到碳链骨架的含金属高聚物,可作航天飞船的外层涂料。二茂铁的消烟助燃作用发现较早,无讼是添加在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中,都能发挥这种效应,尤其对于在燃烧时产生烟大的烃类,其效果更为显著。其添加在汽油中有很好的抗震作用,但是由于氧化铁沉积到火花塞上影响发火而受到限制,为此,也有人使用排铁混合物以减少铁的沉积现象。二茂铁添加在煤油或柴油中,由于该发动机不用点火装置,所以不良的影响较少,在燃烧中除了消烟助燃外,其还有促使一氧化碳较化为二氧化碳的作用。
另外,它在燃烧中可提高燃烧热、增加功率而达到节能和减少大气污染的效果,二茂铁添加到锅炉燃料油中,可减少烟的生成和喷嘴积碳。在柴油中添加0.1%,可消烟30~70%,节油10~14%,功率提高10%。二茂铁用在固体火箭燃料中的使用报道更多,甚至还有掺在煤粉中作减速烟剂使用。在以高分子聚合物废料作燃料时,添加二茂铁后可降烟数倍,还可作塑料的减烟添加剂。除上述用途以外,二茂铁还有其他应用,作为铁肥料,有益于植物吸收,增长率加作物的含铁量,它的衍生物可作杀虫剂。二茂铁的工业和有机合成方面的用途也很多,例如,它的衍生物可作为橡胶或聚乙烯的抗氧剂、聚脲酯的稳定剂、异丁烯痉甲基化催化剂、高分子过氧化物的分解催化剂,增加甲苯氯化中对位氯甲苯的产率,在其他方面又可作为润滑油抗负荷添加剂、研磨材料的促进剂等。
二茂铁在化学、工业及医药等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用途,如:可用作燃油消烟剂或燃速调节剂、光敏剂、稳定剂、高分子材料改良剂等。
8.抗氧剂
抗氧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当其在聚合物体系中仅少量存在时,就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又被称为“防老剂”。抗氧剂能够分解过氧化物,终止长链烃的聚合,从而降低胶质长链烃聚合,阻止变黑,起到改善柴油稳定性的作用。
(1)、芳香胺类抗氧剂
芳香胺类抗氧剂,又称为橡胶防老剂,是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类,这类抗氧剂价格低廉,抗氧效果显著,但由于使制品变色,限制了它们在浅色和白色制品方面的应用,主要用在塑料、合成纤维、乳胶、石油制品、食品、药物和化妆品中。重要的芳香胺类抗氧剂有:二苯胺、对苯二胺和二氢喹啉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聚合物,可用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 、氯丁橡胶和异戊橡胶等制品中。
(2)、受阻酚类抗氧剂
受阻酚类抗氧剂是一些具有空间阻碍的酚类化合物,它们的抗热氧化效果显著,不会污染制品,发展很快。这类抗氧剂的品种很多,重要的产品有: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双(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硫醚、四〔β~(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等。这类抗氧剂主要用在塑料、合成纤维、乳胶、石油制品、食品、药物和化妆品中。
(3)、辅助抗氧剂
硫代二丙酸双酯是一类辅助抗氧剂,常与受阻酚类抗氧剂并用,效果显著,如:硫代二丙酸双酯,常与受阻酚类抗氧剂并用,效果显著,主要产品有:双十二碳醇酯、双十四碳醇酯和双十八碳醇酯。
亚磷酸酯也是辅助抗氧剂 ,主要产品有:三辛酯、三癸酯、三(十二碳醇)酯和三(十六碳醇)酯等。
抗氧剂的主要产品:
(1)、抗氧剂1010。白色流动性粉末,熔点120~125℃,毒性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剂。他在聚丙烯树脂中应用较多,是一种热稳定性高、非常适合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助剂,能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于其它大多数树脂。一般加入量不大于0.5%。
(2)、抗氧剂1076。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熔点为50~55℃,无毒,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烷和酯类等溶剂。可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ABS和丙烯酸等树脂的抗氧剂。具有抗氧性好、挥发性小、耐洗涤等特性。一般用量不大于0.5%;可用作食品包装材料成型用助剂。
(3)、抗氧剂CA。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0~188℃,毒性低,溶于丙酮、乙醇、甲苯和醋酸乙酯。适合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和聚酰胺树脂中的抗氧助剂,并可用于与同接触的电线、电缆。一般用量不超过0.5%。
(4)、抗氧剂164。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粉末或片状物。熔点在70℃,沸点在260℃左右、无毒。用于多种树脂中,用途广泛。更适合用于食品包装成型用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聚酯和聚苯乙烯)树脂中,一般用量为0.01%~0.5%。
(5)、抗氧剂DNP。浅灰色粉末,熔点230℃左右,易溶于苯胺和硝基苯中,不溶于水。适合于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树脂,除具有抗氧效能外,还有较好的热稳定作用和抑制铜、檬金属的影响。一般用量应不超过2%。
(6)、抗氧剂DLTP。白色结晶粉末,熔点在40℃左右,毒性低,不溶于水,能溶于苯、四氯化碳、丙酮。用于聚乙烯、聚丙烯、ABS和聚氯乙烯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可改变制品的耐热性和抗氧性。一般用量为0.05%~1.5%。
(7)、抗氧剂TNP。浅黄色粘稠液体,凝固点低于~5℃沸点大于105℃,无味,无毒,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苯和四氯化碳。适合于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聚酯等树脂,高温中抗氧化性能高,使用量不超过1.5%。
(8)、抗氧剂TPP。浅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19~24℃,沸点220℃,溶于醇、苯、丙酮。适合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的辅助抗氧剂,使用量应不超过3%。
(9)、抗氧剂MB。淡黄色粉末,熔点大于285℃,溶于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不溶于水和苯,适合于聚乙烯、聚酰胺和聚丙烯树脂的抗氧剂;本品不污染,不着色,可用于白色或艳色制品。用量不超过0.5%。
(10)、抗氧剂264。外观为白色结晶体。熔点69~71℃;相对密度1.048(20/4℃);折光率1.4859(75℃)。常温下在下列溶剂中的溶解度;甲醇25%;乙醇26%;异丙醇30%;丙酮40%;石油醚50%;苯40%;不溶于水、甘油、丙二醇。无臭、无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作通用型酚类抗氧剂。广泛用于高分子材料、石油制品和食品加工工业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环保清洁柴油能达到各种车辆工程机械的实际应用要求,能够克服其他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缺点,符合国家对车辆尾气排发基本要求。
1.环保清洁柴油的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环保清洁柴油的外观与国标柴油近似,是透亮的微乳液。可达到0#~35#及高寒地区的普遍使用的标准。在车辆使用中需要极限马力时,不容易发生车辆熄火的现象。
3.环保清洁柴油的掺水比例为7:1~9:1燃烧更充分。可为国际节约能源达到10%~15%,机械马力与油耗均能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4.环保清洁柴油即降低油耗,减少有害物质和气体的排放。符合国家关于节能减排产业政策。
5. 环保清洁柴油外观与国标柴油近似,存放时间长,不变色,不分层,抗氧化。可达到0#~35#的普遍使用。
6.掺水比例可达到7:1~9:1的国际领先水平。可与国标、地炼柴油任意混合、没有任何反应。
7.车辆马力大、油耗机械磨损低。
8.本发明能降低减少有害物质和气体的排放。排放标准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9.本发明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效率提升,产量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作以下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环保清洁柴油,该柴油中所含乳化剂的原料配比为:
油酸15~75份,
甲醇10~45份,
环己胺5~52份,
一乙醇胺5~45份,
辛醇3~35份,
润滑剂0.1~5份,
二茂铁0.1~5份,
抗氧剂264   0.1~6份;
该柴油中所含乳化剂和水的配比为: 0.5~1.2 乳化剂: 1水。
环保清洁柴油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油酸按上述配比计量加入反应釜。要求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温度为45℃~75℃之间,搅拌速度为每分钟85~120转,搅拌时间为30~45分钟,停止加热;
然后按上述乳化剂原料的配比顺序投料,依次加入甲醇、环已胺、一乙醇胺、辛醇、润滑剂、二茂铁、抗氧剂264;
全部投料完毕后,继续搅拌20~35分钟,均匀混合,颜色为透明浅橙色;
将ph值调为弱碱或中性;
整个生产过程在常压条件下进行。
1.生产设备及工艺
 A.生产车间。B.锚式搅拌加热反应釜。C.加热设备。D.自动投料泵。E.投料计量阀。以上所需设备按生产量确定规格型号。
2.生产工艺
先将油酸按配比计量加入反应釜。要求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温度为45℃~75℃之间,搅拌速度为每分钟85~120转,搅拌时间为30~45分钟,停止加热;
然后按乳化剂原料的配比顺序投料,依次加入甲醇、环已胺、一乙醇胺、辛醇、润滑剂、二茂铁、抗氧剂264;
全部投料完毕后,继续搅拌20~35分钟,均匀混合,颜色为透明浅橙色;
将ph值调为弱碱或中性;
整个生产过程在常压条件下进行。
环保清洁柴油的生产关键是乳化剂与水的配比,本发明的配比为0.5~1.2(乳化剂):1(水)完全能达到各种车辆工程机械的实际应用,克服其他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缺点。
环保清洁柴油在制备过程中还应用到如下辅料:
<1>油品脱色除味: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氨气味,添加0.1%量,。适用黑,臭柴油,及润滑油的(有机碱)精制,无沉淀,气味好,米黄色透亮持久。油品先要用浓硫酸洗——沉淀——除渣——加脱色剂~~~搅拌即可。
物料配比:
(一方) 乙醇:乙醇胺(有机碱):酰胺(二甲基)=5:2:5(适用柴油);
(二方) 乙醇:二乙烯三胺:酰胺=5:2:5:(适用润滑油,高分子量柴油)。
“乙二胺”的沸点低易挥发,可改用“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此配方由石油大学研发,因使用成本高而流产,一个产品的小试,中试,大试,添加量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大试的添加量要翻3——5倍。通常说的土炼油,酸洗(用浓硫酸),碱洗(用火碱),将碱洗中的火碱(无机碱)换为醇胺(有机碱),还是酸碱中和。
<2> 柴油降凝剂:淡黄色液体,适用0#——10#柴油,可降冷凝点20℃,添加量0.1%(千分之一)。
物料配比: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T1804):柴油=1:9 。
<3> 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淡黄色透明液体。添加量0.1%。
物料配比:硝酸异辛酯:柴油=5:5  。
<4> 油品强效除臭剂:淡蓝色透明液体。有碱味。PH值 >10。添加量1%,用泵打循环即可, 物料配比:火碱:水:聚钛箐钴=1:9:0.1。
<5> 柴油乳化剂:淡黄色透明液体,有氨味。在柴油中加10%水,加10%乳化剂,搅拌即得透明乳化柴油。 物料配比:植物油脂肪酸50g…油酸8g…一乙醇胺2g…氨水11g…甲醇30g…环己胺12g…  注意:(物料按顺序依此加入,加氨水反应巨烈,应缓慢加入。可调整环己胺的量《加或减》保证乳化剂成功。
〈6〉 化工油除臭剂:物料:油溶性香精。又称气味遮盖剂。各化工商店有售。
〈7〉乙醇汽油抗溶胀防腐蚀剂:淡黄色液体。添加量0.1%。搅拌即可。
物料配比:液体石蜡:油酸:T501=5:5:1 。
(T501二叔丁基对甲酚)。
〈8〉 汽油增标剂:淡黄色液体,加0.1% 。
物料配比:二茂铁:混苯=1:9。
〈9〉 汽油抗暴增标剂:淡黄色液体,加0.1%  。
物料配比:二茂铁:苯:MTBE=1:5:5 。
(MTBE二甲基叔丁基醚)。
〈10〉 汽油辛烷值提高剂:淡黄色液体,加0.1%。
物料配比:CMT:MTBE:苯=20:50:20 。
(CMT有机锰)。
〈11〉 柴油抗氧化稳定剂:淡黄色液体,加0.01%——0.03% 。
物料配比:T501:水合肼:三辛胺=1:6:3 。
(T501二叔丁基对甲酚)。
〈12〉 生物柴油抗氧防变色剂:物料T501二叔丁基对甲酚。
〈13〉 柴油闪点提高剂:含磷阻燃剂。
〈14〉 石脑油辛烷值提高剂(30个单位):添加1%~2% 。
混苯:MTBE:CMT:二茂铁:辛醇=20:50:20:5:5 。
(CMT或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
〈15〉 清碳。助燃。消烟。
节油剂:添加0.1%——0.2%  。
物料配比:乙醇胺:环己酮:醇:二茂铁:油酸:三录乙烷=20:20:20:5:10:10 。
〈16〉 柴油助燃剂:添加0.1%——0.2%  。
物料比:硝酸异辛酯:二茂铁:煤油=1:1:9 。
〈17〉 地沟油脱色除臭剂:脱色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氯,脱色速度快,不反色。
〈18〉 动植物油,地沟油脱色除臭剂:脱色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氯,脱色速度快,不反色。
<19>小炼油催化剂。

Claims (2)

1.环保清洁柴油,其特征在于该柴油中所含乳化剂的原料配比为:
油酸15~75份,
甲醇10~45份,
环己胺5~52份,
一乙醇胺5~45份,
辛醇3~35份,
润滑剂0.1~5份,
二茂铁0.1~5份,
抗氧剂0.1~6份;
该柴油中所含乳化剂和水的配比为: 0.5~1.2 乳化剂: 1水。
2.环保清洁柴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柴油中所含乳化剂的原料配比为:
油酸15~75份,
甲醇10~45份,
环己胺5~52份,
一乙醇胺5~45份,
辛醇3~35份,
润滑剂0.1~5份,
二茂铁0.1~5份,
抗氧剂0.1~6份;
该柴油中所含乳化剂和水的配比为: 0.5~1.2 乳化剂: 1水;
该柴油的制备方法是:
先将油酸按上述配比计量加入反应釜,要求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温度为45℃~75℃之间,搅拌速度为每分钟85~120转,搅拌时间为30~45分钟,停止加热;
然后按上述乳化剂原料的配比顺序投料,依次加入甲醇、环已胺、一乙醇胺、辛醇、润滑剂、二茂铁、抗氧剂;
全部投料完毕后,继续搅拌20~35分钟,均匀混合,颜色为透明浅橙色;
将ph值调为弱碱或中性;
整个生产过程在常压条件下进行。
CN201410823232.7A 2014-12-26 2014-12-26 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7892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3232.7A CN104789280A (zh) 2014-12-26 2014-12-26 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3232.7A CN104789280A (zh) 2014-12-26 2014-12-26 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9280A true CN104789280A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54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23232.7A Pending CN104789280A (zh) 2014-12-26 2014-12-26 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89280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6922A (zh) * 2017-08-01 2017-09-29 威海丁阳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洁环保柴油乳化剂
CN108048153A (zh) * 2017-12-13 2018-05-18 柳州市金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工业用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70413A (zh) * 2017-08-25 2018-05-25 深圳合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化燃料油添加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41421A (zh) * 2018-06-25 2018-11-20 车亿达河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柴油车动力燃烧清洁剂
CN109355114A (zh) * 2018-11-01 2019-02-19 冯向法 一种柴油清净增效剂
CN111394142A (zh) * 2020-04-15 2020-07-10 王长来 发动机用油改良剂
CN112280600A (zh) * 2020-09-04 2021-01-29 云南览月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富氧清洁柴油燃料
CN114226071A (zh) * 2021-12-01 2022-03-25 长安大学 一种辉钼矿乳化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11391A (zh) * 2022-07-07 2022-09-06 上海锐鹰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钠高硫氯煤除焦添加剂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599A (zh) * 2010-09-16 2012-04-04 陈若歆 一种甲醇柴油制造模式
CN102676238A (zh) * 2011-03-14 2012-09-19 上海景条实业有限公司 炉灶用甲醇柴油燃料
CN102676243A (zh) * 2011-03-14 2012-09-19 上海景条实业有限公司 高清洁柴油机用甲醇柴油
CN102732330A (zh) * 2012-07-16 2012-10-17 王国平 一种甲基柴油
CN103074130A (zh) * 2013-01-25 2013-05-01 西北师范大学 水-醇混合基微乳化柴油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599A (zh) * 2010-09-16 2012-04-04 陈若歆 一种甲醇柴油制造模式
CN102676238A (zh) * 2011-03-14 2012-09-19 上海景条实业有限公司 炉灶用甲醇柴油燃料
CN102676243A (zh) * 2011-03-14 2012-09-19 上海景条实业有限公司 高清洁柴油机用甲醇柴油
CN102732330A (zh) * 2012-07-16 2012-10-17 王国平 一种甲基柴油
CN103074130A (zh) * 2013-01-25 2013-05-01 西北师范大学 水-醇混合基微乳化柴油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6922A (zh) * 2017-08-01 2017-09-29 威海丁阳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洁环保柴油乳化剂
CN108070413A (zh) * 2017-08-25 2018-05-25 深圳合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化燃料油添加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8048153A (zh) * 2017-12-13 2018-05-18 柳州市金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工业用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1421A (zh) * 2018-06-25 2018-11-20 车亿达河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柴油车动力燃烧清洁剂
CN109355114A (zh) * 2018-11-01 2019-02-19 冯向法 一种柴油清净增效剂
CN111394142A (zh) * 2020-04-15 2020-07-10 王长来 发动机用油改良剂
CN112280600A (zh) * 2020-09-04 2021-01-29 云南览月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富氧清洁柴油燃料
CN114226071A (zh) * 2021-12-01 2022-03-25 长安大学 一种辉钼矿乳化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6071B (zh) * 2021-12-01 2024-01-30 长安大学 一种辉钼矿乳化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11391A (zh) * 2022-07-07 2022-09-06 上海锐鹰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钠高硫氯煤除焦添加剂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9280A (zh) 环保清洁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Keera et al. Castor oil biodiesel production and optimization
Ajala et al. Biodiesel: sustainable energy replacement to petroleum‐based diesel fuel–a review
CN101213276B (zh) 用于烃类混合物的润滑组合物及其获得的产品
US7862628B2 (en) Mixed metal catalyst additive and method for use in hydrocarbonaceous fuel combustion system
CN101250447B (zh) 环保节能的含海水的乳化生物汽油或柴油的混合燃料
CN103265981B (zh) 一种醇基燃料助燃剂及醇基燃料
Tamjidi et al. Performance of 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catalysts and feedstocks on biodiesel production: a review study
US4222746A (en) Diesel fuel containing wax oxidates to reduce particulate emissions
Reed et al.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oxygenated diesel fuels from waste vegetable oils
CN1675338B (zh) 稳定的β-胡萝卜素用作烃类柴油燃料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方法及组合物
CN103320183B (zh) 生物基甲醇汽油清净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Negm et al. Biofuels from Vegetable Oils as Alternative Fuel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290
CN101629110B (zh) 一种用茶胺变性糖为热值剂的低剂高水透明微乳化纳米粒径燃油
CN102888140B (zh) 环保油墨清洗剂及制备工艺
CN1869169B (zh) 含有添加剂的柴油燃料的生产方法
US9976097B2 (en) Charcoal ignition fluid
CN102732330A (zh) 一种甲基柴油
CN103710070B (zh) 一种节煤剂
CN105132116A (zh) 一种高热能燃料或柴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9205A (zh) 一种醇基柴油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US6730139B2 (en) Halogenated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uel supplement and/or additive
CN103031165B (zh) 一种燃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4210870A (ja) 燃料用組成物
CN107858178A (zh) 一种高效无公害的乳化油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