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2176B -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2176B
CN104782176B CN201380059394.1A CN201380059394A CN104782176B CN 104782176 B CN104782176 B CN 104782176B CN 201380059394 A CN201380059394 A CN 201380059394A CN 104782176 B CN104782176 B CN 104782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wireless base
cell
attribute valu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93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2176A (zh
Inventor
渡边智洋
植田佳央
中田昌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82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2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5Determin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邻接的无线基站的小区之间的切换期间,存在由于邻接的无线基站的属性值之间的不一致因而切换可能失败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与第一无线基站(100)邻接的第二无线基站(103)来将与第二无线基站(103)所管辖的第二小区(102)有关的属性值发送至第一无线基站(100);利用第一无线基站(100)来接收与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利用第一无线基站(100)来将与第二小区(102)有关的属性值和与第一无线基站(100)所管辖的第一小区(101)有关的属性值进行比较;以及在所接收到的与第二小区(102)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与第一小区(101)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无线基站(100)来执行用于根据预定标准使与第二小区(102)有关的属性值和与第一小区(101)有关的属性值一致的处理。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邻接的无线基站之间的基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针对诸如因特网和视频传输等的宽带多媒体通信服务的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在引入采用用于传输大量数据的调制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方面已取得进步。作为使得能够一次传输大量数据的高速通信的标准,针对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些通信模式中,用于即使在移动终端在无线基站所覆盖的邻接小区之间移动的情况下也将通信的中断减少到最少的切换技术很重要。
切换失败的示例包括在小区之间移动的用户的切换失败、负载均衡(通信负载的分配)的失败、以及向不期望小区的切换。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与毫微微小区的基站的切换有关的技术。
专利文献2公开了基站向通信终端通知黑名单列表信息所用的一般方法。
然而,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均未提示针对切换失败的原因的任何解决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7007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1660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2.101 ver.11.0.0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2.423 ver.11.0.0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2.762 ver.11.0.0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300 ver.11.0.0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6.331 ver.10.4.0
非专利文献6:3GPP TS 36.423 ver.10.4.0
非专利文献7:3GPP TS 48.018 ver.10.4.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存在在邻接的无线基站的小区之间的切换期间由于邻接的无线基站的控制失败因而可能发生切换失败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发生切换失败的问题的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个方面是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与第一无线基站邻接的第二无线基站将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接收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将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进行比较;以及在所接收到的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执行用于根据预定标准使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的处理。
一个方面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无线基站;以及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邻接的第二无线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包括:用于将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部件,以及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包括: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来接收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部件;以及用于在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的部件。
一个方面是一种无线基站,包括:用于获取与邻接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部件;以及用于在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与所述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的部件。
一个方面是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操作的处理:获取与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并且获取与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以及在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在邻接的无线基站的小区之间切换移动终端期间控制邻接的无线基站来防止切换失败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节点的结构的图。
图2是无线基站的结构图。
图3是从无线基站100发送至无线基站103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
图4是从无线基站103发送至无线基站100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
图5是添加LTE切换属性值、黑名单列表属性值和LB属性值的设置的情况的示例。
图6是添加LTE切换属性值、黑名单列表属性值和LB属性值的设置的情况的示例。
图7是无线基站100将小区101的信息元素发送至无线基站103的图。
图8是示出用于使属性值一致的算法的图。
图9是示出用于使无线基站之间的切换的设置一致的算法的图。
图10是示出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的算法的图。
图11是示出用于统一无线基站之间的实际LB设置的算法的图。
图12是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实施例4的从无线基站100发送至无线基站103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
图14是根据实施例4的从无线基站103发送至无线基站100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
图15是根据实施例5的无线基站100和无线基站103相互发送各自的邻接小区信息元素的操作的图。
图16是在MOBILITY CHANGE FAILURE(移动改变失败)消息的内容的原因(Cause)值中包括“isLBAllowed”的情况的图。
图17是在无线基站之间的“isLBAllowed”不一致的情况下的切换边界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针对各基站所确定的各无线基站中所设置的邻接小区的属性值来控制LTE切换。术语“属性值”是指用以使LTE标准化的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中所定义的参数。然而,在使用当前属性值的控制方法中,在一些情况下发生切换失败。
上述切换失败例如是由于操作员将针对各个无线基站所设置的邻接小区的属性值单独设置到无线基站而发生的。另一原因是使用不同算法的无线基站在并不知晓其它无线基站的属性值的设置的情况下单独设置属性值,这导致属性值之间的不一致。可以通过使用X2链路(非专利文献6)来实现用于在无线基站之间或者在无线基站控制站之间通知邻接小区信息的部件。
然而,用于通知邻接小区信息的部件不包括与各邻接小区信息相对应的属性值,并且不包括用于检测属性值之间的不一致的任何部件。因此,存在属性值在无线基站之间将会不同的可能性。结果,在小区之间移动的用户导致切换失败、负载均衡失败或向不期望小区的切换。
切换失败的又一原因是2G/3G/LTE具有在无线基站之间交换邻接小区信息的功能,但无法交换诸如“isHOAllowed”和“isLBAllowed”等的O&M(操作和维护)属性值。由于该原因,在2G/3G/LTE中发生两个小区之间的切换失败或负载均衡失败,并且没有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以下将例示用于在与无线基站所分别包括的邻接小区相关联的信息中添加各邻接小区的属性值并且用于使邻接基站之间的属性一致的方法。
·切换失败的原因
在无线基站所设置的邻接无线基站的小区的属性值(在LTE的情况下,如3GPP标准中所定义的,非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isHOAllowed”或非专利文献4中所公开的“No HO”)不同于邻接无线基站中所包括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发生无线基站之间的移动终端的切换失败。
以下给出切换失败的三个示例。
失败例1
以下将说明针对与切换的许可/禁止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切换许可/禁止信息”)的设置在无线基站的小区之间不同的切换失败例。
现在将考虑利用不同的无线基站来控制小区A和小区B的结构。
首先,将说明许可移动终端从小区A向小区B的切换、但禁止移动终端从小区B向小区A的切换的情况。
此时,移动终端从小区A向小区B移动、然后从小区B返回至小区A的情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从小区A向小区B的切换成功。
步骤S2:在步骤S1之后,移动终端尝试进行从小区B向小区A的切换。
步骤S3:然而,由于禁止从小区B向小区A的切换,因此移动终端向另一小区移动、或者发生通信断开。
切换许可/禁止信息的这种不一致是由于操作员的设置错误所引起的。控制无线基站的上位节点可以进行控制,以通过使用诸如MLB(Mobility Load Balancing,移动负载均衡)或MRO(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移动鲁棒性优化)等的算法来改变切换属性值。在这种情况下,所设置的属性值在无线基站之间不同,这可能导致无线基站中的切换属性值之间的不一致。
失败例2
基站可以通知用以防止特定小区的测量的黑名单列表。以下将这种属性信息称为测量许可/禁止信息。上述移动终端的切换失败可能是由于针对无线基站之间的小区的(与非专利文献5中所公开的“MeasObjectEUTRA”中的“blackCellsToAddMoList”相对应的)黑名单列表的设置的差异(即,测量许可/禁止信息的设置的差异)而发生的。
现在将考虑利用不同的无线基站来控制小区A和小区B的结构。由于小区A没有将小区B设置在黑名单列表中,因此小区A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执行小区B的测量并且可以获取与小区B有关的信息。
另一方面,由于小区B将小区A设置在黑名单列表中,因此禁止小区B中的移动终端对小区A进行测量,因而小区B中的移动终端无法获取与小区A有关的信息。
此时,移动终端从小区A向小区B移动、然后从小区B返回至小区A的情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从小区A向小区B的切换成功。
步骤S2:在步骤S1之后,由于小区A的无线电波质量优良,因而移动终端尝试进行向小区A的切换;然而,该切换不成功并且移动终端进行向另一小区的切换、或者发生切换失败。
失败例3
作为无线基站之间的属性值的差异的结果,不仅发生切换失败,而且还发生负载均衡(通信负载的分配)失败。LTE在负载均衡时设置被称为“isLBAllowed”(非专利文献3)的属性值(以下称为“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
现在将考虑利用不同的无线基站来控制小区A和小区B的结构。
从小区A向小区B的“isLBAllowed”表示“是”、即许可负载均衡。
在从小区B向小区A的“isLBAllowed”表示“否”、即禁止负载均衡的情况下,在小区A的通信量大时,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S1:使小区A的移动终端进行向小区B的切换,以从小区A向小区B分配通信量。
步骤S2:由于从小区A向小区B的“isLBAllowed”表示“是”,因此小区A的移动终端可以进行向小区B的切换,因而小区A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容易地进行向小区B的切换。
步骤S3:另一方面,需要防止移动终端容易地进行从小区B向小区A的切换。这是因为防止在步骤S2中进行了切换的移动终端容易地从小区B返回至小区A。
步骤S4:在网络构建期间,将原本小区A和小区B之间的切换的边界线设置为相同的边界线。
例如,如图17所示,小区A和小区B这两者都设置边界线(1)作为切换边界线。如果小区A将切换边界线的设置改变为边界线(2)以进行负载均衡,则小区B也以与小区A相同的方式将切换边界线的设置改变为边界线(2)。这仅适用于“isLBAllowed”的策略统一的情况。上述示例假定对小区B进行设置以禁止来自小区A的负载均衡的情况。因此,如图17所示的小区A将边界线(2)设置为向小区B的切换的边界线,并且小区B将边界线(1)设置为向小区A的切换的边界线。
利用该结构,在移动终端104尝试进行从小区A向小区B的切换的情况下,由于切换边界线被设置为边界线(1),因此小区B尝试使移动终端进行向小区A的切换。之后,使返回至小区A的移动终端104进行向小区A或小区B的切换。结果,移动终端104在小区A和小区B之间进行乒乓切换(ping-pong handover)。
此外,移动终端104进行向小区B的切换,以进行从小区A向小区B的负载均衡。然而,由于从小区B向小区A的“isLBAllowed”表示“否”,因此从小区A进行了切换的多个移动终端104位于小区B中,这导致在小区B中发生拥塞。由于该原因,在系统整体中无法良好地进行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的属性值的一致化存在另一问题。在当前3GPP(非专利文献6)标准中,通过在无线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MOBILITY CHANGE REQUEST/ACKNOWLEDGE(移动改变请求/确认)消息,来进行与负载均衡有关的参数改变的通知。即使在某个无线基站将MOBILITYCHANGE REQUEST(移动改变请求)消息发送至邻接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接收到该消息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返回MOBILITY CHANGE FAILURE消息。在当前情形中,在接收到该消息的无线基站将“否”设置为“isLBAllowed”并且返回MOBILITY CHANGE FAILURE消息的情况下,发送了该消息的无线基站无法识别邻接基站返回MOBILITY CHANGE FAILURE消息的原因并且无法识别该原因是否是属性之间的不一致。
结果,在无线基站之间无法使属性一致,这使移动终端104进入乒乓切换状态。
另外,可以通过使用用于防止小区之间的干扰的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Coordination,小区间干扰协调)而使无线基站之间的“isICICInformationSendAllowed”的属性值统一,来防止小区之间的干扰。
上述切换失败、即不同的无线基站之间的属性统一的失败的示例是由于以下原因而发生的。
1)规划工具所引起的输出的不一致
2)由于不同厂商所引起的不一致
3)由于不同载波所引起的不一致
4)由于RAN SHARING所引起的不一致
5)由于无线基站和EM(Element Management,网元管理)之间的接口的模糊定义所引起的不一致
实施例1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涉及如下方法,其中在该方法中,基于与无线基站之间的小区的属性有关的信息的交换,根据无线基站侧的属性值和邻接无线基站侧的属性值来确定针对各小区实际要设置的属性值。
系统结构的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结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基站(100,103)、小区(101,102)和无线终端(104,105)。无线基站控制装置3和中继装置4经由通信网络相连接。
无线基站100和无线基站103是各自具有用于交换小区信息的接口的无线基站。LTE通过使用X2接口来在无线基站之间以诸如X2 SETUP REQUEST(X2设置请求)、X2 SETUPRESPONSE(X2设置响应)和ENB CONFIGURATION UPDATE(ENB配置更新)等的消息执行邻接小区信息的交换。无线基站100所控制的小区101和基站103所控制的小区102是邻接小区。后面将详细说明无线基站控制装置3和中继装置4。
在这种情况下,小区101和小区102可以是平面扩展为公共无线电系统的大型小区(例如,宏小区),或者可以是主要位于诸如家庭和公司的内部等的地理有限区域中的小区(例如,微小区、微微小区和毫微微小区)。
图2示出各无线基站内的系统的概要。各无线基站(100,103)包括无线通信处理部110、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和数据库部112。无线通信处理部110将邻接小区信息等发送至移动终端。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邻接小区信息发送至邻接基站并且从邻接基站接收邻接小区信息。
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数据库部112中所存储的邻接小区信息(信息1)发送至邻接基站。此外,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从邻接基站所接收到的邻接小区信息(信息2)存储在数据库部112中。然后,无线通信处理部110将根据信息1和信息2所推导出的邻接小区信息(信息3)发送至移动终端。
数据库部112存储邻接小区信息元素。图3示出从无线基站100发送至无线基站103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同样,图4示出从无线基站103发送至无线基站100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以下列出从无线基站100发送至无线基站103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
(与小区101有关的信息)
·与同小区101邻接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还包括与小区102有关的信息)
·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切换设置
·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
·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LB(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设置
·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
·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
·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LB(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设置
注意,不必将临时切换设置、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和临时LB设置发送至移动终端。上述的小区信息元素是针对各邻接小区所设置的。
现在将说明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切换设置和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之间的不同之处。临时切换设置的值不必与实际切换设置的值相同。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是基于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切换设置和从无线基站103所接收到的临时切换设置所确定的。
实际切换设置是指无线基站100实际所应用的切换设置。另一方面,临时切换设置可以利用操作员或诸如MRO(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移动鲁棒性优化)等的算法来进行。实际切换设置是指利用操作员或MRO等无法改变设置的属性值。
同样,无线基站100应用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LB设置和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LB设置。
如果与切换设置有关的策略表示“是”,则许可切换。如果该策略表示“否”,则禁止切换。在以下说明中,按以上所述的含义使用针对切换设置的“是”和“否”。该切换设置与3GPP标准中的“isHOAllowed”相对应。
如果与黑名单列表设置有关的策略表示“是”,则在黑名单列表中包括小区。如果该策略表示“否”,则在黑名单列表中不包括小区。在以下说明中,按以上所述的含义使用针对黑名单列表设置的“是”和“否”。
在与LB设置有关的策略表示“是”的情况下,执行LB。在该策略表示“否”的情况下,不执行LB。在以下说明中,按以上所述的含义使用针对LB设置的“是”和“否”。
从无线基站103发送至无线基站100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如下所述。
·与小区102有关的信息
·与同小区102邻接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还包括与小区101有关的信息)
·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切换设置
·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
·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LB设置
·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实际切换设置
·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
·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实际LB设置
注意,不必将临时切换设置、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和临时LB设置发送至移动终端。
图5和6各自示出添加LTE切换属性值、黑名单列表属性值和LB属性值设置的示例。
邻接小区信息包括X2 SETUP REQUEST、X2 SETUP RESPONSE消息和ENBCONFIGURATION UPDATE。在本实施例中,将isHOAllowed、BlackcellList和isLBAllowed的设置作为属性值添加至这些消息。以下所述的根据实施例的操作与无线基站100和无线基站103之间的X2 SETUPREQUEST和X2 SETUP RESPONSE的交换相对应。
操作的说明
如图7所示,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读出数据库部112中所存储的与小区101有关的信息,并且将小区101的信息元素发送至无线基站103。在这种情况下,小区101的信息元素包括切换设置、黑名单列表设置和LB设置,并且从无线基站100发送至无线基站103(S011)。
无线基站103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所接收到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存储在数据库部112中。无线基站103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读出数据库部112中所存储的与小区102有关的信息,并且将小区102的信息元素发送至无线基站100。无线基站103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小区102的包括切换设置、黑名单列表设置和LB设置的信息元素发送至无线基站100(S012)。
在本实施例中,在无线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邻接小区信息的属性值。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读取与小区102有关的信息并将所读取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部112中。然后,无线基站100更新邻接小区信息(S013)。
之后,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先前接收到的并且包括在数据库部112内所存储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切换设置的属性值与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切换设置的属性值进行比较。然后,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基于图9所示的算法来确定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之后,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该实际切换设置存储在数据库部112中。
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先前接收到的并且包括在数据库部112内所存储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的属性值与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的属性值进行比较。然后,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基于图10所示的算法来确定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之后,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该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存储在数据库部112中。
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先前接收到的并且包括在数据库部112内所存储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LB设置的属性值与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LB设置的属性值进行比较。然后,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基于图10所示的算法来确定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LB设置。之后,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该实际LB设置存储在数据库部112中。
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从数据库部112读出更新后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并且将该信息的一部分发送至无线基站103(S014)。
以下列出更新后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的一部分。
·通过在无线基站之间比较临时切换设置而更新后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
·通过在无线基站之间比较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而更新后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
·通过在无线基站之间比较临时LB设置而更新后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LB设置
之后,无线基站100内的无线通信处理部110将从数据库部112所读取的邻接小区102的信息元素发送至处于小区101的控制下的移动终端104(S015)。
图7示出首先将小区信息从无线基站100发送至无线基站103的情况。然而,可以首先将小区信息从无线基站103发送至无线基站100。
图8示出用于在基站内使基站之间进行发送和接收的属性值一致的算法。
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从无线基站103接收小区102的信息元素,并且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元素存储在数据库部112中(S021)。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确认数据库部112内存储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临时切换设置、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和临时LB设置(S022)。
在以下处理中,将说明实际切换设置所用的方法。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和实际LB设置所用的处理是以与实际切换设置所用的处理相同的方式执行的。
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确认数据库部112内存储的无线基站103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切换设置(S023)。
(1)在数据库部112内存储的基站100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切换设置与从基站103接收到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切换设置相同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的属性值设置为与临时切换设置的属性值相同的属性值(S024)。
(2)在数据库部112内存储的基站100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切换设置不同于从基站103接收到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切换设置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改变实际切换设置(S025)。后面将参考图9来说明用于改变属性值的算法。
图9示出无线基站使无线基站之间的切换设置一致所用的算法的示例。
以下给出用于使作为无线基站100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其中之一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与从基站103接收到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实际切换设置一致的算法的示例。
(1)数据库部112内存储的基站100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切换设置与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切换设置相同的情况
在这两个设置都表示“是”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是”发送至数据库部112。数据库部112更新实际切换设置“是”。这样使得无线基站100能够实际适于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切换。
在这两个设置都表示“否”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否”发送至数据库部112。数据库部112更新实际切换设置“否”。这样使得无线基站100能够实际适于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切换。
(2)数据库部112存储的基站100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切换设置或者从基站103接收到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切换设置表示“是”的情况
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切换设置“否”发送至数据库部112。数据库部112更新实际切换设置“否”。
这样使得无线基站100能够实际适于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切换。如果针对小区101所设置的属性值不同于针对小区102所设置的属性值,则可以使这些属性值的设置一致为“是”或“否”,只要针对各算法根据预定标准在所有小区中执行相同的操作即可。
图10示出无线基站使无线基站之间的黑名单列表设置一致所用的算法的示例。
以下给出用于使作为基站100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其中之一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与从基站103接收到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一致的算法的示例。
(1)数据库部112内存储的基站100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与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相同的情况
在这两个设置都表示“是”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是”发送至数据库部112。数据库部112更新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是”。这样使得无线基站100能够实际适于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黑名单列表。
在这两个设置都表示“否”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否”发送至数据库部112。数据库部112更新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否”。这样使得无线基站100能够实际适于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黑名单列表。
(2)数据库部112内存储的基站100的小区101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或者从基站103接收到的小区102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黑名单列表设置表示“是”的情况
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将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是”发送至数据库部112。数据库部112更新实际黑名单列表设置“是”。这样使得无线基站100能够实际适于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黑名单列表。
图11示出无线基站使无线基站之间的实际LB设置一致所用的算法的示例。
通过采用与用于使无线基站之间的黑名单列表设置一致的算法相同的方法,使用图11所示的示例性算法来使无线基站之间的实际LB设置一致。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针对小区101所设置的属性值不同于针对小区102所设置的属性值,则可以使这些属性值的设置一致为“是”或“否”,只要针对各算法根据预定标准在所有小区中执行相同的操作即可。
上述实施例例示改变基站100的属性值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其中在该步骤中,基站100将小区101的信息元素发送至基站103(S011),并且基站103将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基站103中所包括的属性值进行比较并改变基站103的属性值。此外,后面将说明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3可以判断要改变基站的哪一个属性值。
这样,可以使切换设置、黑名单列表设置和LB设置的属性一致,由此使得可以防止由于无线基站100和103中的操作员的设置错误或设置逻辑的差异所引起的不一致而导致发生切换失败和负载均衡失败。此外,在使用MRO(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移动鲁棒性优化)来禁止某个无线基站A向邻接的无线基站B的切换和负载均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禁止邻接的无线基站B向无线基站A进行切换和负载均衡来进行切换和负载均衡的属性值的一致化。结果,可以防止切换失败和负载均衡失败的发生。
·效果的说明
实施例1提供了以下效果。
(1)可以已知无线基站之间共用的邻接信息。
(2)在实现了第一操作之后,如果利用无线基站A错误地设置了无线基站B的属性值,则评价邻接的无线基站B所进行的无线基站A的属性值的设置、并且更新实际要从无线基站A发送至无线基站B的属性值的设置,由此使得可以防止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错误而导致无线基站之间的属性值的设置的不一致。
(3)作为实现操作(1)和(2)的结果,可以使统一的邻接小区信息针对处于基站的控制下的各移动终端而言是已知的。
(4)作为实现操作(1)和(2)的结果,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切换失败的发生次数。
(5)作为实现操作(1)和(2)的结果,在通过使用诸如MRO(Mobility RobustnessOptimization,移动鲁棒性优化)或SON算法等的算法将属性值设置到邻接小区的情况下,可以消除无线基站的属性值之间的不一致并且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切换失败的发生次数。
(6)作为实现操作(1)和(2)的结果,可以消除非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由于EM(Element Manager,网元管理器)或NM(Network Manager,网络管理器)的不同所引起的无线基站的属性值之间的不一致,并且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切换失败的发生次数。
(7)作为实现操作(1)和(2)的结果,可以在无线基站之间进行负载均衡控制,并且可以适当地进行通信量负载分配。
已经通过使用针对各基站所确定的属性值说明了上述实施例,但属性值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何其它信息作为属性值,只要该信息可以将各基站的切换控制、负载均衡和黑名单列表设置区分开即可。
实施例2
实施例2涉及用于通过使用不同的通信模式来使针对无线基站之间的小区的属性统一的处理模式。
系统结构的说明
根据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相同。在实施例1中,图1示出LTE无线基站。实施例2例如可以应用于针对无线基站100的3G通信模式和针对无线基站103的LTE通信模式的组合。实施例2例如还可应用于针对无线基站100的2G通信模式和针对无线基站103的LTE通信模式的组合。在另一替代例中,实施例2可以应用于针对无线基站100的2G通信模式和针对无线基站103的3G通信模式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非专利文献7所公开的RIM(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络)Information Management,RAN信息管理)来经由核心网络(核心通信网络)交换不同的无线基站之间的邻接小区信息的(与切换设置和黑名单列表设置有关的)属性值(以下将RIM称为“局域网信息控制”)。可以在LTE高级中继节点B之间交换无线基站之间的邻接小区信息的属性值。
操作的说明
在实施例2中,执行与实施例1的操作基本相同的操作。然而,如上所述,通过使用RIM经由核心网络来交换与不同的无线基站之间的邻接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
基站100利用与实施例1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更新属性值的设置。
效果的说明
实施例2不仅提供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效果,而且还提供以下效果。
(1)可以利用不同的接入方法在无线基站之间共用邻接小区信息。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操作与实施例1或2的操作相同。实施例3的操作与实施例1或2的操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将设置的更新应用于切换设置和黑名单列表设置,而且还应用于以下属性值:针对与许可还是禁止从邻接小区列表的移除有关的设置(非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isRemoveAllowed和非专利文献4中所公开的NoRemove)的属性值;表示邻接小区优先级的属性值;表示小区是否是切换所用的邻接小区的属性值;表示小区是否是用于防止PCI重复(碰撞/混乱)的邻接小区的属性值;表示许可还是禁止S1/X2HO的执行的属性值;以及直接/间接转发所用的属性值。
还包括非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EUtran关系类的邻接属性值。作为特定属性值,针对各邻接小区包括(isRemoveAllowed,isICICInformationSendAllowed),并且针对各邻接基站包括ENB功能类的x2BlackList、x2WhiteList和x2HOBlackList等。这些属性值与小区之间的干扰相关联。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通过使小区A和B之间的“isICICInformationSendAllowed”统一来实现小区A和B之间的双向干扰控制。
系统结构的说明
根据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相同。
操作的说明
根据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相同。
效果的说明
实施例3不仅提供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效果,而且还提供以下效果。
(1)除切换属性值外,还可以使邻接小区信息的属性值针对处于基站的控制下的各移动终端而言是已知的。
(2)可以防止小区之间的干扰。
实施例4
实施例4涉及以下方法,其中在该方法中,基于与无线基站之间的小区的属性有关的信息的交换,在假定小区将第三小区视为邻接小区的情况下,根据无线基站侧的属性值和邻接无线基站侧的属性值来确定实际要设置到邻接小区的属性值。
系统结构的说明
图12示出根据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系统2的结构。在根据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结构中附加地设置无线基站200的小区201。
操作的说明
在如图12所示小区101和102将小区201视为邻接小区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意图统一属性值并且消除利用小区101的针对小区201的实际属性值设置和利用小区102的针对小区201的实际属性值设置之间的不一致。现在将考虑如以下所述发生切换属性值之间的不一致的示例。
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201的实际切换设置表示“否”。
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201的实际切换设置表示“是”。
如果如上所述发生属性值之间的不一致,则可以使针对各实际切换的设置一致为“是”或“否”。
实施例4的操作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实施例4的操作与实施例1的操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线基站100从无线基站103接收如图14所示的无线基站103中所包括的与无线基站200有关的属性值,将所接收到的属性值同如图14所示的无线基站100中所包括的与无线基站200有关的属性值进行比较,并且更新与基站200有关的属性值。
同样,基站103从基站100接收如图13所示的与基站100和基站200有关的属性值,并且将所接收到的属性值同无线基站103中所包括的与无线基站200有关的属性值进行比较,由此使得可以改变与基站200有关的属性值。
因此,邻接小区的属性值的统一不仅适用于统一两个小区之间的属性值的情况,而且还适用于在小区101和小区102之间统一针对无线基站200的小区201的属性值的情况。结果,可以防止以下切换失败的发生。
无线基站100的小区101和小区102之间的实际切换设置表示“是”。
无线基站100的小区101和小区201之间的实际切换设置表示“否”。
无线基站103的小区102和小区201之间的实际切换设置表示“是”。
存在于小区101中的移动终端无法直接从小区101向小区201移动。
然而,在移动终端从小区101经由小区102向小区201移动、然后从小区201返回至小区101的情况下,
(1)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切换成功。
(2)从小区102向小区201的切换成功。
(3)由于禁止从小区201向小区101的切换,因此移动终端向其它小区移动、或者发生通信断开。
如上所述,多个邻接小区可以统一针对某个小区的属性值,以使得可以减少小区之间的切换失败的发生次数。还可以通过将属性值的统一应用于黑名单列表设置和LB设置等来减少切换失败和LB失败的发生次数。
效果的说明
实施例4不仅提供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效果,而且还提供以下效果。
(1)在不同无线基站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这两者都与第三小区邻接的情况下,可以统一第一小区的第三小区属性值和第二小区的第三小区属性值。
(2)作为实现操作(1)的结果,可以减少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之间以及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之间的切换失败和负载均衡失败的发生次数。
实施例5
实施例5涉及如下处理模式,其中在该处理模式中,在针对与负载均衡有关的属性值而将MOBILITY CHANGE REQUEST消息从某个无线基站发送至邻接的无线基站以发送“isLBAllowed”的情况下、即在将“isLBAllowed”设置成表示“否”的情况下,即使返回表示不执行负载均衡的MOBILITY CHANGE FAILURE消息作为原因值,在无线基站之间也可以统一“isLBAllowed”。
系统结构的说明
根据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操作的说明
在实施例5中,考虑具有以下设置的操作。
·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临时LB(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设置为ON(开启)。
·无线基站103的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LB(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设置为OFF(关闭)。
以下将参考图15的流程图来说明该操作。
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读出无线基站100内的数据库部112中所存储的与小区101有关的信息,并且将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LB设置发送至无线基站103(S031)。
由于从小区102向小区101的临时LB设置为OFF,因此无线基站103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读出无线基站103内的数据库部112中所存储的与小区102有关的信息,并且将包括表示不执行负载均衡的失败消息的原因值发送至无线基站100(S032)。
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从无线基站103接收到失败消息并设置“OFF”作为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LB设置,并且无线基站100内的数据库部112存储实际LB设置(S033)。
无线基站100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从数据库部112中读出部分地包括更新后的无线基站100的从小区101向小区102的实际LB设置(OFF)的小区信息,并且将所读取的信息发送至无线基站103。无线基站103内的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接收实际LB设置(OFF),并且将所接收到的设置发送至无线基站103内的数据库部112。无线基站103内的数据库部112存储该实际LB设置(OFF)。然后,无线基站103内的数据库部112更新该实际LB设置(OFF)(S034)。
之后,无线基站100内的无线通信处理部110将从数据库部112读出的邻接小区102的信息元素发送至处于小区101的控制下的移动终端104(S035)。
无线基站100将MOBILITY CHANGE REQUEST中所包括的“isLBAllowed”发送至无线基站103。之后,无线基站103将包括“isLBAllowed”的MOBILITY CHANGE FAILURE返回至无线基站10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在MOBILITY CHANGE FAILURE消息的结构中的原因值中包括“isLBAllowed”。
效果的说明
实施例5不仅提供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效果,而且还提供以下效果。
(1)在无线基站的负载均衡的属性值之间发生不一致的情况下,即使在某个无线基站将负载均衡的属性值发送至邻接的无线基站并且该邻接的无线基站返回失败消息时,接收到该失败消息的无线基站也可以使负载均衡的属性值与邻接的无线基站的属性值一致。
其它实施例
尽管根据其它实施例的操作与实施例1的操作相同,但邻接小区信息的交换不是经由基站之间的接口来进行,而是经由中继装置4或者用于控制无线基站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3来进行。例如,无线基站100执行网络监控模式以读取与无线基站103的小区102有关的通知信息,并且获取与小区102的邻接信息相对应的属性值。在另一替代例中,无线基站100可以指示移动终端104从与无线基站103的小区102有关的通知信息中获取与邻接小区102的邻接信息相对应的属性值,并且无线基站100可以使移动终端104向无线基站100通知该信息。
尽管根据实施例1在无线基站中执行用于统一属性值的算法,但用于控制无线基站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3、中继装置4、O&M、EM(Element Manager,网元管理器)、NM(NetworkManager,网络管理器)和网关等也可以执行用于统一属性值的算法。
尽管在实施例1中自动进行无线基站之间的属性值的统一,但也可以在将属性值经由无线基站临时发送至EM并且操作员确认属性值之间的不一致之后,手动使无线基站之间的属性值一致。
尽管使用3GPP标准中所定义的属性值来说明上述各实施例,但属性值不限于这些值。可以使用任何信息作为属性值,只要该信息具有与上述属性值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即可。
可以通过使用包括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处理装置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可以通过使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MPU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执行程序来实现这些处理。具体地,可以创建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执行与发送信号处理或接收信号处理有关的算法的指令集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可以将这些程序供给至计算机。
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来将这些程序存储并提供至计算机。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um)。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性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等);磁光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CD-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D-R;CD-R/W;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膜ROM、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EPROM(Erasable PROM,可擦除PROM)、闪速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来将该程序提供至计算机。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气信号、光学信号和电磁波。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将程序经由无线通信线路或者诸如电线和光纤等的有线通信线路提供至计算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适当地改变这些实施例。例如,本发明还可应用于诸如第四代以上的通信标准(例如,LTE高级、IMT高级和WiMAX2)等的上位通信标准。
此外,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人已想到的技术想法的应用的示例。换句话说,技术想法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当然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例如,可以将上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或全部描述为以下所述的附注,但并不局限于此。
(附注1)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第一无线基站邻接的第二无线基站将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接收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将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进行比较;以及
在所接收到的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执行用于根据预定标准使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的处理。
(附注2)
根据附注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属性值包括切换许可/禁止信息、测量许可/禁止信息和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附注3)
根据附注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被添加至与邻接小区相关联的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
(附注4)
根据附注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连接至的通信网络进行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
(附注5)
根据附注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是在局域网信息控制期间进行的。
(附注6)
根据附注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负载分配控制期间,使用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作为属性值。
(附注7)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与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并且获取与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以及
在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
(附注8)
根据附注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是经由用于控制无线基站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来进行的。
(附注9)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无线基站;以及
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邻接的第二无线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包括:
用于将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部件,以及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包括:
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来接收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部件;以及
用于在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的部件。
(附注10)
根据附注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属性值包括切换许可/禁止信息、测量许可/禁止信息和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附注11)
根据附注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被添加至与邻接小区相关联的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
(附注12)
根据附注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连接至的通信网络进行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
(附注13)
根据附注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是在局域网信息控制期间进行的。
(附注14)
根据附注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在负载分配控制期间,使用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作为属性值。
(附注1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用于获取与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并且获取与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部件;以及
用于在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的部件。
(附注16)
根据附注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是经由用于控制无线基站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来进行的。
(附注17)
一种无线基站,包括:
用于获取与邻接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部件;以及
用于在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与所述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的部件。
(附注18)
根据附注1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所述属性值包括切换许可/禁止信息、测量许可/禁止信息和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附注19)
根据附注1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被添加至与邻接小区相关联的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
(附注20)
根据附注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连接至的通信网络进行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
(附注21)
根据附注1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是在局域网信息控制期间进行的。
(附注22)
根据附注1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在负载分配控制期间,使用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作为属性值。
(附注23)
根据附注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是经由用于控制无线基站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来进行的。
(附注24)
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操作的处理:
获取与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并且获取与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以及
在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
(附注25)
根据附注24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属性值包括切换许可/禁止信息、测量许可/禁止信息和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附注26)
根据附注24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被添加至与邻接小区相关联的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
(附注27)
根据附注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连接至的通信网络进行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
(附注28)
根据附注25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是在局域网信息控制期间进行的。
(附注29)
根据附注24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在负载分配控制期间,使用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作为属性值。
(附注30)
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操作的处理:
获取与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并且获取与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以及
在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不同于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与所述第一小区有关的属性值和与所述第二小区有关的属性值一致。
(附注31)
根据附注2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使所述计算机经由用于控制无线基站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来执行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
以上尽管已经参考实施例说明了本申请的发明,但本申请的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可以对本申请的发明的结构和详情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理解的各种变化。
本申请要求2012年11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4967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 无线通信系统
2 无线通信系统
3 无线基站控制装置
4 中继装置
100 无线基站
101 小区
102 小区
103 无线基站
104 移动终端
105 移动终端
110 无线通信处理部110
111 基站间消息处理部111
112 数据库部112
200 无线基站
201 小区

Claims (9)

1.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第一无线基站邻接的第二无线基站将包括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的信息元素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接收包括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的所述信息元素;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将第一临时属性值与第二临时属性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一临时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二临时属性值为所述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以及
在所述第一临时属性值不同于所述第二临时属性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执行用于根据预定标准使第一实际属性值与第二实际属性值一致的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实际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属性值有关且用于实际控制的信息,所述第二实际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且用于实际控制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属性值包括切换许可/禁止信息、测量许可/禁止信息和负载分配控制许可/禁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被添加至与邻接小区相关联的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连接至的通信网络进行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是在局域网信息控制期间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属性值的发送和接收是经由用于控制无线基站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来进行的。
7.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从第二无线基站发送的、包括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的信息元素;
将第一临时属性值与第二临时属性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一临时属性值为与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二临时属性值为所述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以及
在所述第一临时属性值不同于所述第二临时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第一实际属性值与第二实际属性值一致,其中所述第一实际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属性值有关且用于实际控制的信息,所述第二实际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且用于实际控制的信息。
8.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无线基站;以及
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邻接的第二无线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包括:
用于将包括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的信息元素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的部件,以及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包括:
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送的所述信息元素的部件;
用于将第一临时属性值与第二临时属性值进行比较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临时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一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一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二临时属性值为所述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一临时属性值不同于所述第二临时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第一实际属性值与第二实际属性值一致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实际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属性值有关且用于实际控制的信息,所述第二实际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且用于实际控制的信息。
9.一种无线基站,包括:
用于获取包括与第二无线基站所管辖的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的信息元素的部件;
用于将第一临时属性值与第二临时属性值进行比较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临时属性值为与所述无线基站本身所管辖的第一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二临时属性值为所述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的信息;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一临时属性值不同于所述第二临时属性值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标准来使第一实际属性值与第二实际属性值一致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实际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属性值有关且用于实际控制的信息,所述第二实际属性值为与所述第二小区的属性值有关且用于实际控制的信息。
CN201380059394.1A 2012-11-13 2013-07-24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基站 Active CN104782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9670 2012-11-13
JP2012-249670 2012-11-13
PCT/JP2013/004494 WO2014076855A1 (ja) 2012-11-13 2013-07-24 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2176A CN104782176A (zh) 2015-07-15
CN104782176B true CN104782176B (zh) 2018-09-11

Family

ID=50730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9394.1A Active CN104782176B (zh) 2012-11-13 2013-07-24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1532B2 (zh)
EP (1) EP2922342B1 (zh)
JP (2) JP5850175B2 (zh)
CN (1) CN104782176B (zh)
WO (1) WO20140768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36729B1 (en) * 2015-04-29 2017-08-15 Sprint Spectrum L.P. Directing a UE to forgo requesting handover to congested neighbor
CN111357313B (zh) * 2017-11-16 2023-03-28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特定的切换参数
CN108848539B (zh) * 2018-07-05 2021-03-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邻区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6796A1 (en) * 2008-09-23 2010-03-2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centralized and coordinated adjustment of handover parameter values based on a network operator policy
WO2010050885A1 (en) * 2008-10-29 2010-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ell type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neighbour base st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5968A (zh) * 2008-07-22 2010-01-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切换处理方法、基站及网络通信系统
JP5206442B2 (ja) 2009-01-21 2013-06-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無線通信網における近隣セル設定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無線通信網における近隣セル設定方法、小型基地局
WO2010130268A1 (en) * 2009-05-11 2010-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instructing mobile stations communicating with cooperating access nodes
GB2472596A (en) 2009-08-11 2011-02-16 Nec Corp A system to coordinate the changing of handover/cell reselection parameters between e-utran and non e-utran rats to reduce repeated handover /cell reselection
WO2011131225A1 (en) * 2010-04-19 2011-10-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12070074A (ja) 2010-09-21 2012-04-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隣接セル処理装置および隣接セル処理方法
CN102281550B (zh) 2010-06-13 2016-09-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方法、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EP2403296B1 (en) 2010-06-29 2012-12-26 Alcatel Lucent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network element, correspond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9253685B2 (en) * 2010-11-18 2016-02-02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907074B2 (ja) * 2010-12-28 2016-04-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制御装置、調整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137785A1 (en) * 2012-03-13 2013-09-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parameter range control
EP2723123A1 (en) * 2012-10-18 2014-04-23 Alcatel Lucent Autonomous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values for handover parameters
KR20150014038A (ko) * 2013-07-26 2015-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하 분산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6796A1 (en) * 2008-09-23 2010-03-2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centralized and coordinated adjustment of handover parameter values based on a network operator policy
WO2010050885A1 (en) * 2008-10-29 2010-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ell type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neighbour base stat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3GPP;《3GPP TS 36.300 V11.3.0》;20120924;第172-17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91532B2 (en) 2017-03-07
EP2922342B1 (en) 2018-08-22
US20160198370A1 (en) 2016-07-07
EP2922342A4 (en) 2016-04-20
JP6119831B2 (ja) 2017-04-26
JPWO2014076855A1 (ja) 2017-01-05
JP5850175B2 (ja) 2016-02-03
CN104782176A (zh) 2015-07-15
JP2016048959A (ja) 2016-04-07
EP2922342A1 (en) 2015-09-23
WO2014076855A1 (ja)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2940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450406B1 (ko) 홈 기지국을 식별하기 위한 ue 방문 셀 히스토리 정보 이용
RU2598650C2 (ru) Выбор соседних объектов для передач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сети радиодоступа
US20130005340A1 (en) Handover Between Different Closed Subscriber Groups
CN107615796A (zh) 用于小区标识符优化的方法和系统
EP2939465B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47243B (zh)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数据发送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60127923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self-organizing network
US20210235343A1 (en) Hand-In with Topology Hiding
US9510344B2 (en) Base station, cognitive radio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neighbour relationship
CN101873627A (zh) 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316604B (zh) 一种lte中家庭基站之间建立x2接口的方法
CN103313328A (zh) 一种支持切换到csg小区或者混合小区的方法
CN104811917A (zh) 一种小小区Small cell系统中对UE进行控制、计费和定位的方法
Barth et al. Self-organization in 4G mobile networks: Motivation and vision
CN104782176B (zh)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基站
CN104936241A (zh) 一种移动性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JPWO2015186277A1 (ja) サーバ装置、基地局、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572554A1 (en) Inter-base-station interface enhancement for multi-operator core networks
CN104333878B (zh) 一种邻区信息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JP2013509816A (ja) 自動隣接関係を提供するWiMAXフェムト自己組織型ネットワークを最適化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4143839B (zh) Ng链路断链时的处理方法、网络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88035B (zh) 禁止终端设备切换到单下行小区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