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9897A - 适于漫步的集群之间的多路径可用性 - Google Patents

适于漫步的集群之间的多路径可用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9897A
CN104769897A CN201380056965.6A CN201380056965A CN104769897A CN 104769897 A CN104769897 A CN 104769897A CN 201380056965 A CN201380056965 A CN 201380056965A CN 104769897 A CN104769897 A CN 104769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 node
sub
packet
network equipment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69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9897B (zh
Inventor
帕斯卡·舒伯特
乔纳森·马丁
帕特里克·韦特瓦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sco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Cisco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sco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Cisco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769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9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9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9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6Cluster buil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计算网络中创建到达目的地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包括提供到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单个父超级节点和多个子超级节点,每个子超级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出口网络设备,每个出口网络设备提供到父超级节点的相应的链路;在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一个子超级节点中接收数据分组以传递到目的地;在数据分组到达所述出口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出口网络设备之前,使得数据分组能够沿独立于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网络设备建立的任何路由拓扑结构的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进行遍历;以及所述一个出口网络设备将数据分组经由相应的链路转发到父超级节点,以传递到目的地。

Description

适于漫步的集群之间的多路径可用性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10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720,051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提供到诸如互联网协议(IP)网络之类的计算网络中的目的地的替代路径。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描述了可以被采用的方法,但不一定是之前已经被构思或采用的方法。因此,除非另外明确地规定,本部分中描述的任何方法对本申请中的权利要求来说都不是现有技术,并且本部分中描述的任何方法不通过包含在本部分中而被承认是现有技术。
响应于检测到的故障(例如,链接或连接网络节点的损失),现有的路由协议假设路由的重新计算可以被执行;然而,路由的重新计算需要计算时间,这很可能导致数据业务的损失。加速对检测到的故障的响应的一种尝试包括“无循环替代(Loop Free Alternates,LFA)”,其中路由器可以通过识别用于到达目的地节点的可行的后继者来响应损失到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路由器,只要可行的后继者不会通过将分组发送回到该路由器而创建环路。由Atlas提出的名称为“U-turn Alternates for IP/LDP LocalProtection(draft-atlas-ip-local-protect-uturn-00.txt)”的IETF草案在IETF草案的图3中示出了网络拓扑结构,其中在有故障链路的情况下,LFA解决方案可以被提供给网络节点N2、N4和R3以将数据分组转发到目的地节点D,然而,LFA不能为网络节点N3、S、P、R1或R2中的任何网络节点提供任何解决方案。由Atlas提出的IETF草案提议“U-turn协议”以撤销链路;然而,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U-turn协议不能为图3的节点P、R1或R2提供任何解决方案。
另一被提议的被称为“Fast Local Rerouting for Handling Transient LinkFailures”(FIR)的路由协议响应于链路故障需要对路由的完整的重新计算,并且因此路由的重新计算需要计算时间,这很可能导致数据业务的损失。
另一提议的名称为“RPL:Routing Protocol for Low-Power and LossyNetworks”(在下文中被称为“RPL”)的路由协议被描述在RFC 6550中。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其中贯穿附图具有相同的参照字符指定的元件代表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包括超级节点的分层的示例路由拓扑结构,其中超级节点包括子超级节点,每个子超级节点具有多个到达父超级节点的链路以到达目的地网络节点。
图2根据示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示出了作为出口节点进行操作以与单个父超级节点建立相应的链路的子超级节点中的示例网络设备。
图3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在图1-2的路由分层中的适于漫步的集群中建立多路径可用性的示例方法。
图4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从子超级节点向上朝着父超级节点转发数据分组的示例方法。
图5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将数据分组从父超级节点向下经由子超级节点转发到目的地的示例方法。
图6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响应于来自子超级节点中的邻居发现源的相应的邻居发现消息在超级节点中建立多个路由。
具体实施方式
概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计算网络中创建到达目的地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所述分层路由拓扑结构包括提供到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单个父超级节点和多个子超级节点,每个子超级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出口网络设备,每个出口网络设备提供到父超级节点的相应的链路;在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一个子超级节点中接收数据分组以传递到目的地;在数据分组到达所述出口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出口网络设备之前,使得数据分组能够沿独立于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网络设备建立的任何路由拓扑结构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进行遍历;以及所述一个出口网络设备将数据分组经由相应的链路转发到父超级节点,以传递到目的地。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电路和网络接口电路。处理器电路被配置为:在计算网络中创建到达目的地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所述分层路由拓扑结构包括提供到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单个父超级节点和多个子超级节点,每个子超级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出口网络设备,每个出口网络设备提供到父超级节点的相应的链路;处理器电路还被配置为用于:在数据分组到达所述出口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出口网络设备之前,使得在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一个子超级节点中接收的并且去往目的地的数据分组能够沿独立于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网络设备建立的任何路由拓扑结构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进行遍历;以及网络接口电路被配置为:使得所述一个出口网络设备能够将数据分组经由相应的链路转发到父超级节点,以传递到目的地。
详细描述
特定的实施例使得装置(图1的10)能够在计算网络内创建到达目的地14(例如,目的地主机节点、提供接入广域网的有线或无线接入路由器等)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图1的12)。分层路由拓扑结构是基于网络设备(图2的16)的,这些网络设备将它们自己安排进入多个“迷你集群”18中,“迷你集群”18也被称为“超级节点”18,其经由集群间数据链路20被互连。如图1中所示,分层路由拓扑结构12包括单个父超级节点“A”18和多个子超级节点“B”、“C”、“D”和“E”18。
装置10和/或每个网络设备16可以被实施为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每个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电路22、一个或多个非暂态有形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电路)24、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电路26。
装置10可以被配置为集中式服务器、诸如有线或无线路由器设备(例如,移动路由器)、有线或无线主机网络设备之类的网络设备等。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0可以针对所有网络设备16集中创建分层路由拓扑结构12。在另一实施例中,装置10可以被实施为网络设备16中的一个,其中网络设备16可以互相之间独立合作(即,协商)以按分布式方式形成分层路由拓扑结构12。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0可以在图3的操作100中基于使得网络设备16能够建立迷你集群18来创建到达目的地14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12,其中每个网络设备16可以是一个(且仅一个)迷你集群18的成员。如下所述,迷你集群18和集群间数据链路20的形成独立于可以存在于计算系统中的任何路由协议,因此根据现有的路由协议迷你集群18和集群间数据链路20的形成可以在网络形成之前或之后被执行。
图2进一步详细示出了网络设备16的相关联的迷你集群18内的网络设备16。每个迷你集群18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16。给定迷你集群18内的网络设备16可以基于数据链路层(第2层)连接(也被称为集群内数据链路28)来形成它们自己的迷你集群18。在一个实施例中,迷你集群18内的每个网络设备16都大致具有相等的成本(例如,1到2跳的深度),或相对于父迷你集群都大致具有相等的等级(从物理度量和客观逻辑来计算)。
如图2中所示出的,每个迷你集群18具有它们自己的独立的和不同的链路层拓扑结构,例如针对迷你集群“C”18的基于环的拓扑结构;其它拓扑结构可以包括基于树的拓扑结构、基于有向无环图的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梳状拓扑结构(包括沿双向路由弧具有多个网络设备的双向路由弧,伴随有一个或多个单向支持弧,该一个或多个单向支持弧可以从双向路由弧或另一支持弧分叉)等。
在操作100中迷你集群18内的网络设备16协商并且同意单个父迷你集群(例如,“A”)18来转发数据分组以到达目的地14。具有至少一个到父迷你集群“A”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的子迷你集群(例如,“B”或“C”)内的任何网络设备16被识别(如果为分布式的则自己识别或如果为集中式的则被装置10识别)为出口节点。因此,每个子超级节点(例如,“B”)具有一个或多个出口网络节点(即,网络设备)30,每个出口网络节点(即,网络设备)30各自提供相应的到父超级节点“A”18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因此,每个出口网络节点30在它的相应的存储器电路24中可以具有表条目,所述表条目指定目的地为目的地设备14的任何接收的数据分组将被输出到它的相应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上以传输到父超级节点“A”18。
如前所述,网络设备16可以使用集群内数据链路28来建立它们自己的迷你集群18,所述集群内数据链路28在相应的迷你集群18内建立数据链路层拓扑结构。基于将入口节点标识符增加到接收的数据分组,从它的迷你集群18外部接收数据分组的任何网络设备16(并且不是出口节点30)可以在图3的操作102中将它本身识别为入口网络节点。在操作104中入口网络节点可以使得数据分组沿它的相应的迷你集群(即,超级节点)18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遍历以使得数据分组能够位于出口网络设备30中的一个。由于每个迷你集群18具有它自己的数据链路层拓扑结构(独立和不同于计算网络内建立的任何网络层路由拓扑结构),因此在出口网络设备30接收数据分组之前,每个网络设备16都可以转发迷你集群18内的数据分组。
在操作106中出口网络设备30可以通过将入口节点标识符从数据分组剥离并且通过它的相应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将数据分组转发到父超级节点(例如,“A”)18来响应数据分组的接收,以传递到目的地14。
根据示例实施例,多个可用链路20可以在网络设备16的迷你集群18之间被建立,其中每个迷你集群18中的网络设备16可以协商并且同意使用相同的父(被实施为单个网络设备或父集群)。基于在数据链路层处转发数据分组,经由父集群不会到达目的地14的网络层路径可以被修剪或被完全忽略。因此,在到达可以经由集群间数据链路20将数据分组转发到父迷你集群18的出口节点30之前,数据分组可以“步行”通过迷你集群18的数据链路层拓扑结构。例如,如果基于树的拓扑结构中的数据分组到达树的“叶”端而未到达出口节点30,数据分组可以沿树“向上”(朝着根,其中树的根可以是入口网络节点)被发送回以经由另一数据链路路径找到出口节点30。集群内的“步行”绕过网络层路由拓扑结构强加的限制,使得数据分组能够经由迷你集群中的任何可用的路径28到达层级中的下一迷你集群18。
图4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将来自子超级节点的数据分组向上朝父超级节点进行转发的示例方法。更具体地,图1的装置10的处理器电路(例如,集中式网络管理器)可以使得网络设备16能够执行与图3-5有关的操作,例如基于网络设备16的集中式配置;替代地,装置10可以使得网络设备16能够按分布式方式执行公开的操作。
参照图4和图6,在操作110中网络设备(例如,图6的“B1”16)可以从的它的超级节点“B”18外部从子超级节点“E”18中的附接的网络设备(例如,图6的“E2”16)接收数据分组(例如,图6的40a)。附接的网络设备(例如,图6的“E2”16)可以是曾发起数据分组40a的发起源,或者是曾转发来自另一网络节点的数据分组40的网络设备。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接收的数据分组40可以包括指定至少到源使用的地址前缀(例如,IPv6地址前缀“E::/64”)或源使用的网络地址的可达性的邻居发现字段;例如,根据RFC 6550邻居发现字段可以被实施为目的地广告对象(Destination Advertisement Object,DAO);接收的数据分组40a还可以包括例如美国专利No.7,428,221中所述的邻居广告消息形式的可达性信息。假设接收的数据分组40a包括可达性信息,在操作110中从集群间数据链路20接收数据分组40a的入口节点“B1”16可以基于创建指定了源(例如,子超级节点“E”18所使用的“E::/64”)经由集群间数据链路20是可达的路由表条目来创建到达可达性信息中指定的源的路由。
响应于在操作110中入口节点“B1”16接收数据分组40a,在操作110中入口节点“B1”16可以将识别网络设备“B1”16为入口节点的标签增加到超级节点“B1”18中。如下面所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包含所述标签的数据分组40a的后续的接收使得入口节点“B1”能够将数据分组40a识别为已经完成了沿超级节点“B”18的任何和所有可用数据链路28的“步行”(即,遍历),以避免环路的形成。在操作110中入口网络节点“B1”16可以将数据分组输出到用于传输到下一跳网络设备(例如,“B2”)16的集群内数据链路28上。
在操作112中在位于到父超级节点(图1的“A”18)的出口网络节点之前,入口节点“B 1”16输出的标签数据分组可以沿任何可用的集群内数据链路28进行遍历。响应于下一跳网络设备(例如,“B2”)16接收数据分组,在操作114中下一跳网络设备16可以判定接收的数据分组是否包括指定到源使用的地址前缀或网络地址的可达性的上述邻居发现字段。如果在操作114中接收的数据分组包括邻居发现字段(例如,DAO消息),在操作116中接收数据分组的网络设备(例如,“B2”)16可以通过创建用于经由下一跳节点“B1”到达源(例如,“E::/64”)的相应的路由条目(例如,“通过B1到E::/64”)来创建到达源的路由。
在操作118中假设网络设备“B2”不具有到父超级节点“A”18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并且由于网络设备“B2”不检测它自己的标签反而识别入口网络节点是网络设备“B1”16,因此在操作12中网络设备“B2”可以沿它的其它集群内数据链路28朝着它的下一跳网络设备“B3”和“B4”转发标签数据分组。更具体地,网络设备“B2”可以首先将数据分组40a转发到网络设备“B3”,在操作116中使得网络设备“B3”能够更新它的路由表以指定经由下一跳节点“B2”源(例如,“E::/64”)是可达的;假设网络设备“B3”不是具有用于到达父超级节点“A”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的出口节点(即,出口网络设备),在操作112中网络设备“B3”经由集群内数据链路28将接收的数据分组40转发回网络设备“B2”。
如前面所述明显的是,在所有剩余的网络设备“B4”、“B5”、“B6”和“B7”中的任何一个已经接收和转发数据分组之前或出口网络设备位于超级节点“B”内之前,数据分组40a可以沿所有可用的集群内数据链路28进行遍历。如前所述,如果数据分组包括可达性信息(例如,DAO消息),接收数据分组的每个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创建指定了邻居发现字段的源(例如,“E::/64”)经由邻居网络设备(已经经由相应的集群内数据链路28转发了数据分组)是可达的相应的路由条目来响应在遍历期间接收数据分组。因此,超级节点“B”内的路由的创建用作优化用于通过超级节点“B”18朝着目的地子超级节点“E”18转发业务,而在超级节点“B”内无需实施任何基于IP的路由协议。
如前所述,如果超级节点“B”18中没有网络设备16可以用作出口网络设备(例如,由于与父超级节点“A”18的故障的或间歇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则数据分组的遍历可以使得数据分组能够返回到入口网络节点“B1”16。响应于在操作122中入口网络节点“B1”基于指定了接收数据分组的网络设备“B1”曾是入口网络节点的标签来识别数据分组的环回,在操作124中网络设备“B1”可以选择性地从超级节点“B”丢弃数据分组以阻止环路形成。
在操作118中假设另一网络设备(例如,“B6”)可以用作具有与父超级节点“A”18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的出口网络设备,则在操作120中出口网络设备(例如,“B6”16)可以移除由入口网络节点“B1”16增加的标签并且经由集群间数据链路20(参见图1)将数据分组转发到父超级节点“A”18。
因此,数据分组40a可以沿独立于由网络设备建立的任何路由拓扑结构的子超级节点“B”18中的任何可用的集群内数据链路28进行遍历,直到数据分组到达针对父超级节点“A”的出口网络设备。另外,数据分组内的可达性信息(例如,邻居发现字段)可以被网络设备用于在超级节点18内创建经由通过相应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8已经转发数据分组的邻居节点到达可达性信息的源的路由,在超级节点“B”18内提供到达可达性信息的源的优化而无需在超级节点18内实施基于IP的路由协议。超级节点“B”中的第二路由还可以基于第二数据分组40b如上面关于图4所描述而被创建,第二数据分组40b被另一入口网络节点(例如,“B5”)16接收并且包含用于到达相同的源(例如,“E::/64”)的可达性信息。因此,第一数据分组40a沿超级节点“B”中的路径“P1”的遍历引起经由网络设备“B1”朝着源(例如,“E::/64”)的第一路由的创建,并且第二数据分组40b沿超级节点“B”中的路径“P2”的遍历引起经由网络设备“B5”16朝着源(例如,“E::/64”)的第二路由的创建。因此,超级节点“B”中的网络设备16可以经由第一路由(经由网络设备“B1”)或第二路由(经由网络设备“B5”)中的任何一个到达源(例如,“E::/64”)。
图5根据示例实施例示出了将来自父超级节点(例如,图1的“A”18)的数据分组经由子超级节点(例如,“B”18)向下转发到目的地的示例方法。假设网路设备“B4”是具有将超级节点“B”耦合到父超级节点“A”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的入口网络节点,并且在操作130中入口网络节点“B4”从父超级节点“A”接收数据分组。如果在操作132中入口网络节点“B4”具有用于到达目的地(例如,“E::E7”)的路由条目,则在操作134中入口网络节点“B4”可以将数据分组输出到路由条目中指定的邻近的网络设备。
如果在操作132中入口网络节点“B4”不具有用于到达目的地的路由条目,则在操作136中入口网络节点“B4”可以将识别网络设备“B4”为入口节点的标签增加到超级节点“B”中。在操作138中入口网络节点“B4”16可以输出数据分组以进行沿超级节点“B”18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的遍历。在操作140中下一跳网络设备可以判定它是否具有到提供到数据分组的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子超级节点“E”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如果在操作140中下一跳网络设备(例如,“B5”)具有到子超级节点“E”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则在操作142中下一跳网络设备可以移除标签并且将数据分组转发到子超级节点“E”。
如果在操作140中下一跳网络设备(例如,“B2”)不具有到子超级节点“E”18的链路20,并且如果在操作144中下一跳网络设备不具有如上面关于图4所描述的路由条目,则在操作148中下一跳网络设备判定它是否可以检测它自己的识别数据分组的环回的标签:如果在操作148中网络设备检测到它自己的指示环回操作的标签,则在操作150中网络设备可以选择性地丢弃数据分组;如果环回未被检测到,则在操作138中网络设备(例如,“B4”)可以将数据分组输出在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上。
因此,在数据分组到达具有到数据分组中指定的目的地(例如,假设网络设备“E2”是目的地)或提供到目的地(例如,使用IPv6地址“E::E7”的网络设备“E7”)的可达性的另一子超级节点(例如,“E”18)的集群间数据链路20的出口网络设备(例如,图6的“B1”或“B5”)之前,数据分组可以沿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进行遍历。
如果网络设备16包括用于到达目的地的路由(如关于图4所述),则在操作134和操作146中每个网络设备可以将数据分组输出到路由条目中指定的下一跳网络设备。因此,路由条目提供超级节点“B”内的数据分组的遍历的优化,而无需部署基于IP的路由协议。例如,假设集群间数据链路20不可用于网络设备“B5”到达子超级节点“E”,则在经由出口节点“B1”离开超级节点“B”之前,被网络设备“B”(作为来自父超级节点“A”的入口节点)接收的数据分组可能需要遍历路径序列“B4、B5、B6、B5、B7、B5、B4、B2、B3、B2、B1”;相反,路由的使用能够优化到“B4、B5”的路径(基于遍历路径“P2”的DAO 40b),在此处网络设备“B5”将通过将数据分组返回到“B4”来响应集群间数据链路20的不可用。作为响应,网络设备“B4”能够经由路径序列“B4、B2、B1”使用替代路由(基于遍历路径“P1”的DAO 40a)。
根据示例实施例,利用父超级节点(包含经由集群内数据链路连接的多个网络节点)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的建立提供强健的和弹性的路由结构。用多个集群间数据链路进行的集群(“超级节点”)间的互联提供可以承受诸如RFC 5673中所述的工业网络应用中所发现的不可靠的或有损耗的数据链路的强健的和弹性的路由拓扑结构。另外,集群内的网络设备的增加可以通过在出口网络节点(即,出口网路设备)位于用于传输到下一超级节点之前使得数据分组能够沿集群内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进行遍历来改善弹性。
另外,示例实施例使得能够以有效的和可扩展的方式部署强健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这样的部署可以被依赖低功率网络节点(例如,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的大规模网络利用。
关于图1-6中的任何图所述的操作可以被实施为被存储在计算机或机器可读非暂态有形存储介质24(例如,软盘、硬盘、ROM、EPROM、EEPROM、非易失RAM、CD-ROM等)上的机器可执行代码,其基于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实施的处理器电路22执行代码而被完成;本文描述的操作还可以被实施为被编码在一个或多个非暂态有形介质中用于被机器或设备执行的可执行逻辑(例如,可编程逻辑阵列或设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专用集成电路等)。
装置10的任何公开的电路(包括处理器电路22、存储器电路24和设备接口电路26(以及它们的相关联的组件))可以以多种形式被实施。公开的电路的示例实施方式包括以诸如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逻辑阵列实施的硬件逻辑、或通过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集成电路的掩模编程被实施。任何这些电路还可以使用由相应的诸如微处理器电路(未示出)的内部处理器电路执行的基于软件的可执行资源被实施并且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被实施,其中存储在内部存储器电路中(例如,存储器电路24内)的可执行代码的执行使得实施处理器电路22的集成电路能够将应用状态变量存储在处理器存储器中,创建执行本文所述的电路的操作的可执行应用资源(例如,应用实例)。因此,本说明书中术语“电路”的使用是指基于硬件的电路(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实施并且包括用于执行所述操作的逻辑)或包括处理器电路的基于软件的电路(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实施),处理器电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的用于存储应用状态数据和应用变量(通过处理器电路执行可执行代码被修改)的保留的部分。存储器电路24可以例如使用诸如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或EPROM的非易失存储器和/或诸如DRAM等的易失性存储器被实施。
另外,任何涉及“输出消息”或“输出分组”(诸如此类)可以基于以数据结构的形式创建消息/分组并且将数据结构存储在公开的装置中的有形的存储器介质中(例如,传输缓冲区中)来被实施。任何涉及“输出消息”或“输出分组”(诸如此类)还可以包括将存储在有形存储器介质中的消息/分组经由通信介质(例如,视情况为有线或无线链路)电力传输(例如,视情况经由有线电流或无线电场)到另一网络节点(视情况光传输也可以被使用)。类似地,任何涉及“接收消息”或“接收分组”(诸如此类)可以基于检测通信介质上消息/分组的电力(或光学的)传输并且将检测的传输作为数据结构存储在公开的装置中的有形存储器介质中(例如,接收缓冲器中)的公开的装置被实施。还要注意存储器电路24可以被处理器电路22动态地实施,例如基于存储器地址分配和由处理器电路22执行的划分。
虽然本公开中的示例实施例已经连同目前被认为是用于执行附加的权利要求中指定的主题的最佳方式被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示例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是限制附加的权利要求中指定的主题。

Claims (20)

1.一种方法,包括:
在计算网络中创建到达目的地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所述分层路由拓扑结构包括提供到所述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单个父超级节点和多个子超级节点,每个子超级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出口网络设备,每个出口网络设备提供到所述父超级节点的相应的链路;
在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一个子超级节点中接收数据分组以递送到所述目的地;
在所述数据分组到达所述出口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出口网络设备之前,使得所述数据分组能够沿独立于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网络设备建立的任何路由拓扑结构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进行遍历;以及
所述一个出口网络设备将所述数据分组经由所述相应的链路转发到所述父超级节点,以传递到所述目的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数据分组从经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附接到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源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
所述使得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把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识别为进入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入口节点的标签增加到所述数据分组,在所述数据分组到达所述出口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出口网络设备之前沿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转发所述数据分组,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标签识别所述数据分组的环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选择性地从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丢弃所述数据分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分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具有将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耦合到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的数据链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标签增加到所述第二数据分组,所述标签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识别为进入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的入口节点;
在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到达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出口网络设备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沿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其中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所述出口网络设备具有到所述第二数据分组中指定的第二目的地或提供到所述第二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另一子超级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的数据链路;
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标签来识别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环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选择性地从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丢弃所述第二数据分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数据分组从不同的子超级节点中的并且经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附接到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源网络节点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
所述数据分组包括指定到源使用的地址前缀或所述源使用的网络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的可达性的邻居发现字段;
所述使得包括:基于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网络设备通过创建经由通过相应的数据链路已经转发所述数据分组的邻居节点到达所述源的相应的路由条目,而响应在所述遍历期间接收所述数据分组,来在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创建经由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到达所述源的路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入口网络节点从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分组,所述入口网络节点具有将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耦合到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的数据链路;
所述入口网络节点基于指定所述邻居发现字段的所述源为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数据分组来选择性地沿在所述遍历期间建立的路由转发所述数据分组;
基于确定的到达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所述目的地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路由的缺乏,所述入口网络节点选择性地使得所述第二数据分组能够沿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执行第二遍历直到到达提供到另一附接的子超级节点的数据链路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出口网络节点,所述另一附接的子超级节点提供到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所述目的地的可达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不同的子超级节点中的并且经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二网络设备附接到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第二源网络节点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分组;
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包括指定到所述源使用的地址前缀或所述源使用的所述网络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的可达性的第二邻居发现字段;
在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到达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前,使得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基于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所述网络设备响应于在沿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的第二遍历期间接收所述数据分组,来在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创建经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到达所述源的第二路由,使得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所述网络设备能够经由所述路由或所述第二路由中的任何一个到达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所述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层路由拓扑结构被建立为树拓扑结构,所述树拓扑结构包括作为所述树拓扑结构的根的单个父超级节点。
8.一种被编码在一个或多个非暂态有形介质中用于执行的逻辑,并且当所述逻辑被机器执行时能操作以执行以下处理:
在计算网络中创建到达目的地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所述分层路由拓扑结构包括提供到所述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单个父超级节点和多个子超级节点,每个子超级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出口网络设备,每个出口网络设备提供到所述父超级节点的相应的链路;
使得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一个子超级节点能够接收数据分组以传递到所述目的地;
在所述数据分组到达所述出口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出口网络设备之前,使得所述数据分组能够沿独立于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网络设备建立的任何路由拓扑结构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进行遍历;以及
使得所述一个出口网络设备能够将所述数据分组经由所述相应的链路转发到所述父超级节点,以传递到所述目的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逻辑,其中:
所述数据分组从经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附接到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源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
所述使得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把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识别为进入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入口节点的标签增加到所述数据分组,在所述数据分组到达所述出口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出口网络设备之前沿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转发所述数据分组,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标签识别所述数据分组的环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选择性地从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丢弃所述数据分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逻辑,当所述逻辑被机器执行时还能操作以执行以下处理:
使得通过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分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具有将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耦合到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的数据链路;
使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能够将标签增加到所述第二数据分组,所述标签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识别为进入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的入口节点;
使得在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到达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出口网络设备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能够沿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其中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所述出口网络设备具有到所述第二数据分组中指定的第二目的地或提供到所述第二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另一子超级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的数据链路;
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标签来识别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环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选择性地从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丢弃所述第二数据分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逻辑,其中:
所述数据分组从不同的子超级节点中的并经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附接到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源网络节点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
所述数据分组包括指定到源使用的地址前缀或所述源使用的网络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的可达性的邻居发现字段;
所述使得包括:基于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网络设备通过创建经由通过相应的数据链路已经转发所述数据分组的邻居节点到达所述源的相应的路由条目,而响应在所述遍历期间接收所述数据分组,来在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创建经由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到达所述源的路由。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逻辑,当所述逻辑被机器执行时还能操作以执行以下处理:
通过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入口网络节点从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分组,所述入口网络节点具有将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耦合到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的数据链路;
所述入口网络节点基于指定所述邻居发现字段的所述源为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数据分组来选择性地沿在所述遍历期间建立的路由转发所述数据分组;
基于确定的到达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所述目的地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路由的缺乏,所述入口网络节点选择性地使得所述第二数据分组能够沿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执行第二遍历直到到达提供到另一附接的子超级节点的数据链路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出口网络节点,所述另一附接的子超级节点提供到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所述目的地的可达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逻辑,当所述逻辑被机器执行时还能操作以执行以下处理:
从所述不同的子超级节点中的并且经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二网络设备附接到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第二源网络节点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分组;
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包括指定到所述源使用的地址前缀或所述源使用的所述网络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的可达性的第二邻居发现字段;
在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到达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前,使得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基于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所述网络设备响应于在沿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的第二遍历期间接收所述数据分组,来在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创建经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到达所述源的第二路由,使得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所述网络设备能够经由所述路由或所述第二路由中的任何一个到达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所述源。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逻辑,其中所述分层路由拓扑结构被建立为树拓扑结构,所述树拓扑结构包括作为所述树拓扑结构的根的单个父超级节点。
15.一种装置,包括:
处理器电路,所述处理器电路被配置为:在计算网络中创建到达目的地的分层路由拓扑结构,所述分层路由拓扑结构包括提供到所述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单个父超级节点和多个子超级节点,每个子超级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出口网络设备,每个出口网络设备提供到所述父超级节点的相应的链路,所述处理器电路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一个子超级节点中被接收并且去往目的地的数据分组到达所述出口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出口网络设备之前,使得所述数据分组能够沿独立于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网络设备建立的任何路由拓扑结构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进行遍历;以及
网络接口电路,所述网络接口电路被配置为:使得所述一个出口网络设备能够将所述数据分组经由所述相应的链路转发到所述父超级节点,以传递到所述目的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分组从经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附接到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源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
所述使得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把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识别为进入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入口节点的标签增加到所述数据分组,在所述数据分组到达所述出口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出口网络设备之前沿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转发所述数据分组,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标签来识别所述数据分组的环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选择性地从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丢弃所述数据分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电路还使得能够执行以下处理:
通过所述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分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具有将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耦合到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的数据链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标签增加到所述第二数据分组,所述标签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识别为进入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的入口节点;
在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到达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出口网络设备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沿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转发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其中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中的所述出口网络设备具有到所述第二数据分组中指定的第二目的地或提供到所述第二目的地的可达性的另一子超级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的数据链路;
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标签来识别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环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选择性地从所述第一子超级节点丢弃所述第二数据分组。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分组从不同的子超级节点中的并且经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附接到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源网络节点被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
所述数据分组包括指定到源使用的地址前缀或所述源使用的网络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的可达性的邻居发现字段;
所述使得包括:基于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网络设备通过创建经由通过相应的数据链路已经转发所述数据分组的邻居节点到达所述源的相应的路由条目,而响应在所述遍历期间接收所述数据分组,来在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创建经由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到达所述源的路由。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电路还使得能够执行以下处理:
通过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入口网络节点从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接收第二数据分组,所述入口网络节点具有将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耦合到所述单个父超级节点的数据链路;
所述入口网络节点基于指定所述邻居发现字段的所述源为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数据分组来选择性地沿在所述遍历期间建立的路由转发所述数据分组;
基于确定的到达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所述目的地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路由的缺乏,所述入口网络节点选择性地使得所述第二数据分组能够沿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执行第二遍历直到到达提供到另一附接的子超级节点的数据链路的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出口网络节点,所述另一附接的子超级节点提供到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所述目的地的可达性。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电路还使得能够执行以下处理:
从所述不同的子超级节点中的并且经由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第二网络设备附接到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的第二源网络节点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分组;
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包括指定到所述源使用的地址前缀或所述源使用的所述网络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的可达性的第二邻居发现字段;
在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到达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前,使得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基于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所述网络设备响应于在沿任何可用的数据链路的第二遍历期间接收所述数据分组,来在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创建经由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到达所述源的第二路由,使得所述一个子超级节点中的所述网络设备能够经由所述路由或所述第二路由中的任何一个到达所述第二数据分组的所述源。
CN201380056965.6A 2012-10-30 2013-10-29 用于提供到计算网络中的目的地替代路径的方法、设备和装置 Active CN104769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20051P 2012-10-30 2012-10-30
US61/720,051 2012-10-30
US13/768,453 2013-02-15
US13/768,453 US9258208B2 (en) 2012-10-30 2013-02-15 Multiple path availability between walkable clusters
PCT/US2013/067265 WO2014070738A1 (en) 2012-10-30 2013-10-29 Multiple path availability between walkable clust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9897A true CN104769897A (zh) 2015-07-08
CN104769897B CN104769897B (zh) 2017-10-31

Family

ID=5054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6965.6A Active CN104769897B (zh) 2012-10-30 2013-10-29 用于提供到计算网络中的目的地替代路径的方法、设备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58208B2 (zh)
EP (1) EP2915294B1 (zh)
CN (1) CN104769897B (zh)
WO (1) WO20140707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2781A (zh) * 2020-03-19 2020-06-09 黄诗嵘 一种智能加速路由选择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10347B2 (en) 2014-05-08 2016-11-29 Cisco Technology, Inc. Timeslot distribution in a distributed routing protocol for deterministic wireless networks
US20160081005A1 (en) * 2014-09-17 2016-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ute formation and message transmission in a data link group over multiple channels
US9813340B2 (en) 2015-06-30 2017-11-07 Cisco Technology, Inc. Class-aware load balancing using data-plane protocol in a loop-free multiple edge network topology
CN106161595B (zh) * 2016-06-23 2020-02-21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过程控制实时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650621B1 (en) 2016-09-13 2020-05-12 Iocurrents, Inc. Interfacing with a vehicular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US10942666B2 (en) * 2017-10-13 2021-03-09 Cisco Technology, Inc. Using network device replication in distributed storage clusters
US10986041B2 (en) * 2018-08-07 2021-04-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s and packet forwarding
US10909067B2 (en) 2018-08-07 2021-02-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node zero-copy mechanism for packet data processing
CN109413163B (zh) * 2018-10-09 2021-08-03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访问的方法及装置
US11271852B2 (en) 2019-07-18 2022-03-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luster oriented dynamic routing
US11658882B1 (en) * 2020-01-21 2023-05-23 Vmware, Inc. Algorithm-based automatic presentation of a hierarchical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a computer network structure
US11658897B2 (en) * 2021-07-01 2023-05-23 Dell Products L.P. Loop prevention system
US11553058B1 (en) * 2022-02-09 2023-01-10 coretech It, UAB Sticky sessions in a proxy infrastructur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6833A (zh) * 2002-04-29 2005-08-17 哈里公司 层次移动专门网络和使用动态源路由(dsr)执行反应性路由的方法
CN101170486A (zh) * 2006-10-26 2008-04-3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无线传感器网络三层体系构架
US20080209070A1 (en) * 2007-02-23 2008-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uting data in a cluster
EP2466832A1 (en) * 2010-12-16 2012-06-20 Openet Telecom Ltd.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dynamic context-based routing using a topology tree
US20120233326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Cisco Technology Inc. Efficient Message Distribution for Directed Acyclic Graph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273B2 (ja) * 1992-11-30 1996-01-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複合通信網
JP3688877B2 (ja) * 1997-08-08 2005-08-31 株式会社東芝 ノード装置及びラベルスイッチングパスのループ検出方法
US6724734B1 (en) * 1999-06-15 2004-04-20 Avaya Communication Israel, Ltd. Creating a spanning tree of a network including clusters
US6643287B1 (en) * 1999-11-24 2003-11-04 Pluri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encapsulated data packets on a network having multiple links between nodes
US7203175B2 (en) 2002-08-15 2007-04-10 Cisco Technology, Inc. Arrangement for router attachments between roaming mobile routers in a mobile network
US7190678B2 (en) 2002-10-28 2007-03-13 Cisco Technology, Inc. Arrangement for router attachments between roaming mobile routers in a clustered network
US7530112B2 (en) 2003-09-10 2009-05-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etwork security using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US7519733B1 (en) 2004-05-13 2009-04-14 Cisco Technology, Inc. Arrangement in a router for establishing multicast group hierarchy and coalescence
US7428221B2 (en) 2004-06-01 2008-09-23 Cisco Technology, Inc. Arrangement for providing network prefix information from attached mobile routers to a clusterhead in a tree-based ad hoc mobile network
US7366111B2 (en) 2005-04-08 2008-04-29 Cisco Technology, Inc. Arrangement for providing optimized connections between peer routers in a tree-based ad hoc mobile network
US7860025B2 (en) 2005-06-28 2010-12-28 Cisco Technology, Inc. Directed acyclic graph discovery and network prefix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relative to a clusterhead in an ad hoc mobile network
US7656857B2 (en) 2005-10-18 2010-02-02 Cisco Technology, Inc. Directed acyclic graph computation by orienting shortest path links and alternate path links obtained from shortest path computation
US7693064B2 (en) 2005-10-24 2010-04-06 Cisco Technology, Inc. Forwarding packets to a directed acyclic graph destination using link selection based on received link metrics
US20070153707A1 (en) 2006-01-04 2007-07-05 Pascal Thubert Ad hoc network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aggregation of ad hoc nodes according to an aggregation hierarchy
US7593377B2 (en) 2006-03-29 2009-09-22 Cisco Technology, Inc. Route optimization for a mobile IP network node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US8102775B2 (en) 2007-03-12 2012-01-24 Cisco Technology, Inc. Joining tree-based networks into an autonomous system using peer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ree-based networks
US8111684B2 (en) 2007-03-30 2012-02-07 Cisco Technology, Inc. Path shortening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8085686B2 (en) 2007-09-27 2011-12-27 Cisco Technology, Inc. Aggreg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sensor data within neighbor discovery messages in a tree-based ad hoc network
US8228954B2 (en) 2007-11-13 2012-07-24 Cisco Technology, Inc. Routing operations using sensor data
JP5143954B2 (ja) 2008-08-29 2013-02-1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プレフィックスデリゲーション
US8000267B2 (en) 2009-02-24 2011-08-16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Network routing with path identifie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6833A (zh) * 2002-04-29 2005-08-17 哈里公司 层次移动专门网络和使用动态源路由(dsr)执行反应性路由的方法
CN101170486A (zh) * 2006-10-26 2008-04-3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无线传感器网络三层体系构架
US20080209070A1 (en) * 2007-02-23 2008-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uting data in a cluster
EP2466832A1 (en) * 2010-12-16 2012-06-20 Openet Telecom Ltd.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dynamic context-based routing using a topology tree
US20120233326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Cisco Technology Inc. Efficient Message Distribution for Directed Acyclic Graph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2781A (zh) * 2020-03-19 2020-06-09 黄诗嵘 一种智能加速路由选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9897B (zh) 2017-10-31
EP2915294A1 (en) 2015-09-09
EP2915294B1 (en) 2016-08-31
US9258208B2 (en) 2016-02-09
US20140122741A1 (en) 2014-05-01
WO2014070738A1 (en) 2014-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9897A (zh) 适于漫步的集群之间的多路径可用性
US9794167B2 (en) Bicasting using non-congruent paths in a loop-free routing topology having routing arcs
EP2880826B1 (en) Label distribution and route installation in a loop-free routing topology using routing arcs
US10348611B2 (en) Generating a loop-free routing topology using routing arcs
US9929938B2 (en) Hierarchal label distribution and route installation in a loop-free routing topology using routing arcs at multiple hierarchal levels for ring topologies
CN101065677B (zh) 被配置用于根据规定路由协议输出指定了所连接的活动路径的检测到的属性变化的更新消息的路由器
US20210409312A1 (en) Fault Protection Method,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EP1111860A2 (en)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using link-level redundancy support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CN104283789B (zh) 路由收敛方法和系统
US20170093685A1 (en) Generating service-optimized paths based on enhanced eigrp telemetry
US10938707B2 (en) Peer-to-peer optimization in existing tree-based topology based on generating locally-optimized tree using confined advertisements
CN101588367B (zh) 一种基于mpls-tp签名标签的oam组件通信机制
US20220150793A1 (en) Overlapping subdags in a rpl network
CN105530185B (zh) 覆盖路由网络、基于覆盖路由网络的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EP3484107B1 (en) Parameter notification and obtai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710519A (zh) 一种建立及拆除跨域lsp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10742570B1 (en) Utilizing virtual routing and forwarding (VRF) interfaces to manage packet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internal interface
CN103270726A (zh) 使不经由地址的数目最小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